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283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待诏

第283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待诏(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可儿的周爷 致命诱惑,沈总忙追妻 长安诡异见闻录 我都死遁了,男主们把我骨灰扬了 不栖梧桐只伴君 野性缠绵 一觉醒来被八块腹肌的糙汉缠上了 渣了财阀少爷后,被抓回强制亲哭 甜婚蜜意 魔道仙踪,道同悲

理发师如今有个高大上的称谓叫托尼老师,这大抵是崇洋媚外的结果。

民间通俗说法就称理发师。再往前一段时期,称理发匠、剃头匠。而理发,相当一段时间,四川话称“剪脑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

理发师还有一种称谓,叫“待诏”,如今已不多见,只在一些较偏远的乡镇,或一些老年人口里,还能听到这个称谓。

理发师称为“待诏”,不独四川方言,在部分方言尤其南方方言过去都较为常见。

今天就来说一说“待诏”。

待诏的本义,是等待诏命。

《文选·扬雄序》:“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诏承明之庭。”张铣注:“待诏,待天子命也。” 唐代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清代惠士奇《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诏吾留金马门,修书君上南薰殿。”

待诏?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原指士人、宫女等待君主的诏令,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

在汉代,皇帝可以不受限制地召见有一技之长的人,称之为待诏。这些待诏之人包括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收弈等各类专业人士,他们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特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他们并非达官显贵,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身份和使命。

待诏者,通常身怀绝技,或精通琴棋书画,或擅长诗词歌赋,亦或是对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了如指掌。他们游走于宫廷与民间之间,以自己独特的才华服务于众人。

唐代?时,待诏制度进一步发展。唐初建立了翰林院,召集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待诏值日于翰林院,称为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这些待诏负责批答四方表疏、文章应制等工作。

宋代?沿用了待诏制度,翰林待诏负责书写诏令。?

辽代?有翰林画待诏,而?明清?时期,翰林院中仍置有待诏,但地位较低,秩从九品,主要负责校对章疏文史?。

上述“待诏”,都是官名或供奉内庭的人。

那“待诏”一词,在民间如何又演化成指理发师呢?

唐代翰林院当时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宋、元、明时期民间开始尊称手艺人为待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