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 110-120

11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心凉后,带崽另嫁他却悔红了眼 柯学拯救弟弟 万物生 在寄生世界当普通人 暗恋那一天 吾手所植[gb]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超能力是模拟岛主[末世] [排球]永远仰望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10-120(第1/16页)

第111章 第 111 章 县城求学

林泽和多福带着满满一车厢行李, 从桃花坪出发,一大早天没亮就开始赶路,直到下午才到安阳县县城。

这时候街道上行人稀少,两边的商铺已经快落完板。林泽两人头一次来, 根本不认识县学在哪, “多福, 今晚先找脚店住一晚。”

“好,泽哥。我记得刚才路过有一家。”回到小县城后, 多福就重新改口称呼。

林泽知道长时间赶路后的状态不宜见人,颠了一天,全身痛,一听有地方先住下, 那还挑什么, “走!”

‘老杨家脚店’

林泽抬眼看去,轻声读出来, 想必这家老板姓杨。

让多福留在原地看守, 自己跳下车,掀起薏米串成的珠帘, 走进昏暗的脚店。

大堂里点着几盏灯, 有两桌的客人还没散去, 掌柜的支起一边脸, 在打瞌睡。

“掌柜的, 还有客房吗?”林泽轻敲木桌面问道。

掌柜的晃了一下, 这才睁开眼, “啊?住店?有有有,小郎君您要几间房?”

“一间普通客房。我外有还有一牲口,你这要多少草料银钱?”林泽先问清楚, 免得被坑。

掌柜的往门外看去,店里的小二好像去忙了,只能由他来招待,“您放心,我们收得不贵,价钱肯定公道。五文钱草料银,保管伺候好了您的骡子。”

“热水可要钱?”林泽又问道。

掌柜的见他年纪不大,心里却有成算的,什么都问清楚才住店,“半桶不要钱,超出后一桶二文。咱们店里有活计可以帮您提水进房。”

“那我们两人今晚住你这,劳烦带路。”林泽拱手道。

掌柜的见这个时辰还能做成一单买卖,心里也高兴,“您等等,我喊家里的二小子带你们去。”

趁这个时候,掌柜的便让林泽出示路引证明,住店要登记信息,否则官府的人来查,他们可要吃牢饭的。

不一会,就有一个年轻结实的小伙子,肩上攀着一块旧毛巾,手里还领着一壶酒。

“爹,我先把酒给那桌客人送去。”杨小二露出一个憨厚的笑。

杨掌柜忙出言阻止,接过儿子手里的托盘,“诶诶,你带这位小郎君去咱们院里丙字二号客房,还有骡子要牵后院棚子里好好照看。”

“好嘞,爹。小郎君请随我来。”杨小二出门,招呼上多福,带着他们绕到后院侧门进去。

多福这段时间吃得好,长结实了些,不过瞧着杨小二哼次哼次搬上搬下还游刃有余的模样,眼底都是羡慕之意。

“小哥,你家都是自己人干店里的活计吗?”林泽跟着他一边从后院往前院去,一边随意聊道。

杨小二好像经常回答这个问题,想都没想就说道,“是啊,我们全家都指望这间脚店过日子呢,你们下回记得还来啊。”

院子中间天井处,一老一少两个妇人坐在小板凳上,刷洗大木盆里堆成小山的碗碟筷子,旁边还蹲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娃娃。

“阿娘、大嫂,小葫芦你别玩水啊,天冷。”杨小二一手扛着林泽的行李包,一手拎他的书箱,朝天井处的人招呼道。

两位妇人朝林泽这边友好一笑,倒是旁边的小娃娃歪歪扭扭跑过来,奶声奶气道,“二叔,我帮你拿~”

“等你长大再帮二叔,赶紧回阿奶那,二叔要干活。”杨小二腾不出手,只曲其膝盖,轻轻将小娃娃推回去。

林泽见他实在可爱,把一只手上的包袱先放在脚边,拿出一块小糖果给他,这是为了防止赶路无聊,提前准备的,吃剩还有一些,“给你。”

“谢谢大哥哥!”小葫芦一直跟着在店里,每天见的生人多,他胆子便大些。

杨大娘、杨大嫂瞧见自家娃儿手里那块芝麻糖,已经有些过意不去,“小郎君破费了,你们吃晚饭了吗?厨房那边还有面条包子,要不吃点?”

