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 / 2)
董晓燕还沉湎于对方真是应望和魏云舒的震惊中, 倒是董振中应了声,然后拎着礼物带上董晓燕进去。
一路来到客厅,董振中将月饼放在桌上。
这个时候,应望终于醒神了, 他问:“那边的事情解决了?”
董振中早知应望和魏云舒的关系,哪怕之前他们并没见过。他答:“解决了。”
应望问:“那村里的人……”
董振中说:“该处决的处决,该送回家的送回家。”
应望稍稍放心了, 不过……
“还有以前被卖到别的地方的那些人……”
“有的已经找到了, 有的还在赶过去,有的还在寻找。”董振中见应望忧虑, 又说:“你放心,他们的嘴已经被撬开了,顺藤摸瓜,我会盯着的。”
“谢谢。”应望真心实意的说。
他心想, 被迫留在小树村里的人都被送回了家,被卖到别的地方去的人也有些找到了, 这结果已经比完全陷在漩涡里的情况好多了。
董振中却严肃而诚挚说:“是我该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提供线索,我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找回我的女儿,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让那些无辜的妇女孩童回到他们的家人身边,是我们该谢谢你们。”
说完,他站起身,郑重的朝应望和魏云舒鞠了一躬。
两人连忙避开,连连说不用。
再落座,气氛比刚刚轻松了些,魏云舒招呼他们吃水果。
灯光昏黄,董晓燕感叹,“没想到你们俩真的逃出来了。”
应望犹豫着问:“那里后来怎么样了?”
董晓燕说:“据我所知,他们应该是当天晚上发现你们不见了的,刚开始还以为是进山里找东西去了,可半夜都迟迟不见你们回来,就知道可能是坏了。于是,当天晚上村里就闹了起来,灯火通明的,我们几个也被看守的更严,不少人好像连夜往县里走,要去抓你们回来。”
说到这,董晓燕笑了下,“只是他们并没能如愿,村子里轰轰烈烈的闹了近一个月,但始终不见你们的人影。”
小树村,有直接参与拐人的、有盯梢放哨的、有买人的、有卖人的,完全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人贩子村,村里面的人都知道他们干的是什么勾当。曾经好几次她试图从小树村里逃出去,自以为计划万无一失,却没想到才行动没多久就被发现了。而发现她的不是村里的狗、就是原本看着毫不起眼的人、或者是之前看着善良的人,总之,没一个是好人。一旦被人察觉到动静,那全村都会来抓,根本逃脱不了。
全村都是眼线,被拐的人身上也被搜刮的一干二净,别说是能够用来下药的毒或者迷药了,就是一根不小心黏身上的头发丝都不见。双拳难敌四手,想逃出去几乎没有可能。
董晓燕察觉到这点之后就老实了许多,当然,她并不是认命了,而是打算蛰伏下来等待时机。
这一等,就等到应望和魏云舒逃跑的消息。
不过,那个时候她、甚至整个小树村的人其实都不能百分百的确定他们俩究竟是跑了还是去山上被狼虎野猪等这些东西吃了。只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这件事就成了悬案。
直到她被救出来,差不多尘埃落定时听到她爸爸跟她讲的许望和段云舒这两个名字他才得已确定——对方不仅仅真的逃出了小树村,而且还把消息传给了他爸爸,从而救了她、救了其他人。
因为没有亲眼见到人,所以董晓燕一直不太相信,但这并不妨碍她分析两个人能成功的原因:
第一,小树村对于刚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卖美食》 30-40(第6/15页)
来的人看守的非常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动手打、然后把人关在小黑屋子里,根本逃不出去;但他们俩不一样,他们一个是小时候被拐来的,一个干脆就是当地人的血脉,他们是完全在小树村长大的,大人常常会有“小孩子懂什么”的想法,所以自然会放松对他们两个人的警惕;
