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2 / 2)
雷斯垂德:“我知道接下去第一件事是设法获取史蒂文的指纹,与炸.弹碎片的取样做对比。可我觉得想找到人,很不容易。”
假定乔治史蒂文是投弹者,连炸两次,他还会继续在电报公司上班?
电报业内传讯传得快。今天「北方电报公司」组织了指纹痕检,消息是否已经传了出去?史蒂文闻讯后会不会做贼心虚地逃走?
露娜怀疑史蒂文辞职后没再上班。
“只能赌一把运气,去「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查史蒂文以前发出与接受的电报记录纸。一般情况下,这类电报纸只保存一个月,年底全部清空。史蒂文是去年十二月辞职,不知道他接触的电报纸有没有全部销毁。”
这次好运会站在谁的一边?
雷斯垂德:“我最关心另一件事,还会有第三次爆.炸吗?第一次炸白厅,第二次炸北方剧院,下一次会是哪里?”
露娜也很想知道答案,她会再次遭遇谋杀吗?
“我不懂怎么找凶手,但推测爆.炸在哪里发生,应该要先弄清楚投弹者的动机吧?对于动机,还是一团乱码,读也读不懂。”
一般逻辑是这样的,线索看似到此中断了。
莫伦与麦考夫沉默地凝望北方剧院,大门前悬挂着招牌「Oper North」。
忽然,异口同声地说:“凶手已经把谜底写在了炸.弹里。” “这次不必先知道投弹动机。”
话音落下,两人不免看向对方。
当眼神相撞,惊讶被迅速掩藏,只有礼仪性的示意,请对方先说。
莫伦:“第一次炸的是白厅,象征着伦敦最高权力。”
麦考夫:“第二次炸的是北方剧场,它的名称就是被选择的由之一。”
雷斯垂德又又又一次沉默了。
他不懂化学但懂直觉。直觉说海勒小姐与福尔摩斯先生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才会制造出他听不懂的谜语。
习惯是可怕的东西。
雷斯垂德快速习惯了谜语,不带尴尬情绪地问:“两位,请直接点说第三次会炸哪里?”
第18章 Chpter18
Chpter18
第三次爆.炸会发生在哪里?
莫伦:“T。”
麦考夫:“T。”
雷斯垂德腹诽:
T什么T, 这一点都不直接,他还是不懂这与第三次爆.炸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没说出口,但清晰地表露在探员先生的脸上。
莫伦简单解释:“字母A,有着「最高的」象征含义, 而白厅象征着大不列颠至高的权力中心, 是第一次爆.炸点。”
麦考夫:“字母N, 与北方剧院里的North相呼应,这里发生了第二次爆.炸。”
“A、N、T。”
雷斯垂德把三个字母依照顺序排列,终于懂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20(第6/13页)
“nt是蚂蚁,它与诡异的昆虫图案对应。先有「A」, 又有「N」,投弹者一定会准备第三次爆.炸, 发生在「T」代表的地点。”
露娜追问:“在哪里?某个以T为首字母的商铺吗?”
“不是商铺。”
莫伦动了动手指,做出了发电报的动作。
“两次爆.炸都与电报有关。第一次是直接炸线, 第二次使用的炸.弹外盒是电报传输盒的放大版。”
麦考夫:“所以,要从A与N的摩斯码去看。”
A: —
N: —
麦考夫:“这两个字母的摩斯码, 刚好构成对称图形。奇妙的是字母T,它的摩斯码也恰恰是「—」。”
露娜觉得好像抓住了什么, 但又让什么溜走了。
“就像是一条横线(T),对称地分隔开了A与N。然后呢?”
莫伦:“如果有一张伦敦地图, 你就能有更直观的感受。白厅与北方剧院所在位置,恰好是被某条特殊的线, 对称地分隔在两端。”
雷斯垂德回想地图, 可算想起来了那条线是什么。
“是地铁!从帕丁顿到法灵顿的线路。因为像一条大型管道, 大家还起了昵称, 叫The Tube。它和「T」对上了!”
麦考夫补充:“白厅被炸的那天是1月10日。十年前的这天,伦敦的第一条地铁正式通车运营。”
不过, 前段时间伦敦地铁的十周年新闻没多少热度。
1月8日萨米沃尔被执行绞刑,大众都在追这个舆论热点。
“居然是这样!”
