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10-120(第1/16页)
第111章
“俞荷干啥要生你的气。”俞老头磕了磕烟斗,笑道。
“我在种桑树上,确实有私心。”
“谁还没点私心呢?你看老大两口子平时脾气温和,好说话的很,这不还帮着孩子种树呢!”
“我——我就想着,不好占俞荷的便宜。俞有地厚脸皮,老二老三还要脸!”
俞老头一笑,说:“我看,你是真忘了,这四十亩地都是俞有地挣的了。”
“俞荷和老三说平均分,你这是真的当真了。时间长了,可不行。”
俞有地的便宜是好占的吗?俞荷不就代表俞有地。
俞老头看着沉思的妻子,这人啊,说别人的事情头头是道,到自己身上就不行了。
“我觉得俞荷的围墙打的体面,这以后,她的东西就是她的。谁也不能动。”
你说这一亩桑树,到底能养多少蚕,又能挣多少钱,这一试,不就知道了。
你不让她种,她就给你把道划下,以后遇到事都这么来,她的东西都由她自己处置。
“我们俞荷,真的聪明。”
“我也是真为难,这树种她地里了,家里养的蚕是不是都归她!老二一天忙出忙进,大人们不就都白忙了吗?”
“你说的也对。以后——”等老大万一做官,带着一家离家去别的地方,这房前屋后的地都由你和老二种。
“俞荷应该存了三四百两了,你见她还买过地吗?孩子的东西就是孩子的。米粮也一样。去年俞荷的地收成怎么样?米能卖多少钱。”
该是孩子的早早分给孩子。
“我不是忙嘛,稻谷都是收到一起的。分成给她存着将来当嫁妆。”马三面嘴硬道,“我还贪她那点钱不成。”
“你不贪,你也不说明白,老二也不好做人啊,他做米皮要用家里的米,他一个长辈占侄女便宜是怎么一回事。”
马三面连夜把俞荷的稻谷辣椒棉花等,辣椒酱酱油的分成算了一遍,一共大概有九十两。
“俞荷,这段时间家里忙,你去年的辣椒稻谷和二成分成一共九十两,阿奶再奖励你为家计出谋划策十两,给你一百两。”
“谢谢阿奶。给我九十两就好。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十两,我自己慢慢挣!”俞荷机灵的接住钱袋子,很重,真压手。
取出十两银子还给马三面,俞荷又笑的像个真诚的小狐狸。
作揖感谢道:“谢谢阿奶,阿爷,二叔二婶,三叔三婶,爹娘,哥哥姐姐们的支持……”
“一家人应该的!”
马三面看到俞有粮挺直了腰板,这事,是她想差了。
孩子们都是好孩子。
“妹儿,今年看戏,我们卖什么?”俞梅惦记着看大戏做买卖。
“我们卖吃食。三月二十八休息一天,看大戏凑热闹。”
马三面也说起看戏摆摊的事,今年俞有粮成武赚的钱都归他们自己,家里人不参与。
“我也要看两天戏。”俞老头笑着说。
俞有钱拉俞荷入股,要收三百只鸡鸭,亲自做烧鸡烤鸭。
“我们俞记烧鸡的招牌必须维护。”
“对。我帮忙。”俞荷觉得三叔说的对。
“今年我们种的稻多,秧苗育的早,明天开始请人地里插秧。”马三面最后说。
“阿奶,我的地要栽辣椒。”俞荷笑着说,“二叔帮忙做霉豆瓣。”
俞荷找村里婶子帮忙把自己的三间库房打扫干净,撒了石灰,熏了艾蒿,门打开敞了两天风。
俞老头马三面看着人地里插秧,李二娘赵娟继续码头摆摊,俞梅帮忙开杂货店。
俞荷留在家里教俞有粮唐大丫蒸黄豆,怎么发酵,怎么做酱油。
后院里垒起两口三百斤的大锅,唐大丫生火,俞荷俞有粮下捡干净豆子,开始煮。
三间库房,搭了四排五层高的木架子,上面放着大笸箩。
盖豆子的蔺草,干净的棉布,洗干净在旁边控水。
“二叔,霉豆瓣也是一个道理。”俞荷声音从云云雾雾中传进俞有粮的耳朵。
从三月初十,三个人忙到三月二十三,豆子发酵成功三次,做了四千多斤霉豆子。
把最后一锅豆子出到仓库发酵,三人关好门,去前院帮忙。
俞有钱雇侄儿们帮忙杀鸡鸭,俞荷把鸡心肝鸡胃收拾好,辣炒鸡杂。
烧鸡肝,做成
晚饭,蒸一锅米饭,再炒个青菜,美美哒。
“三叔,作坊怎么样了?”
