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00-110(第1/17页)
第101章
“德花,你的学生俞荷俞梅做的一手好绒花,你知道吗?”蒲燕挨个儿挑拣着赵德花送来的绣品,笑着说。
赵德花的绒花和俞梅的相比匠气的很,俞梅做的更鲜艳,活泛。
“是吗?我还真不知道,她们也送你这里来?”赵德花一笑,想起俞荷小姐妹俩,俞荷别看小,性子霸道的很,俞梅要温婉性子面。
“你看看。”蒲燕拿出一朵大红的金丝菊,早上有人卖到她这里。都是巴结段氏讨好处,最后又后悔买了,来转手。
赵德花眼睛一亮,好漂亮的金丝菊,绒条做的均匀,花叶颜色设计也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你多少钱收的?”
“那人要价699,我500文收的。”蒲燕希望赵德花能够仿制这种绒花。
“她家的点漆簪子也是一绝。”蒲燕把簪子递给赵德花看。
黑漆点银,大气又美观,与大红绒花极为相配,又不会宣兵夺主,相辅相成,相互辉映。
“是上等做工。”
“你能做吗?”蒲燕问出自己的目的,要是能做,趁着这一波热火劲儿,她们也挣点钱。
赵德花摇摇头,“我擅长的是苏绣,绒花我只知道个过程。当初教她们,也只有俞梅做的像样。其他人都不行。”
“那算了。你的意思这花是俞梅做的?”蒲燕好奇的问。
赵德花默认了,心里觉得这朵花,不像是俞梅做的,做花的这个人,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构图设计一蹴而成,手艺纯熟,也很自信。
也不是俞荷,俞
荷聪明,更爱取巧。
想到此,赵德花一笑,俞荷家还真是藏龙卧虎。
蒲燕算好账,赵德花领着丰厚的回报回家,要给村里人发工钱。
“十八朵绒花卖了九两多,抱枕快二两,头花六百文,你这收益何止不错。”马三面帮忙串好铜钱,笑着说。
俞荷数出四两,除过成本,她们一人能分一两,还不错。
马三面一见,笑着说:“都自己拿着,阿奶要三成小吃店的收益。你们的就算了,回去还要给你哥哥们发工钱呢!”
“谢谢阿奶,你是世界上最好的阿奶!”俞荷俞梅一人搂着马三面一个胳膊,夸人。
“快让开,我要被你们揺散了。”
赵娟见婆婆明明很高兴,嘴上嫌弃的不要不要,给李二娘使眼色让她看。
“你们明天还摆摊吗?”马三面轻抚着两个孙孙的头,笑问。
“不摆。”
“为什么?收益这么好。”马三面惊讶的问。
“阿奶,我们明天开杂货店,以后这些都放在店里卖。”
“你个猢狲!”一惊一乍的吓人,马三面给俞荷小屁股上一巴掌。
“明天我陪你们去摆摊,好好的卖绒花。”
“耶!”俞荷蹦起来,她终于说服了她硬核的奶奶!
“走,姐,我们去开杂货店。”
俞荷拉着姐姐快跑。
“小掌柜,你们总算开门了。”下午,顾掌柜站在杂货店门口,笑道。
“顾爷爷安,您要点什么?”俞荷笑问道,这次宴客,顾掌柜有给家里搭礼,算是亲戚。
“辣椒酱一斤多少钱?要的多便宜吗?”顾掌柜见给自己俞荷行礼,当自家小辈笑问道。
“顾爷爷,有两种,一种是辣椒多的辣一些,一种是胡豆多的香,一个一斤200文,一个180文,你看看,要那种?”
俞荷说着取了两个干净的土碗,从两个大缸里分别舀了两种辣椒酱。
“你这一缸多少斤?”
“二百斤应该有的。”要买这么多吗?
“你们家麻辣豆腐,用的是辣的吧?”
“是的,叔叔们干体力活身强体壮,辣的更下饭些。”俞荷笑着说。
“两种辣椒酱,我各要两百斤,我们自己的桶装,能行吗?”
