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 120-130

120-13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心凉后,带崽另嫁他却悔红了眼 柯学拯救弟弟 万物生 在寄生世界当普通人 暗恋那一天 吾手所植[gb]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超能力是模拟岛主[末世] [排球]永远仰望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20-130(第1/16页)

第121章 第 121 章 另有要求

修道堂有一片开得正夺目耀眼, 粉紫色的花朵,一簇簇、挨挨挤挤地垂挂在绿叶间。在周围的灰石、苍松衬托下,极为生动活泼。

地上满是落下的粉紫花瓣,清淡芳香的气味涌进来人的鼻翼。

林泽站着欣赏了一会, 心里痒痒的, 有种旅游看见好东西, 就要拍两张的冲动。

思来想去,手机电量太珍贵, 还是先放弃吧,小心绕过落花继续前行。

看上面一直保持着完整的模样,想必往来的人也如林泽这样,不忍踩踏落花。

学堂前假山处, 还有一丛姿态婆娑、清雅秀丽的凤尾竹, 迎风摇曳。

天字班的三位师兄便在此进学,林泽过去时, 温庭山三人正与夫子在探讨学问。

林泽在廊下找个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拿出书本默默背诵。

等林泽背完两页后,夫子从学堂里出来。

“问夫子安。”林泽忙把书本放下, 作揖行礼。

李临序微微颔首, 目光在林泽身上停留片刻, 迈腿离开。

林泽这才进教室找人, 先是同三人问好, 才朝温庭山又打个招呼, “师兄。”

“林师弟, 是有事找我吗?”温庭山与他一块往外面走廊处行去。

林泽笑着点点头,将自己的来意道明,“师兄, 石夫子给我们布置了一份课业,要试着给祭孔大典写一份祭文。我以往从未写过祭文,想同您请教一下往年的祭文手稿您知晓哪里有吗?我与地字班的同窗们都想学一学。”

“师弟进取之心,是书院之幸事。我记得上一年用的那位师兄已经中举,当初用的祭文原稿,已经在祭礼上于文庙祭坛焚烧祭天。你如今问我,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给你。”温庭山略带着歉意说道。

林泽真没想到这样的答案,他一时有些为难,“师兄,你们要写祭文吗?”

“嗯,适才便是打算起笔试着写一写。你若是想,也可来瞧瞧,只不过我们也是靠着隐约记得的一部分内容来参照写的。”温庭山道。

林泽抿唇,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之处,“师兄,上一年那位写祭文的师兄与你们不也是同窗吗?竟也没有抄录一份给大家留着?”

“师弟怕是不清楚写祭文的事,那位同窗虽说是在学院中脱颖而出,然祭文仍需要反复修改。这些都是去跟山长和诸位夫子商议的,甚至于他自己估摸也不清楚最终改成什么样,毕竟最后诵读祭文的是山长。”温庭山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那意思是北山书院学子写初稿,终稿是山长他们修改后定的。

那确实是本人也没有终稿,就算那位师兄还在北山书院,他手上也只有没改过的初稿。

“多谢师兄,我去问问山长和夫子们。”林泽觉得有方向了,学生没有,老师有不是更好问?

温庭山被他这话惊得眼珠子都忍不住瞪大,赶紧一把拉住林泽,“你去问山长?”

“是啊,大家都没有例文,怎么能写出好的呢?”林泽很自然地说道。

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仿。

温庭山没敢放手,有些为难地看着这位师弟,一时竟觉得摸不清林泽的路数了,“从未有这样的先例,你如此做,被别的同窗知晓,可怎么是好?你、你知不知道大家都铆足劲要选上今年的最优祭文?你去找山长要,不就是作弊吗?这是要留下污名的!”