“缸和地方都准备好了。现在就要搬过去吗?”
“明天,下酱。”
“好。”
当夜,俞有钱请了村里五个堂兄弟,第二天一人大一个白大褂,帮忙把豆子背到作坊,用山泉水下到大酱缸,搅匀。
“有才,你记着,一个时辰翻一遍,晚上我二哥过来。”
“好的,你放心,我都按你们教的做。”俞有才放下家里的土砻生意,毛遂自荐来俞荷家打工,每天有20文工钱,他想存钱,也想长久在酱园做工。
等大家脱了工作服,走了,俞有才拿出漏沙,搬出躺椅,房檐下躺着晒太阳。
“糖油糕一个一文,我们每天准备五十斤面。”
俞荷和俞梅烧水烫白面,面里加猪油加点蜂蜜,馅儿做红糖陈皮红绿丝炒面粉。
“妹儿,五十斤,少不少呢!”
“不少了。”
晚上吃过饭,大家都在,俞荷看着两个哥哥用瓦片木盆给她们箍的小柴火灶,准备做两锅试试味道。
等火着了,俞荷先在锅底放上防粘锅的铁片,再倒油,俞梅已经做好一盖帘生胚。
看他们开始,马三面李二娘围了过来。
俞老头俞有地俞有钱父子三个人,院子里搭个板凳远远的看。
刺啦,生胚,下锅。
俞荷撤出几个柴,小火慢炸,等一面金黄,再用长筷子翻面,等油香,面香,一股子甜香味扑鼻而来,油糕熟了,出锅。
“阿爹,一块一文,你要几块?”俞荷厨房拿出十几个碟子,问道。
“先给你爷奶一人拿两个。”俞有地走过来,看了看成品,笑着说。
“再给我们一人两个。”
中院写作业练字的成文五个,闻着味来了。
“妹,给我两个。”成文把两文钱放到桌子上,看着竹筐里刚出锅的糖油糕。
“妹,我要两个。”
“我两个。”
俞梅加紧做生胚,俞荷炸,多出来的明天早上泡豆浆里做早饭。
“俞梅做的油糕匀称,好看,俞荷的火控制的好,油糕炸的好。”
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10-120(第2/16页)
有地端出一杯茶,旁边看着姐妹俩忙,笑着说。
“阿爹,还要吗?”俞荷把这一锅捞出来,笑问。
“不了。吃多了怕腻。”
晚上,俞有粮唐大丫成武先后磨了一百斤成米,成义帮着中院厨房做米皮。
清晨,大家一起出摊,俞老头马三面把俞荷俞梅送到摊位,看着她们摆好摊,拿着板凳去戏场等着看戏。
俞有钱赵娟摆烧鸡摊,李二娘看着俞梅俞荷摆摊,等会也要去看戏。
朝山的老人们,专门找着来吃热米皮,俞记正宗烧鸡很快就卖完,有的人也顺便买十几个糖油糕拿回去吃。
“她大姐,你这两个姑娘水灵,手巧。”杜婆子站在摊位前看了半天,笑着道。
“大嫂子,过誉了。孩子们闹着玩儿的。”李二娘见两个人能应付过来,自然高兴。
可这个杜婆子人品不好,做媒的口碑也不太好。就不喜欢她扯上自家孩子。
糖油糕卖完,俞梅俞荷收摊,去戏场看戏,她们听不懂,旁边有人讲戏,听了一会,说戏唱的是《三娘教子》。
见爷奶和阿娘三婶看的津津有味,俞荷俞梅干脆回码头开杂货店。
舒服的躺在自制的棉花沙发上,俞荷枕着胳膊,看姐姐理货,收拾卫生。
“妹儿,你看店,我到楼上缓一缓。”
“你去,今天都看戏,没有人来买东西。”俞荷笑着说,她也要休息一下。
下午散戏,俞荷忙了一个时辰,俞有地李二娘成文龙龙等着一起回家。
“俞荷,这样闲,是不是不太习惯。”
“没有,闲有闲的好处。”
俞荷跑着牵住李二娘的手,“阿娘,你明天要帮我们做糖油糕吗?”
