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我的父母穿越了 > 120-130

120-1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他献上了獠牙[西幻] 吗喽的命也是命[综英美] 清冷神官VS上古凶兽 反派BOSS的职业修养[快穿] 七零开马甲在全球搞买卖 火影你是我的一道光 我用换装游戏开马甲 我被功德金光倒贴了 心动悖论 乌篷船

谢云溪笑了:“我不去,让念荟带着叶淑婉她们去看看,理论结合实际, 她们才会印象深刻。”

袁博文一脸无奈摇头笑,摸了摸谢云溪的肚子:“这几天他没有淘气吧?”

孕七月的胎儿胎动已经较频繁了,袁博文一摸,里面就有动静了。

谢云溪笑着说:“还好。不过,比淼淼那个时候要活泼一些。”

袁博文想起了女儿:“淼淼那边还好吧?矿业公司那边没什么问题吧?”

他在离开之前传了一批矿石过去,那是第一次,传过去之后,第二天他就悄悄出发了。

“都挺好的,矿业公司那边对你传过去的矿石做了检测,每吨含金量在15克到20克之间,第一批金子也已经完成了提纯工艺。”

“这么快吗?”袁博文很惊讶。

“现代矿石提纯工艺已经很成熟了,一吨矿石差不多半个月就能完成提纯工艺整个流程了。”

袁博文想到以前在城外矿区看到的场景。矿石堆旁边的工人密密麻麻,有刀撬手琢的,有手持簸箕淘洗的,也有推磨碾石的,等等,工序复杂。一吨矿石,别说半个月了,一两个月都无法完成全部提纯流程。

“好!明天我去矿区看看,这段时间那边应该也开采出了一些矿石。”

现代矿石提纯工艺成熟,速度快。他们这边采矿的速度就不能慢了。挖金子这事,越快越好。

“姚青山一家搬走了吗?”

“还没有呢。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姚青山过来了几趟,我瞧着他像是有话要跟你说,不过都被我扯理由打发了。”

“前几天他夫人和女儿不是都在生病吗?张莲月是肺炎,我给她用了药,她拖了十来天才好。姚琴是支气管炎,用了五天药就没事了。姚青山还在咱们的布庄里面买了不少棉布棉衣,我顺便探了探他的口风。”

袁博文立刻来了兴趣:“怎么样?他怎么说?”

“我才开了头,他就接上了。”谢云溪想到这件事情就笑了,“他说咱们把棉布棉衣的价定低了,晋州和郴州既然已经开始在卖,不好涨价,但是其他地方可以重新定价,他还主动提出姚家布庄可以帮忙售卖咱们的棉布棉衣。”

袁博文也没想到姚青山会这么敏锐,一下子就看到了商机。

“他这个提议可以考虑。姚家在北地的布庄据我所知有七八家,贺州那边就有一家,不过这次我们过去,那边的布庄已经关门了。”

“如果真按照姚青山所说的方法合作,这个价怎么定?还有利润分成……”

谢云溪笑着说:“这个你们去谈!我瞧着他像是在等你回来,也许明天他就会来找你了。”

棉布棉衣不管定价多少,他们都不会亏。棉布棉衣在两边世界的价差太大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倒卖,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而且,姚青山是个聪明人,以他们现如今的实力和地位,他不会耍花招,也不会狮子开大口。

“淼淼那边棉布棉衣买到的价,我一会儿给你。枫叶巷那边的织坊和晋州那边的绣纺也出来一批棉布棉衣,这次干脆也拿出来卖吧。”

“这批纯手工出来的棉布棉衣与现代机器出品的棉布棉衣还是有些区别,价格上面恐怕不能定一样。”

袁博文还没有看到这里纯手工出来的棉布棉衣,但是他能想象到。现代机器碾出的粮食都比这里的粮食/精细很多,布帛这种东西肯定是有区别。

“行,我明天跟姚青山谈一谈。”

“对了,还有件事情,马上就要过年了,我让淼淼买了一批棉衣和米粮,准备给铺子上、矿区那边和府里的人发点年货,东西我已经准备了。但是就这两样,是不是有点少?”

