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 70-80

70-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19世纪贵族婚姻 这恋爱一定要谈吗 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 人鱼研究所 顶级新婚[先婚后爱] 他们都说战死元帅暗恋我 [综武侠]黑店日常经营中 拔份 吉祥如意 病弱美人被迫反派[快穿]

历史上宫女们之所以刺杀他,就是因为嘉靖帝为了宫女们经血“干净”,让宫女们只喝露水和吃桑叶,眼看活不下去,宫女们才铤而走险。⑤

不过其他人不知道嘉靖帝才是当事人,以至于他们看吃丹药的其他权贵,也带上异色眼光。

那些吃过丹药的权贵们就不用说了,有人已经当场大吐特吐,胆汁都吐出来。

“呜呜,以后朕就是病死,也绝不吃丹药!”

李世民崩溃,反正按照历史,他不管服不服用丹药都是死,如此还不如留个清白身。

“呼,还好太宗名气大,没把朕扯进去。”

唐朝真迷恋长生和丹药的帝王们松一口气。

得亏李世民不知道他们想法,要不然绝对生气。

要是可以,他绝不想要这种“名气”。

“这期游戏内容,对朕来说真是太不友好了。”李世民脸皱起来。

对于嬴政和刘彻两个来说,又何尝不是。

总之三人用最快速度答完题,等拿完奖励后,二话不说就关闭随身天幕,并短时间内不想再打开。

“果然是火。药的各种配方,算唯一欣慰吧。”自觉心灵受到重击的刘彻心里好受一点。

“陛下,民间也有人得到火。药配方。”诸朝,宫人们来报。

“果然,天幕不是白警告的,从看到警告之初,朕心里就有了不祥预感。”因为火。药配方要只是给少数人,天幕没必要多此一举。

前脚才拿到火。药配方的嬴政、刘彻,很快就忙碌起来。

因为他们要稳固朝纲。

“哈哈哈,有了火。药,朕就不用再怕匈奴了!”汉初,刘邦得意叉腰道。

“提前祝陛下凯旋。”吕雉朝刘邦拱手。

“咳,朕非得去战场不可吗?朕都那么大年纪了……”刘邦顿住,想到自己的年纪迟疑。

“陛下,火。药这东西,你让别人用,能够放心吗?”吕雉问刘邦。

“那肯定不放心啊,不过得到火。药配方的不止咱们,等朕走后,后方就交给皇后了。”刘邦忧虑,嘱托吕雉道。

“陛下放心,我一定照看好‘咱们的大汉’。”吕雉在某些字上加重字音。

刘邦装作听不懂,转而召见萧何、张良开始部署。

既然能在汉初把匈奴解决掉,那就绝不能留到后世。

后宫,吕雉知道,这次自己只有做的比历史上更加狠辣,才能保住她们的地位,以及大汉的江山社稷。

既然刘邦不拉胯,她也绝不能拖后腿。

当然,像汉初这样的正面例子并不多,毕竟就算同样的朝代之初,很少有像刘邦、吕雉这对心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70-80(第6/30页)

和手段过硬的夫妻。

至于中后期,土地已经大肆兼并的朝代,混乱度更不用说。

没有火。药前,百姓们就拿农具反抗,有了火。药后,他们杀伤力和反抗力度更大。

而反观和他们对战的朝廷,却有些畏首畏尾。

“你们这样用火。药,就不怕失去天幕的观看资格吗?”朝廷的人朝起义的百姓们喊话。

然后换来百姓们的哈哈大笑,“我们活都活不下去了,还用在乎天幕观看资格?”

