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 / 2)
34
第34章
偏向
初战告捷后,吃到甜头的海上作战队,也已发现自家的优势,对打海盗一事,可为是十分积极。
面对拿到丰厚奖金后,都嚷嚷着出海训练时,要走得更远,还提出要去打听常有海盗出没海域的队员,魏长延很有些头大。
他怎么也没想到,之前还在抱怨海上生活太过枯燥难熬的队友们,竟在短时间内,就因打打了一次海盗而转变态度。
“按照陛下与娘娘的安排,我们最少也需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海上训练后,再考虑实战的事,这次是因狭路相逢,正巧遇上了,才会顺手剿了他们。”
一位队员高声道,“老大,事实证明,我们即便还没完成第一阶段的训练,就有实力剿灭那些海盗了啊。”
“你们要知道,这次能占上风,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我们拥有特别改造的战船,大家所使用的武器更为精良、更充足,我们的人数也更多。”
这是所有队员都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人不服气道。
“老大,我们还吃了实战经验少的亏呢,要不然,也不至于伤那么多,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多找些海盗练手才行,你看,有了这次的实战经历后,大家对训练的积极多了。”
面对这么一群战意盎然的队友,魏长延的心中既觉欣慰,又觉有些为难。
从他本人的意愿讲,当然很想顺从大家的想法,多打听些海盗老巢所在地,用实战来提升队员们的实力和经验,大家的动力更足,提升也会更快,他当然不想打击大家这难得的积极性。
可是他被宫中任命为这支海上作战队的大队长,身负厚望,最该做的是要遵照上令,带领队员们完成各个阶段的训练。
从他接任大队长一职开始,魏长延就已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初建规模就已达到两千人海上作战队,不可能一直以宫中贵人私兵的身份存在,即便他们的东家是皇上与皇后。
等到将来,这支海上作战队的归属权转为朝廷所有时,他作为这支队伍的元老级管理者,身份地位自会发生飞跃式的转变和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他肯定要不负上意,让东家知道,他会绝对忠诚于他们,全力执行他们的意志,不会做擅作主张的事。
上次确实是意外遇到,顺手打了批海盗也就算了,主动去打海盗,显然是违背上意的举动。
见魏长延面对队员们的激烈的请战意愿,有些左右为难,吴尚青站出来道。
“主动去打海盗,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收获,也能给东家带来更多收获,东家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为什么在训练初期,东家不准我们去打海盗?当然是因东家更重视我们的命,想让我们在训练出更强大的实力后,再去打海盗。”
听到这番诱着嘲讽和质问的话,情绪激动的众人如被当头浇了一盆冰水,顿时冷静下来。
他们这才想到,东家不吝投入的培养训练他们,当然是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为强大、更有能力、活得更久。
要不然,东家肯定比他们更懂得用实战训练,能让人成长更快的道理,只是那样一来,他们死得也更快。
有人讪讪的回道,“吴队长说得有道理,是我们太心急了些,东家看重我们的小命,我们不能自己不拿自己的命当命。”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想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30-40(第6/15页)
赚更多的钱,也要有命花才行。
虽然东家给队员们开出的伤亡补偿很丰厚,但是他们跟着个大方的东家,活得越久,能赚到的银子当然也更多。
在沿海招募的一千多人,并不知道他们东家的身份,只知道对方出手很大方,给他们每人每月二两月银,包吃包住的生活待遇也很好,比在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
见众人总算暂时打消急着去找海盗的想法,魏长延也算是松了口气。
想他一个正宗的文人,原以为去参加宫中招募,需要从此学着当一个出色的商贾,却没料到,他竟走上一条自己做梦都没想到路,成为一个需要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现在的他,显然是很不合格的,因战场的不同,他就算熟读兵书,也难有用武之地,他需要亲自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海上作战方式。
哪怕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巨大挑战,魏长延却乐在其中,对他而言,若能完成这一创举,他这辈子都值了。
