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 90-100

90-1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四爷后院盛宠日常 赘A和清冷影后假戏真做了 男朋友总以为我是小可怜 赤司家二子去立海大了 救命!快把女主带走[快穿] 我在香江继承了一家酒楼[八零] 让落魄贵族怀孕后 用术式召唤屑老板后 被影后前妻姐强吻一百次 风听过她的告白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90-100(第1/17页)

第91章

苏沐瑶想稳,可允禵那边,却不肯给她稳的机会。

不止是他,朝中整个雍正的反对党,包括八王、九王、十王他们,最近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雍正最新的一道旨意。

大概意思是说:

如今天气炎热,太后棺椁每日置于冰室中,耗资甚大,反伤太后生前节俭之德。

所以着十四王允禵于二十一日后,扶太后灵柩先去汤山,在汤山地宫中停一个多月,至九月一日,再启程请灵入先陵。①

总之呢,就是不许十四在宫中久留。

雍正这一手,是谁都不曾料到的。

之前朝里传的最真的消息,是年羹尧秋后要返京述职。

允禵和整个八王党,这段日子,正抓紧时间在京操持布置,想来一个守株待兔,瓮中捉鳖。

等年羹尧一回来,软的加上硬的,一定要逼他把手里西北军的大权交出来。

可现在,还没来得及设计年羹尧,自己人这边先出问题了。

若是像之前那样,只是丢了几个支持的臣子也就罢了,但现在是允禵啊。

允禵是他们这群人要保举的新皇,没了他,他们推谁去?九王鲁直,十王粗莽,都不太行,朝臣权贵也不能答应,八王倒是可以,但毙鹰事件时,先帝的一番话,他再上位,形同谋逆。

所以说,各方各面,能和雍正拼一拼的,就是允禵了。

一旦允禵去了汤山,消息封闭,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还有,暗中支持他们的人一看允禵不在京,本来就因为雍正登基有些涣散的人心,更要涣散了。

偏偏现在的时局,雍正强他们弱,只能蛰伏,公然抗旨那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硬碰。

雍正正愁抓不着他们的把柄,将他们一股脑儿给全收拾了呢,他们怎么可能还去递刀子?

为今之计,就是要在二十一日前,将大事做定,即便日后允禵离了京,也不会影响他们这边的形势。

所以,这阵子,后宫形成了一道奇景:

惠音师傅在为太后念经祈福,寿膳房的小桃疯狂去给她送点心。

可见允禵是真着急的不行。

一天到晚的催催催。

好像只要她斗倒年妃,让她惹雍正厌恶,年羹尧手上的西北兵权就能一下子落入他手中一样?

不过,苏沐瑶仔细一盘算,还真有可能。

武将和文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武将的可替代性比较低。

像是文官,每次科举考试都能出一批新人,放在或翰林院、或各部院、或地方历练几年,好一点的就能往上升了。

太平盛世,文官体系中备用的官员很多,卷的不能再卷。

哪怕你官至宰相,国中也能找到几个资历、政绩、综合条件相当的人替换。

但武将就不一样了。

上头的统帅没选好,底下的兵将可是要闹事的。

当兵的可不傻,沙场之上那是要老子的命拼的。

朝廷敢给他们选一个新人当统帅,那是拿他们的身家性命开玩笑,一个没留神,兵变都有可能。

年羹尧也是有许多打胜仗的经验,西北军才勉强接受了他。

若没了年羹尧,能让这帮西北军服气的,朝中似乎也只有十四王允禵了。

而且,允禵还是皇亲。

若年羹尧没了,雍正再舍允禵而不用,派一个不怎么样的人过去,恐怕他这个皇帝就要惹人诟病了。

朝中的其他皇亲国戚也不能答应。

小桃一趟趟的来,她们家小姐却好似没看见一样,始终无动于衷,丝毫反应都没有。

云墨和春兰见状,焦急的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

十四王催的这么急,小姐还不行动,万一十四王狗急跳墙了怎么办?

