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 110-120

110-12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风月不渡 [聊斋]熊孩子但整蛊专家 未婚妻貌美且柔弱[七零] 攻二和攻一喜结连理后 我没疯,真的! 顶配天团(娱乐圈) 小麦景明 真巧,我二婚对象还是她 在御兽世界种田致富 姐姐,再爱我一次

“邦邦”给了弟弟两拳之后,他就死死把徒青臣抱在怀里,一边痛骂,一边痛哭。

“我还是不是你最好的兄弟了?咱们俩从小玩到大,虽然打架的时候多,但感情却是最好的。

当初你为了个女人病死就算了,我知道你平日里看着吊儿郎当,其实最是重情。可既然有机会回来了,为何不回家看看?”

他哭得喘不上气来,几乎是抽搐着说:“就算……就算你不想见我……嗝,难道连爹娘也不顾了吗?”

徒青臣本就愧疚,听了这一通抱怨,心底的愧疚更是如潮水般奔涌而出,很快就把他给淹没了。

“二哥,二哥,二哥……”

一时之间,他竟然只会喊“二哥”,别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此时此刻,比他更愧疚的是红玉。

毕竟这一切都因她而起。

眼见他们兄弟二人一时半会是好不了了,红玉暗暗吸了口气,走上前去跪倒在信王夫妇面前:“王爷,王妃,往昔之事都是红玉的错,还请王爷和王妃不要怪罪三郎,只管责罚红玉吧。”

信王吹胡子瞪眼,张嘴就道:“当然是……”

但宋王妃拦住了他,上前把红玉扶了起来,柔声道:“好孩子,你和三郎总算是终成眷属了。只要你们两个好好的,我们做爹娘的也就放心了。”

难道宋王妃心里真不责怪红玉?

当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死的可是她儿子。

若是红玉真的死了也就罢了,一对痴心小儿女,也算是能够在地府团聚了。

可他们骤然得知,当年红玉是假死,只有他们的傻儿子是真的,心中对红玉的怨愤可想而知。

——他们的儿子,年纪轻轻,连个后人都没留,就被渣女给骗死了。

但宋王妃操心惯了,想得也更多。

她知道自家三郎对红玉的心意,红玉当年能毫不犹豫地假死离去,对三郎的感情必然没有三郎对她的深。

作为一个母亲,她会埋怨害死自己儿子的人:可同样也是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愿意再为自己儿子的情路平添坎坷。

“王妃……”宋王妃的态度越是温和,红玉就越是愧疚。

“傻孩子,还叫王妃?”宋王妃含笑嗔了她一眼,“该改口了。”

红玉的脸颊顿时羞得通红,低着头喊了一声:“母亲。”

“诶。”宋王妃响亮地应了一声,从发间拔下一根凤尾衔珠簪,稍微打量一番红玉的发饰,把凤尾簪插在了一个合适的地方。

“这根簪子,是当年王爷给我的聘礼,今日就送给你了。”

红玉吃了一惊,忙要拔下来,“母亲,这太贵重了。”

宋王妃按住了她的手,笑道:“好孩子,你放心。当年我得的聘礼不止这一样,你大嫂和二嫂那里都有。”

听了这话,红玉才松了口气,俯身拜道:“多谢母亲。”

接下来,宋王妃又拉着她重新见了信王和世子,父子二人这才明白过来,为何临出门的时候,王妃一定要让他们带一样好送人的贵重物品了。

信王有些不情不愿,但他听王妃的话习惯了,见了王妃的态度,就知道必有缘由。虽然还是拉着一张脸,但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受了红玉的礼之后,送了一块羊脂玉雕成的鸾凤双飞佩。

相比之下,世子的城府

就比信王深多了。

他的态度和宋王妃一样温和,免了红玉的礼之后,语气柔和地说了几句叫他们小两口好好过日子的话,又拿出一个匣子,说是他和世子妃一同送的见面礼。

匣子里是一双绞丝牡丹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110-120(第6/14页)