“婶子,你照价给我们送两碗面条来,加个鸡蛋有吗?”林泽想了想,便问道。

杨大嫂连忙道,“有的有的,你们等会,我这就去煮。”

“小郎君是来县城投亲吗?”杨大娘见林泽拎得费劲,也过来帮他分担两个包袱。

林泽这次知道要长住,因此带的东西几乎涵盖了生活所需,大包小包的,“不是,我来上学的。”

“哎哟,你是去哪念书呢?我小儿子也在书院,上月回来,才住了几日又走。我这离得这样近,都见不着几回面。你家里大人倒是舍得,瞧你们大包小包,家里离着还挺远吧?”杨大娘一听这是跟小儿子一样的读书人,心里更是亲近,嘴里就有说不完的话。

林泽也挺意外,没想到杨家还有个念书的小儿子,“我明儿先去县学教喻大人那入学籍,再看看要去哪家书院念书。您可晓得咱们县城的书院?”

实际上,林泽要去的书院早就定好的,叫北山书院。县学每月初一十五去一趟听课,有点类似全体在籍生员的公共必修课。

另外每天上学需要在书院,安阳县除了村里的私塾或者族学,其余书院都是由县学和县令统一管辖。

县令和山长在每次月考、年考中都会根据科考类型出题,让在读学生答题,以此排名。

“知道、当然知道!咱们这最出名的就是两间书院,青溪书院和北山书院。小郎君要是去,一定要考北山书院,我家三郎就在里头念书。你们若是能一块在北山书院,下回我送吃食去,给你也带一份~”杨大娘热情得很,进了客房,还帮着林泽又收拾一番。

真是巧,林泽暗想道,“我努力跟杨三哥一块吃您的饭。”

“诶~大娘等你好消息~面条一会送来,你们先收拾收拾行李。还缺什么,尽管跟咱们说。”杨大娘临走前叮嘱道。

林泽将人送到门口,方才进屋把门关上。

这厢房在二楼拐角处,比上次跟谢宁去凤鸣县住的小上很多,不过两个人怎的都够住睡的。

“多福,明儿我自己去县学,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林泽坐在旧椅子上,跟多福说明自己的安排。

多福点头,一边听一边收拾行李。

想了想,林泽又说道,“北山书院若是不准许带书童,你得自个儿驾车回去,晓得不?”

“泽哥,我不能留在这里照顾你吗?”多福有些沮丧,他还想着能一块去书院,自己也能跟着学一些。

“说不准,只是不成的话,你先回村里。”,林泽也没办法,他手里有钱置办房产,但哪里来的不能说。

杨大嫂很快就送来两碗鸡蛋面,“小郎君,这两个馒头和一碟子咸菜是厨房卖剩的,你们别嫌弃。”

“大嫂子,我们不能要,你们做买卖的,不是要亏本。”林泽推辞着不肯要。

杨大嫂没有那么会说话,嘴巴笨些,她只说,“你们好好吃饱些,两个馒头不值什么。”

林泽见她人都走了,总不能追着跑去塞回人家手里。

两人吃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10-120(第2/16页)

饭食,简单洗漱一番,就躺在床上睡沉过去。

第二天,林泽是被一阵嘹亮的鸡鸣声喊醒。

洗漱收拾完,来到前面大堂吃了一碗粉,方才找掌柜的结账。

“小郎君可是要去县学了?往前头走到有一棵分叉大槐树那,拐到右道,一直走到头就是了。”杨掌柜显然是已经从婆娘嘴里得知林泽昨天说的话。

林泽一边从钱袋子里数铜板,一边道谢,“多谢大叔、大婶、大嫂子和杨二哥的照顾,晚辈铭感于心,日后课业不忙时,再来与您叙旧。”

