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325(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320-325(第1/10页)
第321章 第 321 章 好消息
经过乌什县时, 朱家接待林泽时跟上次截然不同,礼貌客套且有明显的疏离之意,林泽知道他们父子俩已经明白该怎么跟他这个通判相处。
双方手里都握着矿山,保有一股敌对意识才是皇帝希望看到的。若是大家一团和气, 京都那边定然还会派人来, 到那时候使出的手段也不会像林泽这般温和。
在乌什县停留一天, 林泽在第二天中午抵达矿山脚下的狗儿岭。
原先村子外的一大片荒地全都被清理干净,营帐和简易的木头草房林立, 被一座水泥和石块垒成的矮墙围起,墙上还嵌入一根根削得尖锐的木条。
房屋大多以泥土混合简易水泥砌成,墙面上插着尖尖的木刺,几间茅草房错落其间, 唯有主事官员所住的几间砖房稍显齐整。
此地人来人往, 川流不息。运输的马车、骡车络绎不绝,车上满载着从四面八方运往山上的物资。车轮滚滚, 扬起阵阵尘土。三人为一组的巡查队顺着不同的路线巡查, 既是预防有贼人进来偷盗粮食物品,也是监督干活的人不得偷懒懈怠。他们目光警惕地审视着周围的一切, 确保这繁忙之地的秩序与安全, 处处皆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林泽跟着虞伯钧、孙霖转了一圈查看这个指挥部兼物资中转站的建设情况。
看完后林泽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 “过两日我再进山瞧瞧矿上的情况。”
孙霖颔首, 随后告退。
虞伯钧等周文禄也出去后, 从怀里拿出一封信, “莫将军昨日遣人送来。”
林泽一喜, 马上打开细看:清珩小友展信安,有些时日不通音信,听闻贤弟在保宁府诸事顺遂, 愚兄甚慰。贤弟此前差人送来的第一批毛衣,已顺利送至军营,将士们皆赞其暖和。
今有一事告知,先前与贤弟有过交集的那兀术,遣了亲信给我递话,欲与贤弟做笔买卖。我已着人多方查证,消息应当属实。那兀术之意,是想将明年夏季的一大批羊毛卖与贤弟。贤弟且思量一番,此交易可行与否?望速回信告知愚兄。
虞伯钧等他看完,“可是柳头县有消息了?”
林泽摇头道,“不过也是个好消息,那兀术要卖一批羊毛给我。”
虞伯钧帮忙分析道,“莫将军那边愿意递这个口信,定然是认可此事。等咱们这边硫矿能大批量制成火药丸子,蛮人的铁骑便有了应对之法,想来收回柳头县指日可待。”
林泽这一次并没有露出一丝喜色,反而看开了似的:“能不能打还得看莫将军那边。”
虞伯钧看林泽情绪不高,猜测是因为柳头县收复迟迟没有消息,心里不舒服,于是便专门挑些高兴事说,“嘿,你晓得不,京都和江南道那边都学你用了新式纺织机,但是他们做出的东西都没有咱们保宁府的物美价廉,那些客商消息甚是灵通,差不多都跑来咱们这边做买卖了。”
林泽轻轻点头,抬眼看他,“我这边暂时不需要你陪着,外头事情多,你先去忙活吧。”
林泽少有地没有跟虞伯钧分析里面蕴含的道理,反而下了逐客令,虞伯
钧临走前犹豫再三,还是劝道,“你近来似乎疲倦异常,开矿的事急不来,眼下各组人马都有条不紊地干活,你也该歇歇。”
“嗯,放心吧,我会注意。”林泽抿唇道。
等人离开,林泽向后仰去,头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莫畏天愿意做这个传话人,显然不会仅仅是处于要跟自己打好交道的原因,不管怎么样,自己也该投桃报李。