镯,上造的手艺,民间难得的珍品。

虽然对红玉来说,再珍贵的东西也不算什么。但见面礼的珍贵,代表了信王府对她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重要的。

这边一家人其乐融融,另一边兄弟二人也哭够了,携着手一起来拜见父母。

看见红玉扶着宋王妃,徒虎臣眯了眯眼,到底也没说什么,只是转身对徒青臣说:“如今你可算是得偿所愿了,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别再整那些幺蛾子了。”

这明显是指桑骂槐,让徒青臣和红玉都尴尬不已。

宋王妃瞪了他一眼,带着全家人一起给景阳道谢。

景阳也贴心地把场地留给了信王一家子,带着马介甫等人去了客院,安排他们歇息。

至于他自己,则是要好好思考一下,明天见了圣人,要怎么把建立医馆的事过明路。

当夜,信王一家子在晋王府待了三个时辰,却在天亮之际请马介甫出手,悄悄把他们送了回去。

对于徒青臣死后修了鬼仙的事,他们不准备张扬出去让人知晓,甚至不准备让徒青臣回家去,杜绝消息泄露的可能。

实在是先帝晚年养方士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就怕当今圣人年老之后也会生出这等糊涂心思,他们信王府也绝对不能背这口黑锅。

第二天一早,景阳入宫见过了圣人,顺便请了一天的假,带着马介甫一行人去了他们夫妻早就选定的铺面。

卖珍珠挣了钱之后,瑶光就在比较僻静的狗儿街,整整买了一条街的铺子。

一般来说,买铺子都优先选择闹市地区。

但瑶光把铺子买在这里,也不是钱多烧得慌,而是对自己未来要做的生意足够自信。

她自信日后的生意铺展开了之后,自家的店铺开在哪里,哪里就是最热闹的街市。

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买便宜的地皮,非要多花冤枉钱买贵的呢?

如今要开医馆,狗儿街的清静倒是成了最大的优势。

马介甫等人看了看,巩仙还特意推演了一下风水,选了最西侧的三间铺面做医馆,并请景阳提名。

景阳想了想,取了“荣安堂”这三个字做名字,并命人去打造蓝底红边金字的匾额。

看完了铺面之后,景阳又领着他们去了城外。

那里有一处庄子,原本是锦乡侯名下的,被景阳出资买了下来。因那庄子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盐碱地,不适合种植粮食,哪怕景阳没有刻意压价,也以极地的价格拿了下来。

“王妃的意思,是在这个庄子上建研究所,供诸位研究各类配方和药材的成效。”

白秋练笑道:“瑶娘的思虑一向周全,还常有奇思妙想。”

见庄子这么大,足够做很多事,巩仙便道:“贫道常年游历行医,知道有一种老鼠,非常适合拿来试药。

只是从前居无定所,不好大量饲养。如今有了场地,倒是可以培育一批,试吃新制出来的药方。”

这是好事,众人都乐见其成。景阳立刻大手一挥,拨了三千两给他,让他去采购这种老鼠,并准备合适的养殖环境。

他给钱的态度这么爽快,新来的几人都心中一定,真觉得自己来对了。

毕竟,研究任何药物都是要花钱的。

他们虽然是奔着功德来的,但也是要帮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总不能让他们出力又出钱吧?

场地资金都到位,几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景阳写了封长信,把京城这边的情况和瑶光说了一遍。瑶光也回了信,告诉他几个欺上瞒下的庄头已经拿着他的帖子送官了,损失的财产也追了回来,受害的庄客也都做了相应的补偿。

