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 70-80

70-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心凉后,带崽另嫁他却悔红了眼 柯学拯救弟弟 万物生 在寄生世界当普通人 暗恋那一天 吾手所植[gb]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超能力是模拟岛主[末世] [排球]永远仰望

林郁盛先是低声复诵一遍,细细斟品,随即在两人转入另一条小径时,出言夸赞道,“好句。”

林泽挺不好意思,可能是昨天背了一晚上的古诗词,给熏陶得有点上头。

“还有两句呢?”林郁盛见林泽没继续念,饶有兴致问道。

林泽佯装沉思冥想,最后还是摊手道,“爹,文思就断这了。”

林郁盛很是遗憾,又细品一番。还是觉得很有豁达之意,可惜缺了一半。

“瞧出来,心境是高了不少。”林郁盛仍然欣慰道。

林泽讪笑,这真是有点子误会在的。

两人边走边问路,很快就跟着所指的方向找去。

林泽他们要找的碧新书社在北边一角,属于人迹不多的地方,安静又雅致。

一丛翠竹在左侧石阶下,竹影倒映在雕花的木窗上,影影绰绰。

透过门窗,能瞧见里头人还不少。

拾阶而上,书社布置得极为文雅。

博古书架旁,置有花几,摆上一盆松柏盆景,或是精心打理的兰花。

抬眼一看,墙壁上挂有古琴一把。下方设有长桌一张,笔墨算盘皆齐,靠墙角的一处,还有一天青色瓷瓶。

见林泽两人进来,坐在长桌手执书卷的老人只抬头看了一眼,便又继续看书,左侧一莲瓣白釉香炉,飘着轻柔的烟霭。

林泽两人朝他颔首示意,见状便往一旁摆满各种文房四宝的墙角架子走去。

笔山、砚台、笔洗、镇纸、香插……等书房用品一应俱全。

林泽看来看去,还是放弃这个,打算在家里弄个随便点的凑合一下就行。

手里有点钱,但科考的费用大头是食宿、买相应的书籍,别的地方他不能乱花钱。

在对面,是一排排的书架,按照不同用途,分门别类摆放。

大家都低头在书架前翻找,有时会和一起来的同伴小声交谈。

林泽父子俩到其中一处人少点的,他们打算先看一遍这里头的书籍大致类型。

古代的书籍与现代的在排版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林泽还是因为有原身的底子在,看了好半晌才勉强适应一点。

最难的还是没有标点符号,林泽看得很想拿支笔圈圈点点。按照表达的意思进行断句,不然看得实在费劲。

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没有老师带着学。就算自己有能力买到书本,依旧是很难能够靠自己学会知识的。

别的闲书林泽只大致翻看一下,并且动作都很小心,避免造成什么损坏,要掏钱买下来。

在这么有学习氛围的地方,林泽不由沉浸在一本大儒散文集里。

不知什么时候,在身侧有几个衣着长衫的年轻人就辩论起来,林泽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去。

听着好像是在讨论书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6/20页)

某几个字的对错问题。

林泽眉心微皱,这书本的印刷竟然有问题?

还是科考用书,到时候上考场,正好是这些题目,那可要搞死人。

林泽不由凑近过去细听,都说这种书生辩经一样的场合,最容易交上朋友。

关键还有一点,大家都是文明人,动口不动手。

即便是近距离围观,也不容易出现误伤事件。

这时候,书社里大部分人都过来一听究竟,几人辩得愈发热烈。

就有一人拿着一本书册,手指其中一处朝众人道,“诸位贤兄贤弟,在下认为,此书中王右军所著《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此中‘由’字有误。”

这篇课文林泽记得属于高中语文选修篇目,这个时空在唐之后,并没有进入宋明时期、反而是现代历史中平行存在的朝代。

因此科考有一部分书是他没有一点印象的,好在大部分经典已经出现,比如四书五经。

他能结合现代的断句办法,找到相应的规律,理解文章篇目。

“在下家中先祖有藏书,亦是‘由’,且碧新书社不可能出现此等失误。”就有另一人跟他辩驳。

围观的人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大家都在想这个字到底是印刷出错还是本来就是这样。

