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吉祥如意 > 60-70

60-7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病弱美人被迫反派[快穿] 这个婢子不简单 太子妃只想和离 贵族学院万人迷是社恐 翻垃圾造就人生巅峰[无限] 我在江南开饭馆[综武侠] 魂穿异世欧洲奋斗日常 你打开了猎人RPG [综英美]试论不义联盟的可行性 怪谈宠物情人

老狐狸和小狐狸在炕上、熏笼上分别躺了一会,起来吃饭,秋葵忙把温在炉子里饭菜摆上去。

今天中午的菜有一道锅塌豆腐,王嬷嬷举筷吃了一口,皱着眉头说道:“都是锅塌豆腐,颐园大厨房没有你娘做的好吃。”

如意有些惊讶,“嬷嬷也吃过我娘做的大席?”

王嬷嬷说道:“前些日子东府钱库总管来钱的儿子摆周岁宴,我去赴宴了,就有这道菜,看起来一般,吃起来味道不错,没有用肉或者海鲜调味,外皮金黄有韧性,一个都没煎破,里头的豆腐嫩嫩滑滑的,却依然成型,不像豆腐脑似的散乱稀碎,吃起来满口豆腐香,没有豆腥味。”

“这个大厨房做的锅塌豆腐,用肉汤和海米提味了,盖过了豆腐香,豆腐嚼起来不如你娘做的幼滑,这到底是吃肉呢,还是吃豆腐。”

一旦说起母亲的厨艺,如意就不谦虚了,说道:“我娘嫌集市上现卖的豆腐做的不太行,她做大席,豆腐都是自己前天夜里自己动手现做的。”

“豆子也是亲自去集市挑,她就拿一颗豆子往嘴里这么一嚼。”

如意一边说,一边夹了松仁鸡丁里的松仁放在嘴里,夸张的学着如意娘嚼豆子,说道:

“就这么嚼嚼,就能分辨出豆子的好坏,我娘说,油脂多的黄豆做的豆腐香,她干嚼嚼都能尝出来,商贩骗不了她的舌头。”

“除了豆子好,水也要好啊。”如意仔细的跟王嬷嬷讲,“我娘说京城里的井水偏涩,就是我们四泉巷的甜水井细细尝尝,也是不行的。熬豆浆用的水,是我娘花了大价钱去买的玉泉山上的泉水呢,泉水入口都是甜的。”

“哦,原来是这样。”王嬷嬷点点头,“玉泉山的泉水,是主子们的份例,主子喝茶煮饭熬汤的水,都用泉水,从不用井水和长寿湖的水。”

“饭菜用水我尝不出来,但是泡茶的话,泉水和普通的水还是有区别的,没想到做豆腐也是这样。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学问在里头。”

如意说道:“那当然了,只要我娘说做豆腐,四泉巷的婆娘得空都过去帮忙,就为了最后能够分一块豆腐拿回去,只需撒点盐和葱花,再来一点酱油一拌,比肉还好吃呢。”

三年前,如意娘在吃了山东菜馆的席面后,自己琢磨了新菜,以前的烀猪头、韭菜羊肉火烧等等依然受欢迎,只是过于浓油赤酱,普通人的席面喜欢吃这些,但是有头有脸的管事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倒是喜欢吃点好吃又清淡的菜。

但是越清淡的东西要做的好吃,就越难,对食材、火候、做菜的手艺就越高。

如意娘琢磨的几个新菜刚好对了他们的胃口,这三年在东西两府都传开了,连东府的来钱摆酒,都请了如意娘过去当厨娘掌勺,且只需做两道菜,一个鱼腹塞羊肉,另一个就是锅塌豆腐了。

这不,就引起了尝遍人间美味的王嬷嬷的注意,回到颐园,想起来时,就点了这道菜,要大厨房做了送来,这一吃,就吃出区别来了。

王嬷嬷笑道:“玉泉山的泉水比肉汤还贵,难怪你娘做出锅塌豆腐大厨房拍马都赶不上。你就不怕我把秘方告诉大厨房啊?”

“不怕。”如意说道:“我娘用什么做豆腐,包括做其他的菜,四泉巷的帮忙的婆娘们都知道,我娘从不藏着掖着,都告诉她们了,那有什么秘方。我娘常说,人这辈子,都是烦心事多,开心事少,什么东西最简单、又能让人马上开心呢——那就是吃好吃的东西啊!”

