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60-80(第1/28页)
第61章 第 61 章 大封后宫于嫔妃来说是一……
大封后宫于嫔妃来说是一件喜事, 但皇贵妃病笃,帝后为此伤感忧心,众人便把这份晋升的喜悦藏在心里,没人敢高兴到脸上。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 农历的填仓节, 是日宫中民间都会祭祀仓神, 祈求新的一年粮仓丰满, 衣食无忧。
这本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日子,皇贵妃高氏却在这一日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二岁,令人惋叹。
次日,皇帝赐下“慧献”二字谥号,称之为慧献皇贵妃。
清宫规矩,嫔妃的棺木不能在宫中停灵, 慧献皇贵妃被移灵至紫禁城东北角的吉安所, 暂留七日, 由宫里的喇嘛念足七日的往生经。
七日之期过后,她的灵柩会安置在京郊东直门外的静安庄, 与大阿哥已故的生母哲悯皇贵妃做邻居, 丧礼的后续祭祀都会在静安庄举行。
陆薇真正见识到了古代丧事礼仪的繁琐,各种大小祭祀不断, 连太后都过来给慧献皇贵妃祭了一杯酒。陆薇等嫔妃被富察皇后领着, 隔三差五就会前往静安庄致祭。
如此两个月, 皇贵妃的丧礼才基本告一段落。这不是结束, 凭着皇帝对皇贵妃的看重,往后一年内应该少不了各种节祭的。
皇帝自登基后才会着手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目前, 弘历的裕陵还没有修建完工,所以慧献、哲悯两位皇贵妃暂时不能入土为安。什么时候裕陵建好了,什么时候下葬。
这时间不好定,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都有的。
陆薇一直对此有疑问,除非是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保存,不然古代的技术是怎么保持尸体完全不腐烂啊。
不过皇室用的棺材都是顶尖的木材所造,厚重无比,严丝合缝,恨不得刷一百道漆,而且棺材盖上后应该就不会被打开了(盗墓贼除外),因此就算是腐烂了,变味了,估计外面的人也闻不出来,从外观上看依旧是一具华丽的棺材。
思来想去,还是火葬好,烧成一抔土,干净、环保,且安全。
……
慧献皇贵妃的丧事过去后,陆薇惊觉春天都已经过去大半了。
她对自己被封为庆嫔的事,直到现在都没有真实感。
要知道在康熙朝,多少嫔妃为皇帝生儿育女,甚至连孙子都有了,也不过是一个妃位,还有不少人无名无分,只能以庶妃称之;雍正朝同样如此,在年妃与皇后都已经过世的情况下,内定太子宝亲王的生母,也就是现在的太后,连个皇贵妃都没捞到。勉强混上了贵妃之位,但雍正帝硬是没给按照传统惯例给人办升职典礼,你说气不气人?
