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汉]家父汉武帝 > 70-80

70-8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跟着猎犬混,三天饿九顿 坂口牌扫弟机 [足球]我带拜仁,真的假的? 异能力为植物大战僵尸 佛系庶女生存手册 熊孩子今天就要干翻全场 咬树莓 如何快速爆破咒术界 我家娘子打江山 当甚尔转生成继国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家父汉武帝》 70-80(第1/23页)

第 71 章

七月。

在刘据每日与霍光卫不疑两位伴读学习玩耍的同时, 朝堂上,战争的后续也已经基本议定。河西设郡,移民实边政策已经铺排开来;匈奴投降而来之人也都有了安置章程。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张骞又一次提出再使西域的建议。这次刘彻没有驳回, 河西到手,也确实可以提上议程了。

但西行不是简单的事, 使团人员如何选, 随行护卫怎么挑, 尤其此次还额外添加了商贸的任务, 所需指派的人选,携带的东西等等,各项事宜都得更细致。

朝堂再次忙碌起来,两位阿姐更是紧锣密鼓地张罗筹备,刘据也没闲着, 他决定给西行再加点筹码。

坐于案前, 铺开竹简,提起毫笔。

——这架势我熟,是不是又要搞基建了?这次搞什么?据崽, 来个大的吧。

——对。来个大的。我国四大发明, 目前还只改良了指南针呢, 其他仨都可以搞起来。

——士农工商。农有三脚耧曲辕犁水车, 工与商有玻璃。军事方面最屌,做出来的东西更多。现在独缺“士”呢。造纸术动起来,亮瞎天下人的眼睛,给西汉文史来场革命!

——如果造纸术真的动起来, 不说达到现在的标准, 只要达到隋唐,或是魏晋时期的技术水平, 何止西汉文史界,全世界文史界都得来场革命。这会儿西汉好歹有麻纸技术的萌芽,国外关于纸的制造技术,那是半点影子都没有。

刘据眼珠转动,在竹简上落下两个字:造纸。

弹幕:……???

这么听话的吗?

造纸在不知道制作方式与流程前是困难的,但在知道后,其实称得上简单,但要保证纸张质量,精益求精,还需费些心思。

好在如今刘据有了格物司,早已不是手上唯有柏山一人可用之时。尤其关于造纸的技术资料,他脑子里整理的东西还算齐全,因而任务发下去不到七日,成果就摆在了案前。

刘据揣上盒子即刻往前殿去。

前殿中间为主殿堂,乃朝会之所。此刻,刘彻与众大臣就在这里商议朝政大事。

小黄门趁着间隙,悄悄禀报:“陛下,太子求见。”

众臣的声音顿停,刘彻也很是疑惑。

刘据年岁还小,他并没有让其现在就上朝听政的打算,刘据自身也没这想法。因而宣室殿他常去,前殿是不怎么来的,尤其还在大朝会之时。

小黄门又道:“太子问,陛下可在商议要事。若是要事,他不便打扰,且在外面等一等,待陛下议完再请见。

“太子说他手中刚做出来一个东西,要献给陛下。此物十分重要,一经面世,陛下必是要召臣子们议定章程的,不如趁朝会之上,诸臣子都在,反而便利。”

刘彻眉宇微动。臣子们神色闪烁,少府寺卿与大农令最是欣喜,一双眼睛瞬间亮起来。

太子做出来的东西,还特别提及“十分重要”……

二人齐齐上前进言。

“陛下,臣等今日议事已毕,先让太子殿下进来吧。”

“陛下,太子年幼,如今日头太盛,怎能让他在烈日下等待。”

……

刘彻嘴角抽了抽,也不知道谁刚刚还在上奏呢,这会儿就说议事已毕。还有,当殿外的小黄门是死的吗,怎么可能让据儿在烈日下等,自是请入偏殿,瓜果饮品好生伺候着的。

睨了二人一眼,刘彻还是将刘据召了进来。

刘据怀里抱着个匣子,规规矩矩行礼后,就来到刘彻身边,将匣子放在案上,从匣子里取出第一张纸,平铺展开在刘彻面前。

“这是……纸?”

