130-140(2 / 2)
*
莫伦有了久违的感觉,意识在陌生的身体中醒来。
脑海里闪现第四次任务,《先婚后爱:威廉夫妇的特殊蜜月旅行》。
她成了诺亚威廉的新婚妻子南希,今天是结婚的第二十三天。
时逢深秋,夜深人静。
她躺在婚房的大床上,身边还躺着一个人。感觉到一股寒意,是被子没盖好。
莫伦快速了解任务内容后,睁眼侧头,只见枕边人也倏然睁开深灰色的眼眸。
她眨眨眼,说:“你抢了我的被子。”
麦考夫:第一次听到这种指控,真新鲜。
第133章 Chpter133
Chpter133
“抱歉。”
麦考夫瞧着一床大被子, 五分之四在自己这边,只留给枕边人五分之一。立刻将被子匀出一半,盖到了对方身上。
身体侧转,四目相交。
在壁炉火焰的昏黄光线中, 他望入一双矢车菊蓝的眼睛, 鼻尖还能嗅到淡淡幽香。
‘你抢了我的被子。’
这句话, 几乎不可能出自南希之口。
麦考夫本次任务饰演诺亚威廉。
这个男人与南希费舍尔小姐结婚二十三天。
夫妻俩的身体已经有过负距离交流,但是感情上还很生疏。
诺亚向来寡言,听说南希乖巧雅静。
婚后短暂的23天相处,新婚妻子不能说是对他言听计从, 也是柔声细语,没有主动反驳过他。
诺亚的睡姿不好, 床有多大他能滚多远,偏偏又是一觉到天亮的睡眠质量。
之前二十三天, 却从没听妻子抗议过一句话。南希是不是被抢过被子?诺亚确实不知情,早上醒来时, 妻子比他起得早几分钟。
麦考夫不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与莫伦每次必定一同进入梦境世界。
不过,眼前人的反应表明了她十有八.九不再是南希的意识。
麦考夫试探问:“明天就要出发度蜜月。这次算是福利之旅, 你还有什么想带的,等天亮做最后的准备。”
他重读“福利”。
本轮任务《先婚后爱:威廉夫妇的特殊蜜月旅行》, 有一行特别标注——「福利任务,尽情享受。」
这次剧情不论是梦境任务的介绍, 或是现实中人皮书的描述, 同一个词概括“温情”。
前三个故事的结尾, 男女主人公都以死亡告终。
《先婚后爱》却一反常态, 似乎作者终于意识到一本故事集不能全是悲剧收尾,写了一个标准的甜蜜结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30-140(第6/20页)
。
即:年轻的威廉夫妇, 经过三个多月的蜜月旅行,从身体到感情相互交融,相亲相爱。
莫伦听到了落在“福利”的重音,点了点头。
“我需要再想一想还有什么要准备的。准备充足,才能尽情享受福利旅程。”
麦考夫闻言,基本确定本次两人一样都是福利任务。
莫伦又说:“我有一个小愿望。”
“什么?”
麦考夫推测对方挑起这个话题,是想百分百确定彼此的真实身份。
莫伦:“深秋了,冬天快来了,但我还是想旅途中品尝当地的特色冰淇淋。我想一口一口慢慢吃掉冰淇淋,感受它在口中慢慢融化的滋味。”
莫伦浅笑着问:“你觉得,可以吗?”
麦考夫觉得有点热,也许是被子盖得太厚了。
他没忘记自己的代号是「冰淇淋」。所以,这是在单纯地对暗号?
“当然可以品尝,但请不要贪食。”
麦考夫一本正经地以谈论食物的口吻,报出莫伦的代号「蛋糕」。
“我也想吃点当地特色蛋糕。可惜,往北走的冬季,难有草莓作为食材。”
这是暗指第一次的梦境任务中,莫伦的角色是红发。
麦考夫:“这次旅程,不妨点其他口味蛋糕。”
莫伦:“欢迎品尝。”
麦考夫心头一跳,觉得更热了。
这话真没歧义吗?欢迎品尝,一般情况下是提供食物的人说的,莫伦让他品尝什么呢?