收到回信之后,景阳又写信问她何时归来。瑶光回信告诉他,玻璃厂房已经找到场地了,等建造好了,工匠们烧出了第一批玻璃制品,她就带着东西一起回去。

景阳又去信告诉她,他和女儿们都很想她,让她不要太辛苦,能让下面人干的事,就不要总是亲力亲为。

瑶光也给他回信,说她也很想他和女儿,叫他在京城一切小心。该花的钱不必心疼,等玻璃制出来之后,多少钱都会有的。

…………

时间就在夫妻二人一封又一封的传信里过去了,直到瑶光回京,晋王府的信使才算是松了口气。

——这些日子,马都累瘦了。

第115章 林家入京等瑶光从直隶那边返回,……

等瑶光从直隶那边返回,已经是半年后了,正好赶上玉微生产。

她在直隶处理家事时,景阳在京城这边也没闲着。他已经给巩仙、娇娜等人重新安排了身份,并在圣人和皇太后那里报备过了。

原本圣人是要把几人安排到太医院的,但修行中人不愿意涉官场。景阳询问了几人的意愿之后,替他们婉拒了。

其实也用不着多委婉,他只需要把他们夫妻请这些高人入京的目的直接说出来,圣人就会打消原来的想法。

如果圣人有儿子,固然也疼爱公主,但在公主和皇子之间,他自然选择皇子。

这么好的大夫,留在宫外实在可惜了,还不如入宫来侍奉皇子呢。

但他没有皇子,对于晋王夫妇请这些大夫深入研究妇科与产科,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还是句话:刀扎在谁身上,谁才知道疼。

于是,景阳从宫里出来时,身后就跟了十辆大车,车上拉的全是药材。

刚把这些药材送入别院,皇太后和皇后身边的女官就跟了过来,每人捧了一个大匣子,里面装的都是两位娘娘自家珍藏的好药。

三百年的人参,四百年的灵芝,五百年的何首乌……

若是在正常世界,草本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那么久。但在这个有真神仙、真鬼狐的世界,皇室的珍藏绝对不同凡响。

莫说是景阳了,就连巩仙、娇娜等修行中人,看了皇太后和皇后的珍藏之后,也不由啧啧赞叹。

场地有了,药材有了,几位高人就分成了两班,以七天为界限轮换,一班留在庄子里研究药方,另一班则是在狗儿街的生药铺子里坐诊开方。

这间生药铺子从开张的那天起,就直接打出了招牌:专治妇人的疑难杂症。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哪个大夫把治疗妇科病当招牌的,“荣安堂”的招牌打出来之后,很是引起了一阵轰动。

但轰动也就是轰动而已,大家都在观望,很少有人进来看病。就算是进来的,也都是些胸闷气短的小毛病,最厉害的一个也就是气多了心口疼。

至于那些私密的病症,整个京城不可能没有,但却没人好意思进来看。

这都在意料之中,瑶光自然有解决的法子。

等她从直隶回来时,顺便带回了一批琉璃,借着荣安堂的地方开了一个拍卖会,竞拍品除了各种精美的琉璃器物之外,还有几位高人齐心合力研究出来的一品丹药——孕期安定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110-120(第7/14页)

顾名思义,服用了这种丹药之后,再厉害的孕期反应也会消失殆尽。让孕妇除了身体比平日里沉重些之外,再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这次拍卖的丹药一共十颗,就混在琉璃器皿的间隙卖,且在拍卖之前就大肆宣传,务必让整个京城及周边的人口全部都知道。