“若无误,此句意思便不通。”此话一出,双方陷入僵局。

林泽记得个‘由’是通假字,应该在翻译时,用‘犹’的意思。

但不知道这个通假字的概念,在林泽目前所处的朝代普及了吗。

大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便相携到老者长桌前,请教道,“墨居先生,学生有一疑惑,想请教。”

老者缓缓放下书卷,眼睛瞥向他手中的书页。抬眼看围在四周的学子,沉吟道,“此字并非书社印刷错误,也不是王右军之失误。”

“啊?”大家面面相觑,皆有错愕之色。

“可有哪位知晓其中缘故?”老者淡笑道。

林泽心里一机灵,没有四处看别人的反应,只拱手道,“晚辈有一想法。”

众人的目光都挪到林泽身上,对这个陌生又过分年轻的同行,露出几分不信任。

“可别哗众取宠。”就有人撇撇嘴,小声嘀咕。

林泽心里没起一点波澜,他的脸皮,不是什么人都能击溃的。

哼,社畜的底线,比你们想象中的都低。

林郁盛站在外侧,也想瞧瞧林泽是怎么解释的。

老者挑挑眉,上下打量一番,“不妨说说。”

“此为通假,字音相同而异义者。‘由’通‘犹’,意为好像。”林泽顺道用《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背诵名句作出解释。

在现代要求背诵的篇目,科考中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

现代人大家专攻选出来的要考试的部分,而且是逐字翻译。

古代人考科举,整本书都要背诵,在没有断句的基础上,理解大致意思,很多时候是忽略个别字义。

很多人就没有注意到这些通假字。

众人听完林泽的话,不由吃惊,因为翻开对应的书册,竟然一丝不差。

“小友,好学识。在下方明,县学生员,不知如何称呼?”拿书的男子便朝林泽道。

林泽像是个初出茅庐,害羞腼腆的年轻人,连忙回礼道,“见过方兄,小生林泽,字清珩。”

接着又有几个读书人同林泽打招呼,双方互通姓名。

“贤弟,你才学过人,不知哪里人?可有考取功名?”方明就问道。

他看林泽虽然比较高,但五官依旧有稚嫩之相。且口音不是本地的,平日又没听说过这一号人,不由升起几分好奇。

林泽含笑回道,“我与家人乃外地迁来,现住桃花坪。去岁已中秀才,各位贤兄,小弟初来乍到,诚挚邀请大家来桃花坪做客。”

林泽都想好怎么招待人了,家里几间茅草屋,没什么能看得。但那边好几个合适散步的地方,秋季登高也有一番风趣。

“哎哟,你可真是有心了。”大家没见过刚认识就请家里的,感觉林泽这人很好说话,且品行纯良。

加之刚才他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学识,在场的人存了几分结交的心思,便都笑着应承林泽的话,表示有机会一定要结伴到桃花坪游玩。

坐在书案前的老者,只默默看着他们交谈。

林郁盛见事情了结,马上拿着手里的书继续读。

“过几日是谢太傅举办怡然轩拾诗会,不知贤弟可有请帖?”方明道。

他方家在此地算是大户,因此在第一时间便接到了请帖。

如今见林泽学问好,便想拉他一起,到时候他们这边阵营也好出个风头。

林泽连这里有个太傅都不知道,更何况是人家诗会的请帖,黑眸带着失落道,“小弟并没有那等福分。”

方明不由尴尬一笑,他以为林泽家室不凡。而今自己也没有办法给林泽弄一份请帖,刚才的想法不由作罢。

林泽倒没什么,今天来的目的基本达成。

书社不方便多说,几人很快就散开,各自继续看书。

临近中午,林泽便找到他爹,“爹,日头差不多

,咱们先回去吧。”

“嗯。”林郁盛看了眼他手里的东西,父子俩一同拿着要买的纸笔书籍到老者那结账。

“十三两一钱。”老者在算盘上扒拉几下,便给两人报了个数。

林泽差点呕血,他们拼死拼活打土匪才分了多少钱,几本书几刀纸就花了十三两。

林郁盛倒是接受得很快,从怀里拿出钱袋。

“先生,不知可能便宜些?”林泽还是决定讲讲价,虽然这个地方看起来就不像是能砍价的。

老者出奇地耐心,将林郁盛给的银子称过,再低头从抽屉里找散钱,“已经抹去九十五文。”

好吧,林泽放弃了,“晚辈无知,多谢先生。”

“给你。”老者又从旁边一个小点的抽屉里拿出一封纸。

林泽十分意外,双手接过,只见上头写着请帖二字。

心中大惊,嘴角忍着没翘起来,连忙躬身问,“不知是哪家的邀请?”

