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30-140(第1/15页)
第131章 点将攻楚
雍月她是万万没想到啊,她以为的拒绝联姻是秦王霸气反对并痛斥楚国使者,结果现实告诉她的是,真正的拒绝联姻是‘你们TM惹到老子了,想要老子家庭分裂,所以老子要打你’!随便一说,这里的老子不是道家的那一位。
是她狭隘了,不了解政治。
仔细一想他政哥这么做也没错!
你个外人鼓动我家弟弟跟寡人对着干,还要动寡人的位置,寡人要是不发点脾气,我还能安稳的在大秦自称寡人了吗!?不把翔给你们打出来,都算你们拉的干净!
至于鼓动长安君跟秦王政翻脸这件事,到底是楚国那边的主意,还是楚国使者自己的主意就已经不在众人的考虑范围内了!反正早晚都得揍楚国一顿,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借口都已经送上门了,安分了这么多年的秦国将士们不跟着松松筋骨,都对不起他家秦王受的委屈。
然后接下来的朝上的事就与雍月无关了。
至于联姻……还联姻什么联姻,马上就要挨揍的国家谁给他们的勇气来求娶大秦明珠的!
之后就是秦王政点名让王翦领兵,问他此次出征需要多少兵马。
然后被点名的王翦就在心里开始计算起来了,如果是有项燕的楚国,至少秦国要想将楚国揍一顿,至少得六十万大军;现在没有项燕的楚国,考虑到楚国辽阔的广域和各地分居的氏族,至少也得四十万。王翦在心里仔细的盘算,再将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也算在其中,最后抬眼对着嬴政伸出一掌,“老臣估算了一下,至少五十万才能拿下楚国。”
“竟然需要这么多士卒,此话当真!?”嬴政诧异的挑起眉毛,心中充满怀疑。
这就有点超出嬴政的预算了,收服韩国的时候,秦国出了二十万大军;攻打魏国的时候,秦国还是二十万,其余的人是魏国自己人补上的;攻打赵国的时候,用人比较多,秦国出兵三十万……谁曾想轮到楚国的时候,王翦竟然预估出五十万这种数目。
因为之前几次灭掉他国的过程过于简单顺当,以至于让秦国所有将领都没有那种灭掉他国的成就感,在加上没有人横插一嘴说只需二十万秦军就能攻下楚国,所以此刻的王翦也没有自己会被秦王忌惮的忧心,因此在面对嬴政疑惑的时候,他还颇有耐心和颜悦色的为其解释。
“王上,楚国国情与韩魏赵皆是不同,攻打楚国的时候并不是只要将楚王拉下便可,而是还需要攻打各地盘踞多年的氏族,这其中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有些话点到为止便可,聪明如王上自然能听明白!
而秦王政也确实是明白为什么王翦会要那么多人了,打别的国家你干掉领头的就行了,但是打楚国你得把楚国所有的贵族全干掉才行。王翦的意思就是想告诉嬴政,打楚国不是打一家,而是要打一群,所需要的兵力自然不能同韩魏赵一样!
事情都敞开了说,自然大家伙也明白过来,在楚国使者被轰回楚国后,昌平君和昌文君的病就‘不药而愈’了!
在听完王翦老将军的解说后,昌平君也站了出来,赞同道,
“王上,王翦将军说的有理,楚国的情况确实与韩魏赵不同。据我所知,楚国大大小小的氏族少说也有几十个,而每一个氏族都有权利在现任楚王死后推举出一名楚王,前提是你的氏族足够强大!比如说之前一直跟秦国对敌的项氏一族,在楚国就是属于大氏族,在以前每次跟他国对敌的时候,项氏所带领的士卒其实都是他们自家的私兵,并不是如秦国这样属于国家的军队。而这样的私兵,其实每一个大氏族家都有!”
“原来竟是如此吗!?楚国的氏族竟然……”有些秦国官员震惊道,原来以前的楚军真正的身份都是各家氏族的私兵吗!?