莫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歉,口误。我是说,到时候一起去寻找当地美味的甜品店。”
口误?
麦考夫不信。
难道要他跟一句口误,冒昧地说出‘我也期待一口一口吃掉蛋糕的美妙滋味。’
沉默或是最佳回应。
麦考夫根据任务内容,梳起原主记忆。
他的本次任务要求很简单,完成为期百天的「一路向北」蜜月旅行。
今天是1876年10月25日。
十年前,诺亚的父亲老威廉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商业旅行社。据说进入这一行,是他与妻子娜塔莉都喜欢旅行。
威廉把赚的钱投资了铁路业、矿产业,娜塔莉热衷资助科考队伍、探险队。
两人育有两子,兄弟俩相差五岁。
哥哥巴默是工作狂,三十岁未婚,如今管着家族产业。
弟弟诺亚今年研究生毕业,已有大学邀请他去做数学老师。
不过,老威廉夫妇提议小儿子可以暂缓入职。
诺亚寡言少语,也不喜外出游玩。
老威廉夫妇担忧小儿子成了大学老师后,更有由待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整天沉迷冷冰冰的数字。
因此,对小儿子发动连招——安排相亲、督促结婚、资助新婚夫妇度蜜月。希望通过婚姻,让诺亚的生活多些温情。
相亲对象哪里去找呢?
娜塔莉早几年就有人选,也对两个儿子提过二十年前她与朋友莫丽有过指腹为婚的玩笑。
对此,大儿子巴默直接拒绝,小儿子诺亚却没有非常排斥,说是到时候看看。
娜塔莉与莫丽在伦敦附近的小镇出生长大。
两人各自成婚,一个常居伦敦,另一个随着丈夫搬去英格兰西北部的曼彻斯特。
四年前,莫丽感染流感,病情十分严重。
她的丈夫费舍尔也感染了,身体也非常虚弱。
两人育有两子两女。
当时,前三个孩子都已结婚组建小家庭,剩下性情柔顺的小女儿南希单身。
莫丽寄信给娜塔莉提起曾经开玩笑的婚约。
也不是旧事重提,非要把小女儿南希嫁到威廉家,只是请娜塔莉将来帮忙把把关。
莫丽表示万一她与费舍尔不幸离世,南希尚未结婚,请娜塔莉帮衬一二。或是介绍靠谱的对象,或是调查南希自行选择的结婚对象。
娜塔莉在回信时表示让她介绍靠谱的对象,她最了解根底的是自己的孩子。
将来如果双方的孩子都愿意,不如让曾经的指腹为婚变成真的。
莫丽与丈夫费舍尔也同意了,却没和小女儿南希明说,毕竟当时南希只有十八岁。
不久后,莫丽不治身亡。
费舍尔熬过了那次流感,但身体垮了。只多撑了三年,没能熬过去年的夏天,撒手人寰。
娜塔莉与威廉前去悼念,与南希及其三位兄姐见了面。
简略提了几句婚约,但不用着急。南希刚刚经历丧父之痛,可以慢慢考虑。
今年六月,25岁的诺亚研究生毕业,22岁的南希也过了一年的服丧期。
两人被安排了相亲。前后见了三次,感觉尚可。
之后,一切像是按了加速键。
年轻人不急,但老威廉夫妇与南希的长兄很快见面,敲定婚事。
家长们一手操办了诺亚与南希的婚礼。不用一年半载,只用三个月,婚事成了。
年轻夫妇的婚后第二十三天。
麦考夫的意识进入梦境世界,成为诺亚威廉。
这个任务看上去毫无难度,似乎梦境制造者终于良心发现,搞一场福利大派送,让他在梦中度假。
蜜月旅行计划从伦敦坐船到丹麦,然后一路往北走,最终抵达挪威北部的特罗姆瑟。
特罗姆瑟位于北极圈内,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即使是冬季也不会过于寒冷,是欣赏极光的好去处。
这次蜜月旅行有点特别,它不是彻底随心所欲地度假,具体线路与「威廉旅行社」的新项目有关。
过去十年间,旅行社的常客中有一对热衷旅行老年夫妻。
今年,尤金与爱莎都过了八十岁,无法再出远门,但想要畅游世界的心仍旧跃动着。