温庭山到底过不去心里那道坎,眼看同门犯错不提醒纠正,有违圣贤教导。

最终决定给这位突然行事变得冒冒失失的师弟,分析一通

这事情的利害关系。

“多谢师兄提点,但你误会了,我并不打算自己看。我想着咱们问山长和夫子,能不能给一份范文参照一二,到时候大家都传阅抄录学习。我觉得仿照优秀者,是自己进步的的一个好法子。这就叫…青出于蓝胜于蓝吧。”林泽含笑道。

他没想到大家闷头苦学,没人敢去问山长他们要例文。

温庭山被他说得有些意动,但林泽说得轻轻巧巧,这事山长、夫子那头会不会有别的想法?其他同窗呢?

脑子里转个无数个念头,温庭山目落在林泽身上,“你等等,我同你一块去问。我再去问问堂里另外两人,你自己去,有些事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林泽飞快点头,这真是好师兄,太行了。

确实多点人一起去问,显得光明磊落些。到时候山长真给,他们直接抄录几分,给各班分一分。

自己拿的话,容易被人说藏私,没抄全。那真是活干了,还被倒打一耙,有苦说不出。

温庭山脚步飞快,林泽随后跟着进去。

“问山长要范文?”两位师兄反应跟温庭山刚才如出一辙,大家都不可思议地转头看向林泽。

温庭山将其中缘由解释道,“咱们是天子班的师兄,我听林师弟说地字班和人字班的师弟们都在苦恼祭文该如何写。我觉得林师弟的想法挺好,我们就去问问,若山长和夫子们觉得不可,那大家就自个儿写。若是他们同意,那我们学写祭文不就更容易了?青出于蓝胜于蓝,咱们学他人之优处,能进步更大。”

杨礼文、王玉泉互视一眼,两人沉思片刻,杨礼文表态道,“行,我随你们走一趟。若能拿到祭文,便抄录给各班送一份去。”

这下子三人都看向没有说话的王玉泉,见他一直低头不作声,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温庭山知道这事不好勉强,理解他谨慎的做法,“玉泉还有事,咱们三去就成。”

杨礼文却用袖子连着拂了好几下王玉泉,在三人转身走的时候,却听见身后传来一句无奈地认命声,“走吧走吧,挨骂咱三个举人顶前头。”

林泽被他这话弄得哭笑不得,要不是自己亲身体验,都不知道问个范文是这么大的事。

“多谢三位师兄,涉险陪我一块走这趟!”林泽作揖行礼,尽管还没有很理解这事的风险,但他们三个脸上的挣扎和为难都是看得非常真切的。

王玉泉摆摆手,“师弟不必多礼,我们也是为了自己。”

温庭山和杨礼文朝林泽笑了笑,示意他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一行人来到崇文阁,山长恰好在院子里锄地。

只见他换了一身农户下地的装束,一套灰褐色麻布窄袖短打,头上还戴着读书人的儒巾。

锄头挥得十分熟练,瞧着是干了有一会,旁边约莫有两平米左右的地方,泥土是新翻出来的。

种地果然是刻在华夏人的DNA里,林泽默默评论。

“问山长安~”四人一道作揖。

吴序眯眼往来人处看去,手臂撑着锄柄,有些气喘,“这么齐人?林泽你也一块来。”

“回山长,弟子四人有一事相商,还请您一听。”温庭山见山长单独问候林泽,知道今天这事,看在林泽背后的太傅大人面上,山长应该不会太过为难他们。

其余两人是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20-130(第2/16页)

晓得林泽底细的,温庭山家在安阳县扎根已久,太傅大人收徒之事,自然是早有消息传回族中。

吴序见他们真有事,便将锄头先倚到一旁,在四人的簇拥下到一旁八角凉亭处的石凳坐下。

“何事?”吴序抬眼问道。

林泽看了看三人,主动开口把事情说一遍,最后还加了点总结性句子,“山长,学生觉得,在学业上遇到困难,寻找老师的帮助是一种极好的办法,避免自己胡乱探索时走错方向。诸位师兄担心日后太多人学我这做法,对山长和夫子们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斟酌不定,特来向您请求定夺。”