“我想这件事王翦老将军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会张口要五十万士卒,”昌平君对着惊叹出声的官员点头,随即转头看向王翦将军,“我说的没错吧,王将军。”
“是的,这件事是老夫早年跟随武安君攻打楚国的时候才知道的,”想起当年一连攻下几十个城池的大秦武安君白起,一把年纪的王翦心下也是一阵感慨,“而这些内情也是武安君跟年轻时的老夫说的。”
武安君的名号一出,在场哪里还有人敢反驳,那可是大秦的战神,就算死了他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
此刻哪怕是嬴政也对王翦的判断深信不已了,“原来如此,寡人明白了,既然王翦老将军说要五十万,那寡人就给你五十万!”
得到秦王嬴政亲口答应后,王翦当即就表态应道,“臣定不会负王上所托,不过……”
“不过什么,王将军但说无妨。”听到王翦的话中还有转折,秦王政又接着道。
“不过烦请王上将项氏一族的族长项燕借给老臣,这可是本地人,不用白不用!”说着王翦心情还颇为愉悦的对着嬴政眨了眨眼,并在下一秒收到了嬴政了然的挑眉。
“寡人允了,”嬴政也不是做事拖拉的人,在答应王翦的同时立马下令,“张林,你立刻派人到咸阳学宫去找项燕,通知此事!”
“诺。”
*
——咸阳学宫——
听完张林的传达的命令后,别说项燕了,就连雍月也是一脸懵逼。
攻打楚国这件事就这么提上日程了,大兄你这速度也太快了吧!前脚下定决心,后脚你就开始招兵点将了!?而且你还真别说,这将领选得还真好,原历史打下楚国的就是这个人,就是王翦将军,什么李信那都不行!
不过雍月记得原历史中王翦将军好像要了不止五十万,似乎是六十万来着,后来被李信那小子给搅合了……话说这次怎么就没有李信搅合了呢,他人哪去了?雍月忍不住抱头疑惑,怀疑是不是自己这个小蝴蝶把这位给扇没了。
别介啊,那可是一条人命啊!
说起来这一位也是名好将领来着,闪电战攻打燕国还是很厉害的,虽然后来让昌平君坑一把导致一蹶不振,但是李信的勇猛还是可圈可点的!如果好好培养,说不定能成为大秦版本的霍去病!
然后雍月便将视线移向了身旁吃瓜的长安君成蛟,作为战国将领小百科的他应该会知道点什么吧!
“那个二哥,你知道李信这个人吗?”
“???”
正在围观项燕接旨的成蛟,有些疑惑的看向雍月,微微皱了一下眉毛,回道“知道啊,怎么了,你问他干什么?”
“我就是随便问问,毕竟咱大秦有潜力又年轻的武将也就那几个,这次王翦老将军出征估计得带几名新人……”
后面的话不同说,成蛟也能脑补出来,“哦,是这样啊!有潜力的将领你要是说别人,我可能不知道,但是要是说他,我立刻能给你回答。”
“哎?为什么啊,你俩是熟人啊!”雍月有些好奇的问道。
“怎么可能,我们都不在一块玩!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别的原因,”成蛟无奈的一摆手,然后就开始神秘兮兮的爆料,“你还不知道吧!这李信啊,其实跟李牧是亲戚关系,他俩是叔侄,关系还挺近的!”
雍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30-140(第2/15页)
雍月:“……”
雍月:“!!!”
“还有这事呢,他俩以前一个赵国的,一个是秦国的,怎么还是叔侄关系呢!?这怎么可能,这也说不过去啊!?”哪有一家的亲戚分别效忠两个国家的呀!难道真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吗,雍月疑惑,雍月不解,雍月大受震撼!
“可事实确实就是如此啊!李信的爷爷李崇与李牧的父亲李玑是亲兄弟,也就是说李牧是李信的堂叔,血缘关系都没出五服。李信之所以没在咸阳,就是因为他跟着他堂叔李牧去邯郸郡边境镇守代地去了,毕竟那边匈奴多能拿军功!”
“原来如此!”有了成蛟的解释,雍月恍然大悟,也算是明白为什么王翦那边能这么顺利拿到五十万大军出征了!
