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论亡国太子乱世苟活的可行性》 90-100(第1/13页)
第91章 第91章 (二更)补齐今天的60……
在工坊建造事宜告一段落之后,世家众人也被虞煜安排到了扶风城内最大的书阁之中协助藏书的印刷工作,在已经升职为司徒的傅泓的带领下,专司雕版写样之事,每日卯至酉离,开始了风雨无阻都埋首誊写古籍的忙碌日子,一时也无暇思考有关前途的事情。
只是每日来到书阁之时,都会为这座与众不同的建筑所震撼,遍寻古今,他们再找不到第二个和城墙一样坚不可摧的书阁了。
书阁矗立于扶风主街最繁华的地方,名为万书阁,上下五层的楼阁建筑完全用水泥和石头浇筑而成,给人一种厚重之感。
步入其中,就会发现它不止外观是由水泥浇筑,就连四面置放书籍的柜子,也全都由水泥沿墙堆砌,虽没有寻常木质的书柜的美观,但也质朴自然,让前来借阅的人更能沉下心在其中学习。
最值得称道的是,由水泥砌成的书柜,具备良好的防火防潮能力,要不是太子告知水泥的产量跟不上使用了,他们都想从他那里购置一批水泥,趁着藏书不在家中,重新打造一下家中的书阁。
阁中楼梯蜿蜒其间,每一层空间里都以书柜为壁,分文别类的置放着各种印刷而成的书册,但现有的书籍只暂居了其中一隅,其他书柜大多仍处于空置状态,静待书籍的填充,但在锦州之中,已是藏书最丰富的书阁了。
一到四楼更是为了适应不同学习阶段和学习能力的阅读者,从下到上的分为了基础,进阶,高阶和深入研究四个藏书阶段,楼层越高,其中的书籍也就更晦涩难懂,因为此四楼已经完全对外开放,所以派驻了士卒在其间值守,防止心怀不轨之人于其中捣乱。
为了保护阁中馆藏的书籍不被损毁,也为了规范前来借阅之人的行为,虞煜态特意设立了图书借阅制度,除了申明藏书概不外借和阁中不得大声喧哗之外,还对损毁书籍的处罚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制度规定,刻意损毁书籍者不论损毁程度的轻重,都会直接面临二十大板杖责和监禁七天的处罚,同时终身不得踏入书阁,情节恶劣者,还将交由有司论处;而无意损坏书籍的人,也要根据规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罚,需要抄录一份被损毁的书籍偿还阁内,同时会在借阅凭证上留下记录,七天内禁止进入书阁借阅,惩罚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被书阁除名,导致终身禁入。
在这样的高压政策管理下,书阁开放至今倒是没有出现过想要挑衅一下太子威严的人,虽然偶有书籍损坏的事情发生,却都不是刻意为之,只需按常规处置了就好。
而其他人在看到他们的处罚之后,也会在借阅之时加倍小心,力求不出现书籍损毁的事情,因为来阁中借阅的大多都是寒门子弟,除了万书阁之外,就再无其他地方可以提供这么多的典籍给他借阅了,市面上虽然也有一些书籍在售卖,却远不如阁中的藏书丰富,而且除了太子最初开设的书肆之外,其他人的书肆都不允许未买先看,更遑论抄录。
更何况在阁中抄录的书籍,除了可以自己带回家收藏阅读之外,还可以将其售卖给城中的书肆换取钱财补贴家用,所以七天的惩罚对他们而言损失的不只是阅读时间,还有钱财的损失。
五楼则作为古籍原件的保管之所,在楼梯上额外加了一道大门的阻隔,并派了甲士驻守,除了他们这些被安排来协助誊抄原卷之人,寻常借阅者无法进入,再加上书阁开放和关闭的时间要晚于他们点卯又早于他们放班,所以在日常中两者之间并不会出现交集。
也算虞煜照顾世家众人的面子了,毕竟这些人到目前还没有完全放弃觉得自己比百姓高贵的想法,而百姓则在他一视同仁的管理之下开始觉醒,还处于矛盾阶段的两者要是在同一空间相遇,虞煜可不敢保证不会闹出乱子来,所以干脆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他们进行了分隔。
而在世家众人忙于为印刷书籍之时,各郡府的道路城墙修筑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全让锦州整体的面貌都提升了一个度,不仅扶风被损毁的城墙得到了重新的修建,南安郡靠近龙眠山脉的那一侧,也挖出了深深的壕沟,并在其中插满了竹刺,严防百濮再一次悄无声息的北上,挖出的泥土也被运往南安郡附近的路上填补道路,让其周边官道的平整性也提升了许多。
而各郡府城中,虽因水泥的短缺暂时无法获得古渡郡同款的平整小道,却也铺起了整齐的石子路,让行走在上面的人们步伐轻盈,再也不会因为道路的不平而感到困扰,曾经雨后成泥需要挽起裤腿的踏水而过的场景也不再出现了。