周围没有外人后,魏长延对吴尚青道谢之余,忍不住感慨道。
“娘娘奉行以人为本的做事原则,这对我等而言,固然是一大幸事,就是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被束缚手脚啊。”
吴尚青对此,当然也是深有感触。
“纵然如此,我也更愿意为娘娘效力,在这个世上,草菅人命的上位者太多,能遇上这么位真正心怀大爱大义的东家,是我们的幸运。”
想到他们远在这处人烟罕至的偏僻海域,也曾听说过的一些消息,魏长延心情复杂得点头附和。
“是啊,能有幸跟着这么位东家,我们也算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连郭长平的遗孤都能受到那样的厚待,他们这些由皇后亲自面试,才被挑选出来的人,绝对可以算是他们的嫡系,肯定也不会被辜负。
吴尚青点头道,“我已从那些人的口中,打听到几处常有的海盗出没的海域,但是那些海盗的实力更强,人数也更多,手上甚至也有火铳,所以我们在短时间内,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有火铳,就意味着很容易出现重大伤亡,在宫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不惜代价的养着他们几千号*人接受种种培训,足以证明宫中对他们的重视,他们肯定要尽量避免伤亡。
魏长延难掩钦佩的看着这位老友,“还是尚青兄厉害,我还在为语言不通而发愁,你都已经能从他们口中,打听到他们宁愿被打死也不愿交待的信息了。”
吴尚青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得,遥望着前方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他真心感叹道。
“长延兄过誉了,在学习语言方面,我确实有些天赋,但我也就这点本事了,不及长延兄,这才短短数月,就已掌握了一些海上变幻莫测的环境变化规律,对航向的把握更是十分精准,愚弟需要学的还多着呢。”
结束在御林卫的训练时,宫里对他们这批人的安排,就已出炉了。
以魏长延长为首的六百余人,被分配到海上作战队,以他为首的几百号人,是为即将组建的出海船队作准备的。
只是两批人,加上后来招募两千余人,共计三千余人,现在都在一起接受海上作战训练而已。
不仅魏长延感到压力大,吴尚青也感到压力极大,可以预见的是,他将要率领一只规模庞大的船队,满载价值高昂的各种货物出海,去他从未到过的那些地方,势必要面临无数未知的凶险和挑战。
虽然从内心来讲,他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也愿意面对这种挑战,但是这心中,到底还是难免会产生一些自我怀疑和彷徨。
让这两人没有想到的是,承天五年的上元节过去没几天,他们就迎来了宫中派遣的宣慰使。
当然,这宣慰使虽是代表皇上、皇后来看望并奖赏他们,但是他们都很低调,没有对外公开自己一行人的身份。
后来招募的两千余人,只知来的是东家派出的代表,为自己得到奖赏感到高兴不已。
在京中招募的那批人知道实情,知道那些奖赏其实是皇上、皇后的赏赐,心中自是更加激动。
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是,坤元宫派出的那个存在感极低的内侍李和,找机会给魏长延和吴尚青分别递了一份秘信,信中都夹有秘方。
让海上作战队剿了两批海盗的那座海岛,面积不算大,岛上常住人口更是少得可怜,极少与外界有接触,才沦为两批实力不算太强的海盗的巢穴。
皇上看不上,压根就没考虑过要将那座小岛纳入大安版图的问题,柳明月却很重视。
她打算将那里打造成一处真正用来为自己赚私房钱的基地,这件事,肯定瞒不住魏长延和吴尚青,她干脆直接在他们面前,将这件事过明路,用利益将三方进行深度捆绑。
这个三方当然是皇后、海上作战队、船队,即便在相关作坊还未建起来,海上作战队目前只是雏形,出海船队尚在做前期准备的情况下,就说这些似乎有些为时尚早,可是这就是柳明月的做事风格,更喜欢将话都提前说清楚。
而她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利益相关方在知道自家有利可图后,不仅大开方便之门,还会积极提供帮助,以免显得自己光占便宜不干活。
当初的皇上是这样的反应,现在的魏长延和吴尚青,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未来两大势力的储备总管,他们都很清楚让跟着自己的人有利可图,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与此同时,跟着皇后有利可图的现实,也让他们本就从最初起,就有些偏向的态度,如今变得更为偏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8-10 19:02:21~2024-08-10 23:43: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心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35
第35章
期待