李二娘看眼俞有地,笑着说:“帮忙。”
摆摊看戏的人多,乱的很,他们不放心,明天还要看着。
“谢谢阿娘。阿娘,你真好。”
成文俞梅纳闷,妹妹这么直截了当的夸人是和谁学的,他们怎么就说不出口。
早上李二娘帮着俞梅俞荷一起和面,唐大丫锅里蒸米皮,早饭做的豆浆泡油饼。
花椒叶和盐鸡蛋做的油饼,又软又香,豆浆浓稠。
“二婶磨的豆浆分外好吃。”俞荷一边吃油饼,一边夸人。
“俞荷,吃热米皮吗?”唐大丫笑问道。
“二婶,你和二哥做豆花热米皮。”俞荷摇头,道,“还能做豆花面皮。”
“忙不过来。”
“请个人帮忙蒸米皮,二哥也有时间缓一缓。”
“俞荷,你吃快点!”俞梅见二婶变了脸,催俞荷吃饭。
“好。”
唐大丫在思考要不要真的请个人蒸米皮,家里做好米浆,拿到店里,一边蒸一边卖,岂不是更好。
三月二十八,俞荷和俞梅没摆摊,早上在小吃摊逛,买了十几种吃食,又去看哄娃娃的把戏,买了糖葫芦和麦芽糖,和她们家相仿的头花卡子也有人在卖。
下午跟着爷奶看了一会戏,两个人觉着没意思,又来码头杂货店。
看过戏,唐大丫做豆花搭配着米皮卖,很受欢迎,又免费送豆浆。
码头上的人一多,通过吴大汉介绍雇了吴越两口子帮忙蒸米皮卖米皮,店里只成武看着,唐大丫俞有粮回家种地。
俞荷的辣椒苗因为施肥好,勤浇水,有一尺高,完全可以移栽了。
俞老头带着俞荷,去村里请勤快的妇女帮忙把她那五亩放了水的田,都栽成辣椒。
趁着傍晚,又带着俞荷把辣椒苗给李青山送到家里。
栽过旁边这两亩地,俞荷剩下的辣椒苗都被马三面拿来种到了房后,以及后坡里。
俞荷带着俞有粮俞有才开始做霉豆瓣,晒干了,等辣椒下来直接做豆瓣酱。
一共做了八千多斤霉豆瓣,成本要四十几两,喜得俞有才干脆搬进酱园住,俞荷又联系南湖订了五百个装三百斤水的大缸。
马三面去酱园转了一圈,回来就和俞老头说:“俞荷藏私。照豆瓣和辣椒各一半的配方,我们自己种的七亩辣椒根本不够用。原来,她多种七亩辣椒竟要做这么多的辣椒酱。”
“她不是让你种十亩辣椒吗?”俞老头笑着说,你没种怪谁。
五月,油菜籽长成,俞荷家的油菜半人高粗枝条挂满了豆荚。
俞老头摘一个豆荚,搓一搓,张贵在旁边笑着说:“叔,你这菜籽完全能割了。四斤菜籽换一斤油,你可一定要和我换啊!”