“哎哟,真是客气了。小郎君一路顺利,我们都相信你肯定能进‘北山书院’,到时候便与我家那三小子是同窗了。”杨大叔满脸的骄傲,三儿子是他们家最有出息的人。

往日官差来查账、找事,看来三儿子的份上,都不会太为难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在县城里,他们一家能开这样一间脚店过日子的原因。

林泽见多福已经赶着骡车过来,便拱手道,“承您吉言,晚辈先告辞。”

“哎,我送送你们。”杨大叔从柜台后绕出来。

早晨是清凉热闹的,宽阔的青石板街道上,各家吃食铺子小摊早已经蒸汽缭绕。

高低错落的房屋中,有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以及小娃起床的哭声,两边茂密的树叶里,鸟鸣声加入这场交响曲。

安阳县的县学与孔庙是相邻而立的,坐北朝南,听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后靠北山,前临县前河,环境清幽。

步入儒学门,这道象征着每一位读书人仕途必经之路,‘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包含的激励与感召,是每一位走进来的学子无法抵抗的。

教喻和训导在文昌阁和明伦堂中间的阁楼,林泽进门时已经问清楚大门前的护卫。

阁楼处,假山花木,池水游鱼,只有一老仆用竹扫帚清扫地面的落叶和灰尘。

“老人家,我是本县生员,请问教喻大人在吗?”林泽走过去,礼貌问道。

老仆撑着扫帚,直起腰,慢吞吞道,“在那儿,你进去就是了。”

“多谢,祝您老身体康泰。”林泽颔首。

走入室内,一片幽静。宽大的书案前,一盏香炉,升起袅袅青烟,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案后的中年男子察觉到屋里有人进来,抬眼看去。只见一青衣少年,身材修长,逆着晨光,挺拔地端立于前。

“学生林泽,见过教喻大人。”林泽向前几步,躬身行礼。

杜安眯着眼,细细打量一番眼前之人,抬起袖子指向侧边的椅子,“墨居先生同我说起过你,挺好的小郎君。你来是为了何事?”

“学生宣明二十年秀才,今想入书院继续学习。”林泽从怀里拿出一本小册子呈给教喻。

这是当年中秀才时,县衙发的证明。里面记录了他的个人信息,以及中榜的具体名次等。

教喻简单翻看一二,反而问道,“你不随太傅大人?”

“老师让我在此安心苦读。”林泽简略回答。

教喻虽然有疑惑,不过即便没有谢太傅的关系在,林泽是实打实的秀才功名,而且名次相当靠前,根据法令,他是可以入书院继续念书的。

“本县有五大书院,你欲去哪家就读?”教喻继续问道。

林泽回,“学生想去北山书院试试,还请教喻大人代为引荐山长。”

“按照朝廷规定,我只能将你列为增广生员,至于是否列入禀生生员,还需看你月考成绩如何,望你知情。”教喻态度也比较和缓,林泽虽然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但无论是谢家还是太傅,他都不能不谨慎对待。

林泽见状,起身行礼,“多谢教喻大人。”

“那你今日先入县学生籍,过两日便同老夫一起去北山书院,经山长考核,若准你入学,便可。”教喻道。

事情办妥,林泽又与教喻聊了一会,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

对方不说有多少照顾,但林泽问的关于书院山长的一些问题,他都耐心说。

但都只说客观上的东西,一旦涉及个人喜好判断等,就闭口不言。

林泽知道这是自己钱没给到位的原因,不过他就是想试试看,这位教喻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112章 第 112 章 入学测试