难以言说的病症不好意思到荣安堂看诊,可这种遏制孕期反应的丹药,还是有很多富贵人家愿意试一试的。

为了打出招牌,这十颗丹药的起步价一颗比一颗更贵,第一颗起步价就十两,每次加价最少一两;第二颗起步价二十两,每次加价最少二两……

以此类推,第十颗丹药起步价就有一百两,每次加价至少十两。

不是瑶光非要把药品卖这么贵,而是这丹药的效果太过神奇 ,如果卖得便宜了,别人反而不相信。

相反,她卖得越贵,越有人乐意掏钱尝试。

事情也果然不出她所料,最后一颗丹药,竟然拍出了一千两的高价。

拍卖会过去没多久,孕期安定丹的神奇效果,就在京城内外炒得沸沸扬扬,逐渐往大江南北蔓延而去。

荣安堂也顺势推出了这款丹药,分了两种包装,用檀木盒子装的一颗十两,用普通陶瓶装的每颗一两。

对外的说法,是檀木盒子装得效果更好,其实两种包装的效果都差不多。

贵的那个是满足有钱人的虚荣心,便宜的那个自然是要惠及更多的普通人。

瑶光已经打算好了,等过个两三年,他们买山头种植的药材有了足够的产出,她就放出风声,说是专家们研究出了更便宜的配方,把低端包装的价格压到五十文。

至于十两银子的高端款,价钱不变,谁爱买谁买。

随着孕期安定丹的口碑越发稳固,止痛和排恶露的丹药也陆陆续续推了出来。

等到佩瑶四岁时,“荣安堂”已经变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京城的店面扩大了十倍不止并往周边开了分店。

瑶光采用后世的医院模式,高薪招揽了大批大夫,分了挂号部、坐诊部和住院部。

广招妇科名医的告示和传单发出去之后,许多医学世界的女子前来应聘。

虽说因为他们是女子的缘故,很多家传秘籍都学不到,但治疗大部分的妇科疾病却已经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有基础。

把人招来之后,荣安堂又做了专业的培训。巩仙、松娘、娇娜、红玉等都不吝啬,根据这些女子各自的天赋倾囊相。

毕竟,他们这些修行的,最大的追求是功德,没必要对医术敝帚自珍。

但也因为他们表现得太无私,给荣安堂的大夫们开了个好头,大家时常凑在一起开研讨会,相互交流自己最新研究出的技术和心得,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因这里是专门给女子看诊的,注重私密性,挂号部的作用其实就是预约。等到了预约的时间,有专门的大夫在专门的诊室里看诊。

如今的大夫已经足够多,巩仙就彻底退居幕后,专门研究各类丹药。

在荣安堂里看诊的都是女大夫,这是京城内外所共知的事情。女子来这里看病,完全不必有名节受损的担忧。

皇室贵女都是五岁入学,佩瑶已经四岁了,仍在扬州担任盐运使的林如海,他的独女黛玉今年三岁。

还有投胎到保龄侯府的海棠仙子,她成了保龄侯世子的长女史湘云。

从史湘云出生之后,史家又有好几个女儿出生。之所以确定是她,是因为只有她出生的时候满室生香。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一世先帝直接去了,没有了太上皇和天子的二日相争,林如海和保龄侯世子都没有被卷进去,两人虽都是先天体弱,但家中富贵,好医好药都不缺,如今都还活得好好的。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都能活到自己女儿长大成人。

又一年考评之后,圣人下旨把林如海调回京城,担任礼部左侍郎,兼任侍读学士,入宫给皇子、公主们讲书授课。

他的女儿林黛玉,也因生性聪敏被皇后看中,指给了怀嘉郡主佩瑶做伴读。

林黛玉只比佩瑶小了一岁,因冰雪聪明给她做伴读还说得过去。史湘云比林黛玉还要小一岁,等佩瑶进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人家才是个三岁的小娃娃。

就算皇室郡主再怎么尊贵,也没有让人家三岁女娃娃进来伺候的道理。圣人虽心中遗憾,也只好放弃了。

景阳建议道:“那史大姑娘倒是和煦儿同岁,等他们两个都长大了,若是彼此都不讨厌,不如圣人就给煦儿一个恩典,给两人栓个婚算了。”

他口中的“煦儿”,就是端王和玉微的长子徒煦。

圣人思索了片刻,微微点了点头:“也好。不过,此事只你我二人知晓即可,先不要泄露出去。”

两个孩子都还太小,距离他们长大还有好些年,谁也不能保证这中间不会出什么变故。

景阳点头应喏。

等新入京的林家人修整好了之后,瑶光给贾敏和佩瑜四个伴读的母亲下了帖子,请他们共赏海棠。

这样的宴会,晋王府不止举办过一次,只不过以前邀请的只有佩瑜的四个伴读,这一次却多了一个林黛玉。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晋王妃紧跟圣意,借着林黛玉拉拢林家。

对别人来说确实如此,但瑶光举办这个宴会,最主要的原因,确实想见一见潇湘妃子林黛玉。

虽然当年在海市,她已经见过了绛珠仙子,但绛珠仙子和林黛玉毕竟是不一样的。

林黛玉可是六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十岁出头便出口成章的人物,作者盖章认定的“心比比干多一窍”。

试问谁穿越到了红楼世界,能不对林黛玉好奇呢?