雷斯垂德恍然大悟地狠狠一拍大腿,随后又迷惑了。
“这样复杂的爆.炸线路设计,还能是乔治史蒂文做的吗?”
莫伦:“某种程度,他还更可疑了。把谜底写在谜面上是萨米沃尔做过的事,佩戴了忍冬图案的袖扣。
乔治史蒂文是沃尔所谓的 ‘朋友’,很难说没有相同习惯把昆虫图案刻在了炸.弹里。”
假定史蒂文是投弹客,他以往展露在人前的粗线条、被沃尔蒙骗等等,就都是骗人的。
所谓两人曾经是多年“朋友”,也就不是真正的朋友。投弹动机与为沃尔复仇无关,而是出于别的目的。
莫伦:“我个人认为,投弹犯是先选中了「北方剧院」作为第二个投弹点。这里与同一个老板持有的「北方电报」相关,能通过电报内网更便利地打听剧院情况。”
露娜深吸一口气,已从惊恐变为愤怒了。
“然后,我的厄运发作了。因为抽中307包厢免费票,让那可恶的家伙顺手报复我一把。”
莫伦:“不仅是顺手,投弹者希望确保炸.弹的爆.炸率。伊迪,你一直踩点赴约,不会预留时间检查包厢。那就能极大概率地降低炸.弹被提前发现的可能性。”
露娜恍然,“如果不是我抽中免费票,另一个被选中的倒霉蛋会是谁?”
莫伦:“现在只能猜测,也许会换成某位做事粗心大意的观众。”
现在知道第三次会炸哪里,但仍旧不清楚具体的投弹时间、数量与方式。
投弹动机不是情杀也不是仇杀,凶手有其他的心需求。
“我有一点不解。”
雷斯垂德提问,“假设伊迪小姐不幸被炸,按照常规流程,史蒂文作为前男友会被列为第一嫌疑人。他会不知道这点?知道的话,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包厢减轻嫌疑?”
麦考夫笑了,“投弹者先炸白厅,再炸一票难求的歌剧演出。探员先生,您认为他的追求还与低调有关?”
雷斯垂德摇头,“也对,这人不低调。下一波还想对地铁下手,想搞更大的事!不像一般杀人犯,拼了命地不想被怀疑。”
麦考夫最不希望的是凶手要搞一波大的。
“前天白厅被炸的消息被封锁了,今天剧院爆.炸也没伤亡。前两次都没达到凶手预期,第三次爆.炸很可能会提前。”
想赶在下一轮爆.炸发生前揪出真凶,所剩的时间不多了。
一时间,气氛难免有些压抑。
莫伦拿出怀表看了眼,“三位,还有五分钟就到十二点。”
雷斯垂德立刻紧张地左右张望,下意识压低声音问:“十二点怎么了?!难道现在会炸响第三次?”
莫伦无奈:“我只想说,这是午餐时间。”
条件允许时,她遵守养生原则。
熬夜易猝死,饥一顿饱一顿伤胃。
时间再紧迫,也要吃中饭。
何况立刻赶去史蒂文曾经就职的「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也找不到能问话的人,因为现在是午休时间。
雷斯垂德:……
这种时候,莫伦居然还能想到吃饭,这人真够心大。
雷斯垂德不认为自己草木皆兵,他是警戒长存。转头,看向麦考夫寻求认同。
麦考夫:“我推荐一条街外的「巴黎美食」。这家餐厅做法式简餐,厨师都是巴黎人,餐品也名副其实。”
雷斯垂德:!
您竟是这样的福尔摩斯!不说炸.弹,开始推荐起餐厅了?!
麦考夫喜欢独来独往,当下却有必要一起吃饭。那就更不会委屈自己的胃,要挑选好地方。
做人别忘了初心。今天为什么牺牲休息时间在外面跑来跑去,是为了顺利调去养老岗,过上吃吃喝喝又一天的舒心生活。
麦考夫:“探员先生,您不必担忧您的躯体无法获得充分运动量,下午还要查不少地方。在那之前,适当休息,补充能量。”
雷斯垂德:不,重点是你们真的有胃口啊?