“毒害太后”这件事,就像一把随时落下的刀子,高高的悬在她们头顶,让人惶恐不安。

终于,云墨见苏沐瑶躺在院子摇椅上,悠哉悠哉的喝着果茶,品着小桃送来的点心,眼皮一跳,实在没忍住,皱眉道:“小姐,您就不怕这点心里有毒?”

苏沐瑶还以为什么呢,摆了摆手,不在意道:“你放心,十四王现在正指望着我呢,他是最盼我活着的人。”

“哼,”云墨撇了撇嘴道:“等十四王爷发现您指望不上,他就成了最盼着您死的人。”

苏沐瑶挑了挑眉,道:“你这丫头,说话怎么这么不好听?”

云墨没好气道:“我都好几个晚上没睡了,想着这事到底该怎么办,您可倒好……”

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春兰神色微动,道:“主子,您是不是……有办法了?”

不然怎么会这么放松。

“办法嘛,是有一个,”苏沐瑶冷哼一声,道:“但我就是故意想晾十四王几天,让他干着急。”

云墨“啊”了一声,扁着嘴道:“您真打算帮十四王啊!”

帮他?那倒不会。

她就算要帮,那也是帮自己。

苏沐瑶道:“十四王不是约我今晚在小佛堂后面的柳亭见面吗?你去跟小桃回一声,就说我答应了。”

时令进了七月,白天燥热的不行,晚上温度降下来,凉快了许多,微风一吹,柳树底下的青草地里传来阵阵虫鸣之声。

圆月挂在树梢,远处还有几盏宫灯,夜很明。

这是允禵第二次再见苏沐瑶。

第一次是在月渡溪边,他碰到她来给太后采花,当初那个性情内敛,见了自己羞涩到说话都结结巴巴的小妹妹,忽然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温柔大方,只是对自己的态度冷漠疏远了许多。

他还挺惋惜的。

但这种惋惜如泡沫一般,被风一吹就散了。

他生命中的人很多,瓜尔佳·祜怡对他的作用,仅仅是瓜尔佳·祜满对他的支持,祜满一死,他能给她的,最多的就是几分对自己人的关照,她不需要,那也就罢了。

不过,她能得到四哥的喜爱,倒让他挺惊奇的。

或者说,她是为了他,才去勾引的四哥?

不怪乎允禵会这么想,原主还在时,对他真是一往情深。

所以允禵这会儿,再见到苏沐瑶时,心情是复杂的,带了些愧疚,还有些感激。

允禵想要叙叙旧,先联络一下感情,但苏沐瑶却没这个心思,她坐在亭柱边长廊上,提醒道:“王爷有话还是赶紧说吧,被宫人看到就糟糕了。”

她说的有道理。

这里是紫禁城,每多耽误一秒钟,就有被发现的危险。

对她、对自己都不好。

允禵点了点头,沉吟道:“瑶瑶,年妃那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90-100(第2/17页)

他想问,她想到办法了没有。

苏沐瑶不等他说完,直接打断他道:“王爷,我现在的身份是尼姑,不是皇上的妃嫔,跟年妃也没有交集……”

总结起来,就是没有办法。

允禵闻言,犹豫了片刻,斟酌言辞道:“那你和皇上……”

关系到哪一步了。

宫里最近有传言说,皇上被她迷的七荤八素,为了她,还让内务府打造什么带桃子的首饰……

如果年妃的事情暂时让她为难的话,那她能不能在雍正耳边吹吹风,使得雍正丧失对年羹尧的信任。

“王爷,”

苏沐瑶实在听不下去了。

他以为她是谁啊?

她是苏沐瑶,不是苏妲己啊!

就算她真有苏妲己的本事,雍正也不会像商纣王一样,对她言听计从。

她现在的身份就是跟雍正有点暧昧的尼姑,连后妃都算不上,怎么去提年羹尧?怎么去干涉朝政?