一说起亲娘,如意就合不拢嘴了,如意娘是她最爱的人,“我娘说,我就一个人,能做的好吃的有限,大家都学会做了,就能让更多的人开心,这也是一种行善积德,积攒福报,这不比去寺庙捐香火钱强?”

听得王嬷嬷都暂且住了筷子,说道:“一个厨娘有这样的见识,不错不错,难怪养出你这样的女儿。给上夜的女人们说情,晚上添灯油补贴六十钱,一般人,那会想到这个。你们母女在这方面还挺像。”

有人夸如意娘,比夸自己还高兴,如意说道:“我娘不藏私,现在四泉巷有几个婆娘做的花馍馍和炸麻花也很能拿得出手了。今年快过年,我娘在腊月里忙着给几户人家做大席,没空蒸花馍馍、炸麻花,就是这些个婆娘做好了,送给我们家,一样的好看又好吃,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福报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60-70(第6/22页)

“再说厨艺不比其他,一些复杂的菜式,就是知道调料配方是什么,一千个人做出来就有一千种味道,靠天分和勤奋,跟秘方没什么关系……”

如意滔滔不绝,说的“天花乱坠”,使劲夸赞自己亲娘,她能说一天一夜!

这下把王嬷嬷都说动心了,同样一道锅塌豆腐,如意娘和大厨房做出来的味道高下立判,舌头是骗不了人的,好吃就是好吃。

加上如意卖力的赞美,生生把王嬷嬷的舌头都说的湿润了!生了口水。

王嬷嬷舌头先动,舌尖连心,然后心也跟着动了,想了想,说道:“豆腐,取多福之意,寓意好,咱们府里的年夜饭按照旧例,都有一道豆腐菜应景,要是能把你娘做的这道锅塌豆腐呈上去,像老祖宗这种喜欢吃软烂之食的一定欢喜。”

如意大喜,她知道母亲一直很努力的提高厨艺,想要靠自己的手艺出头,如果得了老祖宗的赏,那么母亲以后做大席的价格就水涨船高了。

为此,如意这三年有意和大厨房亲近,大厨房月底清账的时候忙不过来或者算几遍账目都对不上时,就要如意过去帮忙,如意拿起算盘直奔大厨房,有时候算到半夜也不叫累。

这都是人情世故,编织自己的关系,在颐园当差,靠的可不就是关系么。

关系这个东西,就像谈情说爱,即使郎情妾意,你也得用些心思去谈啊!那有躺着不动就能扯上关系的。

如意以退为进,心中期盼,嘴上却打起了退堂鼓,说道:“可是,大厨房不归咱们紫云轩管,咱们说了不算。”

果然,如她所料,王嬷嬷白了她一眼,说道:“大厨房的确不归我管,但是大厨房是不是也得找我外甥女领对牌、支银子?”

“我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你去跟你娘说一说,要她准备着,大年三十颐园的年夜饭,会有一道她做的锅塌豆腐。今天都腊月二十五了,没几天了。”

论关系,颐园谁能比得上王嬷嬷呢?

外甥女腊梅是东府大管家娘子,外甥女婿来禄是东府大管家——这个来禄以前跟王嬷嬷一个辈分,三年前娶了腊梅,辈分就小了一辈,见到年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王嬷嬷,还要作揖行礼,叫一声姨妈呢!

以前来禄当钱库总管时,一直保持中立,周夫人的水果派和王嬷嬷的牡丹派都不沾边,现在,来禄嘴上说当然是听当家主母周夫人的,但实际上,已经身不由己,听王嬷嬷的话了。

没办法,裙带关系就是管用,即使只是不同床的、搭伙过日子的名义夫妻,也是夫妻啊!

就是两国交战,也能用裙带关系暂时把战火浇灭了,何况只是个侯爵府呢。

小一岁的姨妈也是姨妈,来禄也成了王嬷嬷的掌中之物。王嬷嬷要安排年夜饭里要有如意娘做的锅塌豆腐,这个要求大厨房不会不答应。

见王嬷嬷要给母亲机会,如意高兴的连饭都不吃了,站起来说道:“我这就跟我娘说去。”

“坐下。”王嬷嬷说道:“吃饭,吃了饭,你写个字条,要秋葵捎给你娘,我下午有事,还要出去,你留在紫云轩理事,腊月事多,紫云轩离不得人。”

如意老老实实坐下来吃饭,见不到母亲了,唉。

王嬷嬷看她一脸不高兴,说道:“等过完年,大家排班休息,每个人都能回家住几天,你们承恩阁的蝉妈妈没家没口的,只出去一天给她爹娘上香烧纸,其余的假都给你休了,你还不知足。”

