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 50-60

50-6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英美]除了我,全家都是义警 如何攻略阴湿反派(快穿) 校园文男主的作精初恋 宰式加载中 [综武侠]我只想学医啊 是哑巴,那咋了? 和豪门大佬联姻后 江助理,结婚吗? 虎虎宠物店 全民求生,剩者为王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50-60(第1/15页)

第51章

顾大安又问相熟的衙役,花200文买了一个摊位。

他发现从二十二开始,来白水镇的人就多了起来。

东林寺上香的香客,大多数会山上下来在白水镇吃东西,去东林寺要经过俞家村。

多数人下来街上左右看看,就记起俞家村头打的广告——白水镇西街俞记热米皮欢迎您,俞记小吃摊有爽滑劲道的荞粉,热乎乎香喷喷的胡辣汤热米皮,还有口齿留香的俞记烧鸡!

牛大的字,路边竖着一个木牌牌,能让人过目不忘。

手法,夸张又新奇。

随着到西街的人越来越多,俞有钱知道俞荷所谓的广告起作用了。

二十三,他们正式在镇上指定的地方摆摊,也许是有人捉弄,还是巧合,顾家和他们的三个摊位被安排在一起。

附近找人换了一圈也没人跟他们换,顾大安和俞有钱心里有了底。

也不挣扎了。

所有东西一起卖,就摆一个摊,人员集中,成文成义不用请假继续上学。

俞荷家里剥蒜,做蒜汁,炸花生,做酸汤汁,熬油辣椒,俞梅烧火李二娘一天到晚舀米浆,做米皮揭米皮,笼布热了会粘,最后想了个办法米浆里倒油才把问题解决了。

一个锅蒸米皮,一个锅马三面做荞粉,天热,又是新出的吃食,荞粉甚至比米皮更受欢迎。

俞老头驾车镇上家里来回跑,晚上夜戏亥时才散场,俞有钱干脆把第二天卖的二十只烧鸡也摆上,没想到夜里卖的比白天更快。

就是有几个人一边吃鸡肉一边嚷嚷着没酒,俞有钱心道,幸好就摆这几天,晚上要是时间

长了会出事。

二十四下午,宋老太带着大孙女自发的来帮忙杀鸡,马三面往牛车上端凉粉,都没空说她。

“今天还杀二十只吗?”

“宋阿奶,今天要五十只。”俞荷笑着说,“你也不要说不收钱,你们处理一只算三文工钱,鸡杂都送给你。”

“不要就不要!”宋老太口上说着,心里盘算着,五十只鸡有150文呢,忙打发孙女去叫儿媳妇来帮忙,不会儿王氏笑盈盈就来了。

赵娟抱着孩子和她们说话,半天也没打听出来宋老太无缘无故这样热情是为什么。

李二娘俞梅一天到晚蒸,能用掉一百五十斤陈米,出六百碗,搭配荞粉能出九百到一千碗,大碗五文,小碗四文。

晚上才送来的三十只烧鸡一卖完,俞有钱俞有粮俞老头父子仨赶着牛车就往回冲。

路上有看戏回去的村民打招呼,他们连理都不理,正过——挣的钱太多了。

二十五,开戏第一天,俞记小吃摊人满为患,上山进香,素了三天的华服老头老太都往俞记摊位上挤,加夜做出来的五十只烧鸡一抢而空!

“没有,烧鸡没有了,不要挤,热米皮荞粉管够的。”镇上的衙役来维持秩序,一人一碗热米皮才把这些人安抚好。

俞老头看这阵势,米皮也要卖光,连忙赶车回家取货。

“怎么就那么多人!”回来就和马三面感慨,往年也不是这样。

“俞荷的眼珠子一转,有人的荷包就要大出血。路边那广告牌牌看到了吧——都是它的功劳。我们白水镇有什么大家往年都见过,不就俞记热米皮没吃过吗?那肯定是要尝尝。”

