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240-255

240-255(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度春风后 说好我做1 和对家卖腐的我A变O了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接到崔相告老请辞的奏表时,柳明月并不意外,在此之前,何相已经正式卸任,带着满身荣耀退居二线。

“据朕所知,崔爱卿的身体尚还健康,何必这么早请退?”

崔左相笑着摇头叹道,“多谢陛下的看重,只是臣已老朽,继续留在朝堂之上,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早些退下去,给年富力强的后辈让位置,已是老臣能对朝廷所做的最后贡献。”

柳明月将他的奏表放到一边道,“崔爱卿可不能这么说,就算朕能体谅爱卿想要退回家中颐养天年的想法,也希望你能接受朕的私人聘请,担任宫中的顾问,继续为朝廷做贡献。”

听到这话,崔相本来有些悬着的心,算是彻底落实了下来。

“只要陛下不嫌老臣年老糊涂,老臣当然愿意接受陛下的聘请,能在余生继续为朝廷多做些贡献,是老臣的荣幸。”

继何相、李尚书之后,又一位老臣退位,柳明月是真心对此感到有些遗憾与伤感,可是像这样新老更替,才是正常的官场生态。

这批老臣虽然都是先帝提拔上来的,但是她与他们合作共事的时间更久。

这些年来,哪怕他们彼此之间也难免会有政见不合的时候,也没少起各种争执,但是总体而言,双方合作还算愉快。

所以不仅这些老臣都想好聚好散,最多不超过六十五岁,就开始主动告老请退,柳明月也乐于见到这个结果。

因为她也不能确定,这些人会不会出现许多人年老之后,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即便这些人在目前看来,身体状态都还不错、头脑清醒,可以负担得了自己的工作,她也有些舍不得这些老同事,但她还是选择鼓励与接受他们到年限之际的请辞。

甚至连她自己在内,算起来,她已经在这这个时空生活了十六年,原主的身体,已在去岁过了五十整寿的万寿节。

柳明月也不确定,随着原主的这具身体逐渐老朽,她这个来自异世的意识,会不会也受身体状态的影响,变得糊涂与昏聩。

所以她自己其实也在早做准备,一边悉心培养徐廷君,一边不惜代价的培养各种储备人才。

而何相等人到年限后主动请辞后,载誉退位,不仅拥有待遇丰厚的名誉职位,还被被女帝聘请为宫中顾问的待遇,也让许多人看着眼馋不已。

见到朝中最顶尖的那些重臣,都能做到不恋权位,相继选择主动请辞,纵然是有些不舍退位的大臣,在到了早就不是秘密的默认退休年限后,大多也开始主动请辞。

毕竟这些年下来,他们也算是看出来了,朝中官员到年龄后主动退位的待遇,绝对比那些赖在位置上不肯主动退,最后被用各种方式强制退下去的人待遇好。

柳明月对此表示很欣慰,她不介意花些钱,将那些确实为国为民做出过贡献的在功之士,都给供养起来。

却很介意有些人明明身体已经衰老,却为一己私心,仗着老资历,坚持留在任上不愿退,不仅做不成什么事,还拖后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40-255(第6/18页)

这些年来,哪怕不算船队的分红,仅柳明月手上的那些作坊,尤其是琉璃、白糖、海盐等*作坊,所产生的收益,给柳明月积累了海量的财富。

哪怕她向来大方,不吝往她重视或偏向的方面大笔投钱,花钱的速度依旧远远比不上赚钱的速度。

当然,连在钱财方面最精明的户部前任尚书李尚书在内,都不知道这件事,只会觉得她无欲无求,为国为民花钱如流水,而且是不遗余力的那种。

柳明月当然知道自己早在不知不觉中,对外塑造出了堪比圣贤的人设,哪怕自认德不配位,难免有些心虚,她也没打算澄清这点儿。

毕竟她除了在才能方面,实在达不到圣贤的水平外,在其它方面,柳明月自认确实有尽心尽力,所取得的成就,也确实对得起她的身份地位。

虽然柳明月默认接受了崔相的请辞,但是双方都没对方透露这一消息,毕竟左相这一百官之首的职位,实在事关重大。

哪怕就继任人选问题,他们心中都已早有默契,但是交接起来十分繁琐,需要一个过程。

承中六年年底,左子兴回京,柳明月在私下接见对方时,直接开门见山道。

“子兴,这些年来,你在海军取得的功绩,朕一直都有关注,也很欣慰,朕认为,继续将你留在海军,已经有些大材小用,如今朝中新老更替,腾出来不少关键职位,朕有心想要调你入朝任职,不知你本人意下如何?”