林泽这话一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要例文;二是捧了山长和夫子,他们能帮助学子们指引方向;三是为温庭山等人开脱一番。

“你们如何想?”吴序没回答林泽的话,而是将问题抛给三人。

温庭山和杨礼文在飞快思考、组织语言,而王玉泉这个人比较爽快,既然来了,该说就说,“回山长,玉泉觉得将范文给各班送一份参考,是学习的极好法子。很多没写过祭文的同窗,能通过例文晓得改写什么,如何去写,怎样才叫好的祭文。”

“你这话说对一半,不会写的学子会因此被这份范文牵着走,只一味模仿着这篇去写。到时候交上来的祭文,可不是千篇一律了?”吴序含笑道。

杨礼文见山长一句话,便将前面维持的局面濒临崩盘,当即接话道,“回山长,礼文觉得林师弟有句话说得挺对,大家先是千篇一律,学着写,只要久了,写得多了,自然就能有自己的想法加进去。此为,‘青出于蓝胜于蓝’。”

“你呢,不说说?”吴序微微颔首,接着转头看向温庭山。

温庭山看向山长,结合前面双方的观点,缓缓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想着,我们双方的想法都是对的,但又不能没有弊端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大家辩论之时,也在不停思索,此事可有什么万全之策?”

“那你可有这样的好法子?”吴序笑着接过话。

林泽三人也是认真地聆听,心里都在默默期待,这位天字班最优秀的学子会怎样答辩。

“回山长,事上并无万全之策。物极必反,世间大抵是没有完满的事物。那我们便不必苛求万全之策。尽量做好便是了,可不可以多给几篇范文,最好是不同写法的,让众学子参考,这样既能让大家模仿学习,又不至于千篇一律。只是要辛苦山长和诸位夫子斟酌辨别要给哪些范文。”温庭山道。

林泽已经在心里给这位山长助理温庭山数个大拇指,真是高手中的高手,把写作范文的事推到山长和夫子身上。

让他们去选去决定给哪几篇,以他们的名义给各班学习。

林泽四人完美脱身,范文到手,不用承受风险,还能得到团结友爱的好名声。

原本一篇范文,现在直接超级加倍,就看山长能选出多少篇了。

吴序面无表情地看了一圈四人,在大家摸不清态度心里忐忑不安时,又畅然大笑,指着四人道,“你们一个个小狐狸啊,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罢了罢了,为师便破例操这份心吧。”

林泽四人一听,赶紧起身作揖。

真是差点被这老头玩死,太磨人。

“瞧你们能言善辩,今日这关于范文的题目打得也不差,想必在此前也是经过一番思索的,既然如此,回头写一篇策论交来,也算是为师额外赠送的心意。”吴序在四人辞别时,微笑道。

林泽心里就是一咯噔,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交到警察蜀黍手里边,叔叔拿着一套黄冈密卷对我把头点……’,林泽望天,不想说话。

第122章 第 122 章 太傅之徒

“天爷!林兄你们竟然找山长要范文去了?不是问师兄吗?”雷宗荣不敢置信地转头又看到学堂里, 大家还围着温师兄抄录三份祭文。

刘一阳从人群里挤出来,手忙脚乱把衣裳整理一下

,便疾步走来,“温师兄说林兄你也有份一块去问山长, 真的吗?这事竟能问山长?”

“三位师兄也没有, 我们便想着, 去问问山长许能成,没想到真给了。我已经抄有一份, 等会给你们拿回去抄。”林泽示意两人冷静冷静。

而且他们被安排了额外的学习任务,林泽是没脸说出来的,实在是…乐极生悲的典型。

刘一阳盯着林泽看了好一会,然后就是原地走来走去, 最后是一把将林泽与雷宗荣两人拉到一旁的树下, “林兄你如今入了山长的眼,又和三位举人师兄关系极佳, 日后一言一行都需多加小心。我昨儿受凉, 许是同斋舍的人所为,你自己住这种事应当不会发生, 只是在别的地方, 一定一定要小心!”