吃到甜头的海上作战队,虽被暂时按捺下了想要提前结束第一阶段训练的冲动,但是为了能够早日获得打海盗的自由权,同时也为增强自身实力,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众人都相当卖力。
魏长延和吴尚青分别派出的心腹手下,与中宫调过来的人手一起,在那座被命名为集山岛的海岛上落居,按照中宫给出的方案择址建造作坊。
为此,他们还在内陆迁了一批人过去,这些人在内陆,大半都处于赤贫状态,没钱、没地、没房,只能靠给人打零工为生的那种,其中包括一些掌握有某种技术的工匠。
如今听说有人愿意雇佣他们,给他们提供吃住,还能让他们全家一起,即便需要远离故土,他们也很乐意。
再加上岛上本就有的一些本地居民,资源颇为丰富的集山岛,就这么开始进入开发阶段。
不管是往集山岛迁移人口,还是调人去集山岛的事,都没有瞒着皇上,魏长延和吴尚青都有分别寄信给皇上说明情况。
用的是要在集山岛上修建码头和营地,将集山岛变成海上作战队的另一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30-40(第7/15页)
驻地的名义。
皇上对此当然没有异议,有了初战告捷的收获,他不仅对此十分认同。
而且他还认为以后有必有多占些岛,作为海上作战队的驻地,同时还能给以后的出海船队提供各种补给。
并就此事专门与柳明月探讨了一番,然后两人就后续的一些规划,达成了一些共识。
对柳明月而言,居住在深宫中,遥控管理和指挥外面的人手与产业,着实很不方便。
可是眼下的现实条件就是如此,她也无可奈何。
好在这年头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对上位者的权威,怀着天然的敬畏之心,她又是个大方的东家,手下人都还算听话,做事也很认真负责。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皇后手上人才济济,不好好做事,或是做了让上面不满的事,随时有人等着取代自己。
这就是竞争能带来的一些积极作用,虽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柳明月清楚,这些都是由人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而她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制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的规则与限制,让所有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在她的地盘上,施展那些乱七八槽的恶性竞争手段。
不过这是一个需要通过不断的查漏补缺,结合实时在变化的现实发展,进行持续完善的大工程。
受前世的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影响,柳明月可谓是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刻在骨子里,完全无法像当下的许多人般,漠视他人生命健康安全,很享受可以随意主宰他人生命前程的权利。
这样做的结果有利有弊,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柳明月却坚持,皇上将此视为她一直以来的善良,倒没提出什么异议。
承天五年的仲夏,海上作战队正式结束第一阶段的训练,开始进入第二期的实战训练。
结合他们有心打听到的消息,进入实战训练之初,海上作战队可谓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捣毁数处海盗驻点。
消息还没传回内陆,就在海上被迅速传开,说是有一股人数多达上千的队伍,身份来历不明,最喜欢黑吃黑,接连抢的多处海盗老巢,还连人带东西一块抢。
所有被抓的海盗,被榨干他们知道的所有信息后,结合那些海盗所犯之事的轻重程度,大多都被扔到海岛或是内陆矿场做苦力。
与此同时,同陆也知道了消息,皇上每天都能接到与之相关的奏报,沿海官员以为是大安近海来了一批实力强大的海盗,可谓是如临大敌。
朝堂上的一些背后势力错综复杂的大臣们,也频频上奏,认为沿海出现的这批身份来历不明,战斗实力却很强大的人,会对大安构成威胁,要求朝廷派兵剿灭。
奏折没有得到及时批复,有那心急的大臣就在大朝会上直接提了出来,从而惹来一众附议。
还没等皇上表态,兵部尚书就义正言辞的当廷表态。
“诸位大人不必如此心急,兵部已收到沿海驻地的回馈,说是那批人不仅没有登陆扰民的迹象,遇到我大安的渔船,也从不打扰,因为他们的出现,有些海域都变得安全了不少,渔民都欢迎着呢。”
江御史大义凛然的回道,“于大人身为兵部尚书,怎能说出这般不负责任的话?正所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那些人现在可能只是在试探,在窥探我大安的边防实力,若放纵下去,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给我们来个突袭,到时酿成惨剧,谁能负责?”