第一个捣乱自称二十万拿下楚国的李信不在咸阳,第二个捣乱不想秦国出兵攻打的楚国的昌平君没有反向插手,在加上能顶十万的项燕已经入秦,这加加减减之后能得出上述结果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吗!
“这一连蝴蝶翅膀扇下来,还真是天意呢!”雍月望天忍不住轻声感慨。
“啊,你说什么?”成蛟注意到雍月在嘀嘀咕咕,忍不住看向她。
“没什么!”
*
就这样攻打楚国的大军就这样出发了。
似乎是因为这是秦国时隔多年的再次出征,这次出征的秦军们看起来势头都挺足,一个个都摩挲着拳脚打算一展身手,一点都就没有惧怕战争的意思。
被王翦封为副将的项燕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忍不住夸赞道,“是一群好兵,个个精神头十足,一点都没有怯场的样子。”
自家的兵被夸了,王翦当然高兴,骄傲的回道,“那是自然,我大秦的将士兵卒可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没有孬种,像你说的怯场那种情况自然不可能发生。”
“嘿,说你胖你还喘上了!我就是随口夸几句,你看你……”项燕都懒得瞧王翦那张都快咧成菊花的脸,转移话题道,“说起来楚国那边也应该收到秦国宣战的消息了吧!”
一听对方在说正事,王翦也收敛起笑容,正色道,“确实如此,我方探子得到消息,楚国使臣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回到了寿春,楚国那边这几天正在征兵,准备迎战。”
“征兵!?怎么会……”项燕疑惑,各家氏族都有私兵,遇到如今这种情况都是各家贡献私兵出来组成军队,一般并不会征兵啊!
“没错,确实是在征兵,而且效果还不怎么样!”王翦想起之前看到的密报,心里也是一阵无语,“之前你们楚国内斗闹得太过,杀了不少平民黔首,很多楚人都背井离乡去了他国,现在楚国境内的乡村基本是十室九空,氏族手下的私兵也不剩多少了。再加上咱们这次带来的人也确实是多,楚王那边可不就着急征兵了吗!这可是五十万秦军啊,你以为呢!”
“楚国现在已经内部已经闹成这样了吗!?”项燕瞪大眼睛惊道,他记得那群氏族群起攻击项氏一族的时候,好像还有不少人呢!
“可不就是吗!你们项氏一族没走之前人可能还会多剩一些,在知道项氏离开楚国后,不少楚人便也跟着离开楚国投奔他国了,就连秦国与楚国接壤的郡县都接收了不少人。”
不是王翦在给项氏一族脸上贴金,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就在项氏一族背叛楚国离开口,当真有不少楚人也跟着离开了楚国。原因王翦也能猜得出,不就是因为楚国最厉害的将领离开了楚国,楚国只剩下一群争权夺势的疯子,让黔首们对未来没有希望,没有安全感,纷纷选择背井离乡离开楚国。
其实如果是以前的话,王翦还推算不到这份上,这不是家里小辈在咸阳学宫里学的就是这些知识,有事没事考校自家小辈的王翦自然也就知道了!你还真别说,用这种思维去思考的话,很多事情都能得到合理解答,就比如说这次。
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自己的事,项燕有些哑然,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正当两位将领通通沉默的时候,有一士兵走了进来,“报告王将军,前方斥候传来军报。”
“说。”
“离我方大军最近的那个城池已经挂上了大秦的旗帜,斥候问将军,咱们还有其他的军队先行一步功楚了吗?”
王翦:“???”
项燕:“???”
等会儿,你刚说什么,哪挂旗了,谁家的旗!?
第132章 攻下首城
望着眼前城池高墙上随风摆动的秦军旗帜,王翦和项燕都陷入了不可言说的沉默。
原来斥候说的是真的啊!