“从我们动手之初,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反观你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多,行动上也会更加迟疑。”

因为他们没有退路,而那些权贵们有更多退路。

“最重要的是,就算我们用火。药,也没有失去天幕观看资格!”这个发现,如何让他们不振奋。

“不可能,天幕,你何其厚此薄彼!”权贵们很不服气,想要吐血。

他们这边小心翼翼,生怕失去天幕观看资格。

反观起义军们,都用上火。药了,依旧还有天幕观看资格。

“既然他们可以用火。药,那咱们也可以用,咱们身后可是朝廷,按照火。药材料储备,还能输给一群起义军。”愤怒过后,朝廷众人冷笑。

结果他们一用火。药,立刻失去天幕观看资格。

“天幕真的是不公平,它居然站在逆贼那边!”这对比让朝堂众人破防。

“不,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伤及无辜的缘故,起义军们路上对百姓们秋毫无犯,而反观咱们的士兵依旧还是以前的行事做派……”也有人发现两者间更细致的问题。

这话并不是在说起义军们的纪律有多好,事实上起义军们质量参差不齐。

现在能留下来并壮大的,都是大浪淘沙出来的精英。

反观朝廷这边,就算知道士兵们有问题,也没办法改革,只能将错就错。

此消彼长,难免出现不同情况。

“那些逆贼也配和咱们将士相提并论,他们不就是仗着火。药吗!”

可惜能看清楚这一点,并接受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愤怒上头,一条道走到底的存在。

那些聪明人眸光晦涩,“究竟什么时候,他们才能明白,民心才是根本。”

拥有民心,哪怕民间有火。药,也不会滥用。

而没有民心,哪怕朝廷有火。药,照样改朝换代。

他们有。种大厦将倾,却无力挽回的绝望。

“希望乱世过后,华夏能过得更好吧。”

他们不希望新的朝代建立后,又是老套轮回。

“一定会的,因为天幕在看着,就算有人会失去本心,天幕也会对其纠正。”

也有人心态乐观,觉得糟糕只是一时的。

“但愿如此,只是我觉得我们也不能太依赖天幕,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

“谁知道未来,天幕会不会像突然出现那样,又突然离去。”

“我觉得天幕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就像节目的期限那样,总有一天会迎来终结。”

“这么说也是,眼看三期内容已经过去,要是后面内容也这么短,那距离节目结束只怕不远。”

说起这个,人们心里难免忧虑。

“果然,火。药的出现,带来的大都是战争。”看到诸朝遍地战火,直播系统没感到意外。

同样她心里也没有罪恶感,因为火。药顶多只算加速器,没有火。药,不代表那些矛盾就不存在。

但也有小部分人让直播系统感到喜欢,那就是把火。药运用到炸山开路上面的人们。

他们大都是地方偏远,没被战火波及到的地方,目前最大困境就是山路。

从后世中得到激励,他们想办法凑齐火。药原材料以后,就开始炸山开路。

尽管他们火。药数量不多,且用量还在摸索中,但比起之前,已经算良好开始。

“等等,后世环境好,山民可以开路,不需要担心别的问题,可是咱们不同,万一朝廷顺着山路过来抓捕咱们怎么办?”

也有人忧虑其他问题,因为他们大都是黑户,为了躲避朝廷苛捐杂税和劳役/兵役而逃进大山。

山路既是他们的阻碍,也是他们的安全屏障。⑥

“就算这样,也不能因噎废食,大不了他们来了,咱们仗着地势和他们兜圈子,到时候有的是办法。”

“倒是咱们开凿了山路,外界一旦太平,咱们就可以迅速得到消息,而且咱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比咱们更快走出这些大山。”

总的来说,炸山开路的事还算顺利。

虽然有时也会遇到困难,可跟外界比,却是难得安稳静谧。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诸朝局势改变。

火。药的出现,让执政者们越来越吃力,他们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肆意享乐,因为不认真,他们真的会迎来改朝换代。

如此情况下,原本就优秀的人会被磨砺的更加成熟,而原本德不配位的存在,会加速淘汰速度。

可以说,短短时间,局势变幻远超之前。

一个月后,姜叶和江雪再次出现。

天幕直播,也迎来第四期内容。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四卷 《第四期:两条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

第七十三章

【第四期, 我们来看一下古代经济。

说起经济,不知道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什么?】

“经济,指交易、买卖的话, 最先考虑的肯定是价格。”

“价格?最先考虑的应该是物品种类吧?”