“能成。”
“叔,毛驴听话吧!”
“好使唤。”
“都是乡邻乡亲,可不敢骗人。”
“等菜籽打了,都在你这里榨油。”
听这口气,是十亩地的菜籽都要榨成油,吃的完吗?
俞老头回家就请人割菜籽,晚上和俞有粮睡在地里搭的棚子守着。
等几个大太阳,菜籽完全干了,全家老小齐上阵,背来晒席筛子簸箕麻袋,直接在地里打,傍晚赶了牛车来拉。
第112章
张贵每天来看俞家收菜籽,他家菜籽比别人家的满,心里计算着菜籽产量,越算越惊心。
这俞家一亩地要打两三百斤菜籽,都快比别人多一半了。
一斤菜籽油50文,一亩地能挣五两,收了菜籽他们还要种黄豆,还能收两千多斤秋黄豆,这又是四两多。
这精明没谁了。
全家出动把菜籽杆拉回家。
俞有粮架牛耕地,俞老头马三面俞梅俞荷赵娟换着跟牛扔黄豆籽,草草的翻一遍,就算把黄豆种好了。
接着收了一亩地的麦子,一转眼到了六月。
“我这又红又香的水蜜桃,终于能吃了!”俞荷提着篮子,带着小兰花,一天天看树上串串的水蜜桃。
因为稀奇,第一年挂果,俞荷就没疏果,一条枝头挨个儿挤着一串白粉粉红
彤彤鸡蛋大的桃子。
俞荷自己一个,给小兰花一个,用树叶子擦了擦桃毛,咔,咬一口,没想到,又脆又甜!
“妹,好吃吗?”
“好吃。”小兰花猛点头。
俞荷捡着两棵树一共摘了十九个桃,树上也就剩下六七个了。
“走吧,回去让大家都尝一尝。”
“走。”小兰花前面走,跑着给阿奶说,桃熟了,好吃。
在家里歇晌的马三面李二娘赵娟跟出来看。
“你这桃长的好。”
“阿奶,一人一个,我去洗。”
大家吃桃,俞荷拿了三个去邓郎中家让师父尝鲜。
“师父,师娘,邓虎,我给你们送我种的水蜜桃来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10-120(第3/16页)
”俞荷进了大门就喊人。
“真的?你栽的桃树真的结果了?”邓三婶笑着出来看,旁边是长高一截的邓虎。
“是啊,还挺好吃,师娘,你们快尝尝。”俞荷左右看师父不在,想着可能去看病人去了。
俞荷挑的三个都是最大好的,邓三婶尝一口觉得还挺好吃。
“不错。这桃子品种还行。你师父去临县看病人去了,要两天才回来。”
“师娘,那这桃你吃,家里还有,师父回来我给他摘新的。”
俞荷提着篮子往回走,邓三婶给她装了一匣子干果和一包杏干。
俞荷请小兰花吃干果,等太阳没那么毒,去旁边地里摘辣椒。
青色的线线辣椒长势喜人,现在红的少,一颗辣椒能摘两三个,两亩地找下来能有多半背篓。
七月,红辣椒一天天下来,俞荷自己的一斤辣椒算10文钱成本,请村里人一天20文,摘了洗干净,在后院做好辣椒酱,再背到酱园门口给俞有才和俞有粮装缸。
俞荷种的花椒不够,又买了三十斤汉源花椒,齐环子和俞有森也跟着来打短工。
张贵看着一桶桶鲜榨的菜籽油搬上牛车,由俞有钱送到俞家村。
俞老头从头至尾看着榨油,三斤多菜籽榨一斤油,张贵一斤油要拿一斤菜籽。
辣椒酱入缸,倒上金黄的菜籽油拌匀,搅匀后大缸盖上盖,每天翻两遍,十五天后闻着香,辣椒酱醒了。
菜籽一共榨1000斤菜籽油,工费按一斤五文钱给的钱。
这油先存在作坊紧着做辣椒酱用。
八月中旬,乡邻的稻谷都收了,俞老头马三面才请乡邻帮忙收稻。
成文几个顶多半个壮劳力,看着秋收,地里帮着摔稻,割稻,抱稻,架着牛车把收好的稻谷运回家。
连帮忙的俞耿都觉着成文几个长大了。
“重啊,你这些孙子齐唰唰的长起来了,怎么今年你比谁都忙?辣椒酱能出了吗?我见顾掌柜的马车了。”
“俞荷说早一批的辣椒酱能出,酱油要到九月中旬。”