“太傅。”老者简单说道,眼睛在他们父子俩身上扫过。

林泽没想到这事竟然还有这种转折

果然图书馆管理员都不是一般人。

第74章 第 74 章 孙家兄弟

离开碧新书社, 林泽父子俩便穿过石潭镇最繁华的中心街道,打算去约定的大柳树和村里人汇合。

林泽手指下意识拂过衣襟里的薄纸,心潮依旧澎湃,这个事情的发展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林郁盛发现他的异样, 低头看了眼林泽, “以前在老家那, 你没参加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7/20页)

这些诶诗会雅集。盖因年岁太小,我和你爷担心你被外物所诱惑, 不能专心念书。如今也是该去见识见识了。”

“爹,你不去吗?”林泽愣了下,他抬头看林郁盛。

要是林郁盛不在,他又没有经验。

这种活动肯定有一些默认的规矩, 林泽不免有些忐忑起来。

好机会是很难争取到的。

林郁盛了解林泽的心思, 宽慰道,“那帖子就一份, 你爹我去不了。回去给你说说一般诗会的形式、内容, 头一回,就去瞧个热闹。”

林泽点点头, 蹭吃蹭喝呗, 他行。

两人转过一个十字路口, 林泽惊奇地看着一座超级豪华的大酒楼。

门口两侧屋檐下悬挂青白布条数块, 旁边的大木牌上以朱漆写着‘百家脚店’。

这竟然是个脚店, 看这样子是兼有酒楼住宿等功能的地方。

从外头看去, 能瞧见人流很多, 大堂的座椅几乎都满的。伙计们端茶倒水,上菜点单在各桌中穿梭。

“爹,这脚店真气派。”林泽啧啧道。

林郁盛也看过去, “安庆府确实比保宁府繁华许多,这儿只是一座小镇,便有如此规模的酒店。”

林泽心想,竟然还有退休下来的太傅,听那些读书人说,谢太傅已经有将近七十岁,在石潭镇老家打算住一月才返回府城,为的是祭拜已经过世的父母。

自从他放出消息办诗会后,附近县镇的读书人知道后,挤破脑袋都想拿到一张请帖.

为的是在诗会上一鸣惊人,从此名声大噪。

若还能得太傅青睐,更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

至于那位神秘的书社掌柜,林泽后来也打听到,这是谢太傅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一直住在石潭镇守着谢氏祖宅。

平日里最爱看书,在五十岁时辞官还乡,便开了那家书社。

因其藏书丰富,印刷清晰无误,成了附近几个县都有名的地方,很受读书人欢迎。

百家脚店的车马也多,林泽差点被路过的一只驮着两袋东西的骡子擦边撞到。

“哎,爹,那边草棚里是在干什么?怎么这么多人围着。”林泽躲避后。

余光就看见脚店对面大概十平米大小的草棚,围了一层又一层的人,最外层已经在草棚外。

大太阳都赶不走他们,好些个踩在小矮凳或是倒扣的箩筐上。

中间有个男人在说着什么,他的脚步随着目光,转向不同的方向。像是与每一个角度的听众互动。

林郁盛顺着他的话看过去,“许是说书人在讲故事。”

“那咱们去听听。”林泽说完就先抬脚过去,头一次见跟电视里几乎一模一样的情景,实在很难忍住不凑一凑热闹。

林郁盛对林泽这种少年人的心性能理解一二,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

“话说咱们贤恭亲王被封为辅国大将军,领着十万大军,陆续平定各方叛乱。那是何等风姿,各位可曾知晓?这里头的故事,更为曲折离奇。”

说书人眉飞色舞,表情配合肢体动作,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林泽都听得入了神。

而且,在这里林泽发现这种舆论宣传方式,效果是真厉害。

看来世子那边渐入佳境,而且这给了他一个灵感。

要宣传什么东西,产品是一方面,故事讲得好,那是能原地起飞的。

不敢停留太久,林泽跟旁边的人聊了一会,获取说书人讲的有关时政方面的内容,林泽就招呼林郁盛,从人群里退出来。

“爹,看来世子那边…有望…”林泽想起原先视为麻烦的通行文书,现在又迎来意外转折。

心里有点美滋滋的,接连两件意外之喜。让他觉得自己穿越,果然是带点运道的。

林郁盛没对这个东西发表任何个人观点,父子俩继续往外头走去。

经过一处岔口,林郁盛突然拉住林泽的衣袖, “巷子里的是许里正的大儿子。”