诸朝古人们各抒己见。

总来的说,逃不开价格和种类两大方面。

【经济, 是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大家比较关心的价格和物品种类, 是经济中的重要环节之一。】①

“咱们居然也是经济的一环?我还以为只有交易才能算经济呢。”

“那当然,以咱们纺织工厂为例, 咱们处在‘生产’这个环节。”诸朝聪慧的纺织女工们道。

“我们负责流通和售卖。”诸朝商人们道。

“之前还以为我们就能代表经济呢。”

谁成想并不是。

“那我们负责的是消费, 以及偶尔生产。”这是诸朝消费主力的普通人们。

虽然很多时候他们扮演的都是消费者角色, 但有时候他们也会生产一些东西,比如编织草鞋、织布之类的手工艺品售卖贴补家用。

【首先说生产,凡是人们需要和能做出来的东西, 都能算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70-80(第7/30页)

产。

生产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种类十分广泛。】

“果然,我们纺织工厂是生产环节。”诸朝纺织女工们很兴奋。

“照这样说, 我们种地也在生产范围。”这让诸朝种地的百姓们出乎预料,却又理所应当。

“房子的话, 确实小到居住, 大到买卖,也是经济中的一环。”

“还有马车和道路, 经济可真是无处不在。”

说起熟悉的衣食住行,很多人都能从身边事物举例。

结果笼统归纳后, 着实把他们吓一跳。

因为他们大多数人之前从没有考虑过“经济”这种问题。

诸朝大部分人,从没想过, 经济居然距离他们如此之近。

“明明只是很寻常的事, 一归纳, 反而给人一种了不得的感觉。”

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日常交易背后的本质,才觉得震撼。

【流通的话,分两类。

一类是人,古代的商人们,他们通过拉开距离,从而赚取商品中的差价。】

【比如内陆粮食价格便宜,海边不宜种地,粮食昂贵,那么商人们把粮食换个地方卖,就能赚更多的钱。

同理海边盐价格便宜,内陆盐价贵,商人们从海边往内陆卖盐,同样可以获利。

这就是商人和买卖。】姜叶简单举例。

“不,商人们私自贩盐是违。法的!”有人注意到其他问题。

“天幕只是简单举例,又不是鼓励商人们贩卖私盐。”

“就算这样,举例也不合适。”

“商人们虽然地位低,但也是真赚钱啊。”

知道商人获利的手段后,诸朝百姓们十分羡慕。

不过因为社会地位缘故,他们虽然心动,行动的人却不多。

刚好,姜叶和江雪也提起这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商人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前面提过商人们不能穿丝绸,商人后代不能科举。

从这些政策,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重农抑商”的风气。】②

“天幕别一杆子打死,不是所有朝代,商人后代都不能科举的。”

虽然他们确实都用“重农抑商”的政策。

“后世商人地位比咱们高多了。”

说起后世商人们的地位,诸朝商人们心里难掩羡慕。

【古代社会阶层划分是“士、农、工、商”,商人们在最底层。

其本质是古代粮食生产力跟不上,为了把更多百姓们绑在田地上,朝廷主动打压商人们的地位,让其他阶层唾弃他们,从而减少百姓们对经商挣钱的向往,加大对社会阶层下降的畏惧。】

听姜叶说起这个,诸朝执政者们脸都麻了。

“倒也不必讲这么清楚!”