“那给我来五斤,尝鲜。听说顾家用辣椒酱炒菜,尤其是麻辣豆腐堪称一绝,我也试试。”俞耿数了数钱,递给俞老头一两银子。
“自家人要不了这么多,一斤一百八十文,没有零钱,下次一起算。”俞重把钱还给俞耿,笑着说:“晚上,我给你送来。”
接了钱,俞荷给阿爷装了十斤。
辣椒大批量的下来,俞荷马不停蹄找人做辣椒酱,又害怕影响了酱油,干脆将辣椒酱存在旁边的桃树地里。
陆续的陆家运走了一船三千斤,顾家要了三千斤,半个月后又和酱油卖出去三千斤。
马三面看着酱园里下去多半的酱油,再看看俞荷存的满地辣椒酱缸,着急上火,嘴上起了一圈的水泡。
十月底,俞荷将今年的辣椒酱全部卖空,差不多卖了六千斤,去除人工菜籽油等成本,净赚六百两。
马三面一算账,更着急,做酱油的黄豆还有俞荷的十七两本钱,家里一共算下来也才五百两,还要给俞荷分二成,又去了一百两。
这个孙女,了不得。
马三面把账算好,当晚就给了俞荷一百一十七两。
“今年的酱油和辣椒酱卖的不错,这剩下的四百两,分四份,我,老大,老二,老三,一家一百两。”
“听娘的。”俞有地先表态,笑着让成文成城来搬钱箱子。
俞有粮迟疑了一下,还是认了。
“阿娘,除了帮忙建作坊,这钱我拿的脸红啊。”俞有钱一边使眼色让龙龙拿钱,一边笑着说:“不过既然是阿娘分的,我也厚脸皮拿了。以后大哥二哥有事,尽管吩咐小弟。”
马三面别过脸去,俞老头狠狠地瞪了俞有钱一眼。
俞有钱知道自己马屁拍错了地方,低着头不敢说话了。
分了钱,大家沉迷于数钱,俞有粮俞有钱回中院了。
俞荷把阿奶给她的一百两给俞有地。
“阿爹,这钱,你拿着应酬,给我阿娘买东西。阿奶给的钱你留着哥哥们读书。”
俞荷直接给,俞有地笑纳了。
“我可谢谢你。”
“不用谢!”俞荷装不知道阿爹说的反话,接着道:
“阿爹,我要把钱换成五两的银票,明天你陪我去顾家钱庄换钱呗。”
“好。顾掌柜你可比我熟。”
“那是那是,镇上的人我都认识。”俞荷得意的笑,“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人家。”
现在天气冷,但拿到十八两工钱的俞有才,心脏噗通噗通跳的热呀,计划着再做一批酱胚,晒酱油。
南湖帮忙收了一万斤春黄豆存在酱园,还有从王家粮食店批发的一万斤胡豆,天天在他眼皮底下晃悠,成本就有一百两。
俞荷俞有粮唐大丫带着俞有才酱园里煮豆子,在三间发酵房里生火,维持温度,一边看豆子发酵情况。
发酵的时间长一点,要八天,没坏。
把这一千斤豆子下到缸里,又做了一千斤,守着这七个大酱缸,俞有才总算是有事干了,每天认真查看,认真翻,看太阳,记温度,一天到晚忙得很。
俞有钱又分给俞荷五十两卖烧鸡烤鸭的分红,俞荷把钱也给了俞有地。
“俞荷,你没去看。吴大汉建起一院子土胚房,有十几间,前院六间也学我们坐了两口大锅,家里拉过去的十二口大缸都用上了,一家五口专门做烧鸡烤鸭。”
“他家七条狼狗厉害的很,不过刚又下了三个狗崽,太多了。我们酱园,要不要养两只。”
“养两只狗,再养两只鹅。”她养的鹅大家嫌吵,过年的时候过年了。
俞有钱俞荷看了酱园,在大门口设置了狗窝和鹅圈。
三天后俞有钱去吴家抱回来三只小狼狗,小黑跟着俞荷就不走了。
“俞荷,这小黑,只怕上辈子就是你的狗,你好好养着。”
看叼着俞荷的裤腿哪里都不去的小黑狗,俞有钱大笑着抱着另外两条小白狗去酱园安置。
成文几个每天抢着喂狗,也带着养两只鹅。
俞荷看着强跟着她的小黑狗,给狗子起了个小旋风的名字。
小狗子对着她可劲儿的摇尾巴,跟在她脚边更是哪里都不去了。