到了这一日,瑶光早早起来,带着两个女儿一起打扮好,一边检查昨天的布置,顺便教导两个女儿一些管家的手段。

虽然按照如今的形势,日后两人必然不用困在内宅这四方天地里。但技多不压身,佩瑜和佩瑶都足够聪慧,多学点东西总归没有坏处。

巳时初,底下人来报:“王妃,两位郡主,袁夫人和王大姑娘来了。”

袁夫人就是王子胜的妻子,王熙凤的母亲,单名一个“湘”字。

她为人爽朗大方,行事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最善逢迎。可以说王熙凤的灵巧精明,大部分都遗传自母亲袁夫人。

之所以她来得最早,是因为佩瑜的四个伴读的母亲里,瑶光最喜欢的就是她。今日袁湘不但是客人,还是瑶光请来的陪客。

王家与贾家同为开国功臣,虽然地位相差甚远,却又同为金陵世家,彼此之间联络有亲。

请袁湘做副东招待贾敏,也是婉转地表达善意。免得林家刚入京,贾敏没个熟识的人说话。

第116章 宴请林家母女林黛玉正式出……

佩瑜一共有四个伴读,都是圣人精心挑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110-120(第8/14页)

的。

出身宗室的是卢郡王的长孙女徒晴,比佩瑜大了一岁。今日领着她来的,是母亲周荷,秀才之女,为人颇知礼数;

出身清流文臣的是户部左侍郎幺女赵怜,其母郭虹,和佩瑜的另一位伴读郭彩凤是嫡亲的姑侄。

如今景阳掌管户部,是赵怜父亲的顶头上司。除了王熙凤母女之外,来得最早的就是赵怜和其母郭虹;

而郭虹的娘家兄长是个武官,官至五城兵马司正二品都督佥事。郭佥事膝下只有一女郭彩凤,娶妻王懿,出身金陵王氏。

不错,就是王熙凤家的那个金陵王氏。

虽说王懿不是嫡支女,但因所嫁的夫婿有出息,现任家主王子腾对这个族妹非常重视,三节两寿从没少过走礼。

而郭佥事祖上虽然也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却没积累什么大功劳,传到他这里,只剩下一个千户的世职。

他是娶了王家女之后,仗着这层背景,战场拼杀没人敢克扣他的功劳,才一步一步升为指挥使佥事,又进指挥使同知。

坐上了指挥使同知的位置,成了正儿八经的从四品武官,他才算是入了王子腾的眼,往王家送的节礼才算是有了回应。

四品到三品是一道分水岭,郭佥事很清楚,如果不是有王家的扶持,他大概率一辈子就待在从四品的位置上了。日后立了功劳,最多加授个显武将军,多领一份俸禄就顶天了。

因而,虽然已经升到了正二品,进入了高级武官的行列,论官职比王子腾的品级还高,郭家依然捧着王家。

郭佥事年过四十,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也从未想过要纳妾生子。

倒不是夫人王氏不许,而是他自己为了前程,不愿意和妻族生出半点嫌隙。

就在今年初,夫人二人商议,要把他弟弟才出生的小儿子过继到膝下,日后好继承他们这一脉的香火。

但王懿觉得那个孩子太小了,不到五岁的孩子,能不能养大还是两说,就说再等两三年,看着能立住了再说。

郭佥事也知道小孩子容易夭折,既然要过继,自然得过继一个能长大的,不然日后岂不是还要麻烦?