有钱大家一起挣,没什么不行的,商品不流通就是个死物。等会捋清楚思路再写封回信,让莫畏天找机会跟那兀术确定交易的羊毛数量、交易地点、交易方式。
将这件事做了初步安排,林泽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烦躁,起身去里间的床榻上躺着。
“累吗?我有什么担心的事?”林泽进入空间,盘腿坐在地板上,眼睛没有焦距地扫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角角落落。
“哦,提升太快了,在保宁府的权势名声越来越高,远离京都,就算勤快汇报自己的工作,领导真的会信吗?要是陈辉鸣疑心,最好的结果就是将他明升暗贬地调走,运气不好估计…嗯…无情最是帝王家…”林泽面无表情地自言自语。
“权力的游戏太TM难了,山脚的时候铆足劲登顶,真正登顶后整日提心吊胆,这么高摔下去,不死也残。哎…真有那一天,陈辉鸣不知道能不能给个机会让自己圆滚滚地下山。”林泽吐出一口浊气,去货架上弄了几瓶啤酒和花生米出来。
后面又想起那些农户们发自内心、又充满希望的笑,林泽觉得自己没法原地掉头下山,他甚至已经看到一个新社会力量在慢慢发芽,林泽突然理解‘死得其所’一词。
“没关系,向前走。”林泽举起啤酒瓶对着店门外凝固的阳光道。
喝到有点头晕,林泽就去后面小隔间躺着。睡了长长的一觉,林泽没定闹钟,自然醒来后还缓了半个小时才出去。
“大人醒了!”耳边传来一道急促又明显压着嗓门的声音。
虞伯钧、孙霖、周文禄连忙围过去查看林泽的情况,胡子花白的大夫正搭上林泽的手腕。
林泽一点点睁开眼,意识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离开身体,他适应了好一会。
这时候大夫已经把脉结束,“大人此前是心神俱惫,如今神元具回,已无大碍。老夫再去开个凝气养神的方子给大人服用三日。”
虞伯钧催促道,“赶紧去,都用上好的药材。”
周文禄小心问道,“大人您感觉如何?”
孙霖是三人中跟林泽相处时日最短的,这种时候也不好开口,只留在房间里听着。
“我没事,估计是前儿赶路太急,又淋了点雨。”林泽示意自己没什么事。
“你从昨日下晌就睡到现在,你晓得不?一天了。”虞伯钧五分欢喜五分气恼,昨天他明明都特意叮嘱要保重身体。
“你昨日叫我好好歇息,我这不是好好睡一觉吗?好了,真没事,有些饿了,去弄点吃的给我吧。”林泽笑道。
“大人没事就好,您是咱们的主心骨,可得爱惜身体。是咱们这些人没用,若能替您分忧,何至于让您累倒。”周文禄歉声道。
“我没事,现在有点饿。你们出去忙活吧,我一会吃完也出去消消食。”林泽道。
周文禄和孙霖见林泽下逐客令,不敢多留,行礼后离开。不过虞伯钧就不是林泽三言两语能打发的,这人一直盯着他吃完饭又出去散步,期间有人想跟林泽谈点公务都让虞伯钧推回去。
“不是火烧屁股的急事,过几日再来跟林大人说。”虞伯钧板着脸道。
林泽由着他,反正事情总有,缓几天也没事。
这种半工半休的状态过了小半月,虞伯钧才算放松对林泽作息的强制性要求。
“来人,准备一下,明日进矿山。”林泽得到自由后,迫不及待下令道。
因为张木、赵石青、曾云他们已经要开始冶炼第一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320-325(第2/10页)