“王将军,王上是真的只派了我们这一支军队,没有别人了吧!?”项燕的语气有些飘忽,缓缓转头看向大军主将王翦。
而王翦将军反应也很有意思,双手使劲地揉了揉脸,抬头看一眼旗帜,又使劲揉了揉,然后语气也很飘忽的回道,“在没看见这旗帜之前,我还敢确定肯定一定告诉你是这样没错,但是现在……”
项燕:“……呵”
现在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就是秦军在攻打楚国第一个城池的时候,发现这个城池墙上已经挂好了代表秦国的旗帜,结论就是他们仗还没打呢,这个城池就不攻自破了。这让气势如虹前往楚国打算一展拳脚的秦军们很是郁闷,甚至都有点丧气,虽然敌国城池不攻自破算是好事,但是这没机会展现自己的心理落差谁感受谁知道,就挺让人纠结!
用现代话讲就是,那啥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
这事闹得项燕都不敢相信,更别说负责整个大军的主将王翦了。想来也是可笑,一大批秦军就这样被一张旗帜挡在了城墙外,进攻不是,不进攻也不是。眼瞅着城池敞开的大门就在眼前,一群大老爷们全都堵在城外大眼瞪小眼。
“我们就在这里干等着!?”项燕问。
“那你认为该怎么办?”王翦回。
该怎么办?能怎么办?
现在项燕也在想这个问提,这么一大队人马也不能就这么停在这里不动,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而且他们项氏这次随军就是为了挣军功的,现在这种情况他们怎么说也要表现一下,所以项燕思考片刻,便对着随军出征等候在他身边的项梁说道,“梁儿,你带着一队人马先进去探探情况,如果有问题就发射信号弹。”
信号弹,就是之前救援项梁那伙探查小队摇人的神器,但是情况紧急他们没有注意,后来入秦没事之后,项燕和项梁就对这东西特别感兴趣。这次随大秦攻楚,他们还特意找主将王翦讨要了几个,想要试试,现在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嘛!
“孩儿遵命!”项梁听完就作揖领命,随即对着身后的其他人喊道,“项氏族人出来二十哥,跟我进去。”
“是!”
望着项梁率领着小部队离去,主将王翦在一旁调侃道,“现在敌情不明,你倒是舍得。”
“敌情不明的情况多了,如果总这么踟蹰不前,梁儿可没资格继承我的位置,”说到这里项燕就想到了自己的长子项容,那孩子倒是胆大勇猛,只可惜也正是这个胆大勇猛害了他,让他在其他氏族围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30-140(第3/15页)
的时候冲在最前沿,最后送了命,“时也命也啊!”
王翦不晓得项燕怎么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会将这件事写在军报中,甭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福是祸,这都是他项家的功劳,也是他项家在秦王心中的加分项,老将军王翦可不会贪这点功劳。
自从项梁进去城内探查情况已有半刻钟,城外等候的王翦和项燕的心情也越发沉重,就在两人都怀疑里面是不是出事的时候,项梁骑着马领着半数人终于跑了出来。就在主将王翦和副将项燕看到少了一半人数,心里直打鼓咯噔时,就听见项梁在前方喊道,“前方无事,可以进城了!”
王翦:“???”
项燕:“???”
等会儿,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什么叫前方无事,可以进程了!?人少了一半,你跟我们说前方无事,糊弄鬼呢吧你!
没等主将王翦质疑出声,项燕就先破口大骂,“人少一半,你跟我说没事,项梁你个臭小子,老夫就是这么教你的吗!”好的呢,这会项燕气得连梁儿都不喊了,连名带姓的骂!
打马走近,被自家亲爹喷了一脸的项梁也很委屈,“是真的没事,城里现在确实都在我等掌控之中,城中郡守一伙人也已经被当地的黔首联合拿下,没出来的人正在负责接手他们。具体情况我身边的这位会为大家做解释的……所以我真的没瞎说!”
项梁刚解释完,项燕就看向他身边指着的这位,直到这时项燕才注意到,跟着项梁出来的这个人并不是他们项家的人,很明显就是这城池内的。知道项梁并不是睁眼说瞎话后,项燕的脸色才好一些,“好吧,是为父误会了,你先下去吧!”
“哦。”项梁委屈巴巴。
王翦看了个乐,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看向被项梁介绍过来的人,“你是何人,这城里又是何种情况?”