“你再坚持着当差几天就可以回家住到正月十四,正月十四晚上关门之前一定要回来,正月十五元宵节,东西两府都要在颐园团圆,有的忙。”

这么一说,如意有了盼头,脸色就好看多了。

吃了饭,秋葵过来收碗,王嬷嬷喝茶,如意给母亲写信,交代准备年夜饭来颐园做锅塌豆腐的事情。

秋葵一扫桌子上的残羹剩饭,笑道:“只要如意姐姐一来,嬷嬷至少能多吃半碗饭呢。”

如意伏案,走笔如飞,说道:“就是,我就是王嬷嬷下饭的开胃小菜,一见了我呀,嬷嬷就有了食欲。”

三年过去,大家都混熟了,如意在紫云轩这里,没有了最开始时的拘束,还能开一些玩笑了。

王嬷嬷一边喝茶,一边在屋子散步,她瞧了一眼如意写的信,说道:“三年了,你这一笔烂字一点没变。说多少回了,你把字练一练。”

如意说道:“字帖好贵的,笔墨纸砚也都好贵啊,我去书坊瞧过了,一本字帖,云片糕似的薄薄一册,上头都是大字,一页顶多印十几个字,还卖的那么贵!”

“我逛来逛去,最后买了一本话本小说,叫《陆公案》,讲咱们顺天府以前有个断案如神的提刑官陆青天,他破案抓真凶的故事,可好看了,人家一本书印那么多字,比瓦片还厚,结果比云片糕般的字帖还便宜呢,还能解闷,物美价廉,我还买什么字帖呀!”

此话一出,王嬷嬷当场实在憋不住了,顾不得仪态,把嘴里的茶都喷出来了!

噗!

茶水像薄雾般的喷出来。

如意笑道:“哟,王嬷嬷这是要裁衣裳,先给布料缩缩水啊。”

裁布的时候,会先用喷壶或者直接用嘴往布料上喷水,再用熨斗把水分熨干,把布匹做个预缩,这样做出来的衣服会更合体一些。

秋葵哈哈大笑。

王嬷嬷也忍俊不禁的笑了,“胡说八道!秋葵,撕烂她的嘴!”

秋葵笑道:“我不敢跟如意姐姐动手,都晓得如意姐姐会吵架,这颐园那么多丫鬟,谁敢跟她对嘴啊。”

王嬷嬷抚了抚胸膛,让自己平静下来,说道:“字还是要练的,不用多么好看,至少写的工整。你除了月钱,每个月赏钱也不少,怎么就舍不得买字帖呢。”

这时如意已经将书信写完了,叠了信纸,起身去书架找个信封封住,看到书架摆着一本簇新的书,随手一翻,上头是一行行像一块锅塌豆腐般大小的字。

这字不是印上去的,是手写的。

如意拿着书问道:“嬷嬷,这时谁抄的书啊,上面的字好好看!”

王嬷嬷说道:“这不是书,是《金刚经》其中的一卷,咱们老祖宗平日抄经书,修身养性,有时候还把抄写的经书散给至亲和信任的人,让他们照着抄,传扬佛法,累积阴德,我得了一套老祖宗亲手抄的《金刚经》,有时候拿出一卷念一念。”

如意说道:“还是王嬷嬷有面子,老祖宗的字写的真好看,端正却不死板,雅致却有力道,不像毛笔写的,就像刀斧雕刻上去似的。”

王嬷嬷说道:“这是小楷,老祖宗以前的字没有这么好看,后来进了宫陪伴咱们家太后娘娘,宫中岁月漫长,时常练字解闷,宫中藏品丰富,老祖宗临摹的名人真迹字帖多了去了,融汇贯通,因而练就一手漂亮的小楷。”

“真好看,比市面上字帖上的字还好看。”如意爱不释手,脑子突然出现一个主意,说道:“嬷嬷,能不能把《金刚经》借给我练字?我每次只拿一卷,这里头的字写的大,能够当字帖用,照着临摹抄写,这样就节省了字帖的钱,还能学会写漂亮的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60-70(第7/22页)

王嬷嬷没有想到抄写的佛经还有这个用处!