随着有一年秋收的即将到来,繁忙的工事终于落下帷幕,沉浸在以工代赈换取钱粮的百姓们也迎来了久违的闲暇时光,可以用心感受一下在太子慷慨扶持之下,自己亲手改造后的城池。
经过修缮的城墙显得更加坚固,而历经沧桑的青石路和新铺成的碎石子道从城中穿插交错,孩童在上面追逐奔跑而过,躲在角落里晒太阳的小猫慵懒的露出肚皮,微风拂过,不知从而而来的桂花味香气四溢,这是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宁静。
明明改动的地方不算太多,却因环境的整洁而焕然一新,本来不理解太子为什么一定要在城中修建都厕和垃圾池的众人,也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再一次坚信了虞煜就是天命之子,不然如何能在水深火热的乱世之中为他们撑起这一番净土。
原本只在古渡郡流传的为太子供奉长生牌位的风气,终于席卷到了锦州各地,导致州内香烛的价格还因此涨了一波,这让准备秋收祭奠发现价格有些不对劲的虞煜哭笑不得,本打算下令制止这种风气,却被群臣以不能寒了百姓的热忱劝说而作罢,导致年纪轻轻尚未入土就提前过上了享用起香火的日子。
再一次无灾无害的迎接丰收之后,虞煜也接到了来自古渡郡桂娘子的密函,随密函而来的还有一包新采摘的棉花。
打开密函才知道,此前自己吩咐她精心照料的棉花,在历经两年沤肥培育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的大丰收,试验田中的棉花达到了亩产百斤的收获,摘取的棉种也比之前更为粒大饱满。
此前得知百濮产棉花之时,他可是动过和百濮合作种植棉花的心思的,只是这个想法随着百濮的北上入侵而被他放弃了,就目前两国相互敌视的关系,短时间内都是不可能再心平气和坐下来谈合作的事情了。
原以为自己想要扩大棉花种植的事情就要自此搁置,没想到桂娘子居然会带来这么好的消息,没己方居然成功培育出了优质的棉种,这个消息让虞煜喜不自胜,拿着密函激动的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步之后,才让人前去传唤卫衍前来议事。
为了进一步加强锦州各项事务的管理安排,年初的时候他对治下的官吏重新进行了划分,一直担任太子府家令一职的卫衍,就被他提拔为了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专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的相关事宜,现在他有意想要扩大棉花的种植范围,自然要请他来做参谋。
刚刚才从城外探查矿山回来的卫衍还来不及稍作休息,就接到了虞煜的召见,正好也有事相禀的他胡乱用手帕擦拭了一把脸后,就跟着前来通传的侍者前往虞煜所在的院落。
两人一打照面,就发现彼此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就知道对方是有好事想要和自己分享了。
“大司农这是往哪里回来,怎么一副鞍马劳顿的样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论亡国太子乱世苟活的可行性》 90-100(第2/13页)
看着卫衍行礼落座之后,虞煜并没有直接提起棉花种植的事情,而是有些好奇的问道,毕竟能让最重礼仪的卫衍穿着不太干净的衣服来面见自己的,一定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禀殿下,臣刚刚从城外开采石块的山中而来,那里刚刚发现了一座铁矿。”
“铁矿?”听到这两个字,虞煜愣了一下,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再次出声询问。
“正是,我刚刚才去探查过,虽然规模不及古渡郡的矿山,但确实是一座铁矿山。”因他的职务原因,日常和白乐为交流的机会较多,所以也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分辨矿山的本领,说起来,今日也算是他第一次学以致用了。
“……”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虞煜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果然天命还是在我啊。”不然这眼皮子底下的铁矿怎么能让他一捡就捡到两座呢。
“不知殿下召臣来所谓何事?”听到他这样不着调的感叹,卫衍迅速转移了话题。
“古渡郡的棉花培育出了优良棉种,我想扩大它的种植面积,不知你可有推荐的地方?”
