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 130-140

130-1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心凉后,带崽另嫁他却悔红了眼 柯学拯救弟弟 万物生 在寄生世界当普通人 暗恋那一天 吾手所植[gb]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超能力是模拟岛主[末世] [排球]永远仰望

前两个月便有本地人来寻他,要将自己家的田地纳入林郁盛名下以免赋税。

当然对方是要按亩给林郁盛比朝廷少四成的税银,这是本地的行情。

村里人免了一大笔税银,自然地约定好每年挑来一担谷、一担粗粮。当然这是远远低于行情价的,村里人心里念着族长心善。

平日里来林泽家帮忙挑个水,看个地是不需要他们专门叫的。

可以说,因为父子俩的功名,现在已经过上颇为宽裕的生活。

林泽有些急了,他爹所说的有天分只是因为自己多了点际遇,“您也说新朝刚立,缺口不少。您的学识我是清楚的,正常发挥定然能中。即便是同进士也比举人好啊。”

“你这孩子急什么。这世上的事哪能是说得准的。我当然也想中,只是同你说明白。在家等三年又三年,沐姐儿等不得了。我有个官身在,加上你,她能说个更好的亲事。”林郁盛含笑道。

林泽明年春闱顺利便是举人,若下半年跟他一起参加秋闱又是一次中,林沐有个进士出身的大哥,婚事上便不会差,那林郁盛敢多考一回。

因为秋闱是三年一回,若儿子明年也止步于举人,林郁盛为了闺女的亲事,他得谋个官职。

“爹年岁渐长,这念书的精气神愈发不比从前。不如趁着好时机谋个官身。若日后录用的士子多起来,你爹我这个举人出身要寻个好的差事可就难了。”林郁盛同林泽认真道。

林泽听明白了他爹的打算,但心里还是觉得可惜,“爹,我会尽力的。您暂时不要走那条路。念了这么多年为的就是金榜题名。”

“你小子如今都来劝你爹念书了。”林郁盛用书卷敲了敲林泽的脑袋。

林泽想起以前他爹逃难路上都要提醒他好好念书。林泽记得当时自己还想摆烂来着,真是时移世易啊!

“爹,我同老师问问过完年你跟我一块去府城,咱们在谢家附近租个小院子暂住。府城什么厉害的人都有,你也能多跟他们交谈,顺道督促我在谢家好好念书啊。”林泽突然想到这个主意,连忙说道。

林郁盛笑笑,“再说吧,过完年不迟。”

林泽就当他爹答应了这个事,父子俩继续聊别的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6/18页)

第134章 第 134 章 “烙大饼”

离过年越来越近, 天公作美。这段时间天气回升,小清河的水面都解冻了,又欢快地在屋舍田野间流淌。

年二十九是林氏一族的祭祖之日,一年到头, 不管日子过得好坏, 祭祖的事不能马虎。

吃过早饭, 淡黄色的阳光,恰好穿过林间树梢, 零零碎碎地洒在各家房顶、场院。

林泽家新房子宽敞的前院里,村里各家至少来了一个男丁,都是商量祭祖的事。

一张张长条木凳围成一圈,这些都是大家上门时, 自己带的。

老头们一边抽着旱烟, 白雾缭绕,头上的毡帽闪着细碎的银光。

“大哥, 头一年到桃花坪这块地, 咱们先商量一个章程出来。”三叔公辈分高,又是一贯管这事得, 由他先起头。

林泽兄妹俩带着多福, 用木托盘, 不停分热茶。

家里的茶碗不够多, 隔壁陶氏、于氏从自家拿来添上。顺带的就在林泽家灶房帮忙烧热水, 沏茶。

老太太从屋里端来瓜子、麻花条以及果干, 这些有一部分是林泽父子俩在县城买的。

而瓜子则是自家买生瓜子, 自己炒了二十来斤。

安阳县不少人家种葵花籽,收成好。就在山上石头多的地,放着也是可惜。谁曾想, 种葵花籽却意外的好收成。

于是很快就风靡全县,过年时,炒着自家吃,或是客人来也能招待。

林泽家的瓜子炒的时候还加了盐,味道更香。

“婶子您给我,当心些,这还挺重。您老太疼我们了,来家一趟,什么好吃好喝都拿出来。”