两人贴着墙角跟上去,林泽见他走进一处宅院,便猜测那里正应该就是躲在这里。

“爹,咱们先出去吧,人家有心躲咱们,眼下还没有合适的时机。”林泽低声道。

逼许里正出来,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田地全弄回来,这事没有一番筹谋和时机,不是那么容易办成的。

林泽已经在努力了,现在是三线并行。

邀请读书人来桃花坪,把自己或者此地的名声打出去,最好在登高时,出产一些名篇名句。

这样桃花坪的事曝光出来时,就能引发大范围的讨论,林泽利用舆论的力量,办成事。

第二条就是结交有实力的朋友,大家利益交换。

但这个不是容易事,因为利益交换太小,桃花坪的事人家不会帮你。大的利益,林泽他们不见得能付出这样的代价。

最后一条就是林泽和他爹高中,完完全全用自己的实力让里正松嘴,把吃进去的肥肉吐出来。

从小巷出来,林泽的情绪有点被影响,后面都没有看什么热闹。

在走到街道尽头时,一颗歪脖树下,有个游医摆的小摊子。

一块旧布摊在地面,上面摆着各种瓶瓶罐罐或是狗皮膏药贴类的东西。

游医戴着布帽遮阳,胡须稀疏,正在给一个撩起裤脚,露出粗肿大腿的汉子看病。

在林泽两人经过时,游医在摊位前找药,陪着汉子来的人瞧见林泽父子俩,“林举人!”

林泽两人停下脚步,转头看去,竟然是当初一起被分到安阳县这边的另一批人。

“孙家大郎、二郎,你们兄弟俩怎的来石潭镇?”林郁盛走过去,和两人寒暄道。

林泽同两人问好,看向孙二郎受伤的腿,像是被重物磕碰到,应该还流血了。

大热天,伤口红肿得很吓人。

孙大郞看了眼弟弟的腿,无奈道,“我二弟的腿昨日去修缮驿站时,被砸伤了。打听到石潭镇这边今日赶大集,便带他来看病。”

“林举人,你们是分到石潭镇吗?”孙二郎还挺乐观,他杵着一根拐棍,平衡身体。

兄弟俩身旁还有一板车,应该是孙大郎用来推弟弟来的。

林郁盛点头道,大家有缘一起走了几天。加上都是从别的地方被迫搬到此地,不免有些他乡遇故人的心情。

自然的,对他们的情况就愿意多关心几句,林郁盛问道,“你们也在这附近吗?”

“我们在隔壁的兰溪镇,天不亮就来了。医馆大夫费用太

高,我们听人说这里还挺灵的,打算先试一试。”孙大郎瞟一眼找药的游医,往林郁盛身边走两步,小声说道。

原来这样。

林泽对孙家的印象挺好,也主动问道,“孙大叔,你们怎的要去修缮驿站?给工钱吗?”

“您可说笑了,哪有什么工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8/20页)

的。里正说是县里摊派下来的徭役,我家必须去一男丁。老二才去第二日便弄伤了腿,里正到家里,喊我们要换一个男丁去顶替,把我二弟接回来。”孙大郎道。

这话已经听出,徭役的辛苦和危险。更可怕的是,这些都由里正安排,他通知到谁,就是谁家出人。

若是不服气,大可去县衙里告官。

林郁盛皱眉,既然兰溪镇都有徭役摊派,那他们石潭镇肯定也有。

如今农忙已过,徭役之事大都会安排在这个时候。

摊子前的游医将几样药捡好放一边,起身问孙大郎、二郎,“药费三十九文。”

孙大郎赶紧转身过去,一边从怀里拿出钱袋子,一枚一枚地数数,“好,劳烦大夫。”

游医见他确实掏钱买,脸上的笑由加深几分。

这些都是他自己采、自己熬制的药,不需要太多的本钱。这笔买卖做成,他能赚不少。

见他们兄弟俩忙完要赶回家,林泽父子俩便不多闲聊。

临走前,林泽从背篓里拿出两个馒头,“孙二叔你们多保重。”