一盏描绘翠竹花鸟的纱灯, 在屋檐下轻轻晃动,影影绰绰能看见上面的字——‘吴宅’。

一位管家装束的男人穿过前院的屋檐,沿着抄手游廊,来到前院书房。

明澈的池水, 荷花尽褪, 一个个碧绿的莲蓬饱满硕大, 秋风吹皱池水。

位于书房院落荷塘上的八角凉亭,有两人在对弈。

“诶, 不来了不来了,你们年轻人总是不让着点我们这些老头子。”

说话的是一位五十出头,面孔宽大多肉,神情略带着挫败的老学究。

杜安配合着, 佯装慌乱地站起身拱手求饶, “吴老,您是故意放我一回, 这才侥幸有了赢面。”

吴序笑了笑, 管家趁机附耳说了一句话。

“听闻太傅大人新收了一位高徒,不知你晓得吗?”吴序一边慢悠悠收回棋子。

杜安知道吴序时明知故问, 他们这群人早就收到消息, 不过既然知道, 又偏偏这时候说。

杜安视线飞快掠过吴管家, 看来刚才说的事, 跟林泽有关系。

“自然是听过的, 晚辈昨日还见到这位高徒了。”杜安顺着话头往下说, 这也正和他意。

今天上门,除了正事,另外也有心想看看这位北山学院山长是个什么态度。

学院与县学之间微妙的关系, 让杜安不得不谨慎处理。

谢家如今不比从前,有个当朝太傅在,吴序背后那些人对这位太傅之徒是个什么看法,今日便可通过吴序了解一二。

吴序将手中棋子扔在棋罐里,掀起眼皮,直言道,“喔~找你所为何事?”

“林公子来县学录入学籍,并表示要在县里的学院继续学业。”杜安稍微改变了一点林泽的意思,把‘希望’更为‘表示’。

吴序像是并不在意似的,“你觉得此子学问如何?”

吴序并不知道林泽参加雅集的事,实际上,安阳县知道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

“他能被太傅大人看中,想必是有些真本事的。”杜安微笑道。回答得颇为谨慎,并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评判。

吴序瞥了眼杜安,这人实在滑不留手,想从他嘴里听到点真东西,很不容易,“既如此,想必他已有想去的地方了吧。”

“晚辈听他说,意欲明日来拜访您老。”杜安道。

林泽昨天跟他说的话,现在已经带到,最后一点事办完,可以随时离开吴家了。

吴序轻笑,“这么说,是看中我北山书院了。你是县学教喻,按例也该跟老夫一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10-120(第3/16页)

对新学子考核一番,好维持我北山书院一贯严格的选拔方式。”

显然吴序并不打算让杜安功成身退,把入门考核的事拉上他。

而且吴序已经用‘新学子’来称呼林泽,意味着他是要让林泽入学,后面又说要展示严格的考核方式,那出的题便不能太简单。

在‘让林泽顺利入学’与‘展现出题难’之间,怎么衡量好这个尺度,不是个简单的事。

出题太难,人家太傅的高徒都吃了闭门羹,谢家定然会把账算在他们头上。

北山书院有大靠山,一时半会,吴序这个山长不会有什么事,但他这个县学教喻在谢家眼里就是只小蚂蚁。

若出题简单,让北山书院的名声有损,杜安这个教喻也不用混了。

“吴老您这个是

抬举晚辈,我平日能勉强去讲讲学,已经是战战兢兢。您是山长,这入学之事,自然是全凭您做主。我这个教喻,还是县尊大人瞧我有几分细心,让我去县学看守藏书的。”杜安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把自己顶头上司县令这面虎旗拉出来挡挡。