第92章 第92章 戎狄之子
“棉花?”卫衍觉得这个东西有点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直到虞煜将桂娘子随信附来的棉花递给他看时,他才想了起来,“是这个啊,怎么看起来比我之前见到的要大了许多?”
他记得之前在绣坊查看的时候,不仅花朵没有现在这么大,整体的颜色也是有些偏黄的,并没有眼下这朵那么白。
“因为这是在经过两年沤肥培育后结出的新棉,在水肥供应足够的环境中,这才是他正常的大小。”
“殿下说的沤肥,可是此前将污秽之物倾倒在田边的池子里进行发酵然后再浇灌田野的事情?”
那个场景实在太过炸裂了,卫衍想起来都还觉得浑身难受,搞不明白虞煜一个自小生活在锦绣堆的人,怎么能够想出这么恶心的施肥方法,但看着手中明显大了许多的棉花,也知道应该是沤肥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此物既然产自百濮的,应该也是喜欢生长在和百濮气候相差不多的地方,这样来选的话,南安郡应该很适合它的种植。”
虽然有些嫌弃手中这团白软蓬松之物是在污秽堆里长出来的,但想到虞煜曾和他说过此物的妙用,他还是认真的在脑中过了一遍锦州各地的环境气候,最后向虞煜推荐了南安郡。
“南安郡毗邻百濮,日照充足,又有龙眠山上积雪融化而成的水流经过,确实挺适合棉花生长的。”听完卫衍的推荐,虞煜思忖了一下,觉得南安确实不错,只是……
抬头正欲和卫衍商讨南安郡田野沤肥之事,却看见他有些纠结的看着自己手上的棉花,眼神中微微透着几分嫌弃的意思,这让他忍不住哑然失笑,“卫卿,你可是大司农,怎么可以嫌弃促进庄稼丰收的肥料呢?”
“臣并没有嫌弃,只是这棉花弄得臣手心发痒。”被发现了的卫衍一把捏住了棉花,正色说道。
“是吗?”虞煜将信将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直接坏心思的丢出了自己接下来想让他去安排的事情,“那你明日就赶往南安郡,协同曹桂才选出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并将沤肥的方法传递给他。”
“殿下,我走了铁矿的事情怎么办?”卫衍试图逃离这个让他窒息的差事。
“今天裴安翊会来扶风来和我复命,随行的正好还有一位乐镇的族亲,他在白乐为手下学习多少,所以你无需担忧铁矿的事情。”
听到他的询问,虞煜嘿嘿一笑,这不是赶巧了吗。
“裴安翊回来了?什么时候的事情?”听到裴安翊要来的消息,卫衍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他知道裴安翊前段时间被虞煜悄悄派往中原行事了,只是虞煜并没有想要和他们讲的意思,所以他也就当作不知道,而今突然听到虞煜提及,也忍不住出言询问。
“就前两天的事情。”
“历州渡现在的防备这么松懈了吗?”卫衍记得最近没有什么多雾的天气呀,怎么裴安翊还可以在巨川之上来去自如。
“这点就需要等裴安翊来了才能知道了。”虞煜也不知道裴安翊怎么做到的。
“那我和殿下一起等等裴将军吧。”他有要事要询问裴安翊。
“你还是去准备明天前往南安郡的事情吧。”知道他想做什么的虞煜火速拒绝了他的请求。
“殿下,也不急在这一时吧?”
“当然急。”
“那臣先行告退。”听到虞煜锲而不舍的安排,卫衍长叹了口气,他本来想要留下问问裴安翊有没有关于太子妃的消息,只是太子好像有重要事情要和其交代的样子,他也不好继续留下打扰,反正人已经回来了,稍后再询问也可以。
“这就走了?”虞煜有些惊讶的睁大眼睛,没想到卫衍今天这么好说话。
“不然呢,难道殿下又突然改变主意要让我留下来了吗?”