这是父子俩的中午饭,从书社出来,饿得不行。

去小摊吃汤粉汤面又觉得不划算,最后就去买了几个馒头。

但孙家兄弟俩比他们狼狈多了,看他们两手空空,定是一大早就来治病,肚子一粒米都没有。

以至于一阵风把附近食肆的香味吹来,兄弟俩不约而同做出吞咽的动作。

孙大郎与孙二郎互相交换一个眼神,又在林泽父子俩脸上飞快扫过,见他们不像戏耍的意思。

孙大郎朝两人躬身道谢,三十多岁的汉子,声音都有些颤抖,许是在这异乡的艰难日子里,少有的温暖,“多谢二位,来日家里渡过这道难关,一定要十倍还今日相助之情。”

“孙大叔您客气了,咱们在这怎么都算同乡。只是两个馒头,不必放心上。”林泽微笑道。

孙大郎兄弟俩都是地地道道的庄户汉子,嘴巴笨,但很重情重义。

目送他们离开,林泽眼尖,看见游医摊子几步外,有一妇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

“爹,我能买些鸭蛋回去吗?”林泽听见卖的是鸭蛋后,心生一个赚钱的办法。

刚才走一圈,没看见有哪家卖咸鸭蛋的,林泽觉得这东西有发展空间。

林郁盛有些摸不着头脑,林泽的思路跳跃太大,“你要用来作甚?”

“爹,你吃过咸鸭蛋吗?”林泽小声问道。

林郁盛回忆片刻,“在府城中举时,主考官大人举办的鹿鸣宴中,尝过一瓣。”

林泽大喜,竟然是真有咸鸭蛋,只不过石潭镇这里暂时没有卖。

“你会?”林郁盛眼底闪过一丝讶异,林泽可以说对庖厨之事,一概不通。

林泽嘿嘿一笑,“爹,我在一本农书上瞧过腌制咸鸭蛋的法子,咱们买些回去试试?若是成了,咱们村就有一条生财之道。”

实际上是林泽老妈很喜欢弄这个,每年专门跑去乡下找亲戚定散养鸭的鸭蛋,回来弄百来个,送亲戚或是给当时在狗公司上班的林泽寄一大罐下去。

林泽以前在家读书时,帮老妈腌过很多次,虽然没有从头到尾自己来的,但流程和各种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泽哥儿,腌这个很费盐吧。”林郁盛有他的担忧,虽说咸鸭蛋他吃过,也觉得好吃。

说这个,林泽就想起自己空间里一堆盐,真是感觉浪费了,必须弄这个。

为了不让其他人发现猫腻,林泽决定对外宣称用盐量减少到大伙能接受的范围,“爹,只要最便宜的粗盐,那本书说并不需要特别多,另外还有些别的东西。”

“那便试试吧,若是成了,此地行船走商之人,应该挺喜欢。”林郁盛道。

咸鸭蛋能存放很久,又是蛋又有盐。普通人家是买不起的,但行商走船的倒不会心疼这个钱。

林泽当即找那个妇人问价,得知一文钱一个,见她家的鸭蛋个头还算可以,便买了二十个。

鸡蛋目前的价格比鸭蛋高些,五文钱三个。

在大家看来,鸭子养周期短,下蛋多。营养是比不上鸡蛋的,加之认为鸭蛋性寒,鸡蛋性温。

很多人吃不了鸭蛋。

而鸡蛋的用处则远远多于鸭蛋。

父子俩这一通耽误下来,到大柳树时,林家村一行人都有些着急,林郁生正打算去书局那找人。

“哎哟,可算见着,还以为你俩走丢了。”林郁生重新换上松快的神情。

其余人也笑呵呵地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让大伙久等了,我们在那边看书有些忘记时辰。”林郁盛含笑解释道。

大伙一听这是干正经事,那心思马上就有转变,就觉得多看一会也没关系呐。

林郁强一边拉起板车把手,一边朝林泽笑道,“泽哥儿,咱们一会到家,定然搭好草房给你们安心念书。”