对比之下,现在的乾小四算是挺大方的。
虽然因为他的大方,嫔妃的位份就好似货币通货膨胀,不是那么值钱了,但一百块钱拿在手里总比一毛钱好看吧。
咸福宫原来在众人眼里的印象跟冷宫没什么区别,陈贵人、陆薇、魏贵人都是后宫不得宠的小透明,没想到居然能时来运转,趁着这次封妃的东风,她们三人摇身一变,从贵人一跃成为嫔。
贵人无定数,嫔却只有六位,两者之间界限鲜明,混到了嫔位,就算是一宫主位,终于可以正式上桌吃饭了。
这同时也意味着陆薇、令嫔(魏贵人)、婉嫔(陈贵人),三人同住几年,现在要分家了,毕竟一座咸福宫住不了三个主位。
令嫔是皇后所宠爱的嫔妃,皇后特意指定了储秀宫给她住。
宫里主位嫔妃不算少,很有一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感觉,先来的人占住好地方,就算以后新人来了地方不够住,也不得不屈居偏殿。
至于陆薇与婉嫔,不知道是谁分配的宫殿。
陆薇留守咸福宫,婉嫔则去了延禧宫。
延禧宫原来的主位是已经降为成柏贵人的怡嫔,现在正好换成婉嫔。
陆薇心想,这要是让她搬去延禧宫住就好玩了。
婉嫔是个爱清净的性子,她很不愿意搬宫,叹气道:“柏贵人唉,我真担心跟她相处不来。”
她的这两位邻居都是极好相处的,柏贵人先前作风高调,处事嚣张,说实话婉嫔是很怕这样的人。
令嫔劝道:“你不用担心什么。怡嫔要是做错了事,只管禀告给皇后娘娘。在这宫里,只有宠妃才嚣张得起来,她现在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了。”
婉嫔点点头,她很有自知之明,“说得也是。再者,我这样的性子也跟她闹不起来。”
陆薇早已从御膳茶房定了一桌席面过来,三人吃一顿分家饭。
其实也不用伤感,毕竟大家都升职加薪,奔向更好的前途。
饭毕,婉嫔先行离开。
令嫔从袖袋里掏出四张银票,递给陆薇,“还给你了。”
某年某月某日,她借了陆薇三百两银子,现在还四百两。
陆薇笑道:“你这利息挺高啊,我都成放印子钱的了!”
她拿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推给令嫔,“今日这一桌席面你来请客,就当是利息,如何?”
令嫔喜欢她的爽气,“好!”
她对于分别完全没有一丝伤感的
情绪,以往与陆薇共住偏殿,很挤,两人住得都不算舒服。她是极有心气的人,当然愿意爬得更高。
而且她住的储秀宫与咸福宫相邻,互相串门非常方便,两人都有光明的前途呀。
令嫔很忙,与陆薇简单地说过话,就匆匆离开。
皇后娘娘生有小恙,她必须过去照顾。提拔之恩,没齿难忘,令嫔现在全心全意,死心塌地跟着皇后,连皇帝在她眼里,都不如皇后主子。
挺好的,弘历最看重皇后,令嫔这样尽心服侍皇后,以后的好处无穷。
陡然的忙碌过后就是一阵空虚。
按照陆薇原本的打算,她跟着太后混上个十来年,有这份孝顺老太太的功劳,再加上与未来的后宫掌事人令妃的情谊,升个嫔位,然后她就当自己退休躺平了。
现在这个目标竟然在她二十周岁时轻而易举达成了,好空虚啊,以后都不知道干嘛了。
反正她再也没有升职压力,以后升不升职随意!
乾小四是爱旅游的皇帝,太后也是爱旅游的太后,陆薇以后只好跟着太后吃吃喝喝,旅旅游,享受人生了。
至于宫里唯一的那个男人,从来不再她的考虑范围内。太后老佛爷对先帝断情绝爱,现在活得多好啊,重新再过一遍青春快乐的日子。
无爱一身轻,有肉万事足,此乃至理名言也。
……
三月底,宫里有喜事传出——纯贵妃怀孕了。
这是她的第三胎,距离她上回生下六阿哥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她前面生三阿哥、六阿哥都长得健康活泼,不得不说,有人天生就有子女缘分。这件喜事彻底冲淡了慧献皇贵妃过世带来的阴影。
嘉妃比自己怀孕还高兴,得意道:“人命争不过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60-80(第2/28页)
命,有的人就是天生没有子嗣命。”
纯贵妃立刻道:“嘉妃妹妹慎言。”
嘉妃道:“你也太谨慎了些,难道就不能说她娴贵妃?”