左子兴确实没有辜负她当年的期望,用十年时间,将海军从最初仅有不到三万人的规模,发展到近三十万人规模的庞然大物,谁都不敢小觑。

在此期间,左子兴充分展现出了他在各方面的能力与心性,都让柳明月十分欣赏。

尤其是对方在对待她那个便宜儿子的态度与方式上,更是让她十分满意,确定对方是位胸有丘壑的人物。

左子兴有些有意外,下意识抬头看向柳明月。

“陛下?”

柳明月摆摆手道,“不要再拿什么你喜欢海军,不舍得离开海军的那套说辞来打发朕,朕相信你在当年,确实舍不得离开尚处成长初期的海军,但是朕也知道,你在这些年,培养出了不少得力人手,现在的海军,已经不再是非你不可了。”

左子兴闻言,难免有些有些心虚和不自在,不过面对柳明月的坦诚与直白,他也只能选择以诚相待。

“陛下对臣的看重,令臣深感荣幸,如今的海军,在陛下的大力扶持下,确实已变得今非昔比,人才济济,可是陛下对海军寄予厚望,臣自认换谁与执掌海军,都无法比臣做得更好。”

柳明月微笑着颔首道,“不错,所以朕曾为此犹豫了许久,最后朕还是认为,你更适合留在朝中担负更关键的职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有话说】

245

第245章

自强

左子兴最终答应留京,接任兵部尚书一职,让柳明月深感欣慰,或者说是松了口气。

原兵部尚书钱裕论年龄,倒是尚不满六十,但其因早年征战杀场,体内留下许多暗伤,沉疴难愈,近两年身体衰败得厉害,早就上奏请辞。

却因柳明月太过重视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一直没有落实好人选,才令常处居家休养状态的钱尚书一直占着位置。

因柳明月这个皇帝不仅从不曾忌惮与打压军中武将,还大力扶持各军,不吝增加对军中的投入,大安的武将地位不说在文臣之下,但也绝不在文臣之下。

所以负责直接管理各军人马编制、军需、甲械等源调配的兵部,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比从前的历朝历代都高。

执掌兵部的这个位置,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柳明月固然愿意给出自己的信任,但同时,她必须要确保这种关键位置,必须要掌握在可信之人的手中。

左子兴有着徐氏宗族出身,按说不是什么合适的人选,毕竟她自己的身份也有些敏感,该对其有所忌惮与防备才是。

可是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左子兴的种种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他是一个不仅能力极为出众,而且人品也非常出色的人。

能在当前这个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大环境中,选择娶一位不能生育的妻子,且对妻子一心一意,愿意让妻子继续当官,与一众男子共事。

足以证明,他是位思想开明而又通透的人,让柳明月对其十分欣赏。

他身为徐氏宗亲,不仅没有答应与她那便宜儿子安王一起共谋皇位,还主动加强对安王所在的归安岛的管控,以确保安王再搞不成什么小动作。

却不曾想过要向她邀功的这一行为,所表达出的态度与立场,也足以让柳明月更高看对方一眼。

若非之前的海军更需要他,柳明月早就有将左子兴调入京中任职的想法。

如今确定海军有已彻底成长起起来了的魏长延、蒋清言等人在,后继有人,不再是非左子兴不可的状态,柳明月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决定,将其调入京中委任更为关键的职务。

得知左子兴被调入京中接任兵部尚书一职,魏长延等人都为他感到高兴。

哪怕这里面也有对方被调入京中任职后,他们也都跟着升职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为老伙计能得以升迁感到欣喜。

“子兴兄去了兵部,相当于是我们海军从此以后,在兵部也有了自己人,实在是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蒋清言接过话道,“而且这个自己人,还能执掌兵部,哈哈,陛下对我等的这份重视和信任,真是没话说!”