“?”林泽观察两人的神色, 都挺严肃, 不像是胡说, 估计是有点证据在手的。

“你们斋舍还有这等人?让你着凉能有什么好处?”林泽不解问道。

难怪那天刘一阳脸色有些奇怪, 像是不仅因为拉肚子难受, 原来更多的是知道有人故意害人那种后怕、气愤。

刘一阳无奈叹气,“许是我考核成绩有望明年升入乙班吧,你如今可比我瞩目。”

“是啊, 林兄。你做的这事,我等都是头一回见。夫子出题,还能问答案怎么写的,从未有之。”雷宗荣跟着补充道。

他是感觉林泽对这事的认识不够,好像淡淡的,殊不知在众多学子心中,掀起多大的风浪。

林泽知道大家震惊的缘故,这年头对夫子的敬畏超出他的想象。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如今大家在写祭文一事上,都有重重疑惑,我们只是去请教,许是大家以前都没想过还能去问,时日久了,你们就不觉奇怪了。”林泽道。

刘一阳和雷宗荣道理都懂,或许真像林泽所说,过一段时间,这事大家就不会这样震惊了。

三人重新回学堂收拾东西,温庭山正出来,四人碰上。

温庭山朝另外两人颔首示意。

刘一阳、雷宗荣皆作揖问好,对这位北山书院知名师兄,大家都是心怀敬意的。

“师兄要走了吗?”林泽主动招呼道。

温庭山点头,将目光重新落在他身上,“我来你们丙班送完,还得去乙班。”

原来是先来自己班了,林泽知道很大可能是看在自己的面上这么安排的,“真是辛苦三位师兄,又是抄录又是送到各班的。”

“无碍,师弟好生专注学业,有何不懂的随时来问。对了,山长说,策论明日记得写好,我一并带过去。”温庭山临走前提醒道。

林泽顿时头大,还没动笔呢,谁懂?

硬着头皮应下,目送温庭山离开。

三人刚进学堂,班里的同窗们憋了许久,围过来纷纷问林泽,“林兄!林兄!你和三位天字班的师兄是怎么去找山长要范文的?山长又如何答应啊?”

林泽被堵着,动不了脚,飞快摆手让大家莫激动,简单将事情说一遍,“此事也是我年轻莽撞,好在有三位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20-130(第3/16页)

兄帮忙圆回来。山长和夫子希望我等在有范文的基础上,能写出更好的祭文。”

“是是!今年咱们北山书院的祭孔大典已经准备许久,祝祷的诗词已经选出,我前儿还瞧见两位同窗在反复联系吟诵。我等几人弹奏乐器的,定当加倍努力。祭文我不甚擅长,诸生多多努力,这几日写多些好文章出来。到时候定然能夺魁,将县里的祭孔大典放在我们北山书院举行!”蔡敬慷慨激昂道。

底下众人被他的话激发斗志,纷纷符合道,“就是!就是!连着三年举办地没有在我们北山书院,全都是因为县令大人初选祭文时落了下风,咱们痛失三届啊!”

林泽一听,这事有点不明白了。

关于祭孔大典,林泽并不是很清楚相关的流程,要不是这次祭文要全院学子参与创作,他还以为自己就是观众呢。

但是现在听蔡敬的意思,典礼上还有学子参与表演呢,甚至祭文还跟争取县级祭典承办单位有关。

北山书院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拿到祭典的承办权。

“蔡兄,我入学时日尚浅,不太清楚书院祭孔大典之事。我想问问,县里也举办祭孔大典吗?要各家书院争抢?”林泽发问道。

这事让大家都很有表达欲,时时刻刻都想着学业的同窗们都忍不住费点时间跟林泽说清楚,“咱们山长说,祭文之事,比不上别家书院。让我们北山书院学子放宽心,不必费那老些精力和时间去准备,有个五六日就够了。选得上就选,选不上就算了,来书院主要是学圣贤之道,科考入仕之法。至于别的事,有就有,没有也无需强求,不划算。”