原来说的是娴妃啊。
纯贵妃听到时第一个想到的却是皇后。
皇后才是真正没子嗣运的人。纯贵妃读《老子》,有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放在皇后身上非常合适。
她所料没错,富察皇后目前确实如她所想,再度怀疑自己。
纯贵妃怀六阿哥时,她是高兴的,认为自己也有机会;一年后,纯贵妃又怀了,这回皇后心里头情绪复杂。
或许她应该任命,不要再奢求一个皇子。
另外一个破防的是娴贵妃。
陆薇与她在太后的寿康宫见面时,离得老远能闻到她身上一股子药味,她是一点都不怕熏到太后。
陆薇就问她是不是病了。
娴贵妃无精打采地摇头,“不是。病了我也不敢来寿康宫啊。”
陆薇:“你喝什么药啊,身上的药味好重。”
这时候彩玉搀着太后出来,太后只瞅了一眼娴贵妃,就说:“是药三分毒。你年纪轻轻的,身子康健,不必吃那么多药。”
陆薇还是没搞明白她们在说什么,于是又问道:“老佛爷说得是可是养颜的药?”
对嫔妃们来说,美容养颜是贯穿终生的重要课题。太医院对此就研究了不少养颜的方子。陆薇不爱药,但他们提供的一些花卉果茶的方子她还是很喜欢的。
谁知,太后听了她的话笑起来,指着她道:“你们瞧瞧,这个仍旧像没长大的小孩子。”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彩娟就说:“庆嫔娘娘,娴贵妃娘娘吃的是宜子的药方。”
陆薇:……
好吧,她是真没想到娴贵妃会吃这些药的。娴妃身材高大,看着极健□□不出孩子应该不是她的问题,纯粹是机会太少了。
这一次大封后宫,另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细微差别。
娴妃、纯妃同时晋升为贵妃,但在排位上,纯贵妃这次排在了娴妃前面,虽然微不足道,但事实就是纯贵妃压在了娴贵妃头上。
难怪急着吃药,看来子嗣问题,同样也是她绕不过的痛啊。
第62章 第 62 章 二更
高位嫔妃卷生娃, 中位及以下的嫔妃很闲。
陆薇觉得乾小四大概是知道优生优育计划的,他现在最宠爱的还是十年前在潜邸的那一批嫔妃,宫里的那些皇子皇女们也全部是她们所生。
皇帝登基到现在有十年了,这十年里, 宫里新进了很多嫔妃, 但除一个以前的怡嫔, 竟无一个人能真正得到他的宠爱。
不用伺候皇帝, 不用生孩子,年轻的嫔妃工作清闲呀。
在大大的紫禁城,住小小的屋,即使已经搬到咸福宫正殿住的陆薇仍然觉得憋得慌。
卧房小,床也小,绿化几乎无,抬头就是四四方方的天空, 她就像一只生活在井里的小青蛙。
这里她顺便吐槽一下紫禁城的甬道, 电视剧里常常有这么一个画面:女主角在长长的甬道奔跑……
那完全不是什么唯美的镜头, 压抑又恐怖好吧。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几百年间不知道发生多少事, 埋葬在这里的冤魂数不胜数。反正陆薇是不敢往人少的地方去的, 她就是心理上害怕。
旁人未必跟她没有同样的想法,不然京郊何以有著名的“三山五园”, 连皇帝自己都不爱住紫禁城。
现在都已经四月了, 陆薇就问太后今年啥时候去畅春园。
娴贵妃不可思议地盯着她, 竟然还想着玩呢。
宫里的三个数得上汉妃美人, 怡嫔被贬,纯妃怀孕,现在就只剩下她, 这是她千载难逢的机会,一点也不知道把握。
但娴贵妃却没有提醒她,这是陆薇的机会,同时自己的机会,她一定要生下一个孩子。
陆薇没她那么多的小心思,追着太后问道:“畅春园的春天最漂亮了,咱们再晚几日去,春天都溜走啦。”
太后住得寿康宫其实就是一个寡妇院,里面还有挤了不少雍正的遗妃们,简直更拥堵,她比陆薇更厌烦住紫禁城,道:“今年上半年怕是不成了。皇上七月东巡蒙古,等巡幸回来再说吧。”
哇!