“是啊,虽然很舍不得大将军的离开,但是一想到大将军此去前程光明,这心里就只剩下欣喜了。”

看着桌上这些一起共事十余年的老伙计,左子兴的心情也很复杂,却还是笑着端起酒杯。

“我也舍不得离开海军,只是一想到我若继续赖在大将军的位置上不走,相当于是阻了诸位升迁之路,未免太对不起诸位兄弟了些,所以在陛下透露出要将我调入京中的想法后,犹豫了一下,就赶紧谢恩了。”

众人闻言,知道左子兴这看似是在自嘲,其实也相当于是给大家的解释,哗然大笑的同时,一起端起酒杯碰了一个。

魏长延放下空了的酒杯后,有些感慨的开口道。

“依我看,凭子兴兄的能力和功绩,本来早就有资格高升,只因陛下重视我们海军,不放心我们其他人,才让左子兴一直留在海军,如今子兴兄得以高升,应该可以表明,我等的表现,总算能让陛下放心了,真好!”

说起这些,魏长延脸上笑着,眼中却含泪,陛下令他接任海军大将军的旨意,所透露出的这份不言而喻的认可与信任,着实令他颇感动容。

他算是少年得志的典型代表,只因在关键时刻做对了选择,二十出头,就得以身居高位,令无数人艳羡不已。

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德不配位的巨大压力下,为了能早些获得与身份地位相匹配的能力,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活得有多么辛苦与努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40-255(第7/18页)

今终于能够得到宫中那位的认可,魏长延只觉自己多年的努力与拼博,终于值了!

左子兴知道这位老友的心思,也有将对方在过去那些年的努力看在眼里,抬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能有幸得遇两位盛世明君,是我们的幸运,只要我们能珍惜当下,坚守本心,不辜负陛下的厚望,将来只会越来越好,史书上必有我等一席之地。”

这话让在场众人都深感振奋,他们作为海军高层,早已是名利双收,这辈子最大的追求,莫过于将来能青史留名。

而他们率军在海上纵横十数年,十分清楚大安海军的出现,所代表的重大存在意义,也知道他们所做的事,能给大安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大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教诲,只会让海军在我们手上继续发展壮大,也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让你失望。”

与一众老伙计的聚会结束,身边只剩下魏长延后,左子兴郑重其事的说道。

“子延兄也知道,我们海军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全凭陛下的鼎力支持,可是陛下毕竟是这天下共主,再怎么重视我们,也不好在明面上有明显偏向。”

说起这个,左子兴忍不住叹了口气,说真心话,他是真的更愿意留在海军,因为这边人事简单,更清静自在。

“就像老陈说得那样,我去了兵部,也算是让我们海军从此在京中真正有了自己人,我希望接下来,我们海军还能有更多的人,能被调入京中,子延兄继任后,一定要特别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工作。”

绝对不能让海军出现人才断代的现象,毕竟如今的海军,是他们这批老人不惜拿命在海拼博,才好不容易博出来的。

而宫中那位,在此期间,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相关投入之大,早已难以计数。

魏长延点头应下的同时,有些担忧的问道。

“莫非是子兴兄这次进京,发现了什么?”

左子兴心情复杂的叹了口气后,才神情凝重的回道。

“先帝时期的老大人们,因年事已高,如今都在相继请辞退位,如今更是崔公都要退下去了,陛下也不是个贪恋权位的,早将华郡王带在身边亲自教养,一代新人换旧人,我们不得不早做准备。”

在这个世上,不管是在当前,还是在未来,左子兴都不认为还会出现像女帝这般重视海军,愿意培养海军的君主。

世人都知道宫中产业赚钱无数,可是无论是先帝尚在之际,还是女帝登基后,都不曾将钱花在修建奢华宫殿或是享受奢靡生活上,而是将大把的钱,都投在各种民生工事项目上,或是用事补贴各部。

例如工部各司的发展,医药部惠民补贴,礼部的教育普及与推广等政令上,但是世人不知道的是,女帝私下在各方面补贴海军的更多。

所以他们海军必须要珍惜当前的大好局面,不仅要努力保持住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最好还要努力提升海军上下的战斗力与影响力,同时在朝中占据份量足够的一席之地,以应对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切朝局变化。

“这倒也是,若没有陛下,就没有我们海军的一切,在这个世上,怕是再也没有会比陛下对我们更好的东家了,我们海军必须要自强。”

