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改造晋绥军,建设强大后勤(2 / 2)
当这些改造后的晋绥军士兵第一次在战场上与日军交锋时,连八路军的战友都吃了一惊——他们熟悉日军的战术,知道怎么躲避炮弹,拼刺刀时的狠劲更是让日军胆寒。
有个老兵用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劈死三个鬼子,战后把刀擦得锃亮,说:“这刀沾了鬼子的血,才算没白瞎。”
冀省的平津线上,365师的战士们正在抢修防御工事。他们把铁轨埋在地下当反坦克桩,在公路旁挖了纵横交错的交通壕,连村里的老百姓都来帮忙,说“这是咱自家的墙,得砌结实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师长站在高地上,看着连绵的工事,对参谋说:“平津线的鬼子敢来,就让他们尝尝‘铜墙铁壁’的滋味。”
鲁省的沂蒙山区,366师的部队已经与地方游击队连成一片。他们在山里修了粮仓、兵工厂,甚至还有小型医院,老百姓说“八路军把根据地建成了铁打的营盘”。
许仕友师长在地图上标出十几个伏击点,笑着说:“小鬼子敢进山,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367师的机动部队则在晋、豫、鲁三省交界处练兵。他们今天在太行山练山地战,明天在黄河边练渡河,后天又钻进平原练游击战,战士们开玩笑说:“咱们是八路军的‘万能胶’,哪里需要往哪粘。”
随着根据地的管理也步入正轨。晋省原本被小鬼子控制的煤矿,现在也恢复了生产,工人师傅们说“以前煤是给小鬼子挖的,现在是给八路军挖的,越挖越有劲”。
当晋中和阳曲的煤矿在367师后勤部的参与之下收回之后,立刻开始了大量的煤炭开采,直接解决了367师的煤炭销售供应难题,配合上大量制作出来的烽火煤球炉子,大量的煤炭产业链开展起来。
为此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各大县城里,组建了一个特殊的组织,正是367师的秘密地下队伍,那就是煤球销售网络,当蜂窝煤球在晋省风靡之后,立刻扩展到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内,包括平津等大型城市内。
毕竟县城内的广大居民,还是需要生火做饭,这些蜂窝煤球直接让他们的生活用火变得的更简单,一天只需要4块煤球,一个月下来也只需要120块,每一块煤球只需要5个铜板,一个月下来一个银元都用不完。
所以整个华北地区的县城里,很快就全部换上了蜂窝煤球,从而给原本的365师,现在的367师带来了大量的收入,这与那些美食小吃、烟叶和汾酒一起,以及土豆和红薯等高产量农业发展,畜牧养殖和布匹、鞋子、衣袜、乃至锅瓢碗盆等工业生产一样,给367师带来了大量的收入。
为了整合管理这些经济收入,陈振华还刻意将丁伟调回来,协助王方林副政委、张万和后勤部长来办理这些事情,尤其是美食小吃、烟叶、汾酒和蜂窝煤球四样,师367师的主要经济来源,用日收万金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同时也包括大量的从小鬼子手中和晋绥军手中缴获的物资,本身八路军的消耗量不大,或者根本不需要的物资,都由后勤部来处理,这就需要一个像丁伟一样的人员,兼具商人和军人的人员。
尤其是在向那些之前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战势力,现在则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各种各样的包括子弹、枪支、烟叶、汾酒、蜂窝煤球等生意,需要丁伟带着一部分军人来完成。
所以陈振华刻意成立了一个综合后勤旅的编制,张万和任旅长,王方林任政委,丁伟则是挂职副旅长的职务,这样统一367师的所有后勤事物及发展,要不然367师的军饷,尤其兵工厂的原材料等都无法支撑。
冀省的农田里,农会组织互助组,粮食产量比去年多了三成;鲁省的纺织厂织出的棉布,做成军装穿在战士身上,暖乎乎的。
没有了晋绥军的掣肘,没有了土匪的骚扰,晋冀鲁豫根据地像块吸足了水分的海绵,迅速膨胀起来。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m.boshisw.com)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博仕书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