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70-80(第1/27页)
第71章 Chpter71
Chpter71
想活着, 远离诡异的死亡森林是最好选择,通关要求却注明必须待在森林的领域范围内。
「领域」,该如何准确定义?
另外,通关任务第一次注明了「非灵异类任务」的提示。
这个提示能信吗?
莫伦保持高度怀疑, 接受起本轮角色芬妮的记忆。
与欧洲跨洋而来的冒险者不同, 芬妮在北美出生长大, 今年25岁,生日是12月1日。
父母都是采药人,也都有过进入死亡森林的经验,两人在五年前先后病逝。
芬妮从小跟随双亲学习辨识草药, 有着丰富的野外采摘药植经验,去过北美的许多森林。
死亡森林与其他森林不同, 它太危险。常年弥散的黑色雾气,让闯入者迅速窒息死亡。
即便是在为期三十天的「开雾日」, 林中磁场混乱,无法使用指南针等定位设备。
富贵险中求。
这片诡异森林没有活着的动物, 生长的植物却具备多种奇效。
三百年以来,一直有人试图移植培育森林植物, 但始终没有获得成功。反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冒险者,探索出了死亡森林的六大规则。
莫伦根据原主芬妮的记忆, 构建了一张大致地图。
以死亡森林为中心,方圆百里都是它的领域, 是根据黑雾逸散来划定。
领域内没有定居者, 但这些年以来生活在周围的村民在森林边缘地带陆续搭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小镇。
四镇平时空空荡荡, 只有三年一次的「开雾日」, 冒险者与周边常住民临时入住。
村民们运来日常生活物资,经营临时旅店、餐馆、杂货铺等。尽管货物售价远超市场同类商品, 可冒险者们作为主要客户群体能够消费得起。
几乎无人抱怨临时小镇的高消费,村民们也是冒着风险来大赚一笔。
为期一个月的「开雾日」,死亡森林的黑雾虽然散去,但仍有诡异危险发生。
六条规则的背后是一条条人命。
第一条「不使用真名」与「第五条0点~5点不在森林内逗留,否则会有失踪风险」可以放在一起看。
早年传闻。
在深夜森林里会莫名响起呼唤冒险者姓名的声音。谁下意识应答,谁就会莫名其妙地不见了。
第三条「每个人进入森林总时长不超过六十天」,约等于每个人一生只有两次机会入林取宝。
直到芬妮上次进入森林,还是有人不遵守这条规定。
有过两次全身而退经验的冒险者,自认为有点本事挑战死亡森林,为了高额佣金第三次入林。无一例外,这样做的人都窒息暴毙。
第四条不让孕妇入林,也是有着不低于一百起惨痛教训的实例。
有些女性冒险者入林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
她们顺利离开森林后,或生下畸形婴儿,或是所生育的婴儿有严重先天疾病极易早夭。
第三条必须佩戴「白石面具」,据说森林亡魂有关。
在森林死去的人,死后亡灵被禁锢在原地,每逢「开雾日」攻击活人。
只有佩戴由森林出产的白色?*? 石头制造的面具,才能避开亡灵带来的厄运。
以上,都是原主芬妮上次冒险获知的消息。
三年前,芬妮确实顺手救了医师卡伦,彼此间萌生了朦胧好感。
莫伦将原主的日常行事与故事梗概对比,却发现一处违和的地方。
以芬妮自力更生的性格,她凭着自己的本领赚钱,从来都不偷不抢。
为什么会在故事结尾,像是换了个人,偷走恋人的任务所得?是「水晶骨」的利益太诱人吗?
芬妮虽不富有,但也不穷困。
假如赚不到本次巨额酬金,是不能立刻躺平,但远不至于到吃不起饭又露宿街头的地步,只是继续普通打工人的生活。
是贪婪在一念之间改变了芬妮?才会让她在得知卡伦死讯后愧疚自杀?
抑或,存在别的内情?
