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96章 正餐之间的加餐,用四川方言怎么说?

第96章 正餐之间的加餐,用四川方言怎么说?(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可儿的周爷 致命诱惑,沈总忙追妻 长安诡异见闻录 我都死遁了,男主们把我骨灰扬了 不栖梧桐只伴君 野性缠绵 一觉醒来被八块腹肌的糙汉缠上了 渣了财阀少爷后,被抓回强制亲哭 甜婚蜜意 魔道仙踪,道同悲

正餐之间的加餐,用四川方言怎么说?

过去一般农村栽秧挞谷、修房造屋等需要请人帮忙;或逢年过节亲朋到访等,好客的四川人在正餐之间,多会准备面条、饼子、汤圆、醪糟蛋等为他们加餐。有时也叫吃点“开水”,这“开水”可不是白开水,基本等于“醪糟汤元蛋”了。

四川方言丰富多彩,关于正餐之间加餐的方言称谓,有好几种说法。

一、打腰火

这个说法的地区较少,大概是川南自贡、宜宾一代有这个说法。四川着名的建川博物馆创始人樊建川先生出生于宜宾,他有次在微博中就提到了“打腰火”。未查到具体来源,大概是字面意思:正餐离不开生火;腰,人体中部。“腰火”就是正常生火时间的中途生火,引申为加餐。就不展开了。

二、打腰台

“打腰台”常误为“打幺台”,其实是错误的。

“幺台”指川戏最后一台戏,戏曲结束之意,所以引申意为结束、完结。“幺台”中间还可以加限制语,比如“幺不到台”,就是下不了台、收不了场之意。

而“打腰台”的“腰台”,其实是来源于梨园的称谓。

旧时演高台戏,会首会在“正会”的上午演出中给戏班送犒劳,谓之“送腰台”,鼓励戏班演员继续卖力唱戏。

送的“腰台”一般为大肉、粉条、豆腐、馒头等食物和装现金的“礼封”,用大盘端着,故意从观众中走过,直送舞台。

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童山诗集》里赋诗一首记:

本因祈雨酬神戏,翻为雨多酬不成。

赢得豚蹄兄妹共,腰台多谢社翁情。

豚蹄,即猪脚。

有些地方分得细,早餐与午餐之间叫“打腰晌午”,午餐与晚餐之间加餐叫“打腰下午”。通称也都叫“打腰台”。

川北、川中、川东的广元、绵阳、遂宁、达州、巴中以及重庆等许多地方都把加餐称“打腰台”。

三、打腰站

明清时期,“腰站”为邮驿组织形式中驿、站等的补充,“腰站”即为两驿站之间为节省马力而设的邮驿组织形式。当人们频繁地于“腰站”休息或吃点东西,便衍生出表示休息、进食义的“打腰站”一语。

《汉语方言大词典》:打幺占(动〉:稍事休息,正餐以外吃点东西。西南官话。四川重庆。”此处“打幺占”应作“打腰站”。

《汉语方言大词典》:腰站(名〉:休息住宿的地方。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大竹县志》:“歇气时,吃泡粑,荷包蛋,称为打腰站”。

《江安县志》:庄户人家车水,栽秧打谷,上下午各加一餐稀饭或米粑,俗称“打腰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 千禧年代大小姐[穿书] 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