袁博文也知道年底发年货的惯例,“是一人一件棉衣吗?米粮呢?每个人多少?现在跟着咱们讨生活的人有多少?”

“一千六百六十四人,包括码头那边威远镖局的贺师傅他们。”

“棉衣呢,我打算发一人一件,尺码由他们自己提供。米粮则发粟米,一人五升。不过粟米只有铺子的人和矿区的人发。这两样加起来差不多二百出头。咱们身边的人不缺吃,粟米就不发了,直接发钱吧。想要什么,他们自己去买。”

袁博文想了想,两百元出头的年货是有点少。但除了这两样,还能发什么?

不能发油,油太贵,也不能发盐,这里对盐的管制很严。即便他们有,也不能随便拿出来。被发现私自贩盐,在大顺这里可是大罪。

“那就再发点钱吧,铺子上和矿区干活的人,年底这个月薪资翻倍!两边府里和商师傅他们则另外再说!”

谢云溪点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父母穿越了》 120-130(第6/20页)

袁博文的办法跟她想的一样。发钱其实最实在了,有了钱,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

袁博文想的更远。今年整个北地的日子都不好过,许多人家都没有熬下来,熬下来的人也过得很艰难。

他们如今不缺钱,光卖粮食和棉衣棉布就赚了不少。这些利润是北地的人们让他们赚到的。

都要过年了,让点利出来,让周围的人吃顿饱食,并不是一件难事。

“你觉得谢记粮行在年底搞一个打折销售的活动,怎么样?”

袁博文一开口,谢云溪就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你想怎么促销?是粮行所有的商品都打折吗?如果价格太低,对其他粮行可是个不小的打击。”

没有其他粮行,光靠谢记想要撑住郴州的供应,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郴州和晋州的体量完全不一样。

现在,又加了一个贺州。而且,贺州那边的情况看起来也不太好。

袁博文想了想。

“米糠打八折销售!其他米粮打九折销售!”

谢云溪点头。这个力度不大不小。米糠那是穷苦人家吃的,原本就不贵,打个八折,一些居无定所的流民都能买得起了。

米糠的也利润不大,一些粮行都没有售卖,所以米糠打八折对其他粮行基本上没有影响。

其他米粮打九折,也没有便宜多少,对其他粮行的冲击并不大。

而且只有三天的打折的活动,其他粮行即便受到了影响,也影响不大。

“我听说城外的流民也不少,城里的也有。要不要年节期间,开两个粥棚?你也说,要过年了,让他们也有口吃吧。”

袁博文点头:“我明天跟张时文说,粥棚的粮食,先让张时文在城里征集。如果不够,咱们再补出。”

他说着,想到了进城的时候看到的情景。排队进城的流民都快有一两里路。

为了保障郴州的稳定,府衙和巡防营对进城的流民审核的非常严格,只要身份有一点儿可疑的,都卡在外面,没有放进来。

他们拿下郴州后,一直都有流民进来,泗阳关破了后,流民更是陡然多了起来。在北凉治下的日子不好过,郴州既是北地第一重城,现在又是他们在管,北地许多人闻声而动,都在往这边过来。

这些人身强力壮的可不少,要是能收纳到军中,无疑能增强他们的实力。

自他们进郴州以来,军中的士兵已经补充了不少,如今各主将麾下兵力都已经过了八百,新兵营也陆续有人加入。

现在他们不缺钱了,再增加些兵力,也养的起。想要在眼下的乱世里有更多的话语权,实力自然是越强大越好。

第二天,袁博文就把袁归叫过来,让他先把棉衣和粟米这两种年货发放下来。又商量定下来冬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谢记粮行三天打折销售活动。

袁归高兴说:“好,我马上让人把棉衣和粟米发下去。”

这件事情的风在统计尺码的时候已经在吹了,几个铺子的伙计天天翘首以盼了。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一件棉衣,但是棉衣没人嫌多。家里父母兄妹好多都只有一件夹衣,冬天里,不到非不得已,连门都不敢出。

多出来一件棉衣无论给谁穿都可以,甚至有人都盘算着领到后,将里面的棉花取出来,改做成几件家里孩子能穿的棉衣。

棉衣和粟米被搬了出去。袁博文正要去找张时文商量粥棚事宜,姚青山找了过来。

袁博文让人上茶:“这几天我抽不开身,连府里都没有回来了,怠慢了!”