马三面说着看了眼后院,今天赵家两个舅舅来了不稀奇,俞有功也来帮忙杀鸡。

俞荷赶中午又煮了一锅烧鸡,下午俞老头一送镇上又被抢了。

俞家几个人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忙到二十八晚上早早卖空,收摊。

美美的睡了一觉,二十九清晨都等在正屋。

拿账本的一对叔侄俩慢吞吞起床,脸都没洗就给抓到正屋,算账,盘点。

“俞荷,快算算,我们挣了多少钱?”马三面敲桌子,这钱不管多少都是家里的。

“先算烧鸡,从二十二开始,一天20只,二十四卖了五十只,二十五到二十八一共卖了三百。一只赚50个钱……”

“60+50+300,乘以50等于——二十两五百文?”报出数字的成义反而不信。

“热米皮的话,也从二十二开始,50斤+50斤+150斤+150斤乘3,再加300+300+300+300,陈米用了700斤,凉粉卖了1200碗,米皮有2800碗,一共四千碗?”

俞荷这段话只有成武,马三面李二娘能听懂。

不懂也没关系四千乘以4大家都会算,有16两之多,两样加起来有三十六两。

成本大概有十五两,几天时间,他们家就赚了二十两?

钱有这么好挣吗?

“好了。大家都去忙吧,老三,你明天早上拿只烧鸡,买两斤好酒,再背三十斤新米,去看看你岳父。”马三面说着给他两千文钱。

马三面给宋老太送来二十斤米,给一千文工钱,宋老太推三阻四不要钱,马三面就和她僵持着,逼的没办法宋老太拿出油亮水黄的咸鸭蛋。

“这是俞荷在书上看的咸鸭蛋方子做出来的,口感细腻流油,我问过顾家酒楼,一个四文钱收,还让我有多少送多少过去,他们都要。”

“这是你的本事。和俞荷没关系。”马三面看了看,咸鸭蛋确实流沙,把一千文递给俞有功,走了。

宋老太等的就是俞家的这句话,马上拿了十个咸鸭蛋给俞家送去。

晚上俞家坛子肉炝葱姜,用白菜豆腐咸蛋黄熬的汤,鲜味十足。

“好吃的。”俞荷吃的满意。

睡前唐大丫给俞有粮算账,夏天鸭蛋两个一文,多赚钱呢,方子婆婆说送人就送人。

“你是有鸭子还是有鸭蛋。阿娘都是为我们好。明天开始成武去读书,家里停了烧鸡米皮生意不再出摊。摆不摆摊等秋天再说。”俞有粮急躁的和妻子说两个老人的决定。

“为啥啊?为啥又不摆。”唐大丫急眼,一把把推搡俞有粮。

“阿娘说,镇上有人要给我们家找事。”俞有粮无奈道:“我们要懂得见好就收。”

唐大丫想起婆婆打上唐家那事,心里一阵害怕,家里安稳第一,比挣钱重要。

俞有钱和赵娟抓耳捞腮,还是他发现有人跟踪打自家主意呢!

“你说,会不会是胡家?”

“难说,要是有人真的算计我们,非常容易,也是防不胜防。我们家从去年八月到今年赚钱太快,不管这钱在谁手里,明眼人一算就明白。”

就怕有人摸着门道,冲着俞荷来,小丫头天真可爱又善良,是家里的宝贝蛋。

所以说,这个小买卖是怎么也不能做了。

刚好方圆几里信得过人家的鸡,他也买了个差不多,不然还是不甘心。

准备加收摊位费的镇长,在顾大安西街的摊位上等了半早上的烧鸡。

“镇长,外婆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50-60(第2/15页)

家里鸡卖完了,今年什么时候摆摊还不一定。劳烦您挂怀!”连生来回一趟,跑的上气不接下气。

“不摆了?这俞记也太任性了!”

顾大安目送镇长离去,看眼忙着夹肉夹馍的妻子和儿子,把最后半块五花肉切成二指宽的条,挂上肉架。

岳家这么一停,他家卤肉竟成了独门生意。

俞耿看孙子摆摊回来,笑着打招呼,村里人码头做小买卖卖吃食,一天也有个几十上百文。

“阿爷,有地叔莫非是要参加六月的童生试吗?他们又不出摊了。”除了这个理由,他再找不到其他原因。

“哎呀,没听说过啊,要是参加六月的考试,这时间转眼就要到。不行,我得去问问。这可是我们俞家村的大事!”