“当然不行,棉花种植兹事甚大,沤肥之事也势在必行,你是大司农得赶紧去安排。”虞煜冷酷的拒绝了他,“务必要记得将我们沤肥成功的经验传授给沿途百姓们,锦州来年的丰收就全靠你了。”
“知道了。”卫衍黑着脸领命离去,他就不该多问这一句要是知道自己年纪一大把还要去吃屎尿的苦,他当初就不干这个大司农了。
突然想到现在的傅泓能整天窝在书阁中与书香作伴,更气了,当即决定下次一定要把傅泓带上,同朝为官,怎么能有人不接地气呢。
虞煜看着他愤然离去的背影,有些心虚的摸了摸鼻子,绝不承认是因为担心卫衍问到姜泠的事情而刻意将他支开。
自从去岁自己拒绝了选纳妾室之后,卫衍对迎回太子妃一事的热情空前高涨,时不时就要询问一下从历州打探消息回来的暗探有没有姜泠的消息,得亏了暗探大多只在历州附近活动,对雍州的事情知之甚少,才没让卫衍问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但裴安翊此行不同,是直接进入了中原腹地,还和许多人有过暗中交流,很有可能已经知道姜泠根本不在雍州的事情了,他要是敢让卫衍留下来,那就等着全露馅吧。
“殿下,裴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
卫衍离去后不久,裴安翊就前来拜见了,只是看到只有他一人进来时,虞煜忍不住问了一句,“乐镇族亲呢?”
“别提了,那小子晕马,现在还横在驿站里吐得稀里哗啦的,只怕今天不能来见殿下您了。”
听到他的询问,裴安翊的脸就整个皱了起来,摆摆手,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
“晕马?那就让他先休息一下吧。”虽然想不明白怎么有人会晕马,但有过晕车经历的虞煜很能理解他的难受,当即吩咐侍者通知巫蕤去给他看一下之后,就暂时略过他不提,转而询问起裴安翊有关中原的消息来。
此前带着纸张秘密前往中原为他造势扬名的人,正是裴安翊。
“臣幸不辱命!”听到他的询问,裴安翊正色答道,同时将他在中原的所见所闻和虞煜一一道来。
而虞煜则是边听边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论亡国太子乱世苟活的可行性》 90-100(第3/13页)
照这书中的剧情来看,发现中原倒没有出现什么和书中描写不符的事情,连各地反王兴起到灭亡的轨迹都完全契合了书中的时间线,忍不住感叹一句到底是主角活动的主场景,不像锦州有那么多的不可预料。
将自己了解的中原情况说完之后,裴安翊还忍不住感叹一句:“殿下,您当日猜测的果然没错,梧州的龚守仁还真被商怀仁拉下了马,而今尸骨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商怀仁吗?他确实不容小觑。”听到裴安翊的感叹,虞煜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虽然书中没有详细描写过他的经历,但从他能一直活到二十年后还主角抢天下就知道此人绝不简单。
“上京目前的情况如何?”要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动的话,尹策现在应该快要下线了,而婴儿体的男主也即将登场,别说,虞煜还真有点小激动,刚穿过来的时候他都没想到自己可以活到男主出生。
“尹策依旧占据着上京之地,只是此前在他手中的乾州已经易主了,成为了明州邓焕金的地盘,此人是最近才横空出世的,却兵强马壮,实力强横,在中原一众反贼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依我看来,在他的强势之下,尹策只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邓焕金?”