原来如此,难怪大家这么重视祭孔大典,原来祭文写得好,能在争取县级举办权的事情上有加分。

而北山书院在这方面一直被其他学院压一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山长并不想大家费太多精力去准备祭文。

所以,只提前几天通知大家写。

但看样子,书院的同窗们并不是很咽的下这口气。估摸着出去后,被其他书院用这个说事的次数不少。

“那我们书院的祭孔大典上的表演,除了吟诵诗词、弹奏乐器还有别的吗?”林泽觉得这不就是相当于一个县级的大型活动吗?

各个同类型的单位铆足劲争取举办权,好展示自己单位的优势。也是通过这种场合,对外宣传,增加明年的学子报考本书院人数,吸引优质生源。

只不过北山书院山长的想法并不是这样,目前看来,吴序山长是觉得动员全院学子来筹备这个活动,太浪费大家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放弃这个展示机会。

刘一阳接过话头,回应道,“歌舞太费时间,需得大半学子参与进来。前前后后的训练,估计要一两月,山长便取消这两样了。”

林泽点点头,陷入思考中。

“林兄,听隔壁乙班的同窗说,你是太傅大人的入室弟子。要不你再去同山长说说,咱们学院也好好同其他书院比一比?”突然一个略有些粗粝的声音响起,众人顿时惊得直抽冷气。

看向林泽的时候,满是震撼,比刚才温师兄拿范文来时更夸张。

连刘一阳和雷宗荣都忍不住后退了小半步。

太傅之徒,竟然来北山书院进学?!

林泽瞥了眼那位说话之人,淡笑道,“不知高兄从何听闻的?书院只有学子,没有太傅之徒的特殊身份。我与诸位一样,都是经过入学考核。至于向山长提议,我初来乍到,尚有许多不懂之处。高兄心中已有想法,不妨自己去向山长提出,大可不必找我去。”

见林泽脸色冷了下来,其他同学不想得罪人,轻手轻脚跟林泽拱手离开。

高明见人都没附和的,那股气顿时跟着泄下去。

刚才仗着一时冲动,看林泽众星拱绕的样子,那些话不知怎的就脱口而出,现下已经生出几分悔意。

趁着人多,混着一块溜走了。

崇志堂一下子就剩林泽三人。

林泽面色如常,收拾好东西,仍是像往日一样,招呼两人,“刘兄、雷兄,走吧,吃饭去。”

刘一阳与雷宗荣两人低头偏向对方,默默交换一个眼神,都看到对方目光中的犹豫。

“咱们认识时日虽短,但情谊却不浅。难不成因为知晓一些事情,我便会瞧不起你们了吗?”林泽叹声道。

雷宗荣赶忙抬头摆手道,“林兄你别误会!我、我只是怕给你丢脸…”

“林兄,那个高明说的是真的吗?你是…太傅大人的高徒?”刘一阳性格比较果决,某些事上就没有雷宗荣那么忍得住。

林泽对自己这层身份其实并没有一定要藏着掖着的打算,不过也不会主动拿出来显摆。

今天高明点破他身份时,说的话有一定的指向性,他才怼回去。

“瞧,太傅高徒都要专门等你们一块吃饭,还犹豫什么?”林泽打趣道。

多说无益,这内里的事不必跟人说个清清楚楚,他为什么要来北山书院,太傅收徒之类的事。别人问,林泽也不想说,实在没必要。

如果雷宗荣、刘一阳两人仍然选择跟林泽保持距离,那他是不会再挽留的。

毕竟有些事,你想不透,那大家硬是凑一块也很没意思。

雷宗荣两人愣了一下,很快就背起书袋,重重点头,“好,吃饭去~”