俞耿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一腔热血沸腾,没有人比他更希望俞有地能考中秀才。

家族好多年没有出过秀才了,以前成才的都搬走了,家族在乡里的威望逐年下降,长此下去可不行。

“阿爷,你晚上去,现在人多眼杂不方便。”俞成新把俞耿叫住。

俞老头去赵村送午饭,接俞荷回来,又下地去水稻田拔草,俞有粮唐大丫把自家五亩地的草除了,就接着帮俞荷地里除草。

四月的天,雨水丰沛,地里几天草就长起来,尤其灰灰菜苦菜马齿苋野苋菜,肥料足,拔了一茬又一茬,俞荷觉得庄稼长得也没它快。

苦菜做酸菜,马齿苋焯水晒干,灰灰菜焯水凉拌,或送给大姑当搭头,野苋菜直接下面或者焯水凉拌都很好吃。

还有龙葵菜多的不得了,拔了剁碎喂两只嘎嘎叫的大鹅。

俞荷一笑,家里养的母鸡还没抱窝,街上没有卖的小鸡,阿奶养鸡计划赶不上变化。

她觉得家里的鸡可能是看多了杀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抱窝了。

“嘎嘎嘎…”俞荷叫鹅,两只鹅长了眼睛飞奔过来,等着她喂水喂食。

晚上吃了野菜稠粥和杂面馒头,俞荷院子里看星星,村里几个老人拿着烟袋来串门。

俞荷挨个儿叫爷爷,太爷,伯,叔——俞老头听见人声,正屋里迎出来。

几个老头子一起抽烟说话,把吸二手烟的俞荷吓退到后院。

“重啊,你说实话。有地今年还考试吗?这都四月了,转眼就到六月初九。从家里到省城坐船都要五天三夜。陆路更远,更花时间。”俞耿作为老大哥,语重心长开口问道。

“我也不知道。有地没说。不过他要教学生,一天到晚都在看书,比前几年踏实。要不我去问问,他就在隔壁,这会怕给孩子们备课。”俞老头做势要去问,俞耿却犹豫了。

“还是不打扰他读书。要真去,我们都支持。五人联保,廪生做把据,我们都愿意帮忙。”俞耿笑着说。

话是他起的又是他接的,俞老头默默地点点头,他们说他听着。

俞耿提起码头买卖的事,村里人挣得不多,但也有收入,还是非常感谢俞有钱这个摆摊第一人。

“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说不做就不做呢?”有人就忍不住问俞老头。

第52章

“我们是庄户人家,天天摆摊地里的草开始长了,赚钱哪里有庄稼重要,要顾庄稼呢。”

明知道他说得不是真话,问

的人也不再问。

没多会俞耿就带着几个人回去。

旁边地里,俞荷在拔她的辣椒苗,有的地方出来的多,有的地方少,有些地方得移栽。

番麦(玉米)已经长得跟她一样高,二叔帮忙除了两回草,也舍不得的把一窝两三苗拔过一苗,还说多少能结点穗。

“哎呀,怎么能拔辣椒苗呢,后院那么大的空地,给你阿奶栽啊!”唐大丫上厕所,看到一个人影在地里,忙过来看,这块地,她比俞荷自己都种的用心。

辣椒籽一斤半两银子,玉米一两银子,棉花虽然只要五百文但可以织布做棉衣,都很有用。

“二婶,家里栽的还有,两苗辣椒间距最窄的要一尺,这样辣椒才能结的多。”

“书上说的呀?”

“对。”

唐大丫觉得写书的官老爷肯定没种过地,但也帮着俞荷间苗,她又舍不得,所以两苗间距最多一扎宽。

“二婶,番麦苗也得间苗。”

“不行不行番麦种太贵了,你不能拔,得问过你阿爷。”