王嬷嬷说道:“你还真是个大聪明,省钱省到这个份上了。”

如意有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王嬷嬷,“练字也是抄经嘛,老祖宗散手抄的佛经,不就是为了传扬佛法,累积阴德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老祖宗啊。”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好像有什么不对……

今天王嬷嬷心情好,加上年底,快要过年了,气氛轻松愉快,如意的要求也不算过分,于是,王嬷嬷点头了,说道:

“好吧,你可以借一卷《金刚经》回去练字,但是不可以搞丢了,不可以借给别人,每练完一卷,你就还回来,再借再还。”

“多谢王嬷嬷!”如意把老祖宗手抄的《金刚经》放进自己的毡包里,看书架还摆着几刀纸,就“顺手”拿了一刀。

王嬷嬷啧啧道:“你连纸都舍不得买啊!”

“纸很贵的,读书人的东西都贵。”如意在书架兴奋的寻找着其他文具,就像猎人在狩猎,“我的字平日就够用了,写的好看是为了办差事,既然是办差事要用,为什么要我自己掏钱呢?自然都是官中的开销,都是为了好好的当差。”

见过很多丫鬟,如意这样的独一无二,王嬷嬷算是开了眼了,说道:“瞧你高兴这样,就像吃了蜜蜂屎似的,抽屉里还有两块好墨,几支没用过的笔,你都拿去吧。”

【作者有话说】

今有带薪拉屎,古有带薪练字。如意:绝不内耗自己,只薅公司羊毛!

第64章 第六十四回:为放假挥笔排班忙,说陪嫁勾起陈年事

第六十四回:为放假挥笔排班忙,说陪嫁勾起陈年事

得了王嬷嬷的话,如意才不会客气呢,笔墨纸砚全都放进毡包里。

王嬷嬷把茶喝完,就出了紫云轩,不晓得干什么去了,留下如意坐镇。

如意摆出纸笔,打开紫云轩所管辖人员的花名册,小厮五十人,丫鬟婆子等女人八十四人,一共一百三十四人,她要给这些人排过年休息的班。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四,一共十四天,颐园伺候的人,无论丫鬟婆子还是小厮,都可以轮番回家过年休息。

但是颐园有老祖宗和三位千金小姐。不能没有伺候的人,需要留下一些人继续当差,这样就需要排班,大家轮流放假回家。

三年前,如意负责每个月放月钱时,王嬷嬷就把紫云轩排班的活也一并交给她了,理由还相当冠冕堂皇——能者多劳嘛!

既然上了“贼船”,就身不由己了,“能者”如意只得接受“多劳”的安排。

如意化繁为简,把这十四天一分为二,前七天和后七天,将人员也一分为二,每人都可以休息七天,前七天休息,后七天就当差,然后让前七天当差的人轮换休息。

为了公平,前七天和后七天也轮着来,比如你今年休前七,明年就休后七天。

王嬷嬷同意了如意的排班做法。

如意按照前七后七的法子贴出排班放假告示后,众人都说公平,简单明了。

就连松鹤堂,大厨房还有梅园都效仿了紫云轩的做法,分前七后七,每人轮流放七天长假。

今年,如意当然也沿用了自创的七天放假大法,她把去年放假的排班花名册找出来了,进行前七后七轮换排班。

然后和目前的人员名单做比对,把那些因病、孕、老或者不守规矩的被赶出园子的名字划掉,新替换的人名字添上。

做好紫云轩过年排班花名册之后,如意又按照房头,比如上夜,洒扫等等,分别抄录了排班名单,好发下去,按照名单执行。

期间,还时不时有人拿着帖子进来,大多都是领用物件或者支银子买东西的,什么炭啊,灯油啊,扫把抹布水桶,熏香,窗户纸等等。

此时如意已经熟知旧例——甚至,很多旧例都是她亲手定下来的呢,不需要像刚接手时,要时不时去翻旧账查旧例了。

故,如意理事非常快,扫一眼帖子,立刻就能判数目对不对,对了就准,不对也懒得废话,直接把帖子还回去,来一句,“这项开销不对,算清楚了再来。”

能者多劳,一心二用,如意一边理事,一边写过年排班花名册,有条不紊。

待如意把一百三十四个人的排班都写好了,起身站起来,转了转有些酸疼的手腕。

如意看着书案上的丑字,心道:练字,哼,一定是哪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才有功夫练字,我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理完这一堆事情,只想躺下来休息一会,连笔都不想看了,那里有闲情逸致去练字!

这时,秋葵进来说道:“松鹤堂的枇杷来了。”

如意纳闷,“松鹤堂又不归我们紫云轩管,她来干什么?”