姚青山连忙说:“袁大人事务繁多,原是我们打扰了,这几天幸亏有袁夫人帮忙医治,莲月和琴儿才能康复,我实在感激不尽。”

他早就知道谢云溪所说的是托辞了,但是他一直装作不知道,就是想见袁博文一面。

直到昨天见到大批将士进城,他这才明白袁博文这些天不见踪影的原因是什么了。

那可是北地十六州之一的贺州,前几天袁子虚还坐在这里跟他谈笑风生,几天不见,人家就打下了贺州!贺州那里,可是驻守了不少北凉骑兵。

郴州商会陈会长等人对袁博文惧怕,他一直不以为然,昨天做实惊了一下,也立刻明白,他是不知者不畏惧。

想着自己心里那些算计,姚青山有些胆寒了。

袁博文淡淡笑着:“琴儿她们没事就好。我听云溪说,你前些时候在谢记的铺子里买了不少东西。那谢记是云溪名下的铺子,你以后过去,提前说一声,看上了什么,只管跟铺子里的伙计说。”

姚青山连忙说:“怎么能行?是我看到布庄的东西,实在是好,这才忍不住买下。袁大人和夫人眼光实在是好,这棉花和棉布属实是好东西啊。”

袁博文笑着点头:“我们当时看到棉花棉布,也跟你的想法一样,所以连种子都带过来。我听云溪说,你觉得我们的棉布定价低了,是吗?”

姚青山不敢抬头,但是有些事情已经在他心里盘算了多日:“这棉布丝毫不逊色寻常绸布,尤其做成棉衣,暖和舒适。绸布在那边,最寻常都要□□两左右一匹,运到北地,至少十两银子一匹。谢记的棉布才定四两银子一匹……属实低了些。哪怕翻一番,这个价也不算高的。”

“我们对这些不太了解,初始定价并没有多想,就比着麻布和葛布来了。现在郴州和晋州已经再卖了,不好再涨价。其他地方,还没有开始卖,云溪说,你名下的铺子可以帮忙售卖,是吗?那这个价,该定多少?”

袁博文说着,看着姚青山,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姚青山早就想过这个问题,话脱口而出,“六到八两银子一匹,完全没问题。我姚家在北地的布庄都可以售卖!”

“棉衣呢?”袁博文又问。

“棉衣的价也低了些。”

姚青山讲了眼下保暖防寒几种方式。貂裘皮草等之类最好,但也最贵,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其他几种都没有棉衣好,他建议棉衣在原价再加一到二两银子。

袁博文看着姚青山,心里虽然对他报出价格很吃惊,但是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这里的人们,冬天确实过得很难,许多人一到冬天,干脆就不出门了。

但是今年不一样,到处都在打仗,不出门有可能就死了。北凉进城,可不管那么多,能抢的全抢了,他们杀人可不会废话。

现在南边的西宁都已经沦陷了,最终打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但是粮价和布帛的价格绝对会涨。

以前二三十文一升的米粮,到了战时,翻两三番都不稀奇。布帛涨起来虽然没有粮食那么凶,但是按照以往的行情,铁板钉钉一定涨。

“那棉衣就各涨一两银子吧!”袁博文拍板定下了。

在原价的基础上涨一两银子,相当于他们的利润又多了两千元左右。

“棉布棉衣在姚家布庄出售,我们谢记每匹让利八钱银子,棉衣一件让利五钱银子。姚掌柜,意下如何?”袁博文笑着问。

姚青山愣了一下:“这如何能行?这让利太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父母穿越了》 120-130(第7/20页)

了!”

