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2 / 2)
“这事我看行。我去问问。”吴桂花先把自家的二十个拿出来挑选了一遍,又拿着篮子去村里问。
第84章
“俞成龙,你和甲班的俞成文是一家?”胡富贵又闻到俞成龙身上的饭菜香。
俞成龙看自己的同桌小胖娃一眼,他们同岁,今年才来都在丁班,阿爹说胡富贵是街上铺面一条街胡地主的小孙子。
“是啊,俞成文是我大堂哥,俞成义是三堂哥,俞成城是我四堂哥。”
哥哥们每天中午都等他一起去码头店里吃午饭,这小子眼睛还利。
“明天能不能带我去你家吃饭——我给钱。”胡富贵想起祖父桌子上每天都有的烧鸡,忍不住舔嘴,烧鸡腿又香又嫩,咬一口香而不柴,油而不腻,吸溜。
“不能。要吃饭让你家大人带你去。菜盖杂粮饭一碗五文。也不贵。今天是红烧肉,明天荤菜要么是猪肉丸就是红烧排骨,素菜有豆腐,豆芽和炒青菜,哦,我姐说明天还有葱炒鸭蛋。”
赵季安在两个孩子身后听了许久,故意咳嗽一声,走了。
吓得俞成龙胡富贵赶忙坐好。
先生走了,龙龙双手托腮想着大哥的话,大哥说家里开店学堂里好多人都知道,谁想吃自己去店里买,他们家凭本事开店也没有让人背后底能笑话的。
一会儿又伸长脖子往外面看,他们班只收二十个新生,在学《三字经》,三哥在乙班,四哥在丙班,班上人多一点有三十人。
大哥在甲班有四十人,这些人过两年要参加童生试,是赵先生亲授课。
赵家私塾很大,四个大教室,后院有食堂,有先生们住和办公的地方,也有学生宿舍。
路远的学生,可以拿粮食和菜在食堂吃饭,也不知道食堂的饭菜怎么样,反正他没吃过,这会儿好多同学还没来,离下午上课还有段时间。
上学好无聊呀!
吃饭回来的俞成文什么都没想,趴在桌子上睡了一会儿,起来活动,旁边孟世昌还在看书。
“世昌,明天中午跟我去我家吃饭。给你介绍我两个弟弟。”
“好。”孟世昌放下书,起身去后院,这会儿去食堂有杂粮馒头和免费的菜汤,花两文钱就能买两个馒头,晚上也够吃了。
杜登耀吃完家仆送来的四菜一汤回来,发现班里就俞成文一个人。
“俞兄,你们家的烧鸡真好吃,明儿我也一起去吃饭。”
“好啊。想吃自己花钱买。”
杜登耀家里有钱,为人豪爽,性格大而化之,很受班上同窗喜欢。
“你两个弟弟启蒙,加上成义,你们家就四个学生了,伯父真了不起!”每年束脩五两,四时八节送礼也要四两多,一年要三十六两多。
“明天中午,你就能如愿见到他。”俞成文笑着说,他们家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伯父不是在赵村教书吗?听我弟说,附近好多孩子都在赵村上村学。”
俞成文摇摇头,“我爹二月给自己放假了,现在每天看书,码头上看杂货店。”
“先生真舍得下他的学生?”
“应该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刚好,下午的课开始,赵先生拿着书进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俞成文孟世昌杜登耀三人,不敢有丝毫懈怠,跟着赵先生的思路听讲。
下午放学,龙龙第一个冲进店里,放下书包,赶紧洗手。
“阿娘,我爹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80-90(第6/16页)
“回去了,明天匠人刷墙呢!下个月我们就住新房,儿子,高兴吗?”
“高兴。我要一个人住。”
“我和你爹给你专门隔一间,你自己住。”赵娟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发,这两天才习惯回来不找俞荷。
成文三个也到了。
李二娘杂货铺做绒花听着声音过来,俞梅俞荷也赶紧收东西,等吃过饭一起回家。
自家吃就做的白米饭,赵娟打下手,李二娘炒一个麻辣豆腐,五花肉炖洋芋块也熟了,烧一个青菜汤。
李二娘见孩子们吃的快,忙给他们添饭,俞有地俞梅俞荷吃一碗就饱了。
“阿娘,明天红烧排骨吗?”