两年前的热河之行陆薇记忆尤深,这次东巡看来不止有热河行宫,木兰围场,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都得逛一逛了,地图瞬间扩大不少。
陆薇已经在开心的与太后说起去了蒙古要怎么怎么样了。
“烤羊肉好吃,就是那边没有好的香料,我要自己带过去!”
辣椒酱肯定要有,还有孜然、小茴香、花椒等等研磨成粉,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太后乐呵呵道:“你们年轻人喜欢刺激些的口味。我老啦,吃不惯那些了。关外的羊肉不但没膻味,反而有股子奶香味儿。白水煮熟后,直接沾着盐粒吃,细品更有滋味呢。”
陆薇道:“谁说您老啦?您一点都不老,人的年纪大半是由心态决定,心地宽舒,笑口常开,整个人就会从心到身显得年轻。”
太后确实是乐观开朗的性子,不然也不会熬到现在退休的好日子,闻言笑叹道:“你怎么连哄人的话都能说出一番大道理来!”
陆薇摇头,“我可没有哄人,您呀肯定活九十九岁!”
世间罕见百岁老人,因而奉承某人说他能活到九十九岁,比什么长命百岁更让人觉得真诚。
太后敞怀大笑,“行啊。”
她是很有自信的,她今年五十二岁,父母尚且健在,她的父亲凌柱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行走坐卧自如。太后毫不怀疑自己还能再活三十年。
陆薇与太后说话,落到娴贵妃眼里,就是陆薇又在哄骗老人家了,而太后竟然也肯让她骗。
娴贵妃对于出巡这种事是不太热络的。
天气热,路途遥远,马车颠簸,一路上坐卧起居非常不方便。她不觉得塞外有什么好的,气候干旱,缺少水源,风沙又大,不然为什么满洲人要入关?
京城千好万好,皇上东巡有其政治任务,向蒙古诸部落展示皇家威仪,巩固满蒙关系,他自己去就好了,每次都拖家带口的。
娴贵妃还不能不去,一则服侍太后,二则,留在宫里的嫔妃都是那些不受宠的,娴贵妃是不想去也得去。
陆薇与太后两人说得热闹,却见娴贵妃
皱眉深思,一言不发,于是笑道:“娴贵妃姐姐可是不愿意去吗?”
不等她说话,太后就道:“她素来是比较闷的性子,这次东巡路途远,耗时长,至少得在外待两三个月。你若是觉得不便,留在京城即可。”
娴贵妃被这话吓了一跳,赶紧说:“我愿意去,只是您年纪大了,我担心您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60-80(第3/28页)
子受不了长途奔波。”
额,大家都沉默了,此刻屋子里变得非常安静。
每个人都有年纪危机,哪怕是太后也不例外,刚才陆薇费心哄老太太,结果这娴贵妃哪壶不开提哪壶呀。
太后脸上的笑容肉眼可见消失了,淡淡道:“这个不必你费心。”
娴贵妃这才发现自己失言了,惴惴道:“老佛爷,我没别的意思,就是关心你。”
太后微笑:“我知道。”
好不容易这尴尬的会面结束,陆薇与娴贵妃两人告辞离开寿康宫。
娴贵妃脸色很不好看,没再与陆薇说话,自个儿上轿就离开了。
说到轿子,陆薇现在终于也有轿子了,但她坐得时候不多。天气舒服的日子里更愿意走走路,就当是散步锻炼身体。
杏子陪着她慢慢地走回咸福宫。
杏子忍不住八卦一句:“娘娘,我觉得娴贵妃变了。”
陆薇也觉得娴贵妃变了,要是放在以前她绝不会犯今日这种低级错误。
人家能在太后身边十来年,是有真本事的,肯定不止靠着她满族人的身份。
杏子又道:“我觉得她现在一门心思都想着怎么生皇子。”
陆薇笑,“好像是啊。”
人生重心转移了呗。以前的娴贵妃常年无宠,除了太后这一条路,她也没别的路走,但现在不同了,她虽然达不到盛宠的状态,但也算是固定有宠了,为了以后的前途,她的重心自然而然转向皇帝,转向要生一个属于自己的皇子。
在太后那里用心少了,可不容易出岔子么!