秋葵说道:“她拿着一个包袱,说是花椒给如意姐姐送东西。”

如意说道:“让她进来吧。”

枇杷来了,从包袱里拿出一包茶叶,说道:“这是雀舌芽茶,花椒姐姐刚得的,要我给如意姑娘送来。这会子花椒姐姐在等老祖宗午觉醒来,就不能亲自来送。”

各位看官,你们还记得枇杷吗?

三年前,老祖宗带着三个孙女第一次去承恩阁赏米芾画作的时候,如意和松鹤堂两个丫鬟都吵过架,一个叫做碧莲,另一个就是枇杷了。

枇杷是水果,名字一听就是东府周夫人的人。

当年,枇杷奉命去梅园采两支满是花苞的梅花枝,她嫌累,就要胭脂把梅枝扛到承恩阁,被如意逮住了,好一顿骂!后来都被如意骂哭了!

现在,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松鹤堂的花椒升了二等丫鬟,枇杷依然是三等,要听花椒使唤了。

如意很少喝清茶,她喜欢喝油茶,但是像雀舌芽茶这种名贵的茶叶,用来待客是很体面的——如意娘甚至还用这个来做新菜呢!

如意接过茶叶包,说道:“多谢了,劳烦你跑一趟,坐下喝杯茶,吃点茶果吧。”

以前两人吵过架,但也就这么一次,后来花椒高升,枇杷变老实了,再也没有找不痛快。

现在,枇杷来替花椒跑腿送茶叶,如意就对她客客气气的,尽了礼数。

枇杷说道:“不用了,我还要去梅园,给胭脂和红霞各送一包茶叶。”

如意说道:“好吧,你既然有事,我就不留你了 。”

枇杷告辞离开,三年过去,当年偷懒耍滑的小丫鬟变得沉稳了许多。

枇杷一走,如意猛地想起了什么,跑出去追上枇杷,说道:“劳烦你去梅园帮我带个话,就跟胭脂和红霞说,晚上去一起去大厨房饭堂里吃饭。”

枇杷说道:“我知道了,一定传到。”

到了快吃晚饭的时候,王嬷嬷还没回紫云轩,如意就把写好的过年排班名册放在抽屉里,告诉秋葵,等王嬷嬷回来就给她瞧瞧。

秋葵应下了,问道:“如意姐姐晚上不在紫云轩吃王嬷嬷的份例么?都是好菜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60-70(第8/22页)

如意说道:“我还有事,你们拿去分了吧——对了,你今天把我的信交给我娘时,她在做什么?”

秋葵笑道:“在炕上做针线呢,如意娘看了信,说她知道了,这就去准备。”

娘做事,如意是放心的,于是她背上毡包,去了大厨房。

饭堂里,胭脂红霞已经抢好了靠炉子的好位置,等着如意呢。

如意放下毡包,说道:“你们想吃什么?说吧,我要大厨房用小锅现炒。”

大厨房年底的账,都是如意用算盘清出来的呢,她可以点菜。

红霞嘴快,先说道:“我想喝鸽子汤、红焖羊肉、烤羊蹄、还有糟鹅胗鹅掌,炒个大白菜去腻,再来一坛温热的黄酒。”

胭脂不想太麻烦,说道:“我就想吃个炖鸡蛋,炖的嫩嫩的,放点盐和葱花就行了,上面不要浇酱油和香油。”

如意就去跟大厨房说了以上菜肴,“……最后来个手擀面,面不要切的太细,有筷子的一半粗就行了。”

那婆子一一应下,就去了厨下。

如意回到座位上,红霞朝着她做鬼脸,“哎哟喂,如意姑娘好威风啊,都可以点菜了。”

如意回了她一个白眼,“少在这里装蒜,你想点也能点,你姨爹当了大管家,新姨妈也疼你,你如今就是副小姐了,去点个菜,大厨房还敢不给?”

红霞笑道:“我可不会为了一点吃的欠了大厨房人情,吃人嘴软,我嘴巴馋了现点炒菜,都会给钱的。”

胭脂问道:“如意,你找我们有什么事情?”