李二娘觉得奇怪,笑道:“你想吃别的菜?”
“阿娘,我就问问。”
成文问完,帮忙收拾好碗筷桌子,李二娘两家店仔细检查了一遍,关门一起走路回去。
马三面晚上做的杂粮节节,见几个哥哥还吃,俞荷端着自己的碗喝了半碗酸菜汤。
“阿奶,你的干辣椒炒洋芋丝绝了!”俞荷又捡碟子里剩下的洋芋丝吃了一口,好吃。
“明天在家吃。”
“好呀。”
马三面收拾厨房到中院,成文三个已经在做绒花,一人一个小椅子排排坐,剪线的,烫花的,往木簪上装的,忙的很。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三个在正屋的方桌上铺摆开,也很忙。
“娘,你坐,爹和有钱山上砍竹子去了,说也要做些便宜的竹簪。”赵娟让出一点位置,低头继续做玉芙蓉,这花色浅浅的粉粉的越要有耐心。
“杏花和桃花也要很多吗?”马三面看唐大丫做了一大盒花瓣。
“阿娘,这样做省料。”唐大丫让她看自己做好的两朵花。
“你们这绒条搭配好,还能出好几种花样。要是有珠子可以做花蕊。”看了半天,眼睛疼,马三面放下两支花去烧水。
成文三个交流起心得,天色渐暗,他们就收了,互相监督着背书。
俞老头俞有钱在前院加夜做竹簪。
转天,俞成文带孟世昌来吃饭,正是李二娘赵娟忙的时候。
今天有红烧排骨,麻辣豆腐,葱烧鸭蛋,送的青菜汤。
“阿娘,这是我同窗,你给打两个素菜,三文钱对吧!”
“对!”李二娘心里咯噔一下,面上笑着说:“你让你同学先坐,我马上给你们打饭。”
李二娘没打红烧排骨,饭打的多,菜只打了麻辣豆腐和葱烧鸭蛋也多,鸭蛋用生姜和大葱炒出来没有腥味又便宜,吃的人没嫌。
成文端着两碗饭回来,把有排骨的自己吃。
“快尝尝我阿娘的厨艺。辣椒酱是我妹妹去年做的,吃到麻辣豆腐,算你有口福。”
见孟世昌只看不吃,俞成文夹了一块排骨细嚼慢咽,道:“豆腐一斤2文,鸭蛋三个一文,饭算一文。大家都一样的,你快吃!”
孟世昌看看左右船工纤夫管事手里的大碗,确实分量十足,他没有被特殊照顾。
“以后中午好好吃一顿饭,晚上再吃馒头。”
“好。”孟世昌拿起筷子,每天吃不可能,三天吃一顿还可以。
龙龙和俞荷端着碗悄悄咬耳朵。
俞梅也好奇来看,大哥的同窗,瘦高个儿,五官端正,长衫洗的干净,穿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大哥说话他只听着,吃相斯文,浑身带着读书人的清贵。
“孟师兄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甲班的学生都要考科举。”龙龙边说边吃,俞荷只听。
等他说完,俞荷笑着说:“你好好读书,将来考个状元。虽然你学过三百千也要认真练字,字是一个人的门面。”
“好。”龙龙乖巧的答应,会好好练字。
吃过饭,成文几个走了,又来了一拨客人,俞荷俞梅忙着收碗筷,唐大丫俞有粮帮忙洗碗。
有几个人进了杂货铺,俞有地招呼他们买到要买的东西。
“哎呀,你们这里也有玉米把件?多少钱一穗。”一个胖财主带着两个小厮门里进来。
“阿叔,像这种精品二两银子,这种的500文一穗。”俞荷从他们身边挤进来,阿爹哪里知道价钱,玉米把件早过时了。
“拿二两银子的这个。”顾掌柜笑着说,小厮奉上银子。
“谢谢惠顾,阿叔还要点什么,我们还有洋芋棉花,自制的辣椒酱。”
“辣椒酱就是你们做麻辣豆腐的辣椒油?”顾掌柜问道。
“对啊,我们的麻辣豆腐每天都做,很受欢迎的。”
“豆腐热了好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顾掌柜笑着说:“你们家每天中午吃饭的人
多,就是地方小了点,也没有雅间,船上的贵客来的少。”
“地方有限,小本经营。”俞荷陪着他,把架子上的货都介绍了一遍,将人送出店,才想,这个阿叔有点怪。
俞有地给她介绍,这人是镇上顾家酒楼的大掌柜。
“他是专门来打探敌情的?”俞荷一个机灵,有情况!