老夫妇拿出一笔钱,找上威廉谈合作。
希望旅行社推出与众不同的夫妻旅行项目,不是享受海岛阳光,而是以「一路向北」为路线,去感受北欧的风土人情。
面向群体,可以是新婚夫妇蜜月行,也可以是结婚多年的纪念旅行。
出资招募三对夫妻,按照预定线路去做前期体验。
被选中的六人吃穿住行全都免费,唯有一个要求——等旅程结束回到伦敦时,交出真情实感的游记。
尤金与爱莎走不动了,希望借着六人的游记去感受蜜月之行。
听说威廉的小儿子秋天结婚,立刻大手一挥。表示如果诺亚与南希也想去看极光,加送两个名额,包了他们的一切费用,当作是新婚贺礼。
诺亚与南希同意了这个安排。
在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30-140(第7/20页)
行社选出另外三对幸运夫妇后,一行人准备在10月26日从伦敦坐船出发。
麦考夫梳这一切,说:“本次福利旅行听着挺轻松,依照线路走完一圈,交上游记即可。”
莫伦:“似乎是这样。”
莫伦接受了原主?*? 的记忆。
与前三次任务的复杂情况不同,本次角色南希的经历很简单。
在乡绅家庭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疼爱,兄姐关照,无忧无虑地长大。
如果不是莫丽与费舍尔相继因病离世,南希还能再过几年毫无烦恼的生活。
即便父母去世,南希也没有因此陷入生活低谷。
她有一笔五千英镑的嫁妆,而父亲去世前建议她可以考虑嫁入威廉家,这家人的品性善良。
南希在服丧一年期满后,接受了长辈的相亲安排。
见到诺亚威廉,对他的印象还行。长相顺眼,话不多,瞧着沉稳可靠。
虽然结婚的速度有点快,但南希不排斥,来到伦敦开始新生活也挺好。
她有一份插画师的兼职,给玩具厂、童话书等提供甜美可爱型插画。来到伦敦,投稿被录用的机会更多了。
婚后,她和诺亚暂时与老威廉夫妇、巴默住在同一栋别墅里。
一家人商量好了。等到蜜月结束,诺亚正式去学校上班,小夫妻搬出去住,在学校附近租房。
莫伦回想着本次角色的正常生活状态,再结合任务标注的『福利任务』,难道真是一趟简单的旅行?
本次任务让她完成为期百日的「一路向北」蜜月旅行。
梦境制作者是不是良心未泯,知道不能过度压榨非自愿的打工人?
之前,也搞出过任务结束后的强制度假。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懂得劳逸结合吗?
莫伦:“10月26日出发,预计来年的2月初返回伦敦。不用出钱,只要写一份真实游记,暂时看不出难点。”
结合原故事剧情,诺亚夫妇的旅行线路从丹麦到挪威,一路领略北欧风光。
主要景点有三个:安徒生童话镇、斯德哥尔摩风情、特罗姆瑟极光。
旅途里没有刑事案件,只有旅途中的相互了解渐深,感情愈发升温。
暂时看不出任务难点,倒是多了一些让人沉浸式体验的关联点。
莫伦看着枕边人的眼睛,与福尔摩斯先生现实中的灰眸有九成相似。
“我是不是从没赞美过你的眼睛?它与凛冬大雾一样迷人。”
麦考夫眼底闪过笑意,说:“你的眼睛也一样令人沉醉,恰似夜空下的大海。”
他望着这对矢车菊蓝的眼睛,与海勒小姐在现实中近乎一模一样。
这点却令人在意,因为第一次发生任务角色与现实中的外貌特征有了相似点。
莫伦瞧了一眼窗帘缝,天色还是黑的。“先休息吧。等天亮,去书店看看。”
“好。”
麦考夫仰面平躺,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闭起眼睛。
这是一种不能很安静的睡姿。
虽然很不习惯枕边多出一个人,但是蜜月旅行为期一百天,不如先适应一下。
总不能一直分房睡吧?那能叫蜜月吗?