俞荷就老实的拔辣椒苗。这时候把爷爷叫来还得了,准要吵架。

昨晚下雨今天还在下,俞荷没去上学,戴个草帽下地栽辣椒,唐二婶追着她来,俞老头马三面不一会跟来,俞有粮喂了牛喂鸡紧赶慢赶也到了。

“俞荷,我来拔,你去栽。”唐二婶先下手为强,给俞荷派活儿,还防着她拔番麦苗。

“我要栽的多,洋芋间行都要栽满辣椒。这样我们辣椒就多收三分之一。”俞荷走几步,弯腰拔粗壮的辣椒苗要栽。

马三面看了两人拔的辣椒苗,一粗一细,一大一小,完全照着两个人的脾气性格。

俞老头见她们三个拔苗,就去洋芋地挖坑。

俞有粮窝窝里倒粪草木灰盖土,把辣椒苗两个一窝栽好,挑着水桶下河坝挑水灌溉,五个人一早上就把辣椒栽好了。

雨越下越大,俞荷好高兴。

李二娘倒水给她洗手,洗澡,哄着她睡午觉。

淅沥淅沥的雨一直在下,马三面俞老头唐大丫俞有粮歇了午觉,又去后院栽辣椒浇定根水。

“家里用辣椒多,这种辣椒如果结的好,花出去的种子钱也不亏。”俞老头笑着说和妻子说。

“番麦照俞荷的间苗法,起码要拔过一半还多呢,要是它能在我们这边生存下来,明年我们一颗颗育苗,再栽到地里,这样能省种子。”

看来,老头子也不愿意把不知道结什么果的番麦间苗。

马三面想说万一俞荷说的对呢,但番麦是海外来的新种子,俞荷没法在书上学。

那她哪里知道间苗的?马三面心里突突的跳。

“阿奶,你们怎么不叫我呀!”俞荷小跑着拿个小锄头也来帮忙。

“俞荷,你怎么知道番麦要间苗?”马三面恨不得马上知道。

“阿奶,我是种地小天才——嘿嘿,主要是你看水稻得按行距栽吧,高粱小米也不能种太密,太密不结穗。

农书上说,作物生长要靠土,太阳,雨水,好天气,肥料,缺一不可,太密了就像人一样要打架争夺肥料,那肯定长不好啊。“俞荷见她说大话把阿奶吓着了,赶忙解释。

“阿爷,我是不是种地小天才!”俞荷见阿奶要举起巴掌打她,连忙躲在好脾气的爷爷身边。

“你是。你还是气你阿奶的天才。”家里人,谁敢惹妻子生气。

“阿奶,别生气。生气老的快。改天我问问邓爷爷有没有防老的驻颜术,我去请来给您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50-60(第3/15页)

生怕挨打,俞荷说完,辣椒也不栽了,提着小锄头就跑。

这么快就回来,李二娘还觉得稀奇。

“阿娘,我要去找邓爷爷,给阿奶寻一个驻颜的仙法。”

“赶紧去吧!”跑得慢了,你阿奶拿着棍子后院追着来了。

李二娘就见她抱着一个小小的罐子,包的严严实实的背个小背篓走了。

马三面俞老头很快栽完辣椒回来,家里不见俞荷,知道她躲了。

“娘,俞荷去邓郎中家,肯定不回来吃饭,我们晚上吃什么?”

“做干饭,辣椒地里拔的灰灰菜凉拌,再炒一个坛子肉——做个鸡蛋汤。赵家拿来的鸡蛋太多,有钱拿厨房大家一起吃。”马三面发现除了野菜,家里真还没个拿得出手的菜。

三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俞家还好,村里好几家都断顿了,自己的米吃完,好的花钱买杂面,没钱的就做野菜拌汤天天哄嘴。

俞有粮唐大丫天天地里拔草,有人专门来讨野菜都大方的给,也叫人自己拔,别伤庄稼就行。

俞荷献宝一样把米酒端给邓郎中,笑着说:“邓爷爷,你给的酒曲方子,我农书上学的技术,我真的把米酒做出来了,你尝尝,味道对不!”

“我就提了一嘴辣蓼花的用途,你就学会了?”邓郎中惊讶的看着,手里散发着酒香的罐子。

“《齐民要术》上有写怎么制曲,怎么酿酒。它是我阿爹见我喜欢种田,花五两银子买来的农书。宋老太学会了腌制咸鸭蛋,你知道的吧?”俞荷声音脆生生带着点孩童的骄傲。

宋老太的秘密,很快就被村里人发现了,因为她家鸭蛋收的多,俞有功的孩子一得意,就说自家祖母研制出一种腌咸鸭蛋的方子,一个咸鸭蛋要卖四文。

村里人一打听就都知道,顾家酒楼一个煮好的咸鸭蛋要卖八文。

“邓虎,快拿碗勺来。”

马上邓虎就抱着两个碗,和邓三婶笑盈盈拿着缠花的瓷勺进来了。

“俞荷又给你送什么好吃的呢!”