……
四月里,朝堂上出了一件事,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兼内阁大学士鄂尔泰去世,另一位顾命大臣兼兵部尚书讷亲被提拔魏首席军机大臣。正是这一年富察皇后的胞弟傅恒正式进入军机处,成为清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军机大臣,前途不可限量。
傅恒带着侄子明瑞进宫给皇帝请安,明瑞今年十二岁,模样俊秀,举止谈吐落落大方。
弘历很喜欢这孩子,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用心读书,练好骑射,长大后像你叔叔一样来给朕当差。”
明瑞像个小大人一样拱手,朗声道:“臣谨遵皇上之命!”
因皇后身子不适,弘历便让傅恒去看看她,明瑞要一同前去。
弘历笑道:“明瑞留下,朕带你去给太后请安。”
太后心里对他重用富察家一直存有不满,尤其是对皇后、傅恒偏见极深,正好这次让她见见明瑞,让她自己看看富察家的人到底是怎么样的。
等去了寿康宫才知道太后去了瀛台游玩。
瀛台是一座人工小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所建,最早称之为南台,后来被顺治帝改名为瀛台,“瀛”字取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仙山瀛洲。
不得不说,顺治帝是热爱汉文化的。
瀛台对标的就是人间仙境,四面环水,岛上建亭台楼阁,远远望去就是一座海上仙境。
最重要的是它离紫禁城非常近啊,只有不到半公里的路程,出了神武门,一会儿就到了。
暮春时分,瀛台花树盛放,美不胜收。
众人游玩累了歇在镜光亭,太后饮茶,陆薇趴在栏杆边给锦鲤喂山药糕。
远远得看着一队人走过来,为首的那个昂首阔步,气势凌人,不是皇帝又是谁?
陆薇回头对太后道:“老佛爷,皇上来了!”
那就准备接驾吧,太后是亲妈,可以稳坐泰山,其他人纷纷起身,迎接皇帝。
私下场合,礼仪不必繁琐,弘历道免礼,然后将身边的一位小少年介绍给太后。
小少年明瑞大大方方地给太后请安。
太后以前没见过他,以为是哪位宗亲家的孩子,拉着他,和蔼地说着话。
陆薇也在打量他,她看人最先看的是眼睛,这少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坦荡荡地望着人,仿佛心里没有任何尘埃,干干净净的。
更何况他长相非常不错,身姿挺拔,宛若戈壁滩上的小白杨。实话说,论卖相与气质,这位远远胜于皇帝的大阿哥。
明瑞口齿伶俐地回答太后的问话,对答如流。
他的外貌气质都没说话,好读书,勤于骑射,看起来就是那种非常上进有礼的少年,对比着宫里文弱的皇子们,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太后越看越喜欢,赐给他一块玉佩做见面礼。
明瑞毫不扭捏地收下,谢恩。
最后,太后拉着他的手,慈爱地问:“你是哪家的孩子呀?”
第63章 第 63 章 未及明瑞回答,皇帝摸摸……
未及明瑞回答, 皇帝摸摸他的头,笑道:“老佛爷,明瑞是皇后的嫡亲内侄,他的祖父是李荣保。”
天呐!
阿龙这是在闹哪出啊, 他确定自己不是在故意作弄他老娘吗。
陆薇屏住呼吸, 紧张地看着太后。
事实是她太年轻太简单了, 大家都是体面人, 人家太后面色如常,依旧笑赞道:“原来是富察家的孩子,你的伯父马齐大人乃是圣祖、先帝两朝的肱骨大臣,想不到后代亦有你这么出色的好孩子,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少年谦逊道:“明瑞未立寸功,当不起太后您如此夸赞。”
太后勉励他:“‘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你虽年少, 但本宫相信你日后定能大展宏图, 为我大清国效力。”
来自太后的鼓励让少年很是激动,大声道:“明瑞必不会辜负太后厚望!”
