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1/20页)
第71章 第 71 章 建房种地
这就是排外, 意料之中。
许里正格局太小,成不了大事。
林泽直接给他判定了。
带路的汉子叫许大强,领着他们一直走了差不多半小时,在天黑前进到桃花坪。
“这里是桃花坪。”许大强走到后头, 愈发沉默。
他知道里正有意针对这群外来人, 自己今儿这行为算是得罪他了。
但许大强有自己的底气, 他所在的五房。房头五叔是个有本事的,在村里说话比里正差些, 但也并不怕事。
如今钱难挣,这走一趟就有十个铜板,哪能跟银子过不去?
林郁盛将剩余的钱给他,见许大强很抗拒与他们说话。暂时按下急切的情绪, 时日还长。
林泽扫一眼这片在小清河下游的桃花坪, 石头地比较多,缝隙里长满了杂草和低矮的灌木。
后山有连绵斜坡, 杂树里有些像果树一样的东西, 再往里就是深山。
河两边一片平坦的土地,很适合开出来种水田。
确实是一处很好的安居之所。
但林泽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县衙划给他们的地, 具体与其他有主之地的分界在哪。
原本要里正带他们来认清地界, 这事就不存在什么麻烦的问题。
现在只能搁置, 或者另想办法确定哪些地是他们的。
“许大叔, 我们明儿要请人清晰宅基地, 你有空来吗?”林泽见许大强数清楚钱, 扭头就要走, 把人喊住。
许大强顿住脚步,往回瞧林泽,见他一个小年轻说话, 心里很怀疑这是不是找他瞎扯的话。
老爷子站出来,增加这话的可信度,“许兄弟,我孙儿说的不错,明儿想请十个村里人帮手清理宅基地。”
老爷子秉着对林泽的信心,在没有商量过的情况下,支持林泽的决定。
“多少钱一日?”许大强没再犹豫,现在找活干不容易。
恰好家里头该种的作物都种好了,正是有空的时候。这些外来人他虽然不敢多亲近,但给银子还挺爽快。
林郁盛若有所思。
其余林家村人全都看着他们,没有人急赤白脸的跳出来说,林泽不用浪费这个钱,他们有的是能干这活的人。
在面对并不友好的外部环境时,林家村所有人都记得。
在外人面前,必须保证绝对的一条心,甭管各家私下掐成啥样。
“按照咱们惯例的工钱。”老爷子是个谨慎人,这活他们其实都不用请,只不过相信林泽另有用处。
至于工钱,他们初来乍到,哪晓得是多少。
不想给多,也不好给少。
林泽为老爷子的灵活应对之法,悄悄竖起大拇指。
许大强往桃花坪那块能用来建房子的地方瞅去,心里盘算着这活好不好干。
“一贯请人干这种活,每日主家要包帮工午食,另每日二十二文工钱。”许大强看出这些都不是蠢人,事后定然要去打听。
反正他就说高两文钱,还不至于让林家村翻脸。
林泽知道他们如今不具备给人包午饭的条件,相信许家村人更乐意拿银子。
“阿爷,咱们没地儿招待许大叔他们午饭,不如每人多加三文钱抵过。不知许大叔意下如何?”林泽笑着说道。
许大强脸上露出一丝愉悦,他神色不似刚才那般严肃,“自然是可以的,那明儿你们要几时动工,我今晚回村喊人。”
“我们得把那片地都清理出来,劳烦许大叔早些来。”林泽道,他们十七户,加上祠堂,要干的活不少。
许大强点点头,表示明白,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卯时二刻到。”
“锄头等工具须得麻烦你们自备。”林泽补一句,他心里是担心用自己的,这些人给他故意损坏,那真是欲哭无泪。
许大强表示可以。
既然谈妥,许大强要趁天没完全黑下来前,赶回村里。
“咱们今儿先到坡地那边将就一晚,明儿一早便起来收拾出各家的宅基地。”老爷子朝大伙喊道。
在林泽和林郁盛的搀扶下,领着大伙往坡地去。
“走咯走咯,这里全是咱们的地。”
“嘿嘿,娘,那边好些果子,就是没熟,咱们建房子能留着吗?”