“可以是可以,但保存的时间会缩短,要尽快用完。您要的多,去我家拉新的,今年我们做了上千斤呢。”
“行。”
顾掌柜现在就要,马三面通知大家回去。
俞荷他们到家,顾家酒楼的马车也到了,顾掌柜亲自带着礼来。
顾掌柜不喝茶要先看辣椒酱,马三面俞有粮俞荷带着他和四个小二去看仓库里的辣椒酱缸。
唐大丫李二娘赵娟拿着秤和葫芦瓢来帮忙装。
“这应该有三四千斤。”顾掌柜惊讶的说,这三间房全部放满了酱缸。
“顾爷爷,我们小吃店也要用。不多。”
马三面俞有粮打开最早做的两缸,取了点让顾掌柜尝味道。
“各装四百斤吧,免得我还要来找你们买。”辣椒酱味道是真不错,贵人们也想吃麻辣豆腐,可俞记小吃店店面小,人多复杂,没有雅间,才打发他来问。
俞有粮马三面装,顾掌柜也不去前院喝茶,在一旁亲眼看着。
秤好一木桶100斤,先送回去四桶,才跟着俞有粮前院喝茶等伙计。
“八百斤,一斤180文,卖14400!”等送走顾掌柜,唐大丫拉着俞有粮的胳膊不敢置信,我们家发财了!
“对。”俞有粮赶紧答应,这婆子看着要高兴疯了。
马三面李二娘赵娟也跟着高兴,这一季的辣椒没白种,居然比种稻谷能换钱。
大人们看着卖,俞荷地里背干草回来,中院正屋给阿爷烧炕。
天天在水里泡,阿爷的老寒腿今年犯得比哪年都要早,还每天乐呵呵早起去挖河道,说河道清淤是好事。
还说,没准儿张家湾的河道一清,自家旱地又能灌溉种水稻了。
顾家卖了两天麻辣豆腐,直接带火了俞家的辣椒酱和酱油。
县里的各乡里的货郎闻风而动,找上门来要进辣椒酱和酱油。
马三面和俞有粮留在家里,李二娘几个继续开小吃店。
卖辣椒酱油得到的钱,让家里缓过前一阵的饥荒。
马三面暗暗告诫自己,以后不能盲目花大钱,就这地,不买它又不会跑,早买迟买都一样,慢慢买也一样,被王大富这么一激将就买了,事后想来确实有点冲动。
有地考上举人是大喜事,但人还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好。
九月十五的鹿鸣宴如期举行,俞有地早起洗澡洗头换上大帽和深蓝色澜衫长靴,早早地去巡抚府门口等着。
“张兄早!”
“李兄安!”
相熟的举人结伴而来,穿统一的深蓝色澜衫,戴大帽,互相行礼,问安。
紧随其后的监考官们穿着朝廷制服,足蹬皂靴,气质出众,彬彬有礼,阔步而来。
与书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00-110(第2/17页)
师生同来的赵芳龄,看到一身轩昂挺阔的俞有地,笑着上前打招呼,昨天他派人通知俞有地,今天一起进去。
“有地贤侄,走,我们进去吧!”
“有劳先生!”
“不敢当,不敢当。你们现在可是杨巡抚的得意门生了。”赵芳龄笑道。
“等会儿不要紧张,问到了坦然应对,没人问话从旁听着便是。明年可有去考会试的打算?”
这话本不该他问,问出来了赵芳龄就想听实话。有地贤侄根基太浅,需要压一压,再刻苦钻研两年,更有把握取中。
“明年我不打算考。人贵自知,我的学问不足以——”
“这便也好。有没有来省府学习的打算?”
两人说话间,一对威仪的铁甲卫士从大门进来站到各处,这是巡抚亲卫,一时间这偌大的地方变得鸦雀无声,森严而有威仪。
“御上亲封巡抚达州等处地方赞理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杨巡抚,驾临!”