另一位大人赶紧出声支援,“江大人说得对,于大人,在这件事情上,兵部绝对不能推脱敷衍,应当立刻派出沿海驻军,给那些人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大安的厉害。”
“是啊,我们可不能让沿海又重返前朝末期的混乱局面,一定要及时出兵将那些人打怕,让他们不敢再对大安心存觊觎。”
面对这些人的叫嚣,于尚书只觉头大,沉着脸回道。
“我们在沿海的驻军,只擅长在陆地作战,那些人不登陆,我们如何出兵?”
江御史不假思索的回道,“用船啊,那些海盗都是乘船出没,我们的驻军当然也要乘船出击。”
听到这轻描淡写、自以为是的回答,于尚书很想给他翻个白眼。
“船呢?你们倒是让户部给我们拨款造船啊,有了足够的船,我们一定出击。”
与银子有关的,绝对是个敏感话题,江御史下意识看了眼李尚书,见其一脸漠然,仿佛周围一切都与他无关的模样,到底没敢开口,转而将目光投向最上首。
“陛下,这是与我们大安沿海无数百姓生死相关的大事啊,朝廷应当尽快派军出击,就算驻军没船,也要临时征调沿海现有的船啊。”
看着这些跳得最高的人,皇上在心中暗自思忖,可惜不知这些人分别与哪些势力有勾连,若能通过他们将其背后的海盗老巢给挖出来,他估计又能赚上好几笔。
“就沿海驻军的那些将士,不一定会泅水,他们就算有了船,又能怎样?去送死吗?海上不仅水深,风浪还大,你们让一群连船都划不好的内陆将士去海上打仗,是嫌我们大安将士死得不够快、不够多吗?”
于尚书深有同感的附和道,“陛下圣明,沿海驻军为拱卫内陆,驻守在沿海,时常要面临大风大雨的侵袭,生活十分艰辛,怎能再将他们送到海上去送死呢?”
在听到皇后的提议前,皇上也不觉得大安有训练海军的必要,认为有沿海驻军以逸待劳的镇守着,那些海盗就不足为虑。”
可是看到朝野上下因为海上突然出现的一支战队,所展现出的种种反应后,他才真正意识到朝廷拥有一支装备齐全,实力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性。
大安及之前的历朝,所面对的都是些由乌合之众组成的海盗,不成气候,袭击沿海所造成的损失,朝廷还能承受也就罢了。
若是海外异邦装备精良的正规军队渡海前来呢,那个损失,可就太大了,大安能承受得了吗?
幸有皇后为出海后的安全问题,意外考虑到了这点,要不然,他们大安就要一直面对这个巨大隐患。
皇上不打算就此公开海上作战队的真实身份来历,所以含糊其词的说道。
“关于那支队伍,朕已知道些内情,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对大安并无恶意,只会顺手帮大安沿海肃清海盗,还沿海渔民一个安全的捕鱼环境而已。”
听到皇上的话,部分思维敏锐的大臣,几乎是下意识生出疑心,那些人是不是与皇上有关?