“俞荷,你这狗子有灵性。”唐大丫看着俞荷脚边的小旋风,笑着说。
“二婶,做豆腐干呢?”
“闲着没事干,做点明年卖给陆家。这
还是你三叔搭的线。”
“二婶多做点,也卖给快餐店,炒菜用。”俞荷帮忙看着火。
小旋风蹲在她脚边。
“好,那我多做点。”
俞荷厨房出来,后院看成义成武两个人赶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10-120(第4/16页)
毛驴磨豆腐。
“俞荷,晚上吃豆花泡馍。”
“不不不,我要吃豆腐。”俞荷连摆手,“我不吃豆花。”
这是真的不爱吃,成义成武看她这样,都笑了。
俞荷从后门出来,往酱园来,现在天冷,酱缸都盖上了盖子,等太阳出来才揭开晒。
辣椒酱的大缸都搬到了这边,洗刷一新,等着来年继续做辣椒酱。
汪汪,汪汪汪,三只狗子一见面,对着咬,吓得一旁的两只小鹅躲进窝里。
俞荷给小旋风轻轻一脚吓唬它,小旋风立刻麻利的让开,也不叫了。
俞荷给小鹅打扫卫生,倒上水和碎米,又收拾了狗窝。
“俞荷,你来了!”俞有才听了半天,打开酱园的大门。
“要不,我回去住。这没有活儿,我还拿高工钱,都是亲戚,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才叔,有你看着酱园,我们才放心,明年多找几个人和你一起看门。我回去给我阿爹说一声,让你当酱园的掌柜,以后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你跟着我二叔操心。
明年种的辣椒肯定比今年多,酱园更忙,有知己的亲房看着,让人更放心。”
“嗯。好。”俞有才紧张的不行。他不是要当掌柜的意思啊。
俞荷回来先和俞有粮说以后俞有才打下手帮忙管酱园,又跑来和马三面说了一声。
晚上等俞有地放学回家,吃过饭,拉着他亲自去酱园和俞有才谈工钱。
“……有才兄弟,这一年你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实话,这时候你愿意跟着大哥干,大哥觉得委屈了你。”
“大哥,不委屈,不委屈。你给的工钱是方圆最好的了。”俞有才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俞有地拉着他的手诚心托付,说:“这酱园以后就交给你打理,有什么事你给我说。”
“二哥很好,我以后都听二哥的,好好干。”高帽子戴的俞有才紧张的结巴了。
“行。老二有你帮忙我就放心了。”
俞有地又说了一阵家常,问俞有才将来想娶个什么样的媳妇,让你嫂子给你帮忙张罗,俞有才答应了。
俞有地要走,俞有才诚心诚意的把他们送出门。
贪玩的父女俩从大路上走回来。
“俞荷,人到什么地位,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目标。”
“阿爹,我没什么目标。”俞荷被小旋风差点绊倒。
“长期目标完不成,可以先顾眼前,每天都要找个事情做。”俞有地话中有话,还记着俞荷说要买地当小地主的骄傲。
“阿爹,我每天都有背书,五天跟师一天,这半年多,我都有认真学,师父还夸我有进步呢。”
听父女俩院子里进来,李二娘放下手里的针线,出来叫他们赶紧洗漱,早点睡觉。
“不是说一声吗?怎么这么长时间。”
俞有地没解释,只说:“有才的亲事,你问问张婶,好好帮忙打听个能干识字的好女子,以后他们夫妻都在酱园做工。我们能省心不少。”
第113章
“你也眼热俞荷挣钱了?”
