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 70-80

70-8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英美]除了我,全家都是义警 如何攻略阴湿反派(快穿) 校园文男主的作精初恋 宰式加载中 [综武侠]我只想学医啊 是哑巴,那咋了? 和豪门大佬联姻后 江助理,结婚吗? 虎虎宠物店 全民求生,剩者为王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1/15页)

第71章

两个老爷子吃了饭,走进旁边开门的小杂货铺,发现货架上有县里前些天炒的大热的玉米,有油盐酱醋盐,有自家竹编的篮子小凳子,笤帚茶罐大缸小缸碗筷,还有麻袋装的花生,一布袋的棉花,红薯,小米,洋芋。

柜台上趴着一个扎着两个包包头的小女娃,在练字。

赵老太爷伸着脖子看一眼,写的是《三字经》,小女娃握笔姿势正确,字体工整,再看,砚台是好砚,墨不是上等,纸质偏下等。

“大

爷,要买点什么吗?“俞荷见他们进来许久,放下笔,问道。

“这玉米多少钱一个?”赵老太爷挑了一个巴掌大黑红米粒的玉米。

“50文。”

“这种呢?”拇指大小,玉质透亮,好看。

“800文一个。”

“这种的给我也拿一个。”李忠发看好友拿在手里爱不释手,也要一个。

俞荷弯腰抽屉里找了两个差不多的让他选。

两个老爷子一人买了一个800文的玉米,又看花生和棉花。

“棉花今年多少钱一斤?”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里面的棉籽没剥,一斤30文。”

“别人棉花一斤150文,你这卖的也有点便宜了。”李忠发看着雪白的花絮,想起自己第一次穿上新棉袄时的高兴,顿时觉得浑身暖哄哄的。

“棉籽重,这一斤棉花有近八两棉籽,棉花比二两重一点。”她这样卖,就想着谁愿意种,随便种种,自己也有了。

买的人不多。

“家里人手少,忙不过来吗?”赵慎笑着问。

“对的。”俞荷给他们柜台后拿了两个小椅子,两人接过,坐下了。

俞荷看看时间,把柜台上的书墨纸砚收起来,又去后面打水洗笔。

突然远处传来嗷的一嗓子,踢踢踏踏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两个老人忙出来看。

“俞小哥,六文的饭菜!”

“我的五文!”

“我要两份四文!”

一群大汉争先抢后排队给钱,俞有钱发给他们一人一个取餐号码小牌牌。

赵慎就看付了钱的人自觉成两排队,这时从店里走出两个抬桶的年轻妇女,男人们如饥似渴的看着木桶里的新鲜饭菜。

四个大桶摆好,李二娘接一个牌子打一个饭,赵娟手里的饭勺子抡圆。

自己手里拿碗的都用他们的碗给打饭,都打高高满满的一碗,看得李忠发担心俞记这样下去,会亏钱。

第二家的胡辣汤热面皮店也排了长队,成武看着笸箩里所剩不多的热米皮,吃不上的让赶紧去吃快餐,免得耽误了时间。

“俞小哥,以后免费送我们胡辣汤喝吧,哪怕汤清一点也行。热米皮每次早上就卖完了,我们来得迟些就抢不上啊!”知道这三家人都是一家的吴大汉笑着说。

“你这建议我知道了,今天我们回去商量一下。”俞有钱忙着看桶里的饭菜还能卖几碗。

马三面俞老头后厨出来看情况,锅里笼屉上还蒸了一锅杂粮饭。

后厨两个炒锅在炒第二锅麻辣豆腐和红辣椒洋芋丝,唐大丫不停的翻着锅里的洋芋丝,放调料,最后淋一圈醋。

“老三,来提洋芋丝桶。”唐大丫把菜盛在桶里,揭开另一个锅盖,锅里的麻辣豆腐咕嘟咚咚散发着辣椒豆瓣酱的香气。

“麻辣豆腐马上好。”唐大丫锅里倒进去一勺面水搅匀,等咚咚再煮了,放花椒,淋一圈明油,出锅。

卖完了两大桶米饭,吃饭的人走了,大家才有时间坐下休息。

“这每天吃饭都和抢饭一样吗?”李忠发指着八个空空的大桶,见多识广的赵老太爷也被眼前一幕惊着了。

“老哥哥,那说明我们家饭菜香啊!”俞老头看他们穿着长袍,一副读书人打扮,笑着说。

“两位从哪里来?”

