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全都是一伙的(2 / 2)
影蚀发出尖啸,开始溃散。陆知微在意识即将消散前,用力将铜铃抛向塔顶方向。
“阿念……第九灯……点亮它……”
与此同时,九灯原上,阿念忽然浑身一震。他抬头望天,只见北斗第七星剧烈闪烁,仿佛在传递某种讯号。下一瞬,一道紫色光束自极北射来,直贯九灯原中央!
“她成功了!”阿念抱起沈念,疾步奔向祭坛。
第九灯虽熄,但铜铃残魂携带着陆知微最后的意志,在空中凝聚成一点星火。阿念将沈念高高举起,低语:“点亮它,孩子。”
沈念睁眼,瞳孔中星辰旋转。他小小的手掌摊开,一道金纹自额心蔓延至指尖。随着一声稚嫩却威严的轻喝,那点星火骤然膨胀,化作滔天紫焰,顺着光脉倒流回极北!
轰!!!
冰山炸裂,第九忆阁重见天日。紫灯复燃,九光交汇,天地为之变色。
而在极北深渊底部,陆知微的身体逐渐透明,即将彻底消散。可就在这最后一刻,一道熟悉的身影从虚空中走出??陆沉舟。他身穿旧时太医袍,面容清瘦,眼神温柔。
“妹妹。”他轻唤。
陆知微怔住,泪水滑落:“哥……真的是你?”
“是我。”陆沉舟伸出手,“你在源识之海外敲响了门,所以我来了。跟我走吧,那里没有痛苦,只有所有被遗忘的真相。”
她摇头:“不行。我还不能走。沈念需要我,忆灯需要我。”
“可你已耗尽记忆,灵魂即将崩解。”
“那就让我成为一缕风,一片雪,一粒尘埃也好。”她微笑,“只要还在这个世间,我就还能守护。”
陆沉舟凝视她良久,终是点头:“好。那你便化作‘守灯之息’,随风而行,永不寂灭。”
话音落下,陆知微的身影化作万千光点,乘风北上,融入第九盏紫灯之中。
九灯共鸣再度完成。
数日后,南方小镇的集会上,众人手中的紫花再次绽放。苏禾的虚影重现半空,这一次,她的面容更加清晰。
“第九灯已亮。”她说,“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众人不解。
她抬手指向北方:“萧彻虽被囚禁,可他的理念并未死去。朝中仍有大臣主张‘安宁胜于自由’,民间亦有不少人畏惧记忆带来的痛苦。他们宁愿选择遗忘。”
一名老者颤声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继续记住。”苏禾道,“教孩子们背诵被删改的史书,讲诉祖辈的故事,种植紫花,点燃忆火。哪怕只有一人愿意倾听,也要说下去。”
就在此时,江南私塾的桃树根下,那道曾渗入泥土的光脉突然复苏,蜿蜒北上,与其他八道隐秘光脉相连,形成一张覆盖九州的记忆网络。凡是曾梦见紫衣女子、曾背出失传典籍、曾莫名流泪的人,皆在同一时刻感到心头一热,仿佛有什么东西重新接通了。
三个月后,京城恢复科举。考场之中,一名考生在策论题下写道:
> “治国之道,不在使人无知,而在使人不忘。忘则无情,无情则无义,无义则无信。若人人皆忘父母之恩、师长之教、先烈之血,纵天下太平,亦不过是一座巨大的坟墓。”
主考官读罢,久久不能言语,最终批下朱红大字:
**“此子有胆,有识,有魂。擢为状元。”**
消息传开,民间哗然。有人赞其勇毅,也有人斥其煽动旧怨。争议四起之际,宫中传出谕旨:皇帝下令重建史馆,广征野史遗稿,并特设“忆灯监”,专职记录民间口述历史。
而在遥远的西北边陲,那位牧羊少女抱着九只陶罐来到新成立的忆灯监,将它们郑重交予负责人。对方翻开第一卷账册,脸色骤变??其中详细记载了三十年前胎引术试验导致三千名婴孩夭折的真相,以及当年参与决策的官员名单。
名单末尾,赫然写着两个字:
**萧彻。**
同一夜,极北寒狱中,萧彻倚墙而坐,披着单薄囚衣。风雪灌入铁窗,他却恍若未觉。忽然,耳边响起细微声响??像是孩童笑声,又像女人低语。
他猛地抬头:“谁?!”
无人回应。
可墙壁上,竟渐渐浮现出一行行文字,如同鲜血写就:
> “贞元三年,户部郎中李氏全家投井,因拒绝销毁账册。”
> “贞元五年,边军校尉王五率三百将士死守驿站,只为护送一份密报出京。”
> “贞元七年,宫女春桃冒死藏匿皇室秘档,被活埋于御花园。”
> ……
> “你说遗忘带来安宁,可你看,他们从未真正忘记。”
萧彻疯狂抓挠墙面,想要抹去那些字迹,可新的文字不断浮现,越来越多,直至整个牢房都被密密麻麻的记忆填满。
他蜷缩角落,双手抱头,嘶吼:“闭嘴!都给我闭嘴!!”
可那声音越来越清晰,最终汇聚成一句温柔却坚定的话:
> “我说过会替你说话的,沈昭。”
千里之外,九灯原上,沈念在梦中笑了。
他梦见自己长大,站在一片盛开的紫花田里,身边站着阿念、陆知微、苏禾,还有许多素未谋面却熟悉无比的脸庞。他们手牵手,仰望星空。
北斗第七星静静闪烁。
就像一位老朋友,在时光尽头,始终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