“馋鬼,得瞧瞧能不能留。”
底下的平底要么是湿润的泥地,要么是石头堆,都不方便过夜。
山坡那里地势比较平缓,杂草杂树顺手清理掉,晚上就能睡。
虽然都是露天席地,但如今躺的是自个儿家,心情自然不同。
人群里,全是一张张激动高兴的脸。
大伙你帮我、我帮你,把所有板车和行李都弄到坡地上。
“咱们底下房子没建成,估摸都要在这里先过着。大伙都仔细些,树根草根能拔的全拔出来。”三叔公叮嘱道。
很快就将附近一片坡地全清理出来,燃着三四个火堆,大家把板车席子全都铺在地上,让大伙有个坐着的地方。
十几个汉子结队去小清河里跳水回来做饭,这边已经在揉面。
老爷子和三叔公看一圈,各家都安排好行李物品,人都齐整,才放心到火堆旁坐下。
“泽哥儿,为么请这么多人给咱们干活?”五叔公就问道。
林泽将自己的打算跟大家说清楚,一旁干活的人也停下声,打算听一耳朵,毕竟这是大伙一块出的钱。
“五叔公,咱们只晓得县衙给了多少田、多少地,但不清楚哪一块是咱们的。若是自己开,万一弄到别家的地,可就惹大麻烦了。”
听完这话,三位叔公马上意识林泽这一举措的用处。
“请他们来干,定然知晓哪些是有主的。甚好甚好!”
老爷子跟着笑了笑,他确实没想到这一招。
“一日二十五文,即便十人,咱们平摊下来的银钱也不多,总好过与人结仇。”林泽道。
况且他一次请十个石桥子村的人,还有别的用处,二十五文钱可不是那么好挣的。
其余人听完,皆是露出恍然的神情。
那这银子花得值,若不小心侵占别家的地,肯定要引来械斗的。
他们初来乍到,要扎稳脚跟,不能一来就与人结死仇了。
挑水的人回来了,老爷子朝林郁生喊一句,“老三,咱们那水还有多少?”
那水就是之前林泽弄出来的祖宗恩赐,抠一路,专门省出来的。
林郁生和其他人一样,小心放下担子,朗声应道,“族长,有两瓢。”
“咱们头一晚到新家,全村一块吃一顿。把剩下的两瓢水,放里头炖一锅肉汤,每个人都喝上最后一口老祖宗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2/20页)
福水。”老爷子朝大伙高声道。
各家无不应的,纷纷回头找能吃的。
一把干菜、一碗咸菜、每家都有的肉干,以及在清河县买的米面,有什么就拿什么。
面汤配着各家手头的干粮,热乎乎的,一边吃,一边聊着明日的活计。
在朝他们老家的方向,专门弄了一处平台,上面放着祖宗牌位。
用泥土弄出的一个供台上,放着一碗酒、一碗面汤、一碗肉干炖菜以及一碟饼子。
“明儿老五、老八两位弟妹另外找三个妇人,你们在这做午饭,各家按人头,大人五斤,老人小孩两斤半,拿出粮食给公中。其余人都得去帮忙干活,在建好新房子前,大伙都一块吃,免得拖慢进程。”老爷子见大伙都吃得差不多,便安排道。
三叔公补充道,“收
拾好地基,等赶集时去集上打听,本地建房挖地基怎么弄。这边的房子同咱们老家的不一样,得请人来教一回。”
“咱们顺道把附近这片地全都理出来,种点菜也好。”五叔婆就说道,她觉得建房子很重要,但农活也不能落下。
“还得有人进山砍木头回来,这是重活。”
“那粮食可能都不够吃,十斤吃不到建好房子嘞。”
“到时候再凑,没粮的大伙互相帮一把,先借着。”
他们商量时,林泽没什么能说的,他不懂这些东西。
都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干农活的事情,他们专业过硬,祖上五代都是干这行。
即便是换了不同的地方种地,这么多人一摸索,一唠嗑,已经明白个七八分了。
加上从清河县到安阳县一路上打听、亲眼看,也不白忙活的。
上游的石桥子村,里正家堂屋里。
实心大圆桌上的碗筷已经收拾干净,留下五个男人在喝茶聊天。
“爹,你明儿要去给那伙人分地?”许衙役放下茶盏,看向许里正。
其余三兄弟没有动作,刚才他们已经知晓今儿桃花坪新迁来一百多号人。
许里正像是被茶水烫着,皱了皱眉,“小清河上下几个村,自打桃花坪那片地腾出来后,争来争去,没人拿下。如今却便宜了外人。老四,你晓得他们有什么来历吗?”