如意说道:“没什么大事,就是问问你们,过年休息是前七天还是后七天?咱们凑在一起,好出去玩,一年就这一次机会。蝉妈妈只出去一天烧香拜佛,剩下的日子她都会替我的班,我可以休十三天,依你们两人的日子便是。”

“真羡慕你呀,有蝉妈妈这个好人作伴。”胭脂说道:“今天姚黄姐姐也排了班,我和红霞都休后七天。”

红霞兴奋的说道:“我听我姨爹说,今年护国寺正月初八的庙会,会有好几个名角唱戏打擂台,可热闹了。刚好今年轮我们休后七天,到时候我们三个一起去逛护国寺庙会。”

“行啊。”如意说道:“咱们就说好了,初八一起去护国寺。”

红霞点点头,“就这么定了,对了,这回不准让你弟弟吉祥赶着马车跟在后头,他人不错,就是管的太宽了,去年我们过年一起玩,但凡去点人多的地方,他就拦着不让,说怕被挤着了。”

如意点点头,说道:“好啊,你也别让你表弟赵铁柱跟着我们,去年他跟我们,哎哟那个馋,从街头一路吃到街尾,都吃吐了,害得我们大过年到处找药铺,给他买消食养胃的药丸子吃……”

鉴于去年的“惨痛”教训,红霞和如意达成一致,不带男的去,带男的逛街就是扫兴,就三个女孩子得了。

闲聊着,菜和酒都上来了,居然还多了一盘黄瓜炒胶东大虾仁。

如意拉着端茶的婆子问道:“我没点这道菜,这冬天的黄瓜是暖棚里种出来的稀罕物,是老祖宗和小姐们的份例,我可不敢点这个。”

“知道。”婆子说道:“这是我们大厨房总管严嬷嬷送给如意姑娘的,说,如意姑娘帮我们做账,却很少来点菜,今天既然开了口,咱们就好好招待着。”

又问:“面条已经擀好了,是现在下,还是等姑娘们喝完这壶黄酒再下面?”

其实如意偶尔来大厨房点菜,也是故意给机会让大厨房还一还人情,要是一直啥都不点,大厨房会以为她所谋甚大,心中自然有揣测,关系就弄僵了。

人情世故,就是如此,所以,如意坦然接受了大厨房的殷勤,说道:“多谢你们送的菜,手擀面等我们喝完酒再下吧,面坨了不好吃。”

婆子应下,回厨房吩咐去了。

这时,胭脂已经提壶给三人都倒好了酒,说道:“一年又一年,我们在颐园已经当差三年,今年算是平安无事的过去了,希望来年也一样,平安无事。”

红霞举杯道:“没错,希望来年咱们也平安无事,来,咱们碰一杯。”

三人碰杯,都一口喝下。

且说颐园大厨房,如意胭脂和红霞三个人觥筹相错,庆祝今年相安无事,平平安安的度过,与此同时,松鹤堂,王嬷嬷、来寿家的,正和老祖宗说话。

老祖宗闭着眼睛,歪在炕上,来寿家的坐在圈椅上,王嬷嬷坐在小杌子上,身边都有一杯茶和一个装着各种茶果的剔红攒盒。

王嬷嬷说道:“老祖宗,大小姐四个陪嫁丫鬟,我拟了四个名单,请老祖宗把把关,看妥不妥当。”

老祖宗扬了扬手,“说吧。”

王嬷嬷说道:“姚黄,赵粉,豆绿,石榴。”

前面三个都是牡丹花,就最后一个是水果,显得不伦不类。

果然,老祖宗睁开了眼睛,“石榴?就是上回周氏要送给夏氏的石榴?会按摩的那个?这个周氏,要我怎么说她呢,就是不知悔改,尽做些讨人嫌的事。”

“正是。”王嬷嬷说道:“她老子娘都在翠微山国公爷长眠之地看管祭屋祭田,是咱们家的家生子,人是可靠的。我跟石榴背地里商量过了,等她陪嫁过去,转过一年,就把她老子娘的身契都送到大小姐手里,要她老子娘管着大小姐的陪嫁铺面或者田庄。以后全家都是大小姐的人。”

大小姐张德华嫁到定国公府,就是年仅十八岁的定国公夫人了,诰命比周夫人还高,定国公府百年国公府,根基深厚,可不像张家一门两侯这种根基尚浅的“暴发户”。

石榴又不傻,当然是跟着年轻的定国公夫人更有前途。

周夫人这回,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老祖宗想了想,说道:“我记得德华房里有个丫头,生的很是标致,性格沉稳,左眼下面有一颗胭脂记,这是福相啊,鸿(红)运当头。这丫头不错。”

王嬷嬷忙道:“她就叫做胭脂。姚黄也说她不错,模样好,性格好,还是咱们的家生子,不过,她还是留在咱们家里吧,不适合当大小姐的陪嫁丫鬟。”

老祖宗问道:“为什么?”

来寿家的连忙说道:“老祖宗贵人多忘事,这不是因为胭脂她娘的出身嘛,怕将来麻烦。”

老祖宗神色茫然,“胭脂她娘怎么了?”