“他不是说麻辣豆腐吗?”
“嘿嘿,这么说,是我们家的麻辣豆腐,卖出名了。”俞荷得意的笑,后知后觉她刚刚正好有介绍辣椒酱。
“阿爹,我们今年多栽点辣椒,秋天多做几缸辣椒酱卖。”
俞有地笑了,这孩子又想买地。
“我们房子旁边,王地主还有两亩地,我们都买了。”
“谢谢阿爹!”俞荷鞠躬到底,噢耶,妥了,蹦蹦跳跳去找阿娘报喜。
晚上俞有钱顺利买到两亩地,俞荷泡种,第二天傍晚赶忙背着小背篓跟着阿奶去种辣椒。
大家一起去帮忙挖沟,撒肥料,浇水,埋种,肥料下的很厚。
“这两亩地,一亩种辣椒,一亩种棉花,辣椒做辣椒酱,棉花纺线做被子。”
“种,都种。”赵娟也听说了顾家酒楼来人的事,笑着说。
二十四,总算翻土就能看见辣椒发芽,俞荷兴奋的跳起来。
“俞荷,明天跟我进山,挖你要的茜草!”邓郎中和邓虎从路上下来,两个人这是采药才回来。
“好。邓爷爷,走我们家里喝杯茶去!”俞荷地边跳下来。
“阿爹买了这两亩地,我们准备种辣椒和棉花。邓爷爷你知道吗?赵村的桑树怎么到现在还没种?我都等了好几个月了。”
“种桑树是朝廷的政策,也有人反对,就慢一点。”邓郎中笑着说:“你想养蚕?”
“邓爷爷,蚕好养吗?”
“好养也不好养。学学就会了。”邓郎中婉拒了俞荷的邀请,和邓虎背着背篓回去了,看他们走远了,俞荷慢悠悠进了大门。
家里大人都在准备明天卖的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80-90(第7/16页)
鸡,烤鸭也做,吴大汉带着一家五口人来帮忙,三叔又叫了龙龙两个舅舅舅母,王大爷一家,忙得过来。
三月二十五,天蒙蒙亮,俞老头驾车送大家去东街摆摊,俞荷早早背着自己的小背篓,在路边等邓郎中。
“俞荷,你好早啊,这是我阿奶给你准备的干粮。”邓虎看到俞荷,小跑着过来,递给她一个布包。
“谢谢。我也拿了干粮。”俞荷把自己的小背篓给他看。
邓郎中扛着撅头,追上来了。
“邓爷爷,我们今天去哪里挖?”
“东林山沟边有茜草,它喜欢长在阴湿地边。”邓郎中听着俞荷脆生生欢快的声音,笑道。
这孩子好有活力!