说起来也是窝囊,在别的地方,县里的书院全归县学管辖。

倒是他们安阳县,因为有两间太过出名的书院,以至于山长的来头颇大,里面有大背景的学子也不少。

杜安这个教喻,成了小鱼小虾似的角色。在这两间书院的事情上,根本毫无插手之地。

像今天这样的事,他还要想方设法,力求谁也不得罪,夹缝生存的日子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吴序笑眯眯起身慢慢走到栏杆处,望着满池塘的莲蓬,“县尊大人将今年五院大比之事交予你主办,可不只是看中你细心,还有能担事的胆气。太傅大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的眼光自然是没有错的。你我只是按照学院规矩行事,以林泽的本事必然能顺利入学。”

“那、以往年的考题?”杜安硬着头皮说道,叫他出新的,怎么都不可能,这个度他把握不来。

昨天跟林泽接触,时间短,只瞧出是个有成算的。但学识如何,不好说。

毕竟原籍在柳头县,那边的秀才同他们安阳县的可不一样。

吴序没接话,反而问道,“他在秀才榜上几名?”

“明宣二十年,榜上第十。”杜安摸不准吴序的意思,只能依实回答。

吴序转头看向杜安,“不若这样,咱们县尊大人上一年在岁考中的题,用来考核新学子如何?”

“这…县尊大人上一年的试题,晚辈记得颇有难度…”杜安心想,吴序不是要把事情又多扯一个人吧?他现在很后悔,刚才搬出县尊,如今反而被吴序利用上了。

吴序含笑道,“是有些难,不过这样正好。新学子答得好,是太傅大人教导有方;反之,也是情有可原嘛。”

杜安讷讷没再说话,吴序显然已有决定,他已经动摇不了。这事多少跟他有点关系,杜安也不敢去县尊大人那里说点什么。

“那、晚辈回去便着手准备。”杜安挤出一丝笑容,恭声道。

吴序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管家说午饭已经准备好,一块吃点吧。”

“多谢吴老关怀,晚辈想着早些回去,也好将明日的考核安排得更稳妥些。下回吴老有空,晚辈再陪您吃。”杜安婉拒道。

这吴家他是一刻都不想待了,莫名其妙给自己揽事上身。而且林泽那边,他也得想办法透点消息过去。

吴序又挽留了一回,杜安再次婉拒,方才略有些遗憾地让管家送人出门。

杜安一出门,上了骡车,马上掀开帘子对赶车的小厮道,“一会你去老杨家脚店送个信。”

“是。”小厮马上点头应道,手中鞭子挥动,骡子哒哒哒地加快速度往熟悉的县学跑去。

老杨家脚店,林泽刚从外头回来,就被大堂中的杨掌柜喊住,“泽哥儿,有你的信件。”

“给我的?”林泽挺意外,他记得自己在县城没啥人会送信的啊。

杨掌柜从底下柜子里拿出一封信交给他,“这不是你的名?人家还专门问我了,从石潭镇来的林泽,那还有差的?”

“是我,谢谢杨大叔,那我先回屋了。”林泽低头简单看了下信封,只有四个字‘林泽亲启’。

杨掌柜笑呵呵道,“好,明儿入学测试顺顺利利通过啊。”

“好的,承您吉言。”林泽挥手道。

翌日一早,林泽按照约定时间,先与教喻杜安汇合,两人再前往北山书院。

“昨夜可还睡好?”到了书院,两人步行至山长所在的集贤阁,杜安瞧了眼林泽,轻声问道。

林泽摇摇头,“有些紧张。”

实际上是昨天研究了一晚上信封里的题目,挑灯夜战大半夜,还是憋不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林泽不知道是谁送来的一份县尊上一年出的考题,不过从上面的字迹,林泽记得跟眼前这位杜教喻的有几分相似。