来人看上去不到三十的年纪,面对数十万秦军时表情也很沉稳,令王翦忍不住在心中暗暗点头,是个好苗子!
“草民萧何,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萧何神情镇定的介绍自己,随后又将城内发生的事情缓缓道来,“自从楚国使臣回归秦国后,楚王就下令全国抗秦。但奈何从去年开始,各地贵族就开始下令诛杀‘暴民’,使得国内黔首闻风惊惧纷纷逃往他国,楚国境内村乡镇十室九空,如今未走的就只剩下身体有恙或者年迈老人。因为楚王下令征兵,这城内郡守为了填补空缺便四处拿人,连几岁稚童和七十老翁也要抓进军营充数……”
说到这里,这城内该是何等情况,王翦和项燕也是心中有数了。
“造孽啊,真是造孽啊!”因为这里是楚国,王翦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皱了皱眉头,项燕那边感想就很多了,气得后槽牙都痒痒的,“让一群老弱病残充军抗秦,这跟让人送死有什么区别,以为这样就能抵抗得了秦军吗!?”
“将军说的没错,这样的军队确实不能对抗秦军,但是足够拖延秦军的步伐不是吗!至少秦军要将这群人杀掉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这些时间足够郡守和其下属带着财物弃城而逃了!”萧何缓缓说出这句话,想到自己刚开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也是极为愤怒,
“抓我们也就算了就当是为国捐躯,但是我们的父亲叔伯也在其中,吾等自然不愿让家翁因此此贼人送死。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吾与好友联合几名同样心中不忿的同乡,联合被强抓充军的众人一起反抗了郡守和其下属,将其抓住关押起来。”
注意到面前两位秦将在听闻自己诉说前文的时候那愤怒的表情,萧何心下也是一缓,觉得自己和好友们都有救了。
萧何会这么说也是有自己的目的在的,他就是想确认一下,秦国上下的官员们是否真如秦国商队那些人说的那样,爱民如子,注重民众。这次他与好友几人冒险绑了郡守和其下属投秦,也是下了赴死的决心。如果当真秦军无视他们的诉求把他们算作楚军杀掉冲军功,他们也只能无能为力自认倒霉。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至少他们的父亲叔伯能活下来。
“你倒是很有种,也很有勇气,想必你来见老夫也是报了必死的决心吧!”王翦想了想就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白了都是郡守自己找死,怪不得眼前的年轻人,自己弃城欲逃却让他人的父叔送死,也不怪人家联合起来报复,就是活该!
“是的,如果草民此次面见将军后死了,吾等好友同乡就会带着吾父叔家人离开,虽然吾看错了人死了,但至少吾之家人还活着。”萧何没有反驳王翦的话,而是很老实的将事实阐述,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因为他看得出来,眼前的秦将没有杀他的心。
“哈哈哈,是个血性的汉子,”听完萧何的回答后,王翦忍不住大笑起来,颇为赞赏的注视着眼前的年轻人,“你倒是很有意思,还说看错人!怎么,是谁跟你们说我们大秦的军队如何了吗?”
“并没有,而是吾与好友曾经从秦国的商队那里听说,秦国黔首的生活很好,官员也大多爱民如子,所以吾等心生向往。虽然楚国内部流传说秦国是无礼且野蛮的国家,但吾与好友都认为能让黔首过好日子的国家,未必就如上所说的那样。事实证明,吾与好友并没有看错人和国家!”萧何说完还忍不住笑了下,这一下让王翦的心情也愉悦起来。
听到他国之人夸赞自己的国家,这还不足够让人心生愉悦的吗!
虽然能听出他是在给自己和秦国戴高帽,但是这话也确实没错,他们秦国确实不是外面流传的那样是无礼且野蛮的国家。甚至说是恰恰相反,在与各国比较之后,秦国的黔首生活的其实是最自在,也最安稳的!
“你这话让人听后确实高兴,就算为了不让你们这群年轻人失望,老夫也得替大秦表示一下我大秦的气度。放心吧,你和你的朋友不用死了,而且不但不用死,这打下此城的军功还要带上你们一笔。”王翦将军捋着胡须大气道,“我关你有勇有谋,也是个识文断字之人,不知你可有心归入老夫门下?”