林郁石眼尖,一下子注意到门口的老太太。连忙从凳子起来,上前从老太太手里接过东西。

大伙被这话吸引过去,瞧见林郁石手上,整齐叠着三个方方正正的木匣子。

待人走得近些,大伙问道那股油、盐、糖的迷人香味。

“一年到头,还是在族长家吃上点好东西。”

就有人打趣道。

大伙哈哈大笑,气氛更热闹了。

“你小子就等这一天了是吧。”

“你们自己拿,东西就这么多,可不管饱的。”老爷子晃悠悠,用旱烟杆点了点中间小凳子上摆开的东西。

“今年收成不错,虽然花银子买了些大米,各家多少都有富余。

蒙祖宗庇佑,族长体恤。

郁盛、泽哥儿有功名,咱们村的田地都不必跟官家缴税银,才能这么快混个饱饭。”三叔公看向老爷子,趁机要在提点一下村里的人。

在柳头县老家那会,族长家的田地多,村里人分不到什么免赋税的名额。

大伙头一回尝到族里有读书人的天大好处,不少人心里蠢蠢欲动,想供一个出来。

老爷子眯眼摆手,“都是林家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们踏踏实实过好日子,咱们林家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大小伙子们没有资格坐板凳的,全都围站在外头。

手里抓着一把瓜子,听得乐呵,嗑得很有节奏。

“按照往年,咱们准备一猪头、五对鸡鸭、六条八斤重的鱼。另外鲜果、点心、香烛鞭炮一应东西都要有。”三叔公伸出手掌,一条一条数着。

林泽默默算了一下费用,过年时买这些东西要比平时贵一点,林林总总要二十两。

其中不包括自家有的,比如鸡鸭、点心果子,这些不用买的。

老爷子边听边点头。

“摊开去,咱们每户是一两多点,我这个族长今年出五两。

其余各家银钱凑手些的,咱就多拿点,照顾照顾家底暂时薄些的。

村里都是勤快人,想必这也是一时的。大伙日子好了,明年咱们二十两的祭祖银钱,只怕能凑出三十两来。”

“好,咱们听族长的。三叔也不让你们白喊,我家出三两。”三叔公当即道。

接着是五叔公、八叔公开口,他们都是村子比较厚实的人家,各出二两。

二十两祭祖银,一下子就有十二两,剩下的十五户只要凑出八两。

“我家出五百文。”

“我家二百。”

……

林郁盛早就备好纸笔,村子十八户人家,这事并不复杂,当场就记下来。

“族长,家里今年银钱确实有些紧,出五十八文,大伙多包涵。家里还有几只鸡,祭祖的我们家出一只。”林郁强搓着两只粗糙的手掌,有些难为情道。

他家刚娶新媳妇,又建泥砖房。

虽然泥砖是自己晒的,但挖地基、上房梁、瓦片。还请了一个泥瓦匠起房子,花费不少。

若不是逃难时,攒了一笔钱。种地没用给官家交税,咸鸭蛋也挣了点,家里是绝对没有银子娶儿媳妇的。

老爷子抬头看他,含笑道,“郁强你家的情况,大伙都晓得。那鸡别拿出来,留着明年抱孙子时,给儿媳妇炖鸡汤喝啊~”

林郁强家人丁不旺,夫妻两口子加一儿一女,如今儿子娶媳妇,家里才显得热闹些。

等着明年抱孙子,添丁进口的,才是真正开枝散叶的时候。

“族长,我婆娘说了,明年开春再抱一窝鸡给儿媳妇留着。这几只专门是过年吃的,鸡油足,祭祖好。保佑我家顺顺当当,石头小两口和和美美。”林郁强争取道。

他是真觉得祖宗保佑,祠堂里红布盖着的那两个‘祖宗显灵’赐下的桶可不是证据?