铁石矿,林泽在他们过来主持工作前召开了一个技术组高级会议,把他从化学资料里学到的两个冶铁炼钢的化学方程式推算出来的配方交给了他们,剩下的一切都靠他们自己摸索。
比如怎么建造能让化学方程式顺利发生化学反应的冶炼炉,多少温度是出钢率最高的……
赵石青等人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摸索,试探了不知多少种方法,三天前派人传来好消息,他们搞出了一种低温炼钢炉,林泽听完整个人都激动得麻了。
要不是虞伯钧、孙霖和周文禄三个咬死不松口,以下犯上也不许林泽才休息七天就进矿山,林泽早就收拾包袱走人了。
第二天一早,林泽换上一身轻便的衣服带着一队人上山。
虞伯钧指着跟前的滑竿,“上去吧,孙大人随行护送。”
林泽看着这个滑竿,脑子里一下子就冒出当年北山书院组织他们上山听禅时,夫子和院长吴序就是坐这玩意上山。
“大人请!”孙霖也不敢让林泽大病初愈就走好几个时辰的山路,上回他虽然没作声,实则也怕林泽出事,自己这趟不仅没功劳,还得受牵连。
“诸位思虑周全。”林泽还能怎么办,微笑着坐上去。
四名御林军护卫稳稳地抬起滑竿走在队伍中间。
路上,林泽偶尔能下来走一回,做滑竿真累人。林泽只能假装睡着,实则躲进空间里。
下午时分,林泽终于来到大变样的矿山。铁矿在更里面的位置,林泽最先看到的是之前找到黄铁矿的地方。
只见一座座用木架支撑的矿口,矿工们手持铁镐、铲子弓着背在五六米深的竖型矿井里挥汗如雨,负责搬运的矿工则是背着藤编篓子顺着木梯上下,将矿石运到矿口旁的平地上,有一群人拉着斗车把矿石又运到冶炼的地方。
负责黄铁矿的是苏大角、张木等工匠和管事都跟林泽见礼后,由苏大角和张木陪同在左右向林泽介绍矿山的事,“大人,这一段的黄铁矿品相好,照着您之前的法子很容易就练出纯度较高的硫磺,烧出来的黑铁再运到后面的冶铁炉子里。”
林泽去看了冶炼黄铁矿的反应炉,用煤饼包裹黄铁矿并堆垒起来,外面用泥土夯实并建造熔炉,每炉的石料和煤饼都有千斤左右,炉上用烧硫黄的旧渣掩盖,炉顶中间要隆起,空出一个圆孔。燃烧到一定程度,炉孔内便会有金黄色的气体冒出,然后用预先烧制好的中部隆起、边缘往内卷成像鱼膘状凹槽的盂钵覆盖在炉孔上,硫黄的黄色蒸气沿着炉孔上升,被盂钵挡住而冷凝成液体,沿着盂钵的内壁流入凹槽,又透过小眼沿着冷却管道流进小池子,最终凝结而变成固体硫黄。
此外,林泽重点查看了安全措施还叮嘱苏大角等人,“务必要让旷工们吃饱,生病了尽力救治,所用银钱记录在账目上。”
苏大角、张木和几个管事的都点头,这话林泽已经说了很多次,旷工损失过快,影响开矿,要注意细水长流,而且鼓励那些保护矿山物资设备的人。
看过黄铁矿,林泽歇了一晚,第二天出发去发现铁矿的地方,约莫四个小时后,他见到了一直等着的曾云、赵石青。
等他们并一众工匠见礼后,林泽在屋子里歇口气就赶去炼钢炉处。
赵石青面容虽然沧桑不少,但眼睛却亮的很,“大人,咱们改进的这种炉子建炉非常简单,但是能练出您所说的钢!只可惜这炉子连续使用十次后便不能再用,需得停下炉火将底下的渣滓掏干净才能继续用。”
林泽看见平地由一个的圆形炉坑。在圆炉的周围挖了一个长方形缺口作为炉门。在炉底上用砖砌成圆形的炉缸,听赵石青说是用来提高炉温的。此外还有通风口、装料口、风箱等。
林泽只能听个囫囵,等赵石青和工匠们满脸骄傲的介绍完后,林泽转头就问曾云,“炼出来的钢能打制出我给你说过的火铳吗?”
曾云非常肯定地点点头,“大人,小的不敢说一定,但把握很大。”
这话让林泽放心了,“一尺长?”