来寿家和王嬷嬷对视一眼,来寿家的从圈椅上站起来,走到炕边,坐了半边屁股,说道:

“胭脂她娘郑姑娘,是以前石家的后人,就是当年一门一公一侯的石家?如今石家虽然抄家灭族了,但亲家武安侯府郑家还在,且看在武安侯的面子上,郑姑娘的后人,咱们张家给一碗安生饭吃,养着就行了,陪嫁出去,会给大小姐添麻烦的。”

“哦,是她呀!”老祖宗猛然想起来了,说道:“瞧我这记性,越来越差,连郑姑娘都忘记了。”

来寿家的说道:“也难怪老祖宗会忘记,这个郑姑娘三年前就死了,那年大旱,闹水痘,东西两府好些孩子过了病气,郑姑娘本来身子就弱,为了照顾一双染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60-70(第9/22页)

的儿女,她倒下了,我还格外给她家二十两烧埋银子,让九指好好安葬郑姑娘。”

“当时府里还有好些人不服气呢,说其他家都是死了孩子才给二十两烧埋银子,怎么唯独她家死了大人也给?”

“更有离谱的,还编排我看中了九指长得俊!想要把他纳为幕下之宾呢,一把年纪,老妇撩发少年狂了。”

老祖宗笑道:“但凡有点本事的女人,就有人编排泼脏水,最容易泼向女人的脏水,就是男女那点事。”

这一点,王嬷嬷也深有感触,连连点头,“老祖宗说的对。来寿家的受委屈了,郑姑娘的来历不能往外说,有冤无处诉。”

来寿家笑道:“我不委屈,九指狠狠揍了那几个人,就没人再敢胡说八道了。”

老祖宗缓缓坐起来,看了看外头的天色,说道:“天什么时候黑的?这么晚了,怎么还不摆饭?”

一听这话,来寿家和王嬷嬷又对视一眼:老祖宗这是怎么了?记性变得这么差?忘记郑姑娘也就罢了,但才刚刚吃过晚饭,大家喝茶消食呢,怎么又说没吃饭?

【作者有话说】

衰老不可逆转

第65章 第六十五回:悲白发晚饭吃两回,做豆腐三宝齐上阵

第六十五回:悲白发晚饭吃两回,做豆腐三宝齐上阵

王嬷嬷正要解释,来寿家的抢了先,说道:“这不因老祖宗今天午觉睡的长,起的晚,吩咐说迟一点再吃晚饭嘛,所以天黑了还没有摆饭。”

王嬷嬷顿时明白了来寿家的意思,人老了,老祖宗的记性出了问题,但是老人一般是不服老的,来寿家的将错就错,是为了维护老祖宗的脸面。

王嬷嬷也随声附和道:“正是如此,老祖宗既然饿了,就她们摆饭吧。”

幸好,老祖宗虽然忘记了刚刚吃过晚饭,但是肚子饿不饿还是能够感受到的,说道:“奇怪,这么晚了,也不觉得饿,人老了就是这样,吃的少,不想动弹,又睡了一下午,就更不饿了。”

记性不好的老人们大多有个通病,就是你越是纠正说,你明明已经吃过饭了,老人就越跟你犟,说我没吃,你们都骗我,就偏要吃,即使不饿也要吃。

但你要是顺着老人的意思去说,啊对对对,是是是,咱们这就吃饭,老人反而不会跟你硬犟,就像到了逆反时期的小孩子似的,要哄着点。

来寿家的说道:“不饿就简单吃点,天气冷,吃个锅子如何?”

老祖宗点点头,“吃个素锅子吧,晚上吃的清淡些,别睡觉积了食。”

来寿家的继续陪着老祖宗说话,王嬷嬷出去,吩咐芙蓉她们赶紧准备素锅子。

王嬷嬷把老祖宗刚吃晚饭转眼就忘记的事情说了,芙蓉倒是见怪不怪,说道:

“这不是第一次了,今年入冬之后,忘性越来越大,来寿家的说,让我们哄着点老祖宗,别戳破了,免得老祖宗伤心。”

王嬷嬷听了,有些伤感,她近年来眼神也是越来越不好使,衰老来了,有的眼睛先老,就像她自己;有的脑子先老,就像老祖宗。

王嬷嬷叹道:“怪不得老祖宗喜欢来寿家的,真真什么都考虑周到了,如此甚好,不伤老祖宗自尊。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可不就像小孩子一样,忘性大,需要哄着照顾。”