莫伦很清楚故事梗概只能作为大致参考,前两次通关都是发现不为人知的隐秘。
她梳了芬妮的记忆,又扫视一圈目前所在的旅舍客房。
四个小镇的旅舍的设计基本一致。
所有房间都自带盥洗室,以单人间为主,也有少量双人房。
不论是不是沿街的客房,窗户都很小,约一张A4纸的尺寸。即便是白天,房内也无多少自然光,必须用煤气灯或蜡烛照明。
房间都带反锁装置。
门后都贴着六条生存守则的告示,同时标红一句「保管好你的钥匙,记得反锁门!」
走入盥洗室,墙上挂着半身镜。
镜子照出了「白石面具」的具体样式。
没有任何装饰与着色,是最简单的石质面具。
贴脸的内面打磨抛光,外面工艺粗糙,摸上去有明显的石质颗粒感。
它只能遮住上半张脸,让人露出鼻子与嘴巴,对进餐没有影响。
在左右边缘位置开凿了两个洞,穿上绳子,系带式地佩戴在头部。
莫伦来回偏头,又摸了摸面具的系带绳。
论上,这个面具戴到离开死亡森林领域,三十天内不能摘下。
它的绑带坚固吗?
冒险者之间发生冲突时,砍断面具绳,岂不是一种有效且致命的偷袭方式?
在故事梗概中,男主角卡伦的直接死因疑似是被女主角芬妮碰落了面具,诱发不明原因的窒息而死。
先不提面具功效,就看一看它的价格。
人人都要佩戴的白石面具,售价高达2个“死亡森林币”,而仅限三十天内使用。
死亡森林币,由森林周边村镇联合发行的临时货币。
类似去赌场兑换筹码,筹码仅在赌场内使用。
死亡森林币的使用时间仅限在「开雾日」的一个月,使用范围仅在四个森林小镇。
冒险者住店、饮食、购买小镇供应的各种物资,必须使用死亡森林币。
因此,抵达小镇后必须去森林金银铺换钱。直至一个月的「开雾日」结束,离去前再把森林币换回黄金或其他现实流通货币。
兑换,肯定要收手续费,森林币的单笔兑换手续费是总金额的3%。
莫伦粗略估计了芬妮带来的任务经费,折合森林币50币。
森林币的购买力与19世纪70年代的英镑相近。
伦敦做苦力活的劳工一年只能赚到50英镑。在死亡森林小镇,这笔钱只能勉强凑合过一个月,足见这里的物价之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70-80(第2/27页)
连一张没有多少工艺含量的面具也要高价2个森林币。
无奈,这种基本防护工具,再贵也得买。
别指望面具降价,它的制作销售几乎被周边原住民垄断了,与原材料的特殊性有关。
制作面具的白色石材来自死亡森林。白色石头离开森林一定范围之后,它就会变成灰色石头。
曾有商人企图把白石运到外面批量生产面具。
为了掩饰白石发生了变色,在制作时把面具重新染成白色。佩戴了实际上“灰石”面具的冒险者,在那一年全都暴毙在死亡森林内。
造假面具事件曝光后,人们认识到了白石的特殊性。
白石面具只能在死亡森林附近制作。不只是远离森林会让它变色,与人体接触过一段时间后也变成灰色,届时不再具有防护效力。
莫伦仅从这些表面情况,已经能得出一个确凿结论——死亡森林,危机四伏,围绕着它的却都是暴利生意。
断人钱财如同要人性命。
三百年的死亡森林探险已经形成了相应产业圈。如果死亡森林直接不存在了,很多人都得发狂。
“咳咳。”
莫伦假咳了两下,一不小心就想把死亡森林彻底铲平。某种角度,那是从根源上消除不让她活着的威胁。
先不考虑其他人的愿意,仅以常规操作方法来看,铲平森林很难。
以现有热.武器,无法直接抹平占地面积颇广的死亡森林。
假设纵火烧林,必须保证火势足够大且足够持久。
然而,不能确定原本弥漫森林中的有毒黑雾,是否会在烧林过程中被加剧释出,也就无法人为地持续性放火。