只见近侍簇拥着一个身穿朝廷二品文官绯袍,戴七梁冠五十岁左右男子,走上高台,在主位上落座。
“恭迎巡抚大人!”众人见礼。
“免礼,众位,快请落座。”杨恒山看着视下一众年轻人,笑道。
赵芳龄回到监考官的座位,示意俞有地在旁边末席落座。
“您就是孙山啊,我是倒数第二。”俞有地刚刚坐下,旁边一个年轻带笑的声音传来。
“我叫杨钊,还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青年抬了抬手,道。
“在下白山县,俞有地。”
“幸会幸会!”
又听他玩世不恭说:“这鹿鸣宴,当真无趣得很。”
这什么话?俞有地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跟着众人起身合唱《诗经》中《鹿鸣》篇。
唱毕,杨巡抚训话,勉励大家勤学苦读,知行合一,将来能为朝廷分忧,为一方造福。
接着入席用膳,每桌都一盘鹿肉做的美食,俞有地谨记规矩,不说话只听。
“俞兄,不知道白水县有什么美食?”杨钊端着酒杯回来,又坐在俞有地身边,问道。
看到他眼里的戏侃,年轻的公子哥,年轻气盛都不喜欢听假话,他要是敢奉承更会被人瞧不起!
俞有地鼓起勇气说:“俞某以为所谓美食,旨在食之悦己,己乐而愿意食之。不知道,杨兄赞同否?”
“说。”杨钊皱眉,不喜欢这文绉绉样子。
“家母自制一辣椒酱油汪
豆腐,鲜香而味美,是美食也。”
“俞兄可带了酱来?”杨钊立刻来了兴趣,农家辣椒酱是有好味道。
“带了。”
“多谢,等宴席散了,某跟你去尝尝。”
俞有地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把杨钊领回客栈的,麻辣豆腐自然不能假手他人,定要做出在家时一样的好味道。
俞有地借了客栈的锅,先蒸米饭。
等米饭马上要熟,蒸豆腐过凉水改菱形块,下重油炒辣椒酱,放葱姜炒香,下豆腐,加少许开水炖豆腐,待豆腐颤巍巍红亮亮出锅前淋面水,放明油,铲入预热好的盆中,最后放上花椒粉,葱花点缀。
“杨兄,快来,端米饭!”俞有地端着一盆豆腐回房,再去拿碗筷米饭。
“别说话,豆腐要趁热吃,快尝尝!”双方坐定,俞有地催道。
热辣滚烫,麻辣咸香鲜!好吃,杨钊明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这豆腐太香,滚烫烫好吃的忍不住。
“是美食。今儿,多谢俞兄盛情款待!”一连吃了三碗饭,杨钊放下筷子,笑道。
“你客气了!”
俞有钱卖了绒花,卷着钱连夜和俞有地坐邓家的船回家。
五天后下午两兄弟蔫巴巴船上下来,一路跑到家。
“阿娘,十二套绒花,你猜我卖了多少钱?”俞有钱一进门,见着马三面就笑着让猜,引得俞梅俞荷李二娘赵娟出来看。
“卖了多少?”好的绒花她们一朵卖500文左右,省城肯定更贵。
俞有钱给马三面看一眼怀里破烂不堪的包袱。
“老板这回看我是外地人,故意压价——一套12朵花,只给38两。”俞有钱笑着压低声音说,“挣了四百五十六两。”
“这二百两,走公账。”俞有钱当即给马三面二百两面值五两的银票。
“剩下的这些散钱,每个人平分。”
要真按劳分配把家人区别出个好坏快慢,一分一厘算得清清楚楚,分钱不均,谁脸上也不好过。时间一长更糟糕,还不如平均分。
真有谁不满只他心里自己计较去,面上过得去。
“按你说的做。我们家每个人都出了力,干的活虽然不同但每个人都付出了,不能伤人心。”马三面想了想,说。
老三这算是给她提个醒,辣椒酱酱油棉花都是俞荷的主意,不能亏了孩子。
手里有钱,马三面当即决定,今晚就把这些钱分了。
第102章
家里一共十六口人,每人分得十五两五百文,大家拿着钱,都很高兴,尤其成文成义成城三个读书人,这钱够他们买很久的笔墨纸。