“我们就住镇上,听你们家吃食好,今天特意过来尝尝!”赵慎抬抬手,笑着说。

“那你们觉得我家的饭菜,怎么样?”这倒是奇了。

“很有烟火气,很香。”李忠发看了老友一眼,笑着答道:“价格公道,饭菜量多,是细水流长之象。只怕是得了高人指点。”

“若是本性如此,是兴家旺家之兆,家里可有读书人?”赵老太爷赵慎接道,又说起自家儿子在镇上开的私塾。

确实是两个书生无疑。

俞老头笑着说:“早就听说镇上赵家私塾经营五代的好名声,我大孙子和三孙子就在你们家私塾读书。今年大孙子升了甲班,三孙子升了丙班。”

“这可真巧啊!”赵慎笑着说,“你小孙女字写的不错,想来两位贤孙也是好读书的。”

“一般般吧!认个字。”俞老头摆摆手,一脸的自豪。

马三面收拾好厨房,见三个老头还在门口,晒太阳,吹着风,闲聊。

俞荷抱个碗,小口小口吃饭,麻辣豆腐辣的她吸哈吸哈,还吃的一口接一口。

“俞荷,叫你爷进来吃饭,我们要回去了。”马三面端起碗,开始吃。

俞荷抱着阿爷的碗筷,小跑着给俞老头递到手里,说:“阿爷,吃饭!”

又麻溜跑回来继续吃。

吃过饭收拾好,大家都回去了。

李二娘把外面的牛皮罩衣脱了,露出干净的衣服上杂货铺二楼休息,陪俞荷看店。

二楼做了顶棚,四扇窗贴了透光的棉纸,靠窗户放一张两米的床,一个桌子,一个松木的矮柜,地板是硬木做的楼板。

李二娘累也睡不着,盖着被子躺了半个时辰,就起来拿着针线开始做针线,今年给大小都换新棉衣,还有棉被,这床暖和的她都有点爬不起来。

“俞荷,没人了我们早点回去吧!”缝好一只袖子,李二娘揉揉脖子,该回去准备晚饭了。

“大哥和三哥说和我们一起回去。”俞荷声音清脆道。

来了两个买盐和酱油的妇人,俞荷给她们称盐打酱油。

她做的酱油一斤8文,比街上卖的便宜1文,附近摆摊的人家都会买,也有住在船上的人试探着买了一两次,后面又来买的,码头上一天到晚的都有人。

也有卖鱼获的,家里会下网,一般不会买,菜自己地里也有,都是新鲜应季蔬菜。

“俞荷,回去了!”

听有人叫,俞荷出门来看,是张氏,她也在码头摆摊,一般傍晚才回去,他们家船大来回都走水路。

“张阿奶,我们还要等一会儿,你们都卖完了吗?”

族长没来,俞成新的三叔俞有森夫妻和张氏一起摆摊。

“卖完了。今天人多,有人收鱼和鸭子。”附近的乡邻都把货送到码头来。

“顺水而下走一二百多里就是安城,听说那是个二十万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2/15页)

的大城,他们把鸭子和鱼贩到安城去卖。我得赶紧回去给村里人说,让他们把家里的鸭子卖了!”

“就是,冬天鸭子太能吃,养着划不来!”俞荷笑着附和,村里人不好意思把鸭子卖给自家,一来都是亲房,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好要价,卖便宜卖贵也觉得便宜了,二来也有张氏的意思。

俞有森护送母亲和妻子上船,解开拴船的绳索,张氏和三儿媳妇坐进船舱,目光还直直的看着岸边俞荷家的房子。

“他们家生意真好。”张氏捏捏自己发胀的腿,“听俞秀花说,她家咸鸭蛋的法子是俞荷书上学的,真有教人茶饭的书吗?”