他看向露娜,这位被投弹犯盯上的受害人,总不该也很有食欲吧?
露娜深吸一口气,午餐的提议来得太及时,驱散了紧张气氛。
“我也要多吃一点,差点被炸,更不能亏待自己。”
“行吧,行吧。好吃好喝,走起来。”
雷斯垂德放弃了挣扎。也许是他的味蕾被英国菜荼毒太久,丧失了对食物了热情,现在去把它找回来。
雷斯垂德问:“福尔摩斯先生,您有什么餐品推荐吗?”
“这家餐厅不是传统法餐,它没有复杂的餐桌礼仪,利好上班族。”
麦考夫简述一系列的推荐菜,但隐去了他最爱的冰淇淋与焦糖布丁——福尔摩斯绝不是甜甜的。
「巴黎美食」虽以工作餐居多,周日的客流量依旧不低。如果碰到工作日,这个时间点恐怕需要等位。
四人各点足量食物。
几乎没有交谈,是节约时间,也是专注享受美味,让这顿午餐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过去了。
短暂的休息之后,仍要继续棘手的炸.弹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20(第7/13页)
离开较为热闹的餐厅,在摄政公园前选了个相对开阔又安静的角落,商谈接下去要怎么做。
莫伦提出一个猜想:
“假设昆虫胖老头与乔治史蒂文是同一个人,他非常擅于伪装。那么乔治史蒂文是真名吗?与这个身份相关的某些经历是不是编造的?”
还要问露娜,她与史蒂文相处最久。
露娜愣了愣,从信任史蒂文到产生分歧,再到厌恶怀疑,眼下要开始否定他的真实性。
“史蒂文不怎么提过去,他说父母都已经去世,他也就彻底远离家乡。”
乔治史蒂文今年28岁。
出生在爱尔兰,但已经听不出爱尔兰口音,家乡在都柏林附近的孚德镇。
前年9月入职「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去年12月离职。
自述23岁以前做过海员,与萨米沃尔在船上认识。来伦敦前,他在爱尔兰的「黄金电报公司」做电报员。
以上,是露娜听史蒂文自述的内容。
麦考夫问:“您问过他具体在哪艘海船上做水手吗?”
露娜摇头,“没有。”
麦考夫:“之前,他有制作机械物品的爱好吗?”
露娜:“我只知道他喜欢打猎,但他没说过弓箭与猎.枪是买的还是自制的。当然,我也没问过。恋爱七个月,这种事该是他主动分享吧?”
麦考夫毫不惊讶会听到这番回答。
爱情令人盲目,盲目程度比他养死金鱼的离谱性更高。
莫伦注意到史蒂文自称家乡是爱尔兰。
“点灯人阿尔说过,昆虫胖老头有着爱尔兰口音。”
都有爱尔兰口音,就一定是从爱尔兰来的吗?
莫伦问露娜:“你没和史蒂文回过他的家乡吧?”
“没有。”
露娜回头去看这段恋爱经历,真像是被鬼迷了心窍。
这会细想,察觉了史蒂文的又一个不对劲。
“他说父母不在了,以后长居伦敦,所以不回家乡。可就算不常住,也该去祭拜父母。我们差点结婚之前,他居然都没提出带我回爱尔兰老家走一趟。”
露娜愈发怀疑史蒂文对家乡位置也说了谎。
莫伦:“等发电报查证后,再下结论。”
莫伦没说很多恶性案件的作案动机与童年经历相关。
如果乔治史蒂文真的来自孚德镇,而他又是投弹者的话,也会故意掩藏那段幼时经历。
她问:“三位在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有朋友,那种接到电报后能立刻去孚德镇走一趟了解情况的朋友吗?”
露娜摇头。
雷斯垂德:“别指望警方协查,苏格兰场与爱尔兰方面的关系真不算好。”
麦考夫:“今天是周日。我找人的话,估计最快也要后天才有回信。”
莫伦:“这个速度已经挺快了,以传统邮政至少需要一周才回信。”
麦考夫却听出了莫伦没说的后半句,再快能快过凶手第三次投弹的速度吗?