夫妻二人商量停当,也去了书信和弟弟说好了。

他发达之后,就给弟弟捐了个五品的虚职,让他在老家做富家翁。他迟迟无子,这一房的家业,早就被弟弟暗中惦记着了。

如今得了准信要过继幼子,他弟弟哪有不愿意的?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好生教养幼子,替兄长养得白白壮壮的。

这都是后话,如今只说这三位再加上王熙凤,就是跟在佩瑜

身边的四个伴读。

佩瑶也该有四个,但她等到明年才入学,倒也不是很紧张,如今确定的就只有林黛玉一个。

客人们陆陆续续都来了,瑶光只负责接待大人,小姑娘们都由佩瑜自己接待照顾。

他们几个从小就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彼此非常熟识,默契也非同一般。没大人在一边看着,他们才更自在呢。

瑶光正领着袁夫人等在花厅喝茶,忽然听说贾夫人带着林姑娘来了,忙起身拉着袁夫人一起出去迎接。

“几位,失陪了。”

周夫人等忙道无妨,叫她尽管去迎接贵客。

可不就是贵客?

林如海一连做了好几年的巡盐御史,每年都往京城送来大量盐税,是个简在帝心的人物。

虽然圣人还没说要把他安置在哪里,但自从他回京之后,宫里送赏的太监、女官就没有断过。

明眼人都知道,只要林如海入朝,官职绝对低不了。

对于这样的人物,在场的几位夫人都知道不能得罪。如果不是在别人家里做客,他们也想亲自出去迎接一番示好呢。

瑶光和袁夫人走到二门处等候,没多久就有四个健壮的仆妇抬着一乘小轿进来了。

等轿子落下,一个俏丽的丫鬟掀开轿帘,扶出来一个看起来三十七八,面容有些苍白却难掩秀丽的美妇人。

不必多说,这就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了。

贾敏手边牵着的小姑娘粉雕玉琢,虽肉眼可见地有些不足之症,却是活脱脱的一个美人坯子。除林黛玉外,不做他想。

母女二人近前,贾敏领着女儿行礼:“臣妇贾氏,拜见王妃。”

“臣女林黛玉,拜见王妃。”

“贾夫人快快请起,林姑娘也不必多礼了。”瑶光忙抢上前扶住,仔细打量了一番,赞叹道,“夫人当真是神仙人物,如此品貌,真叫人自惭形秽。”

“王妃谬赞了。”贾敏谦逊地笑了笑,“王妃才是品貌不凡,气度更是出众,实在是臣妇平生仅见。”

她说得十分诚恳,瑶光心中大乐,笑着指了指袁夫人:“你们两个原是旧相识,想来也不必我多嘴介绍了。”

贾敏看向袁夫人:“多年未见,嫂子风采依旧。”

袁夫人上前挽住她的手,疼惜道:“你倒是比从前憔悴了许多。”

想起自己憔悴的原因,贾敏心头一酸,到底顾忌着是在人前,忙隐藏了情绪,只道:“从扬州到京城,虽然水路平稳些,到底舟车劳顿,修养一阵就好了。”

袁夫人也知道这不是说话的时候,忙收敛了情绪,俯身看向林黛玉,笑眯眯地问:“这就是玉儿吧?真是个天生的美人坯子,有你小时候的风采。”

林黛玉显然是早被叮嘱过的,见袁夫人和自己说话,便似模似样地行了个万福礼,奶声奶气又一本正经地说:“玉儿给伯母请安。”

“哎哟哟,真是个好孩子,比我家那个皮猴强上十倍。”

贾敏玩笑道:“这话可不敢叫凤儿听见,不然怕是要闹腾得你几天不得安宁。”

众人都大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瑶光邀请他们入内,一行人又相互谦让了一番,到底是她这个东道主在前引路,贾敏领着黛玉走在中间,袁夫人落在后面,说说笑笑到了花厅。