魏长延迅速领会到对方话中的深意,连女帝都在早作打算,培养自己的继承人,以备将来,他们这些受女帝庇护的人,当然也要趁女帝尚在位,让自身变得更为强大。

他们这些老人,对于由自己等人一手组建并发展壮大起来的海军,都感情深厚,当然不愿看到,甚至不愿去想,海军在将来会有没落的可能。

“是啊,必须要自强,陛下素来公正,只要我们海军有合适的人才,有陛下和我在,就不怕会被埋没,将那些年轻小子都给管严些,尤其要加强相关思想教化。”

所谓思想教化,除了要对人反复进行忠君爱国、遵纪守法方面的思想洗礼,还要让他们牢记,自己加入了海军,就生是海军人,死是海军鬼,不仅要敢打敢拼,还要全心全意全力维护海军的各方面利益。

这些是左子兴等人结合大安军事学院的思想教育科目,又吸取大安在源安岛上,对那些本土人推广教化的经验,总结出的海军思想教化课。

魏长延点头道,“子兴兄放心,你去了兵部,势必要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挑战,我一定会守好海军,即便不能帮到你,也能理解你的处境,绝对不会让海军拖你的后腿。”

见对方能够领会他的苦心和用意,左子兴有些感慨的再次拍拍对方的肩膀,心中颇为欣慰。

他接任兵部尚书后,肯定不好在明面上偏袒照顾海军,毕竟世人都知道他的海军出身,肯定会有不少眼睛在这方面盯着他。

所以他能做的,只有在以后伺机多往朝中提拔一些海军出身的人,帮助海军一系在朝中占据一个位置。

左子兴相信,他的这一想法,肯定也符合宫中那位对海军的期望,因为只有当海军在朝中也能获得一定话语权,且能保持下去,才能维护海军长久的利益。

【作者有话说】

246

第246章

请教

海军出身的左子兴,虽然在过去十多年里,除了三年一次的进京述职,极少出现在朝堂之上,但是他在朝堂上的存在感,绝对不低。

海军从最初只有几万人的规模,发展到如今这数十万人的规模,左子兴从之前的指挥使,晋升为后来的大将军,期间立下战功无数。

这样一位功勋卓绝的将领,朝中大臣们当然不敢忽视对方。

何况对方能执掌海军这么多年,一手将海军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不仅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过人能力,同时也足以彰显出女帝对他的信任。

毕竟海军如今的主业,可不再只是为商船出海护航,而是在海外为大安攻岛扩疆,驻防守护那些已被大安打下来的岛域。

对于这么一位人物被调入京中,接任户部尚书一职,不满之人大有人在,但是他们更多也只是因为对此感到不甘。

即便有大臣在朝堂上对这一任命提出质疑,也只敢拿对方多年来,一直在海军任职,很少在内陆这一点说事,不敢质疑左子兴的能力、资历与功绩。

毕竟别人不知道左子兴的真正身份,也就不知道,他不仅是先帝的堂侄,还是由先帝亲自教出来的高徒。

人家在大安开国立朝之前,就能以不及弱冠之龄,立下过赫赫战功,根本不存在那些人所质疑的短板。

好在柳明月不好解释,却有知道其身份的崔相帮忙作证,称左子兴早年曾是先帝身边的人,接受过先帝的亲自教导,这才堵住朝堂上的一些质疑的声音。

不过崔相的这一说法,也迅速让朝中其他大臣生出许多脑补,认为这可能就是左子兴不仅能在承天帝一朝受重用,后来又在承中朝继续受重用的关键原因。

柳明月在私下接见已正式入朝的左子兴时,有意提点道。

“你应该知道,崔相是你伯父当年最为倚重的幕僚,大安开国后,任左相一职,一向兢兢业业,对朝野上下的情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40-255(第8/18页)

,都了如指掌,对于调入进京接任兵部尚书一事,他在朝中帮你说了话,你可以去向他道个谢,再多向他指教一些,好尽快了解当前的形势。”

左子兴闻方,深感意外之余,也有些感动。

“多谢陛下的提点,子兴一定会去向崔公道谢和请教。”

柳明月点头道,“如此就好,不管是你伯父,还是朕,都深知军队武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大安,绝对不能像之前的历朝历代,搞重文抑武那套,所以兵部的地位非常关键,朕相信由你接掌兵部后,一定能为朕掌好这一部。”

左子兴态度恭敬的回道,“子兴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的厚望。”

在左子兴离开后,徐廷君有些好奇的问道。

“皇祖母,从制衡之道上讲,不是说,最好不要让武将与文臣来往过密吗?您为何却鼓励那左尚书与崔相来往呢?”