第85章
“茜草,性苦寒,入肝经。生用专于凉散,炒炭行中有止……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关于茜草的功效,邓郎中给两个人从《本经》讲到《本草纲目》,又用了几个实践例子说明用量。
“俞荷,快看,这个就是茜草。”邓虎眼睛一直看着河边的草丛,终于发现一个才长出来的新芽,刺藤上还有干枯的草藤和果实。
俞荷连忙跑过去,哎呀,是个面熟的呢——“这就是茜草啊,我们灰土梁的地边树林里也有,这个茎秆和叶子割手,利的很。”
“对,我们小心点。”邓虎拿出镰刀,割断藤,顺着找到根子,再拿锄头深挖。
俞荷也旁边找到一个小心的拉开秧子,开挖。
两个人挖,邓郎中旁边看着,等挖出这颗,三个人一路顺着河道往东林山方向走,路上碰到朝山的人,有的已经回来,有的才赶路上山。
边挖边走,到中午走到东林山脚,又沿着小溪沟边找,两边都是农田,沟里地边上偶尔有一苗,俞荷和邓虎热的一头汗,又累又饿。
“俞荷,休息一下,吃口饭。”邓郎中坐在核桃树下的大石上,笑着说。
“好。”俞荷正顺着地边往山上找,听到邓郎中喊她一边答应一边抡锄头,这边明显要比前头挖的根大,掰开根断面是红的。
挖到一个拇指粗的大根,俞荷高兴的回来,坐在邓郎中身边歇气。
邓郎中看她蹲坐着,头发汗出的都粘在头上,手背刺拉了红痕,脸蛋红扑扑,葡萄眼亮晶晶,不知累。
再看,邓虎瘫在石头上,坐没坐相。
休息好,俞荷拿出竹筒和水杯,吨吨吨的喝了半杯水,才拿出自己带的辣椒夹馍。
“邓爷爷,你试试我家的咸菜。”俞荷拿出一个小瓦罐,把筷子递给邓郎中,“是酸的。”
邓郎中吃了一口差点把自己的牙酸掉了,邓虎却喜欢,连着夹了两筷子。
“好吃。”
吃过饭,再休息一会儿,邓郎中带着他们继续往沟里走,下午未时,三个人才原路返回。
俞荷觉得自己今天走了有二三十里路,回到家,马三面吆喝着先让她泡脚再吃饭,自己拿了切刀案板帮忙整理草药。
山谷里狗膝根和种的一样茂盛,他们割了一些回来。
“阿奶,邓爷爷说狗膝根可以凉拌当菜吃,治风热咳嗽。”俞荷厨房门口小凳子上坐着,小口喝着青菜鸡蛋疙瘩汤,心里期待着这些茜草根,能染出红色。
马三面屋里找个盆把鱼腥草放好。
“吃了饭,先不要睡觉,和我一起切药。”马三面看着一背篓的草根,不知道说什么好,夸孩子能干,她下次还来,看她累的,精神又好,一目衷心想着染出红色呢。
“嗯。”
俞荷刷锅洗碗,坐在小板凳上把案板和菜刀放在靠背椅子上,背篓里放药,一手拿一手切,切好拨到地上的筛子里。
今年做米皮烧鸡都在中院,前院干干净净,现在只有她们祖孙两个人干活。
“俞荷,你回来了,挖了这么多草药啊!”俞老头牵着牛车大门里进来。
“阿爷,今天生意怎么样?”
“生意很好,烧鸡烤鸭一百只都卖完了,米皮我都送了三回,晚上有夜戏,还得准备一二百只。戏场人扎堆堆,连树上都是看戏的,今年比去年人还多呢。”俞老头说着去厨房给牛提了一桶水。
“俞荷,明天去看戏吗?”