虞煜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书中是哪里提到过。
而且按照书中的剧情来看,尹策并不是死于城破,而是在喝醉之后被后宫的嫔妃捂死的,只是在他死后安插嫔妃的世家也没能讨到任何的好处,反而被迅速接手的冉世茂一网打尽,而冉世茂又在上京稳当当的做了三年皇帝后,才被其他势力所吞并。
但是吞并他的人,也不是现在裴安翊口中的邓焕金,而是书中男主的外祖父。
“殿下您没听过他的名字很正常,要不是我刻意打探了一下,也都摸不准他的来历,他出身幽州小族,是在中原动乱之处举族逃亡到明州的,在今年起势之前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所以中原才有了他是横空出世的说法。”
“那他是怎么拿下明州的?”虞煜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此前占据明州的家族他知道,是明州内在地位唯一低于翟氏一族的陆家,但在底蕴上却比翟氏要深厚不少,只是翟氏深受皇帝宠幸锋芒正盛,他们选择暂且后退了一步,这样的家族,怎么会这么随便的败在一个从幽州逃亡而来的小族手中。
“这就无人得知了,中原的人也是在明州易主之后,才知道邓焕金这个人的。”对于此裴安翊也觉得很奇怪,但他经过多番打探也没能找到此人更详细的资料,只听说他兵多马壮,实力强横。
兵多马壮?虞煜更疑惑了,一个小族出生的流亡之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本钱来购置马匹和招募军丁。
中原的马匹大多从戎狄购入,他记得书中写过,在中原混乱刚起的这段时间里,戎狄为了积累来日南侵中原的本钱,可是将马匹的价格提高了许多,寻常世家都没有那么多钱去大批量购置马匹,更何况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族,这很不对劲。
幽州?幽州!
“金焕登!”
虞煜突然想起来了自己为什么会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了。
第93章 第93章 (二更)青州的神秘女子……
“金焕登?殿下您是说他是戎狄之人?”
听到虞煜脱口而出的名字,裴安翊也瞬间反应了过来,就算他不知道金焕登为何人,但却知道戎狄的王姓就是金焕,难怪他一直觉得邓焕金的名字有些拗口,原来根源是在这里,邓焕金倒过来讲可不正是金焕登吗。
“他可不是寻常的戎狄人,甚至不是寻常的戎狄王室之人,而是戎狄现任可贺敦所出之子。”
“那可不就是嫡子了!”听虞煜如此说道,裴安翊忍不住惊呼出声,可贺敦是对戎狄可汗正室的称呼,惊呼过后又有些疑惑,“那他怎么敢直接越过燕勒山来中原挑事的,戎狄可汗的嫡子这么不要命的吗?”
“金焕笃都已经死过两任正室,嫡子的数量自然也比寻常的可汗们多几个,金焕登不是长子,按部就班的想要在戎狄出头确实是有点困难的。”
“所以他选择来中原折腾?”
“这不是他的选择,而是戎狄的选择,他只能算得上是戎狄的前锋,要是没有金焕笃在背后支持,他就算是可贺敦之子,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马。”
也正是这一次前锋的机会让金焕登在戎狄和中原两地打响了名号,自此从默默无闻不受重视的小王子,一跃成为了戎狄可汗金焕笃最受器重的儿子,在金焕笃尚未离世的时候就被人私下称为小可汗,其后更是在驱逐了众多兄弟之后,登上了戎狄大可汗的位置,将戎狄发展成为了中原北方最强大的敌人。
想起这个人来后,有关他的剧情就迅速呈现在了虞煜的脑中,让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难怪明州的陆家打不过他,原来背后是有整个戎狄的支持,说不好听点,陆家指不定还要找他买马呢。”裴安翊越想越气,“只是偌大的中原就没一个人发现他的不对劲吗,都是什么废物啊,他到底怎么从戎狄跑来中原的!”
虞煜就这样听着他骂骂咧咧把中原大小势力的首领都骂了一遍,一边感叹他的口才精进,一边从他骂声中收集信息,这次中原还真让他去着了,虞煜着实没想到,裴安翊一个看起来冲动热血易上头的人,还真能沉下心来搞情报,这才去了中原没多久,回来就能把上面的大小势力说得头头是道,看来自己以前是屈才了。
“我也是废物,怎么就不好好探查一下他的底细呢!”
把所有人都数着骂了一遍之后,裴安翊也没放过自己,同时还拉上了虞煜。
“殿下,中原被戎狄占据了两个州,还都是环绕在上京周边的州,您怎么一点都不担心呢?”