柳明月耐心为他解释道,“对待有些人与有些事,不能一概而论,不管是那崔相,还是这左尚书的人品与心性,都已经受住了漫长岁月与现实的考验,虽说在有些方面不得不做些防备,但是我们身为上位者,绝对不能多疑,尤其是无端猜忌这样的得力臣子。”

徐廷君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孙儿知道崔相是难得的忠臣和能臣,是可信之人,可是对于这位左尚书,孙儿就不熟悉了。”

柳明月就为其解释了一下左子兴的真实身份,尤其是对方屡次拒绝恢复宗室身份,不愿接受先帝一直想要给他的亲王爵位的事。

徐廷君闻言,十分惊讶和意外。

“原来左尚书竟然是孙儿的族伯?没想到他与皇祖父之间,还有着这样的渊源,能舍弃京中繁华和高位,留在危险无比的海军之中,耗费多年,将海军发展壮大到如今的规模,这位族伯的能力与心性,实在令人钦佩!”

柳明月点头道,“是啊,你位族伯命运多舛,却能力出众、心性通透,实属难得,你以后也可多向他请教。”

徐廷君乖乖应下,小小少年,正值慕强的年纪,对经历堪称传奇的左子兴,难免生出了好奇与敬佩之心。

同时还因对方是其祖父都很重视与亲近同族亲戚,生出了一些亲近之心。

左子兴回到府中,听说他的妻子正在招待昔日的同僚兼同窗,一群人相处得十分愉快时,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的妻子在嫁给他后,并没有辞官,而是被调入海军任文职,这些年来,也已升至从六品。

这次又随他调入京中,他自己算是平调,加了个从一品的文散官虚衔,倒是他妻子王晴文,这次被调进京正式了一级。

原本还担心妻子在离京多年后再次回来,已与昔日的同僚好友疏远,没想到她们之间的感情倒是没因时间和距离而变淡。

杨宛如此刻也在这个兵部尚书府内,正与多年不见的好友们讲起她在地方任职的经历。

“……我可也是正经的朝廷命官,不比他们差什么,当然不怕他们,所以我就下令……还好那些差役还算给面子,没敢抗命,要不然,我不仅做会不成事,还会下不来台,事后,可真是后怕不已。”

都穿着便服的一群女子都笑了起来,吴秀珍掩口笑着打趣道。

“依我看啊,咱们杨员外郞也太多虑了些,你不仅是他们的上官,还是堂堂县主,他们当然不敢拒绝你的调遣。”

王晴文却摇头道,“秀珍一直在京中任职,没去过地方,才会这么认为,宛如妹子身份虽然显赫,但是有些地方上的势力,在当地横行霸道惯了,可不一定会买账。”

杨宛如有些意外的问道,“莫非晴文姐也遇到这种糟心事?”

王晴文点点头道,“当然,在内陆还好,去了连源安三府在内的那些地方后,时常要面临类似的困境,好在我们大安海军的威望不低,还算是能震得住,要不然,跟那些仗恃着天高皇帝远,难以教化的蛮人打交道,不知要多受多少气。”

杨宛如点头道,“这倒是,连我们大安内陆偏远区域,都存在许多不听教化之辈,想让那些蛮人归化大安,更是个难题。”

“没事,反正朝廷对此早有准备,将主要的教化目标放在那些新生代身上,要不了两代,就能实现目标,与那些蛮人相比,倒是内陆的人更麻烦些。”

在海军多年,王晴文当然知道朝廷,或者说是女帝对那些蛮人的态度,能收归己用的,就给予提拔,不能收服的,不是送去当矿工,就是直接处置掉,手段简单粗暴,却很有用。

但是朝廷对内陆同胞,从来都是尽量多以安抚和教化的方式,耐心对待,只要不太过分,触及国法底线,基本不会使用什么暴力手段对待自己的同胞。

聚会会结束离开时,杨宛如的心情十分愉悦,大家同为女官,彼此更为理解对方在官场上所会遇到的种种难题,以及一些常见现象。

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同僚交流,能借这次的聚会,与昔日的同僚好友们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当然是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