“林兄,祭文等会我们

拿回斋舍抄录,下晌还给你成吗?”雷宗荣稍微平复一下心情,方才说道。

林泽没意见,等会他先回去写策论,争取下午天黑前写完,晚上再进空间去构思祭文写作大纲和初稿。

北山书院要打响名气,除了举办祭孔大典,还有别的出路啊。

这种事,林泽挺熟的,毕竟去学校当过好几回讲解员。跟学校老师的交流不少,书院不就是学校吗?那有些活动也可以借鉴一二。

既能不耽误学子们学习,也能提高书院的名气。

林泽打算在给山长的策论后面,加点干货进去。

读书嘛,越精彩越好,没有考编压力。干点能造福后人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第123章 第 123 章 家人来探

充当教师宿舍的半学斋一角, 有三颗碗口大的松树,碧绿的松针,远远看着像是一个个毛球,点缀在褐色的枝干上。

倚树而建的凉亭, 古朴简约。一张茶几, 几块蒲团, 便能坐上半日。

“老石、老王、老李,你们瞧瞧这篇策文。”吴序将一纸从怀里拿出来。

石夫子三人互视一眼, 大家犹豫着,不知道谁先看,最后还是吴序开口道,“老李, 你在策文上比较擅长, 先瞧瞧。”

李临序这才伸手去拿,仔仔细细看完, 又递给王、石两位夫子一起看。

等三人皆过眼后, 吴序再一次提问,“你们瞧这里头说的‘公开课’是否可行?”

“我们书院有名的夫子去清溪书院或者其他书院讲学, 再请他们的夫子来咱们这讲学, 大家互相交流教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20-130(第4/16页)

方法。这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咱们书院以讲经、策文闻名, 这是不密之传。当初山长你为了请名师, 可费了不少劲。

如今却要白白给人学去?明年招生怎么办?”王守光没有明着说自己的意思, 但话里话外都是不赞成。

林泽说的法子简直胡闹, 让他们把自己最拿手的东西给别的书院学, 那与傻瓜有何分别?

仍旧是一身潇洒白色道袍的石敬在王守光说完后,沉默片刻,出言道, “若只有我们书院的夫子去给他们讲学,确实吃亏。

若是对方同等夫子也过来讲学,那也不算白白给人学去。

咱们以此为契机,学得他们那些政论、八股、法令等法子,能弥补自身的短处。北山书院以后学子的成绩定然能往上拔一截。”

吴序听完,仍是微笑,并不表态,接着将目光移到最后一位李夫子身上。

李临序端起茶杯,又展开林泽那份策论,手指点在落款处,不急不慢地问道,“这位林泽是…太傅大人新收那位高徒?”

“是。”吴序提起茶壶,给三人的茶水重新续满。

王夫子眼神闪了闪,突然开口道,“提出的法子很新奇,许是年岁小,有些不周全地地方,也是平常。”

“这里有一处有些意思,‘公开课’请县尊大人组织,让教喻、各院校精通本门的夫子皆来听讲。

待讲完后,都要说说授课夫子讲得好的以及还有哪些能改进之处。

授课夫子在各书院反复讲学,最后上县‘公开课’,所有书院夫子、山长、甚至县尊都来听。

若真能按他这个设想做下去,我想这位上课的夫子一定受益匪浅。”李临序也不表态,只说自己觉得不错的地方。

石夫子头一个点头赞成李临序的话,“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通下来,夫子的讲学水准定能提升。

在其他夫子说出见解时,其书院的教法咱们也能窥探一二。

即便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学了去,实际上也是利大于弊的。

说到底,都是安阳县的学子们受益,肥水不流外人田。”

王夫子稍稍偏过头去,不作声。这时候,谁都看得出,李夫子和石夫子都是持赞成的意见。

吴序笑着端起自己的茶杯,悠悠喝一口,“这茶,味道初入喉,有微苦。细品一会,便能尝到回甘。‘公开课’之事,便说到这吧,咱们聊聊祭孔大典的安排…”

在几位师长聊祭孔大典时,放学的林泽正收拾书袋,准备回去动笔写祭文。

三位同窗拎着东西在雷宗荣、刘一阳过来喊人前,先一步招呼道,“林兄,要回斋舍吗?”