慈爱温柔的长辈鼓励还未出道的少年, 这一幅画面非常美好。
这一刻陆薇觉得自己以前没有真正看懂太后。诚然太后偶尔会跟皇帝闹脾气, 但她似乎也就真正只跟他一个人闹过。在其他方面,不管是对内, 还是对外, 太后的言行几乎是无可指摘的。
皇帝非常满意太后与明瑞的这次见面, 他让人送明瑞回宫去探望皇后, 自己则留下来侍奉太后。
“皇额娘怎么突然有了闲情过来瀛台赏玩?该叫上朕陪您一块来的。”
太后抿了一口茶水,才道:“皇上日理万机,怎敢打扰?”
弘历笑道:“额娘何必跟自家亲儿子见外?”
太后搁下手里的茶碗, 微笑道:“额娘不跟儿子见外,儿子却是要跟额娘见外的。”
陆薇大叫糟糕!
明瑞这个外人离开了,太后也不用再演了,空气中的火药味浓度迅速上升。
陆薇在心里呐喊,我也是个外人呀,可不可以等我走了,你们这对冤种母子再吵架呢。
人这种生物对父母的感情其实是很奇怪的。年幼的时候非常依赖;成年后却开始变得质疑、嫌弃(?);只有人到中年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开始理解父母,心疼父母。
活到目前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60-80(第4/28页)
止,顺风顺水的乾小四目前处于第二阶段,所以母子俩的矛盾避免不了。
果然听到太后这么说,弘历说话也开始有点冲了。
“额娘可是不喜欢明瑞?”
太后现在是做祖母的年纪,以这种心态看明瑞,实际上是真的挺喜欢他本人的,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他的姓氏。
皇帝儿子这一问,她顿时恼了,“明瑞这孩子很好,我也很喜欢他。”
弘历:“那皇额娘因何生气?”
太后:“我没有生气。”
封建社会特产直男皇帝完全无法理解女人细腻丰富的心思,哪怕这个女人是他的亲妈。
太后起身,“我累了,去歇一会儿,皇上请自便吧。”
李昌盛连忙扶着她,“不远处就是待月轩,奴才扶您过去。”
彩玉、彩娟跟在后面。
陆薇也连忙跟上,
彩娟轻声道:“皇上还在这里呢,您得留下来陪皇上。”
佛祖上帝,救救她!
太后没有喊她一起走,陆薇只能无可奈何地留下来。
……
皇帝脸色不好,负手而立,望着湖面,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陆薇叹气,斟了一杯茶送过去,“皇上,您喝杯茶吧。”
弘历倒没对她摆脸色,接了她的茶,随口问道:“你怎么没跟太后一起离开?”
陆薇回道:“太后让我留下陪您说说话。”
彩娟说让她留下时,太后没表示反对,那就代表默许了,可见她并不是真心想跟皇帝儿子闹翻,还留了缓和的余地。
陆薇深感任务艰巨啊。
她该陪皇帝说什么呢,就从瀛台说起吧。
“皇上,这是我第一次过来瀛台,瀛台虽然比不上神话故事里的瀛洲仙境,但依然很美。”
弘历反问道:“你没有去过瀛洲仙境,怎么知道瀛台不如它?”
好家伙,她留下来陪他解闷,居然还抬起杠来。
“东海有岛,名瀛洲者,方圆四千里,岛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
陆薇望着他,“如此仙人之地,凡间哪有这样的地方,瀛台怕是比不了吧?”