目前掌握的情报还不够充分,直接叫停地铁运作是不现实的。
地铁公司损失的钱,谁来补?外交部吗?
克莱长官只说过不惜代价找出凶手,可从没说过不惜代价保护地铁乘客。
如果直接暂停地铁运营,还会产生另一个困境。
当A、N、T三个字母对应的爆.炸都没达到凶手的预期,他会怎么做?
注重规律的凶手,精心设计规律被破坏了,是不是会发狂?或潜逃海外蛰伏下去,某天卷土重来?
麦考夫问露娜,“你说史蒂文喜欢打猎,他常去哪个猎区?多久一次?”
“这个我知道。”
露娜终于找到能答的问题。
“是伦敦东北方的艾坪森林。想打猎,当天来回太匆忙。史蒂文会和同事换班,把两周的休息日连休。
他每个月至少去一次,说是从东北方向进入森林。「沼泽旅店」是猎人们的常驻点,也是他的惯用落脚地。”
远离城市,进入森林。脱下西装,拿起猎枪。
乔治史蒂文在打猎时与伦敦工作生活的状态一样吗?是不是会撕去伪装,释放本我?
莫伦问:“你有和史蒂文一起打过猎吗?他在打猎时是什么样的?”
露娜:“我陪着去过一次艾坪森林,但没有进入林区,只在旅店附近欣赏风景,也不清楚他真正打猎时的模样。”
莫伦:“或许该去一趟艾坪森林,说不定能发现真实的乔治史蒂文。”
这个提议没有被立刻执行,先去「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
如果能顺利提取史蒂文的指纹样本,与炸.弹上的对比核实为同一个人,就马上去森林。
如果无法获得指纹或指纹对比不一致,需要重新思路,换一个方向去锁定投弹客。
运气,这次没有站在乔治史蒂文的这一边。
电报公司本该被当月末或年尾销毁的电报纸,还留了一小批没被处。
库房员工偷懒了。把圣诞前堆积的那些清完,将圣诞后几天的并入来年一月再清。
顺利找出留有JS电报签名的一箱电报单。
整整一箱电报单,在上面完整提取到左右十根手指的指纹。
另外,「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主管不知史蒂文辞职后去了哪里,目前没有哪家公司来做背调了解情况。
麦考夫用放大镜一一对比史蒂文的指纹。
最终确定白厅炸.弹金属残片上的指纹,与乔治史蒂文右手食指的指纹完全一致。
虽在剧院爆.炸的炸.弹碎片上没能采集到指纹,但凭着两枚炸.弹完全相同的设计构造,基本推定史蒂文是两起投弹案的制弹者。
出于严谨,不排除史蒂文有同伙,不能百分百断定他也是亲手放置炸.弹的那个人。
另外,同事鲍勃约翰逊捎来消息。
鲍勃走访了三十家药剂铺,查找弹药原材料的可疑购买者。
四家店铺提到去年十二月初接待过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顾客。
那位客人长得太胖了,似乎胖到直不起背脊,很难不叫人记得他。他是灰白胡子的老头,略有爱尔兰口音。
麦考夫把胖老头购买的原料数量加起来。
扣除前两次爆.炸的已用量,暂不计算损耗,推算剩余部分至少能炸两到三节车厢。
莫伦得知胖老头在药剂铺出没,又去核查了一遍。
其中一位店员表示,注意到老头外套的最后一粒纽扣有昆虫图案,轮廓很像蚂蚁。
怪就怪在这位自带明晰记忆点的胖老头,四家药剂铺员工们、周围居民、商户都没见过他第二次。
胖老头似消失在茫茫人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20(第8/13页)
也许,这是一种蓄意分散调查者注意力的手段。
投弹者是不低调,但也要争取足够时间完成三次投弹。
假设调查者思维简单,认为更容易找到外形特征明显的嫌犯,把人手集中在寻找胖老头,就无法及时去追踪真正的凶手。
乔治史蒂文却无法想到凭着指纹痕迹,已经锁定他与投弹案的关联。
与其去找不知所踪的胖老头,不如去他狩猎的森林瞧个究竟。
露娜没有同行。
明天要上班,到新公司刚刚十天,不便请假。
莫伦为露娜提供一个选项。
如果她觉得继续住租屋不安心,也不想再一次去住旅店,可以到罗伯特街44号暂住几天,但无法保证这个地点就安全。
毕竟门口的路灯被标记,这里也是被“昆虫胖老头”的重点关注的地方之一。
露娜认真想了想,她的租屋与新公司很近。来回步行半小时,上班更方便。
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她不搬家了。该上班继续上班,不能因为史蒂文第二次影响工作。
*
*
黄昏,落日熔金。
雇佣一辆马车,前往东北方向郊外的艾坪森林。
雷斯垂德没去,他留在伦敦等待爱尔兰方面传来史蒂文的背调消息。
更是要关注是否出突发紧急事件,及时给森林附近的乡镇电报所发电报,传递最新情况。
车厢内,有且仅有两个人。
莫伦与麦考夫相对而坐,车程长达一个小时,单独相处该说点什么呢?