“嗯,诸位同窗可是有事?”林泽将最后一样东西收好,抬头微笑问道。

学堂里大部分人都没走,见蔡敬三人跟林泽搭话,默默关注起来。

蔡敬觉得昨儿捧过林泽,便代表其余两人开口道,“想问问林兄祭文写得如何。要不要大家一块探讨一二?多亏你和三位师兄才有范文参照,我们心里都念着你的这份情呢。”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上一年也是写过一回祭文的,许能有些经验能说说。”徐同春白净的脸上,露出一个和善的笑。

旁边的雷宗荣、刘一阳脚步顿住,不动声色地打量林泽的反应。

蔡敬、徐同春都是本地大户,林泽身份曝出后,迟早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林泽身边从此不会缺少朋友,雷宗荣、刘一阳除了羡慕,只能站一旁等着。

林泽倒不是高傲,要去拂别人的好意,只是现在没有社交时间。

表面朋友也是朋友。另外,通过利益和感情双重建立起来的友谊,比单一的更加稳固可靠,这是林泽混职场看透的一个真相。

“蔡兄、徐兄,我的祭文还没写好,等明日我们早些来一块探讨?我有许多学业疑惑,早就想请教大家,只是初来乍到,不好意思麻烦诸位。”林泽拱手道。

说完,转头看向雷宗荣、刘一阳,林泽继续补充道,“雷兄、刘兄这几日帮了我许多,也是通过他们知晓,咱们丙班的同窗们是非常乐于助人的,我才敢跟你们说这话呢。”

蔡敬听完,也看向雷宗荣、刘一阳,露出一个颇为亲近的笑,“咱们不住一个斋舍,碰面少,自然不比两位经常能与林兄交谈。日后也会慢慢熟悉,林兄你不必客气,都是同窗,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雷宗荣、刘一阳两人没想到蔡敬会看向他们,下意识回以一个拱手礼。

往日蔡敬他们虽然不会针对两人,但可说不上亲近,一直都是淡淡的。

今天的改变,原因出在哪里,两人心如明镜。这层关系,是与林泽交好带来的。

“多谢你们体谅,那今儿我便先回去,明日一早两位兄台记得来。”林泽顺着杆子,对三人的主动示好,表现出一种很欢喜的态度。

相信在场其余人已经看明白,既然跟一部分人交好是拉帮结派,跟剩下一部分人容易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

那跟所有人都交好,一锅炖,都是朋友。

临走前,林泽给雷宗荣、刘一阳两人投去一个眼神,再次跟学堂里的诸位同窗热情招呼才离开。

走了没多久,雷宗荣、刘一阳就跟上来,“林兄,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小组学习?”

“晚饭一块去食堂吃,吃完去我斋舍开始,如何?”林泽已有计划。

三人学习小组是昨天成立的,为的是相互敦促,共同进步。

学习小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写一这篇祭文,大家要先进行充分构思。

等活动开始时,挨个表达观点,再进行点评。

最后反思总结,各自回去写自己的文章。

“没问题。”

“好的。”

两人目光更加坚定,心里十分清楚。

林泽对他们的特殊是因为三人结交时,大家是带着互相扶持的心态。

而且雷宗荣和刘一阳在不清楚林泽底细时,先主动结交,表达善意。

今天放学比较早,林泽回到斋舍,看了眼时间,才三点钟。

摊开一张白纸,林泽开始写祭文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回顾孔子的事迹与成就;第二部分是重点,要大篇幅描写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人们需要学习孔子什么方面的精神事迹;最后结尾再次歌颂孔子。

林泽在云山雅集上听大儒们的意思,摸到现在大环境需要往‘礼制’‘统一’‘稳定’这个大方向走,其实就是要符合新帝的利益。

他宝座刚登,如何稳住天下人心?