他提出姚家帮忙售卖棉布棉衣,是想跟着袁府喝一口汤的,但昨天他已经不打算喝这口了,只要能跟袁府打好关系,就已经很好了。

郴州商会的那些人,包括会长,就在想方设法跟袁府搭上边,搞好关系,他以前不以为然。现在再不醒悟,那就是蠢了。

要是让商会的那些人知道袁府准备拿出棉衣棉布在其他地方售卖,一定会挤破了头,不要一点儿好处就接下了这件事情。

袁博文笑着说:“我也不能让你白忙一场。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谢记布庄的掌柜现在是袁归,你也认识他,你要多少货,具体怎么做,你们商量。”

姚青山推了一会没推掉,只得答应了。

一匹棉布能得八钱的利,这跟南边那边的行情一样了。这个让利当然不是随口喊出来的。

他背心又出了一点冷汗。

袁博文又说:“我听说姚家在贺州那边有一家铺子,是吗?”

“是有一家布庄,不过北凉人进城之后,那铺子就关了。”

袁博文看着姚青山,“姚掌柜,我这儿有件事情,还想请你帮个忙。”

姚青山吓了一跳。“袁大人,您快别这么说,有什么事要我去做,只要是我能够做到,必会竭尽全力。”

袁博文笑着说:“也不是什么大事,贺州的北凉人现在没有了,那边的姚家布庄能不能暂时卖些粮食?”

“年底了,我们谢记粮行准备在郴州和晋州进行三天的促销活动。你们姚家在贺州的粮行能不能同时同步?”

姚青山顿了顿。

谢记粮行年底促销?姚家粮行同时同步?这年头的粮食可不好进来,跟谢记粮行同时同步,这不是要亏吗?郴州城内,谁的底气有谢记这么足?如果促销力度太大,姚家再有钱,也不敢接。

“当然,我也知道眼下米粮的行情,粮商们买到手的价也不低,让姚家粮行跟谢记同步,是强人所难。不过,姚家粮行在贺州促销三天的粮食由我们谢记来承当。你看,这样行不行?”

姚青山愣住了。

袁博文感慨说:“这年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啊!眼下要过年了,米粮便宜一点售卖,让大家吃上口热的,过个年吧。”

姚青山一时间觉得喉咙有些堵了,连忙起身作揖行了个礼:“袁大人一心为民,姚家粮行能够跟谢记粮行同步一起,这是姚家粮行的福气。三天同步促销,姚家必定做好。米粮无需谢记承担!”

袁博文扶了姚青山一把,笑着说:“我知道姚家也不容易,你们能出铺子和人手就可以了。米粮还是谢记来出。贺州那边的情况跟郴州这边不一样。姚掌柜想要这几天就把粮行开起来,最好先去那边看看。”

拿下贺州后,袁博文虽然只在那里呆了一天,但感觉到那里的情况远不如郴州,整座城池没多少生气,流民倒是不少,姚家粮行这波促销,估计要拿出不少米糠。

粟米和黍米在现代卖四元左右一斤,但是米糠的价并不比这两种便宜多少,米糠的利润是所有粮食最低的。

第124章 第124章 年关

姚青山默默点了点头。

袁博文站起来要走了, 姚青山突然叫住了他。

袁博文疑惑看向姚青山。

姚青山舔着脸笑着,不敢抬头。他刚才是情急之下出声。属实是问题在心里埋了太久,太想知道答案了。

“大人, 我前几日去了一趟晋州, 看到晋州的谢记粮行有一种过滤壶售卖, 属实是好东西……但郴州这边的谢记粮行并没有, 不知道这东西,贺州能不能售卖?”