刘彻整个人都震住,瞳孔颤抖。寻常麻纸他是见过的,纸张厚实粗糙,背面还经常有草棍粘附。但这个纸不同,纸张比麻纸轻薄许多,质地更细腻,纸面除些许纹理外,什么都没有。

“这是什么纸?”

“麻纸。”

刘彻蹙眉:“这不可能!”

与麻纸差距如此巨大,怎会是麻纸!

刘据轻笑:“父皇,确实是麻纸,不过制作与打浆技术与以往略有不同。”

当即从匣子里又拿出一张纸:“这是楮皮纸。”

楮皮纸更轻薄,质地更好,更为细滑,纹理也已经不太看得见了。

刘彻惊讶的眸光还未落下,刘据再掏出一张纸:“这是竹纸。”

竹纸,薄如蝉翼,雪白细滑,堪称美玉。

刘彻几乎连心跳都漏了半拍。

刘据却已经提议道:“父皇写几个字试试。”

刘彻依言照做。三种纸都能做到书写自如,但显然楮皮纸与竹纸效果更好。

“以往的麻纸落墨时需十分注意,很容易出现晕染、字迹模糊的情况,而且纸张粗糙,轻轻一扯就会碎裂,遇水则烂。”

刘据指向改进的麻纸,“这个就好很多,质地不说多细滑,至少不再那般粗糙,落墨容易,字迹清晰。

“相比我们如今所用书写工具,竹简笨重,绢帛昂贵。此纸优势更大,完全可以替代。再有楮皮纸,比麻纸更好,纸张细腻光滑,不但适合书写还能作画。最后是竹纸。”

刘据嘴角一勾,将竹纸提起来,迎光而照:“非但质地细滑,发墨色,易笔锋。卷舒虽久,墨终不渝。尤其是……”

他伸手抻了抻纸张:“柔韧度好,张力强,不易撕裂。就算是不小心沾水。”

刘据顺手端起刘彻的水杯倒了点在纸面上,轻轻吹了吹:“及时处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使有些许湿印,过会儿就干了。”

刘彻讶异无比。

汲黯深吸口气,声音都在颤抖:“殿下,可否……可否将你所制纸张给微臣瞧瞧?”

刘据看向刘彻,刘彻点头,将三张纸都交给小黄门,小黄门带下去在臣子间一一传阅。堂下瞬间热闹开来,大家兴奋激动,惊呼不断。

少府寺卿上前:“敢问殿下,这些纸都是用何物所制,造价可贵?”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众人:???

什么东西,你再说一遍。这都是些什么破烂!

刘据勾唇:“麻纸所用基本为麻;楮皮纸所用为楮皮,除此外桑皮、藤皮、瑞香皮等都可以。竹纸用的自然是竹子。”

少府寺卿懵逼:“就……就这些,没有添加其他?”

“基本没有。”

少府寺卿眼睛亮起来,但听刘据又道:“哦,对了,不只这些。”

少府寺卿:……就知道不可能。

“木屑,稻草,秸秆也能做纸。这世间许多草料木料破布料都行。原料不同,打浆程度不同,做出的纸张质地不尽相同。

“质地好的可用于书写或作画,质地不好的可作为孩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家父汉武帝》 70-80(第2/23页)

习字稿纸,再次一等,最差的,似从前的麻纸那般,过分粗糙易烂,可做厕纸。”

厕……厕纸?

众臣愣住,神色复杂。

殿下,纸是何等物件,何等珍稀,你居然拿来如厕,这么奢侈的吗!

又一想刚刚刘据言及所用的原料,貌似好像也很寻常,并不奢侈?

汲黯蹙眉再问:“殿下所言原料简单易得,不知制作工艺如何?”

物品成本可不只看原料。

刘据轻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刘彻:“父皇可要去东宫瞧瞧?”

刘彻愣住:“东宫?不是在格物司?”