“阿娘,这钱我就不要了,这是孩子们挣得,都给他们用。”俞有粮看了半天没人开口,紧张哆嗦着说。
“给你就是你应得的。老二虽然不做绒花,但地里的庄稼,做酱都有功劳。小兰花年龄小,等她大些也要帮家里干活,这钱谁拿都应当应份。”
马三面看着大家,语重心长的说:“现在老大考上举人,我们全家托他的福,出门做买卖腰杆子挺得直。
老三前前后后张罗默默付出,看到你们三兄弟和睦孝顺,我们做父母的比吃什么穿什么都高兴。”
见俞有钱嘚瑟,马三面扭过头说:“今年的辣椒酱是俞荷地里产出,本来收成都要算孩子的——”
“阿奶,不是不是,是我抢着买地,辣椒酱都是全家人一起做的,这钱我不能拿。”俞荷打断阿奶的话,不管老人怎么分,她都要先表态。
“你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辣椒酱酱油收益你拿两成,其余的走公账。你还小,活都让大人做,你看着指挥。”
马三面先肯定了俞荷,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分配,这样明年扩大产量,大家都有心劲儿。
“谢谢阿奶。”俞荷高兴的坐下,心里默默的算着一斤辣椒酱的成本。
“大家有什么意见吗?”马三面看着俞有地唐大丫赵娟,问道。
“没意见。都是俞荷的主意好。干活谁都会,挣到钱的就我们家。”俞有粮见大家都点头,笑着说:“我们跟着大哥沾了俞荷的光。”
老二这个闷葫芦总算说话了,马三面俞老头互看一眼,家里人都不傻,这话老二来说最合适。
“做辣椒酱要用到菜籽油,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00-110(第3/17页)
家湾那十五亩旱地,明儿都去栽菜籽,能栽多少算多少,剩下的明年种洋芋玉米和杂粮。”今年玉米也卖上了钱,洋芋佐做杂粮饭用的多。
“房背后这十亩山坡,买的时候我就犹豫,可离得近,机会难得,大家看看种什么?”
俞荷想养鸡,还想栽桑树,不过这些都要等开春,就没说话。
“那就先这样。有地,有钱,你们刚回来一路劳顿,早些去休息。”
俞有地睡了一个时辰,现在还不困,俞荷跑到他们屋里,问鹿鸣宴好玩儿吗?
“好玩。散了宴,我连后背都是汗。”俞有地说着想起杨钊,事后他和赵芳龄打听杨钊是杨巡抚的嫡幼子,还说要真跟他攀上关系,他自己的官位也就稳了,赵芳龄直夸他好运气。
“那小子是个纨绔子弟,书院里为非作歹,无法无天,又是敢问敢答一肚子的歪理,每每气的夫子冒烟。”
赵芳龄笑着说,叹口气道,“有恃无恐。我们寻常子弟奋斗一辈子,不及人家出生好。”
等他要走,赵芳龄将他送出门,还说让他小心维护关系。
老三得了钱急着要回来,他也就干脆的一起回来了。
俞荷看着阿爹沉思良久不说话,就知道可能遇到事了。
“阿爹,那你早些休息,明天早上我们一起去栽油菜。”
“好。明天晚上有空,我给你们讲讲试题。”
第二天,赵德营早早送来了做好的大门扇,俞有钱村里请人帮忙盖大门,搭棚子。
俞老头送李二娘几个去码头摆摊,回来和俞有地俞有粮俞荷俞梅五个,又请了村里十个人去旱地栽菜籽苗。
顺着门口的大路直走,张家湾在半里地与赵村分路,再斜着走一里多就到了。
“阿爹,快快快!”俞荷前面跑,又跑回来等她爹,“马上就到了。”
马三面看俞荷喜欢她爹,就觉得好笑,俞有地从小这里干活长大的,哪能不知道。
八月,种了这一亩地的菜籽,现在长到一指长的菜苗刚好栽。
“有地,你负责村里挑水,我们看着栽。”到了地里,马三面把桶里的水浇在菜苗地里,准备拔,吩咐俞有地去挑定根水。
“好。”俞有地去村里挑水,帮忙的人才话多了起来,拔菜苗的拔菜苗,去挖坑的挖坑。
这举人老爷,也要被婶子打发干活!