邓郎中让妻子自己闻闻。

“是酒!”邓三婶接过罐子仔细一看,雪白的米中间都是酒水。

“俞荷,你的手也太巧,拜过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了吗?”

俞荷被她问的一头雾水,不是,她是从邓爷爷这里和书上学来的技艺。

“老婆子,你先别激动,这只是米酒,不是烧酒。”邓郎中笑着拆解。

“怪我怪我。”邓三婶拍拍自己,是她太心急,孩子天赋异禀,不经吓。

“来来来,我们试试这个米酒的味道。”邓三婶让大家都坐。

邓虎又去拿了两个碗,见阿爷笑眯眯看自己,脊背一紧,又来了又来了,这回,不会真的要认俞荷当徒弟吧?

这样小的师姑他要不起。

“哎呀,很甜,一点点酸味都没有,很好喝。”邓三婶尝了一口,就催邓郎中赶紧尝尝。

“是不是?”

“这是刚刚出酒,放两天酒味更浓,放红糖煮成蛋花汤,对妇女们的身体好。尤其调理经期。”邓郎中老神在在的说。

“俞荷,把你的酒曲给我一些,我有用。”

“邓爷爷,你只管用,我家里还多着呢!”俞荷背篓里提出一串佛珠一样的灰白色酒曲,一串有五十个。

“大米三斤半用一个酒曲,做出来的米酒最好。我试过了。”

“不是糯米?”邓三婶仔细看了看,还真不是糯米,是大米。

“糯米贵。粘性大。我估计一个酒曲放三斤糯米就能成。”

“你等着,邓奶奶给你做好吃的酒酿圆子荷包蛋去!”

“我就知道,在邓爷爷家有好吃的。”俞荷目送邓三婶笑着去忙,和邓郎中邓虎说。

俞荷不仅在邓家吃了一碗香甜软糯的酒酿圆子荷包蛋,还吃了一碗杂酱肉臊子面,好吃的酱香面条,劲道爽滑,香的俞荷差点连碗吃了。

“邓爷爷,虎子哥,你们好口福!”俞荷羡慕的看着又来一碗的爷孙俩。

“俞荷,还要吗?”邓三婶笑问道。

俞荷连忙摇头,“吃饱了,我饱了!”

邓三婶一笑,小家伙可爱的紧。

后,帮忙刷锅洗碗,俞荷才慢悠悠背着小背篓回去。

“俞荷,你干嘛去了?”小伙伴问。

“去虎子哥家混饭了。”俞荷笑着说。

“邓家给你吃的什么好吃的?”有个叫嫂子的妇女追着问。

“杂粮馒头和灰灰菜拌汤。”俞荷赶紧跑了,她也听说村里有几家断顿。

正好,成文来叫俞荷回家,那人骂骂咧咧再没敢问,成文今年个子有俞有地肩膀高,有大人的势了。

“吃的什么好吃的,嘴都没擦干净!”成文看了眼圆溜溜的妹妹。

俞荷连忙用手背擦嘴。

“真吃好东西了?”成文笑着说,两兄妹一起进了院子。

“吃了满满一大碗杂酱鲜肉臊子面,面是爽滑劲道的精白面手擀面条。”

你就说香不香。

“那确实是好吃的。”成文想想就觉得好吃,家里天天米饭也不错,比邓家还差点。

俞荷想了想,反正她做不了酒,转头就用大背篓把曲子都背到邓家。

等俞荷走了,邓郎中和邓三婶面面相觑。

“这么多,不给钱是不能了。”邓郎中无可奈何道。

“孩子至纯至善,以诚相待。我们不能给钱,给钱伤感情。”要不你就收她为徒,邓钰差点把这话说了。

她知道当三郎的徒弟,对现在的俞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以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送去给鲲鹏吧!”