苏沐瑶心里虽然这样想,话却没有这样说。

她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来,道:“其实您想对付年羹尧,我这里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允禵一怔,道:“你说。”

苏沐瑶顿了顿,道:“我想先问问,您的打算。”

好像是担心自己的主意,会跟他原本的主意重合了一样。

允禵不禁一笑。

虽然说吧,她一个女子,对朝政上的事,可能连听都听不懂,但她既然想知道,又是自己人,告诉她也无妨。

他和八哥、九哥他们都商量过了,要让年羹尧倒台,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拿的汉人身份做文章。

这话就要从满人入关说起来。

从古至今,每一个新朝代的开始,靠的都是硬实力,或武统,或民心所向,但唯有他们清朝例外。

清朝攻打下明朝的手段并不算磊落。

其中,运气的成分占比太大。

甚至一开始,太祖、太宗皇帝根本没敢想过能取天下。

要不是当年天气极寒,万里无收……

要不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一干汉人,肯放下杀亲之仇,投降大清……

要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进去……

所以说,就算到了现在,民间都有流言,说他们满人是靠窃靠偷靠不择手段才得来的江山。

太宗皇帝为了安定民心,模仿元朝初始的一些举措,建立八旗制度,推行满汉一家……

但还是不免担心,压制不住汉人,将来汉人会再反过来,推翻他们满人的统治。

当年,八王议政,太宗皇帝和八大亲王明确说过:他们大清朝,可以任命有才德的汉人为官员,可以给立下功劳的汉人地位,可以学习汉人优秀的文化……

但唯有一点,就是不能让汉人同握两城之兵。

不然,唐朝的安史之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也许这就是,不怎么费力气得来的东西,都怕失去?

苏沐瑶对这些倒没什么感觉。

不过有一点,允禵跟她讲这些,是建立在她姓苏完瓜尔佳,是满人女子的前提下的,她要知道她其实是个汉人芯子,恐怕就不会开口了。

这会儿苏沐瑶也明白了,以允禵为核心的八王党,主要是准备靠舆论来击倒年羹尧了。

第一,年羹尧姓年,手握大权,所有的满人贵族都会对他不放心;

第二,雍正任用一个汉人为西北军将领,违拗了太宗皇帝的遗旨;

这一招,乍一琢磨,是挺毒。

毕竟,允禵他们想的很符合常理。

整个满人贵族啊,雍正一个初即位的皇帝,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年羹尧,跟所有满人对着干?

但偏偏苏沐瑶知道,雍正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

苏沐瑶眼神一闪,别说得罪满人贵族了,等过了今年,雍正还要把原来圈给八旗子弟的地收回来,分给汉人种呢。

现在这些满人贵族觉得自己很重要,还在飘呢,殊不知啊,倒霉的事还在后头。

苏沐瑶可没那么好心,没有提醒允禵的意思。

她想到自己接下来的事,状似担忧道:“可是,年羹尧是包衣出身,从小受满人的教育,可以说是半个满人……”

“还有,年羹尧军功卓著,受兵士信服,又是个武将……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文官擅长的那一套口水仗,恐怕对他不会起作用……”

她这话,正好说到了允禵最担心的点上。

他站在廊柱旁,抱着臂,凝望着外头摇曳的柳枝,沉默不语。

身影被月光拉的极长,沉重莫名。

一时,他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过头,问道:“瑶瑶,你刚才说,有更好的办法……”

苏沐瑶轻轻翘起唇角,似有些不好意思道:“王爷,我只是一点浅见,也不知能不能行。”

允禵静静的看着她,等她继续往下说。

苏沐瑶道:“我听宫人说,今年二三月份的时候,皇上放出话来,说要一改天下贪腐之风,凡是贪官,一概不用,一概不取。”

“之后,皇上还让十三王爷去户部清查旧账,查出了好些个涉嫌贪污受贿的官员,抄家的抄家、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

允禵点点头,叹了口气,补充解释道:“怡亲王查处的那些官员,都是我们的人。”

但当时他们都没想到,只以为雍正是要翻查旧案,所以被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苏沐瑶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可据我所知,年羹尧也不清白。”

“你说真的?”