齐环子默默的接过马三面粪斗里菜苗,俞有森前面挖坑,她后面下苗,埋土,夫妻配合比谁都栽的快。
凑热闹的俞存山婆娘,也哼哧哼哧干活,忙得很。
俞荷老老实实干了一个时辰,脖子疼,腰疼,浑身没劲了,就去摸鱼拔菜苗。
俞梅早跟着阿奶拔菜苗。
中午吃饭时间,李二娘赵娟几个都回来了,大门和棚子也都搭好了。
“俞荷,你们下午就别去了。吃了饭,先把自己房间的东西收拾好。我们先搬到中院住,让人前院刷墙盘炕。”马三面边洗手边吩咐。
“明后天有翻房的期,把这几间房的瓦翻一翻,看看漏子。”
“好。”
李二娘看俞荷蔫巴巴的,把饭递到她手里。
俞荷答应的好,吃过饭去中院阿奶的炕上一睡一个下午,傍晚才醒来。
她的东西和姐的都搬到左一间,大哥小哥搬到左二间,等十月份,他们就有崭新的火炕和焕然一新的房间了,真好。
“俞荷,睡醒了!”顾大安见俞荷,笑问道。
“大姑父,你今儿怎么有空回来?”俞荷抬头就见大姑父,在院里到处看,笑着说。
“乡邻们让我来问问家里什么时候做烧鸡烤鸭,他们养的鸡鸭得卖了。”顾大安笑着
说。
“前儿县太爷来让县里知道了俞记小吃店,知道了烧鸡烤鸭。
你阿爹争气又考上举人,连带的家里烧鸡烤鸭更出名,好多人都打听着,怎么不多做点烧鸡烤鸭卖。”
“也有问,怎么不把店开到县上去!”
“不着急,过段时间去县里开店。”俞荷知道这是托阿爹的福。
“你们这棚子搭的好。”大门过来,长长的四间盖瓦的棚子,可以放柴,放杂物,省出不少地方,大门在最东南边占一间房,牛车进出也方便。
“等以后从旁边地里走后院,更干净。”
“大姑父,你地里种什么?”俞荷跟着顾大安一起看棚子。
“种的冬麦,我多付了五两种子钱,我这是沾光了,听说还是你先提的,大姑父还没想到法子怎么谢你呢!”
“不用谢我。这是阿爹的主意。大姑父教我练武吧,我要跟你学打猎!”
“哈哈哈,我是天生力气大,长年走乡邻里收猪,杀猪练出来的手上功夫,会射箭也是为了防身。”顾大安被俞荷郑重其事的样子给惹笑了。
女孩儿习武,你阿爹要骂我的!
“那我跟你去学杀猪!”这真是个好主意,可以到处乱跑乱逛,学会了也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
“俞荷,大姑父突然想起个事来,先走了!家里定了时间我让人把鸡鸭送来!”
顾大安说着落荒而逃,马三面追出来,已经不见了踪影。
俞荷惊讶的看着空空如也的院子,马三面知道了来龙去脉,点了点她的额。
想笑又强忍住,问:“俞荷,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你一个女娃儿学杀猪,看看,把你大姑父吓得饭都没吃就跑了。这话,再可不要说了。知道吗?”
“阿奶。没有这么夸张。好歹也是一门手艺。还不用花钱就能学。”想当初二哥做白工也要学做豆腐呢。
我看你还是学染布吧,总算是女孩能干的活。
马三面不理她,走了。
“阿爹,我要学武功!我要学杀猪。”俞荷跑中院去找俞有地。
俞有地拿着戒尺,正看着成文几个背书。这些个臭小子,放学回来就记着做绒花,字也不好好练,本末倒置。
俞荷看着威严阿爹,梗着脖子说:“阿爹,我要习武。”
“等会儿我给你教。”俞有地招手让她过来,小声的说。
“谢谢阿爹。我就知道阿爹最好了。”俞荷欢快的去厨房了。
“阿娘,肚子快饿扁了,有吃的吗?”