铲平森林几乎不具备可操作性。
莫伦收敛发散思维,继续分析眼前的可探查情况。
接着照着镜子,仔细打量这具身体。
故事梗概里,卡伦隔着面具认出了芬妮,但没有提到他凭什么辨识。
三年前,芬妮22岁,已经超出了普遍情况下的女性身高增长年纪。
三年后,她的身高却有明显变化,自然长高了4cm。随着身高的变化,让身形也丰腴些许,脸型也有了一些变化。
在一个不能使用真名的地方,改换造型更帮助掩饰身份。
芬妮对类似二次发育的情况没有排斥,还觉得有利于伪装。
本次前往死亡森林前,她染了头发,从棕色变成了黑色。
莫伦对比这副身体时隔三年的模样。
从衣着、身形到下颚线轮廓都不一样了,她的脸部、耳朵也没有痣、疤痕等明显特征。
几乎没有变化的只剩这双眼睛。
在美瞳隐形镜片出现之前,很难改变瞳孔的颜色。
尽管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就用颠茄药剂来放大瞳孔,让眼睛看起来更有神,但颠茄有着致命生物碱毒素。
一旦使用颠茄眼药水过量,美化眼神就变成了自寻死路。
芬妮作为采药人,了解颠茄的毒性。
她没有使用这种药剂放大瞳孔,她觉得仅剩一双眼眸没有改变也没大问题。隔着面具,应该也没人能把她认出来。
如今,莫伦的意识主宰了这具身体。
瞳孔不变,但眼神也发生了变化,还能被卡伦认出她是谁吗?
或者该问现在的卡伦还是卡伦本人吗?
假设本次通关依旧是双人进入梦境,另一位任务者是否扮演了卡伦?
根据芬妮的记忆,三年前的医师卡伦约1.78米,目测体重在70kg~74kg之间。
他有着微卷的棕色头发,是与芬妮本来的发色相同。黑色眼睛,嘴唇略薄。
冬季进入森林,所有人都把自己包裹得严实。
除了下半张脸,基本不见外露的皮肤,手套与围巾是标配。
每当「开雾日」,有近一千五百人分散在森林边缘的四个小镇。
莫伦仅凭原主芬妮对卡伦的印象记忆,就算卡伦本次不曾改变外形,也难在1500人准确定位他。
故事线中,卡伦又凭什么认出芬妮,只凭一双眼睛吗?
莫伦不能完全否定一眼识人法的存在,但识别难度高。
或是被观测对象的眼睛很有特色,或是观测方非常熟悉那双眼睛。
芬妮的眼睛算不上有特点。曾经半个月的相处,就能让卡伦牢牢记住这双眼睛不曾忘却吗?
带着疑惑,莫伦收拾行李,出门退房。
目前,她在森林的东镇。
芬妮选择入住森林东侧,因为前两次「水晶骨」是在森林的偏东位置被找到。
故事没有细写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具体位置与时间,只说卡伦一眼认出白月光,热情地追求她许久。
芬妮渐渐被打动,在『开雾日』的后期接受了这份感情。
莫伦从模糊不清的情节概述,推测故事线中两人相遇时间较早。那样的话,相遇地点应该就在森林偏东方位。
现在,她不必寻找水晶骨,也就不必继续留在东镇。
立刻换地方,不是为了躲避卡伦或另一位任务者,而是决定挑战通关任务的边界线。
前两轮都没有发生剧情自动纠偏。
这次,任务活动范围太大、线索太过庞杂、潜在威胁不明,不如卡一波BUG。
夜晚18:30,莫伦背着行囊走出旅店。
冬天,天黑得早。
两小时前太阳下山,而小镇街巷是灯火通明。人流不减,非常热闹。
正是晚餐时间,餐馆内外的座位几乎全满。
食客们不只是去吃饭,也有一些是去寻找本次冒险的临时伙伴。
莫伦找到马车夫A,提出离开森林领域的要求。
马车夫A非常诧异:“再有五个多小时,森林黑雾就会彻底散了。明天可以进入森林,您确定要往外走?”