这种事,大家心照不宣不就行了,干嘛说那么明白。

“原来是因为这样,商人们/我们地位才那么低的。”诸朝百姓们和商人们恍然。

之前他们知道商人们地位低,低的原因却不清楚。

现在他们明白了。

“问题是就算咱们明白又能怎么样,照样没办法破局,就像百姓们顾虑子孙后代和社会地位,不可能一股脑都来经商,朝廷为了更多百姓,也不可能提升咱们的社会地位。”

诸朝商人们明白过来,心头浮现绝望。

之前他们看后世对经商的态度,心里还期望有天他们古代商人们的地位也会有所改变。

现在知道他们社会地位低的原因,他们很难再抱希望。

“别那么悲观,不是说咱们社会地位低和粮食生产力有关系吗,等以后有了高产粮食,相信朝廷对商人们的限制也会有所宽松。”

“但愿如此,就怕到时候就算有高产粮食,咱们的社会地位依旧不会改变。”

“货物流通靠商人,这个我们已经知道,另一个条件又是什么?”

“等等,我好像明白了。”刚问完,就有人反应过来,恍然大悟。

“你明白什么了?”其他还不明白的人疑惑。

“仔细想想,这些天幕之前讲过。”

“天幕讲过?!我也明白了!!”越来越多人恍然。

【第二个,则是道路。

道路越平整畅通,物流的速度也就越快。

以喜欢吃荔枝的唐玄宗为例,荔枝保质期只有三到五天时间,时间过去荔枝虽然不会坏,但会不新鲜,而唐玄宗之所以能吃到新鲜荔枝,道路和速度功不可没。】③

“路顺速度快这个我们知道,可是喜欢吃荔枝的不是那杨贵妃吗?怎么会是唐玄宗呢?”

有人疑惑,觉得这说法和传说不符。

“难道荔枝都是杨贵妃一个人吃的?有可能帝王一颗荔枝不吃,全都给杨贵妃吃吗?”

有人若有所思,发现之前从没想过的盲点。

“如果唐玄宗是普通人,我们肯定相信荔枝全都给了杨贵妃,因为我们给孩子买糖,也只买孩子那份,可唐玄宗并不是咱们普通人,他更像咱们的官老爷,好东西都要以他为先的官老爷。”

这样一来,杨贵妃全吃荔枝的说法,还真站不住脚。

“这个我知道,荔枝运回京城以后,皇上会留大部分,剩下的小部分会分给妃子、儿女、臣子们……”

说这话的人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仔细一想,就能发现分到荔枝的人数量还不少。

周围人听了疑惑,“既然荔枝不是杨贵妃一个人吃的,为什么只骂她?”

他们以前只跟风骂,从没考虑到其他原因,这一琢磨,直接发现不对。

“因为她在替唐玄宗李隆基背负骂名,人们最想骂的并不是杨贵妃,而是想骂唐玄宗,只是不敢骂,只敢通过骂杨贵妃来对唐玄宗李隆基指桑骂槐。

好在咱们已经改朝换代,要不然这话也不能直接说。”唐朝之后的女人们直言不讳道。

男人们还想为唐玄宗挽尊,想说唐玄宗是被妖妃迷惑,是杨贵妃祸国殃民,她挨骂活该。

可听到女人们的话,他们默默闭嘴,因为双方理由一对比,显得他们小家子气。

除此之外就是女人们说的,已经改朝换代,他们没必要替其他朝代帝王粉饰太平。

“不是说道路的事吗,好端端的扯什么荔枝!”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当事人看了很生气。

尤其是那些骂他的评论,让他心里十分不舒服。

相比之下,他宁愿别人骂杨贵妃是祸国妖妃,是杨玉环喜欢吃荔枝。

而不是他年老昏聩,是他喜欢吃荔枝。

“是啊,我们在通过杨贵妃骂谁?”

唐朝人们怔住,实则很清楚自己心里的答案。

“就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70-80(第8/30页)

唐玄宗李隆基怎么了?难道他不该骂吗!”

“说的没错,骂杨贵妃哪有直接骂唐玄宗李隆基来的过瘾,反正他也不知道是谁骂的他!”