“有,马上开饭。”李二娘也听到俞荷的大嗓门了,笑着说。
俞荷踮脚,往锅里看,一大锅的洋芋控饭,散发着香喷喷诱人的味道。
大家都到中院正屋吃饭,俞有钱说今年的烧鸡烤鸭就在吴大汉家做,给人处理费,又说起陆锡安应该在安城码头把烧鸡烤鸭店和快餐店开起来了。
“他弄的地方大,上下两层楼,楼下招待普通人,楼上有雅间,他的烧鸡烤鸭都在我们家进货,炒菜的辣椒酱和酱油洋芋也用我们家的。”按说开张也就这几天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00-110(第4/17页)
“阿娘,年后我们要多种点辣椒和洋芋,其他可以跟村里买。”俞有钱说着就说起明年地里种什么。
种庄稼,俞有粮和俞老头听的认真。
人不经念叨,转天,陆管家把一船红橘子运到了白水镇码头,一起拉来的还有官盐。
“小掌柜,我们家主说,这橘子你要不完的话让我拉到县里去卖。盐放不坏,五百斤也不多。”官盐不好弄,算是还人情。
“多谢陆管家。橘子有一千斤吗?多少钱一斤卖呢?”红红火火的红橘有一船,俞荷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水果。
“有一千八百斤,一斤五文。”
“我都要了。”
陆管家欣喜,连忙让人先船上放着,他们要等烧鸡烤鸭做好才走,这橘子就在船上卖。
俞有钱叫吴大汉先将陆管家等人带到他家,他去找顾大安收鸡鸭。
俞荷跟着俞有钱去镇上找杜婆子说往出卖橘子的事,又找了几个认识的小贩,推销橘子。
“又大又红的橘子一斤六文钱出,你们卖多少钱是你们的本事。”
“……新鲜采摘,寓意好又好吃的橘子,肯定向卖。”
几个小贩被俞荷说动,推着小车来看货,见货好,一竹筐半竹筐的买了些,先去试卖。
附近的商户管事闻讯而来,一斤两斤的买回去打牙祭。
俞荷带着俞梅唐大丫三个人,忙前忙后帮忙过称,又卖出去了几十斤。
码头卖饭菜的张氏和几个村里人来的很快,每人要了半竹筐,去码头摆摊。
下午卖出去的小贩推着车又来进货,说他们卖十二文一斤。
这次每个人至少要了三四筐,他们要到村里去卖。
“小掌柜,橘子,冬天能长期供货吗?”镇上卖缸的南湖拉着三筐橘子要走,随口问道。
有,就是没有也得有。
第103章
“叔,你先卖着看,我再打听。”俞荷没把话说满,准备晚上回去问问三叔,这次陆家要多少烧鸡烤鸭。
“那给我再装两筐。我多卖两天。”
一千八百斤橘子到晚上卖出去多一半,船把头帮忙用桐油布盖好。
俞荷和来接她的俞有地一起回去。
“阿爹,吃个橘子,这橘子七分甜,三分酸,果汁饱满,这是红橘,果皮是可以晒陈皮的。”
俞荷小跑几步放下小背篓挑一个最大的橘子,等阿爹走上来,把橘子递给他。
“在邓家吃过?”
俞荷点头,“邓爷爷家还有苹果梨香蕉和甘蔗呢!”
“要不,我带你去拜邓郎中为师?”俞有地吃一口橘子,酸的脸都皱了。
“好啊,好啊!”