因早知道今日有新来的小姑娘,几位夫人早就准备好了表里。

原本按照世俗的规矩,给小姑娘的见面礼都是布料、玉佩、首饰等物,给男孩子的才是金银锞子、文房四宝。

但在场的都是女儿给郡主做伴读的,且家里隐约能猜出几分圣人的态度。因而,准备的表里统一都是金锞子一对,文房四宝一套。

唯有瑶光身份最高,额外还给了一套武英殿出的新书。

这套书虽然也是四书五经,但却是教导公主与郡主们的几位侍读学士,按照圣人的意思重新整编注解的。

书里的某些内容乍一看和从前的差不多,细品就能品出滋味儿来了。景阳还专门给瑶光讲解过,告诉她这套书不着痕迹地减轻了对女子的轻视和束缚,算是一种试探。

如果文武百官反对的声浪不大,圣人必然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不过景阳也说了,就算反对的声音极多,以圣人的为人,也不会妥协的,只会另辟蹊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110-120(第9/14页)

年方四岁的林黛玉自然不懂这些,但她自幼便喜欢读书,知晓这是武英殿出的新书,顿时欢喜不已。

贾敏宠爱地摸了摸她的头,低声让她把书先给婢女收着,回家之后再看。

林黛玉年纪虽小,却灵气十足,很能听得懂人话,当即就乖乖点了点头,把书给了自己的婢女雪雁。

瑶光还特意多看了一眼,虽然这个婢女也叫“雪雁”,年纪却比林黛玉大七八岁,必然不是正文里跟着一起去贾府的那个。

看来,贾母爱让身边的丫鬟继承同一个名字的习惯,贾敏也学会了,并且还教给了女儿。

在偏厅玩耍的小姑娘们已经得了消息,佩瑜、佩瑶并王熙凤一起来这边,和大人们见礼之后,便邀请林黛玉一起玩耍。

林黛玉看向贾敏,见母亲含笑点头,便跑到了看着就年纪最小的佩瑶身边,俯身道:“臣女见过怀嘉郡主。”

皇家的孩子早熟,就连家庭氛围十分和谐的佩瑶也不例外。

原本她还想着,林黛玉毕竟是皇伯父亲指的伴读,虽然是南边来的蛮子,必然比不上京城贵女,她也不会表现出来的。

可今日一见,无论是品貌还是行止,都不比京城的闺秀差。由于心理预期不高,得到的反馈却半点不低,她心中很是惊喜,对黛玉的好感度一下子就拔高了。

“你就是林妹妹吧?”佩瑶主动拉住她的手把人扶了起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我听皇后娘娘说,你是个神童。原本还不相信,如今见了我就信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你看起就是个风华内敛的。”

小小年纪偏学大人说话,几位夫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佩瑶年纪虽小,却也知道是在笑她,登时就撇了撇嘴,在黛玉耳边道:“咱们别理他们。他们这些大人,总觉得咱们小就什么都不懂。”

对此,自幼聪慧却经常被当成不懂事的小孩逗弄的林黛玉,深以为然。

因着这点同命相连,两个小姑娘之间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

佩瑶对瑶光道:“娘,我要带着林妹妹去我屋里玩耍。”

瑶光含笑道:“去吧。”

得了首肯,佩瑶欢喜起来,拉着林黛玉走到佩瑜身边,仰头问道:“姐姐,你们要去吗?”

佩瑜道:“我们要去花园里投壶,不如你们也跟着我们去吧。”

佩瑶看向林黛玉:“林妹妹,你想不想去?”

黛玉天生喜静不喜动,对比王熙凤深知。还不等她开口,王熙凤便道:“去吧表妹,这会儿外面日头好,又不晒得慌。就算你不跟着玩,在一旁看着晒晒太阳也好。”

如此盛情难却,林黛玉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那就去吧。”

第117章 黛玉和佩瑶晋王府主子少……

晋王府主子少,伺候的下人在规制内尽量不多,用不了许多院落。

自从佩瑶出生之后,夫妻二人更是决定以后都不生了。也就是说,日后王府的主子很多年都不会再增

加了。

那些空着的院落,瑶光都做主拆掉了。空出来的地方,先是给两个女儿各盖了一处带着书房的大院子,又把花园扩了三倍有余,这还是不包括水渠池塘的面积。

晋王府的池塘,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养殖珍珠的密地,除了固定的几个人,轻易不许人进入。