“去的。”
马三面给老头端了一碗疙瘩汤,俞老头坐下喝了,去中院拿米皮和烧鸡,赵家两个舅舅帮忙抬出来。
“俞荷,坐车跟你爷街上转一转去!”马三面央及着,剩下的药材她切。
俞荷就放下手里的菜刀,跟着阿爷去白水镇看戏,坐车上一会儿就抱着烧鸡背篓打起了盹。
到镇上的时候都差点睡着了,东街人多,牛车在自家摊位前老远停下来,俞有钱俞有粮赵娟唐大丫跑着来卸货。
随后俞老头赶着车来戏场听戏,人太多,看的不太清,只能老远的歇着看牛吃草,用耳朵听。
俞荷用小手帕盖着眼睛,躺在牛车上打盹,俞老头撑着伞,摇着扇子,看小家伙不会儿就呼呼大睡。
“今天生意不错?”李青山拿着烟袋出来吸烟,看到俞重,走过来。
“也就忙这两天。领着嫂子来看戏啊!”俞老头牛车上拿个板凳,两个人坐下说话。
“她冬天的日子难熬,这暖和了才好受一点,一直在吃邓郎中的药,比往年好些。”
李青山放下烟斗,笑着说:“今天早上卖完鱼,我们就没回去。这天热,她也不怕晒,戴个草帽从早上坐到现在,中午你们家吃了两碗热米皮,味道是真不错,量又大。只是她吃不成辣椒,吃的味道也淡。”
“鸭子养了吗?老三又开始做烤鸭了,鸭蛋一文三个也收。”
“养了。有二三百只,还得几个月。你们收鸭蛋,等我们的鸭子下蛋了给你送到店里。蛤蜊小鱼养的鸡也有三十来只。邓郎中说,给她每天早上米汤烫一个鸡蛋,一个冬天胖了两斤。”
“张家湾附近有没有养毛驴的,我想买一头公驴拉磨。你给我打听着些!”俞老头把自己的老旱烟给李青山用废纸卷了一根。
“我回去留意一下。”李青山借着他的火,点上烟,笑着说。
吸了一支烟,李青山害怕老伴儿担心,又从人群里挤了进去。
戏台上戏子咿咿呀呀唱着,俞老头悠闲地听着,看着俞荷睡觉。
一场戏结束,戏场上的人要等夜戏,周围叽里呱啦的说话声吵得很,俞荷还没醒,俞老头又舍不得叫醒她,赶着牛车慢悠悠往回走。
俞有花的摊子肉夹馍卤肉全部卖光,俞有粮唐大丫成武手忙脚乱的给客人调米皮。
“阿爹,米皮马上卖空,老三回去取了。您去看戏了?”俞有粮还以为阿爹早回家了。
“是啊,今年的戏好听。”俞老头见俞荷懵呆呆坐起来,笑着说:“你把要拉回去的东西给我装上——俞荷,醒了起来走几步,要不晚上会腿痛的。”
“阿爷,现在已经开始痛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80-90(第8/16页)
”俞荷觉得自己的小腿肚子在打哆嗦。
俞荷走了一段路,俞老头叫她上车,路上有看戏回去的村民,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晚上俞有钱驾车送货,俞老头马三面屋里休息,中院李二娘几个还在加班加点的蒸米皮。成文几个回来也去中院帮忙。
俞梅才有空休息一下,“妹,你怎么挖了那么多药,累坏了吧!要不要吃热米皮胡辣汤刚出锅。”
“不吃了,我吃得还饱呢。”
“你三叔准备晚上都出摊?”马三面淡问道:“去叫你爹娘回来休息。”
“三叔说晚上卖完为止。”把下午做的米皮都拿走,估计卖到深夜。
李二娘扶着腰和俞有地后院回来,俞梅锅里烧了热水,正好洗脚。
“娘,晚上王大爷家两个儿媳蒸米皮,米浆还有两桶。”
马三面起身去中院,先叮嘱赵实两兄弟休息,炕都铺了被褥,吴大汉一家也住家里,正在腌处理好的鸡鸭,今天把明天的200只都卖了,他们下午又回去村里拉来300只。