俞有森的妻子齐环子摇了摇头,她不知道,俞荷家办酒席公婆去吃的席,她只听旁人说味道很好,但怎么个好法,好到什么程度,她一概不知。

张氏对沉默寡言的这个三儿媳自来不喜,见她不说话,心里默默地生起气来。她要挣钱盖一个比马三面家更阔绰大气的四合院。

齐环子看着生气板着脸的婆婆,怯生生的看着丈夫,俞有森轻轻摇头,她才放松了一些。

俞荷等了一会儿,成文和成义小跑着回来,李二娘连忙收拾包袱装进背篓,四个人放好窗板和门板,最后上锁。

“大哥,三哥,你们去过安城吗?”俞荷奔奔跳跳边走边问。

“你爷和你爹年轻的时候去过。” 李二娘笑着说,“回去问问你阿爷,你怎么问起安城?”

“没什么,就好奇。”

俞有钱也知道码头有人收鸭子和大鱼的事,每年小雪后都会有人来收,今年来的早了些。

“阿爷,明天我陪你去打鱼,我们做点腌鱼冬天吃。”

说干就干,爷孙俩半夜起床,俞荷做了两碗鸡蛋汤泡馍,成武追着两人一人一碗热米皮,帮忙把蓑衣和船抬到村口码头。

“二哥,快回去睡会

吧,时间还早呢!”

俞老头抻着船渐行渐远。

成武才小跑着回去。

“阿爷,起雾了,好大的雾!”俞荷紧张看着面前突然出现的大雾,眼前即是有灯也什么都看不见,他们才出了村没多远,这会儿前后都不着边儿。

“怕什么,忘了我会凫水啊。等明年夏天你也要学会凫水!”

俞老头就这样把船停在水中央,这附近他熟,水底下有什么石头他哪个没摸过,只是这大雾好生奇怪,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拉开渔网撒下去,裹上厚厚的蓑衣戴好斗笠,爷孙俩看着眼前白茫茫的大雾,坐等太阳。

“俞荷,要不要钓鱼?”俞老头拿出一根细细的线,绑上烟袋里取出来的鱼钩,轻轻的往水里一抛。

“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俞荷,这时候不要慌也不要怕,且看阿爷给你钓大鱼!”

须臾,只听水面哗啦啦作响,有大鱼上钩了!

第72章

爷孙俩在船上等了两个时辰。

天,终于亮了,围着他们的大雾仿佛瞬间被阳光冲散。

露出平静的江面,四周,虫鸣鸟叫,乍现。

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俞荷有一种见生见死,死去活来的感觉。

淡定的俞老头一边拉网,一边笑着说:“下次出来,我们带上锅和小泥炉,再带点炭,煮鱼吃。渔网挺重,看来今天的收获不错。”

一共网到七八条大草鱼,一条最大的金色鲤鱼尤其显眼,网底还有半盆巴掌大的小鱼。

俞老头和俞荷说:“金鲤鱼越过龙门,就能成龙,自有广大神通。我们放了它!”

“阿爷,都放了吧,我们买鱼吃。”俞荷压根不敢吃这些鱼。

“那不行。”俞老头笑着把金鲤鱼放走,把大草鱼用草绳穿好,捆好渔网。

“回了,回了!”

船儿一动,就见成人手臂长的金鲤鱼在水中几个摆尾,不见了踪影。

今天这奇异的见闻,有什么寓意?

两个人回到家,家里上学的都去上学,摆摊也出摊了。

留在家里等人的马三面,一面骂一老一少逞能,一面心疼忙着给他们烧葱姜红糖水驱寒。

“你个老东西,你几岁上就水里来水里去,都五十了,还不安分!你还敢半夜三更去捕鱼,那时候阴气寒气最胜,你个老东西,你自己不知道吗?”马三面劈头盖脸一顿骂。

看着缩头缩尾的爷爷,俞荷想替他解释一下,马三面的指头接着数到她头上。

“还有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对水没有敬畏之心,上次落水差点人都没了,还敢跟着这个老不死的半夜出去,你们是要气死我啊!”