去县学回来后,林泽第二天就去给教喻和北山学院山长分别送了一份礼。

但那都是正常的标准,并没有什么奇珍异宝,林泽没想到教喻这么‘投桃报李’。

“不必紧张,正常答题即可,胸中有乾坤,自然是水到渠成。”杜安鼓励道。

林泽听这话,更加确定那封信是杜安送来的。

两人很快来到集贤阁,正前面的墙上是一整副大型的孔子石壁浮雕,另外两面墙上挂着孟子、荀子等儒家先贤画像。

再往下是一整墙的书架,全都摆满了各类书册、卷轴。

有四五个人正在打扫整理,他们动作很小心,就连旁边修剪盆栽的人都没什么声响发出。

山长身边类似助理的人叫温庭山,带他们走到后院一间单独的屋子。

“山长,教喻他们来了。”温庭山轻声道。

吴序从书里抬起头,含笑道,“给教喻和林公子上茶。”

“多谢吴老。”

“谢过山长。”

两人落座,一边喝茶,一边跟吴序寒暄一会。

“既然小泽你已经知晓书院规矩,那我们便按旧例,进行入学考核。”吴序将茶杯放下,看向林泽。

林泽就等这事了,拱手道,“学生遵从书院旧例,请山长出题。”

“那好,请杜教喻同老夫一起出题吧。”吴序起身。

杜安只得跟上,林泽坐于原地,等两人在书案那边写完题目,将纸笔放下。

“你来这边答题吧,第一道策论,以八股做题。第二道作一首诗。”吴序示意林泽过去。

林泽照着坐下,开始用他们准备好的纸笔答题。

山长的第一道题果然和昨晚信封上的很相似,是以安阳县水患为题,考生写一篇解决之法的文章,要求是八股文格式。

林泽昨晚翻了许久的书,又找杨掌柜问了很多相关的事,大致已经有个答题的方向。但是八股文的格式来答,他目前的能力确实在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10-120(第4/16页)

八股文上还很差。

但是没办法还是要写,林泽只能在这份答卷上,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至于最后结果如何,就交给天意吧。

在林泽埋头奋笔疾书时,吴序和杜安默契地走到院子外,闲聊等待……

第113章 第 113 章 北山学子

一个时辰眨眼就过去了, 林泽全身心沉浸在题目上。

“山长、教谕,学生的题已经答完,请批阅。”林泽从案前抬起头来,将两张墨迹初干的纸, 呈给两人。

吴序做出请的手势, 杜安回礼, 落后半步。

在两人看卷时,林泽默默坐在之前进来时坐的位子上。

约莫半个小时, 低头闭目养神的林泽听见吴序道,“你这在治水的法子很是丰富,都是怎么知晓的?”

“回山长,农田排水的法子是因为学生此前一直住在乡间, 同族人们聊天时得知。水土保护及河道整治、疏浚乃是书中所得。另外家师曾教导, 所学一切当有所用处,便举了县里水灾频发的例子、修筑堤坝、河道管理之法便是从老师那里所听得。”林泽温声道。

这说的全是大实话, 林泽昨晚收到信后, 顺着线索打听一番,才敢相信这个题。

他知道了送信的人是杜安日常带着的小厮, 才明白信件的用意。

林泽也猜测过杜安可能是看在谢太傅的面上, 给自己放的水。不过有没有别的东西, 林泽不敢确定, 总之这事对自己没坏处。

杜安默默松了一口气, 刚才看个开头, 没把他呕死。昨天都给题了, 八股还写能成这样,真让人气败。

压着一股气往下看,越看越上心。因为林泽的文中, 提出的治水方法非常实用,甚至还给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案例。

另外一道题,写的诗虽然没有特别出彩,但也属合格以上的范畴。

这样综合评定下来,

入学资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果然,很快就听见吴序含笑道,“八股写作之法,你尚有些欠缺。不过北山书院在此道上颇有经验,不出一年半载,想必就能取得不小的进步。你准备一二,明日便入学地字班。一会让庭山带你去办理入学手续。”

待林泽出去后,杜安觑了眼吴序地神色,方才煞有介事地感慨道,“真是承袭了老太傅那一脉的经世致用之道。”