“盛哥,咱们买东西时,瞧见有套别人家不要的旧桌椅,全搬车上呢,你来念书,正好用上。”林家村的一个汉子指着他推的板车上绑着的东西朗声说道。

其实是花了几文钱的,再怎么说,都是木头做的,不用也能烧火做饭呢。可舍不得扔出去白给别人。

林泽两人赶忙看过去,真是几张缺腿、缺角,还有些变形的桌椅。

“叔,你们真厉害。我也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林泽想跟大家商量做咸鸭蛋的事。

林郁盛扯了扯林泽的衣袖,以为他要说诗会的事。

这个还是不要先宣扬出去,免得被人使绊子,实在是来之不易的机会。

林泽指了指背篓,意思是咸鸭蛋。

林郁盛这才松开手。

林泽后来一寻思,回去再说。

到时候干活,肯定得让村里人搭把手,只是在制作腌制料水时保密。

“啥好消息嘞?”林郁生他们都跟着高兴。

林泽憨憨一笑,“我今儿文思涌泉,做了两句诗,爹说很不错。”

林郁盛瞥了他一眼,唇角忍不住扬起淡淡的弧度。

有几分机灵劲。

“哎哟,啥诗,咱们这些大老粗也沾沾文气。”

林泽摇头晃脑就念了两遍。

大伙是真好学,林郁生记性好,也有识字的底子在,很快就背诵出来。

其他人那股好强心就出来了,纷纷让林泽多念几回,他们肯定也能背下来。

“回头我就当着家里的臭小子跟前吟诗,让他们好好瞧瞧,老子这肚子,也是有几点墨香的嘞。”汉子们就说笑道。

林泽灵光一闪。

宣扬名声的方法又多一种。

回头就让村里的小子姑娘们天天背诗。

第75章 第 75 章 徭役摊派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9/20页)

林泽一行人踩着晚霞回到桃花坪, 和留在村里忙碌了一天的族人坐下来吃晚饭。

“吃饭咯,吃饭咯——”,五叔婆拎着大勺子,朝新建好的三间茅草房那边喊。

汉子们一边回应, 一边将最后剩下的手尾收拾干净。

老爷子叉腰道, “咱们就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儿了, 今儿吃得早,等收拾好碗筷, 咱就把祖宗排位请进来。”

“过两日,各家至少都有一间茅屋住着。”三叔公目光扫过这一片宅基地,感慨道。

老爷子眼睛往山坡那间草棚子望去,“泽哥儿说的登高路线大伙上上心, 等他参加完太傅的诗会, 只怕会有别的士子真上咱们桃花坪做客。”

“大哥,那肯定的。泽哥儿要去参加太傅的诗会嘞。咱们定然不能拖后腿, 泽哥儿中午回来一说, 郁强就带十来人上山,按照泽哥儿的要求找地儿。回来时顺带背木头回来继续盖房子, 现在估摸在那边等着吃饭。”三叔公一拍手掌, 脸上都是激动。

其余人跟着下去, 听着族长和三叔公唠嗑, 嘴角咧到耳根子。

“生哥, 太傅听着就不像是普通的官。”就有汉子小声问这里头最有见识的林郁生。

其余人也好

奇得紧, 林泽说去参加诗会, 一开始大伙还不懂这事有多大。

后头还是听族长说了一嘴,去的是太傅家举办的诗会。

都是一群泥腿子,下晌急着干活, 没太在意这事。

如今听族长和三叔公话里话外的意思,这太傅可是及其了不起的人物呐。

林郁生四处瞧了瞧,轻咳一声,眼神有些飘忽,“太傅是正一品官衔。”

此话一出,汉子们的脚底一下子像踩着轻飘飘的云似的,他们竟然还能跟正一品大官搭上关系!

你要说出来,别人只当是傻子说瞎话。

“谢太傅已经不当那官了,你们别呆愣愣的。出去千万不要乱说什么话,别给泽哥儿丢脸。”林郁生赶紧解释一句,他其实比这些人更加恍惚。

别人大致就晓得这个官很大,但他却明白正一品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他真觉得林泽是绝对有大运道在身的,太傅这个时候回乡祭祖,又恰恰办诗会,林家村不早不晚赶上,还非常不可思议地拿到请帖。

汉子们连忙严肃状,“那不能,咱们都在桃花坪这一圈地,哪都不去,别人也不来咱着。”