“爹,除了那林举人,全是种地的。”许衙役回忆道,他得跟家里商定好,才能配合他爹这头的动作。
小清河一带的几个村,全都不是省油的灯。大伙明里暗里互相使绊子,都想把桃花坪的田地收入囊中。
现在被外来人占去,哪能咽下这口气。
即便是他在县衙多方打听,还是没有机会。
县令大人像是得到上头的某些安排,石潭镇这边必须拿出一块地。
“到底是咱们石潭镇许家上头没有顶梁柱,否则其他镇就没有地了吗?偏偏找咱们这。”许大郎道出最关键的点。
许里正烦的就是这个,“族学开了十多年,愣是一个成器的没有。那林举人的年纪,估摸还能考个十年八年,要运道来了,真给他中榜。别说要回那块地,咱们还得在人家跟前卖乖。”
“爹,那可要抓紧了,分地的事一旦弄好。衙门那头,他们就能拿到契书,到时候什么都晚了。”许衙役语气中难免带了几分急切。
如今他爹因为里正的身份,压得其余旁边两个村不敢明着抢。但河对面,甚至离桃花坪最近的两个村可不大管用。
各村都有自己的底气,明面上他爹是里正也不能把事做绝。
“明儿我就去镇上住着,他们来寻,就说我病了,进城看大夫。”许里正思索良久,决定先躲着。
许衙役一拍手,“爹,这个法子不错,咱们拖着,就不给他们分地。那契书便弄不成,再好好想法子,怎么把地弄回来。”
“大部分田地应该是弄不走的了,他们不是那等大字不识一个的。你们小心操作,瞧瞧林地和挨着咱家的田,往他们那推一推地界。”许里正叮嘱道。
许大郎当即应道,“好嘞爹,咱们在那群外乡人定好地界前,把挨着的全都归咱家。他们要是吵,咱不认便是。反正原来的地界就不明显,多了少了还能咋地。”
“挖井、建房子的活放话出去,不准村里人去帮忙。”许里正道,朝屋外扫一眼,“看他们什么时候来求咱们帮忙,势必要逼他们把地贱卖给咱,另外衙门摊派徭役时,哼”
夜色氤氲,在里正家的高墙大院外。
许大强正提着灯笼,往自家房头的屋里去找人明日一早到桃花坪挣银子。
“五叔,你家去不去?二十五文,清理宅基地的活。”许大强第一个来的就是五叔家。
他看向六个堂兄弟,心里可劲羡慕。五叔家最厉害的就是家里人丁兴旺,在村里是头一份。
许五叔抽着旱烟,院子里的风送来一阵一阵清凉,吃完饭一家在这乘乘凉,消消食。
五叔有三个儿子在镇上干活,剩下三人都出来招呼许大强。
“里正知晓不?”五叔抬眼问道。
三儿子和媳妇都有些急,他们想挣这个银子嘞。
两口子能留一半在手头。
在媳妇轻捏一把后背,三儿子便开口道,“爹,这事要里正叔点头?咱们什么时候有这么轻省的银子拿?那伙人要啥没啥,咱们合该趁机挣多点。”
“你不懂,这事办不好,咱们和里正家又得吵。”五叔叹气道。
五儿子还没娶亲,他只晓得家里银钱不凑手,没法给他娶媳妇,“爹,你管他吵不吵,儿子还等着多攒钱娶媳妇呢。”
这话戳中五叔的痛处,家里最后两儿子都到了娶亲的岁数。要不想法子挣钱,怕是得打光棍。
“大强,五叔家去三个。”许五叔终于点头道,心里想着,这也闹了老些年,还不是一个祠堂里给祖宗上香。
许大强见五叔同意,心头那块石头也跟着落地。这银子他要是没有一伙人跟着去挣,还是很怕被里正整死。
现在拉上村里几户一块干,里正那头即便有气,也不能撒。
“你去这几家都问问,记住了。”五叔不大放心,在许大强耳边小声说了几个名字。
许大强连忙点头。
“老三你陪大强一块走趟。”五叔转头对三儿道。
这一晚,许大强他们找齐了明天到桃花坪帮工的人。
第72章 第 72 章 欺负外来
翌日一大早, 天不亮时,桃花坪已经热闹起来。
在声声鸟鸣和小清河哗哗的流淌声中,林家人一百多人就用自个的工具开始干活。
先是清理用来建房子的地方,因为前头临近小清河的地方, 全都是可以开成稻田的地, 大伙一点不舍得浪费。
考虑到各方面, 以及根据昨夜大伙对未来林家村的规划,房子全都建在桃花坪较平缓的山坡地和较高的坪地上。
“昨儿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3/20页)
晚, 瞧不清楚,这坡上的黄泥适合晒泥砖啊。”三叔公一早起来精气神很不错。
一边将石块捡到箩筐里,老人家腰板容易受累,不一会就得撑着大腿缓缓。
旁边的林泽听完很感兴趣, “三叔公, 你还会烧砖头?”