一老一少爷孙两个人被骂的像两只怂哒哒的猫头鹰,乖乖的端着姜汤喝。

喝了姜汤,马三面厨房生火,爷孙俩厨房烤了一上午的火,中午看两个人身体没有什么不对,才被马三面放出去。

下午,后院打扫卫生的俞荷,听说下游有大船翻了,十几个人找不到了,死了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

吓出一身冷汗,又觉得大雾和金鲤鱼是吉兆。

“是一艘收鱼的货船,大家都吓坏了,今年收鱼的指不定就这样草草结束。”

俞有钱心有戚戚,十几个人不见,现在码头,下游都是官府找人的船,其他大船听说此事纷纷绕道而行。

码头的船和人都被官府征用去找人,昨天还热闹的码头,现在连一个人影子都不见,靠在岸边的船能上岸的人家都上岸,不能上岸的都往白水镇方向停。

码头摆摊的都停了,马三面做主俞记小吃店继续开门,一家人免费给找人的人送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陪着成武卖现蒸的热米皮。

没法走的仓库管事和雇工仆从,住在这附近的商人店主,结队来俞记小吃店吃饭,赵娟李二娘又做起了炒菜杂粮饭。

“还是俞记仗义,让我有口热饭吃!”十天过后,事情无疾而终,李辉李掌柜给俞老头倒酒,死活要和他碰杯。

“小兄弟,大家都不容易。”俞老头笑着说,“我们也只是尽一份力。”

“雪中送炭!”

“对对对,就是雪中送炭!”

“我们敬俞老先生一杯。”

店里的客人跟着起哄,场面热闹,结账的时候俞有钱给大家打八折。

打扫卫生,俞荷捡起一个个酒坛子,这些洗干净还能二次利用。

顾大安跑的一身汗,来找俞有钱。

“鸭子降价了,二十五文一只,还收不收?村里的鸭经济都在观望,我今天去乡里收猪,好几家都来问我,咱家还收不收鸡鸭。”

“收,现在每天做十只,还是能卖完。”其实这几天比前段时间卖的快。

“鸡鸭都要吗?”

俞有钱叫俞荷来商量,顾大安又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

马上立冬接着小雪,过了就是大雪节气,“小雪存菜,大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3/15页)

存肉。”

现在收鸭子,有利可图。

“大姑父,三叔,我们先收六百只鸭子,跟他们说半个月后我们还收。收100只公鸡搭配着卖。”

叔侄俩送走顾大安,俞荷悄悄问俞有钱,想不想赚一笔快钱。

俞有钱点头,明年八月乡试,大哥无论如何应该去考,家里侄儿们大了,也要科举,哪里都要用到钱。

他们一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离不开谁。

“这600只鸭子收来在大姑父家杀,半夜运回家,连夜做成烤鸭,我们拿到安城去试试运气。我觉得能赚一笔!”

俞有钱单独去找父母商量好,马上就去镇上找顾大安。

马三面组织大家在码头这边做饭,晚上都去顾大安家干活。

熟门熟路,顾大安俞有钱几个时辰后拉回来几大车鸡鸭,俞有花帮忙烧水,大锅和杀猪桶里都是滚烫的热水,俞老头杀一只,大家陪着拔毛。

成文成义成城都换了干活的短打,动作飞快的处理鸡鸭,能为家里分担而高兴。

俞荷李二娘唐大丫等马三面最后检查鸭子干净,放进大笸箩里控干水分,先开水锅里烫皮吹气,再用大盆里配好腌料腌制,最后放进盛菜的大木桶。

忙到半夜三更,俞有花做了一锅疙瘩汤吃了,大家继续干,赶在天亮前600只鸭子,200只鸡,全部处理好。

俞有钱驾着车赶着回家,俞有地和上学成文成义成城收拾了去学堂,剩下的人中院厨房生火,大缸里烤鸭子,锅里卤鸡。

“200只鸡是乡邻硬要卖的,他们养的多,怕价钱跟着还要降,都怕亏本。”

烧鸡没有卤鸡带着方便保存时间也短,俞荷把焯过水半熟的鸡用卤水卤好,尝了下味道不错,盛出来晾干。

“我们请我大姑父,再叫上三个杀猪的汉子护送我们去安城。明天晚上就出发。”俞荷当即决定快刀斩乱麻,成不成,生意能不能继续做,在此一举。

“船好雇。我这就去找吴大汉,码头上的人他基本都认识,谁家有什么他一清二楚。”