“嗯,不是庸人,进我北山书院能取长补短,日后有多大的造化,就看他自己了。”吴序将林泽答题的纸放回桌上,心里还是满意的。

原以为是个要拖累北山书院名声的庸人,又因为要考虑背后的谢家,搞得吴序有些头疼。

出这个题也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因为无论答得如何,看在谢家的面上,吴序肯定要让林泽进书院。

万一林泽真是个没有真才实学的草包,答得一塌糊涂。回头跟谢太傅那边说起这考核之题,那他今日的做法,就是故意刁难。

既然都要给谢家这个人情,还非要出个差头,做得太不体面。

尽管把县尊和教谕这两人拉上,一起分担可能出现的风险,吴序知道,自己还是主要责任人。

一切的一切,是吴序非常在意北山书院的名声。他大半辈子都献给书院,无论如何,不允许有人破坏他的心血。

林泽来到前院,温庭山见他,微笑道,“林师弟,一切可还顺利?”

口气已经变得亲昵几分,称呼也换成了师弟,不必说,这人是知道林泽底细的。

“有劳师兄挂心,山长说我明日可来书院学习。”林泽走过去,拱手道。

温庭山听完,就知道后面自己要做的事,“那恭喜师弟,心愿达成。师兄带你去走一圈我们北山书院,熟悉熟悉你日后生活的地方。”

“好的,辛苦师兄了。”林泽是后面才知道温庭山也是书院的学生,这位给山长处理许多琐事的师兄,是个货真价实的举人。

温庭山边走便介绍道,“我们如今所在的地方是崇文阁,山长和先生们的住所在崇文阁后头的半学斋。书院目前有一百多人,其中举人三名为天字班,四十一秀才为地字班,童生七十三为人字班。秀才、童生所在班又分上中下,依照月考成绩定期更新。”

林泽听完,对北山书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相当于一间小初高都包含在内的十二年制学校。

每个学段还分重点班、次重点班、普通班。按月排名,竞争不知道有多激烈。

“师兄便是三名举人之一吗?”林泽将话题往这位师兄身上带了带。

按他所了解,书院中天字班的学长是相当于半个老师的存在,经常给秀才童生上课。

温庭山方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考中举人,这是他极为得意的一件事。

家学深厚,如今又在北山书院给山长当助理,经常能接触大儒、大家,可谓前途一片平坦。

自然地,学院里知道他名头的人非常多,林泽现在问,他也不隐瞒,“我也是侥幸。师弟在地字班,若能在月考、岁考中名列前茅,进入地字号上等班,也可作为先生们的助教,给人字班的师弟授课。”

林泽适时露出恰当的羡慕和向往,“真好~”

温庭山笑了笑,两人继续走。从崇文阁一路往外走,松柏青苍处,来到一处大门前挂着‘成德室’的建筑。

“这里是刊印、校对书卷的地方。等会往左转角处有一片枫林环绕着的地方是文庙,师弟入学后,我会带你去祭拜圣人。”温庭山朝文庙方向拱手行礼。

林泽机灵地跟着他一块做,走了没多久,果然在曲径上,就瞧见一大片一大片火红的枫叶林。

深秋时节,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中,如火似霞的枫树林,为秋日的北山书院增添了一抹极致的意境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林泽不由在心里念起伟人这首诗,仅仅走了一段路,就感受到北山书院的一草一木都透着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之道。

将建筑融于自然,又创造出更高的意境。通过移景、框景、分景、隔景等方式,依托四季不同来造景,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多变布局。

听从谢太傅这个建议,真的太正确了,林泽真的已经喜欢上这个地方。

踏上一座引山溪流淌而过的木桥,林泽不禁感叹道,“师兄,仅为书院之景,我也想长住于此。”

“我与师弟深有同感,书院之一角一落,一花一木都是历代山长、夫子们费劲心思打造的,你日后慢慢体会其中之趣。咱们书院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是讲堂,你们的斋舍就位于讲堂的右侧。讲堂后面是藏书楼,先生不讲学时,大家都会去藏书楼借书管阅。”温庭山道。

林泽随着温庭山将书院大致走一圈,把日常去的学习、生活场所熟悉熟悉。

日渐高悬,两人最后站在大门前,林泽真诚邀请道,“师兄,不若同我一块去吃点东西?”