随着珍珠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王府这点地方肯定是不够的。瑶光就在京郊处看好了一块砂石盐碱地,低价买入,动工挖池引水,再派重兵守卫,把珍珠养殖挪到了那里。

自那以后,燕姑姑的主要战场就转移到了那庄子上,除了每月初二、十六回来两次,陪瑶光说话顺便汇报工作,其余时间不是在庄子上,就是在铺子里。

去年更是由瑶光做主,从孤慈院里给她领养了一个女孩子,动用王府的人脉,在官府备了档,记作她的亲生女儿。

那女孩子和王熙凤差不多大,虽然才十二三岁的年纪,已经可以窥见日后的美貌了。

原本瑶光和燕姑姑看好的都不是她,但燕姑姑亲身到了孤慈院,见了她之后,就改变了主意。

私底下,燕姑姑对瑶光说,她之所以选那个女孩子,就是因为那孩子生得太好。如果她不领回来,想来过不了两年,就会被卖到见不得人的地方去。

反正是给她找女儿,只要她自己看好了,瑶光是无所谓的。

直到那个被取名燕荣的小姑娘被领养走的半个月之后,燕姑姑察觉到她的私宅周围有人窥伺,请求瑶光帮忙查了之后,瑶光才恍然意识到这个小姑娘是谁。

燕姑姑私宅周围盯梢的人,是工部营鄯司郎中雇佣的地头蛇。而那营鄯司郎也不是别人,正是原著里秦可卿的养父秦业。

得知对方的身份之后,瑶光心里就有了几分猜测。又传了孤慈院的院长询问,果然在燕姑姑去之前,秦业就已经和院长说好了,要领养燕荣和另外一个生得不错的男孩子。

只是院长不敢得罪晋王府,燕姑姑捐的银子又多,提出要换一个人领养时,院长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她就说嘛,随随便便一个路人甲,怎么可能有那么出众的美貌?

但凡燕姑姑晚去两天,燕荣就要踏上她该有的命数,变成秦家的养女,取名秦可卿,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一系列取悦男人的技能,最后被秦业称斤轮两,变成了巴结贾家的工具。

也说不上是庆幸还是别的什么,瑶光事后就把燕姑姑原本要领养的女孩子接了出来,送到了一户无儿无女的夫妻膝下寄养,并每月派人去探望,送些东西,保证她不会被人虐待。

等日后她到了及笄之间,再添一份嫁妆,给她找一个殷实的人家,就彻底放手。

至于再多的,也没有了。

那女孩子必然已经知道了自己要被大户人家领养,只是忽然之间,她的位置就被人给占了。

不管她心中是否会有怨恨,瑶光都不准备把这个隐患留在身边。

再说晋王府的花园极大,开辟出了一个专门的场地,可以玩投壶、捶丸、蹴鞠等不需要太大场地的游戏。

黛玉原本是不想玩的,但大家都在玩,场面非常热闹,让她这个旁观者蠢蠢欲动。

王熙凤仿佛是天生的八面玲珑,只要有她在的场合,准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

她一有意动,王熙凤就看了出来,拿着羽箭撺掇她一起玩。

黛玉也不推辞,接过羽箭找玩得最好的郭彩凤请教了一番,又走得近了些,瞄准了壶口用力一掷。

没中。

众人都笑了起来,黛玉顿足道:“你们都不是好人!我原是没玩过的,哪像你们个个都能中?”

佩瑶也上前替她站台:“林妹妹年纪最小,又是头一次玩,没中多正常?郭姐姐,你可不要藏私,再把你的技巧教教她。”

郭彩凤笑着上前站在黛玉身后,把一支羽箭放在黛玉手里,又握住她的手,再次讲解关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