“大汉,桂花,你们腌好了就早点睡,等老三回来让他加夜做,明天你们帮忙卖。”
“大娘,我们等有钱兄弟回来。”吴桂花笑着说,“除了秋收,家里还没这么忙过。生意好我们就赶紧做了卖。”
马三面笑着说:“去年我和你一样。恨不得一两天就卖完。但是身体也要紧。”
“大娘,你今天也忙了一天,早点休息吧!”俞家的人好,谁能干都自己干,对他们也好。
马三面回去,俞老头又来,陪着大家蒸米皮,看火,帮忙换着磨米浆。
子时,俞有钱两口子唐大丫一家三口赶着车回来,俞老头后院喂牛。
俞有钱俞有粮两个人配合着炸烧鸡,下半夜吴大汉俞有地换着做烤鸭。
热米皮荞粉每天都能卖完,烧鸡烤鸭二十七,次了一天,只卖出去100只,二十八做的200只下午就卖完了,二十九算账,除过几家工钱,俞家净落三十两。
几个大人休息了两天,才缓过气。
马三面俞老头也累得够呛。
“今年感觉哪哪都人手不足。”
“是啊,这几天差点忙死了。”俞有钱附和着,他家像打仗,一家忙的和陀螺一样看一眼戏的时间都没有,乡邻们消遣看戏吃米皮片闲话,日子悠闲惹人羡慕的很。
这几天有李二娘王家媳妇蒸米皮,唐大丫每天帮忙卖,比自己做都累。
“接下来,我们家得把生意放一放了,马上地里插秧,接着除草,五月割麦,八月收稻谷,收了稻,我和你爹商量要种两亩油菜,家里辣椒油菜籽油炸的更香。好在,我们今年不用交地税,省了三成粮食。”马三面总结发言。
俞老头点头。
俞有粮也惦记着地里的庄稼。
吴大汉收鸡鸭每只赚钱4文,得三两半,算上600文的工钱一共有四两一百文,加上自家零零散散卖鱼撑船收鸡鸭蛋挣的钱有五两多。
吴桂花心满意足,有这些钱,大儿子能说媳妇了,也能给女儿准备一身嫁妆,小儿子才八岁,还不到花钱的时候。
“他爹,这次你算交对了朋友。下半年我们好好干。这不,听说五月五端阳节,县太爷要在白水镇办我们县十几个镇的划龙舟比赛,又是一个赚钱的机会。再存上两年,我们也把房子修一修。”
吴大汉憨憨的一笑,想当初他们五个人,现在就他和俞家搭上了关系。
“这么长时间,我怎么没看出来俞荷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吴桂花贴着吴大汉的耳朵小声说。
“你说得对,可能是我以前看走眼了。”吴大汉笑着说,你确实没跟我第一次走过安城,没亲眼见过,俞荷的聪明是俞家大人极力保守的秘密。
“不过,小姑娘聪明伶俐,大方懂礼,长得白白净净胖嘟嘟一脸喜相,我一见不由得就喜欢。改明儿我要给孩子做双花布鞋。”
第86章
眼看四月八转眼就到,加上请人空地插秧,马三面决定码头的小吃店暂时不开门。
成文四个的午饭由俞老头送,家里没时间送,顾大安就把人接回自家,吃肉夹馍,或者凉拌卤肉盖米饭吃一顿。
四月初五,俞有粮俞有钱分别去唐家和赵家请岳家来坐席,明知道李家不会来,马三面还是让俞成文带着成义拿了礼去了一趟。
李家开门的是张氏,说老太太不在家,他们都忙没时间去坐席,成文把礼递给她,扭头就回来了。
“成文,你别多想,这是大人之间的事。”马三面安慰孙子,李老爷子算计她家,应该就想过后果,只是老大两口子是他的弃子而已。
“阿奶,我知道。”外公外婆无外乎就是认为白家将来比自家有前途。
到目前为止,确实白家要强。
“阿奶,俞荷呢?”