“倒也合适。”

邓三婶笑着点头,邓郎中取笔墨纸砚开始写信,顺便提了一句小邻居。

五月,头顶着火辣辣的大太阳,中午没法干活,俞荷留在教室看大家绣花。

阿姐把绣好的牡丹图送给了夫子赵德花,赵德花转天就给阿爹二两银子,还夸阿姐进步快,绣工好,有天赋,乐的阿姐翘起了尾巴。

“妹儿,你说我绣个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屏风,怎么样?”

“阿姐有天赋,绣什么都好看。”

第53章

“妹儿,你想要小手帕吗?我给你绣个荷花。”

“我不要荷花,你绣两片竹叶就行。”留着精力绣屏风。

没有回应,俞荷知道阿姐专注绣花了。三叔一有空就去帮大姑父收猪杀猪,一个多月基本晚上才回家,这五月,他要干什么呢?

俞荷晚上回家就知道了,俞有钱带着村里请的几个年轻堂兄弟,在灰土梁上砍树。

柏树做椽,大白杨树椿树做柱子,大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50-60(第4/15页)

请村里人做土砖,十个土砖3文钱。

谁家有好木头价钱合适,他都要,本来等着米下锅的人家也有事干。

王老二找来,要卖他家两个大泡桐树,说可以做家具。俞有钱跟去看,看重一棵大椿树,买回来做柱子。又买了十几棵松树可以做护檐,楼板和窗户。

俞耿本来在葡萄树下打盹,听孙子回来说俞有钱收土砖的事,眼神里的光渐渐淡了下去——俞家要盖房花钱,俞有地这是不去考试了。

家里俞老头和马三面也这样想。俞有粮没事人一样地里去的更勤。

赵娟看着身边睡的和死猪一样的俞有钱,恨不得给他两拳。

赵芳元听说俞有钱砍树,喝了一杯闷酒,带着两个儿子来俞家帮忙。他把俞有钱砍的树挑捡了一遍,亲自上灰土梁去砍树,一个个树当即就把用途给定下了。

“你大哥这麦种的不错。”麦穗大,青里泛着黄,看着喜人。

“过年还施了几次肥呢,草拔的干干净净的。”俞有钱还以为他真夸麦地!

赵芳元就不说话了,下大力气给柏树扒皮。俞有钱不知道他为啥生气,摸摸鼻子跟着去砍树。

俞荷背个小背篓来看热闹,看到高高的麦穗,一眼星星,欢喜道:“老天爷,长得好好的麦子。三叔,我那一亩地必须种冬麦。”

“种。让你爷给你种。”俞有钱笑着说,见赵芳元看过来就给小声解释,家旁边那番麦地就是俞荷种的,地也是人买的。

“你大哥,这么惯孩子?”

“不止我大哥。都惯。地是我爹我二哥照看。俞荷想间番麦苗被这两座大山给镇压了。”俞有钱说起这事,就觉得好笑。

“那肯定大人做得对。”赵芳元见女婿很高兴,一想就明白,身边这也是个叛逆,默默地走开。

能用的柏树砍倒,露出一片片阳光,树底下的藤椒,摇晃着脑袋接受着阳光的洗礼。

俞荷摘了一背篓砍倒树的藤椒叶和小藤椒。好的树,椒叶可以摘,藤椒还不能采。

俞荷让俞有钱尝尝藤椒叶的味道,看他被麻的皱眉。

“三叔,你看着点藤椒树,好好想想,胡辣汤怎么来的吧!”

“是它?”

俞荷得意点头。

“大家都注意了,这个是花椒树,我大哥亲自栽的,一定要顾及好。”俞有钱大声喊道,赶紧去看大家在哪里砍树。

五月十八,王地主家开镰割麦,村里人都去打短工,二十上学的放农忙假,俞老头俞有粮俞有钱三个主力,带着孙子孙女到灰土梁割麦。

半刻钟后,破天荒的俞有地也背着一罐开水和马三面一起来了。

“这能收多少麦子呢!全家人把地踏都踏平了。”俞有钱感叹道。

“三叔,你打听着,我再买两亩地。来年全家人都帮忙割麦。”

俞荷割了一小把麦,脸上的汗就下来,明明是山梁,太阳暖烘烘一点风都没有,热死个人。

“天太热了,你还是种稻谷吧!”俞有钱不贫了,大人都热的受不了,偏偏俞荷龙龙也要来。晒给一回,看你们还愿意凑热闹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成义躲在树底下背起了诗。

