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使者(1 / 2)
正值初夏,长安城内暑气初萌,
朱雀大街两侧的槐树早已枝繁叶茂,
夏风习习,如同满城涌动的欢腾。
自西域而来的驿马将“生擒都支、招降遮匐”的捷报送入皇宫。
殿内文武百官闻声侧目,
李治扶着龙椅扶手,
原本苍白的面容因这喜讯泛起难得的红润,
语气满是开怀与欣慰:
“裴卿真乃国之柱石!
西突厥之乱迁延日久,
今日终得平定,河西边境可安数年了!”
话音落时,殿内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群臣皆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振奋。
戴至德当即躬身奏道:
“陛下圣明!
裴大使此役不仅荡平叛乱,
更震慑西域诸国,
据河西戍卒传回的消息,
吐蕃赞普已传令边境守军暂缓袭扰,
且遣使者携重礼前来,似有谈和之意。”
李治闻言大悦,
目光转向身侧的武媚娘,
二人四目相对,
互相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边境暂安的欣慰与对吐蕃意图的审慎。
欣慰的是,
裴行俭凭一己智谋平定西突厥,军威远播西域,
终于让常年受吐蕃铁骑袭扰的河西之地有了喘息之机,
百姓不必再受战火流离之苦,
审慎的是,
吐蕃素来以武力恃强,
前番连年犯境,烧杀劫掠,
何曾有过这般主动示好的姿态?
如今突然收敛锋芒,
恐怕是见大唐军力强盛而暂避锋芒,
背后定藏着其他算计,
需多留几分心眼应对,
断不可因一时之喜而放松警惕。
四月初八,
吐蕃使者如期抵达长安。
其人身着吐蕃贵族服饰,
头戴金冠,手持镶嵌宝石的国书匣,
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步入大殿。
行至殿中,使者恭敬行礼,双手高举国书,朗声道:
“天皇陛下,吐蕃赞普慕大唐天威,
敬陛下圣德,近闻河西边境烽烟暂歇,
四海升平,特遣小臣前来,
愿与大唐永结盟好,共护西域安宁,
使两国百姓共享太平。”
他顿了顿,又道:
“今小臣携黄金百斤、珊瑚玉树各十株、良马千匹为礼,
敬献陛下与天后,
另有一事,
乃赞普肺腑之言,
赞普听闻大唐正阳公主聪慧贤淑,
容德兼备,性情温婉,
更兼精通诗书礼乐,实乃天潢贵胄中的明珠,
赞普愿以赞普之尊,聘公主为妃,
自此唐蕃血脉相融,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世代无战事,百姓享太平,
此乃两国之幸,天下之幸!”
说道此处,使者语气愈发恳切,
目光扫过殿内群臣,继续说道:
“小臣临行前,赞普再三嘱托,
若陛下应允此亲,
吐蕃愿每年向大唐进贡青稞万石、牦牛两千头,
且严约束边境部族,绝不再犯河西之地,
日后若大唐有需,吐蕃亦愿出兵相助,
共御外敌,绝不推诿,
恳请陛下怜念两国百姓,
准此和亲之请,使唐蕃永为一家,
传为千古佳话!”
吐蕃使者之言虽满是溢美之词,却让殿内气氛瞬间凝重。
李治接过内侍呈递的国书,
目光匆匆扫过,
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武媚娘端坐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