“好。”俞荷也认识吴大汉,是个实诚人,几乎天天买她家的饭菜,有一条船。

顾大安的同行都不愿意冒险,吴大汉却马上就找了四个连人带载货的小船。

“俞哥,兄弟们正愁没有营生,我们都愿意去!”吴大汉带着四个船主来找俞有钱。

俞有钱正挫败抱头想办法。

“你放心,我们都是浪里小白龙,风雨无阻。”

“好。明天,天一黑,你们就把船划到这里等我,我们到时候汇合。”俞有钱突然长了个心眼,说:“这次货少,你和另外两条船去,下次货多,五条船都去。”

“行。我们自己再商量商量。明天晚上见!”吴大汉也觉得这样很好。有些话还是要仔细想想,说明白。

等俞有钱一走,就把四个老伙计叫到一起商量。

“俞记信誉好,行得正。赚钱一定是会赚,但风险也不小,一来我们不知道安城的情况,二来,路上不知道——”会遇到什么。

吴大汉点

到为止,接着说:“这次,就让黄老三李二郎跟我去探探路,他们会点拳脚,等这趟回来,我们也知道俞记做什么买卖,也能掌握住风险。”

剩下的两个人是吴大汉的同村亲房,他也防备着他们出卖他。

这两个人本就是抱着看看情况来的,是冲着俞记,不是因为吴大汉。

“行。堂哥要是发了财,可要记得我们两个兄弟。”吴越笑着说。

“下次都去。”吴大汉老好人一个满口答应着。

俞有钱回来大家一合计,又干了一天,终于把货备好。

一个压一个装满木桶,剩下的全部用干净的背篓和竹筐装好,外面用稻草扎紧包严实。

俞老头累得不行,俞有粮和俞有钱叫上孙富贵一趟趟运到码头。

最后一趟,俞荷把自己裹成球,背着个大包袱坐着二叔的牛车往码头走,手里提着一桶热乎乎路上吃的饭菜,旁边放着一包袱的鸡蛋饼。

夜深人静,三只船装满,俞荷和吴大汉划着船前面走,李二郎走中间,俞有钱和黄三跟在后面。

江面平静无波,一路顺风顺水。

到安城码头刚到午时。

吴大汉黄三李二郎三个不愧是掌船的老手,一个时辰要划十多里路。

“我们按计划分头行动。”俞有钱让吴大汉陪着俞荷看货,他带着黄三和李二一路打听着去拜码头。

俞荷等他们一走,就先下了船,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江面,近处人声鼎沸热闹纷呈,这是个巨大的码头。

“吴叔,我去找几个帮手,你放心看着货,我不会走远。”俞荷指了指不远处帮忙处理鱼获的妇女们。

一个女工干一天十八文,都是杀鱼,捡货等跟水打交道的活。

俞荷花二十文一天,请了三个四十岁以上能说会道的妇人,带头的叫连婶。

“连婶,我们家做了一批烤鸭要出售,请你们帮忙卖,卖出去一只给你们额外提成2文,你们一天最后的工钱多少,就看你们能卖出去多少。卖出去50只一天就有一百二十文。”

俞荷带着他们来找吴大汉,一边打问这边的行情。

“你觉得一只多少钱合适呢?”

连香没有被高工钱冲昏头脑,反而问道:“一只鸭子多重?”

“去除内脏,烤出来的熟食,有三斤左右!”

“那是挺重。得看看味道如何!”说这话,走到了货船边。

示意吴大汉抱一个木桶上岸,俞荷领着她们看。

“鸭子颜色红亮油光,味道呢?”连香看到肥嫩酱色的烤鸭,眼睛一亮,是好东西。

俞荷示意吴大汉把她的大包袱递过来,取出里面的菜刀和砧板,当即切了一只烤鸭给大家尝。

“好不好吃,多少钱卖,尝过后大家一定要实话实说!”