“归入您的门下!?”萧何诧异的看向对方,随即轻声问道,“不知您是……”
“老夫王翦,此次率秦军出征楚国的主将!”
震惊不已的萧何:“!!!”
卧槽,竟然是这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来亲自见自己了吗!?他这是走了什么运气,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
“草民……草民……草民仰慕将军已久,但是归入将军门下却是不能……”萧何这倒是没说谎,他确实很敬佩秦国爱民如子的将军和官员,但奈何他当真不喜打打杀杀,此次的行为也是逼不得已,如果可以的话他宁可当一地小吏为百姓黔首干点实事。
“哦,这是为何?”被拒绝的王翦并没有生气,反倒是对眼前的年轻人更好奇了。
不是王翦自吹,他再当世的名声也是极为响亮的,大多数人在自己开口的第一时间就会感激涕零的投奔自己,可是眼前的年轻人却不是这样。最有意思的是,王翦还看的出来对方并不是在说谎,仰慕自己这件事确为真心,拒绝自己这件事也为真心,这让王翦也不禁好奇起来其中的理由!
“因为草民只想为民众做多一些事,并不想上战场杀人。”
萧何这话也是也是实话,王翦当然也能判断出来。然而就在萧何回答完之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30-140(第4/15页)
王翦也大概明白萧何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你当过官?”
“不敢欺瞒将军,吾曾做过楚国小吏。”
这回萧何的形象在王翦的心里彻底是丰满起来了,“好了,没事,你不用这个样子!既然你当过楚国的小吏,那这城老夫就拜托你暂时管理吧,也算是圆了你想为民众多做一些事的心!”
没想到拒绝对方后,自己你还能捞个代理郡守当当,萧何整个人都蒙了。但随即整个人又高兴起来。
“多谢将军!”萧何双目炯炯有神,激动的看向王翦,随即又小声问道,“既然将军将此城交付于吾打理,那吾可否拜托将军一些事。”
“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将军,因为备战关系,城内黔首家的粮食已经被强制征收,城内库中的粮食也被拉走,如今城中的黔首大多都……”
“好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是城里没粮了,跟自己要粮来了!王翦无奈的看向萧何,心里暗道这小子胆子真大,刚当上代理郡守就敢跟老夫开这个口。
不过王翦也知道,城内粮食不够确实是大事,想到大秦上下实行的为民仁政,以及已经挂上大秦旗帜的城池。王翦思虑了片刻,便对着身边的王贲道,“你先去内务那边匀一些军粮给他们,我这就写信跟王上请罪。”
王贲:“!!!”
第133章 自给自足
将属于本国军队的粮食分给他国黔首,纵观春秋战国期间战争史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今天王翦就是这么做了!
别说他的儿子王奔了,就连站在一旁的项燕都是一愣,忍不住惊叫道,“王翦你疯了,这是军粮!”
谁知王翦根本不理项燕,而是继续看向王贲,“赶紧去吧!”
王奔有点不情愿,他想不通自家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很担心做出此事后王上会怪罪,只能小声劝道,“父亲,项将军说得对,这是我大秦将士的军粮,那群人可是楚人……”
“这是军令,让你去你就去……”见自家儿子王贲没有动作,王翦当即就呵斥出声,“还有那群人不是楚人,你仔细看看那城上大秦的军旗,既然它能安稳插在那里,就说明那里面的人都是秦人!既然都是我大秦的子民,我用我大秦的粮食去救助他们又有何妨,就算王上怪罪也是由我来承担,与你无关!”
被王翦喷了一脸的王贲:“……”
怎么就与我无关了!父亲,你是不是忘了,我跟你是一家的啊!
王贲的心情有点崩溃,但是父亲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他也不可能在继续违背王翦的意思,毕竟他还才是一军主将,自己如果再没有动作就是违反军令,是真的会挨板子的!