曹寡妇头发梳得平整利落,站在一群男人后头,也毫无怯场之色。

“瞧郁强这都想得可清楚了,你们都不许跟我争。我家儿媳妇也是新娶的,家里的鸡肥得很,祭祖我家出一只。求祖宗保佑,一家子顺顺当当,老婆子我明年抱大胖孙子。”

林郁盛微笑着,真就动笔在祭祖礼单上写下两家各出一只鸡。

礼单是要写两份的,一份留着存档,一份祭祖时在祠堂当众念一遍,再烧给祖宗。

“哈哈哈!还是曹婶子你这算盘打得好。盛大哥,我家出一只鸭,我家的鸭个头够大。”大伙笑一阵,大家就开始争着要出东西。

不一会儿,祭祖要用的银钱和物资就齐了,而且比原先预定的还要多。

老爷子看得高兴,这是大家日子过得好,族里各家一条心,才有这样的事发生。

祭祖的事告一段落,安排采买是三位叔公的活。

“说起来,咱们这一带,文风是真好。盛大哥,我、我就是有个事想问问你的意思。”八叔公家的林郁武先是看了眼他爹,往前倾身说道。

林郁盛放下纸笔,眼睛看过去,“嗯,武弟你说。”

林泽坐一旁,有点猜到林郁武要说的话,这段时间村里不少人家找他打听私塾、县学、书院的事。

“是这样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7/18页)

,我家拿两个双胞胎八岁了,不晓得送去念书还成吗?”

林郁武也不怕人多,反正这段时间家里人一直取打听,村里人多少都有点清楚他家的打算。

林郁盛思忖片刻,“我觉得大伙送娃子们去念书,都是有用处的。

不说科考,就是去铺面当个伙计,识文断字,多干几年,提拔掌柜也是大有人在。

最不济在家种地,认得字,便不容易被人诓骗。”

“是是是,我们家也是这么个意思。先送去念书,没有像你和泽哥儿这般天份。咱们家里省着些,供娃子念三年,能识字、会打算盘就成。”林郁武忙道。

林郁盛将视线移到林泽身上,“泽哥儿去外头念书,晓得这些东西。”

大伙便将目光集中在林泽身上,都盼着他说一说。

曹寡妇比较直爽。

“泽哥儿,你给说说这里头的道道呗。我家虽然还没有娃牙子要送去学堂的,但以后这就是婶子家的盼头呐。

辛苦一年又一年,就想着攒些银子,送娃子去念书。

运道好,像你们一样,有功名傍身。再也不用像咱们一样过日晒雨淋,从早干到晚就混个半饱的苦日子。”

曹寡妇这话,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心里所想。

一众老头、汉子还有后面围着看的妇人,脑袋飞快点着,眼神也一下子变得虔诚又迫切。

以前在柳头县时没有法子,私塾少,束脩高。

安阳县这边他们是打听过的,价钱不一。

便宜的老童生自个儿开的私塾,一年才二两银子的都有。

大伙如今咬咬牙,真就有不少人家能把娃子送去念一念书的。

“大伙要听我说一说,那小子就讲讲我自己的见闻。族亲们可做参考,具体事宜,要看自家情形,不可全听我这些啊。”

林泽先来一个免责声明,出去混的,这都跟呼吸一样自然了。

三叔公板着脸扫一圈,“都是当家作主的人,念不念书又不是你按着他们脑壳去的。还能怪你身上?看我不抽他。”

大伙哈哈笑着应承保证,知晓三叔公是故意这样说的。

当然也是避免确实有个别人拎不清的,到时候背地里埋怨。

林泽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这事还真得他来说,仗着年纪小,有些话说得理直气壮,他爹可就不方便了。

“咱们家里有那个本事的,可以先送去不用太贵的私塾念一两年,就学认字,学打算盘,看得懂官府告文就成。

不必一开始就送去那些专门奔着科考的学馆,都还不晓得娃子适不适合科考。

那些馆子束脩不便宜,课业重,娃子不一定能念下去。到时候不仅银钱花了许多,还没有大伙想要的功名,不如去那些便宜些的私塾来得实在。

若念了一两年,问问娃子在念书上如何?去私塾跟夫子谈谈,是否能有科考的希望。

若是品性端方的夫子,定然会如实相告。他自己教不了,会主动跟你们说去别的更好的私塾去念书。”

林泽的话告一段落,大伙听完眼睛发亮,觉得这法子却是有道理,可行性高。

而且附近这样比较便宜的私塾是有几家的,他们娃子去念书。

中午饭食带着去,晚上回家吃饭,这一块就能省不少。

真有天分的,到时候送去镇上更好的私塾,一步一步走,娃子将来说不准,真能给家里一个大惊喜!