莫伦:无聊,手痒,想画头盖骨。
以福尔摩斯先生的聪明脑袋不做“颅骨模特”可惜了,更可惜现在没有X光机。
麦考夫:安静是美德,将来一定要组建谁都不准说话俱乐部。
周末烧制奇特骷髅摆件的计划被推延,如果现在对面是一具骷髅就好了,能给他提供更多设计灵感。
下一刻,两人向对方都露出了无比标准的善意微笑。
第19章 Chpter19
Chpter19
微笑之下, 满是遗憾。
莫伦:颅骨影像仍旧遥远,难道要去发现一下X射线?
麦考夫:活人无法大变骷髅,他的摆件设计灵感需到别处另觅。
咳咳,讲点正经事。
麦考夫重新提起指纹检测, “您想过将指纹鉴定身份的方式推广铺开吗?”
莫伦没有特别积极, 反问:“您认为它能得到迅速推广吗?”
麦考夫给出真实答案。“很难。想让法庭认同新的检测体系, 需要经过漫长议定流程。现在的刑事诉讼多数由警局提出,而私人诉讼也会求助警方寻找证据。要让指纹成为证据的一环,警方就得先认同这种检测方式。”
显然,现任苏格兰场局长哈蒙没有革新精神, 他看好的那一批手下也一样守旧。
莫伦:“不知明天伦敦的报纸有几张会提到「北方剧院」爆.炸?能否惊动苏格兰场现任局长?”
这不是在问哈蒙局长看不看报,问的是哈蒙会不会因为爆.炸受到攻讦?
只有一家剧院出事, 不足以让苏格兰场的局长哈蒙引咎辞职。不干事的不去,想做事的如何能来。
麦考夫懂这个道。
三天炸两次, 形势已经非常危急。
但不会有更多知情者,剧院的爆.炸可能登报, 白厅被炸的消息只会继续是小道流言。
今天,他要求北方电报公司配合检测, 也没给出具体的由,只能以维护伦敦安全为借口。
接下来, 如果成功把史蒂文或其同伙第三次的投弹行动扼杀在摇篮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地铁袭击, 苏格兰场高层可以躲过一劫。
只有地铁发生惨痛死伤, 苏格兰场才会因为无能被大换血。
很讽刺, 正义与权力有时候水火不容。
麦考夫:“等等吧。哈蒙的年纪大了, 说不定再过几个月,他就会力不从心。”
几个月具体是多久?
这不是一位身居末职的事务官能决定。
麦考夫只是听说有人想“帮助”哈蒙, 不让他一把年纪为政务操心。
莫伦:“推广指纹检测也不能着急,我仅仅提出初步构想,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论与数据。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证明人的指纹一生不变?”
假设采集到某个指纹属于A,怎么确保A的指纹一直不变?
如果变化,多久会变?不弄清楚就会构成误判。
这是上辈子的大众常识,眼前却要去系统论证。
莫伦很清楚无法一键生成中间步骤,需要大量的数据佐证,需要科学论去支撑。
麦考夫听到莫伦提出这种问题,明白她有徐徐图之的耐心。
刚要思考「狠绝+耐心」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不料对方话锋一转使出了钞能力。
莫伦真诚地说:“我很相信大众的智慧。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总有科研团队能为我解开相关谜团。”
麦考夫:?