弘历颔首,“你说得对。”
行,陆薇见好就收。
她道:“瀛洲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甘,饮之能长生不老也。皇上可令人在瀛台酿酒,取名为‘玉膏酒’,日后在瀛台设宴时赏赐臣子们玉膏酒,取其长寿之意,岂不更好?”
弘历意气满满道:“很好。圣祖康熙爷在世时,曾在瀛台听政,设瀛台凯旋宴以犒劳平定三藩有功的将士们。待朕扫平准噶尔部后,朕会效仿圣祖在瀛台设凯旋宴。”
不愧是雄心壮志的乾隆,仗还没开始打呢,就自信一定能完成他祖父他爹都未竟的事业!
虽然这个皇帝后期风评不太好,但陆薇读历史,他绝对算得上是康熙事实上的真正继承人。在开疆拓土,稳定中国边境上,这两位是一脉相承的。他的武功还是值得世人承认的,只可惜东南亚气候太诡异了,不然拿下缅甸也不是问题。
陆薇就问他:“那玉膏酒酿不酿呢?”
弘历道:“当然酿,不然朕拿什么来酒款待功臣?”
陆薇笑起来,转而去看波光粼粼的碧蓝湖面。
微风徐来,水光潋滟,风景依然很美。
弘历此刻的心情很平静,再想想刚才与太后的那点小矛盾,实在不算什么,他是胸怀天下的一国之君,无论如何,没有跟自己亲额娘置气的道理。
他看看身边的女子,年岁虽小,她不会撒娇,也不会劝人,更不会说那种令人厌烦的大道理,但跟她说话让人很舒服,很放松。
清风吹乱了她额前的刘海,同样吹动弘历的心。
汉人的文化令人着迷,汉人的女子聪慧、可爱、漂亮。
弘历在心里承认自己就是偏爱汉人女子。
他拿手去拨陆薇的刘海,陆薇侧身,警觉道:“皇上做什么?”
弘历连忙道:“无事,你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戴护甲?”
宫里的嫔妃养尊处优,不干活,指甲留得长长的,为了防止断裂,就会戴上护甲,时间长了,这也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越是地位高的嫔妃,护甲越华贵,金灿灿的,镶满了珍珠玉石。
陆薇的手光秃秃的,甚至连指甲都没有留长。
她一直觉得护甲很有种中式恐怖的感觉,戴上去就像是梅超风举着头骨盖练九阴白骨爪。
因此,她直接道:“我不喜欢用那个。”
弘历:“不喜欢就不要用,朕也觉得那东西不太好,尖利,戴着做什么都不方便。你这样就很好。”
李玉默默的在角落里蹲着,看着皇帝主子对于庆嫔说的什么话,都说好啊对啊。
虽然皇上的脾气确实很好,但也没和蔼到这个份上啊。
回归正题,既然皇帝心情好了,该来解决太后的问题了吧。
陆薇道:“老佛爷原说今日的午膳就摆在瀛台的蓬莱阁,眼看就要到吃饭的点了,皇上与我同去请老佛爷用膳吧。”
吵架不过夜,赶紧和好算了。
弘历迟疑了一下,终究是问出了那个问题。
“老佛爷到底有没有生气?”
陆薇委婉道:“明瑞小公子很不错,大家都很喜欢他,老佛爷也不例外。”
弘历:“既然她喜欢明瑞,为什么会生气?”
陆薇问他:“您带着明瑞过来时,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对太后说明他的身份?”
弘历解释道:“太后对富察家素有偏见,朕若是先提了明瑞富察家的身份,只恐太后不喜。”
真是聪明的带孝子。
太后根本就不是为明瑞一个小孩子生气,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大聪明儿子!