裴安翊是真的忧心了,虽然戎狄一直都在侵扰大雍的边境,但却从来没有被他们南下直达过腹地,一般刚进入雍州境界就被打回去了,哪里有过如今这种直接被占据了两个州的情况出现。
要不是还记得镇守边境的姜固是虞煜的岳父,姜泽的父亲,只怕也逃不脱要挨他这顿骂。
“担心有什么用?我们现在是能飞过去打他还是游过去能怎么的?”虞煜很无奈,他也忧心中原的情况,只是他们现在最主要面对的还是巨川对面的历州和梧州,同时还要提防着东南方同样和锦州只有一水之隔的越州,好在它与锦州相隔之处是海峡,水深多涡流,而今能够制造的船只都无法从其上通行,身处锦州无需担忧它,但在攻打历州之时就要留意不要被它咬了尾巴。
“殿下,要不然我回中原去刺杀他吧。”焦躁的裴安翊一拍脑袋,想出了个大聪明的办法。
“那还不如放出风声让中原各势力的头领一起去讨伐他来的实际。”不是虞煜看不起裴安翊,他在收集情报上是有两把刷子,但论个人武力和军事才能都只能算是中人之姿,对上金焕登还真不一定能讨到好,那可是小说后期和姜固及男主掰腕子的人。
“这不行,那些反贼心思不纯,唯利是图,不知道他身份的时候还可能为了争夺地盘与其对战,要是知道了他的身份,只怕是为了战马都要舔着脸上去和他交好了。”
“你说的不错,确实会有这种人的存在。”听到裴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论亡国太子乱世苟活的可行性》 90-100(第4/13页)
翊一语道破有些人的居心,虞煜又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
当今天下,除了极少数真的是由平头百姓揭竿而起组建的势力,绝大多数的反王都是世家出身或者一方豪强,眼里只有权和利,根本不会把国家大义和百姓利益放在眼里,有的甚至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只想占据一块地盘在其上作威作福,只要戎狄送上的好处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为己所用,什么“灭暴政,济生民”都是喊着玩的。
若这话能当真的话,大雍一亡就早该天下太平了。
但事实却是,已无任何合法政权的中原,依旧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①,大小反王层出不穷激起四处烽火连天,民不聊生中莫说死在战争中的无辜百姓,就是两年来因流离失所在冬日被冻死的人也将近十万之数,而一些地方更因为常年战火,百姓无法耕种,粮食绝收,外加统治者不允许百姓向外逃亡,都已开始出现人尽相食的情况了。
大雍本不兴旺的人口,正在被乱世急速消耗。
但对于此,虞煜此时却毫无办法,他还没有积攒够足以支撑他打回中原的能力,别的不说,单是粮草不够一项,就能将他拖死在半道上,这也是他安排卫衍亲盯沤肥养田的原因之一。
他手中没有得用的农学人才,也寻不到土豆、玉米和番薯这种高产量的粮食,只能依靠一些他曾经听闻过又不需要什么科技手段来维持的方法推动现有的田地增产,想想都是泪,要是知道有今天,怎么也该去通读一下各类农学的书籍,就算不能学以致,但凭借过目不忘的本事,也能默写出来当做教材让人去深入研究,怎么也能琢磨出点东西来,可惜没有可惜啊。
虞煜失落了片刻,又打起精神来详问了裴安翊一些州府的具体情况,只是在听他讲到从青州收集来的一些消息后,呆愣住了,觉得消息中提到的人,让他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会真是她吧?
“你说青州现在有两股势力在角逐,其中一方的首领是一个用枪入神的年轻女子?”越听越觉得不对劲的虞煜又询问了裴安翊一次。
“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的确如此,只是那个女子颇为神秘,又武艺高强,他们不敢贸然接近着去查探,只能旁敲侧击的从周边收集一点她的信息,所以有关她的情报都很模糊。”
“已经很清晰了……”虞煜喃喃自语了一句,年轻女子,武艺高强,还用枪做武器,所有的特征都完美的指向了姜泠,裴安翊不知道姜泠会武的这个事情,所以他只是感叹这个女子的厉害,并不能将她和太子妃联系起来,但在知情的虞煜耳中听来,一下子就能对上号了。
只是他仍然觉得有些不可能,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姜泠身处青州的事情,就是她后来带兵突袭安存德,作者也没有描述过她从何而来,只是读者在讨论的时候,更倾向于她是从越州来的,所以才会有这样迅猛的速度。
虞煜此前也一直以为她应该是在越州的,毕竟青州和历州之间,可隔着梧州呢,梧州的商怀仁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姜泠要是身处青州的话,她又是怎么做到在不惊动商怀仁的情况下,还带人闪电袭击了历州的?