曾云想了想,“最长一尺。”
林泽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好消息。”
三十厘米左右能用钢制子弹的火铳,林泽非常满意。
第322章 第 322 章 一把枪
林泽在矿山上待了五天, 其中三天是听取两边矿上主要负责人的事务汇报,并针对目前情况做出明确指示。这些都是有经验的,林泽着重强调不能随意处置矿上的犯人旷工,另外就矿山的安全措施要定期检查。
“本官择日名保宁府水泥作坊送水泥粉过来, 矿山主要运输路线铺上水泥轨道, 辅以吊轮等物, 山上、山下运送物资更为便利。”林泽最后道。
在场众人无不欢喜,如此一来, 大家在矿上的日子能好过不少。吃喝一应物品都能早些送上来,他们跟着林泽做事,受其影响,遇到一些事也开始琢磨如何用器械解决, 矿上的工匠也爱往这个方向钻研。
处理完公务, 林泽后面两天几乎都待在曾云的打铁房里,听他说怎么制造一把钢铁的火铳。
“大人不知, 若是没有您将火药粉弄成火药丸子的法子, 即便是精钢所做的火铳没有从前那些一不留神就将自己炸伤炸死的事情发生,也没法将弹药射得足够远。”曾云打铁休息的间隙, 一边喝水一边解释道。
“原来如此。对了, 我一直有个疑问, 咱们这点火法子能不能改进一二?用引线点燃实在有些废功夫, 本官想着若是能在火铳上做个装置, 用手一压便能将里头的火药丸子点燃可不方便?”林泽这两天一直在琢磨火铳的使用更加向现代的枪支靠拢, 一步到位显然是不靠谱的, 但是林泽记忆中在很多民国时期的战争片里,已经有不需要点引线的火铳。
这问题令曾云哑口无言,他如今满脑子都是赶紧把精钢所制的火铳打制出来, 再装上精钢弹头和火药丸子,试一试这把诞生在他手中的新式火铳的威力如何?能不能远超旧式火铳二百步的距离。
“大人您所说的改进之处令曾云眼前一亮,若能像您所说的点火法子,火铳可与神兵利器相较一二了。”曾云将林泽刚才的话在脑子里又琢磨一番,绞尽脑汁地想,但是没有头绪。
林泽手里捏着一小块曾云这段时间打制做出来的枪管,曾云没有见过现代的好东西,林泽不怪他答不上来。
林泽漫无目的地随意扫视,突然定在铁匠炉旁地上的打火石上,顿时灵光闪现,“能将引线的点燃法子改进成打火石一般,将其置于火铳内部,比如下边这里,在外面进行按压,便能使得燧石打着火,从而将里头的火药丸子点燃。”
林泽几乎是一边比划一边说,而且越说越觉得可行。林泽不懂现代的枪支,但是他猜测原理应该都是大差不差,只是着火的方法更加科学高效罢了。
“大人您简直!简直令小人五体投地!”一开始不愿意多想的曾云蹭的就坐不住了,一把抓起地上的打火石,越看越激动。
林泽看他这样子心里应该有些想法,这个新式火铳几乎所有的技术难题林泽都帮他解决完毕,要是再弄不出一把新式的火铳,林泽就该怀疑曾云神匠传人是否徒有其名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320-325(第3/10页)
这样的火铳才是林泽真正能别在裤腰带上防身的,要还是旧式那种,打一枪得自己点个火,对林泽来说太鸡肋了。
等曾云把东西弄出来,试验过射程后,林泽准备将自己空间的望远镜拆出来,改成瞄准镜装上去。这才是他真正要的自用版火铳,就算是陈辉鸣那份,林泽也只打算给没有瞄准镜的阉割版。
第六天,林泽率领队伍返回山脚下的指挥部。提心吊胆、望断脖子的周文禄一见到林泽赶紧上前问好,又悄悄打量他的精神状态。
周文禄这几天一直惦记着山上的林泽,他这才转投明主,看中的也是新任通判大人年轻、前途远大。进矿山的路那么难走,万一有个好歹,周文禄真是欲哭无泪了。
不过幸好幸好,菩萨庇佑,平平安安回来了,什么都没少。
“大人,您一路辛苦,先回屋里歇息歇息,虞大人这两日去县城护送物资,晚些才能回。孙大人安好,诸位兄弟肚子都饿了吧?厨房那边已经备好饭菜酒水,只等大伙回来了。”周文禄极为周到地照顾上每一个人。
“孙大人,文禄既有事先准备,那你带着弟兄们好好吃一顿。”林泽道。
“多谢林大人。”孙霖拱手道。
林泽回到自己的屋子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才去吃饭,这五天确实累人,矿上条件有限。林泽四天没洗澡,简直是个移动的臭味剂。唯一欣慰的就是现在才三月中旬,这边的气温不高,否则林泽都能被自己熏吐。
狗儿岭这边的饭菜还算可以,因为林泽亲自坐镇,山上山下的物资都是可以有保证的。
吃完饭召见中层管事开个例会,林泽听取各小队近半月的工作情况以及后半月的工作内容,把任务交代下去,就让大家散去。
一回生两回熟,现在不仅是衙门那边的人知晓林泽的工作作风,就连矿上新来的一些管事也清楚了。大家除了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发现这样更能各司其职、互不推诿职责后,大部分识字人都能很快接受,就算不识字的一时半会适应不了的都在用心学。
总之矿山的管事,无论大小都有个小本子、短毛笔揣怀里。
“大人,驿站的差役求见!”