太阳真是晒得人暖洋洋的,说得起劲,身上觉得热,要脱件褂子才行。

林泽等大家热烈讨论得差不多后,继续道,“我在县里同北山书院、清溪书院的山长有几面之缘,日后咱们村哪家娃子有出息,能考这两间书院。我可修书一封,给山长推荐一二。”

老师的书可不能白送,林泽私心是想林家村多出点有功名的人。

他家人丁单薄,就算父子俩能在朝中为官,队伍力量还是太渺小。

村里这些都是后备力量,血缘亲族的关系是天然的信任纽带。

“泽哥儿!这!”

大伙真是炸开了锅,他们不是整日在地里的庄稼汉。

因为咸鸭蛋的买卖铺开了,来回镇上可不少次数。

大伙又留心私塾的事,对县里那几间最出名的书院早有耳闻。

“泽哥儿,你真能举荐?!”

“北山书院?!清溪书院?!”

“天爷,我家小子没在,真得提溜他好好听听!咱们泽哥儿给他们多大的帮助!”

老爷子起身,将大伙的激动之意往下压压。

“你们都别高兴先,得咱家娃争气才行。这样,大伙都有心让娃们去念书。

日后走科考的路子,入了官场,受益的都是自家人。

族里若是有人考中童生,族长代表

村里,奖励每人五两,考中秀才每人十两。

举人便不用了,那可都是能谋个官职的。”

“大哥说得好!我家一百个赞成!日后咱们村里富裕些,这奖赏再往上提,村里多出几个官老爷。

咱们子子孙孙都受荫庇,世世代代过好日子!”三叔公这话把煽动性往上拉了好几个量级。

林泽暗自倒吸一口凉气,三叔公这村长真不白干,动员人的本事拔尖的。

这饼又香又大,大伙被迷得晕乎乎。

“子子孙孙”“世世代代”

大伙估摸一辈子都不肯放弃。

第135章 第 135 章 多福入族

山上白雾弥漫, 寒冷笼罩大地。

年三十的清晨,太阳的光芒还微弱,只有一点淡淡的黄芒,大地被照得亮闪闪。

在这天林泽一家六口人, 一早就起来忙活, 院子里到处都是大家忙碌的战场。

后院的杂物房前, 老爷子在杀鸡杀鸭。多福拿两个海碗在接鸡血、鸭血。

“一会拿到灶台,放点盐巴进去, 这样蒸出来才嫩滑可口。”老爷子提留着两只彻底断气的鸡鸭,放到一旁的地上。

多福嗯嗯地应道,“阿爷,我去瞧瞧锅里的水烧开了没。”

“成, 烧开你提小半桶出来, 我们拔毛。”老爷子走到井口边,老太太在洗菜, 见他过来, 用葫芦瓢给老爷子倒水洗手。

水井是新房子建好后挖的,就在院子东北角, 旁边还种了一棵柿子树和桃树。

水井边用大簸箕装有好几样菜, 老太太洗了一小部分。

“这么多?打水到屋里洗吧, 这外头冻得很。”老爷子一边洗手, 看一眼老太太发红的手指。

老太太把两节莲藕给老爷子, “外头太阳好, 干一会身上也是暖的。屋里洗, 弄得到处都是水,你搭把手,没多少了。”

“莲藕是石桥子那买的?”老爷子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8/18页)

了张小板凳出来, 就坐在老太太对面,用竹片讲莲藕的皮刮干净。

老太太看了眼他的动作,没问题才回到,“恩,他们村的藕塘出的好。前两日五弟媳她们去买,我便让她帮着买两根。咱们家人不多,这两根藕够吃几天了。”

“阿爷、阿奶,我把热水放这。一会拔完毛,刚好就在井边洗了。”多福提着小半桶热水出来,小娃长高长结实了,提水走路稳稳当当。

老太太愈发喜欢这个勤快又懂事的小娃,家里娃子少。多福这娃没爹没娘,处了这么久,心里都晓得这是个念恩情的。

家里不缺吃喝,好些吃食都是摆在明面上。多福从来不偷偷拿,反而真想吃,会自己开口询问。

这种磊落的做派,老爷子是极为喜欢的。

“多福,趁着鸡鸭还没凉,拿过来给阿爷烫毛。”老爷子把弄干净的一节藕放好。

多福麻利过去把鸡鸭提来,“阿爷、阿奶,我去削两片竹子,一会洗肠子。”

“小心些,那竹片利得很。”老太太叮嘱一声。

多福咧嘴,眼睛看向远处的路,“阿奶,泽哥他们多久才回啊?”