这边说着说着就到吃饭的大平地,今天那里更加平整了。

还有不少能当凳子的石块,有序地摆放在四周,方便大伙坐着。

林泽父子俩已经在坐着,刚才林沐去喊人来。

林泽复习一个下午,头昏脑涨,另外还要完善他的计划——打造桃花坪ip。

古代的地方出名,要么有故事,比如兰亭。

王羲之拉一帮人去那里举办一个曲水流觞的雅集,出名了。

要么有大名人加持,比如庐山,好几个著名诗人在那里作诗。

桃花坪出名了,那住在这里的林家村人在谋生上就多出另一份保障,来都来了,消费总不能少。

对林泽和族里来说,都是双赢的。

“泽哥儿,你今日做的那首《田园杂兴》很有童趣,到时候可在诗会上备用。”林郁盛捧着闺女拿来的饭碗,轻声说道。

林泽点头,晚上决定再去空间找找,他家收银台电脑里有没有什么能用的东西。

那玩意之前没想到它,现在看来,有必要再去看看他爸妈有没有存点能帮上忙的。

林沐给阿爷端碗筷后,就坐到林泽两人旁边,听到大哥有新诗,不由好奇道,“大哥,我想听听。”

林泽就把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背给她听,现在情况紧急,作诗也是需要状态的。

目前,林泽要在诗会前准备足够的诗,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

以前做的那些,很多都不能用。

因为太傅举办的诗会,你要出彩,普通或者说一般高的水平就不用拿出来了,肯定是不够的。

穿越给的好处,干嘛不用?

唐诗宋诗,但并不是说唐代只有诗没有词。

实际上林泽记得书本就学过李白的词,叫《菩萨蛮》,还有杜甫的《忆江南》。全是名篇,属于现在他已经不读书,但也能脱出而出的那种。

唐代的他不能拿出来照用,这年代并没有架空呢。

但宋代就不同了,在这个时代,并没有进入宋朝。

那宋代的诗词,全是林泽的选择。

甚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书本有的,林泽记得的。

准备在这三天里,全给它背下来。

主打就是有备无患。

“大哥,这首诗就是看着我们在下面劳作,有感而发的吗?”林沐一直念书写字,很快就俏声笑问。

林泽捏了捏她软软的脸颊,“嗯。”

“哥,你不是说要让大家都背诗吗?一会吃过饭我去教他们好不好?”林沐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她也想让小伙伴们崇拜。

林泽当然没问题,这又给他省事了。

今天的杂粮粥里,不仅多了点新鲜的野菜,还有鲜香的蘑菇,这是在山上砍木头时,顺手采的。

大家按照食不言的规矩,没多久,两锅粥一笼屉窝窝头全都消灭干净。

几个妇人收拾好碗筷,装进木桶里,提去河边洗。

几个汉子则是成群结队,跟着去河边提水回来,烧热水洗澡。

村里今天已经建好两个茅房、两个洗澡间。

林泽中午回来时瞧见,洗澡间在底下垫着几块木板。

大伙心细,这是免得洗澡沾到地面的泥。

林泽感觉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今天有干湿分离的厕所、浴室,明天有房子睡觉,再过几天,连单独的房间都能实现。

林郁强从另一头走过来,在林泽和老爷子两人旁边找个石块坐下,“泽哥儿,你说的登高看风景的地方,我们找了两处,你什么时候要去瞧瞧?”

“这么快?强叔,两个地方远不远?上去的路好走吗?”林泽迫不及待问道。

人多力量是真大,建房子、种菜、上山砍木头都是同时进行的。

林郁强道,“我们听你的,不找太远的,就留心附近,恰巧山上有一处能瞧见下面村庄,若是晨间,应该还有一层白雾。另一处则是一方山间凸出的平地,站在那,往远处就是很多的山,想来你们挺喜欢的。”

林泽低头想象一下,这两个真可以。

“强叔,等诗会后我随你们走一趟,麻烦大伙继续留心。强叔,山上有什么桃树、还有好看的花,烦请大伙都弄些回来,咱们种在村里。”林泽道。

到时候桃花坪可以名副其实,他记得好几首关于花的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用魅惑技能勇闯快穿世界 阳光花园社区 我用反派魔君修炼了 祂的巢 你不要什么都学啊[星际] 六零之后妈统管全家 老婆我真的不是阴湿男鬼 九十年代大佬的初恋 心动陷阱 萌探探案[九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