他不惧挑战,但得不得考虑剧情纠偏的力量会往离谱的方向发展。
上次任务的规则区域是死亡森林领域内部。
两人挑战了逃离领域,马车遭遇鬼打墙直冲森林边缘,那次是有心为之地卡bug成功了。
这次任务标明是蜜月旅行。
如果两人分房,鬼知道会不会突发病症,又热又晕,意识不清地脱去全身的衣服躺到一起。
麦考夫不怀疑剧情纠偏的离谱程度。
他开始放空大脑,忽视身边的热源。
静心安神,捕捉睡意。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四只羊……
不行,睡不着。
他又睁开眼睛。
侧头,只见那双蓝色眼睛似乎毫无波澜地凝视着他。
两个人一床大被子,再被这样近距离注视,叫人如何心无旁骛地入睡?
麦考夫:“您还有事?”
“没有。”
莫伦眨眨眼。
她似乎诚恳致歉,“不好意思,我吵到您了吗?我不太习惯床上多一个人,我假设您知道东方的一句古话——在自己的床铺旁边,怎能容许别人酣睡呢?改变睡眠习惯,需要时间,我正在适应中。”
麦考夫无奈地笑了。
自动补全了莫伦没说完的下半句,‘我睡不着,所以不声不响地让你陪着一起睡不着。’
莫伦不觉是干扰对方睡眠,这叫做互动式助眠,更有助于两人一起适应同床共枕。
她不可能像原主南希被抢了被子大半个月,还是不好意思地一声不吭。
麦考夫取来床头柜的怀表看了看,现在是「06:04」。
十月末的伦敦,还有一个小时左右天亮。
如果是现实中,他在此时起床了,但这不是诺亚的起床时间,通常会睡到七点半。
这却让他找到了无法迅速入睡的由。
不是自己定力不够,也不是莫伦的干扰奏效,就是起床生物钟响了。
麦考夫:“六点多了,我先起床。您再睡会?”
“我也起床吧。”
莫伦不作他选,一个人躺着也没意思。
早起有更多时间做出发前的准备,早一些吃早餐,踩着开门时间去书店,挺好的。
摇铃,叫来佣人送热水。
两人先后去了盥洗室。等洗漱好,换衣服下楼,看到起居室里在桌布的老管家。
老管家瞧见新婚小夫妻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懂,这是期盼明天的蜜月旅行,所以睡不着了。
第134章 Chpter134
Chpter134
只在伦敦待一天就要坐船出发, 开启蜜月之旅。
留给麦考夫与莫伦准备的时间不多,但不全是坏事,至少不用在威廉一家三口面前扮演新婚夫妻。
前三次任务角色,不是父母双亡就是亲情关系不够融洽。
这次不一样, 威廉家的家庭关系和睦。
莫伦还好一些, 她饰演的南希搬进来不满一个月, 性格不为老威廉夫妇与巴默熟悉。
对麦考夫来说,演技备受挑战。
他演的角色诺亚,与父母、兄长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
哪怕诺亚寡言少语,但亲近的人之间怎么会不了解对方的神态变化与生活习惯。
为此, 两人的早起正恰到好处,能尽量减少与威廉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30-140(第8/20页)
三人的接触。
提前用了早餐, 与老管家简单地打了招呼,借口买几本书在旅程中打发时间, 早早出了门。
距离书店开门尚有一个半小时。
两人自驾马车,穿梭在十月末的伦敦街头, 观察梦境世界的伦敦城与现实中有哪些异同。
梧桐落,枫叶红, 这座城被秋意层层浸染。
从白金汉宫到海德公园,梦境与现实毫无差异。花园街与蓓尔美尔街也都存在, 但建筑物与两人现实中的房屋不同。
概括说来,总体相近, 细节不同。
不只是城市布局, 历史进程遵循类似规律。
等到书店后, 买了一套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 首先确定了这个世界的美洲不存在死亡森林。