莫伦报出地址,“是的,我想起点事,着急赶回家一趟。”
马车夫A听了地址,假设马不停蹄地走,明早六点就能到目的地。
他也不管乘客为什么走,只管赚钱。“好的,一口价,车费6个森林币。”
莫伦差点笑了。物价高,也不能高得离谱吧?
“你确定没说胡话?我不是第一次来死亡森林,之前往返车费加在一起约合3个森林币。你凭什么叫价6个森林币?”
车夫A忍住翻白眼的想法,从兜里取出一本小册子。翻开,指了指第三页。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冒险者在「开雾日」的中途离开森林领域,车费价格翻五倍。我只收你6个森林币,不是7.5个,是给你打折又抹零。你找别的车,还比我开价高。”
莫伦看着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70-80(第3/27页)
本《四镇联合物价参考手册》。白底黑字,写着中途离开的车费翻五倍。
车夫A:“我劝您没急事就别离开了。等到12月1日再走,车费只需1.5个森林币。而且您走的距离超出白石面具的效力范围,它会变灰。您再回来还要出钱买一只新面具。”
莫伦是在卡任务的BUG,是非走不可。
“行,那就6个森林币。不过,你得把我安全送达,我才付车费。”
车夫A所当然地答应:“行,保证送到。我走这条道十年了,还没出过差错。”
莫伦坐进了车厢。
车夫A挥动皮鞭,马车快速朝镇外驶去。
距离森林越远,人影变得越稀少。
保持这种车速,四个小时后足以完全驶离森林领域范围。
莫伦一路观察,时不时看看指南针。
此处果然磁场混乱,指南针一直在乱转,根本无法正常运作。
望向天际,云层厚重,不见一缕星光。
莫伦回忆三年前的「开雾日」,整个十一月都是阴天。
她问车夫A:“你刚才说跑这条线路十年了,这是第四次遇见「开雾日」吗?”
车夫A:“是的,第四次了。对比我刚入行,现在也只翻了一倍车资。十年物价只翻一倍,也是良心价。”
莫伦好奇的是天气情况。
“前三次的「开雾日」,也是整个十一月持续阴天,一直看不到星星吗?”
“对的,只要是在死亡森林领域就是阴天。”
车夫A又说:“镇里的老一辈也没在「开雾日」遇到过死亡森林的天空放晴。人们都说黑雾不是散了,而是飘到了天上变成了厚重的乌云,乌云遮挡了阳光与星光。”
这不符合云层形成的自然规律。
莫伦转而问起别的,“都说死亡森林是高危地带,你见过几次死人?”
“女士,这不是能聊的话题,加钱也不行。”
车夫A拒绝谈论死亡事件:
“死亡森林太古怪了,坊间传言,它能孕育出奇特药材就是汲取了亡灵的怨气。不要在森林领域内说亡魂的事,免得被亡魂听到找我们的麻烦。”
莫伦听到车夫A有钱不赚的拒绝语气,猜测:“以前是不是发生过连人带车一起失踪的事?”
“啪!啪!”
车夫A给出的回应是抽了马匹两鞭,加快了行车的速度。
“请您不要问了。您非常好奇的话,等「开雾日」结束,去附近村镇再另做打听。”
车夫A摆出不再交谈的架势:“我得专心驾车,加快车速。您小心,坐得稳一些。”
马车继续朝前,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
期间,倒也不是一路没瞧见人影。
从反方向驶过十一辆马车,可能是朝着森林小镇方向去的。
莫伦瞧着窗外景色,没有建筑物,自然风景非常单一。
从树丛到荒野,路过河流又到了树丛,再进入荒野。没有星星定位,很难让不熟路况的人确定方位。
车夫A却不带一丝犹豫,该转弯就转弯,该直行就直行,就像是闭着眼也能驶向目的地。
忽然,莫伦闻到了一股饭菜香,类似圣诞节烤火鸡。
她向左右车窗张望。目前行驶在旷野上,目力范围内没有火光,哪来的烤火鸡香气?