要是他们能自己弄出砖头,可就省一大笔钱了。
“泽哥儿, 你三叔公说的黄泥砖不用烧, 咱们哪会那个?黄泥砖晒干就成。”五叔公乐呵呵道。
“这法子要能成,咱们可就不怕过冬冷了。”林泽回道。
见箩筐的石块已经满, 都不用喊人。旁边的汉子见着, 抱起来就往指定放石块的地方去。
石桥子村的十人, 在约定的时间过来。
“林大叔, 我们来帮工了。”许大强的口吻比昨儿亲切不少, 他向老爷子介绍带来的人。
老爷子与众人寒暄一番, 很快就开始干活。
刚才还想继续唠嗑的黄泥砖, 在石桥子村的人来到后,大家默契停下,只管卖力干活。
“大强, 你们来这帮忙把地界清出来。”林郁生在小清河边的平地上喊人,他们早已经有一群人在忙活。
许大强十人没有多说,只提起锄头过去。
林郁生所在的地方是桃花坪边缘,隔着一条小沟渠,对面就是一块块水稻田。他们今儿一早就商定好,必须确认清楚的地界。
第一就是这里,比较清晰。
对面肯定是有主的,但这边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他们的,得找本地的许大强等人确认。
许大强一行人来到林郁生旁,有些犹豫,没有动锄头。
他转头看向五叔家得许三郎,“三哥,你记得这是哪家的地吗?”
许三郎岁数比较大,见识也比较广,这群人虽然是许大强召集来的,但主心骨其实是许三郎。
“林兄弟,这里我不大确定是不是有人的。但桃花坪一开始的地界我听我爹说过,顺着那条山脊下来,肯定是没问题的。你们找里正过来定地界才晓得,咱们买卖田地,他那都有簿籍记着呢。”许三郎沉吟片刻道。
意思是,桃花坪边缘这些地,许三郎也不大敢确定,只有一个保守的位置。
林郁生还能怎么办,若是去问里正,人家推三阻四,不帮这个忙。
那他们只能开出很小的一部分地,就是紧挨着宅基地那附近的。
今天好歹知道这一圈都是,那剩下的模糊边界,只能暂时搁置。
“那咱们就以山脊为线,清出地界吧。”林郁生无奈道,许里正真能给他们制造麻烦。
地界不清楚,他们很可以会损失不少的田地。
中午吃饭时间,石桥子村的人打完招呼,就结伴回家。
“三郎,咱们今儿就是来给他们认地界的啊。”就有一个同村道。
许三郎低头走路,心里装着事。
就有另一个年轻些的小伙骂骂咧咧道,“那伙人请咱们,不就是这个原由?他们一大帮人,自个儿开个宅基地要请什么帮工。”
都是这一片长大的,大家对各个村打得主意,心里都门清。他们这样等于间接帮林家村,而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
“要不下晌就不去了?”胆子小点的,害怕趟这浑水,被人针对上,日子可就难过了。
特别是他们村里正也盯上这块肥地的情况下。
许三郎瞥他一眼,“大伙都定定心,早上他们喊咱过去弄地界时,我便明白那些人打的是个什么主意。后头那些界限,我全都往小里说,估摸有十来亩。有人说咱们帮着外人,有这事在,怕什么?”