“在格物司的。这些东西都是格物司制作,但我在东宫也设了场地与器具,同霍光不疑一起捣鼓。做出来的纸也很好。差别不大。父皇若只是想了解制作,去东宫就行。”

众人再次讶异。

能在东宫制,而且殿下与两个伴读,几个半大的孩子都能成功,质地还不错?这……即便没看到,也能想到工艺不会难。

不过看还是要看的。毕竟谁都好奇,这样的纸究竟如何做出来,还是用那般低廉的原料。众人看向刘彻,满目期待。

刘据又道:“东宫造纸之地就那么大,大家都去,有些挤。”

一句话让大半朝臣笑容落下,失望不已。刘彻瞄他一眼,彼此对视,父子默契,他立时明白,“挤”是托词,真实原因是不想制作方法被太多人所知。

他起身,点了几个人随往,余者全部散朝。

来到东宫。

霍光与卫不疑正忙碌着,当然不只他俩,还有燕绥藏海与丰禾等侍女也在帮忙。

刘据带着刘彻先从第一步开始,首先看到的是泡在水塘里的原料。此为泡料。

再往前是一口大锅,锅中在“煮料”,丰禾添柴,盛谷搅拌。

然后是燕绥藏海在“打浆”,通过切割或捶捣等方式弄出纸浆。

接着便到霍光与卫不疑了。

纸浆渗水制成浆液,两人拿着一张篾席,一人一头将浆液捞起,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刘据眯眼指向殿前空旷场地上晒着地一张张纸膜:“将湿纸晒干,从板子上揭下来,就成了刚刚看到的纸。”

一步步一环环,每一个流程都在众人眼皮底子展示,让大家细致而直观地明白每一个步骤以及其作用与意义。

讲解完毕,刘彻眼中惊喜盛放:“确实不难。”

原料便宜易得,制作简单易学,产出却是前所未有的上上等,怎不让人激动!

少府寺卿已经激荡得浑身抖动,兴奋不已:“陛下,太子殿下,大农令管盐铁农桑,不管书籍纸张,从前宫中所用竹简绢帛便一直归少府负责。而今这纸的制作运用事宜是否也交由少府?”

刘据无可无不可,看向刘彻。刘彻点头:“可。”

“多谢陛下。”

少府寺卿大喜过望。

果然殿下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明面上对他各种嫌弃,私底下还是记着他的。不枉他费尽心机,隔三差五往东宫跑。

看,刷存在感是有用的,为他量身定制的东西不就来了吗?有了这些纸,就能代替简牍与绢帛。天下士人书写学习之道都将发生改变。

这是大功吧?不但是大功,还是大利。

毕竟有了纸这么轻薄好用的东西,谁还会用竹简绢帛?

只要做出来,根本不愁卖。

所以纸一点不比玻璃差,甚至可以说还更上一层。

少府寺卿看向刘据,眼中迸发出闪瞎人的亮光,有激动有惊喜有敬佩有感恩。

扑咚。他跪下来:“请陛下与太子放心,臣微臣必竭尽全力,尽快量产,以供宫中朝堂与天下士人所需。”

“只是这样吗?”

少府寺卿愣住,看向说话的刘据。

“你所说供应单纯指纸张供应吗。可还有其他?”

少府寺卿懵了,其他?还有什么其他,不就只做出一个纸吗?

“纸可以书写、练字、作画,也可以用来抄书,将过往所有竹简绢帛记载全部换成纸张。”

少府寺卿恍然大悟:“殿下是想将宫中石渠、天禄、麒麟三阁的藏书换成纸书?”

汲黯点头:“此法可行。如今三阁内藏书九成九都是竹简,竹简厚重,占地大,堆积冗多,取用不太便利。若能以纸书代替竹简,再重新按类别整理排列,修订名录,当便捷有效许多。”

“此事确实要做,但孤所说不只这个。”刘据看向刘彻,“父皇,我听说民间许多人不识书籍不认书籍,非是他们不想,而是不能。

“即便似《春秋》《论语》这类常规书籍,有些人家就算手中略有薄弱余钱想买,也得不来。因为他们没有渠道。

“竹简之重,绢帛之贵,导致运输与传播上的种种艰难。以至于天下食肆酒肆众多,却没有一间正式的可供平民随意买卖的书肆。”

刘彻立时明白:“你想建书肆?”