香气一闪而逝。
大约十分钟后,莫伦觉得左手手背瘙痒,是蚂蚁从皮肤上爬过的感觉。
立刻低头,摘掉手套不见蚂蚁。借着煤气灯的光照,没在手背上看到虫子。视车厢一圈,还是没看到虫子。
刚才的走蚁感是错觉吗?
莫伦看了一眼怀表,现在是「21:55」。
车夫A依旧保持原先的行车速度。
论上,半小时后马车就能走出森林领域。
不多时,古怪的一幕却出现了。
车夫A又一次转向后,没走几步,猛地拉紧缰绳企图急刹车。
“不可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明明是朝着远离死亡森林的方向行驶,马车跑了了三个多小时,死亡森林怎么可能又出现在前方视野范围内?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回想来路,走的都是熟悉到不能熟悉的路,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
难不成这是鬼打墙?!
瞬间,车夫A浑身冒出冷汗,死死攥着缰绳。
现在没有直接绕回出发地点,瞧着树木的种类,眼下的方位靠近森林北侧。
不能再朝前,再往前就会闯入森林。
今天是10月31日,距离正式「开雾日」还有两个小时,还不能进入死亡森林。
两小时后,到了夜间0点。夜间0点~5点,仍旧不能在森林逗留,有失踪风险。
离开,立刻调头离开! 赶快去最近的北镇。
车夫A再次挥动鞭子,准备让马匹转弯。
莫伦当然望见了前方黑压压一片树木。
参天大树,无边无际,这就是死亡森林的边缘。
莫伦:“你不是说从业十年来从没出过问题吗?”
“我、我、我也是第一次遇到!”
车夫A努力控制恐惧,但话难免说不利索。
他只能自我安慰:“这是死亡森林领域范围内,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莫伦无法看清车夫A的表情,只能从他的语调中判断他不是故意行驶错误。
假定车夫不是故意走偏,那么这就是出现了任务线的自动纠偏吗?
“啪!啪!”
车夫A用力抽打马匹,一直以来听话的马却不配合了。
不知为什么它不肯转弯,就是停在原地,挨上几鞭子也不肯动。
此时,另一道马蹄声由远及近地响起,是从森林内传来的。
马蹄声越来越清晰,它跑得非常快,还能听到人类的喊叫声。
“啊!”
“快拉住它,撞树上了,要撞树上了!”
“嘶——,我的脑袋差一点点就撞到了。”
车夫A听出来人是谁,是同一个镇子的车夫B。这人怎么敢在这种时候进入死亡森林?
很快,车夫A知道了答案。
车夫B的马车朝外狂奔。
这辆马车的状态是显而易见的不正常。马像是疯了,不管不顾地在横冲直撞。
车夫B却不是驾驶员。
在驾驶位上,坐着一位棕色卷发的男人,他有着一双黑色的眼睛。
卷发男人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挥动马鞭,硬是把疯癫的马限制在完全失控的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70-80(第4/27页)
界边缘。
马车跑得飞快,像是跑出了S型,三五分钟冲到森林边缘。疯马径直朝着车夫A所在位置撞过去,但最后一刻,它被缰绳遏制住了。
“咴嗷——”
一声马叫之后,一路疯跑的马终于止住脚步,彻底停了下来。
森林边缘,两辆马车不期而遇。
莫伦将刚才这一幕收入眼底,多么熟悉的赶车技术,她特意拜师学过。
现在可以确定一件事,卷发驾车男人就是「M-冰淇淋」。再看「M-冰淇淋」本次的外形,他的本轮角色极可能就是医师卡伦。
这就是剧情纠偏的力量吗?
由此,莫伦更加深了此前的推测,自己的任务是活着,对方的任务可能是追杀。
想卡通关任务的BUG?
那就把人给直接送上门。
莫伦:该来的,总会来。
往好了想,这是给她省事了。BUG,下一次她还敢卡,还会卡出什么呢?