为什么他嗅到了一种不能更熟悉的气息——躲懒。
所谓“相信大众的智慧”,真不是懒到不愿意自己做实验?
莫伦神色坦然。
怎么能叫懒,她是莫忘初衷。没有忘了要放一个悠闲长假,过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
麦考夫:“您说得很对。”
莫伦:“令人遗憾,钱也不是万能的,今天就无法雇佣到可靠的调查团队。”
谁说不是呢。
麦考夫赞同地点头。
这一刻,车厢气氛达到微妙的和谐。
两人都没直说,但都隐隐约约透出一个想法——为了更好地躲懒,必须尽快擒获投弹者。
麦考夫问:“之前,您说找到了一位向导,对方很熟悉艾坪森林吗?”
进入森林,绝不是带上指南针就能直接冲。
希望尽快发现史蒂文是否在森林里留下线索,更要找一位熟悉森林的向导。
麦考夫大学时随社团活动去过三次艾坪森林,但他不喜动。
别人四处撒欢打猎,他随便找条溪流钓鱼钓半天,对森林地势了解不多。
今天赶时间,要找到合适的向导不容易。
莫伦立刻询问了汉姆律师。
这位是范恩律师的合伙人,他常驻伦敦,在沃尔案中表现得非常专业,日常爱好是山林徒步。
汉姆律师推荐了一位当地的采蘑菇能手阿卡曼。
阿卡曼时常穿梭森林,采集可食用的无毒蘑菇与供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20(第9/13页)
究用的植物。他做植物采集者十年,也会兼职做一做森林向导。
莫伦:“说实话,我没见过阿卡曼先生,但愿他如推荐人说的那样可靠。”
是否可靠,见了就知道。
很好认,阿卡曼有一头火红的卷发。
马车抵达「沼泽旅店」。
太阳在地平线上做最后的挣扎,很快会彻底天黑。
只见阿拉曼等候在路口。
三十好几,长得五大三粗。这形象比起专业采蘑菇,更像是专业打熊的。
阿卡曼对两?*? 人挥挥手:“我是汉姆律师的朋友辛巴阿卡曼。欢迎来到艾坪森林,两位就是莫伦海勒小姐、麦考夫福尔摩斯先生吧?”
莫伦与麦考夫点头。
阿卡曼爽利地说:“我已经为两位预订了旅店客房,也准备好了夜探森林的装备。现在是17:13,两位可以休息一会,吃好再晚餐出发。先定个出发时间吧。”
“18:30,准时出发。”
莫伦先拟定时间,提议:“不如一起用餐,商量一下从哪里开始勘察。”
阿卡曼:“好。”
艾坪森林曾经是皇家森林,后来皇室将森林向大众开放,允许人们免费游玩。
森林说大不算太大,约二十四平方公里,地貌却很多样,包括山林、荒地、湖泊、沼泽、草地等等。
阿卡曼被紧急联络,不知具体要提供哪个区域的向导工作,但能确定这两位客户有要紧事。
瞧莫伦穿的不是裙子而是改版猎装,就知她有备而来。
这年头女士穿裤子颇有争议,女性穿着猎装就更少见。
人们进入森林也不全是为了打猎。有的白天在湖边野餐,有的夜间观星游玩。郊游娱乐无需敏捷行动,穿着裙子没有问题。
只有深入密林,对着装才会有基础要求,至少要便于行动又防虫耐脏。
阿卡曼心底琢磨,等会问一问莫伦请了哪位裁缝改版猎装。
市面上的猎装都是男款,他想送妻女合适又美观的打猎服都难。
说话间,进入「沼泽旅店」。
麦考夫环视大堂,两面墙上挂着巨大的黑板,写满各种交易信息。
「一口价肥兔五只(一英镑)」,「求购100%上钩的渔具一套(出价三英镑)」,「野生板栗十斤换鼠尾草一捆(店主代卖)」……
这家旅店不只提供住宿,更是小型森林特产交易点。
以旅客、店家、猎人们的频繁互动状态,论上会有更多机会在这里了解到乔治史蒂文是什么样的人。
事实却并非这样。
17:50,包厢晚餐开始。
阿卡曼被问及是否知道常来打猎的乔治史蒂文。
他略惊讶,“两位是来查史蒂文的事?我知道他,他是「沼泽旅店」这两年的常客,但他很普通。”
普通?