袁博文笑了:“这种过滤壶也是我们从海外带过来的, 东西不多,若不是晋州那边遇到了北凉投毒事件,我们也不会拿出来。现在差不多快卖完了。”

姚青山愣了愣,一脸遗憾。

前几天, 他家的小厮终于买到了车票,他去了一趟晋州。被城里景象惊到了, 没想到如今的北地还有这样繁荣的小城。

城内人流如织,欣欣向荣。许多人家门口或旁边搭着轻薄的油布棚子,棚子里面种着绿油油的小菜。城里的米粮比郴州便宜了许多,米糠仅售十二文钱一升, 许多流民都在排队购买,更有一些粮商在抢购粟米和黍米等。

他也看到一直想见的过滤壶,并且买到一个带回来。这几天一直在用。属实是好东西。用了过滤壶过滤的水,不仅口感更好,那烧水的壶里也不见一点水垢。

张莲月也赞不绝口。

一两银子一个, 还送四个过滤芯。那壶是个整体,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他看出来起过滤作用就是那过滤芯。为了弄明白,就把过滤芯拆了一个,里面是一些白色和黑色的颗粒。他不认识。找了几个人过来, 都没看明白。外面那壳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做成的。

研究了几天,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今日实在是忍不住了,这才找袁博文问。

不料,却是这么个结果!

这么好的东西,居然没有了?!

“姚掌柜,还有问题吗?”袁博文仔细看着姚青山。

姚青山连忙回魂:“没有了!没有了!”

袁博文告罪一声,转身离开了。上了门口停着的车,他看着车窗外面许多驻足观看的人,陷入了沉思中。

晚上回来,袁博文把跟姚青山谈好的事情告诉谢云溪。

谢云溪说:“姚青山这人头脑灵活,胆子也大,看到商机马上抓住。难怪姚家的生意能够做这么大了。”

袁博文静静想了一会儿,又说:“他还问了过滤壶的事情。”

谢云溪愣了愣,点头:“他前几天去了一趟晋州……他不会是也想做过滤壶的生意吧?”

袁博文点头。

“这个怕是不行吧?过滤壶,那都是塑料呢!”

“所以,我跟他说,过滤壶快卖了!”

“这些东西在这里造不出来,咱们拿出来了,面对疑惑,总往海外扯……”

袁博文摇头。

谢云溪想了想。他们拿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情急之下的迫不得已。一些寻常百姓或许好糊弄,但总有一些人会打破砂锅探究到底。一句海外所得,恐怕打发不了他们。

“前几天我跟淼淼聊天,她跟我说起了从西方世界开始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开始的……”

“这珍妮纺纱机,我们有了,这里的工匠应该也能做出来,那蒸汽机……这里能不能制造出来吗?”

袁博文心里一动,看向谢云溪。

谢云溪笑着说:“我是胡乱想的,现在的科技不就是从几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吗?在此之前,西方跟这里应该没有多大区别吧?都是农业社会。既然他们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边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咱们有淼淼帮忙,应该要不了多长时间吧?”

袁博文的眼睛亮了,想了想,点头。

很快就到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父母穿越了》 120-130(第8/20页)

跟袁淼见面的时间。

袁淼看到镜子里面的袁博文很高兴:“爸,你这些天都在忙什么?”

袁博文笑着说:“爸爸出了一趟远门。”

袁淼知道父母有事瞒着自己,她毫不客气揭穿:“你们又再骗我!这十几天肯定不是出远门这么简单!你们越这样,我越担心!”

袁博文陪着笑。谢云溪笑着说:“你爸爸确实出去了一趟,他们这些天去了贺州,贺州在郴州的东边,也是北地十六州之一,他们打下了那里。”

袁淼心里一紧,连忙问:“顺利吗?没有人受伤吧?为什么突然要打贺州?”

话一出口,她就想收回来。拿下一座城池,怎么可能没有伤亡?

袁博文笑着说:“这场战很顺利,伤亡也不大。”

至于为什么要打贺州,他忽略过去,并没有回答。

袁淼松了一口气:“以后有事,你们不要瞒着我了!你们越这样,我越担心!”

她发现父母有时候还是把她当小孩一样。一些事情,不到最后,都不告诉她。

袁博文连声说好,谢云溪也做了承诺。

袁淼的气消了一些,又问:“爸,你们为什么要打贺州?贺州那边情况怎么样?”