“说什么话。我是她爹,不管她赚多少钱我只有高兴。”
“我就眼热的很。我和她三婶卖快餐,一年下来也有挣钱,可哪有俞荷这样挣钱的,顾家和陆家只等辣椒酱做好,就买光了。”
李二娘又小声说:“你觉得,俞荷,有没有给她奶说她做的辣椒酱这两家都收。”
肯定没说,要真说了,以阿娘的性子还不满地都种成辣椒。
俞有地一笑,“老三也没说,你不想想,他什么意思?”
要是说了阿娘也不信,可能还要打人,骂老三白日做梦浪费田地。
“老三也知道?”这李二娘还真没想到。
“他一天到晚和俞荷狼狈为奸,肯定知道。”俞有地杵着脑袋,道:“阿娘和阿爹刚过了五十,还年轻呢,当家作主一辈子的人,你突然让她不管事,她会受不了这个落差。”
“俞荷挣钱,老太太心里不得劲。”要不然也不会把着分成不兑现。
李二娘看出来了,但这话丈夫说,她只随便听听。
总的来说公婆明理。
老二厚道知道自己占便宜干的活也多,老三自己就是抓钱的耙子,两个妯娌也没什么纷争。
她的日子不错了。
公婆的对错,不是她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议论的事,李二娘笑着问:“你准备给俞梅找个什么样的人家?”
“明年成文和成城一起参加二月的童生试,再等等,你一天到底在急什么,嫁了人,俞梅的日子能有现在轻松?”
俞有花嫁的不错吧,每天忙得和陀螺一样。
李二娘生气,不说话了。
她也不敢说在成文的同窗里相一个,也不敢说找个方圆的富户,害怕耽误了女儿的一辈子。
她总觉得丈夫眼光好,人缘也好,他找的总比自己张罗的人要好。
李二娘第二天下午在码头碰到来店里的张氏,赶忙给人沏了一杯茶,端出一碟炒瓜子和花生。
“婶子,有才今年二十五了,你手里有没有能干的姑娘,给他介绍一个。”
“张家湾,李青山的二女儿今年十八了,去年跟着赵德花针线学得不错,赵村有好几家人和我打听呢。”张杏笑着先抛出一个姑娘,淡笑着饮茶。
李二娘端着碟子让她吃花生,张杏随便吃了两个花生。
卖完了关子,才接着说:“只这姑娘条件高,说嫁了人还要给她娘挣药费,那几家想占便宜的孬货就打了退堂鼓。人长的没话说,也勤快。会心算,但不会写字。”
李二娘觉得行,就说:“婶子介绍的肯定没耽搁。要不,哪天先让两个人悄悄地见一面?”
“你让有才去你们地里耕地,我让李凤丽悄悄去看一眼。她娘跟我有旧,她爹跟你公公我家老头子一起长大的,也算知根知底。”
这个事差不多成了一半。
李二娘觉得自己眼光好,找对了人。
张氏也觉得有面子,看看,这举人娘子也认她,认她做的媒,回去就重视起来。
李二娘回家就和马三面说了这事,婆媳俩又去酱园找俞有才说好。
“老二,你明天带着有才,去把张家湾的地给耕一耕,早早的施肥,看看明年能不能种成辣椒。”晚上,大家正屋烤火,马三面笑呵呵的和俞有粮说。
俞有粮摸不着头脑,自家的地为啥让有才去耕,这传出去不太好吧!