最新版的地图上,标注出了本次旅行的第一站「安徒生童话镇」。
它不在安徒生的家乡欧登塞, 而是在丹麦靠近北海方向,在瓦德河沿岸的一座小城。
结合《北欧旅游指南》的介绍,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生卒年份是1800年~1873年。
这座童话镇是经由安徒生授权,在他去世后开始修建,一年前正式落成。
它不是普通小城,而是大型主题游乐城。
简单概括,童话镇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为蓝本,集美食、娱乐活动与住宿于一体,主打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童话与中世纪气息。
莫伦与麦考夫瞧见这篇介绍,可以确定与现实的两个差异。
现实中,安徒生1805年出生,1874年仍旧在世,丹麦更不存在这样一座主题游乐城。
这叫人有点好奇了,期待起明天的旅行。
两人在书店待到黄昏。
确认这个世界不存在第一次任务中的剧情地点“湖畔古堡”,也没有第二次任务的“阿姆斯特朗家族”。
随后去了药剂店。
「一路向北」旅行团在五天前确定出行人员。
导游图林提前向游客们寄出了必备用品清单,诺亚与南希已经准备好了行李。
莫伦与麦考夫需要临时添加的物品不多。
去药剂店只为买一些基础药品,比如安眠药、老鼠药等等。
不是为了坑人做准备,都有十分正当的由。
安眠药——出门在外,以防认床睡不着;老鼠药——为干净的住宿环境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有了居家旅行(杀人放火)必备药剂,能更安心地踏上旅程。
晚餐时,两人充分发挥了演技。以即将度蜜月为由,让性情与平时有了不同。
麦考夫为了避免多说话露馅,索性主动提问。
请热衷旅行的老威廉夫妇传授经验,如何应对「旅行是最考验感情」的这道难题?
老威廉说破秘诀:“钱不是万能的,但它能解决旅途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所以舍得花钱就行。”
随即,他洋洋洒洒地谈起怎么花钱。
以他从事旅游业十年的经验,谈起哪些方面值得用钱,哪些方面又要避免被坑。
“不过,你们本次旅程少有这方面的烦恼。导游图林挺机灵,由他带队去搞新线路开拓,应该没有问题。有吃不准的事情,与他商量就好。”
老威廉又说,“我也期待你们带回真实评价,评估这条线路是不是适合情侣度假。冬天往北走,气温是一大挑战,你们要注意保暖。”
麦考夫与莫伦认真聆听,论了解这个世界,老威廉的经验远胜于两人。
娜塔莉瞧着小儿子、小儿媳。
这两个闷声不响人在一起,不怕平时小吵小闹,就怕什么话都不说,到最后来一波疾风暴雨。
她能给的建议就是请两人务必长嘴。“矛盾到爆发的时候,往往已经累积了一段时间,所以有问题就第一时间商量。”
娜塔莉看向儿媳,“挺遗憾的,我不会读心术,诺亚他爸也不会,也就没能让那个诺亚掌握这种本领。所以你有任何需求,尽情大胆地与诺亚提出,他都会照办的。”
被关照的莫伦,腼腆地点头回应,“好的。”
麦考夫瞧着莫伦露出羞怯笑意,这个表情一点也不像演的,才显得她的演技到了致臻化境的地步。
娜塔莉又瞥了一眼小儿子,“诺亚,你是会照办的吧?”
麦考夫:“我会的。”
娜塔莉不放心,小儿子多少是有些任性在身上。“你敢保证?”
麦考夫好脾气地给出承诺,“我保证我会照办。”
这是多此一问,他是心口不一的人吗?
好吧,他承认如果不是与莫伦一起上演蜜月之行,他百分百不会听从同行者的话,肯定阳奉阴违。
娜塔莉满意地点头了。
莫伦趁机询问,“我有一个小问题。明天就要出发,还没见过旅行的赞助人尤金与爱莎。两位老人要求我们撰写游记,是有哪种偏爱的风景吗?”