瞒不住了。袁博文把贺州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也告诉袁淼,他们之所以拿下贺州,也是因为局势变化。

现在南边打起来了,他们要趁机争取更多的说话权。跟在北凉人后面打不妥,朝廷那边有一个霍云泽在,他们不可能拿到好处,所以,他选择自己打自己的,另开一局。

袁淼听了,心情也激荡起来。她虽然知道北地十六州的面积不小,但是没有看过地图,对于到底有多大,各州县处于什么位置,也没有印象。不过,这些并不妨碍她对乱世的理解。

乱世纷争,靠的就是实力说话。谁的实力强,最后无疑也能得到最多。

“爸爸,你们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但是,你们一定要让我知道!”

袁博文又连声说好,看到袁淼气消了,他又说:“淼淼,你找些西方近代史的书籍传过来我看看,尤其工业革命和发展的书籍。”

袁淼答应了:“爸,你不会是想复制西方世界工业革命的道路吧?”

袁博文笑了:“拿来主义不能持久。不过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历经的年代不短,我们即便是想复制,时间上也不容许。你先找些书籍我看看。”

完全复制不可能,但是可以借鉴。

先前他们觉得留在这里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遇到问题,几乎都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

北凉围城,他们就让女儿传了连/珠/弩过来。泗水河有毒,就把现代的净水设备等弄了过来。关正一死,北凉大军要来了。他们又拿出现代化军/械机器等。

但是,现在形势变了,南边打起来,也不知道会打成了什么样,说不定他们会这里呆上好几年。那就不能再像先前那样了,得往长远里想了。

他也得收敛收敛了。

好在他们从现代拿过来的东西,在这里被广为流传的不多。

一个过滤器,知道的人不多,泗水河的毒经过检测,已经测量不到毒素后,他们就停止了使用,机器现在就在晋州那边码头旁边的宅子里。

那边的宅子里还有几辆车,和一些现代化军械等。商远和威远镖局的人一直住在那里,那里还有一队护卫。

这些人都信得过。

过滤壶不能卖了,姚青山绝对不是第一个对这个感兴趣的商人,好在这里的人现在应该绝对造不塑料制品。

那过滤芯里面是一些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等,估计他们也认不出来。

卖出去的并不多,一句海外带过来完全可以遮掩,如果真有人跑到他面前打破砂锅问到底,到时候他再捏造个地方。

现代化军械,已经威名在外了。

这次打贺州,他准备充分,结果才炮轰了几下,贺州城里就没多少动静了,进城清扫的时候,城内的北凉驻兵见到他们,脸色都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猛冲猛干了,而是调头就跑。

这次反而是骑射营和长枪营的人立了大功。

对现代化军械感兴趣的人一定不少。好在他对这一块一直管理的很严,整个神器营的人几乎都出自晋州,而且知根知底,大多数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

军中其他营将士几乎都没有摸过现代化军械,外面的人更是不用说了,连打听都受到了限制。

先前拿出去的发电机等也都收了回来,放在了神/器营专属的仓房里面。

神/器营现在在外面的形象是神秘且异常强大,这也是一种威慑,压住了一些蠢蠢欲动的人。

但是车辆就有点麻烦了,尤其开通的班车,对晋州和郴州的影响很大,府衙的人肯定不愿意停下来。

停不下来,那就得让人知道这东西是怎么来的。

工业革命,蒸汽机,蒸汽火车,现代燃油车,这个跨越有点大。

不过,他们的背后不仅仅有一整套工业革命发展的经过,还有无数后来人总结的经验。

也许可以在并不长的时间内在这里生产出汽车来。

袁淼也想到了同样的问题:“我前几天还跟妈妈说,你们的织坊和绣纺可以合并,改成工厂模式。”

袁博文点头:“这个是可以试一试。不过,最好等棉花在这里种出来之后再开始。”

棉花种出来之后,原材料的问题就解决了。

纺纱机和织布可以在现在的基础做一些改进,这些都有原件可以参考。

至于工人,现在北地这里流离失所的人太多了,只要给口吃的,会有数不清的人过来。工人不用担心。

“我昨天听你妈说,矿业公司那边第一批提纯的金子已经出来了?怎么样?纯度是多少?”

说到这个,袁淼就笑了:“99%,足金。已经有提纯出来了二十多斤黄金!”