对于自己如果不听命令是否会被揍这件事,王贲心里有着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他老子真的会为了维护军纪把他揍一顿,所以王贲只能愤愤的叹一口气,随即听话的转身离开按照王翦的吩咐去办。
围观的项燕和项梁简直目瞪口呆,原来秦军的主将平日里是这么一个画风吗!?军粮就这么大咧咧的给出去了!?
至于挑起问题的萧何态度就更让人寻味了,至少作为旁观者的项燕就能从他的看出许多意思,其中最多的那个就是向往和认同!?
第三方看清全场的项燕:“……”
等会儿,竟然是向往和认同吗!?他好像有点明白王翦刚刚那段话的意思了,王翦这是在用此方法收买人心,这是攻心之战!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维来看的话,王翦这么做完全可以说是用粮食来安定大军后方的安全。毕竟他们这五十万大军早晚都是要离开这里继续深处楚国,不浪费一兵一卒,只用一点粮食就能换取后方稳定,这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终于想通了一切的项燕一脸的震惊,王翦的心思竟然恐怖如斯,他竟然连这种收买民心的方式都想到了!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另一个问题就也出现了,同为主将他不可能不知道,将自家军粮分给他人会有什么影响,难道他就不怕引起随军的秦军不满吗,那可是他们自己的口粮!?
王翦担心吗?
他当然不担心,因为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有自己的考量在其中的,并不是真的把这些军粮如肉包子打狗一般丢出去就不管了。
从这件事中,王贲看到的是第一层,项燕想到的是第二层,而王翦则是站在第三层的方向在思考问题。至于这第三层是什么,这答案就在这些军粮上面!
这次随着秦军运到楚国的军粮不是别的,正是可以高产收获的玉米!
自从大秦开始种植玉米之后,玉米就已经成为大秦黔首的主要粮食来源,农务官们为了能让大秦收获更多的玉米,已经对玉米的种植过程进行了多次研究,从它的生长周期,到它的生长环境,从肥料的最佳需求量,到玉米的防虫防害的过程,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因为玉米的产量和名声,就连本身不怎么接触这些的王翦都略有耳闻,尤其是他孙子王离在咸阳学宫里还有一块实验田专门种植玉米,没事他就能听见自家孙子在嘀嘀咕咕种植玉米的注意事项。时间一长,哪怕是无心的,王翦也对玉米这新型神种的种植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到了现在,在他别人询问他有关种植玉米相关知识时,他也能做出完美回答。
这次出兵楚国,在计算过秦楚双方底蕴和国情后,王翦就知道这是一场消耗战,费时也费力,所以从率军出发开始,他就在一直考虑怎么降低大秦的消耗。倒不是他不相信秦国的底蕴和实力,而是因为独属于秦人的老思想作祟——老秦人穷怕了,可看不得浪费!
在王翦看来跟楚国打消耗战就是在浪费秦国的国力,但是这场消耗战又不能不打,毕竟楚国的氏族是真的太多了,而且一个个的也特别能搞事,如果不一次性消灭他们的话,大秦就永远也不能算是灭掉楚国。既然知晓消耗战不可避免,王翦现在该想的就是怎么将大秦的消耗降到最低。
然后玉米这个神种,就出现在王翦的脑子里。
王翦记得他孙子王离在背种植玉米注意事项的时候提过很多次,玉米成熟需要80天到120天不等,而且也不是一茬收获,可以收获很多次。而且最重要的是,经过农事官的研究,楚地其实很适合种植玉米,甚至可以在一年中种植两次,四月播种七月收,七月播种十月收。
如果自己能充分运用玉米的这种特性,在攻下的楚国境内推广播种玉米,只要渡过前段空窗期,后期他们这五十万大军完全就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并不需要大秦持续消耗国内粮食给他们进行补给!
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的王翦,觉得自己真是个大聪明!