“哦,好。”唐大丫给了他一指甲,俞有粮忍着痛,答应着。
下午,李二娘和张氏说话,她听见了。
“成武,你今天自己开店,我要去给你爹送水,送干粮。”清晨,唐大丫帮忙把米皮端上牛车盖好,看李二娘和赵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10-120(第5/16页)
分明想去看热闹,又不得不去开店,心里乐开花。
“他大娘,晚上有消息我给你说。”唐大丫还故意朝李二娘使眼色。
中午,好奇的马三面,唐大丫带着俞荷去张家湾送午饭。
恰碰到来送水的李青山父女,看来,这事有眉头,愿意见一面就是有意。
李凤丽,瘦高个儿,穿一身深蓝色衣裳,眉目清秀,抱着瓦罐跟在李青山身边,只听他们说话。
有才叔呢,红着脸,眼神一闪一闪的看人家姑娘,分明一副动心的模样。
俞荷恍然大悟,觉得这相亲好含蓄。
马三面唐大丫两个过来人,觉得有谱。
“李大哥,劳烦你们,有心了!”看够了,马三面不得不出声,笑道。
“嫂子来送饭,那我们就先家去。”李青山也红了脸,看见俞荷,忙道:“俞荷,到我们家去玩一会儿,等你二叔吃过饭,再跟你阿奶二婶回去吧。”
“李爷爷,姑姑,我要去看那个茅草屋。”看菜籽盖的茅草屋还在。
“哦,嫂子,那我们先回了。”
“回吧,改天来家里坐。”
马三面把装饭的罐子打开,米饭还热乎乎的,这都是她们老远背篓背来。
唐大丫也打开装菜的罐,俞有粮俞有才河边去洗手,回来吃饭。
俞荷悄莫生息打量了俞有才一遍,蹦蹦跳跳去看茅草屋。
原来一个青年喜欢一个姑娘,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脸红,拘谨,又紧张又兴奋,小眼睛还乱看,是不是像书上
说的心像小鹿乱撞?哈哈。
走到茅草屋,俞荷才把注意力放在这小小的坚强屋上,四个柱子,四面竹篱笆,里外糊一层厚厚的段稻草麦芒黄泥巴,顶上盖着一层芦苇席,上面又盖了厚厚的稻草帘和黄泥巴,最上面黄泥巴里镶嵌着菲薄的大大小小的石板。
单扇矮门,黄泥地,屋里放着一张一米五的小床,柴火火盆瓦罐都放在床底下,墙上还挂着两顶草帽。
俞荷坐在床上试了试。
“俞荷,回去了!”唐大丫扯着嗓子喊道。
俞有粮和俞有才要回这个小屋休息,等会儿再接着耕地。
第二天,俞有粮俞老头父子俩耕地,俞有才去看他的酱园。
半个月后俞有才父母请张杏去李青山家提亲,接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俞荷知道的时候,双方把婚期定在明年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
“觉得快?”李二娘看着小女儿一脸的震惊,笑道。
俞荷猛点头。
“一般呢,女子十四五岁订婚,十七八出嫁,李凤丽十八岁才说亲,已经有些晚了。”
阿娘这话什么意思啊?俞荷装作不懂,溜了。
留下恐惧的俞梅一个人,还听李二娘絮叨说,先前的人十一二岁就去男方,男方养到十七八岁再圆房,条件越好的人家越在乎生辰八字,讲究越多。
“梅儿,以我们家的条件,你阿奶可能给你和俞荷陪嫁五十两银子,再陪嫁十几亩田地,这些都算女子的私财,你自己得守好了。”
俞梅听偏了,她的私房钱都比五十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