当年她的父母兄弟都被宫中那位送出海,为避风头,她主动申请调到外地任职数年,年前才被调回京。

她当然知道左子兴,只是她并不知道,好姐妹所嫁的左子兴,其实就是当年的那位’平国公长子‘。

【作者有话说】

247

第247章

方便

承中八年秋,另一个与大安相邻的小国,在大安被异族入侵的那些年,同样也被异族入侵后来一直陷入内乱状态的蒲东王国,正式被纳入大安疆域。

这是一个国土面积比较大的王国,相当于是源安三府、东海省与北江省的面积总和。

因其王国内部在遭受异族入侵后,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人口大量锐减速,国力贫弱,拿下蒲东王国,大安并没怎么费劲,武力更多的只是起到威慑作用而已,都没什么机会出手。

不过其内部形势相当复杂,想要往那边派驻各级官员,就成了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

哪怕柳明月对此早有准备,早在前些年,就开始有目的增加相关人才储备,可是事到临头,她还是感到很烦恼。

毕竟原蒲东王国现已被划分为三个行省,哪怕会任用一部分当早向大安投诚的当地人,所需官员仍然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站在记录了朝野上下所有重点官员的关系网导图前,柳明月的心中不仅充满了成就感,还颇为感慨与庆幸。

感慨有了这些,她在选任官员,或是想要知道了解哪个官员的情况时,就方便多了。

庆幸的是她当初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点,还算及时,当年的大安正处开国之初,朝野上下百废待兴。

相当于是张连框架都没规划好的白纸,给她留下了巨大发挥空间,而先帝对兵权的把控力度,又为她提供了足够坚实的后盾。

所以大安才能在她手上,被发展到如今的地步,用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许多方面的基础构建。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推广、各级书院教授内容的增减,以及科举考试出题与评审风向等方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40-255(第9/18页)

的改变等,现在都已初见成效,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朝廷在近两届的科举与大招募中,录用的新人大多在某些方面都有些专长,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很快就能上手。

不再像从前,大半都是些’书呆子‘,空有一身雄心壮志,却只会纸上谈兵,只知固守陈规旧矩,不擅长俗务,当官主要依赖幕僚帮忙出谋划策拿主意。

与此同时,随着算学得到重视与推广,朝廷在所些年,着实发掘出了不少相关方面的人才,在柳明月的提示下,在短短数年之间,将大安原本的算术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开始应用到某些方面。

这让柳明月颇感欣慰,她本人是个文科生,理科水平有限,能做的有限,何况她这辈子身份,也注定了她不可能亲自去教人数学、物理、化学。

顶多也就是借出海的船队之名,拿出她努力回忆并编写出一些相关科目的基础原理内容,给那些人提供一些启发与发向而已。

有了这些,大安在新式火器、船舶、蒸汽机、钟表等东西的更新换代与研发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发展。

柳明月也不确定,她这辈子能将大安发展到什么程度,她只能竭尽所能,然后将未来交给天意。

即便因她开挂,提前为大安抢先将蒸汽船与航海钟都给搞了出来,不仅在海外大肆采购橡胶,还在大安海内外,所有适合橡胶种植的区域,都种下了大量橡胶树。

有了东海省与北江省后,极大的缓解了大安铁矿产能严重不足的短板,相关工业制品的产能得到大幅提升。

大安可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只是这些目前都被掌握在朝廷和宫中产业手中,对民间尚未造成什么太过明显的影响而已。

从整体上看,如今的大安仍处小农经济社会,只是相较于之前的历朝历代,有了高产粮种,还地广人稀的大安,百姓基本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毕竟所有朝代都需面临的土地兼并严重现象,已随着商贸与大量手工作坊的繁荣发展,得到极大的改善。

真正穷到上无片瓦遮身,下无插针之地的人,只要去当地官府统计,就有机会被迁往海外或是偏僻之地开荒,只要不是那种实在懒惰无比的人,都不愁生计。

看到眼前这一幅幅绘制着官员身份信息网络的图示表,徐廷君忍不住目瞪口呆。

“皇祖母,这是怎么做到的?”