几。乎转瞬间,天幕上多了不知多少骂唐玄宗李隆基的话。

李隆基看到,心被气的直抽抽,“混账,他们怎么敢!”

他的臣子们则神色凝重,“不出意外,那些人是其他时空,安史之乱后的百姓。”

满满的恨意,感觉快冲出天幕,他们身为外人都为之心惊。

而如此纯粹和庞大的恨意,绝不是改朝换代后的人,和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百姓。

这样一来,时间和范围就变得有限。

“咱们这个时空幸运,所以躲过一劫,而其他遭遇劫难的时空,倒也不必苛责。”

也就是说,让他们骂吧,不需要反驳,反正被骂的也不是他们。

而且这也就是他们躲过一劫,现在安然无恙,心态才能安稳。

要不然他们家要是遭难,绝对会跟着一块骂。

【没想到跟道路问题比起来,大家更关心唐玄宗李隆基。

不过今天的唐玄宗李隆基不是重点,咱们还是回到今天的主题上。】

李隆基想吐血,“天幕你们早干什么了?”

“从一开始,你们就可以不拿朕举例!”

不拿他举例,那些人注意力就不会放到他身上。

李隆基十分确定,天幕就是故意的。

不过除了李隆基外,其他人心里都很痛快。

尤其是杨贵妃这个当事人,“骂得好,骂的妙。”

荔枝要全是她一个人吃的,那她被骂并不冤枉。

问题是荔枝不是她一个人吃的,李隆基吃的比她更多,最后挨骂的只有她。

【然后是分配,古代资源都是向上集中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什么意思?

可以简单理解为:两成的人掌握世间八成的财富,剩下的八成。人瓜分剩下的两成财富。

这里的财富也可以换成权力等其他资源,道理通用。】④

“什么意思?我有些没听懂。”有人问身边人。

“我也不是很懂,但隐隐觉得可悲。”一知半解的人们道。

而听懂的人们则沉默,他们承认,事实确实是这样。

无论是财富还是权力,又或别的什么。

“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但失衡过多,也会发生变故,比如改朝换代。”

“虽然还是一样的财富/权力分配方式,可人却变了。”

虽然这种办法不能治本,但好歹治标。

【古代的分配方式是极其失衡的,这也是为什么朝代们逃离不了改朝换代的命运。

因为朝代越往后,社会阶级就越固化,土地兼并、贪。污腐败、民不聊生的问题更严重。

等无法挽回到一定程度,就会迎来改朝换代,然后周而复始。】

“这就是亡国本质!”诸朝执政者们睁大眼睛。

数千年历史,诸多朝代,从开国到亡国。

只用阶级固化、土地兼并、贪。污腐败、民不聊生几个词就能概括形容。

当然除了这些肯定还有其他原因。

不过大致方向绝对没有错。

“之前就说过反着来可以延长国祚,不过谈何容易。”

早就明白并行动的执政者们叹息,因为他们面对的阻力实在太大。

他们身为帝王想要延长国祚,而那些得到权力的权贵们难道就会拱手相让。

这样说吧,能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不亚于改朝换代。

起码改朝换代是摧毁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而他们却无法也不能摧毁现有秩序。

“又来了,那种无能为力感。”

这种眼睁睁看着事态变恶劣,却无力阻止的感觉,让人绝望。

【咱们现在的分配方式,肯定比古代公平。

但随着时间过去,这种分配是继续向大众倾斜,还是向少数人倾斜,这谁也说不清楚。

毕竟咱们站在后世,看已经成为历史的古代自然显得高瞻远瞩,可身处局中,很容易当局者迷。】

“嗤,这话说的,数千年那么多次轮回,难道后世就能成为那个例外?”

“怎么可能,哪个王朝能做到?没有王朝能够做到!”