陆薇只能道:“您事先瞒着她,所以她不高兴。我即使在后宫,也听说过在朝堂上赫赫有名富察氏,不提皇后娘娘的两位伯父,只说她的兄长傅清大人,担任驻藏大臣,镇守在苦寒的藏地,只这一点就值得令人钦佩。老佛爷哪里能不知道呢?所以您尽管放心,老佛爷仁慈,绝不会针对一个孩子。”
说真的,皇帝确实是给了富察氏很多很多的优待,但真应了那句俗语“国士遇我,国士报之”,富察氏的子弟是有血性的,为乾隆出生入死,肝脑涂地,这位傅清大人,还有未来福康安,全部都是死于军中的。
还有现在的这位明瑞小公子,未来肯定也会上战场,为乾隆的武功大计,浴血奋战,对于世代显宦的家族来说,不可谓不惊心怵目。
这一点,不管太后的家族,还是未来继后的家族,他们依托皇恩,在京城享福,拍马都比不上。
所以嘛,太后有眼有心,日后自会看到富察氏对大清的贡献,一定会对富察家改观的,皇帝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60-80(第5/28页)
的不要再自作聪明搞小动作啦。
“您不用插手,让太后自己去听去看就行了。”
弘历:“你说得对。”
蹲在墙角的李玉:主子,您这句已经重复第三遍了……
第64章 第 64 章 二更
皇帝与陆薇两人去待月轩请太后用午膳。
太后神情淡淡的, 说:“我没什么胃口,皇上自己用吧。”
陆薇自觉后退一步,让罪魁祸首乾小四来面对他亲妈。
弘历俯身打量太后的神色,关切地问:“皇额娘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朕传御医给您瞧瞧。”
太后不为所动, “我只是没胃口, 不必传御医。”
弘历笑道:“好, 不传御医。不过额娘还是多少吃点吧。民间有句俗话,吃饭皇帝大,您看吃饭这件事比皇帝还重要,即使儿子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您也得爱惜自己的身子。等您吃饱了饭,再来教诲儿子。”
太后这才抬眼看他,“我是年老无知之人, 不配教诲你。”
弘历面不改色地哄道:“母亲教诲儿子, 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皇额娘, 儿子一大早忙于朝政,直到现在连点心也没顾得上用, 现在腹鸣如雷。”
太后差点被他的话逗笑, 她当妈的肯定舍不得饿着儿子,努力板着脸道:“那就用膳吧。”
李玉一叠声地喊道:“皇上、太后移驾蓬莱阁用膳。”
陆薇松了一口气, 总算差不多是和好了。
估计乾小四这辈子唯一费心思哄过女人就是他亲妈了。
两位大领导用膳, 陆薇作陪。
她很想离开啊, 但太后估计还是拉不下脸面同皇帝儿子说话, 就不肯放她走。
饭桌上有一道燕窝三鲜汤,太后命陆薇道:“庆嫔,你替皇上盛一碗汤吧。”
陆薇赶紧舀了一碗汤放在皇帝面前。
皇帝痛快地喝完了。
很好, 母子俩吵架后,你妈喊你吃饭啦,而你也吃了。这回就是真正和好,太后不再生儿子气了。
用过午膳,太后不回去紫禁城,她嫌宫里太闷,寿康宫住得也不舒服,预备在瀛台小住两日。
……
皇帝自回紫禁城,他先去了长春宫看望皇后,正好看到令嫔亲自在伺候皇后喝药,于是问道:“身子可有好转?”
皇后道:“今早起来,明显觉得好多了,御医过来看了,再吃上两副药,应该就能痊愈了。”
两人说话间,令嫔捧着药碗,躬身慢慢地退出屋子,无声无息的。
令嫔经常跟在皇后身边伺候,但她的存在感并不高,她很安静,极少说话,但天长日久,却也让人不能忽视她存在。
比如,皇帝来探望皇后,偶尔没有看到令嫔,就会忍不住想问,令嫔为什么不在。
富察皇后见弘历的目光在令嫔身上落了一秒,便道:“令嫔是个极勤谨踏实的人,这些日子她服侍我辛苦了。”
弘历点点头,“总算她没有辜负你的提携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