“对。书肆,不但卖纸,卖笔墨砚台,也卖书。纸与书的价格不能太高,略有薄利即可。如此知识才能得到广泛传播。

“有些人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机会。那我们就给他一个机会。唯有天下识文断字者渐多,有志者辈出,我大汉才能人才济济。父皇才能不为人才困扰。”

刘彻蹙眉:“想法很好,并非不可行,但难度太大。你可有想过书籍复抄需要多少时间,一人一天能抄多少?一本,还是两本?

“你又可曾想过,要达到你所说的广泛传播、自由售卖需要多少本,这中间得耗费多少人力,又需要多少时间?”

刘据大方承认:“想过的。”

刘彻愣住,忽然灵光一闪:“你可是已有解决方案?”

刘据勾唇:“还是父皇懂我。父皇,若我说,我有一法,可一日复刻书籍数百本呢?”

刘彻:!!!

众人:……

一日?数百本?

太子殿下,你在说什么天方夜谭,请不要太荒谬!这怎么可能!

刘据笑而不语,将众人领到偏殿。

此处,霍光与卫不疑已经候着了。刘据使了个眼色,卫不疑端出一块木板放置案上。

木板上密密麻麻刻着许多文字。

刘彻眸光闪动:“这是……”

“这叫刻版。印刷底版。”

印刷?此为何物?

知道他们懵,刘据也没吊胃口,直接用刷子沾了霍光递来的墨汁,均匀刷在刻版上,将纸张往上面一拓,用推板推过去,再揭下,一张印满字的纸就出现了。

汲黯惊得差点下巴都掉了:“这……这是公羊……公羊传第一卷的前部分内容?”

“是。建立书肆,自然不是为了售卖珍稀孤本。培养人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家父汉武帝》 70-80(第3/23页)

,重点在于常规书籍。只需将这些常规书籍都刻成刻版,依次印刷,就能数日内得到诸多成书。父皇觉得,如此可行?”

刘彻&mp;众人:!!!

行,那可太行了!

这……这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若非今日亲眼所见,谁人能信,一日可成书籍百本?

但太子殿下“刻版”一出,别说百本,只需刻版足够,人手足够,千本都可能!

刘彻又惊又喜,竟忍不住将刘据抱起来:“好!不愧是朕的麒麟子!”

刘据:……

——卧槽。据崽真是不搞则已,一搞就搞俩。造纸术跟印刷术一次搞定。现在四大发明只剩火药了。不过火药这种东西威力太大,尤其是在西汉这个时间段。全世界都处于冷兵器时代。冷兵器的发展都不算大。来个热武器,那真的逆天。

——据崽棒棒哒,有了造纸术跟印刷术,书籍与知识就可以传授于民,虽然仍旧不是人人可以读得起书,却比之前好很多。不过某些贵族估计不会太高兴。毕竟知识不再垄断在他们手里。

——不重要。此时贵族也仅仅只是贵族,并没有强大不可催的士族门阀,不是天子与世家共天下的时代。尤其猪猪当朝,集中皇权。不服也得憋着。不憋着就只能被猪猪拿来杀鸡儆猴。猪猪用人,用你的时候是真用,嘎你的时候也是真嘎。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奇怪吗?你们记不记得,当初我们说农最重要,让据崽找赵过。据崽转头就弄了个匠艺大赛,赵过到手。

后来让据崽装晕保屁屁,刚说完据崽就晕了。再接着提了句霍哥早亡,据崽立马为卫霍请侍医,还强势定下三日一次的平安脉,以及24小时待命的府医。

现在,我们提了一嘴四大发明与造纸术,据崽又转眼做出来。我怎么感觉……感觉……

——楼上,你不会是怀疑据崽做这些跟我们有关吧?