“……”站着擦汗的成文。

“过来,好好割,再一个时辰就割完了!”成武镰刀挥的刺刺擦擦,还有空管弟弟。

等割了几捆,俞有钱和俞有粮抢着往背柴的长背架上捆麦,一个人能背八捆,马三面不让,只让背六捆,牛车在山下,只需要背下去,再用牛车拉回去。

“也不知道西府人,都是怎么把那么多的麦割回去的。”俞有钱都不敢想,家里以后种麦。

“一亩地打一千多斤粮食,一斤卖我们十三四文,只想想浑身都是劲。”俞有粮脸上笑出皱纹,悠悠道。

俞有钱也想起劲道的细白面面条,吃一顿想三天。

兄弟两个人背两回,往家里送一回,喝喝水再休息一下,回来继续接着背。

三块地,一共割了一百二十多个麦捆,花了一多时辰就全弄回家。

太阳还大,俞荷几个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树荫下休息了一会儿,吃了点干粮,李二娘拿出黄豆,俞有地就地取材做了点黄豆的尖树杆,几个大人拿着黄豆籽,地上一戳一个窟窿,扔进去三粒黄豆,看间距,又戳一个窟窿再扔黄豆籽。

“去年种了黄豆,今年麦长的真好。种黄豆能肥田。”俞老头笑着说。

俞荷回来洗了手,喝水休息好,拿新的绣花针挑右手心的水泡。

龙龙坚决不挑,成文单看着就疼。

成义成城,焉头巴脑的躲在屋里缓气。

所有人一脑子的太阳太大了,太晒了,麦芒太扎人了,要一次次的弯腰割,腰疼的要死……

“俞荷,你还想种地吗?”白胖的赵娟抱着孩子厨房门里出来,打趣道。

“种。我的愿望就是种地做小地主。”要是女子能参加科举考试,她自然当仁不让。

现在嘛,受长辈庇护,先做到经济独立。

赵娟不由得想,俞荷有时候沉稳的像个大人,可能大家族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也就这样吧!

“妹儿,姐支持你!”脸晒通红的俞梅,笑道。

“妹,哥也支持你!”自从俞荷写出完整的《三字经》那天起,成文几个就不把她的话当玩笑看了。

“姐,我也支持你。我的钱都给你买地。”龙龙笑眯眯说。

“我自己拿钱买。

“小子够机灵,想坐等分红,没门儿。

龙龙在姐姐身上感觉到了杀气。

“俞荷,晚上吃什么饭?”赵娟看眼傻儿子,笑问。

“熬稀饭,炒点韭菜辣椒和葱。再做个蒜汁——烙个杂粮饼。怎么样?”俞荷说完,先一步去后院拔菜。

“我去搅面,你们帮我看会儿孩子。”赵娟把孩子放在屋里的大床上,让龙龙和俞梅两个看着。

俞荷把菜摘回来,俞梅和龙龙抢着要摘,赵娟只得回屋看孩子。

“大哥,去背一背篓稻草。”

“二哥,你来烧火!”

“三哥和小哥去村里挑水,先把水缸倒满,晚上大人们要洗澡。”

俞荷给哥哥们派活的时候,成武已经把锅烧热,俞荷站在板凳上往锅里舀了一大勺面,顺着锅边轻轻一扬,面汁顺着锅往下溜,再点点弄均匀,一张大饼做成,盖锅盖文火慢熟,再揭,放到案板上,凉着。

下一张,锅里刷一点点油防粘锅。

“二哥,你喜欢吃薄的,还是厚的?”等锅热,俞荷又拿起面勺子,问。

“你做啥我吃啥。”

俞荷连续做了十六张,再次拿出油麻润锅,面糊里打上鸡蛋放葱花继续烙饼。

扑鼻的葱香从锅里传出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50-60(第5/15页)

,成武忍着香味,看着她把十张葱花饼用干净的布包好。

“二哥,我饿了,大人们应该也快回来。我们直接把饭做熟吧!”