第72章 Chpter72
Chpter72
麦考夫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
他从北镇出发, 乘坐的马车本该远离死亡森林。
驾驶三个小时,犹如遭遇鬼打墙,居然绕一圈后回到原点,马匹更发疯似地冲入了森林。
好吧, 他承认并非完全没有估测到这种可能性。
在他决定对剧情自动纠偏发起测试挑战时, 就猜到会有离谱结果, 想瞧瞧能离谱到哪种程度。
结果是马发狂了,车夫控制不住。
只能二选一,两人或在马车高速行驶时跳车,或是他抢夺车夫手里的缰绳获得马匹控制权。
麦考夫选了后者。
硬让癫马转向, 不让它找死还嫌速度慢地奔向林深处入,而反方向冲出森林边缘。
随后, 与另一辆马车在林边小道相遇。
这一刻,发狂近半小时的马匹终于力竭。
它停下脚步, 甩甩尾巴,五秒钟后彻底温顺, 似乎刚刚的横冲直撞是其他马做的好事。
如果这就是剧情自动纠偏,对面车厢里不可能坐着无关路人。
麦考夫推测来人99%与本轮“杀死白月光”任务相关。
根据医师卡伦的记忆, 他认定的白月光是芬妮。
两人相识于三年前,芬妮将昏迷中的他捎出死亡森林。
卡伦说是昏迷, 但在失去意识前,瞥见了走到他身前的人。
因为来人面具遮脸, 他看不清对方的全貌, 唯独记住那双棕褐色眼睛。
那一眼, 让他有种过电似的发麻感。
卡伦被送回旅店, 再次苏醒已是七个小时后,而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依旧很清晰。
那应该就是一见钟情吧?
卡伦从前不曾为谁动心着迷, 第一次有种心脏不受控,被另一个人吸引的感受。
他得知救命恩人的化名是芬妮,之后经过短短两周的相处,更为这个女人的自力更生所吸引。
想要再进一步,但「开雾日」很快结束,芬妮也消失在茫茫人海。
三年一晃而过,卡伦再次来到死亡森林。
比起完成委托找到药材水晶骨,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芬妮。
如果再见面,卡伦自认有信心一眼就认出谁是芬妮,就凭那双令他魂牵梦萦的眼睛。
麦考夫对此持保留态度。他接受了原主卡伦的记忆,却无法产生共感。
客观评价,芬妮的眼睛缺乏显著特点,瞳孔颜色也是很大众常见的棕褐色。
如果芬妮的身形、音色、行为模式在三年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仅凭那样一双眼睛要在一千五百多位冒险者中确定谁是她,那真的是在为难逻辑学。
梦境世界也需要遵守基础逻辑。
此时此地,逻辑学正蛮不讲地展现它的强大本领。
麦考夫看向从对面马车下来的女人。
从身高体型、未被面具遮挡的下半脸到走路步伐的节奏,女人与卡伦记忆里的芬妮相去甚远。
只剩一对棕褐色瞳孔与芬妮的颜色一致,但两者的眼神却天差地别。
偏偏,她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芬妮”。
麦考夫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旧识重聚的调侃。是调侃这次见面够刺激,他在卖力上演疯马惊魂计。
能凭着马术认出自己,来人只会是「M—蛋糕」。
再以前两次的通关经验,任务者往往是原故事线的主角,那么得出「M-蛋糕」是“芬妮”的结论也就顺成章。
逻辑学的强大之处,不仅是让这段推测成立。
在梦境世界里,它变得更强悍。当任务者做出违背人物角色的行为逻辑时,故事线逻辑出手,一步到位把通关重点送到你面前。
剧情纠偏的手段不可避免地很粗糙,伴随不可预知的高危风险。
这次的风险是出现了一不小心就会把人摔成傻子的马匹失控。
麦考夫:没关系,扛得住,下次他还敢。
“好久不见。”
麦考夫打了招呼,却没有立即试探对方这一次的角色任务。
只问:“「幸福号」一别,五个多月了。不知您是否创造了新的魔术,还可以让我先睹为快吗?”
