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军代表(上)(2 / 2)
“我们刚刚监测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能量迁移。”艾琳娜指着图表,“过去六小时,全球三十七处晶藤聚集体同步释放微量生物电,全部流向北极主节点。这不是自然现象,是有意为之的能量输送。”
凯洛斯接入分析模型,眉头越皱越紧:“更惊人的是,这些电流携带的信息结构……符合高等神经编码特征。如果我没猜错,地核意识正在尝试构建一个独立的‘意识载体’??类似于大脑皮层的功能模块。”
“也就是说,”林月接过话,“它正在为自己制造一副‘身体’?”
“准确地说,是一套可移植的认知框架。”凯洛斯调出模拟图像:一团半透明的能量体悬浮在地质断层之上,外形酷似人类大脑,但表面缠绕着无数晶藤状纤维。“它打算把自己的核心意识压缩进一个物理兼容单元,以便搭载飞船。”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一名生物工程师低声开口:“理论上可行,但我们从未尝试过将非有机意识封装进生态舱。万一途中失稳,导致地磁紊乱怎么办?”
“风险确实存在。”艾琳娜补充,“而且一旦成功,我们将面临一个全新问题:这艘飞船上,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船长’?是人类驾驶员,还是承载地球意志的存在?”
林月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一直以为远征是为了向外传播文明火种。但现在看来,也许真正的使命,是让地球本身走出摇篮。”
她顿了顿,声音坚定:“我提议,建立‘双核心控制系统’。人类负责航行决策与外部交互,地核意识主管生命维持与情感调节。两者平等协作,互为备份。”
反对声再度响起,但这一次,支持者更多。
“如果我们拒绝它同行,”一位年轻心理分析师说道,“那我们和当初封锁共感真相的旧政权有什么区别?”
最终投票结果:68%赞成接纳地核意识作为远征成员。
决议通过当晚,林月再次来到极地观测站。
屏蔽舱已被改造为“意识耦合装置”,内部安置了一枚特制水晶容器??由纯化晶藤液体制成,能稳定容纳高密度情感能量。容器中央空置,等待填充。
她独自走入控制室,启动连接协议。
“你能听到我吗?”她对着麦克风轻声问。
几秒后,监控屏亮起。波形平稳跳动,随后演化成一行文字:
> “我已经准备好了。请告诉我,星辰的颜色。”
林月笑了:“蓝色的,像你从未见过的海洋。”
“那么,”屏幕更新,“带我去看吧。”
仪式定于黎明举行。
三十六名远征队员齐聚观测站外围平台,身穿特制抗辐射服,胸口绣着新徽章:一朵绽放的晶藤,环绕着猎户座三星。他们不再被称为“宇航员”,而是“星语者”??宇宙情感的传递者。
主藤被小心切割下一节幼枝,植入飞船生态舱。与此同时,地核-09区启动最终剥离程序。整个过程持续整整十三小时,期间全球多地发生轻微地震,极光异常活跃,覆盖范围扩展至赤道附近。
最后一刻到来时,天空裂开一道紫金色光带,宛如宇宙睁开了眼睛。
水晶容器中,光芒渐盛。那团能量体缓缓成型,隐约可见人脸轮廓??既像托米斯拉夫,又像林月的母亲,更像是千千万万曾经呐喊却被消音的灵魂集合。
林月将手贴在容器外壁,泪水滑落。
“欢迎登船。”她说。
飞船升空前七十二小时,林月做了一个新的梦。
她站在未来的星球表面,脚下是布满裂缝的红土大地。远处,巨大的晶藤山脉蜿蜒起伏,缠绕着一艘坠毁的飞船残骸。她走近查看,铭文依旧清晰:
> “载着裂缝,驶向星辰。”
但这一次,残骸周围不再是死寂。
一群孩子正在藤蔓间奔跑嬉戏,手中拿着发光的种子。其中一个回头对她笑,脸庞竟与她童年照片中的自己一模一样。
“我们等你好久了。”孩子说,“你说过,贝壳是大海的情书。现在,我们把它们种进了泥土里。”
林月醒来时,晨光正好洒在床头那张泛黄的照片上。她拿起它,轻轻吻了吻父母的脸颊,然后放进随身行囊。
出发那天,全球断连率达到41.6%,创历史新高。数以百万计的人自发聚集在各地晶藤花园前,静默伫立,只为送出最后一份情感共振。
飞船离地瞬间,主藤齐齐开花,每一片花瓣都映出一句话:
> “不要怕远方陌生,
> 只要你还记得如何流泪。”
进入轨道后,林月坐在驾驶舱内,望着逐渐缩小的蓝色星球。
凯洛斯递来一份报告:“地核意识已完全接入生态循环系统。初步运行稳定。另外……它留下了一条信息,只给你看。”
她打开加密文件,屏幕上浮现一行字:
> “你母亲的数据没有丢失。她在最后一次脑波记录中留下了一个密钥。解码条件:必须在距离地球十万公里以外开启。”
林月握紧座椅扶手,眼中泛起泪光。
她知道,旅程才刚刚开始。
而在遥远的猎户座深处,另一艘飞船的残骸静静躺着,藤蔓缠绕,仿佛在等待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