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992章 兵不血刃拿下娄烦县

第992章 兵不血刃拿下娄烦县(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玄学嫡女算卦灵:吃瓜续命她最行 后宫三千,我独得暴君恩宠 偏想对你撒个野 斗罗:穿成唐三姐姐后我封神了 快穿:从甄嬛传开始嘎嘎乱杀! 反派的团宠小师妹惹不起 我的床上通古今,暴富很合理吧! 小仙姑下山,上综艺打假火爆全网 飒爽后娘,携崽拽夫杀进暴富圈! 主母重生退婚,摄政王哭着求入赘

连续数日的奔袭让这支队伍略显风尘仆仆,战士们的军装沾满了尘土,不少人的鞋底子都磨出了洞,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一股锐不可当的劲。

陈振华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更远处那片隐约可见的城郭轮廓。太原县城,这座晋绥军在晋省最重要的据点,也是最后的据点了,像一颗顽固的钉子,楔在晋省八路军根据地的中间。

他翻身下马,接过小李递来的水壶,抿了一口带着铁锈味的水,喉结滚动间,脑海里浮现出太原城里的情况。

娄烦县城的秋老虎依旧肆虐,晒得城墙砖缝里的茅草都打了蔫。师部院内的老槐树下,温浩桐的军靴在青石板上磨出细碎的声响,一圈又一圈,像是在丈量着生与死的距离。

桌案上的黄铜座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敲在他紧绷的神经上——从清晨到午后,这已经是第三拨侦察兵传回消息了。

“师座,863旅前锋已经过了青石桥,离县城不到八里地了。”参谋官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音,手里的望远镜还在微微发抖。

镜片上沾着的尘土,映出远处地平线上那片移动的灰影——那是863旅的先头部队,正沿着官道稳步推进,队列齐整得像用尺子量过,连扬起的烟尘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温浩桐猛地停住脚步,军靴跟在砖地上磕出一声脆响。他抬头望向院墙外侧的了望塔,那里本该有33军军长的亲卫在值守,此刻却空荡荡的,只剩下一面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军旗。

两个小时前,33军军长于震河还站在这棵槐树下,唾沫横飞地拍着他的肩膀:“浩桐,娄烦就交给你了!我带一个团去柳林镇搬救兵,最多三天就回来!”

可暂编42师的侦察兵刚才回报,33军军长的队伍根本没往柳林镇走,而是拐向了更东边的汾河渡口,看那样子,是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太原城。

“懦夫!”温浩桐低声啐了一句,指节却捏得发白。他不是不明白军长的心思,61军那两个硬扛的师被打残时,军长于震河就在指挥部里看着电报发抖。

83军、35军、34军四个师集体投降的消息传来,他更是把自己关在屋里喝了一整天闷酒。

如今863旅真的打到了家门口,这个平日里总把“与阵地共存亡”挂在嘴边的于军长,跑得比谁都快。

“师座,要不……咱们也撤吧?”一个参谋小声提议,“柳林镇那边地形复杂,咱们炮团的重武器不好展开,可往北边山里退,总能避开锋芒……”

“撤?”温浩桐猛地转过身,眼睛里布满血丝,“往哪撤?把娄烦让给小鬼子来守卫吗?还是让863旅戳着咱们的脊梁骨骂?”

他指着院墙上悬挂的锦旗,那是太原保卫战时阎长官亲授的“抗日先锋”,金丝绣的字迹在阳光下泛着光,

“忘了这面旗是怎么来的?忘了忻口之战时,咱们炮团三天三夜没合眼,把小鬼子的坦克打成废铁?”

小参谋被问得哑口无言,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院里的空气瞬间凝固,只有座钟的“滴答”声在反复撕扯着每个人的神经。

温浩桐深吸一口气,走到桌案前铺开地图,手指重重戳在“娄烦县城”四个字上——这里是晋西的咽喉,丢了娄烦,日军就能顺着汾河直扑晋西北,到时候别说他这个师长,整个晋绥军都得背上千古骂名。

就在这时,副师长李成明推门而入,怀里抱着一个铁皮匣子,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师座,您要的东西我找来了。”他把匣子放在桌上,打开时发出“咔哒”一声轻响,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沓电报底稿,

“这是咱们跟八路军这一年的交涉记录,从平型关之后到上个月,一笔一笔都记着呢。”

温浩桐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纸张已经泛黄,墨迹却依旧清晰。那是一年前的冬天,他的部队被日军围困在云中山,是八路军120师的一个团冒着风雪赶来解围,牺牲了十七个战士才打开缺口。当时他发的感谢电报里,还写着“唇齿相依,共赴国难”。

“你看这个。”李成名副师长抽出中间一份,“今年春天,咱们在文水县跟小鬼子拉锯,弹药快打光了,是863旅的后勤队夜里送来了二十箱手榴弹,陈振华亲自在条子上写‘抗日一家,不分彼此’,还有这个……”

他又翻出一份,“上个月,咱们的巡逻队跟八路军的武工队在边界起了摩擦,您当时就下令‘只朝天开枪,不准伤到人’,最后两边还一起喝了顿和解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仙尊今日又在倒霉 说剑 拯救美强惨女主进行时[快穿] 资助生说她养我 他非要强取豪夺 是的,我失忆了 这该S的看脸的世界 他说未来可期 古代开道观日常 我的翻译官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