疑似姜泠现身青州的消息,一下子就把虞煜弄懵了,把所有知道的战术都在脑中演示了一遍后发现,除非自己的人马能够拥有地遁术,不然从青州出兵真的无法达成姜泠书中的成就。
但也不排除一个可能,就是姜泠原本是在青州的,后面才挪去了越州,那么所有不合理的一切就会变得合理起来。
“殿下,您难道认识青州的那位女子?”听到了虞煜的喃喃自语,又看着他陷入沉思,裴安翊疑惑的问了一句。
“不认识。”虞煜飞快的摇头否认,倒让裴安翊更加怀疑了起来。
“殿下,您现在这个样子可不像不认识的情况。”
“那什么个样子才像真的不认识。”有些心虚的虞煜横了他一眼,企图用太子的威严打住他的好奇心。
“……”裴安翊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反正不是您这个样子。”
然后看看四周没人,又鬼鬼祟祟的来到虞煜身旁,搞得虞煜以为他要对自己说什么绝密的消息,把两只耳朵都完全竖了起来。
“殿下,她是不是您什么时候招惹的红颜知己啊,你和我说一说,我保证不会告诉其他人的,尤其不会告诉姜都尉。”
“……你是不是发昏了,才会出现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听了他的言语,虞煜震惊得险些都要坐不住了
“那您之前怎么会拒绝卫大人的提议呢?”裴安翊满脸的不信。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你怎么又拿来说,还有我不是严禁讨论了吗,你又从哪里听来的。”虞煜咬牙,到底是哪个大嘴巴,怎么一年前的消息都还能传到漂泊在外的裴安翊耳朵里,可别让他抓到了,不然……
“阿嚏——”
与此同时,正在扶风郡营地带兵训练的韩破山打了一个喷嚏,揉着鼻子嘟囔了几句之后又开始继续训练工作。
第94章 第94章 历州之策
在虞煜和裴安翊讨论中原局势的同时,中原之上也有人正对他虎视眈眈。
“所以说,我想要给虞煜几分颜色瞧瞧的想法,在没有获得足够的战舰之前,是别无他法的对吗?”
安存德皱着眉头,不满地看着他召集来的幕僚。
“府君,巨川宽阔,实乃天险,如果我们没有战舰通行,确实难以前往锦州对付虞煜。”幕僚们有些困惑他的旧事重提,但在还是恭敬地回答道。
又是千篇一律的回答,让一直按捺着怒意的安存德终于忍不住了,腾地站起身来,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桌案,愤怒地说道:“我要是有船的话,还需要找你们来商议吗?我的船都被虞煜那个混蛋抢走了,烧掉了!我上哪去找船?对,渡口还有几艘船底破了个洞的,那样的船能行吗?整天就是船啊船的,要是我有船,早就把虞煜吊起来打八百遍了,还能让他这么嚣张派人去中原挑衅,害得天天都有人写信骂我!”
看到他发怒,幕僚们都沉默的低头不语,唯恐他的怒火牵连到自己,反正最近他们对此类场景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深知此刻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话呀,怎么一个个都成了哑巴了!”
然而今天的安存德却意外的难敷衍,平时骂完了就会让他们散去的人,突然开始较起劲来,一定要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
众人把头垂得更低了,这真不是他们有没有用的事情,而是府君的要求太过无理了,历州到锦州从来都要依靠战舰通行,没有战舰,就根本不能接近锦州,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能有不需要船只就跨过广阔水域给对岸带去致命打击的方法。
然而在他们依旧选择沉默的时候,还真有人从他们之中走出来献了一计,只是他的计策怎么越听就越让人觉得不对劲呢。
“府君,我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之前梧州的商怀仁不是曾通过黑嘴雁给锦州的人送消息吗?而今正好是大雁南飞的时节,不如我们也学一学这个法子。”
“此话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论亡国太子乱世苟活的可行性》 90-100(第5/13页)
讲?”听到他提及商怀仁此前的计策,安存德也被瞬间提起了兴趣,他虽然一直都不太看得起龚守仁,但对于将他拉下马的商怀仁也没有丝毫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以飞雁传书的计策确实狠毒和新颖。
“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想要让太子元气大伤的话,我们也可以利用南飞的黑嘴雁来投毒,将满浸毒液的布条包裹在雁腿之上,等它们飞往锦州接触到水源的时候,毒药就会在水中扩散,让饮用到它的人出现中毒反应,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虞煜的嚣张气焰。”
献策之人越说越自得,丝毫没有发现安存德及周围人的神色开始一言难尽了起来,说完,还问了安存德一句,“府君觉得此计如何?”