但是如果真要这么操作的话,那问题也出来了,谁来负责种植收获玉米呢!要知道他们这次前来攻楚的将军,可没几个会擅长这个的,别到时候再出意外,就得不偿失了!他倒是可以进行临时指导,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他作为一军主将不可能将精力全放在这上面。
谁曾想打瞌睡送枕头,就在王翦还在考虑安排谁来做这件事的时候,有勇有谋一心为民还做过小吏的萧何就蹦了出来,尤其是这萧何身后来跟了一群好友同乡做后盾!王翦脑筋一转就知道怎么安排这个人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30-140(第5/15页)
天降人才大礼包,这滔天的富贵王翦必须得接到手,所以这就有了在萧何拒绝王翦之后,眨眼间就被委任成为代理郡守的命令。
你们以为的王翦老爷子只是在满足萧何的条件,其实是他已经站在了大气层外,俯仰一切将所有都安排好了。就连把属于大秦的军粮分给此地黔首这件事他都不虚,因为王翦认为这是正常的前期消耗,如果能办妥他就能为大秦剩下大批的粮食,还满足了萧何的条件,更能收买众多楚地的黔首,可谓是一举三得。
要知道打仗为了胜利还有烧自家粮草的呢,他将自家军粮送出去就是同一个道理,而且烧粮草只是一锤子买卖,可是送给本地黔首后,那可是后期源源不断的回报!
聪明如王翦,岂有不做之理!
接下来就是王翦进城与萧何商讨如何安排以上事宜,而就在与萧何交谈的过程中,王翦就察觉出眼前的年轻人的不凡,不但心有沟壑实为大才更是将民生看的极重,心中更是欣喜不已,他果然是捡到宝了,大秦当真是天命所归。
“既然你都知道了,那这件事就由你全权来办吧!”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翦将军在这方面还是很相信自己的眼光的,当即就将在大军后方种植玉米之事委托给了萧何。
正常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感恩戴德,站起来多谢上司赏识,可是到萧何这里却不是。之间萧何在王翦委派自己这些任务后,紧紧皱起了眉头,随后轻声问道,“王将军请恕草民无礼,不知这玉米成熟后的税收为何?”
不是萧何多嘴,而是以前楚国境内也有不少人种植玉米,但最后结局都不怎么样,因为楚国的氏族每次都会把所有成熟的玉米全部收走,一点都不给黔首留,导致很多黔首过不了冬,冻死饿死无数。此刻听闻秦军主将要求自己在后方种植玉米,萧何是真的担心,那种状况再次出现。
“自然是按照《秦律》规定,十二税一(12分之1)。”
“此话当真!”
萧何看向王翦,想要从他眼中读出其中是否有玩笑的意味。结果发现王翦将军说这话的时候很是认真,没有一丝戏弄自己的意思后,萧何整个人周身的气息突然就放松起来了,“如果税收当真如此,草民定会竭尽全力协助将军。”
“善!”
萧何可是真高兴啊!就冲王翦将军这句话,萧何就感激尽全力的支持王翦将军在大军后方的种植工作。那可是十二分一的税收,换句话就是说,剩下十二分之十一那都是黔首自己的口粮,再加上玉米高产,可想而知等到收获的季节时,秦军后方的楚地黔首们能过上一个多么富裕的冬季。
萧何倒是不担心王翦会在这方面欺骗自己,能顶着压力将军粮分给黔首,就说明王翦将军不是个恶人,而且武将多重承诺,既然王翦将军能将这句话说出口,就说明他绝对能做到,更何况王翦将军本就没有欺骗自己的理由。
将事情都捋清楚之后,萧何便对着王翦深深一拜,“多谢王将军对草民和黔首们的厚爱,请将军放心,萧何定在三月后给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
萧何这么说就相当于在王翦面前立了军令状,王翦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满意点头的同时,又加了一句,“既然你认为你能做到,那本将军在交给你一个任务。”
“将军请讲。”
“接下来本将军攻下来的城池,治理民生方面的问题也交给你了,可能做到?”
没想到这工作还是延伸性的,萧何愣了愣但是一想到后期的回报,和黔首们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脸,他又咬了咬牙应声道,“……能,请将军放心,只要萧何在将军后方一天,就绝对不会放弃将军赋予的任务。”
“很好,如果你能完成,等秦国战胜之后,老夫定会在奏折里给你记上头功。”
“多谢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