这让想延续自己王朝的帝王们难受崩溃。

“没有王朝可以例外,纵使朕改变了大秦的命运,未来大秦依旧会覆灭。”

再没有这一刻,嬴政清晰看到秦朝未来的命运。

那个他心中可传至千秋万载的大秦王朝,从一开始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干嘛要执着王朝千秋万载呢?真是不明白其他帝王的执念。”关于这点,刘邦十分洒脱。

他不求长生,对自己建立的大汉也看的很开。

当然这不是他对大汉没有感情,相反刘邦对大汉感情很深。

只是刘邦更清楚,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阻止的。

既然阻止不了,那就只能接受,不然一直纠结痛苦吗?

别闹,他没那么多愁善感。

“千百年后,大汉覆灭,能为后世留下什么?”刘彻呢喃自问。

突然,他想到后世的民族:汉。

“这样也好。”刘彻突然轻笑,心中一直的憋闷和惆怅散去。

他想求长生,天幕说世上没有长生;他想要汉朝国祚延续,天幕说没有王朝可以例外。

但千百年后,华夏人民自称汉族,又何尝不是汉朝精神的一种延续。

“王朝们的覆灭规律,也可以从经济角度解释吗。”李世民眨眼,心里倒是没那么惆怅。

谁让他之前就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事生气过,比起唐朝覆灭,还是盛世大唐的腰斩更让他心痛。

“朕不接受,朕已经改变了那么多,为什么大明依旧会覆灭!”

朱元璋眼眶红肿,难过又愤怒。

为了延续明朝国祚,他强忍着用更多女官,和提拔工匠、商人们的地位。

不仅如此,他还约束朱家宗室,不再让他们那么乱来。

可就算他做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变大明未来的命运?!

“父皇,您冷静,咱们改变了很多,一定可以延长国祚,相反,咱们要是什么都不做,国祚绝对会比历史上短。”

“至于让大明国祚永存,您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朱标对朱元璋道。

“你说的朕又何尝不知道,只是朕心里还是难受!”

朱元璋又不傻,更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70-80(第9/30页)

说前面还有那么多朝代结局做前车之鉴。

可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这两种情绪,并不冲突。

【最后来说消费,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交易、买卖环节。

跟咱们现在的交易不同,古代交易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钱易物,一种是以物易物。】⑤

【先说以物易物。

在咱们今天,以物易物的行为大都淘汰,可对古人们来说,以物易物才是常态。】

“未来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居然淘汰了?”

“真好奇后世钱的模样。”

“也是,后世那么富裕,咱们为什么以物易物,还不是因为没钱。”

对于以物易物的本质原因,诸朝古人心里倒是十分清楚。

【可能有人觉得古人的以物易物是在货币出现之前的行为,货币出现后,以物易物的情况就彻底消失。

事实上并不是,货币的出现,也没彻底取代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方式。

只是比起货币之前的以物易物,货币之后的以物易物让人们对东西物价有更好的参照。】

说着姜叶放出两个视频做对比。

一个是货币出现前的以物易物,一个是货币出现后的以物易物。

货币出现前的以物易物,人们交换东西大都看需求和喜好,比如一条鱼可以交换一匹布。

看到这一幕,诸朝古人们忍不住拍大。腿,“亏了,亏了!”

“鱼价值可比不上一匹布,咱们先人就是这样以物易物的?”

“这样很容易吃亏和占便宜啊,次数多了,对双方都不好。”

然后是货币出现后的以物易物。

假设一匹布值十钱,一辆车值二十钱,那么人就会用两匹布换一辆车。

“这才对吗,这样才公平。”

看到这一幕,诸朝古人们心里舒坦了。

他们既不想占人便宜,也不想吃亏,这样刚刚好。

当然那些想占人便宜的人,自然更喜欢货币前的那种以物易物方式。

后者公平是公平,可也失去占便宜的空间。

【从后者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只把货币做参照物,交易方式还是以物易物。

虽然没用到货币,但不妨碍货币起到规范物价的作用。】

“对,我们平时以物易物的时候,虽然不会用到货币,但会根据物品的价格来算,然后进行交换。”