第73章

“不腥,味道鲜甜,是昨天刚做的吗?”连香手里拿着一节鸭脖,边尝边问。

“是。”

“如果你们的货都是这样的品相,一只卖六十文没问题。”

俞荷飞快的算了一遍成本,算上船费,一只鸭子最少要卖多少钱才算赚。

“本地一只鸭子多少钱?”六十文太便宜,这样的话还不如在白水镇想办法卖,但鸭子降价,烤鸭势必也要降价。

“重的一只45文左右!”本来一路沉默的杨秀兰突然抢话。

“六七斤的公鸡呢?”

“公鸡贵,一斤8文。”本来跟着来看小女娃热闹的牛兰花,大嗓门笑着说:“做好的烧鸡,酒楼一只要卖180文。”

“大伙儿再看看,我们的烤鸭卖多少钱合适?”

三个人面面相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4/15页)

见她们不说话了,俞荷笑着说:“连婶,你要是批发80只以上,我给你按60文的价钱供货。现在就可以交易。”

连香想了想,问俞荷要半只烤鸭回去商量,俞荷给了她10文工钱。

“你们一人也拿半只烤鸭回去问问亲戚和家人,看有没有人愿意和我拿货,80只以上也照60文一只拿。”

俞荷也发给她们半天的工钱。

“卖出去一只给2文提成?”杨秀兰想做成这比买卖。

“80只以上就有。如果卖的好,以后我们还来,那时候货量更大。价格另说。”

俞有钱提着酒,街上采买的肉和点心,找到码头漕帮的一个马管事。

“兄弟,我们做的是刀子上舔血的买卖……”五十岁的马管事一身横肉,凶相,絮絮叨叨说了一肚子的不容易,把俞有钱带的酒都喝完了,人也喝的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一无所得,俞有钱着急的跑回来,别他们一走,货被人连窝端了。

“小掌柜,这是庆丰斋的文老板,他说烤鸭都是这质量,他要300只。”牛兰花领着一个文弱的老掌柜先回来,他们后面跟着一辆挂着庆丰斋字样的马车。

“小掌柜,我们要100只。”连香带着丈夫苏瑞跑着过来。

俞有钱几个大人听到这话,彻底傻眼,一会儿功夫就卖出去400只了?

“小掌柜,听丰茶楼要100只烧鸡!”杨秀兰最后一个到。

连香和牛兰花不明白,小掌柜售卖的只有烤鸭,哪里有烧鸡!

俞荷先给连香夫妻拿货,俞有钱知道一个背篓木桶具体有多少只,他编了号的,只管计数。

黄三李二才见到庐山真面目——原来,这三船货还是俞记最拿手的招牌——烤鸭和烧鸡。

“烤鸭在我们本地一只卖150文,烧鸡——”黄三的话被李二打断,没听见有人要烧鸡吗?卖价自然是越贵越好。

“烧鸡更贵?”杨秀兰胸有成竹的问。

黄三淡定点头,心里已经疯了——发财了!

俞有钱连背篓送给连香夫妇,连香转头就问俞荷要烧鸡。

“小掌柜,有烧鸡,我们也尝尝味道!”

俞有钱亲自找了一个大烧鸡,切成一块块,让大家品尝。

“好东西不怕你尝,也不怕你比较,但还是要尽快卖出去,吃食还是新鲜的最好味。”

看着大家吃,俞有钱也捡起一块鸡肉,烧鸡一如往常的香嫩多汁。

“烧鸡多少钱卖?”文老板更属意这烧鸡,个大,肉嫩,会向卖。

“99文一只,烧鸡这次带的只有200只。我们家主要做烤鸭。”俞有钱听声就知道他想要,不能再卖便宜了。

听丰茶楼要100只烧鸡100只烤鸭,剩下的99只,文老板和连香一人拿了一半。

俞荷另外给三人算了佣金,说好下次合作大概的时间。

“还剩96只?”回到船上,俞有钱揣着银子拿出干粮,夹炭生火,烧起红泥小炉子,煮江水解渴。

“再等两刻钟,如果没人来,我们马上离开。”俞荷笑着说。

只顾着吃饼的吴大汉点点头,俞记的吃食就是好味道,这开水就饼也好吃。

等了两刻钟,吴大汉听令给船掉头,船渐渐的离岸,空

中突然飞来一根十米高的撑杆,一个十五六岁身高七尺的少年,神仙般出现在了船头,立到了他面前。

少年身形偏瘦,五官英俊,一派气宇轩昂。

“在下陆锡安,想跟小掌柜合作一桩买卖,可否借一步说话?”