毕竟他们可都知道,皇后去岁招募的那批人,在御林卫接受近半年的训练后,就悄然自京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可是再一想,当初在御林卫接受训练的,只有千余人而已,如今海上出现的那支队伍的人数,据说有着三五千的规模,所以才让沿海官员感到如临大敌。
不过皇上显然没有给他们解疑的想法,他的这番话,算是将这件事一锤定音,就算将来出了什么事,也将由他这个皇上负责,不会追究其他人的责任。
对于那些真正操心大安沿海安全的大世而言,这也相当于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30-40(第8/15页)
丸,皇上既然当众将话说得这么肯定,自有其依仗,他们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但是对于那些或为报仇,或为担心那群人会侵害到他们利益的人而言,心情就复杂了,可是皇上亲自终结了这个话题,根本没给他们留下继续发挥的空间。
大朝会结束,处理完一些紧急政务后,皇上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来到坤元宫。
“看某些人跳得那么厉害,可见集庆那边的收获,肯定不小啊。”
去年的那笔入帐,让皇上对海上作战队所能创造的利益,可谓是充满了信心。
只是眼看着这半年过去,那边一直没有新动静,他这心里不免感到有些遗憾。
但是随着海上作战队这次在海上战出赫赫威名,使得朝野上下皆为之震动,皇上的心就踏实了,因为他知道,这表明事情稳了。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宫中又将迎来一笔进帐,且是一大笔。
在人前,皇上还能勉强端着,既不漏口风,神色方面也能不露端倪,可是到了皇后面前,皇上可谓是毫不掩饰自己那溢于言表的满心喜悦和期待。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书友建国前的咸鱼精的投雷支持,以及大家的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
感谢在2024-08-10 23:43:20~2024-08-11 16:46: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明天去哪儿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36
第36章
传授
柳明月也对那些收获很感兴趣,不过她更在意的是,海上作战队所发挥出的强大战斗力,连她都感到有些意外。
“依臣妾看,他们也太贪战了点,竟在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后,选择接连出击。”
正因海上作战队在接连出击,连续捣毁多处海盗巢穴,连缴获的战利品都来不及整理,他们才没收到相应的分成。
皇上心情很好的回道,“他们的心情也能理解,能在初战告捷后,一直忍了近半年,都没再动手,实属难得,已经算是很守规矩的了。”
听到皇上不仅没有不满,还对海上作战队多有维护,柳明月就放心多了。
“也是,对于他们愿意听安排这点,臣妾也很满意,他们的将来,是要成为朝廷的正规军,所在战场又是充满太多不可控因素的大海上,肯定不能任性行事。”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幸亏有皇后及时提醒了朕,通过这次的事情看,朕还真不能太过相信前朝那些大臣,他们就知道在事到临头的时候,在那各种的吵闹,推卸责任,无法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说起这些,皇上的心情就有些沉重,他之所以强忍下个人的喜恶,对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一再忍让,还不是因为考虑到那些人都有学问和理政经验。
结果他的忍让所能换来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得寸进尺,真遇上事了,却无人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那些大臣中,也确实有部分人,是真正心怀百姓和国家利益的,可是更多的,都是一些自私自私、以权谋私之辈。
柳明月当然知道他说得是什么事,笑着劝慰道。
“皇上又不是才知道那些人都是个什么品性,您只管冷眼瞧着,当他们所能发挥的能力价值,不配让您再忍他们的过错时,您就陆续将他们换下便是了,反正咱们大安现在的形势,可不再是当初,后继人才也已渐渐成长起来了,您不用担心没人使唤。”
这番话,算是说到皇上心里去了,他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他顾忌到外界的口碑,怕天下人觉得他是在过河拆桥,排斥与打压异己,从而引起朝堂动荡。
但是连素来宽容大方的皇后都这么认为,应当可以证明,这件事能做。
“皇后说得是,朕总是顾虑太多,做起事情来,难免会束手束脚,现在都已经是承天五年了,可不再是承天元年,就算有些人想要撂挑子,朕也能及时找上顶上。”
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开国之初,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稍有不慎,就要面临朝廷无人可用的局面,他这个皇上只能尽量将就。
柳明月只是在说到这个话题时,顺口提个建议,其实连建议都称不上,皇上其实是早就有了想法,只因事关重大,他才一直隐忍不发,缺的只是支持而已。
当了两年多的大安皇后,她对大安朝野上下的了解,早已变得今非昔比,知道大安是从什么样的艰难境地,一步步走到现在。
也知道许多前朝大臣的来历,为了能够稳定住初立的新朝,徐庆业这个开国皇帝,实在做了很多的妥协和让步,好在事态的发展,还算没有辜负他的苦心。
只是这样一来,也不可避免的为朝廷留下许多隐患,柳明月之所以明确表示支持他对某些人出手,正是考虑到这事拖得越久,最后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那时再想处置,很容易伤筋动骨。
皇上兴匆匆的来坤元宫,离开时,步履轻松许多,仿佛了了一桩心事。
两人的谈话没有避着在一旁伺候公婆的太子妃,在皇上离开后,太子妃难掩担忧的看着自家婆婆。
“母后,您虽是一片赤诚之心,想为父皇为忧,但是这件事若做得不顺,父皇会不会怪罪于您?”