二十多斤黄金,那就是五百多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现代矿石提纯工艺确实先进!”袁博文感慨,“矿业公司那边的矿石现在还有多少?”

“差不多还有四五千吨的样子。”

那就是还能出一百多斤黄金!

金矿开采,确实来钱快!

袁博文想到今天在矿区看到的矿石,“我今天去矿区那边看了看,目前那边已经又开采出来了差不多六七百吨的矿石,等再积累一些后,我一起传给你。”

“不着急!”袁淼笑着,“矿业公司那边现在的矿石至少好几个月才能提纯完成。”

传过来的矿石含金量很高,整个矿业公司气氛都不一样了。员工们都在说,即便是代工,矿业公司这一波也能赚不少。

大概是她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公司的员工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先前的怀疑,到现在尊敬了许多。

跟袁淼说完话后的第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父母穿越了》 120-130(第9/20页)

天,袁博文就去晋州,他先到了粮行,粮行里面正在发放年货,几个铺子的员工代表都过来了,看着院子里堆放的米粮和棉衣,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袁归主持发放,先叫了谢记当铺的掌柜。

“于掌柜,当铺一共是十二人,每人一件棉衣,五升粟米,东西都这儿。”

于掌柜有些年岁了,身上穿着的夹衣还是去年的,过来的时候,脸上都笑开花。签了字,就去摸棉衣,一边摸,一边点头:“这棉衣好!这棉衣好!”

跟他一起来的伙计早就眼馋上了,他身上穿的夹衣还是前年的,年轻人,长个儿快,现在他手腕都露了一大截出来,手上都是冻疮。

他要摸棉衣,被于掌柜拍了一下手,他笑着说:“掌柜的,我的棉衣能不能先拿?”

于掌柜回头伙计一眼,见他的脸都有些青紫了,点头许了。

“拿吧!”

他让伙计报了尺码后,抽了一件棉衣出来,递给伙计。

伙计立马穿上了。院子里其他人都看着,眼睛都有些直了。

“这棉衣真好!看着就暖和!”

“那是!我们谢记的东西就没有不好的!”

“这棉衣在布庄可是要二三两银子呢!”

袁博文在影壁那儿看到这一幕,轻咳了一声,袁归听到动静回头,见到是袁博文,连忙过来了:“老爷!”

其他人也纷纷招呼上了。

袁博文看了看发放的年货。粟米跟粮行卖的一样,棉衣蓬松柔软,一摸就知道里面的棉花不少。应该是妻子和女儿特意交待过,做的很厚实。

他问穿上新棉衣的伙计:“怎么样?暖不暖和?”

伙计连连点头:“暖和!很暖和!”

袁博文笑了,拍了拍伙计的肩膀,让袁归把手头上的事情交给其他人,两人一起来的粮行的仓库。

“过滤壶还有多少?”

袁归回话:“不多了!老爷,我正要跟您和夫人说,郴州那边许多人专程过来购买过滤壶。那边的粮行要不要也开始售卖过滤壶?”

袁博文摇头:“不用了,把这边剩下的也全部收起来,以后都不卖了。若是有人问起,你们就说,已经卖完了。如果有人觉得手中的过滤壶没有了过滤芯成了废物,谢记粮行可以回收。回收的价格壶和已经用过的过滤芯都是一钱银子。”

袁归一句话都没有问,应下来了。

袁博文又去了码头那边的宅子。把过滤器传给了袁淼。

谢记粮行的促销活动提前好几天就挂出了告示。到了活动的当天,粮行门口排起长队,许多流民连夜就开始排队了。粟米和黍米他们买不起,但是十文钱一升的米糠问题不大,大不了几家人一起购买。

一升米糠可以让一家五六口人吃上好几天了!往年的米糠都比这个价高了!

谢记粮行也料到了购买米糠的人会有不少,单独支出了一个摊面。有买到的流民开袋看了一眼。袋子里面的米糠一点儿霉味都没有,反而散发着一股米粮的清香。肉眼可见米多糠少。

他忍不住抓了一把出来,周围的人许多都看到了。

“这米糠真不错!”