“好说。”俞荷取下头上的斗笠,露出一双带笑的葡萄眼。

你们两个商量了什么?俞有钱吴大汉黄三李二四个大人,都忍着不当第一个发问的,所以吴大汉三个人每人领了五两银子工钱回家,都不知道两个少年人的计划。

没等俞有钱问,俞荷就和他说:“少年的喜好很简单,无非就是钱,权和仇恨。”

“别说了,三叔什么都不知道。我这辈子就是一个跑腿的命。”俞有钱求放过。

俞荷,哦!谁眼巴的想问来着。

两个人坐在小吃店里烤火直到天明,才慢悠悠走回家。

刚刚起床的马三面吓了一跳,笑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卖完昨晚上就到码头了。”俞有钱得意的拍拍身上的包袱。

“那怎么不回家?家里什么都有,好吃上一口热饭。”

吃过早饭,当着全家人的面,俞荷算盘敲的啪啪响。

“这一趟算下来基本没赚钱,成本鸡鸭23两加上租船的15两,共38两,家里忙里忙外花销下来算五两,盈利不到10两,只有九两一百文。”

成文觉得自己的脑瓜子和小妹子的不一样。

这么短的时间把全部的货卖出去还拿回来九两多,敢说没挣钱的,乡里只怕找不到第二个人!

“鸭子还收吗?今天村里有人来问,你王叔也托人来打听!”俞老头看看马三面俞有地,这村里来说了,怎么也要回个话的。

“阿爷,收的。村里有多少收多少,价钱照行情来。”俞荷笑着说。

马三面点头,现在码头基本没什么生意,要混日子也行,可这不是忙了两天,就忙出兴致来了。

王大爷接到成城的信,就组织家里连夜杀了存栏的600只鸭子给俞家送过来。

马三面亲自去村里收鸭子验货,大小符合的一只25文,收了600多只,顾大安乡邻村里去一趟收回来600只鸡,400只鸭子。

俞有钱负责买食材调料,李二娘唐大丫赵娟负责腌和卤,俞有粮和俞老头负责烤鸭烧火。

马三面前院看着村里人帮忙杀鸭子,每一只处理干净3文钱,内脏归她们。

从这天起,俞家白天黑夜的都在做烤鸭烧鸡,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肉香。可奇怪的是他们再也没出去卖过货。

“有钱,找到了一条商路。”俞耿微微叹气,对找上门的族老说。

“那就看着他们家发财?”我们连油花都捞不到。

“乡邻们卖了鸡鸭,是不是手里宽裕了些,他们家做的是好事。”俞耿知道俞存山在想什么,可这是人家找的门路,不可能轻易就告诉你吧,凭什么呢。

夜里终于有人在村头碰到了来取货的船,跑来给俞耿说:“是条经年的大船,像是二十年前的样式,父子几个把背篓送到村口,他们全部接走了。”

“悄悄地,别说出去。”俞耿嘱咐这人一通,打发他回去。

冬月的时候被缠的没办法了,吴大汉领着三个堂弟给俞家送了一批鸭子,把三个人才打发了。

“小掌柜,以后有事吩咐一声就行!”吴大汉在俞荷的杂货铺里买了两斤去好棉籽的棉花,咧着嘴笑道。

“没问题。”马上要过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5/15页)

,俞荷跟着大人又来码头摆摊开店。

从十月初到现在腊月初,他们家几乎把方圆几百里的鸡鸭都做成了烤鸭和烧鸡,六十文一只批发给陆锡安。

一共赚到一百三十五两六百文,填补上家里因为修中院和盖小吃店的亏空。

“马上过年了,你们今年怎么不加量,还是一天十只的卖?”又没买到烧鸡的李辉大声抱怨道。

“李哥,跟你说实话,这鸡鸭都是我们从远路上来的,这附近的鸡鸭我们都收完了。”俞有钱无奈的解释道。

“有钱赚,谁不喜欢呢!”