“镇上今日热闹,估摸买东西也不大容易,该一个多时辰才能回。早上喊你又不去?”老太太用水冲洗干净刮完皮的藕节。

多福摇头,“咱们家里活多,镇上我去好多回了,不趁这个热闹。”

“我们在这忙就成,你这身子骨还长好,回屋去看着点火。”老爷子把两只泡在热开水的鸡鸭,用火钳子提出来,放到一张小破席子上,拉过小凳子,就开始动手拔毛。

多福应声,走前看一眼,刚过完开水的鸡鸭,散着腾腾热气。老爷子那双橘子皮似的手,一点不怕热,直接就贴上去。

老太太看着多福活泼的身影,“当初泽哥儿一念之善,咱家多了个娃儿。郁盛那头不肯松口续弦,咱们开春把多福送去念书吧,这娃子能吃苦,也爱学。”

老两口曾经悄摸探过儿子的口风,没有续弦的意思。

这事好坏参半。

老两口心疼儿子岁数不大,娶回新妇,日子过得更好。再生一两个娃,家里才够热闹。

否则家里就一个孙子支撑门户,实在不容易。若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们这支就没有男丁承继香火了。

但儿子续弦,家里两个娃儿心里定然不舒坦。

毕竟不是两三岁的,不记事。新妇对他们好,能跟亲生的娘一样处。

林泽年十六,若是庄户人家,都能娶媳妇开枝散叶了。

但孙子是有大志向的,老两口心里急。

但也很清楚,若这时候成亲,不说会影响孙子的学业,那女方的门第也不好寻摸。

高些的,人家还看不上你。低的,自家也不乐意。

林泽自个儿主意又正,老两口都没张嘴提过一回这事。

这父子俩真是亲的,都一门心思埋头苦读。开枝散叶的事,还得老两口另寻他法。

“今年开宗祠时,已经把多福写上族谱,就归入当年三爷那支。”老爷子看了眼灶房。

老太太嗯一声,这事老两口早有想法,也同林郁盛说过。林泽回来后,家里三个男丁私下商量,又去找三叔公他们征求意见。

当初多福跟他们家,并没有签卖身契。来安阳县落户时,多福的身份安的是林泽外家的亲戚。

入族谱是大事,一开始大伙可不大乐。提议让多福自立门户,但跟林家人一块,两边当正经亲戚处,互相照拂。

不过,大伙最终同意,让多福承继族里上一辈的三爷这支断了的。只是要在族谱里记上一笔,多福是外姓改名承继的。

老太太想起有个事,“听说当时大伙不肯,郁盛说入他名下,到咱们这支?”

“这是泽哥儿支的招,去之前就预料到的事。泽哥儿悄么跟他爹说,这事得有对比。咱们要捅破屋顶,再说给窗户纸戳个洞,大家一下子就乐意后头的了。”老爷子狡猾一笑。

相比于多福入族长一支,去承继早就断了的三爷一脉,大家心里一下子能接受了。

老太太觑了眼对面人,接着问道,“名字可取好了?”

最近忙得很,老太太还没空闲问这事。

按照族里各辈分男丁的取法,多福跟林泽同辈,取带水的名。

“有了,林满。圆圆满满,是个好兆头,娃子自个儿也喜欢。”老爷子道。

是的,多福现在有个大名,叫林满。在家叫习惯了,仍是喊他多福。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着新衣,家家户户吃年夜饭。

嘉庆与时,共欢同乐。

温暖的炕上,两张矮桌拼在一起,上头碗碟挤得满满当当。

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大炕上。

“你们来说说这菜式。”老爷子笑眯眯地给后辈们出个小难题,他就爱听儿子、孙子说些文绉绉的话,把这桌饭菜说得文雅有贵气。

林泽同他爹交换一个眼神,先起个头,指着面前的糯米粉蒸排骨,“蒸蒸日上。”

林沐眨眨眼,当即点了点她面前的羊肉炖萝卜,“喜气洋洋。”

“这道莲藕炒木耳呢?”老爷子含笑问道。

林泽看了眼多福,见他还没想出来,“祝咱们家好运连连。”

“阿爷,我晓得这个。”多福目光看向中间那盘鱼,“祝咱们家年年有余。”