允禵一楞,声音带上了几分急迫。

如果消息属实的话,那雍正就是不想办年羹尧也得办了,否则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前脚才说容不得官员贪污,后脚亲自任用的人,就给他整了一波大的。

苏沐瑶定定道:“王爷派人去甘肃查查就知道了,上个月,国库拨给甘肃用来赈灾的粮款,根本就没到甘肃灾民的手里。”

“甘肃?”

那似乎应该是甘肃巡抚出的问题。

苏沐瑶分析道:“我也不能确定,但我想,甘肃离四川那么近,甘肃的灾民没了吃食,必然会往其他地区迁移,四川是必经之道,年羹尧见那么多的灾民,不可能没有丝毫反应……”

要么就是他也参与了,要么就是他知情不报。

允禵经她这么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

再看苏沐瑶的时候,他的眼神已经变了。

他一个王爷,在这方面的敏锐度,还不如一个女子。

不对,是他们几个王爷和一众谋士加起来,在这方面的敏锐度,还不如一个女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90-100(第3/17页)

他们都往年羹尧身上去想了。

像今年的甘肃旱灾,竟无一人注意到。

就是注意到了,他们也想不到。

要多细心多敏锐,才能想到,甘肃旱灾居然能和在四川带兵打仗的年羹尧扯上关系?

太不可思议了。

要不是经她提醒,凭他再看再想,也会觉得,扳倒年羹尧和甘肃旱灾,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

苏沐瑶被他看的心里发毛,暗忖:难道自己暴露了?

也不会呀。

她是想借着允禵想扳倒年羹尧的心,顺势查清楚甘肃那边赈灾粮被克扣的事……

虽然有私心,但说的话,可都是大实话。

一点儿水分都没掺。

甘肃出事,要说年羹尧不知道,那不可能。

正想着怎么描补一下,忽然听到十四王说:“瑶瑶,谢谢你。”

苏沐瑶对上允禵郑重的眼神:“……”

可别,当不起。

将来你倒霉的时候,别拉我下水就行了。

第92章

苏沐瑶给十四王出这个主意,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暂时稳住十四王及太后党的人;

二是借十四王之手,将甘肃赈灾粮款被吞的事,捅到明面上,逼着朝廷查清楚。

这对于她来说很重要。

她可以用三十万两银子解自家叔父一时之急,但以后呢?

甘肃多山,地势复杂,气候又干燥,一到夏季,接连几天不下雨,很容易发生旱灾。

李绳武为人正直,能为百姓挪一次备用粮饷,难保不会挪用第二次。

到时候,她从哪里凑银子救他?

何况,赈灾是朝廷的事,不应该被他一个驻边将军包揽。

不然,满朝文武都是干什么吃的。

至于其他的,年羹尧被爆贪污后,雍正该怎么保年羹尧,以及那些贪官要怎么处置……

那是雍正一个皇帝该操心的事,苏沐瑶管不了那么多。

她自保尚且费力,还是心疼心疼自己吧。

苏沐瑶想的比较简单,属于正常老百姓的想法。

她认为大概率就是地方小官贪污赈灾银子,上面的官员也跟着吃了回扣,保护伞往下一罩,所以甘肃的事才捅不到朝堂上。

但实际上,这件事的情由却复杂的多。

养心殿议事厅中,雍正坐在炕沿上,允祥、允禩、张廷玉、马齐等几个朝中重臣排成一列站在前方

雍正旁边是一个案桌,上面正摆着两份折子。

一份是喜报,是甘肃巡抚石文焯呈上来的,说甘肃灾情已经控制住了,灾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请皇上放心。

一份是参本,是年羹尧呈上来的,参的人是甘州道负责押运军饷的参领李绳武,他命他押送备用军饷至巴山,他却居心叵测,借故推脱,足足耽搁了十几天才到,差点延误军机大事。

雍正端起面前茶杯抿了一口,道:“你们看看这个。”

一旁侍立的苏培盛双手捧着,取过折子,走过来,捧给中间的允祥,允祥打开看了,又传给身边的允禩,没多久,两份折子就在几人手里转了一圈。

“看完了?”