林泽倏地抬眼,“进。”
“小人黑山县五里桥官驿驿吏王安拜见大人。”
林泽颔首,“何事求见?”
王安道,“大人,您的信函。”
林泽接过,看了眼上面的字迹。
王安:“大人若是没有旁的吩咐,小的告退。”
林泽将信放在案上,“天黑路不好走,歇一宿再回去。”
王安目露感激,再次跪谢。
林泽起身走进里间书房。
“谢伯父来信,难不成谢家出什么事了?”林泽不知所以,很快将信纸取出。
“清珩贤侄如晤:
近日京都朝野暗流涌动,有风声传入吾耳,闻者心惊,念及贤侄,忧从中来,遂疾书此信以告。
传言沸沸扬扬,皆言贤侄在保宁府权势日盛,独掌一方大权,掌控矿山之利,又营纺织诸业,更有甚者,提及贤侄于保宁府广收人心。贤侄啊,保宁府地处边境要冲,为朝廷戍守国门,向为圣上所重,如此情形,难免惹人侧目,惹人猜忌。
吾深知贤侄忠心耿耿,为朝廷兢兢业业,所行诸事或为一地之繁荣,为百姓之生计,然朝堂诡谲,人心难测,悠悠众口,积毁销骨。今圣上听闻此事,虽未有所动,却不可不防。
贤侄正值年少,意气风发,前途无量,切不可因一时之境遇,心生怨怼。须得时刻揣摩圣意,多向圣上表露赤诚忠心,行事更要谨小慎微,光明磊落,以证清白。倘若圣上一时疑虑,对贤侄有所疏离,万望隐忍,勿要冲动行事,以年轻气盛而忤逆圣意。
要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忠心不灭,往后自有东山再起之日。贤侄聪慧过人,定能明白吾此番苦心,审慎应对,保全身家,以待良机。
望诸事顺遂,前程无忧。”
花了十分钟将一页信看完,林泽眉心微皱,谢鸿铭信中所写并不是谢家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京城那边朝廷里近来流传着对他颇为不利的说法,提醒林泽小心行事,要是被调职或贬职千万不要有怨怼之心,以免惹圣上厌弃。
虽然此前已经收到一些这方面的风声,但是收到谢鸿铭的亲信让林泽明白京都那边流言蜚语的严重程度远远不是林泽想象中那么简单。
对于谢鸿铭所担忧之事,林泽已经过了提心吊胆、忐忑
不安的时期。
面对此局,林泽想出的法子就是:有权但不恋权、不越权。
难民、农民、读书人、官僚他都干过,没有哪一种社会身份是能永享太平的。既然命运将他推到这个位置,只管往前走就是。
想通之后,林泽也没有什么好悬心的,照例给大领导皇帝汇报工作进度、矿山、纺织工坊、水泥作坊的相关创新改进。
第二天送信驿吏离开时,林泽将回信交给他。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一箱箱火药生产出来,林泽根据皇帝的指示运送到边境几个军营以及其他各处。每个月林泽都会返回府城一趟,带着周文禄和两个新收的年轻人去纺织工坊查看生产情况并进行账目盘算。
盘账的事情主要由周文禄三人进行,林泽在矿上那边已经将自己的算账方法交给他们。这三个都是正经念书有秀才、童生功名的,加上林泽选人时专门考核过算术,跟着学一段时间很快就上手了。
“大人,十里坡又变了样。您瞧,以前这一片都是碎石荒地,如今起满了房屋院舍。饭馆、小摊、脚店、各色铺子应有尽有。”周文禄掀起帘子朝林泽道。
林泽顺着他的话看出去,果真又有变化了。上一次来还没有这么多人,现在的十里坡俨然成了一座新兴的小镇。
“大人,您看,那座天仙醉酒楼外墙是抹了水泥吧?”周文禄发现自己一双眼睛都不够看。
“确实是。”林泽含笑道。