一是宣传继承大统的正规性。

二是引导大家相信新帝能给大家带来太平盛世。

三是以稳定为由,让大家主动配合朝廷肃清正源,剿灭残余敌对势力。

于是,仔细斟酌后林泽开始起笔写开头,因为要遵守严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20-130(第5/16页)

的祭文写作格式,林泽删删减减,就剩一小段。

“维宣明十三年(新皇还没举行登基大典,沿用旧年号)先师孔圣夫子诞日,谨备时蔬玄酒,雅乐升舞(祭祀舞),恭奠于大成殿阶下,肃拜追远,上达夫子暨诸先哲先贤。”

坐得屁股都痛,最后一看,才写了一点点……

屋外有敲门声,林泽以为时雷宗荣两人来喊他去吃饭。

一打开,原来是宿管大爷,林泽拱手礼貌问道,“苏老,您请进。”

“不必客气,我是传个话,书院外头的护卫说,你石潭镇的家人来探望。”苏老头笑眯眯道。

林泽一喜,真是太意外了,当即问道,“是我爹吗?”

“还有位老爷子。”苏老头想了想。

林泽不禁咧嘴笑,“好的好的,多谢您老告知,我这就去见父亲和祖父。”

“去吧去吧,记得锁门。”苏老头提醒道。

林泽挠挠头,锁好门,又去跟雷宗荣两人说一声,晚饭就不一块吃了,马不停蹄赶去书院门外。

八角凉亭处,熟悉的骡车停在柳树底下,老爷子与林郁盛坐在石凳上,眼睛都看着书院门口。

“阿爷——爹——”远远地,林泽看见人影,心情激动,难以保持端方之态。

老爷子也坐不住了,林郁盛眼疾手快,扶着他就往林泽过来处赶去。

“瘦了。”老爷子上上下下把人看个仔细。

林郁盛含笑看着一老一小说话,手掌在林泽后背抚了几下。

林泽扶着老爷子另一边手臂,笑得见眉不见眼,“阿爷,我天天吃两大碗饭,顿顿有荤有素,您可安心。”

出来才一个星期吧,竟然觉得过去好久好久,林泽有种留守儿童终于在过年时见到家人的感觉。

平时学习忙,没太多时间想。现在人在眼前,那股思念之情,一下子涌出来。

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他真正的亲人是老爷子他们。

若是没有他们,林泽在这里时真正的‘外人’。

“爹,我奶、妹妹她们怎么样?身子可好?还有族亲们,田地的庄稼长势如何了?建房的土砖晒够了吗?”林泽突然发现,桃花坪有好多细节他都记得很清楚。

林郁盛与老爷子相视一笑,“来这一趟,一是为了看你在书院过得如何,二是有人给你来信了。”

第124章 第 124 章 祭孔大典

“阿爷、爹, 你们坐。斋舍里平日我一个人住,便只有这一把椅子。”林泽将两位家人领到宿舍坐下说,恰好他们也很想瞧瞧自己学习生活的地方。

再看地上,堆了好些东西, 都是他们从家里或是城里买来的。

老爷子和林郁盛一路上都在观察北山书院的环境, 在县城吃午饭时, 就同好几个人打听过这间书院的情况。

如今亲眼见到,更加放心些。

又听林泽说自己这些日子是怎么吃饭、睡觉、上学的, 以及讲学的夫子们各自的特点。

老爷子坐在林泽的床铺上,刚才已经细细瞧过被褥是否够暖和,“看你这书院过得很好,我们也放心了。”

“阿爷, 这里的夫子和同窗们都很好, 等书院放假我马上回家。”林泽保证道。

林郁盛在爷孙俩聊天,便走到书案前, 随手检查林泽的学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他好辣 三个反派崽崽的炮灰爸 没钱你修什么仙 LIKE 恐同Beta今天也在被迫贴贴 单向匹配 满门抄斩二十一次 背叛老好人正道夫君后 渣攻试图洗白[快穿] 我是佐樱好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