数万人的信息,竟然都被整理出来,这是一个多么复杂与繁锁的工程,徐廷君都有些不敢相信。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有人、有方向、有目标,就能办到,不过这些只能作为参考,还需时常更新,不可太过依赖。”

徐廷君点头道,“孙儿记下了,不过有了这些,真的能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比临时调阅案卷省事多了。”

的确省事多了,柳明月一边从中挑选出她将要调用的官员,一边为徐廷君介绍相应官员的信息,以及她会选用对方的种种考量。

费了好一阵时间,才成功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

回到勤务殿,柳明月就接到新任左相韩光瑞、右相苏道渊联袂求见的通报,忍不住皱了下眉头。

相较于虽然彼此之间也难免有些较劲,但在总体上,基本还算保持一致立场与态度,合作还算和睦的前任左相与右相,新上任的这两位,就个性分明多了。

这也就使得两位常就一件事起争端,在她面前争执不休,有时甚至还带着他们各自的支持者,让柳明月深感头痛。

可是人家还都各有各的道理,做事也都还算敞亮,对事不对人,能力也都很出色,从而显得都有些较真,所以头痛归头痛,柳明月倒也不至于对他们心生反感。

“两位爱卿不必多礼,都坐下说吧!”

话音落下的同时,冯含宁已给二位丞相端上茶,两人再次道过谢后,苏道渊迅速开口道。

“陛下,那蒲东之地实在太过偏僻,虽说有了蒸汽船,可以弥补这一短板,但是那里距离京中,实在太远了些,臣以为,直接在那边设立行省,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在苏道渊看来,原蒲东王国不只是穷苦偏僻之地,那里的人事情况复杂,难以教化,大安实在没必要往那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因为那里距离太远,朝廷的控制力度有限,很容易失控,届时给大安带来沉重损失。

没等柳明月开口,韩光瑞就已经抢先接过话道。

“苏大人此言差矣,那蒲东王国曾对我们前朝称臣,我大安承继前朝,依旧可以算是他们的宗主国,如今不过是正式将他们纳入我大安疆域,这是他们的荣幸,他们岂敢起不臣之心?”

【作者有话说】

快要正文完结,怕有遗漏,状态不大好,努力梳理思路中,这两天更的比较少,在此跟大家说声抱歉。

248

第248章

建议

韩光瑞和苏道渊都有着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也都是从地方调入京中的,所以这两人都属于很务实的那种人。

只是两个人的经历不同,思想看法方面,总是难免出现分歧,好在两人大方向上的立场,都没什么问题。

之所以选这两人接任左右丞相之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人都像他们的前任,是很务实的那种孤臣,忠心无疑。

在对待将蒲东王国纳入大安疆域的问题上,苏道渊的态度,是让蒲东王国自治,对大安称臣纳贡,大安可在那边设宣慰司。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那里不直属大安,大安就没必要像对自家子民般,对那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要承受当地人的排斥与反抗。

何况那边十分穷困,即便纳入大安后,也为大安提供不了多少税收,他很担心大安像这般无节制的扩充疆域,容易失控,最后落入因小失大的境入。

当年走的本是弃笔从戎之路,又在大安立国后,主政一方的韩光瑞,在这件事上,却持不一样的态度。

相较于苏道渊较为保守的性格,韩光瑞的性格就积极进取多了,所以他非常赞成大安不断像周边区域,乃至海外扩充疆域的作风。

两人各说各的道理,都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得到皇帝的支持,柳明月知道,从本质上讲,这两人其实都看不上那些蒲东王国那种小地方。

“朕早就想谋取周边区域的规划,二位应该早有察觉,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份舆图,只有将这周边区域,都给彻底纳入我大安疆域,实现这片陆地的大一统,才能让朕安心,我们大安之侧,绝对不容留下任何可让外人利用的潜在威胁。”

听到柳明月的话,两人都有些不解,韩光瑞更是忍不住直接道。

“不知陛下何出此言,那些弹丸之地,怎么可能有本事给我们大安带来威胁?”

韩光瑞十分清楚大安各地驻军的实力,在他看来,只因女帝仁慈,才会让人采取温和的方式谋取那些小国。

若派大安军队出动,周边那些小国早就已是大安的囊中之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要命!谁家指挥拎刀上啊 九十三个红绿灯 顶级Alpha老板为何这样? 九零致富日常 穿成替身文里的白月光 穿进虐文从杀死男主开始 一勾手他就上了 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当朝太子是我梦男 Beta保镖不好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