雍正放下茶盏,吩咐道:“你们都说说吧。”

他一发话,半晌,底下一片静默。

允祥皱了皱眉,暗中瞄了眼张廷玉和马齐,见他俩人把头埋的很低,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犹豫了一下,他也没有选择贸然开口。

这个场面就尴尬了。

允禩心里暗乐,皇上让发表意见,一众臣子都不说话,这算怎么回事?

他心里是有点幸灾乐祸,但他跟老九不同,要搁允搪,看到这副场面,就算不说几句惊世之言,唇角洋洋得意的笑容也掩盖不住。

他素来八面玲珑,很会做人做事。

遇到这种情况,他不但没有露出分毫喜色,反而贴心的开口,主动给雍正递了一个台阶。

“皇上,臣以为甘肃灾情得到控制,是一件大好事,甘肃一众官员这阵子必定过得很辛苦,您应该表彰他们,至于第二份折子,派人去甘肃查一查,按着正常程序办就行了。”

“哦?”

雍正不说好,也不说不好,手指轻敲着桌面,道:“你们以为呢?”

顿了顿,淡淡道:“张廷玉。”

张廷玉:“……”

这个倒霉的大冤种为什么又是他?

两份折子,一好一坏,一份是关于甘肃灾情的,一份是关于甘州道参领李绳武的。

看似没什么关联,但皇上把两份折子摆在一起让他们看,必然是其中有事。

张廷玉凭着几十年处理政务的经验,很快就发现了里面的不寻常之处。

年羹尧参李绳武,参的是他押送粮饷押迟了,但具体为什么押迟了,里头却只是含糊其辞。

年羹尧是四川总督,他不清楚也不管甘肃的事,可以理解。

但他们这些人,不得不往深处想一想。

现在正值甘肃旱灾,缺粮之际……

李绳武的事又和“粮”有关。

如果说,李绳武押送粮饷延迟,是因为这场旱灾呢?

可是,甘肃巡抚石文焯呈上来的第一份折子上,分明清楚的着,当地已将灾情控制住了。

张廷玉基本上将雍正把他们召到这里议事的原因,分析的八九不离十。

但分析完了,心里便有些忐忑。

倘若事情真如他分析的那样,那石文焯可是犯了欺君罔上、瞒报灾情两桩大罪。

问题是,石文焯是皇上一手提拔上来的……

他现在摸不准皇上的态度,贸然开口,万一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皇上秋后算账,他岂不是自己把自己给坑了?

所以,还是保持沉默的好。

显然,他旁边的其他几位跟他都是一样的想法。

可皇上偏偏点了他的名……

唉。

张廷玉心里暗叹一声,斟酌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关于年将军所奏甘州道参领李绳武之事,还是派人探查清楚的好。”

他说话滴水不漏,连石文焯提都没提。

雍正又点了其他几人的名,话术也都跟张廷玉差不多。

伴君如伴虎,都怕一提石文焯,皇上翻脸。

他们心里那些小九九自然瞒不过雍正,他的目光一转,看向允祥。

允祥默默的,眼观鼻鼻观心,大庭广众之下,他也不好这么不给皇上面子,说皇上有可能用错了人。

雍正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90-100(第4/17页)

状,叹了口气,心里忽然觉得没意思起来,他们不敢直言进谏,也不是他们的错。

是他这个当皇帝的,没能让臣子放心。

雍正道:“派个人去查查石文焯吧,”顿了顿,道:“允祥,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

“是,臣弟领旨。”

虽然允祥在他面前变得毕恭毕敬,但允祥的办案效率很快,再加上有粘杆处的密报,很快,甘肃的事就查了一个水落石出。

石文焯欺上瞒下,贪污赈灾银两,本就在意料之中,就不用说了。

问题是在年羹尧。

允祥查出来的,他似乎才是这件事情的主谋。

雍正慢慢的转动着拇指处的扳指,眼里划过一抹令人毛骨悚然的冷意。

允祥看的心惊,想到年羹尧建下的累累军功,以及目前朝中的局势,抿了抿唇,忍不住道:“四哥,水至清则无鱼。”

石文焯一个甘肃巡抚,还没那么大胃口,敢将甘肃赈灾的银子全部吞下。

根本查出来的结果,他只贪了三成,底下的小官贪了一成。

剩下的六成里,年羹尧独吞五成,留给灾民们的,只剩下一成银子。

一成银子,能救多少灾民?