“哎哟,还是三哥脑子活泛。咱们这可是为大伙做大好事啊!”许大强一拍大腿,咧嘴道。
经过许三郎这一说头,大伙心里底气足,纷纷说下晌还得来挣钱。
刚入秋的风,中午时分,并没有多少凉意。裹挟着稻田里的湿气,为身上多添了一份闷热。
坡地上的阴凉处,林家人手里捧着一碗野菜疙瘩汤,再一口杂面馒头,吃得满头大汗。
林泽从这里看向下面的一大片地,上午已经把两边的地界弄出来。
后背是上,一时半会弄不出来,只等下晌把最后一道分界线弄出来,他们就可以放心开垦田地,种菜种粮。
“族长,这一瞧,咱们一百多人,成年男丁能分的田加起来得有将近三百亩水田,这里看过去,哪够三百?”林郁强将一部分人的疑虑趁着这个空闲的机会,问出来。
林泽听完他这话,心里一突,他对这一亩地的概念不是很清楚。
听林郁强说出来,仔细回想一番。
一亩地用现代的计量方式,大概六百六十六平方米。
那三百亩水田加上各家分到半亩的宅基地,是非常多的。
目测现在圈出来的地盘,好像真不够。
这话一出,直接炸开了锅。
庄户人家,什么亏都能吃,但这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绝对不能妥协。
在这年头,为了挣一指宽的田地。各家都能打个头破血流,更何况现在被人占去的地是按亩算的。
“族长,那几个姓许的一点用没有!咱们下晌就不请他们,工钱给一半。”就有汉子粗声粗气道。
这话很得人心,马上就有附和的,“对!保不准跟那些人是一伙的,故意帮着侵占咱们村的田地。”
“奶奶个腿,老子一锄头打死他们。有能耐就提刀干一架,净会使下三滥的招数。”脾气爆的顿时就要去闹一场。
林老爷子摆手,示意大伙先冷静,对林郁盛道,“我们现在就去找一趟里正,说什么都得让他来分地,然后到衙门拿到契纸文书。”
“老三、老五,你们看着大伙,别冲动。咱们好不容易找个落脚的地儿,大伙别因为这事出现死伤,后福还没享呢。”老爷子转头对两位叔公叮嘱道。
林泽也劝说道,“各位叔婶,越是大事越不能急。咱们先把现在定下来的田地先开出来,种上菜蔬粮食。至于那些被人占去的,大伙放心。让他们白忙活一场,帮咱们开田开地。”
如果是没权没势又不识字的人,这一招或许能有用。
毕竟势单力薄,人家都给种上东西了。只管说一直都这样,你拿他没办法。
报官?这年头乡村的事一律先由里正做主。
在着,平头百姓,哪个敢随便进衙门。
不死也得脱一层皮,到时候田地没了,家里的劳动力也被打得丢了命。
如此一来,只能吃下这个暗亏。
官府给的五亩地,真正落到自己手上的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但缴纳税粮时,你还得按簿籍上记的田亩数交。
这就导致,一年到头粮食根本不够吃的。
把家里的田地一点点卖完,很快就得重新沦为佃户,过上更难的日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4/20页)
“对泽哥儿的本事大伙还不晓得?都听他的,谁也不许惹事,就当不知道这回事。下晌跟人干活时,别起口角。”三叔公沉着脸道。
下午的活,许大强几人干的比较辛苦,因为分好最后一块地界后。
林家村就让他们去搬石头,挖土、搬土,将一大片宅基地平整出来。
虽然这本来就是他们约定好的帮工活计,但因为跟上午的对比,就显得特别累。
半天下来,累得要都直不起来,并且他们发现,林家村待他们比比上午冷淡许多。
喝水那些,全都没有人端过来的,要自己走去灶台那边。
也没有什么人同他们闲聊几句,说笑说笑,全是埋头干活。
中途歇息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他们是帮工。主人家不说停下来,他们自然是不好自己就撂下锄头,去旁边歇着。
若不是上午干过的事,心里还有些忐忑,怕被林家村追问这事。
许大强他们这些本地土著,就算你不主动喊休息,他们都敢自个儿一屁蹲坐下,该歇就歇得。
等太阳下山,林老爷子将约定好的工钱给清。
“林大叔,建房子还请人吗?”许大强笑呵呵问道。
老爷子从石桥子村回来,憋得一肚子火。但仍能压住,不让人轻易察觉,“要请的话,我们再知会你。”
“那可好。”许大强等人都露出欣喜之意,虽然下午过得不大舒服。
但在林家村帮工,拿得比别处多。干活相对轻松,许大强他们还是很想再来的。
等人走远,林家村人回到整理出来的宅基地处,大家已经把东西全搬下来。
“明儿大伙都先搭草棚子,等咱们把黄土砖晒成,再起房子。”林老爷子看了一圈,先安排好事情。
大家着急,想知道里正那边怎么样。
三叔公看族长神色已经有所怀疑,但还得问清楚才睡得着觉,“大哥,里正那边成不成?”