水泥作坊销路是石头打开的,在他的来信中林泽已经了解了大概,这小子确实敢想敢干,水泥凳子、水泥桌子这些桃花坪时期已经有的经典产品就不必说了。把水泥用在房屋装修上是石头从纺织工坊里的水泥路上得来的灵感,现在保宁府部分豪富和宦官人家已经流行起用水泥墙、水泥地。
林泽每次都会留出两天时间跟林沐和石头好生团聚一翻,若是有收到家人的来信,便会在这时候拿出来给两人看。
就在闲谈中,林沐跟林泽说了个事,“哥,我那边的工坊如今已有将近三百人。这个月花娘同我说,大家发现织毛衣时,一件衣裳的主体、领口、袖口、袖子各分人来织,比一个人织一整件更快。”
林沐无意间说起来的话,林泽一开始没有太在意。一个人长时间重复做一件事,定会慢慢摸索出更加高效的方法。而林沐那边的织娘们正在做着细化手工作坊的分工,向着流水线生产的方向进步着。
……
六月芒种,保宁府的初夏来临。
“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320-325(第4/10页)
”虞伯钧一身轻便的劲装,在新建的校场上打完一整套拳法。
林泽绕着校场正好跑完二十圈,两人用干净的手巾边擦汗边往院子走去
虞伯钧等气息喘匀了些,“我有个消息要跟你说。”
林泽点点头,“嗯。”
虞伯钧:“占着柳头县那个二皇子好像跟那兀术有过节。你知道的,他们那个可汗很喜欢弄这些养蛊一样的玩法,把亲生的儿子和认的那些义子放一块斗个你死我活。”
林泽:“再多收集一些这个二皇子的情报。”
林泽明白了,把那兀术和二皇子放一起挨着,估计就是因为两人有私仇。那兀术内部生存环境堪忧啊,难怪这么快就敢跟他做交易,实在是迫切需要增长力量。林泽也希望那兀术能帮他把二皇子干掉,尽快收复柳头县,大家在这场默契的合作中各取所需。
林泽虽然没有向其他人显露过自己的着急,但是随着保宁府的工坊和矿山越发红火顺利,林泽的急迫感就越强烈,他不知道哪一天京都那边就来一道圣旨把自己调走。
虞伯钧:“和那兀术的交易日还有十一天,莫将军那边遣人来递话了,他会派一支军中精锐护送接应。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林泽:“三天后你带一队人马同莫将军那边的人先摸清楚交易那片地方,我晚两日跟着运输队走。”
这一次为了帮一把那兀术,林泽几乎没赚钱。刨去成本,那兀术的五千斤羊毛,林泽给他八百件羊毛衣。按照保宁府现在的市场价,一斤没有经过加工的羊毛能卖八十文钱,五千斤就是400两。一件羊毛衣最普通的款式要五百文,这是厂家直销的价钱,但凡倒一趟手就不可能是这个价。
那兀术自然不只有五千斤的羊毛要跟林泽交易,就这点东西还不值得林泽亲自跑一趟。那兀术还有一批从波斯行商抢来的货品,里头值钱的有珍珠宝石、波斯地毯、各种香料、琉璃制品以及各种说不上名字的果实种子。
货品他自己截留一部分,剩下的全都要跟林泽交易。种子他几乎没要,草原种不了那些东西。那兀术需要交换毛线、茶叶、瓷器以及粮食,林泽根据那兀术提供的交易清单的货品及数量,在回信时一一报价,双方来回磋商了三次才把价钱最终定下来。
一开始那兀术要求交换铁器,林泽没有拒绝,但要用他们的好马来换。那兀术自己都缺,哪来什么多余的好马,只能说日后有机会再说此事。
林泽同意了,并且要求那兀术把这些货品保存好,当面验货时如果有瑕疵,林泽会减价。
虞伯钧想了想:“算算时日,陛下的信函该来了吧?”