——不会吧不会吧。我们之前还讨论过据崽不像穿越,更像有金手指。据崽的金手指不会是能看得到我们的评论吧。

弹幕瞬间沸腾,一片啊啊啊啊刷屏。

——别吓我,你们这脑洞真吓死我了。

——据崽,你说句话,你是不是真能看到我们。如果不方便说,你就眨眨眼!

刘据没眨眼,而是优雅地翻了个白眼。

弹幕:……不是,你这几个意思。这是能看到,还是不能看到啊啊啊啊!要疯!

第 72 章

弹幕阵阵骚动, 刘据岿然如山。

他没有半点要为弹幕解惑的意思,反而觉得弹幕这种猜到了又不敢确定的模样十分好玩。

至于表明态度?抱歉,他目前对弹幕那边的情况还没有完全了解, 也并不是很信任。

尤其弹幕之前提过,已经组建研究组进行研究。这个研究是针对“神奇影像”的, 针对他所处时空的, 也是针对他的。

刘据无法阻止研究进行, 也无法断绝“影像”投放。但至少, 他可以留一手,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宜过分坦然揭露自己的底牌,曝光自己最大的秘密。

因此刘据按下心思,安静看着弹幕闪烁过后消失不见。

在翻了个白眼之后, 他又小小地打了个哈欠, 瞄了眼对着纸张与刻版激动不已,侃侃而谈,商议不绝的刘彻与众臣, 悄悄退后一步, 拉着霍光与卫不疑瞅准空挡麻溜遁走。

扔下惊雷就跑这事近两年是他的拿手绝活, 做得熟门熟路, 炉火纯青。全然不管这个惊雷引起多大的浪涛,又让朝堂陷入怎样的忙碌。

这也让臣子们对其又爱又恨。

爱的是,太子殿下每回都能带来巨大惊喜;恨的是,太子殿下的“惊喜”常常让他们心跳起伏, 变幻莫测, 心疾都要被“惊”出来了。

尤其太子殿下就是个甩手掌柜。后续事宜自己半点不管,却每次都能让他们忙得脚不沾地, 很长一段时间再无休沐可言。这种“痛”谁懂啊。

但痛并快乐着。所以能怎么办呢?自家的太子,自家宠着呗。

三日后,升平楼举办了一场拍卖会。

刘据同卫长占据最好的厢房,不但可眼光六路,还能耳听八方。

贵宾房内的声音不断传入耳膜。

“今日升平楼竟这般热闹?”

“那是你没见过两年前升平楼的盛况。那时京中还没有马球,升平楼是长安少年郎最爱玩的地方。彼时,几乎日日都热闹。”

“说来也是唏嘘。不过短短两年,升平楼四大东家,淮南翁主刘陵谋逆自戕,云娘子带着其母退出离京,唯剩隆虑侯陈蟜与王家。偏偏王家现今连侯爵也没了。东家没落,升平楼便也跟着没落。”

“难得今日太子门下祁女君借用升平楼之地,倒是又热闹了一场。我虽不知这拍卖是个什么规矩,不过听闻本次拍卖的物品多是胭脂阁的新货,据说还有一样,是太子做出来的新纸。”

纸,只一个字就让周遭友人沸腾起来。

“我听说了,太子新制的纸,质地细腻,书写流畅,似雪如玉。我一定要看看究竟何等神奇。”

“如果价格不是太高,我必买来。”

“我也这么想。”

……

众人好奇与热情空前高涨,厢房内,刘据听得十分高兴,他转头询问卫长:“阿姐怎么想到借用升平楼之地?”

卫长轻笑:“你要搞拍卖会,想找个场所,根据你的要求描述,我当时就想着没有比升平楼更合适的了。

“尤其是现今升平楼只剩两位东家,隆虑侯素来只管拿钱,不耐管事。升平楼的经营如今在王家手中。

“你也知道,自去岁王充耳之事后,王信失了侯爵,还付了一大笔赔偿。虽说不至于让王家捉襟见肘,但王家必是不甘就此没落下去的。

“他们见鄂邑寻了条出路,便也想找个立功的机会。你猜,如今满长安满朝堂,最好立功的地方在哪里?”