年羹尧这次,把事犯大了。

但话又说回来,天下的贪官是除不尽的。

雍正闻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如果仅仅是贪,倒也罢了,可是,年羹尧已经触犯到了他能容忍的底线。

允祥大概一时没想到,所以才会这样说,

雍正并不喜欢解释,但因为对方是允祥,想了想,提醒道:“你再往前几天年羹尧呈上来的参本上想想。”

允祥一愣,半晌,皱紧眉头道:“他是为了权?”

事情也确实够巧的。

李绳武前脚才将备用军饷挪去赈济灾民,年羹尧后脚就命他运送备用军饷至巴山……

可见,李绳武的情况,年羹尧是知情的。

而且,年羹尧早不参李绳武,晚不参李绳武,直到十来天后,李绳武终于想出了办法,将自家的银两拿来填补军饷,年羹尧才生了气,上折子参奏,还要请皇上罢免他?

可见,对于李绳武有办法解决这件事,年羹尧是不满的。

也就是说,年羹尧要的,并不是要除掉李绳武,而是抓到李绳武的把柄,从而让他听命于自己?

也许,李绳武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年羹尧对于其他的武官,都是这样做的呢?

那岂不是天下的兵马,都要受他的控制了?

结党营私,可比贪污受贿要严重多了。

一旦成了气候,皇上都有可能被架空。

允祥倒吸了一口冷气,道:“幸好。”

幸好提早发现了这件事,不然……后果难以想象啊。

雍正叹道:“人的胃口,都是养大的。”

允祥默了半晌,问道:“四哥准备怎么做?”

现在西北战事未平,朝廷暂无其他可用之人,留着年羹尧,对制衡老十四来说,还有用处。

但怕就怕在养虎为患。

雍正沉吟道:“这件事,先不要走漏风声,尤其不能让年羹尧以及甘肃一干涉案官员知道。”

“等将来……再找个机会,一网打尽。”

允祥道:“那李绳武呢?”

这个人,爱民如子,倒是个可用的人才。

说到李绳武,雍正又想起了一件事,不免怀疑道:“李家是做什么的?能一下子拿出三十多万两银子?”

该不会也是靠贪污受贿吧?

经历了石文焯的事,他现在对一干官员的清白都产生了怀疑。

允祥看向雍正,眼中光芒一闪。

奇奇怪怪的。

“四哥不知道吗?”

雍正敏锐的捕捉到他这个异样的眼神,纳闷道:“朕该知道什么?”

这就奇怪了。

允祥诧异道:“您养在宫里那位惠音禅师,没跟您说?”

雍正一怔,怎么又跟瓜尔佳氏扯上关系了。

允祥见状,似乎四哥真不知情,一时,有些不可置信。

也就是说,瓜尔佳氏没跟四哥打过商量,就给甘肃捐了三十五万两银子?

他原以为,是四哥想给瓜尔佳氏做做身份呢。

雍正没好气道:“朕要是知道,还要你去查什么?快说。”

他是真的不知情。

允祥越想越觉得,瓜尔佳氏这个女子着实惊人。

将李绳武怎么解决备用军饷的事说了一遍。

雍正听完,一下子怔住了。

他前阵子还笑她贪财呢。

谁能想到,她能眼也不眨的,把好不容易从宜妃处收回来的三十五万两银子全捐了出去。

甚至,从头到尾,没有走漏半点分声。

不图名不图利,她图什么。

只是为了甘肃百姓?!!