怪罪她干政,柳明月知道她想表达的意思。
“没事,我若跟你父皇说,该让朝中哪些大人腾位置,他肯定要疑我,但我只是顺着他的话,支持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与我何关?”
听到这番解释,郭锦秋就放心多了,在她看来,自家婆婆是个很重规矩,却没什么野心的人,若因出于好意而说的几句话受猜疑,实在太冤了些。
“是儿臣多虑了。”
柳明月笑着回道,“你能这么谨慎,是件好事,毕竟我们所处的身份与地位,一言一行都会招来各种揣测和解读,想要不为自己和亲近之人招祸,最好的方式就是谨言慎行,不要给人留下会被误解的机会。”
郭锦秋郑重其事的应下,她坚信婆婆教她的一切,都是为她好。
而且她已在宫中生活了一年多,深知自己的婆婆不仅是这么说的,她自己也是么做的,连她亲手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也都遵循尽量不给人留下产生误会和争议空间的原则。
对柳明月来讲,这个便宜儿媳实在太乖、太听话了些,所以她又在随后补充了句。
“我说的是在人前要注意,但是,你可不要真用书中那些礼规束缚住自己,在我看来,无论是书中的道理,还是那些礼规,都只是我们人类的工具,而我们身为人,不该反被工具所控。”
有些话,在这个时代不方便说,或者说以她的身份,不能说,可她又实在不想看到郭锦秋变成第二个原主。
“锦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郭锦秋听得有些似懂非懂,“母后的意思,是想说,儿臣必须要在人前遵守礼规,人后可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30-40(第9/15页)
随性些?”
这个理解,好像也没错?
“道德礼规,是人前人后都要遵守,绝对不能放纵自己的,我想说的是思想,不能人云亦云,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而不是连想什么,都主将自己困在传统礼规为我们女人所划定的范围内。”
郭锦秋这次是真的听明白了,“母后,儿臣明白了,就像之前,儿臣担心您与父皇说起朝堂上的事,会给您惹麻烦的事一样。”
听到她提起那件事,柳明月确定她是听明白了。
“对,按照传统礼规,我们女子不能议论前朝政事,可我们自己,还是要学会理性分析,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不是一味的遵守礼规,主动蒙上双眼,将自己限定在那些礼规戒律为我们女子划定的圈子中。”
原主就是犯了那样的错误,从而导致她千方百计的想与皇上缓和关系,反倒惹得皇上嫌她烦,对她不耐烦,最后在察觉到自己的困境时,除了绝望,没有任何办法破局。
柳明月当然不想看到郭锦秋也在将来陷入那样的境地,她毕竟是给人当婆婆的,纵然有心护她,但她无法控制便宜儿子的思想。
只能寄希望于她能活得自强、自立,拥有独立的自我思想,这样她才能理智而又通透的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变故。
对何锦秋而言,婆婆教她的这些内容,绝对是她在此前从未听过,也从未想过的。
虽然嫁给太子后的这一年多,她也隐约察觉到了一些,甚至还在无意中跟着学了些,但她还是首次听婆婆直接与她讲起这些。
再结合她平时在坤元宫中所学习与接触的那些,何锦秋很快就领会到了婆婆的深意和用心。
近距离的长期接触,郭锦秋十分肯定,她的婆婆绝对当得起贤后之誉,婆婆即便不怎么亲自打理后宫事务,但是后宫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哪怕不时出现点意外和矛盾,任谁都挑不出婆婆这个皇后的错,因其从来都是最公平、公正的中宫,不会对任何人存在针对之心。
而婆婆在人前的言行,从来都很符合其母仪天下的身份,仿佛将规矩礼仪刻入骨子里,十分的端庄大气。
可是在人后,婆婆会逗她弟弟玩,陪她弟弟做游戏,与她弟弟打赌,会与皇上一起商量如何背着前朝赚大钱,活得洒脱大方而又潇洒自由。
这个自由,不是指生活空间上的自由,而郭锦秋的感觉,她能感觉得到,婆婆虽然人在后宫,可是她的所思所想,从没被限制在后宫的这方天地中。