林泽看了眼远处蜿蜒的山路:“差不多了。”
两人都没有猜错,京都的信使是林泽出发前一天来到狗儿岭。
林泽接见后,让周文禄安排对方吃住。
这次看信前,林泽有些犹豫,但不管如何,总归是要打开的,只见上面写道:
开头惯例问候,下来第一句正文便是,“君臣相知,岂是外人所能臆测。”
林泽唇角抿了抿,至少陈辉鸣现在的态度是对他有利的。林泽稳了稳心神,继续往下看。
“朕知你心系柳头县,盼其收复。卿既有此壮志,朕必全力支持,许卿一诺,断无食言。”
林泽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这话给他打了一剂强心剂。陈辉鸣这人心机深,做了皇帝之后更加摸不透,但是林泽知道他明确表态的事情从来不食言,这是他一个很明显的特质,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做皇帝的,收拢不了人心便做不成大事。因而林泽最怕看到的含含糊糊的字眼,若是那样,就要小心了。
信不长,到这里已经是尾声,“朕躬安善,卿宜珍重,诸事顺遂。”
林泽平复情绪后,摊开信纸,开始给皇帝回信。先是写了最近保宁府的变化,接着把矿山这边的情况和产量等事情说清楚,最后是新式火铳的进度。林泽上次已经把图纸送到京都,陈辉鸣那边也在让工匠打造。
回信完毕,让信使将其带回去。现在陈辉鸣和他往来书信,是皇宫大内专门的一支禁军负责。自打保宁府的名气被林泽弄出来的动静传出去后,许是京都眼红嫉妒的人太多,陈辉鸣来信说要专门派一支禁军送信,免得信件有意外发生。林泽也是从这件事中看明白,陈辉鸣心里是清楚这些工坊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大作用。
用知府梁万山的话说,保宁府能耕种的田地太少,一直在赋税上都是欠朝廷的,根本交不上足够的数。边境一有点风吹草动,或是年景不好,还得伸手向朝廷要赈灾粮。现在可好了,商贸繁荣,保宁府人多了,工坊、商铺多了。百姓挣到钱,官府收上税。若是顺顺利利,那今年还真不用向朝廷伸手。
短短一年,令整个保宁府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功劳几乎都是林泽一人所立。怎能不让人眼红?唯一的办法便是让皇上跟林泽离心,把林泽贬下去,他们各家出招把人弄到麾下效力。有了林泽相助,就等于有了源源不断的政绩和财富,没有人能不为所动。
把人弄死,那是蠢货才会做的事,自
然是玩雪中送炭那一招才好收买人心。只不过眼下林泽风头正盛,没法雪中送炭。因而聪明人之间想了个好法子,大家联合起来把林泽独揽大权、所图不轨的流言先传出去。
默默地关注一切的林泽又确定了一件事:没有人看过未来世界这个事实,让林泽可以隐藏自己。
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至少林泽活着应该是看不见了。他需要做的就是小心地把控住一些东西的进程,不要太快。比如织布机的改进,林泽其实已经有想法,但是他并不打算告诉谁。
通过这一次的实践,林泽发现并没有人会跟钱财过不去,他们都相当乐意去接受这种变化。大地主们手里的田地越来越多,没有田地的农户们生存艰难,若有个天灾人祸,嘉国内部马上就会乱。
但是有了工坊,他们会发现这些没有田地的农户还可以去工坊里干活,大地主们能挣上更多钱,农户们也能有一条活路。能活下去的时候,大家是不想反的。
想清楚这些事后,林泽恨不得将自己掌握的生产技术和知识都散播出去,让新的工坊遍布各地。但是林泽不能这么做,他现在还是要把技术交给陈辉鸣,由陈辉鸣决定怎么分配利益。
将回信密封好,林泽将其交给信使。
傍晚时分,林泽正好吃晚饭,门外护卫回禀道,“大人,曾云求见。”
林泽一喜,肯定是火铳做好了,这下子他手里的饭菜都不香了,临走前还能听见好消息,“赶紧把人带来。”
不一会儿,浑身潦草的曾云前来见礼,“曾云拜见大人!”