“那过年都一直这样了?”李辉还想过年多买几只走亲访友有面子。

“都这样。家里连明天要卖的鸡鸭都没找到呢。”俞有钱不怕他笑话。

“我姐夫收猪还卖卤肉,您要不要去买点卤肉过年吃。”以前没有烧鸡的时候,大家过年就不走亲戚了吗?

李掌柜也知道俞有钱说的实话,看了眼才出锅的麻辣豆腐,五花肉炒白菜,洋芋丝和炒青菜,要了一份快餐吃了,去镇上看卤肉。

下午,陆陆续续有人来杂货铺置办年货,这时来了一条小船。

俞荷正货架上补货。

“小掌柜,我有10000只鸭子,劳烦你连夜做成烤鸭!”陆锡安看着小小店铺,排列整齐的货,脱下头上的帽子。

“?”

“一只鸭子,我出十三文的加工费。”

“好说。”

这人连三文钱的宰杀费都知道。

第74章

月高风清,叽里呱啦的一笼笼鸭子被卸到村头口码头,俞有地带着全家人背的背,赶车的赶车,来回十几趟才拿回家。

早说好的赵芳元一家,宋老太一家,王大爷带着三个儿子来帮忙,他们前院连夜杀鸭子拔毛。

俞家女眷在厨房腌制,俞有钱两兄弟再拿到俞荷后院仓库的十个大缸里烘烤,最后成品烤鸭放到竹笆上晾干,装到赶紧铺好白纱布的竹框和背篓以及新作的木桶。

到第四天下午鸭子全部烤好,装好,晚上由陆锡安带人搬上船运走。

休息了一天,俞荷先把三家帮忙的工钱算好,俞有钱提着酒和点心三家答谢。

晚上一家人正屋烤火算账,1万只烤鸭,一只十文的工费,去除本钱,自家能挣六文,一共挣了六十几两。

“有钱,问你姐夫买两头大肥猪我们过年吃,再买三条猪腿,老大你们各自送到岳家去,再每家给装上一百斤大米。”

马三面给俞有钱二十两银子,笑着吩咐道。

“这马上腊月十五了,成文,你们几个的对联小摊,是不是应该早早的准备起来!”

还有两天放假,俞成文连忙说:“我明天把红纸买回来。成武你们几个都谁参加?”

“我!”俞荷最先举手。

“还有我!”龙龙跟着举手,见大人都笑,龙龙连忙说:“哥哥们写好,我可以帮忙卖。”

俞梅一听,帮忙卖她也可以,“我还会剪窗花!”

“那就我成武,成义,成城,我们四个裁纸写,俞荷俞梅龙龙和小兰花帮忙卖!”

俞成文今年长个子了,只比俞有地矮一个肩膀,加上每天来回走,还要帮家里干活,是个身体结实的少年。

“还是我给你们批发红纸。”俞有钱笑着说。

马三面把买笔墨的钱递给成文,并叮嘱他,卖对联的事由他全权负责,大人都不准插手。

“要你爹写对联也行,一副字2文。”俞老头笑着补充道。

“2文钱都能买一副对联了,爷爷!”俞荷大声抗议。

“阿爹愿意写吗?2文钱一副我们愿意。”成文当场就问俞有地。

李二娘看笑了,马三面也跟着乐。

俞有地看看妻子,再看看大家,笑着说:“一副多大的对联2文,一共写多少副?别到时候你们都看着让我帮你们把活都干了。”

“先预定一百副,到时候不够再加。”成义和成文商量,大伯字写得好,做精品卖贵点。

“好。这个数就行,以后再不加啊。”俞有地摆摆手,别让几个孩子再在他身上动脑筋。

“200文给你娘,让她收着。”俞有地秀一波恩爱起身回房去。

成文带着弟妹商量,都出多大尺寸的对联,根据去年的经验,卖什么价位,大家七嘴八舌的出主意。

马三面俞老头看热闹,看到最后才把火盆上的火铲到床洞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不二今天攻略成功了吗 零的女友总是在捞人 又被太子爷欺负哭了 水深祸热[男女互换] 妖尊的团宠小师妹[快穿] 捡的四只奶狗团宠我[穿书] 不做替身 纨绔揽细腰 太傅绝不追妻 菀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