老威廉想了想,“我觉得两人对动物挺感兴趣。五年前,北美发现了星鼻鼹鼠。这种与众不同的鼹鼠,鼻子长着22根触须,就像是外星物种。尤金与爱莎特意选了横渡大西洋的旅游路线,是为去看一眼新物种。”
娜塔莉:“不只动物,两人也爱看植物与矿物。”
餐桌上,巴默找到了他能参与的话题。
“十年间,旅行社接待了尤金与艾莎三十一次,从短途到长途,从精品团到私人定制。两人对出行线路的安排,偏向去观赏新奇事物。”
“一年前丹麦修建的童话镇、瑞典不久前发掘出的卢恩文字碑刻,以及挪威的极光,「一路向北」的路线的三个指定景点都是老夫妇俩以前没见过的风景。”
巴默建议:“写游记,不如侧重于在景点的新奇感。”
麦考夫与莫伦听着,八十多岁高龄的两位赞助商看来是童心未泯,始终保持好奇心。
娜塔莉感叹:“我听爱莎感叹,尤金年轻时就像是一头狮子,喜欢到处探索新区域。如今老了,他更像狮子了,可惜走不动了。”
说到这里,娜塔莉看向老威廉。
两人也不年轻了,即将六十岁。趁着还能走得动,多到处走一走。
威廉家的餐桌气氛,和谐如往昔。
*
*
一夜无事。
翌日,旅行团上午九点在伦敦港集合。
莫伦、麦考夫见到了另外三对参加体验游的夫妻。
二十多岁的新婚夫妇拉松与莫妮卡,结婚十五年的爱德华与米拉,以及年近六十的科顿与艾玛。
在导游图林的带队下,八人外加随行医生西尔弗一起登上客轮。
今日行程是从伦敦港出发,预计下午入境丹麦港口。换乘当地的船只,顺着河水,在天黑前后抵达「童话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30-140(第9/20页)
一路毫无阻碍,傍晚18:44,旅行团顺利到达目的地。
童话镇不是开放式小镇,它的外围有一圈高约五米的围墙。
高墙耸立,砖石斑驳,满布时光的印记。
它恰如现实与童话的分隔线,城外是19世纪下半叶的生活,城内是中世纪风情。
非童话镇的居民进镇都要缴费。说是人头税,其实是主题游乐城的门票。
来到城门口,只见来来往往的“狗头人”。
中世纪的欧洲对于狗头人存在与否,有过广泛的思考。
传闻里,它们生活在世界的边缘地带,狗头人身,懂得饲养动物。
童话镇的高墙边缘,检票员与保安队都佩戴着逼真的狗头头套。
对来到这里的游客递出门票,还让人手拿了一本做旧的羊皮册子《童话镇生活指北》。
天色渐暗,城门口火把燃烧。
大门上用红漆写了一句话:「我们曾经和你们一样,你们将要和我们一样」。
莫伦正想着这句话出自《三生者与三亡灵》。
那是中世纪的流行故事,三个年轻人在森林里撞见了三具骷髅,骷髅们对三位生者说出了这句话。
它也表明了中世纪的一种普遍思想,出游容易遇到死尸在森林里游荡。
《童话镇生活指北》的扉页写着一句放大的提示语:
「请忘了你熟知的规则,在这里生与死的界限将被打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好似符合标语,刚进入城内,迎面走来一胖一瘦的“骷髅”,提着灯笼。
骷髅服很是逼真。以黑布为底,用白色颜料画出一根根骨头。从头到脚,连鞋子都是为了符合骷髅形象特制的。
胖骷髅:“人类们,欢迎光临。有预约的落脚点吗?”
导游图林事前做了攻略,但他也是第一次实地考察这个新景点。
当下,也不由赞叹童话镇逼真的造景与敬业的员工。
图林:“预订了「格丽德城堡」。”
“好的,请跟我来,往这里走。”
胖骷髅伸手示意,随着他往左边的鹅卵石小路穿行。
“等一等。”
麦考夫及时叫停,他取出两枚硬币递出去。“这是指路费。”
胖瘦骷髅收下钱币后,齐齐拍了拍额头。
瘦骷髅以咏叹调说:“死神在上,胖子,你搞错了方向。是该往右走,那才是更近路。”
导游图林:?