“俞荷最近跟着邓郎中学医挖药,忙得很。簸箕里血见愁不见,可能去邓家碾药了。”
“我去看看。”俞成文挑着水桶走了。
成义被马三面屋里叫出来,仔细的说了他们去李家时张氏的态度。
“阿奶,没事我回去了。”成义惦记着做绒花,他们今天自己买了想要的丝线和细铜丝,想着做更复杂的绒花。
“邓爷爷,你看,这样行了吗?”成文走近邓家的院子,就听到妹妹着急的问。
“不行,再往细碾,我让你多等几天,你心急的很,碾不碎说明药材没干透。粉末越细越好,板蓝根碾细成粉再水飞制成青黛,有强效的退热效果,染的布是黛色。”
俞荷脚踩累了,换邓虎,铁的碾槽和碾子哐当哐当作响。
“邓爷爷好,我来找俞荷!”俞成文进大门,赶紧问好。
“成文,你给他们两个帮忙,我进去歇一会儿。”邓郎中躺椅上起来,笑着说。
邓三婶听到成文的声音,端了一碟新的瓜子出来,笑着说:“俞荷这几天跟这些草药干上了,说是要染布,做七色绒球。”
“邓阿奶午安。”
“你们三个玩。”邓三婶害怕成文拘束,留他们在院子里。
“大哥,等我碾好茜草,打扫干净碾槽,你帮忙弄姜黄粉和紫草粉。”大哥来的正是时候,她的耐心要用净了。
成文把心思放在碾药上,去李家带来的不爽也消散了。
“大哥,这样不行,你这样!”俞荷耐心的教成文怎么脚上用力能省力。
邓虎瘫在爷爷的躺椅上,好累,他绝不要俞荷当他的小师姑。
等茜草根都磨成红土样细粉,俞荷把碾槽洗干净控水,成文才得以坐下休息。
姜黄粉磨成,太阳已经落山,俞荷不得不端着两样先回家,明天再来加班。
“阿娘,我要的粗线你给我纺好了吗?”做衣裳的棉线搓的太紧,俞荷想要粗线搓的松些,又不能一下水就断。
“你看,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80-90(第9/16页)
三股够吗?”孩子急性子,李二娘忙屋里给她取出来。
“够了,我只有两种染料。紫草粉明天才得。”俞荷接住三股线,大概一股有二两,很像毛线,还是比毛线
要紧。
吃过饭,马三面带着俞荷染线,先取茜草粉锅里煮开,加入醋,把棉线放进锅里染。
“颜色要的深,就多染几次,颜色要得浅,就少染几次,染好后放入胆水固色,再漂洗,挂到绳子上晒干。”马三面说,俞荷拿着两个竹筷锅里翻。
祖孙两个染线,一家人都来围观。
李二娘觉得茜草粉放的多,刚好她织了一匹白布,染成红色总比白色好看。
俞荷越染心里越绝望,这不是大红,这是土红,要是少染几道,没准是浅橘。
她要的朱砂红,在哪里?
俞荷把成品从胆水里捞出来。
李二娘得了允许,换了大盆把湿好的布料放在里面,再倒进茜草根水,把布料全部浸在染料里,如此反复三次,布料脱白换红,惊艳了众人。
“布变红了!”小兰花目瞪口呆指着大盆一遍遍的说:“阿娘,布布红了!”
“是红了。明天让你大娘给你做衣裳好不好?”赵娟笑着说。
“不要。”小兰花推拒着,她不要。
李二娘乐呵呵的把布料挂在院子的晾衣杆上,唐大丫也去找布料,也要染。
俞荷忙把地方让出来,姜黄色也不染了。
“阿奶,是土红色!”俞荷早上起来一看棉线就是很深的土红色,差点把自己气哭。
果然就不应该抱有希望。
“嗯。这颜色很好看。我们早上起来都看到了。”马三面装作没听到俞荷的哭腔。
“红色还挺深,等我闲暇了,我给你们织两匹细棉布,染成浅红花儿,做夏天穿的裙子。”
“哼,姜黄色都比这颜色好看,我一定要染出朱砂红,我要的是大红!”俞荷吸了吸鼻子,嘴里骂骂咧咧去厨房倒水洗脸。
马三面赶忙跑了,要是再哭,她可哄不好。
俞有钱把明天待客的菜肉买回来,中午下地插秧的人都回来一起摘菜,煮肉。
自家的席面就没请专门的厨子,菜单是李二娘看着写的。
荤菜有红烧排骨,粉蒸肉,红烧鱼,红烧肥肠,烧鸡,烤鸭,笋干炒肉片,干炸肉丸子,一共八道菜。
素菜有韭菜炒鸡蛋,凉拌木耳,麻辣豆腐,凉拌洋芋丝,主食有米饭和杂粮馒头,最后上的胡辣汤。
中院厨房唐大丫成武专门蒸馒头,最后蒸了一锅豆腐辣子菜肉大包子,好吃的让俞荷忘了自己的心酸。
“成武哥,你以后蒸点包子卖吧!”