“那老不死的说病了,在镇上,不晓得什么时候才好。”林郁生道,下晌他和林郁盛陪着老爷子去的。
“什么?”
“那咱们的契书咋办?”
“族长,地咋办?都不够数啊?”
林泽见他爷愁得,仿佛肩上承着千斤担子,把他的腰压得又弯了许多,大声吼道,“好了!族长不是神仙。”
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明白族长的难处和辛苦。他们只是没有办法,抛家舍业到这陌生的地方。
手里什么都没有,最重要的就是这几亩田地。
妇人们已经在悄悄抹眼泪,实在太难了。
这日子跟以前被隔壁地主大户欺负时,一模一样。
直到族长一家将他们拉出火坑,如今大伙又陷入类似的境况,不由的就向族长求救。
“泽哥儿…咱们不是怨族长,真的!全村能好好活着走到这,没有你们一家,早就家破人亡。只是一时着急,大伙真不是那个意思。”林郁生跟族长家关系最密,因此在这时候,顶着压力也得说几句。
“族长,咱们就是心急。这事要没你家,连这些都保不住。
咱们分得清是非,不是那种黑白不分的畜生。”
“是是…”
林泽也借坡下驴,发火内耗没用。大家情绪一时上头,发泄一下得了。
“大伙都见谅,我爷岁数大,我一时心急。咱们都是最亲的人,有些掏心窝的话,不怕跟大伙说。”林泽缓缓道。
旁边几个汉子很懂得看人脸色,马上扶着老爷子先坐草席上。
“你们先去做饭吧,咱们明儿去赶集,买种子和干稻草。”林老爷子主动表露态度,这话便是不计较的意思了。
刚才有些话可以继续说,林泽道,“他们占田地,咱们绝对不能去闹,更不能打。为什么?这事一闹,咱们就不占理了。得等合适的时机,连本带利要回来。我和爹定是要继续科考的,名声很重要。咱们林家村要将仁义、懂理这些名声传出去。有时候吃些小亏,只要对大局有好处,大伙都得照做。”
这些话,林家村人从来听说过。
以往三叔公管村里的事,大家一个村的,闹腾的动静都不大。柳头县的民风比较剽悍,跟别村争水争田地,谈不拢就打。
“泽哥儿说得不错,这里不是柳头县。念书的多得数不清,你肚子里有墨水还不够,名声还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争得了这一回,后头呢,人家就不眼红咱们的天地了吗?那怎么才能永绝后患?”林郁盛淡淡道。
几个脑瓜子聪明的,马上就想到答案了,“等你和泽哥儿高中,咱们村便没人敢欺负。”
“这才是上策,到时候他们还得求着咱们,要送回来。”林郁盛道。
林泽想起读书人的优待,刚才抽大伙的脸皮一巴掌,这时候得给点实在的好处。
高中当官都是还没影的事,科举取士是个比高考难上无数倍的独木桥,数不清的天才跟你挤那点名额,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我和爹都有功名,咱们村的田地全挂在我们名下,能免除赋税。”林泽微笑道。
实际上,他父子俩的免税名额都没用完,举人四百亩,秀才八十亩。
到时候还能拿点出来,换取一些好处。
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他们以前在柳头县那会是享受不到的。因为老爷子作为县尉,自个儿名下的田地就比这个数多。
当然,那时候老爷子要给自己人别的好处是很方便的。
大家也深知苛捐杂税的厉害之处。
“咱们就说这么多,希望都记在心里。咱们林家村人,互相依靠,日子才能越过越好。”林泽总结陈词。
“记得!”