这个说法让麦考夫与莫伦对视了一眼。
制造炸.弹的史蒂文早就与普通无关,他来森林打猎不会释放嗜血的本性吗?
麦考夫:“据说史蒂文很喜欢打猎,每个月一定会来。您说他普通,指的是哪一方面。”
“这该怎么说呢?”
阿卡曼组织语言,“有些人天天钓鱼,但一条鱼都钓不上。史蒂文的情况和那些钓鱼佬很像,每个月来打猎,最好的成绩也就是猎到受伤的山鸡。”
前年史蒂文刚入住「沼泽旅店」,大伙瞧着他身形高壮,以为他是打猎能手。
没想到史蒂文战绩平平,而他一贯独自进入森林,也不找人学习提升狩猎技巧。
久而久之,一种固有印象形成了。史蒂文的标签是『又菜又爱自己玩』。
阿卡曼:“也有一个多月没见到他,上次见面好像是去年12月初吧?”
莫伦对比露娜提供的时间点。
两人分手是12月15日,她说史蒂文最后一次去艾坪森林是12月1日。
莫伦问:“史蒂文身上有没有发生过和蚂蚁相关的事?”
“啊?”
阿卡曼听得迷糊,“什么意思?森林里最不缺蚂蚁,什么叫做与蚂蚁相关?”
莫伦:“比如说涉及死亡、危险、诡异传说之类的。”
阿卡曼:“就像一团蚂蚁围攻人类,把人啃得只剩骨头?”
莫伦略迟疑,她知道一些攻击性强的蚂蚁。
比如行军蚁、子弹蚁,但都是亚马孙河流域的动物,总不会入侵伦敦郊外了吧?
莫伦:“艾坪森林出现过这类强杀伤力的蚂蚁?”
“当然没有。”
阿卡曼就是没见过,才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离谱。
“我在艾坪森林采了十年蘑菇,别说蚂蚁杀人,就连蚂蚁杀鸡也没见过。这里的蚂蚁都很普通。”
史蒂文打猎普通,森林的蚂蚁也普通,那有什么是不普通的?
麦考夫:“近一两年,森林有发生过不普通的事吗?不是猎到稀有动物,是那种叫人弄不清真相或古怪到不能解释的事件。”
阿卡曼摇了摇头,随后又不确定地说:
“没有两位说的这种不普通,但去年十一月末发生了一起惨剧。来森林练习打猎的詹姆斯父子,进入棕熊冬眠的洞穴,被它袭击后吃掉了。自从艾坪森林对外开放,第一次发生冬眠的熊醒来吃人,这算普通吗?”
人类入侵了熊的地盘,不管人有意无意,被熊攻击不是稀奇事。
说它正常,但又有古怪。
莫伦抓住一个疑点。“父子俩被熊吃掉了?具体是什么吃法?尸体只留一半?只有骨头?骨与肉都没了?”
谈论这个话题多少有点影响食欲,阿卡曼放下了刀叉再细说。
“去年11月,詹姆斯一家五口来到艾坪森林,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与一个女儿。最开始是詹姆斯太太发现不对劲,丈夫与二儿子说好天亮回旅店,早餐时间后仍旧不见人影。”
如今,艾坪森林没有政府派驻的巡警队,是附近教会、居民、商户与猎人们自发组织护林队。
詹姆斯太太怀疑丈夫与儿子失踪,寻求护林队的帮助。
护林队开始寻找,出动猎犬辅助。找了一天一夜,总算找到一条左胳膊与一串棕熊脚印。
“詹姆斯太太认出那只胳膊是她二儿子的。护林队跟踪棕熊脚印,进入一个适合熊冬眠的山洞。洞内发现了熊的毛发、大量血迹、被打空的属于詹姆斯的猎枪,以及地上有十发弹壳。
从环境判断,是父子俩闯入洞穴后被熊攻击。他们开枪反抗,但失败被杀。
巡查队又找了十七天,没找到杀人的棕熊与两人尸体的剩余部分,只在森林边缘看到熊脚印。推测熊把人吃掉了后,换地方冬眠了。”
失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