比起京中那些贵女,郭锦秋绝对算是年轻女子中眼界比较开阔的人,因家中是武将世家,而且她是在边关长大,家人对她的限制,远不及进京后那么严格。
但是即便如此,家人也要求她从小读女诫、闺训等书,早早就为她划定女子的言行和思想不能突破的规则与范围。
只有她这位堪称天下女子表率的贤后婆婆,会坦然大方的教导她,在人前可以做最守礼规的人,其它时间却是自由的,只需坚守道德伦理这一底线而已。
柳明月不知道她的这番教导,给郭锦秋带去的思想冲击之大,平日里的潜移默化,影响不那么明显,清晰而又明确的理论所带来的影响,才是最直接的。
对于一个本就异常尊敬、崇拜她的人而言,能够得到她亲自传授的思想和经验,所能产生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书友了秋的投雷,以及大家的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
感谢在2024-08-11 16:46:47~2024-08-11 22:41: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了秋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白20瓶;花开香满天5瓶;暖融融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37
第37章
疏远
中秋佳节的前夕,宫中收到来自海上作战队的‘献礼’,没让期待已久的皇上失望,大批金银珠宝及各种香料、皮草等珍贵物品,总价值高达数百万两白银。
毫不夸张的说,比现在的大安一年税收总额还要多些,让皇上再次深受震撼。
“怎么会这么多?这打海盗的收获,比当海盗赚得更多吧。”
“打海盗可不是件容易事,需要与人拼命,也需投入更多战船、人手和武器,也就是咱们夫妻的身份特殊,又舍得投入,一般势力可没这个手笔。”
因为他们是大安的皇帝、皇后,他们才能以训练和武装一支精兵强将的投入,培养出这支海上作战队。
要知道他们给战船上装备的枪炮,都是将作监的人,根据最新改造出的战船,专门设计出来的最新产品,具有火力覆盖范围广,杀伤力大的特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领先水平。
皇上笑着点头道,“皇后说得也是,而且打海盗,毕竟是一次性的,终非长久之策。”
皇上有些遗憾的摇摇头,想要长长久久的赚大钱,还是指望出海船队更靠谱些。
柳明月笑着点头,随即拿出随这些战利品送回来的清单。
“那些海盗团伙的背后,都有不同势力支持,有的甚至是国家势力,抢劫的东西除了被他们自己挥霍的,大多都会被运回去,这次也是因为攻其不备,成功剿了几处还没来得及转移的巢穴。”
皇上粗略扫了眼清单上的内容,发现上面不仅清晰明了的分别将在各处海盗老巢剿获的物资,都给列了出来,还有相应的情况说明。
“他们还找到大安某势力与海盗勾结的往来书信了?”
这着实又让皇上震惊了一下,他没想到,除了金钱上面的直接收获,还能有这样的附带收获。
有了这些证据,他想要对对某些人与势力动手,可就方便多了。
能与臭名昭著的海盗相勾结,祸害自己国家百姓的人,背祖负宗,绝对不是什么好人,留着他们都是祸害。
即便近十来年,沿海环境好转了许多,那些海盗只在海上出现,轻易不敢再登陆,将主要目标都放在打劫过往商船上。
可是皇上毫不怀疑,只要那些与海盗有勾结的势力在大安朝堂上站稳脚,有能力掌控一方后,沿海区域肯定又将重回前朝末期的混乱局面。
因为皇上现已亲身体会到做无本生意有多爽,多么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同时还会让人生出更多的贪婪和野心。
连他这个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才能成为一国之主的皇帝,都会如此,那些早就享受过这种好处的人,又怎么可能舍得放弃这种搞钱门路。
看到最后,竟然看到两个装满白色颗粒的箱子,皇上有些不解,迅速将清单翻到最后。
看完上面的内容,他便伸手沾了点白色颗粒,径直送往口中,将前不及阻止的何忠吓得脸色苍白。
皇上却在随后露出充满欣喜的笑容,“还真是糖!甜得很纯正的糖,朕还从没见过这么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