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当同人文推到秦皇汉武面前 > 50-60

50-6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七零美人错嫁军官 我的精神体是只笔 江宁客 反派大佬太疯批,小祖宗她不干了 一闻钟情 时下热恋[娱乐圈] 我当天道那些年 木屋求生,大佬们的宠妻生活! 作为劳模的糟心哥哥 人在江湖飘,马甲在挨刀

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这一制度延续到了宋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是募集来士兵许多是饥荒受害者、以及罪犯囚徒,还要进行筛选。

宋朝实行的是“强枝弱干”“内紧外松”,军队也是如此,强壮的选入京中的禁军,瘦弱的选入地方的厢军。

厢军和禁军在每年春秋还会进行武技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厢军里考核优异的士兵有机会升入禁军,考核成绩差的会从骑兵降为步兵,再差一些的会从禁军发配到厢军。

在长时间的兵源和实力挑选的情况下,造成地方上的厢军对比京城的禁军就是云泥之别。

在权力上,文官和太监监军对武将实行权力压制。

而且军队里会频繁换将,武将战前拿着虎符去军队就任,军中只认虎符不认人,也由此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甚至还包括武器的限制。宋朝对武器实行了士兵借支制度,禁止士兵长期储留兵器。

大宋明明是武学成熟的阶段,偏偏严格限制士兵的武器,日常训练只能用“木枪、弩弦等”这种非正规兵器练习武艺。当士兵参加战争时,兵器依然处于严格管控中,需要先打申请从甲仗库借支。战争结束后,军兵从甲仗库借支的兵器必须及时归还,禁止蓄留军中。

士兵若是无法归还兵器,也得证明理由。比如宋仁宗时期,曾对一名士兵下诏,该士兵战后“身无它伤”,却“遗失器甲”,最终于历元年正月乙四者处以斩刑(2)。

这种行为也是符合宋朝统治者一贯的理念。

“外松内紧”,打压内部,对武将叛乱和民间起义严防死守,他们维护的是自己的皇权。】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听到这里,齐齐痛骂:“狗皇帝!还以为是不懂军事不知兵法,原来不是不懂,是更在乎自己屁股下的位置!”

“难怪管我们这么严,对金人那么狗腿,皇位才重要,咱老百姓算什么!”

帝王对靖康之耻无感,为了能继续当皇帝依然苟延残喘。但是民间并非如此。

即使从宋初就开始严格对军队对民间一样的管控兵器,到了宋末,已经随着战争的爆发失去管控力。民间不少百姓偷偷弄到各种刀枪剑戟,开始在民间结社,农忙时干农活,有功时习武练习武技。

刀社,弓箭社,长枪社等等,宋人以村为单位,成为民间抗金小团体。

皇帝窝囊废,宋人可不窝囊!

从抗金到抗元,从结社到帮派,从百姓到侠客,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保家护国,想站起来好好活着!.

唐朝,李世民能理解帝王维护皇权,但不能理解做得这么极端:“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算这样严防死守,民心已失,坐在皇位上也不过是被骂的昏君。”

再听听那些各种限制武将的手段,李世民叹为观止。大唐若是也来这一套,贞观群臣里那些武将还灭什么国。

难怪天幕提到宋朝的皇帝就没好话,这些措施,看着就来气。

“又是唐玄宗……”再一看募兵制,李世民喉头又是一股腥涩。

差点又被这不肖子孙气吐血!.

刘彻也不能理解:“这宋朝不是一开始就没收回幽云十六州?门户都没了,还敢外松内紧?”

这宋朝,也不是周围没强敌,那一大圈的敌人,竟然敢无视?

在刘彻眼里,这跟把大汉与匈奴交界的边军全选军中的老弱病残去守边有什么不同!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偏爱我的疯批攻HE了[重生] 后悔亲了冷淡老公 害群之马 当真千金是玄学大佬 带着小夫郎卖饼考科举 暗恋症候群 岭南小厨娘 阔太下午茶推理时间[民国] 二婚后她惊艳香江[六零] 雪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