刘据迷茫摇头。

卫长笑盈盈看着他,眸光狡黠。刘据愣住:“我?”

“自然。谁都知道你奇思妙想多,随便拿出一样都是大功。跟着你,机会自然最多。但你年岁还小,行事随意,可不会看谁的脸面。王家提议和亲之时,被你当众驳斥,说得话还……很不客气。”

刘据讪讪摸了摸鼻子。

卫长莞尔继续:“王充耳的罪状更是你亲自递到父皇跟前。王家不敢贸然找你,只好找上我。希望通过我,搭上你的关系。

“我不过放出风声,说祁元娘要搞点东西,需要个合适的场地。王信人精似的,知道祁元娘背后站的是你,猜到真正想搞事的不是祁元娘,而是你,便自荐将升平楼让出来。

“正合我意,我便笑纳了。”

刘据:……

“那王家所求?”

“我没同意,也未拒绝。且看着去吧。王充耳命不久矣,王信失了侯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家父汉武帝》 70-80(第4/23页)

又失钱财,也算罚过了,倒也不必抓着不放。

“王信虽心思多了些,王充耳也混账,但王家还有两位庶子,看上去才能一般,但为人尚算踏实,或可一用。”

说到此,卫长看向刘据,“阿弟,王家毕竟是太后娘家,父皇舅家,只要不涉谋反大罪,把从前的脾性改一改,父皇不会让他们太过难堪。惩处既下,威严尽显,目的达到,晾他几年,会再施恩的。”

这是告诉他,王家仍有起复希望,不如顺水推舟,先给予恩惠,还可借机从中挑选认可之人,待王充耳去后撑起王家门庭,如今既全了太后脸面,顺了父皇心意,也算扶持一门助力。

刘据点头:“阿姐考虑周全,阿姐决定就好。”

姐弟俩闲话完毕。

祁元娘已经走至台前,面向众人,述说拍卖会的规矩。每个物品设一底线,每个房间的贵人举牌一次,加价二十文。也可自主报价。价高者得。

第一件物品,是刘据刚为阿姐胭脂阁新研制的洗发乳。

这是还未正式对外售卖之物。一经介绍,左右宾客骚动不断,出价者众,最后以七百钱被拍下。

第二件物品,是一款特制香水,此香水留香时间比从前胭脂阁售卖的都要长,且香味款式只此一瓶,不会再出其他。

“独享”总是让人心动的,尤其是有钱有闲又爱美的女郎。最终以九百钱被拍下。

此后是第三件,第四件……

无一例外,不是新制,就是特制,或者有其他独特性。因而拍者不少,全程不见冷场。

最后一件压台之物装在乌木匣子里,侍女小心翼翼捧上展示桌。

祁元娘扬声道:“相信在座诸位都已得到消息,今日最后一件拍品为太子殿下新制竹纸,也便是大家口中的白玉纸。此匣中有一刀,既剪裁好的一百张。一起拍卖,底价五百钱,每次举牌加价一百钱。”

此话一出,将场内气氛推至高潮,众人目不转睛盯着匣子。

也有人疑惑。

“这白玉纸究竟是何物,我们都未见过,如何得知匣子内就一定是白玉纸?”

“你这话说得,怕不是京外来的吧。你不知道祁元娘是谁?她是太子门下,太子看重着呢,能拿假东西糊弄你?拍卖会规则上写了,假一赔十。”

“我没怀疑过匣子内东西的真假,只是有些好奇,传闻都说白玉纸如何如何好,但到底好在哪里,无人知道。我们要拍这东西,总要清楚它是否符合我们心目中的要求吧?”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嚷嚷,祁元娘并不恼,反而打开匣子,取出一张竹纸,双手展开给大家看。又恐大家离得远看不真切,交由侍女一个个房间传阅。

没多久,刘据便听闻各个房间传来的惊呼之声。

“白玉纸,白玉纸,竟当真薄如蝉翼,似雪如玉。”

“质地细腻,触摸顺滑。传闻不假,传闻不假啊。”

……

纸张传阅一轮,重新回到匣子。

祁元娘归位,言道:“拍卖开始!”