“此计如何?此计……”安存德忍了一下,没忍住,直接拔出腰间的佩刀,用刀背狠狠击打了一下眼前之人,看着他因疼痛跌倒在地,才觉得没有那么闹心了。
“还敢问我此计如何,我是要教训虞煜,不是要和他过家家!还投毒,你家毒药效果那么好吗?只要遇水就能污染整条水源?还是你家毒药不要钱?我要是可以买得起毒翻锦州全境的毒药,我还差那点船吗?废物!你脖子上长的是夜壶吗?夜壶都比你聪明!。”
其余幕僚看着疼得在地上抽搐却不敢发出丝毫声音的人,下意识都放缓了自己的呼吸,虽然此人是自己讨打,但是府君下手也实在太重了。
“府君息怒,大可不必为这等蠢钝之人如此大动肝火,下官有一计,或能解府君心头之恨。”见众人都不言语,而安存德的眉间又开始有怒意凝聚,终于,幕僚群中又有一人缓缓走出,郑重的对安存德行礼献策。
“先说来听听。”
安存德还没有从刚刚献策之人的愚蠢中缓过劲来,一听又有人献策,条件反射的抬起头就准备骂,只是在看清那人的面容之后,骂语生生在唇边转了个弯。
此人曾在历州渡遭遇火焚之后,给他献过以巫鬼之言,反诬虞煜为邪祟的计策,帮他稳定住了当时军心,如今竟然敢在自己打人之后还站出来献策,也说明他对自己计策足够自信,那就姑且听一听吧。
“府君,我此计若成,必能让虞煜彻底消失,只是要完成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府君一人就能达成。”
“你且说来。”安存德又来了兴趣,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落座,毕竟听到这里,怎么都觉得要比前面那个投毒的靠谱多了。
“只需府君发出檄文,广邀天下群雄齐聚巨川之畔,共诛暴雍余孽,到时就可整合数州兵力钱财,重造楼船战舰,重兵挥师南下之日,就将是虞煜的葬身之时。”说罢,幕僚一揖至地。
“此计甚妙啊。”
听完他的计策,安存德思忖良久后,拊掌赞叹了一句,随即又有些踌躇了起来,只因此计虽好,若无人应和的话,也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虞煜到底是正统太子,又受百姓爱戴,他们师出无名,只怕……
看出了他有何踌躇的幕僚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天下苦虞雍久已,所以府君无需过多担忧,只要檄文一出,必定应者云集。”
他没有直接言明,但安存德却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
虞煜最近在中原掀起的波澜太大了,原本因其流亡锦州并没有将他放在心上的众反王,如今已将他视作了“眼中钉”,只是没人想去做这个出头鸟,幕僚给他出的主意,就是让他自己去做这个出头鸟。
这真的是有违他一直想要博得一个好名声的初衷,但虞煜又实在太过烦人了,不杀他不足以平息自己的怒火,安存德又再次陷入了两难之境。
共事多年,幕僚当然知道安存德这个别扭的性子,要他说,都到这一步了,还在乎那些根本没有的虚名做什么,但谁让安存德才是主公呢,他在乎,自己也只能劝着。
于是在心中叹了口气后,接着和他说道。
“府君,事成之后天下人只记得虞煜是被群雄共诛之,并不会在意谁才是最初的发起人,要知时不待我,虞煜既然已经开始安排手下的人来中原搞事情,就说明他起码已经收拢了锦州的各方势力,若我们还不抓紧时间对他进行打击的话,只怕用不了多久,他也会挥师北上的,到时候我们历州,就是他第一个要进攻的地方,而那时的我们,可没有办法获得其他势力的襄助。”
“既如此,那我们就先下手为强,讨雍檄文也由你去写,写完后我们便将此事通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