“好。”全家都知道俞荷因为没染出正红沮丧,成武赶忙答应着。
“成武哥,你跟我阿娘学做炒菜,比你卖米皮要轻省些,再盘个门面,顾家酒楼的掌柜那天还说我们的店没有包间,你弄个包间。”
这孩子,自己不高兴就刺挠别人。
“好,我努力!”成武把俞荷的话当真,仔细的想着,铺面是要开,也要慢慢来。
李二娘俞有地互看一眼,这两个人,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没治了。
四月初八,顾大安带着俞有花早到了,两口子厨房里忙进忙出。
唐杵子和唐家大舅提着点心和酒后脚到,俞老头作陪正屋坐。
没去上学的成文四个给客人倒酒倒茶。
接着赵芳元李氏,族长俞耿和妻子张氏也提着礼来了。
俞有丽带着元娘前面走,王有才拖拖拉拉跟在后面,也早到了。
马三面正屋看一眼,请的客人基本都来齐了,正准备让俞有钱招呼他们中院坐席。
“恭喜贵府乔迁新居!”王大富带着小儿子大门里进来,朗声笑道。
俞有钱屋里迎出来,跟着宋老太也提礼来了,俞有钱请他们屋里坐。
“俞兄,我等也来给你道喜!”俞有地闻声屋里迎出来压根儿没想到他们三位会来。
云溪镇的吴怀仁吴秀才,铜川镇的孟世宾孟秀才公,还有李山镇的老秀才李文梁三位。
“欢迎欢迎,贵客临门,真是蓬荜生辉,快进屋里坐。”俞有地拱手行礼,三人还礼,双方谦让着进门。
喝茶的王大富见这三位穿长衫,足蹬软靴,连忙起身相让。
赵芳元唐杵子也起身相让,各自谦让了一会儿坐定,成文成义给三位秀才倒茶。
俞老头见长子支应客人,急忙厨房里来看,道:“来了有地的三个同窗秀才,饭菜快了吗?”
“快了。请客人到中院坐席。”马三面知道老头担心什么,连忙检查了荤菜够呢。
最后吴大汉和王大爷相携而来。
客人坐了四桌,俞重陪赵芳元唐杵子俞耿坐一桌,俞有地和秀才朋友王大富父子王有才一桌,俞有钱俞有粮分别一桌,成文几个端菜。
一道道美味佳肴上桌,客人们不再交谈,尤其吴大汉王大爷宋老太三人很不自在。
王大富吃着红烧肉,看着烧鸡腿,秀才们在,他还要忍着谦让着。
赵芳元这一桌又何尝不是呢!
饭后,俞有地请他们中院正房右一间书房里坐,赵芳元连忙跑到前院透气。
俞有钱先送走了王大爷吴大汉宋老太三人,回来屋里陪着赵芳元几个说话。
等客人起席收拾了桌子,成文八个孩子一桌,马三面婆媳一桌才开始吃饭,俞有花俞有丽元娘也跟着马三面吃菜。
“阿娘,大兄什么时候交的朋友?”俞有丽坐席的时候听他们互相介绍,知道来的三个人都是秀才。
马三面看俞有丽一眼,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他以前的同窗。”
“阿娘,大兄八月考乡试吗?”俞有丽不死心再问。
这些秀才肯定是来结保的,要是大哥不考,带上有才也能省一笔钱。
“我不知道,改天你自己问他。”见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马三面觉得红烧排骨都没了味儿。
“大哥才考上秀才,今年怎么也得要沉淀沉淀吧——”俞有丽看到阿娘杀人的目光,考不上的话不敢说了。
“我听说,去一趟达州,来去自己雇车,算上住宿费,要花一二十两。”
没人搭理,俞有丽憋着嘴,好像别人欠她的,自己先委屈上了。
前院正房说了会儿话,唐杵子要参观房间,俞老头陪着先介绍了俞有粮唐大丫住的东厢房。
三间房刷白墙,隔出一个单间成武住,正屋一个楼梯直上二楼,成义的房间在二楼,正屋两间俞有粮唐大丫住,一间炕很大,上面铺着新棉花缎面的被子和蓝布的褥子,一间客厅正中央放了装五百斤粮食的长条柜,前面放了一个小方桌子四个靠背小椅。
成武的房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