几乎是这句刚刚落下,就有人举牌。紧接着又有人举牌,此起彼伏,绵延不断。

不过数息功夫,已将五百钱的底价推至五千。价格还在往上攀升。又数息,到达万钱。

“我出五金。”

一个声音响起。

刘据顿住,面露讶异。

卫长微微蹙眉:“竹纸虽难得,但少府已在制作,用不了多久就会向民间出售。此事大多数人是知道的。现在拍卖也就是尝个鲜,占个时间优势。即便拍不到,略等上一阵子也能有。

“因而万钱我尚能理解。长安与各陵邑贵族少年郎手头宽裕,往日为争乐姬舞姬的一首乐一支舞都能争先恐后,撒出去钱帛不知凡几。

“如今为竹纸花上万钱也不奇怪。毕竟这可是除宫中外的头一份,不说各大臣,便是皇亲也还没有呢。

“他们买的不单单是纸,更是脸面。若能拍到,不知面上多光彩,还能将其他少年郎狠狠踩下去,够炫耀许久。

“但五金……有些过了。”

五金,等于五万钱。

确实过了,而且不是有些过,是非常过。拍卖开始前,刘据与卫长议论过,都觉得万钱是最高峰值。就算也浮动,也当在这个上下,差距不会太大。

刘据眼珠转动,托着腮看向台上。果然五金一出,竞拍者骇然,纷纷放下牌子。

祁元娘虽也惊讶,但面上还算镇定,平静唱号:“五金一次,五金两次,五金三次,成交。恭喜天字四号房的贵人拍得白玉纸一刀。

“今日拍卖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请拍到货品的贵人至后台付清钱款,拿取货品。”

说完鞠躬下台。

刘据喝着牛乳茶,吃着点心,没多久就等来祁元娘敲门,奉上一本册子:“殿下,这是今日竞拍成功的客人名单。”

刘据点头,接过来一个个看过去,最后手指停放在最后一行:“拍下竹纸的人叫桑林?”

“是。听他口音似是南方人。属下特意与他攀谈,得知他是徐州富商。家中颇有钱财。”

卫长神色闪烁:“便是颇有钱财,也不是这么个用法。”

祁元娘点头:“是。属下也疑惑,借机询问。桑林直言他是外地人。长安或许等段时日便可购买竹纸,但徐州路途遥远,不会这么快。而且他购买此物并非为了自己使用。”

刘据怔愣:“不为自己使用?他是要送人?”

“并不。殿下,桑林说他是慕琉璃街之名而来,前两日已经去看过了,如今京都之事已了,明日就会启程回乡。匣子内有一百张竹纸,他已经见识过今日拍卖会的威力。

“若不是拍卖,今日之物品都不会有最后的价格,成交结果会低一些。是拍卖的方式让抬高了他们的售价。他打算回去后也办个拍卖会,将一百张竹纸分成十份来卖。”

刘据:……合着这是进货做投资来了。

别说,玻璃之事,朝廷都还没把各地方州府全部搞定呢。想在天下都建立书肆,自由售卖竹纸,于长安而言,时间不远,近在眼前。但于徐州而言,慢则一两年,快也需半载。

这个时间差,足够桑林赚一笔。

尤其还分成十份,可真是个小机灵。

刘据神色复杂,卫长轻笑:“刚想出来的计策,就被人学了去,怎么,不高兴了?”

“没有。这法子我能用,别人自然也能用。”刘据摇头,“如此说来,叫价五金,直接震住所有竞拍者,将竹纸抢夺到手,似乎就合情理了。”

他摆摆手,将此事丢开,令祁元娘退下,看向卫长身后侍女:“今日做法,我已让祁元娘演示了一遍。桑林都已学会,你可学会了?”