“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非常精准,有时候上下浮动很正常,比如三个苹果换三个梨,数量一样,苹果和梨的个头却未必相等,而就算不相等,个头相差也不会太离谱。”

要是个头相差太大,那就不是以物易物,而是纯占便宜。

真那样,诸朝古人们也不会惯着。

【除了一对一的以物易物外,古代还有多对多的以物易物。

多对多的以物易物,比如货郎去村里卖麦芽糖,村民们会用粮食交换麦芽糖,而货郎如果用粮食再换取别的东西,那就形成多对多的以物易物模式。】

【多对多的以物易物模式,缺点是比一对一的以物易物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计算。

优点则是通过这种方法,换取到的的东西种类比一对一以物易物范围更广。】

毕竟一对一以物易物,很讲究眼缘,且局限性大。

多对多的以物易物,则解决这个问题。

【撇去货币体系,换到咱们现在,一对一的以物易物,就是咱们的小摊贩,多对多以物易物,则是咱们的商超。

小摊贩目标精准,商超种类齐全,总之各有优势。】

姜叶把小摊贩和商超用视频做对比。

诸朝古人们对小摊贩摆摊模式并不陌生,甚至很熟悉。

让他们震惊的是后世商超种类之齐全。

“好多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这是几大分类,细分能分几十样,甚至上百样。

“最重要的是那些商超距离他们很近,后世哪怕是镇上,也有好多超市。”有人发现。

“你怎么知道的?”

“随身天幕突然标出好多商超,数量密密麻麻不说,好像还能点进去看。”

“还真是,你说咱们的杂货铺,为什么种类就那么少,和距离那么远?”

古代杂货铺们:“后世商超,远不是我们杂货铺能比的。”

“后世商超,是杂货铺、粮油店、点心铺等多种店面的结合,我们只是单独一种。”

“但是说真的,这样好方便。”诸朝古人们道。

其他店面无法反驳,心里还很认同。

其实作为同行,他们比外人更眼馋后世的大型商超,只是看着,他们就知道那会很赚钱。

问题是他们做不到,距离的问题好说,物品种类他们实在没办法那么丰富,也不知后世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是货币。】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七十四章

【最早的货币为海贝, 也被称为贝币。

时代为夏商周时期。】①

“贝币?!以前古人们用。的钱居然是海贝,没想到海贝还能当钱用。”

后面用其他材质货币的诸朝古人们惊讶。

就是诸朝时代最靠前的春秋战国,距离贝币使用。的夏商周, 也相隔不短时间。

但比起后世,他们好歹还听说过贝币, 尽管他们时代, 海贝的价值已经从钱变成装饰品。

【同时期除了贝币外,像布匹、金属、玉石等昂贵的东西, 同样可以充当货币。

只是咱们这里主要讲货币材质, 其他会略过不提。】

【说起贝币, 对于夏商周以后的古人,以及咱们现代,肯定会很诧异, 为什么?

因为在咱们的观念里,海贝这个东西不值钱,就算真拿来当钱用, 别人也不会认。】

“确实,就不说贝币有没有价值, 只要其他人不认可, 贝币就没办法当钱。”

“可为什么夏商周的人们会认可贝币?咱们却不认可?”这让诸朝不少古人感到疑惑。

【为什么海贝能在夏商周时期流通,到后世却不再管用,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货币体系的变迁。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明确概念,那就是货币只是经济的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

“意思是货币并不重要吗?”

“货币怎么可能不重要, 没有货币,谁能知道东西的价值。”

“嗯, 虽然这样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普女绑定了入梦系统 病美人替嫁顶级Alpha后 八珍楼(美食) 看报不如练剑 疯批美人她拒不和离 湿热 地狱辅佐官助理夏油先生 钓系影后为何总是撩我 流浪狗也能破案立功吗? 你也没说这是人外选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