“多谢师弟相邀,书院不能随意外出,我便送你至此,等明日师弟入学,咱们再相见。”温庭山婉拒相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10-120(第5/16页)

林泽听完这话,猛地想起什么,“师兄,一直忘了问,我想了解一下书院的院规有哪些?”

这是大事,林泽已经知道北山书院管理非常严格,要不是人少地方大,真有种在衡水中学上课的感觉。

万一不小心触及院规,他很可能直接被开除,那乐子就大了。

“师弟瞧,大门左侧,大柳树下那块石碑上就刻有北山书院院规。”瞧见林泽有些紧张、着急,温庭山端方依旧。

林泽再次拱手行礼,目送温庭山走后,自己先到右边的河边将骡车牵过来,然后再到左边的石碑处。

‘诸生远来肄业,自必专一其心思,端庄其举止,勤修其学业……’

林泽仔仔细细看一圈,总结这上面的规章制度,不能酗酒、赌博、服用五石散(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东西),茶馆、酒肆、青楼不轻易进。

茶馆这个林泽是没想到的,还好今天来看了,不然真是危险。

继续往下看,出校门要请假,三次不告而出,就逐出学院。

凡是外出,要衣冠整齐、视瞻谨慎、步行端庄。林泽马上反思自己,好像确实有点随便了。

跟着谢太傅读书那几天,是没有太注意这方面,大家像朋友之间相处,就很随性~

同窗之间要敬业乐群,不搞小团体、不轻易起争端。

剩下的全是告诫学子要爱惜光阴、孜孜苦读,不要试图在考试中钻营舞弊。

总之一句话,来了北山书院,把‘修身苦读’刻在脑门上,刻在呼吸里!

骡车行驶回‘老杨家脚店’,多福坐在门前的石块上,两只胳膊抵着膝盖,手掌撑着两边脸,漫无目的地看着面前人来人往的街道。

“少爷——”多福视线往前探去,恰好瞧见一辆熟悉的骡车,蹭的起身迎上去。

林泽慢慢拉紧缰绳,让骡子靠边停下,“怎的在外头?吃饭了吗?”

“我想等你回来,怎么样?泽哥,顺利入学了吗?”多福接过牵绳,仰头问道。

林泽微笑点头,自打从北山书院出来,下意识在走路说话时注意一些,“嗯,明日我便可以搬行李进斋舍。把骡子牵回后院,咱们一块吃饭。”

走到‘老杨家脚店’,林泽便让多福先把骡子安顿好,自己先到大堂那边点好吃的。

“泽哥儿回来啦?考核之事顺利吗?”杨大叔从柜台后面绕出来,亲自迎林泽到一桌空位上坐下。

大堂里正是热闹的时候,中午时分,不少人都在脚店里吃饭。

老杨家的东西价钱便宜,分量还给得足,很受普通人的欢迎。

林泽对北山书院越满意,则在考上时的心情便越好,“小子运气好,明日我便去书院了,这几日多得您一家照顾。”

“哎哟~真是了不得的小子,考上北

山书院,我三儿与你便是同窗,老叔照顾你那不是应该的,哈哈哈~”杨大叔哈哈笑道。

这下子旁边好几桌人都听见这话,纷纷探脑袋看过来,想瞧瞧是哪个小伙考上那所传闻中的书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怪物但被阴湿男鬼盯上了 禅院小姐无下限 朕的贵妃能言善辩 温柔陷阱 她为明月 人外贵族学院也有F4 谁教你这样当宠妃的?[清穿] 普通牛马在诡异世界里打工[无限] 胡乱牵红线[先婚后爱] 和前男友的尸骨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