侍女上前福身:“是,婢子学会了。”

刘据颔首,又将一份书册丢过去。书册是用纸张装订,但见扉页上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家父汉武帝》 70-80(第5/23页)

着四个大字:经商宝典。

卫长愣住,略翻看了下,几乎都是与买卖相关。

什么技术入股,权势入股;什么限量款,定制款;什么普通会员,白银会员,黄金会员等等,五花八门,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卫长讶异:“你哪来这么多鬼主意?”

刘据嘚瑟指了指脑袋:“这里来的。”

卫长噗嗤一笑,将书册交给侍女:“此去西域,形势与中原不同。此书中方法,你需根据情况灵活变通,看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是,公主,婢子明白。”

卫长点头。这是她精心培养之人,原先打算若和亲则派去的陪嫁之一。后来计划变动,她就让其暗中管着胭脂阁作为练手,待西域之行确定,再跟着张骞鄂邑一同前往。

当然此去西域她准备的不只这一人,但这人是最关键者,亦是她最信任的心腹。

交待完侍女,卫长再度看向刘据:“你是为西域之事特意做出的纸吗?”

“是,也不是。西行需要,但就算没有西行,我们也很需要。阿姐,纸张可以作为珍稀货物,与玻璃一样,用以打开西域商路。但这点尚在其次。

“我做出来,更重要的,是想给西行使团方便。有了这个,他们记录沿途风情方便,描绘地理地形方便,若要与大汉通信也方便。”

通信……

刘据拿出一张纸,铺平,小心裁出一个小条,令丰禾取来笔墨,写下细小的蝇头文字,再将纸张一卷,拿在手里。

“阿姐。竹简笨重。绢帛虽轻,但太薄的绢帛容易晕染透背,总归没有办法做到写下这么多字,还能卷成这么小。似这种竹纸,无论藏在衣服缝里,或是发髻发簪中都十分方便。”

卫长瞳孔猛缩。这话的言外之音,她怎会不懂。

西行经过诸多国邦,危险未知。若真碰到什么情况,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面对特殊环境,也有希望把信息藏匿起来,带出去。

刘据扬眉,将纸条塞进一根唯有他手指大小的细管:“阿姐应当知道,自战国以来,便有圈养飞鸽进行训练,用作传递信息之用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限制太大,因而鲜少使用。过往如此,我朝亦如此。缘由也很明了。

“飞鸽虽能日行千里,但鸽子体小,力量有限,稍微大一点或者重一点的东西,就不能携带进行远距离飞行了。如果有了这个呢?”

刘据晃了晃手中细管:“把这个绑在鸽子腿上,飞几天几夜都可以不掉落。而且此管还能防水,防损毁里面的信息。

“卷成小条,又可以传递出更多信息。如此我们与西域的联系就能更紧密,更频繁,更清楚地知道西行使团的情况。”

卫长眸光一闪,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此事你同父皇说了吗?”

“说了。虽然纸张一出,日后必定会有人想到这点。但我们能占据一点时间优势,为何不占呢?所以我没当着臣子的面说,私下同父皇言明了”

刘据眨眼:“阿姐,此法不但我们需要,朝廷更需要。所以我不能瞒。我明白的。我们可以有私心,可以有谋划。但我们的私心与谋划必须在不损及家国利益的前提下。我懂。”

卫长莞尔,摸了摸他的头,十分欣慰:“好,阿姐知道了。阿姐会安排人培养信鸽。”

刘据勾唇。阿姐办事,他自然是放心的。

随后,父皇具体怎么做,阿姐具体怎么做,刘据不知,也没管。他优哉游哉学习玩乐,半月后,使团人物齐备。

七月底,西行出发。

刘据与三位阿姐去城外相送,是送张骞,送鄂邑,也是送带着重任的所有人。

看着渐渐远行的人群,刘据知道这是一支冒着巨大风险,向难而行的队伍;是承载着他与父皇诸多希冀的队伍;更是他们野望西域的开始。

再回望,是我朝故土,是中原杰地,也是他需要勤奋耕耘之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