莫伦听到这个问题,笑了。
第二次通关发生在「幸福号」,但任务结束得太匆忙,两人来不及确认彼此是否是「湖畔古堡」的临时队友。
再说“五个多月”不见,却不是以梦境世界的时间计数。
因为离开梦境「幸福号」是七月,而今天是10月31日抵达梦境死亡森林。
由于梦境规定不能在故事结束前暴露真实身份,「M-冰淇淋」是在侧面试探三点。
既要确认两人在第二轮任务中相遇,又要打听两人的现实时间流速是否一致,还要试探本次能否继续联手?
莫伦如果同意再表演魔术,也就释放了友好的态度。
“从初春到秋日,确实很久不见。”
莫伦先肯定了现实里两人的时间流速一致,也变相确认了两人一起通关第二次任务。
她没有拒绝表演新魔术,但也没有答应立刻进行。
“或许,我们该换个地方探讨魔术。不必在荒郊野外,而是月光散落之处。”
车夫A与车夫B仍处于鬼打墙改道的惊慌中。
听到乘客说“月光”,下意识看了一眼天空。
死亡森林领域内,天空始终阴沉。依照往年经验,阴天会持续一个月,根本不可能见到月光。
月光根本照不到死亡森林,这魔术还能如期进行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70-80(第5/27页)
麦考夫听懂潜台词,这是在问他的本次任务是不是杀死故事线的白月光。
如果最终确定“白月光”指的就是芬妮,即「M-蛋糕」饰演的角色,他真能毫不犹豫地下手吗?
「我可以」。
这个本不该有丝毫迟疑的回答,现在却无法脱口而出了。
通关失败,现实死亡。
杀死卡伦的白月光,是否等于间接杀死「M-蛋糕」?
这让麦考夫不得不慎重考量。
眼下,确定两人的现实流速一致,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可能性增大,那么「M-蛋糕」是谁?
据其行事风格,先能排除父母与弟弟。排除法做到这一步,自己就能无所顾忌了吗?
万一,对方是海勒小姐呢?
他听得到内心最真实的回答,他赌不起。
麦考夫瞬间垂眸,掩去了复杂情绪。
两秒后再抬眼,平静地反问:“您知道的,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阳光刺目,高温灼热,它可能烫伤我,那么您会否有一丝于心不忍呢?”
莫伦面不改色,但也无法坚定地回答“没有不忍”。
现在可以100%确定「M-冰淇淋」的任务是杀死白月光。
前两次,两人幸运地没有出现任务冲突,这次是否还能双赢?假设最终只能是二活一的选项,她又该如何做出选择?
莫伦无法判定梦境角色是真实存在或虚拟数据,但确定任务者来自现实世界,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
她能问心无愧地痛下杀手吗?
万一「M-冰淇淋」是某个熟人,甚至是福尔摩斯先生呢?
莫伦沉默了。
沉默了整整一分钟。
她终是开口:“性不代表铁石心肠。如果可以的话,我不希望滚烫的月光灼伤您;如果不可以,……”
如果注定你死我活呢?
凛冽冬夜,寒风呼啸。
莫伦却似迎着明媚春光,坦然提议:
“那么就让我们在最后的夜晚共赴弗莱文圆形剧场,尽我们所能,欣赏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动作剧。”
弗莱文圆形剧场,即古罗马角斗场。
这是提议借鉴古老的角斗方式,以一对一正面厮杀的方式决定输赢。全力以赴,简单直接,免去了勾心斗角。
莫伦笑着问:“卡伦先生,您愿意吗?”
麦考夫也笑了。纵观他的前半生,习惯了偷天换日、暗度陈仓。倒在决定生死时,反而期待起死得坦坦荡荡。
他欣然点头:“芬妮小姐,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我愿意。”
没有鲜花,没有月光。
唯有死亡森林的树叶沙沙作响。似古神的诡异低语,它宣布见证了两人的生死之约。
车夫A与车夫B面面相觑,相互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