俞有地顿时没了下文。
“拜了师父,我就可以跟着邓爷爷到处去给人瞧病,出去见识一下也好。”这是个好主意。
“阿爹,我要让大姑父教我武功,一巴掌能扇翻人的那种,我一个人出去就不害怕了。”
“阿爹!我们快走,我得问问三叔陆家要多少烧鸡。”
“阿爹,你快点呀……我要让他们给我带橘子来卖,卖到过年。”
俞有地看着前面跑的点点小人,心情复杂,这孩子想法怎么那么多。
晚上,俞荷等俞有钱很晚了,没见人,回屋睡了。
第二天,南湖几个又来进橘子,一船橘子不会儿就卖完了,还剩下三十斤破皮的和小果也有人要,一斤3文卖了。
实际卖出去一千六百多斤橘子,俞荷得了一两多,等俞有钱中午露面,陆管家也跟着来吃午饭,俞荷和他商量,每隔三天送一船橘子。
“烧鸡烤鸭,刚出锅最好吃,过了三天,基本味道折一半,陆管家,你们店开的大,每天要出三百只,三天也要九百一千只。再带着卖一船橘子或时令蔬果杂货,雇工的钱也就出来了。”
俞有钱在旁边敲边鼓,杂货店的货越多越吸引人来,双赢的买卖更能长久。
“我回去和家主商量。”
陆管家两顿饭都在码头吃,三天后拉着一船两千多只烧鸡烤鸭回去了。
“俞荷,走,跟我到吴大哥家给大家发工钱。”俞有钱镇上换了碎银和铜板回来 ,叫俞荷去看热闹。
“来了来了!”俞荷头上快速裹上一块头巾,背上自己的小背篓飞快从杂货店出来。
吴大汉夫妻在船上等着,吴家湾在下游,要坐半个时辰的船,才到。
吴家湾村头聚集了好多人,吴大汉一到,大家高兴的喊道:“老大,今儿就发工钱吗?我有四个工呢!”
“五婶,发,干了活的都来领钱。”吴桂花笑着说:“婶子们的钱我给发,汉子们的由有钱兄弟发。等会儿回去把人都叫叫。”
鸡鸭是他们张罗着收的钱已经领了。
让有钱兄弟发的是散工一天20文,鸡鸭杂归干活的人。
吴大汉家三间茅草房,院子很大,到处晒的是鸡鸭毛,这毛一斤5文,俞家回收。
俞有钱领着俞荷坐下喝杯茶的功夫,吴大汉家院子里站满了人。
“我叫一个名字,上来一个领。”俞有钱拿出自己的记账本,这活儿吴大汉夫妻目前还干不了。
吴桂花帮着数钱。
俞荷也跟着看,她主要看人,这些人有一看就精明的,也有老实真高兴的,可能是吴叔的亲房,几个大娘叽叽咕咕的说着小话,又羡慕又嫉妒吴大婶。
“吴越,八个工,共一百六十文。”俞有钱开始叫第一个名字,这小伙机灵,跟着吴大汉各村收鸡鸭。
“到。俞掌柜,有活儿您记得喊我一声。”
“好说。”俞有钱接着叫下一个名字。
在吴家拉拉杂杂一个时辰,俞有钱才带着俞荷回到码头。
等送人的吴大汉走了,俞有钱问俞荷,“你觉得烧鸡烤鸭在吴家做怎么样?”
“挺好的。就先这样吧。”
“我们和吴家利钱对半分。明天还收鸡鸭吗?”俞有钱觉得自己是大方的,他出秘方,吴家帮忙做,利润五五分,收鸡鸭也有利。
“收。我们自己也收。王大爷家,还有阿爷介绍的董家和青山爷家,我们自己做。与大姑父相熟的那些卖主,我们也自己收。到时候送到吴家做,一只给他们五文的加工费。”
要是吴家靠得住,将来把烧鸡烤鸭这一块交给他们也无妨。
“那我明天跟你大姑父去收货。把你的头花卡子给我进一些。”
“没问题。”俞荷说着去理货,俞有钱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晒太阳,发呆。
清晨,吴大汉一起床,就发现院子里满地的鸡毛不翼而飞了!