“那是!你们也不看看谢记的东家是谁!”

有人问,有人答,袁大人几个字很快就在人群里传开了。

第125章 第125章 反了

念荟把在街上看到的这一幕告诉了谢云溪。

谢云溪笑了, 心里却在感慨,在现代喂鸡喂鸭的米糠在这里都是好东西了,十文钱一升售卖, 还都在说便宜, 这个价换成人民币, 那也是二十元左右了。

一升也就三斤多一点, 三斤多的米糠卖二十多元,他们赚得不多, 但也在赚。

这里的粮食产量太低了,局势又不好,人活得还没有现代的牲畜好。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

她把整理好的红包给念荟:“明天军中有一趟车去晋州, 这是晋州那边府里和码头那边宅子里的红包,你带过去分给他们, 一人一个,上面都有名字。”

念荟接过了,笑吟吟曲了曲身:“我替他们谢过老爷夫人了!”

谢云溪笑着摆手,又交待了一些事情。过年了, 既要开心,也要安全,两边府里都一样。念荟应了下来。

转眼年过去了,初八这天大太阳出来了,郴州城内人流如织, 袁博文换了装束陪着谢云溪也在其中, 两人在一众护卫暗中拥簇在街上转了一会儿,又上了城墙。

北地的初春依旧一片荒凉,苍茫茫大地看不到一点儿绿色, 城外的流民排队进城连绵了数百米,北风呼呼吹来。谢云溪一时间有些恍惚,去年逃难时,他们也跟城下的流民们差不多,不过后来,他们却去了晋州。时局变迁,最终还是来到郴州。

念荟眼尖,低声说:“夫人快看,那边是不是有车过来了?”

袁博文也看到了,他皱了皱眉。这时候有车过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果然,没一会儿,亲卫队长连虎过来了。军中有紧急军务。

谢云溪笑着说:“你去忙吧!我一会儿就回去。”

袁博文有些愧疚,谢云溪整个孕期,他陪伴在身边的时间不多。尤其来到郴州之后,几乎每天都在早出晚归,一连出去大半个月的情况也有。

好不容易逢了过年,今天才陪着逛了一会街,事情又来了。

他替谢云溪拢了拢斗篷:“我先去看看,如果事情不要紧,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谢云溪点头。袁博文走了。但谢云溪在郴州城墙上走了一个多小时,袁博文也没有回来。她于是明白了,一定是又出了大事。

谢云溪不再等了,回到府衙,心里也安定不下来,但是袁博文直至转钟也没有回来。她熬不住了。

睡了一会,迷迷糊糊中感觉旁边多了一个人。转过身,看到是袁博文,谢云溪的睡意没了。

“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军中出了什么事情吗?”

袁博文的手伸了过来,一片冰凉,眼睛睁着:“云溪,朝廷要和谈了。”

谢云溪吃了一惊。

袁博文的脸和他的手一样冰凉,鬓角的头发结上了霜花,唯有呼出的气有些温度:“贺师傅回来了,他把信送到了。岭南关家的关轩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说朝廷要和北凉和谈了,准备将北地十六州割让给北凉……”

谢云溪怀疑自己听错了:“割让北地十六州?”

袁博文点头:“除此之外,应该还会有一些赔款……”他顿了顿,“关轩说,北凉的使者提到了我,我也在朝廷和北凉和谈内容之中。”

谢云溪喘不过气来了。

关正过世后,庄静给岭南关家去了一封信。关家是岭南一带的世家大族,如今的家主正是关正嫡亲的兄长关轩。

袁博文也想跟关家搞好关系,便把关正去世的实情写在信里,让威远镖局的贺师傅他们一并送去了岭南关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权臣与我神合貌离 被恶龙掳走的魔法师 男寝群穿狗血文 抱歉,我们是联姻 男朋友太受欢迎了怎么办? 人妻B被偏执顶A强宠后 余威 宝宝你快和他分手呀 嫁给豪门前任他哥 美强惨恶犬驯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