看来是在林泽的

‘连连’上,得到了‘年年’的启示。

“可以喔,你都懂得这些了。”林泽笑道。

很快的,家里三个小轮流将年夜饭的寓意说了个遍——

“鸿运当头”是红烧肉。

“山药炖鸡汤”是大吉大利。

酒酿丸子是“团团圆圆”。

“这两道菜你们还没说,卤鸭,竹笋焖鹅。泽哥儿,这还是你抓回来的那几只鹅呢。”老太太打趣道。

林泽三人挠头,实在想不出来这两个的寓意,最后只能求助他们最大的后盾。

林郁盛笑了笑,开口道,“鸭同压,意平稳,平安喜乐。鹅的脖子长,竹子节节高,寓意步步高升。”

三人崇拜地看向林郁盛,果然念书多就是会说。

“哈哈哈,来,赶紧动筷子吃饭!”老爷子大笑,听得神清气爽,喜笑颜开。

————————

“吱呀!——”

一个头戴虎头帽的人影把红漆木门从里往外打开,眼前的庭院一片雪白,多福伸了一个懒腰,“下一晚上的雪呐。”

“多福,跟阿爷来扫雪。”老爷子一身暗红色祥云团纹的棉袄子,朝多福喊话道。

多福回头,“阿爷、阿奶,你们怎的这么早?回去再睡一会吧,这雪我自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9/18页)

儿就成。”

“岁数大,觉轻。你阿奶去给咱们烧热水。”老爷子眼睛寻摸到扫帚,抬脚就去拿。

老太太点头应和道,“你们去扫雪吧,阿奶顺便热热饭菜。一会有村里的娃子上门的,屋里有糖果瓜子,每人都给一把。”

“哎,晓得了。阿爷阿奶,新年快乐,福寿绵长!”多福被这话提醒,连忙站直身子,朝老两口拜新年。

老爷子笑呵呵地从怀里拿出一个红布袋,“来,你的压岁钱。”

“阿奶给的。健健康康长大,以后就是林家人了,你爹娘也盼着你在这开枝散叶呢。”老太太走向前,同样早就准备好红封了。

多福年纪虽小,但有些事却懂得,“谢谢爷奶!”

“哎呀~被我瞧见了,你们偷摸给私房钱~”一身粉衣的林沐俏声而问,走来时发髻上那对金花宝石钗在屋里都极为夺目,垂落的腕间,露出一个嵌珍珠宝石金手镯。

多福跑过来,圆溜溜的眼睛闪着光,“沐姐儿你好美!”

“你今儿穿得也精神。”林沐转头朝老爷子、老太太屈膝行礼,“爷、奶新春吉祥,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有你这一说,我们俩都要成精了。”老太太笑得见眉不见眼,从怀里拿出有一个红布钱袋。

老爷子心里暖乎乎的,家里这女娃他最稀罕,“咱家姑娘愈发貌美心甜,阿爷听你的话,就像吃一大口蜜糖,甜到心坎了。”

“阿奶,你哪是成精,明明是女神仙——”林泽从房里出来,朗声道。

老太太乐得找不着东西南北,在炕上坐下,手肘搭在矮桌上,“你们一个个的,就是攒着一箩筐好话,等今日从我们老两口这掏压岁钱的吧。”

“既然都起了,那咱们家就发吧。”老爷子轻抚胡须,一一看过面前站成一排的三个孩子。

心里是越看越欢喜,家里两个就不必说。爹娘模样就不差,自小吃穿不愁,气度上也不差。

而捡回来的多福经过这半年的时间,变化极大。脸上的肉多了起来,因为不需要怎么下地干活,皮肤也白净。

加之跟着沐姐儿、郁盛念念书,说话做事,有章有法,甚是规矩。

“爹、娘,我这长辈还没到,怎的就发压岁钱了?”林郁盛姗姗来迟,嗓音清冽。

林泽三个后背笑嘻嘻地等着林郁盛坐好,恭恭敬敬给三位长辈拜年。

屋外的光线从大开的门涌进来,大家清晰的看见每个人欢喜、美好的模样。

“哥,我们去村里给大家拜年。”林沐背着一个斜挎包,跟多福一快出门去。

林泽的岁数,已经是成年人。拜年讨红包、糖果的事没他份,只能含泪挥手告别。然后拿起扫帚,干起扫雪的活儿。

第136章 第 136 章 谢家急信

刚过完年, 元宵未庆,林家的院门外有人急促敲门。

“劳问林公子可在家?”护卫装束的青年男子一身厚厚的棉衣,一张脸都被衣服毛领包住,看不清容貌。

后头背一个灰色包袱, 一手牵着高大的马。瞧他的眼神, 对林家村颇为熟悉。

多福正在院子水井边, 听闻响声,马上去开门, 打量来人,“大哥你找哪位?”