朝中食国禄的大臣都做不到的事,她一个小小的女子居然做到了。

一股汹涌澎湃的情感在雍正心里激荡着……

爱意、敬佩、仰慕、尊敬……

让他觉得他一个皇帝,在苏沐瑶面前也变得渺小自卑起来。

让他根本稳不住心绪。

雍正并不知道,现代有一句话,可以来形容男女之间感情的发展,叫: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他现在就是忠于人品。

且他深深的被苏沐瑶的人品给折服了。

第93章

苏沐瑶并不知道,她在雍正心里,已经跟天上下凡的小仙女没什么两样了。

就算知道,她也只会付诸一笑。

好不好,坏不坏的,无所谓。

雍正爱怎么想怎么想去。

她现在,正为一件事纠结。

这几日,迦陵方丈闲下来了,和她对弈时,她想到自入了夏,大约是天气热,海东青就甚少来乾西四所找她了,所以随口问了一句。

结果,迦陵方丈竟表现的毫不知情的样子。

她一时懵住了,又接着提了几句两人“飞鹰传书”的事,迦陵方丈听的连连摇头,矢口否认之前和她认识。

并且还说,他之前那只海东青在寺庙里养不住,早就让人放生了。

出家人不打诳语,迦陵方丈不可能骗她。

那……一直跟她保持通信,还和她做生意的海东青的主人到底是谁?

苏沐瑶被弄的心里乱乱的。

忙让水生和来福去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90-100(第5/17页)

这一次,雍正的马甲是彻底掩盖不住了。

很多很多事情,除了他能办到,再没其他人了。

那也就是说,这一段时间,和她做生意的,买她菜的人,就是雍正本人。

苏沐瑶表示自己有点接受不能。

合着这一半天,雍正都是在戏耍她呢。

不是说,皇上金口玉言吗?怎么这个皇上,一天到晚的净骗人?

因为这件事,苏沐瑶连着那只吃了她许多肉肉的海东青,都看不顺眼了。

这也导致,雍正满心欢喜的去找她,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苏沐瑶脸色冷冷淡淡的,把茶盏往桌前推了推,道:“皇上快尝尝,这雪前龙井好不好喝?”

她一提雪前龙井,雍正便知道之前的事暴露了。

他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索性自己揭开了这层窗户纸,道:“瑶瑶,朕不是有意骗你的。”

不是有意,他是故意的!

苏沐瑶想到这里就来气。

这段日子,雍正这个狗皇帝,冒充迦陵方丈给她寄信,因为她已经拜了迦陵方丈为师傅,所以在信中的时候,也改称他为师傅。

然后,雍正真就受了,还以师傅的身份“关心”她,说是关心,其实就是调戏。

哪有出家人整天问自己的徒弟,过得好不好,吃了几碗饭,睡得香不香,打坐累不累……

还在信中大肆赞美她,说什么:

“贫僧眼也空空,心也空空,后宫粉黛,唯徒儿一人也”;

“佳丽三千,不及徒儿容色万一”;

害得她差点以为迦陵方丈是个老变态。

结果呢,原来是他干的好事。

这件事,雍正承认,自己确实干的不太地道。

说那些话,是真心的,但私心里,也确实想逗逗她,看看她的反应。

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她发现了。

连带着,自己平日在她面前树立的威严沉稳的形象也没了,变成了一个举止轻浮的浪荡子。

雍正有那么一丢丢后悔,拉住苏沐瑶的手腕,温柔的哄道:“别气了,朕以后再也不骗你了。”

他这话说的很诚恳,能看出来,是发自内心说的。

苏沐瑶不禁打起了小算盘,

如果是真的,那能得他这一句保证,可比什么都有用。

她忍不住问道:“真的吗?”

“真的。”

雍正顿了顿,怕她不信,又道:“要不,朕发誓?”

“不用。”

苏沐瑶忙摆手,她可不敢真让他一个皇帝发誓。

歪头想了一下,试探性的问道:“那我问皇上几个问题,皇上会如实回答我吗?”

他没想到,他做出承诺后,她的第一反应会是这个。

雍正眼里划过一丝兴味,他挺想知道,她会问什么问题。

“你随便问,”雍正大方道:“要是遇到难回答的,朕不说假话就是了。”

倒也没什么难回答的。

苏沐瑶托腮瞅着他,道:“皇上将来会厌弃嫔妾吗?”

“不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