麦考夫把翻到最后一页《指北》,递给图林看了一眼。
这是被梦境任务提示坑出的习惯,他进镇就立刻读了《指北》。
最后一页写着提示:「城内骷髅是很好的向导,但方向感时灵时不灵,钱币能帮助他们唤醒方向感。」
导游图林瞧见这句提示,嘴角微僵。
现在可以确定童话镇真会赚钱,也确定了这个景点不一般。
收了钱的“骷髅”们带路很热情。
胖骷髅:“从这里走到「格丽德城堡」大约十五分钟。我活着的时候是游吟诗人,现在为你们唱首歌吧?没有歌单,编号1~99任意选一个数字。人类,请您选择。”
胖骷髅的最后一句话,当然是对给钱的人说的。
麦考夫看向莫伦,“您选吧。”
莫伦随口报了一个数字,“40。”
胖骷髅:“好的,编号40。它是一首神秘的歌曲,作词作曲者不祥,名叫《死亡森林之魔法绝恋》。我开始了~”
莫伦与麦考夫听到这个歌名,微微一愣。
好耳熟的名字,上个任务中离开死亡森林时,游吟诗人诺亚说着要把那段经历写成诗歌,就是起了这个歌名。
它会是同一首吗?
第135章 Chpter135
Chpter135
“在遥远的美洲大陆, 有一座死亡森林,不计其数的冒险者们在那里丢掉性命。
笼罩它的黑雾剧毒无比,三年一次,短暂消散。那时, 盯梢森林的死神稍稍打个盹。
人类啊, 为金币, 为荣耀,前赴后继。直到有一天梅林与湖中仙女从天而降,一段魔法情缘由此开始……”
胖骷髅抑扬顿挫地唱起诗歌,配合着他的胖肚子一颤一颤, 引发了旅行团的轻笑声。
莫伦与麦考夫很难笑出来,因为歌词内容是在描述第三次梦境任务中消灭幽灵茧的过程。
问题来了, 本世界不存在死亡森林,描述它的这首诗歌为什么出现呢?
诗歌的对应编号是「40」。
数字40, 恰是上轮任务中破解死亡森林之谜的关键幻方数。
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莫伦与麦考夫没有着急提问,静待胖骷髅唱完整首诗歌。
诗歌的结尾, 是魔法师梅林与湖中仙女毁去了邪恶的幽灵红茧,让笼罩森林的死亡迷雾散去。
四十九年之后, 这座森林彻底摘掉了前缀「死亡」。它变得普通,曾经生长的怪异植被渐渐消亡。
有人歌颂梅林与湖中仙女, 称赞两人的做法让世界重归和平,吞噬人命的恶灵终于消失。
有人怒斥两人是先进文明的破坏者, 因为神奇植物消失让人类错失了超常进化的良机。
孰是孰非, 两人恐怕听不到了。
“写歌的我, 找了又找。终我一生, 没能再见到使用魔法的你们。是否有在不同的星空下,你们会听到我的歌?你们会想我吗?会想起某年某月, 曾经共同直面死亡的日子吗?”
胖骷髅:“远方的朋友啊,请记住我的祝福——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获得自由的起点。”
随着最后一句歌词的终了,旅行团预定的「格丽德城堡」到了。
是真的城堡式建筑。
有城门,但没有装门,可以让旅人直接从墙下穿过。
两侧有防御塔楼。
五米高的瞭望台上,没有预备弓箭、火炮,而是飘着彩旗。
左右两栋塔楼的彩旗上分别写着「日间杂货铺」与「夜间补给站」。
瘦骷髅一边摇响了门铃,一边大喊:“鸽子,来客人啦!”
半分钟后,城堡大门被从内打开。
来人没有佩戴鸟嘴面具,是能看清人脸。
她的身后却背了一对超大号的鸽子翅膀,通体白色鸽毛。
“我是城堡服务员白鸽潘西。”
潘西指向前台,“诸位客人好,请随我办入住手续。”
导游图林差点被引路的胖瘦骷髅坑了一回。在来路上,迅速翻阅《指北》。
小册子有板块介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