林泽一点不嫌弃他身上一股臭味,亲自把人扶起来,“可是火铳做好了?”
曾云连连点头,解下报复拿出一把锃亮的火铳。
林泽摸了好几下,样子竟然跟现代的手枪很像很像。枪身手柄手柄这一半是用木头制成的,枪管那头则是精钢所制。底下有个扳机,上面有两个凸起会动的东西。
林泽到底不够了解这些,把火铳还给曾云,勉强压着兴奋问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320-325(第5/10页)
你说说。”
曾云也是激动得不行,向来话少的铁匠,今儿却滔滔不绝起来,“大人,我、我从头给你讲。您此前所说用上打火石的点火法子它真的行!您瞧,上头的这两个东西我嵌了两块打火石进去。只需要用力按压底下的扳手,上面的击锤就会撞上击砧,两块打火石相碰,马上能将里头的火药丸子点着,最后将里头的钢弹打出去。小的试过很多次,这个法子十次有八次是能点着火药丸子的,钢弹打出去大都有二百米。大人!我、我成了!”
林泽也乐得没法形容,但他是领导,不好在手下面前失态,勉强保持住冷静,“咱们去外头靶场试试。”
曾云对自己的火铳很有信心,当即答应下来。
林泽二话不说,马上让孙霖把校场清空,又让孙霖安排亲信记录火铳钢弹的射程。
孙霖对这把新式火铳也很感兴趣,他护送林泽去矿上,是知道曾云在做这东西。
“曾云,你先用一次,打前面那个百米的靶子。”林泽指挥道。
“是。”
曾云将一枚火药丸子和钢弹装进火铳,抬起胳膊,眯着眼睛瞄准靶子所在的地方,只见他食指用力一按,燧石撞击发出尖锐的“咔嚓”声,枪管里的火药丸子猛地爆炸,钢弹以肉眼可见的快速飞出去,枪口还冒着白烟。
竟然击穿了藤编的靶子!
在场之人无不惊愕,林泽是他们当中真正见过世面的,“去查看钢弹落在哪里了。”
回过神来的禁军有些手慌脚乱地跑出去。
此时,曾云呼出一口气,把火铳放下。林泽注意到枪托那里有字,“这里刻了什么东西?”
曾云笑了笑,把枪托翻上来,“大人,您的名字。”
林泽没想到这糙汉子还挺会,顺势接过火铳。
旁边的孙霖搓了搓手,头一回舔着脸道,“大人,能不能给在下也试试?”
林泽爽快道,“行,借你打一枪。”
三人愣是在校场这打到天黑,一共打了将近四十颗弹头,确定射程在两百米左右,炸膛率近乎为零,燧石只有一次没点着,但是多按两下就行了。
林泽心满意足地把火铳拿回去,并直接给了一个九品吏目的官职给他,另外赠送一套保宁府府城的一进宅院。
而曾云需要做的是继续改进火铳并带出一批徒弟,将制造技艺传下来。
“林大人,我们能不能有望配上一把?”眼馋许久的孙霖犹豫再三开口问道。
他这话是有依据的,虽说火铳不能随意外流,但他是禁军的头目之一,如今又是守在矿上,身上有把新式火铳很合理。
林泽想了想,“孙大人,咱们自己人,跟你说句实在话。本官只能保证若陛下应允,你是第一批拿到的。”
孙霖一点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就这样说定了。也辛苦你,曾大师。”
这个是精钢制成的火铳,威力又是那样厉害。林泽这把前前后后弄了半年,孙霖知道急不来。
曾云头一回被这么有身份的人喊大师,一时间都没敢应声,只能连连拱手。
“还有个事得跟你说清楚,每一把火铳都刻有钢印,钢弹也是。”林泽提醒道。
不然孙霖拿去一通乱杀,这锅他们可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