“泽哥儿、族长、盛大哥放心,要对你们科考有好处,咱们什么都舍得。”
“好了好了,都去干活吧。家里媳妇也累一天,那灶台上的活,你们都去搭把手。”三叔公赶人道。
这话大伙也很认可,一路上都瞧见家里妇人的能耐,谁都不敢再干那些动辄打骂的蠢事。
什么男主内女主外,都是瞎扯。
白天家里媳妇可是跟着一块干活的,晚上他们这群男人不得也去灶台,怎么说得过去。
林泽见自己这一段时间来的洗脑式宣传男女合作的理念,初现效果,心里很舒服。
“爹,咱们明儿去镇上,瞧瞧此地的书局如何?再有咱们也该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才是。”林泽笑了笑,读书人的门槛那么高,更何况是有功名的,哪里的都有小团体。
不说各种诗会雅集,就说同一年科考的考生,日后进了朝廷都是天然的一个派系。
安阳县文风鼎盛,读书人多,更容易找到机会融进去。
这是林泽想的最开始的破局之法,里正仗着本地势力,对他们使绊子。
林泽就去结交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70-80(第5/20页)
他牛逼的官宦或是大地主乡绅,找机会进行利益交换。让他们这些人从上头给里正施压,逼他帮林家村拿回自己的田地。
林郁盛在他脸上扫过,跟林泽没想到一块去,就记得儿子多久没看书了,“你有心想去书局念书,甚好。”
林泽:我就是想认识人,社交啊,爹。
“爹,咱们起好茅草屋,就不干活了。我这手臂都握不住笔。”林泽决定绕过这个话题。
林郁盛笑了笑,“大伙可没让你干,过两天弄好草房子,再放套桌椅,咱们爷俩还是好好温书吧。”
林泽赶紧点头,学习好啊,这体力活他真顶不住,快把他干废咯。
第73章 第 73 章 碧新书局
清晨的薄雾里, 一只拉着五辆板车,每人身后还背背篓的队伍,从林间道路走来。
林泽四处看,路上和两边的田野都是空荡荡的。偶尔有几声鸟鸣, 增添一些热闹。
“小河, 你这、两个小揪揪是自己弄的吗?”林泽轻咳一声, 眼睛又转到林河脑袋上,暗红色布条扎的发揪, 怪可爱的。
林河抬了抬背篓,晃晃脑袋,“泽哥儿,不都是这样吗?我娘给专门梳的, 今儿出门, 多少得拾掇一下自己。”
两个走在前头的小子说说笑笑,后面拉板车的汉子看得也高兴。
走过一段木桥, 大伙停下来, 沿着不规则的石,到小溪边捧水喝。
离着路边不远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树影错落间, 能看见院子里有人在喂鸡。
隔壁家门口一老一少两个妇人在推石碾子磨玉米面, 柴门处汉子正挑起担子。
林泽他们都能听见高亢的鹅叫声, 看来是准备挑去集上卖的。
中途休息完, 林泽他们就继续往石潭镇赶去。
“老哥, 你家的鹅精神啊。”林郁强同那挑鹅的汉子招呼道。
汉子憨憨点头, 往一边箩筐里五只伸长脖颈叫唤的大鹅瞧去,随即又问道,“你们要买吗?”
“大叔, 你家有刚孵出来的小鹅吗?”林泽突发奇想。
他们那有水有草,很适合养鹅啊。而且他还想起一首现代课文里,关于鹅脍炙人口的古诗。
说起这里,林泽为了今天去书局以才华结交朋友。
连夜在空间里把她堂妹那些高中的语文书都看个遍,还背下一部分。
本来有些印象的,稍微复习一下,很容易就上手。
“现在没有咯,等半月后有一批新孵出来,你要可以来家里瞧瞧。”汉子道。
林泽点点头,“你家卖多少钱一只?”
“你买得多,我给5文一只,少的话,多一文。”汉子想了想。
因着这个事,林家村一行人与汉子熟络起来。大伙知道他姓胡,也是在爷爷辈时迁来这的。
这话一出,两边就打开了话匣子,一直聊到石潭镇。
“你们买干稻草就往西市去,那里头还有买卖牲口的。”汉子朝他们摆摆手,说完这话就往另一边去。
买卖蔬菜、鸡鸭的集中在另一条街。
“阿生,那我和泽哥儿先去书局,咱们午时在这棵大柳树下碰头。”林郁盛朝其余人道。
村里要买的东西都交给他们,林泽父子俩一个背书箱,一个背竹篓往目的地去。
今天是属于石潭镇的大集,十日一回。周围各个村落都会挑罗背筐带着自家的农产品、山货或者手工艺品来集上换钱。
这时候镇上的主干道全是人,牵着骡的、抬轿的,道边摆摊卖什么的都有。
林泽简直看花眼,鞋袜衣裳布匹、锅碗瓢盆,连电视剧里的泥人和糖葫芦都有。
就是没有那么鲜艳,花样
也是比较简单的。
秋天果然是个丰收的季节,瓜果蔬菜琳琅满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林泽看着那些色彩鲜艳的水果,顿时想到这两句诗,不知怎的就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