“多福小哥,是我啊!谢德。”护卫一把扯下捂着大半张脸的毛领。

“原来是德哥,这大冷天, 您快进屋暖暖身子。”多福连忙将人迎进来, 这位谢德的护卫一直是给谢太傅送信到桃花坪的人。

林泽念书时,谢家的信件是先送到村里, 再由林郁盛到镇上, 托‘余家杂货铺’送到县城,最后是林泽从书院去到城里的铺头上去取。

多福把谢德的缰绳拿过来, “德哥我们少爷和老爷他们都在屋里念书, 我把马牵到后院喂水、加草料。”

“好, 辛苦你多福小哥。”谢德拱手, 林家的新房他是第二次来, 因此都是熟门熟路的。

林泽父子俩在他们进屋后, 大伙都听见院子里的动静, 老爷子老太太从炕上起来,将堂屋大门打开。

如今还没出正月,外头仍是天寒地冻的, 加上今日阴沉沉的,好似要下雨一般。

大家都在屋里,没有太阳,不想去外头吹冷风。

“老爷子、老太太,新年好,祝您两老身体康泰,福寿绵绵。”谢德一进屋,先向两位老人问好。

接着转头看向后头从房间出来的林泽、林郁盛父子俩,“问盛老爷、公子安,祝二位前程似锦,一举高中。”

林泽回礼后,他是只隐约记得跟谢宁他们在山庄时,好像见过谢德。

“新年好~来,先坐,家里自己山上摘的茶叶,尝尝味。”老太太和蔼地给谢德倒上一杯热茶。

谢德站了起身,没有让老太太倒水,“谢老太太抬爱,我自己来就成。”

林泽和林郁盛坐对面的椅子,老爷子和老太太仍然在正前面的炕头上。

“你这大冷天赶路,实在辛苦,是不是老师那边有急事?”林泽开口问道。

谢家来人,大抵都是跟自己有关,既然他本人在此,这话最好就是由他来问了。

谢德马上放下茶杯,郑重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封有些皱了的信件。

谢德飞快用力把信封尽量抻平,起身拿给林泽,“公子,这是老太爷命我赶来送给你的。”

林泽拿着信,眼睛顿时看向林郁盛,心里隐隐有猜测。

“小哥一路风雪,面容疲倦。劳请阿爷阿奶带德小哥去厢房歇一歇。”林泽含笑道。

谢德很识趣,知道林家要商量事情,起身拱手,“多谢公子,那小子先去了。”

老爷子、老太太看了眼林泽,没有多说。

林泽家三间大瓦房,不是说三个房间。而是分为正房、东西厢房。

正房有三哥房间,老太太、老爷子和林沐住其中两间,剩下那个是专门存放粮食等家里重要东西的。

林泽和林郁盛住东厢房,剩下一个是作为两人共用的书房。

西厢房目前只有多福一人住,今天加一个谢德。

待人离开,屋里就剩父子两人。

“爹,这里有些暗,咱们到书房去看吧。”林泽目光在堂屋前紧闭的门扫过。

书房的窗户是专门花大价钱,装了一整面的琉璃窗。又保暖又亮堂,很方便冬天时,在窗边看书。

“嗯。”,林郁盛点点头,声音有些发紧,显然也很想赶紧看看谢家这么着急要说的事。

两人回到书房,林泽打开信纸,林郁盛站一旁,父子俩脑袋凑一块看。

“陛下初登基,正逢皇太后六旬万寿,特开庆榜,嘉慧士林。着于永兴元年举行万寿恩科,三月乡试,八月会试。”林泽挑了重点轻声念出来。

“爹,皇太后不是?”林泽惊诧极了。

上一任皇后在皇帝死后,大家都以为她也要被悄无声息地了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三个反派崽崽的炮灰爸 没钱你修什么仙 LIKE 恐同Beta今天也在被迫贴贴 单向匹配 满门抄斩二十一次 背叛老好人正道夫君后 渣攻试图洗白[快穿] 我是佐樱好二儿 [清]给太子当姐姐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