吴桂花气的站在院子里骂了一早上,也没抓出来凶手,下午就去娘家牵来了两条猎狗,还带着五个小二狗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00-110(第5/17页)
安城,陆家的酒楼开的比俞家想象的大,码头半条街都是陆家酒楼的地盘,近处五艘画舫,远处八条张灯结彩的游船,是陆家也是陆锡安重出江湖给大家的第一份见面礼。
“没想到,这小子把门户顶住了!”几个经年的漕帮老把头一起喝酒,看着对面陆家酒楼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感叹道。
想当年,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天不怕,地不怕……
“毛头小子,不懂规矩,漕运的水深着呢。”
“他爹当年怎么倒下的,他也一样。”
“王老二,你小心说话,隔墙有耳!”马管事想起身上的伤,赶忙道。
第二天,马管事就见王老二横躺在他的地盘上,连船带人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换上了一个陌生的信把头,吓得他回去连做几天的噩梦。
陆锡安,寻仇来了!
“主子,船上各处都是我们的人,这两天生意很好,也有永州来的巨富公子来尝鲜。”
柳丽娘是船娘,被人追杀,得了陆锡安庇护,原先经营着一条夜游的花船,现在都管。
“烧鸡烤鸭一只500文,每桌必点。”
不一会儿,张豪存也到了,他管着陆家岸上酒楼的生意,卖最便宜的船工饭菜。
麻辣豆腐一碟三文,红烧鱼块一文四块,还有便宜的素炒青菜,清炒白菜,搭配一碗杂粮饭。
要吃的好点,也有零售的烧鸡烤鸭和卤肉,荤菜一份不超过三十文。
“主子,大家都说,少爷跟总舵主一样仁慈大方。”
陆锡安一笑,讽刺道:“他们现在怕是巴不得我和我爹当年一样惨死,家破人亡!”
十月初五,今年挖河道的劳役终于结束,俞老头背着手看俞荷旁边地里给果树穿稻草衣裳。
“阿爷,你别看它小,明年三年了,它必须给我结桃。”俞荷一边给桃树从根往上裹稻草,一边笑着说。
“要是不结呢?”俞老头帮着下一棵树根上挖土,施肥。
“不结,它敢!”俞荷使劲儿拍了拍桃树枝,“不结——我就把你砍了重栽新苗。”
“它害怕了!”俞老头看着晃悠的枝条,笑着说。
“害怕就好。”俞荷继续给树缠稻草,“等明年桃树结果就知道品种了,要是好吃,我们可以挖野桃树嫁接。”
“阿爷,我外公来了!”小兰花跑着来喊人,后面跟着赵娟。
“好。”俞老头笑着说,“我马上回去。”
“有地贤侄去码头了,我这个月都跟着挖河道,今天特意来感谢。他大伯就是大方,给我十亩免税田,一年省我二千多斤粮食。”赵芳元见了俞重,笑着说。
“亲家太客气了。有地能有今天,多亏亲家张罗,应该的。”俞重给他倒上酒,笑着说。
赵芳元心里更高兴,实诚道:“我是真没想到,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亲家人品好,这是有地,也是孩子们的福气。”
赵娟看着小兰花,给俞荷帮忙绑稻草,小兰花来来回回给她们抱稻草,一个人乐呵呵的笑。
“俞荷,还有两棵树,等你三叔回来弄。”
“好。”俞荷把稻草往旁边合了合,牵着小兰花往回走。
等赵娟带着小兰花厨房帮忙做饭,俞荷又去地里把剩下的两棵树捆好稻草。
看着三亩地的棉花辣椒杆,是时候请人整地买肥料了。
“俞荷,快,陆家的船到了,快跟我去码头算账,你爹被县太爷请去巡查河道帮忙了。”俞有钱风风火火地里来喊俞荷。
“好。”
俞荷跟着俞有钱到码头,小吃店门口已经卸了半船的橘子和甘蔗,还有些柚子和小橘子。
走街串巷的小贩和码头摆摊的人家都来进货,马三面成武俞有粮唐大丫四个人看着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