“好。应该回来了。”

俞荷锅里倒油熟蒜,炒菜,下米倒水盖锅盖,冲出厨房。

成武锅里添柴,厨房门外活动筋骨,饼实在太香,他也顶不住,去正屋坐着休息。

成文成义在写字背书,他们明天要考试,赵秀才管的严,二十天一考,有时候学生学习不认真还要叫大人。

俞荷躺在床上休息,一下睡着了。

“娟,饭熟了吗?我快饿死了!快点给我拿水端饭来。”俞有钱大门进来就喊,把俞荷吵醒了。

床上赖了一会儿,俞荷出来洗脸洗手,进厨房大人都在,阿奶在盛饭,俞荷就静静地站着。

“俞荷,饼煎的不错。吃的都拿到正屋了,快来端粥。”马三面给俞荷舀了一小碗粥,知道她不爱吃。

“烙饼就蒜汁很好吃。葱花饼适合单吃。”

“阿奶,我知道了。”俞荷拿筷子去正屋。

马三面很快上桌,大家开吃。

“好香,好像今天的饭格外的香。不亏是我小侄女做的,就是好吃!”俞有钱笑着夸道。

“确实好吃。杂面煎饼甜滋滋的,还挺好吃!”唐大丫接着说。

李二娘和俞有地也觉得好吃。

“好吃是好吃。也是干了一天活,大家都饿了。这种麦容易,收麦累,咱家的麦子怎么碾场?”马三面笑着问。

“明天我把院子里的石头捡一捡,再撒点水,黄土平一平,后天用牛车碾。”

“咱院子里有石头,怕不行。”

“有粮觉得呢?”马三面问二儿子。

“我觉得平一平,应该能行。”黄土厚厚的铺一层,加盐杵子砸平,干了就撒水,后天早上趁着柔劲赶紧碾。

俞荷放学回来,发现家里的院坝像是新做的,厚厚一层黄土,水磨平,上头还盖着一张张晒席保湿。

第二天一早俞荷听着牛拉石碾在转发出咯噔声响,哪有心思去上学,死乞白赖的留在家里,从头到尾把碾场看了一遍。

最后翻,挑草,再把麦子和麦衣麦芒堆在一起,借了俞有才家的风扇车,咚咚咚一阵风,麦子是麦子,麦衣麦芒一堆。

大锅箩里干净的饱满麦子,粒粒分明,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这麦子晒干有五百多斤。”

第54章

“五百斤,好多。”俞荷连忙帮阿爷张口袋。

“俞荷,笸箩里的先不装,直接倒开晒,下午的太阳大着呢!”俞老头笑着说。

“你看着别让鸡吃。”

“一个都不会让鸡吃的。”俞荷去抱旁边的晒席,俞有钱先一步抱到一边摊开。

成文成武一斗一斗往晒席上倒粮食,居然晒了三席多。

家里每个人走过都要停下来看看,这黄澄澄的麦子,磨好就是香喷喷的白面。

村里种稻谷和杂粮,种麦的人除了王地主,还挺少。

麦子要在哪里磨成面呢?

俞有钱知道,赵家村往里走,崖底下有一间水磨坊,把麦子淘干净拉到那去磨成面,村里人吃面都去那个磨坊。

“刚出来的新麦是不好吃的,不劲道,得放上三个月,三月不是没蒸成面皮,明天赶集去买精白面回来做一个试试。”马三面笑着说,“多买点,再做一顿臊子面。”

俞有钱早早把面买回来,中午就跟着顾大安去红川买猪。

村民养了三五个月的猪,顾大安买回来自己再往大养,等价钱好,就杀了卖肉,碰到大猪直接杀了卖肉。

这半年借着卖卤肉,顾家赚了好几倍的钱,平均两天杀一次猪,猪头猪杂猪蹄卖卤肉,剩下的好肉卖好价。

一斤五花肉大概能出七两熟肉,猪头内脏便宜,俞有花还跟相熟的屠户买进一些,洗干净做成肉夹馍往出卖。

平均下来,一天要卖出去一百个肉夹馍,一个月有四两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千亿未婚妻空降冰帝之后 放手后,黑月光为我发了疯 天知道,我是文和?![三国] 卡萨大陆种地日常 我娘是枭雄的白月光 未婚妻成为长嫂后 被误认为是顶级Alpha之后 佳偶天成 女首富[八零] 直男在bl恋综成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