芙蓉苦笑道:“是啊,人老了,就是越来越不中用。我四十岁以后,就熬不得夜,现在上夜的活都交给花椒了,否则,我白天根本撑不住。”

王嬷嬷说道:“芙蓉姑娘要注意保养身子啊,你照顾老祖宗的年岁最长,老祖宗离了谁,也离不开你。”

芙蓉叹道:“我尽力而为,老祖宗离不开我,我又何尝离得开老祖宗?这么多年的陪伴,主仆之情不必多说,老祖宗若走了,我也活不成的。”

芙蓉要小丫鬟摆了个紫铜锅,一桌子素菜,有白菜、豆腐、蘑菇、银耳、黄瓜、韭黄、木耳等等。

老祖宗坐下,对王嬷嬷和来寿家的说道:“你们怎么看着我吃?我一个人怪冷清的,坐下来一起吃热闹。”

其实今天晚饭就是王嬷嬷和来寿家的作陪,刚刚吃过了啊!

两人为了哄老祖宗,心照不宣坐下来,硬着头皮,又陪着吃了一顿!

饭毕,年轻体健的花椒扶着老祖宗在屋里走走消食,王嬷嬷朝着来寿家的使了个眼色,两人出去说体己话。

王嬷嬷问道:“老祖宗记性不好这事,太后娘娘,两府的侯爷侯夫人知道吗?”

来寿家的说道:“暂时谁都没告诉,也就是贴身伺候的芙蓉,花椒,还有你我知道。先看看吧,老了记性不好,丢三落四的是常事,如果越来越严重,就跟太后娘娘,还有两府侯爷侯夫人说吧。再说,说了有什么用呢?那里有神医治得了老病?都是骗子。”

王嬷嬷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次日,腊月二十六,颐园所有伺候的女人都发了一套预备过年穿的新衣,红袄红裙,闪缎绿比甲,打扮的喜庆。

除了衣服,伺候的女人们按照各自的品级发了金银首饰,反正低等的都是银镀金的一对钗环。

一等丫鬟和仆妇是一对金嵌红宝石凤钗,金镶玉童子持荷耳坠

如意这种二等丫鬟,是一对喜上梅梢的金钗,金葫芦耳坠。

三等丫鬟以及以下的仆妇都是银镀金的喜上梅梢银钗,银镀金柿子耳环。

每个人头上都是黄哄哄的,富贵喜庆。

王嬷嬷叮嘱颐园的女人们:“这衣服首饰要保存好,过年的时候统一穿戴,等到二月大小姐出嫁,也是穿戴这一套,若是弄丢了首饰,自己出钱买去!官中不会再补发了。”

年嘛,每年都过,大小姐出嫁才是这两个月最重要的事情,何况嫁过去就是定国公夫人,一场盛大的婚礼,张家不惜血本都要给大小姐把面子做足了,因而今年发的首饰最贵重。

如意把衣服钗环都放进衣柜里收好,去大厨房吃晚饭的时候,有婆子来说,“如意姑娘,等你吃完了,去暖房一趟,严嬷嬷有事找你商量。”

如意应下,吃了饭,走去大厨房后面的一排房舍,暖房她以前来过,三年前帚儿疗伤时,就在这里住过几天。

这里有地炕和火墙,屋顶还是透光的琉璃瓦,白天黑夜都是暖的,种植着黄瓜、韭菜、青菜等等,下面还有地窖,种着韭黄。

马上要过年了,这些矜贵的蔬菜比肉贵多了,要小心伺候,老祖宗住在颐园,因而这三年东西两府的年夜饭都在颐园吃,每年大厨房都严阵以待,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大厨房总管严嬷嬷每天早中晚三次都要来暖棚查看一遍蔬菜的生长情况。

严嬷嬷是厨娘出身,从烧火丫鬟做起,一步步爬上来的,今年其实才四十岁出头,和芙蓉一样年龄,只是年轻时常年在灶下劳作,烟熏火燎的,显得有些老态。

如意说道:“嬷嬷找我啊。”

严嬷嬷半蹲着,用尺子量着竹菜架上吊着的小黄瓜,看着长势,说道:“今天来禄家的跟我说,你娘做的锅塌豆腐好吃,今年年夜饭的豆腐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们这十年 小霸王折腰记 仙尊今日又在倒霉 说剑 拯救美强惨女主进行时[快穿] 资助生说她养我 他非要强取豪夺 是的,我失忆了 这该S的看脸的世界 他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