第二,自从段家人全体暴毙后段云舒就一直是独居,因为从小性格冷淡的关系他一直不怎么跟小树村的人交际,十几年下来,小树村人也会习惯性的不怎么找他,哪怕一整天没看见人大家也基本不会想起他;
而许望则是因为许家人不待见他,有时候他会一整天躲到山里去,刚开始小树村的人还会惊弓之鸟、以为对方是跑了,结果次次都在山里找到了人,一问就是他饿的受不了,所以去山上找吃的。次数多了,小树村人也习惯了,因此哪怕他们真的逃跑那天许家一整天没看到了许望,也只以为他是跟以前一样跑山上找吃的去了。
对此,董晓燕怀疑前面那么多次一整天跑山上去找吃的是他故意干出来的事,目的就为了麻痹小树村人。
不得不说,董晓燕真相了。不过这个主意不是应望想到的,而是魏云舒出的。在决定离开小树村之前,他们已经做了好多次实验,先是确定应望一整天不见人影许家不会来找人;然后确定他们两个一块一整天不见人影到傍晚都没人发现……之后,他们才带着东西真的跑。
话再说回来,还有第三,那就是段云舒有钱有粮,他们能确保自己不被饿死。
……这多重原因混杂,才让许望和段云舒成功逃出了小树村,而这件事别人基本是无法复刻的。
想清楚这些,董晓燕很庆幸,庆幸有人先一步去实践,最后杀出条血路将她救了出来。
……
眼下,应望和魏云舒听完董晓燕讲述的后续,脸上的表情自然是复杂万分,不过幸运的是,最终结果是好的。
接下来,董振中也说了一些营救过程,当然,有些不能说的他也没说,毕竟这么一桩大案,有些细节是不能透露出去的,哪怕应望和魏云舒是间接参与者也不行。
不过应望和魏云舒对此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是了。
应望只关心,“董叔,你们没将我和云舒的事情再告诉别人吧?”
董叔,这个称呼是董振中自己说的,对方是自家的恩人,他不想处的冷冰冰的。
应望和魏云舒也就顺势应了。
“除了晓燕,我谁也没有说过。”董振中说:“云舒之前就叮嘱过我,我自然要说话算话,也不能让你们陷入危险中。”
应望放心了,“谢谢董叔。”
董振中问:“接下来你们是什么打算?有没有我能帮到你们的,如果有,千万别客气。”
应望和魏云舒对视一眼,后者说:“还真有。”
董振中问:“是什么?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帮你们达成。”
魏云舒开口,“我们想把身份证上的信息改一改。”
董振中似有所悟,“改名字?”
他可是知道的,他们俩现在对外称呼姓应姓魏,跟身份证上面的信息完全不同。他知道这是一种迷惑人的自我保护行为,防止真的有人找到这里来,然后说名字的时候却对不上,以此救自己一命。
而现在,两人明显是想把这件事落实。
应望是想改名字的。
但魏云舒却说:“不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把籍贯一并改了,最好能让我们跟小树村一点关系都不沾。”
应望想到了什么,猛地转头看向魏云舒,后者只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笑。
应望心脏狂跳。
董振中察觉了两人间的涌动,虽然他不知内情,但想想对方对自家的帮助,到底是答应了下来,就当是他们单纯想要褪去小树村这个烙印吧。
吃过月饼,又坐着聊了会儿,董振中和董晓燕这才起身告辞。
将两人送出院门后,应望就着屋里电灯透出来的光一步步往里走。
他心情很不平静。
一番话在喉咙口来回涌动,望着魏云舒走到电灯下,他脚下越来越慢。
魏云舒转身,有些无奈的问:“怎么不进来?”
“你提的那个要求……”应望声音不大,心中百感交集,“是为了……”
魏云舒笑着接话,“为了你。”
应望鼻尖一酸。
魏云舒见他不动,又倒回去把人拉进屋,顺势将门关上,随后认真说:“别怕,我都知道。”
你害怕的、担心的,我都知道。
应望听着他放软至温柔的嗓音,看着他盛满笑意与坚定的双眼,从之前就一直狂跳的心脏此时更是跳动的不正常。
自从他那个哥哥病了之后应家就一直在找他,一旦小树村的事情爆出来那势必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到时候对方一查就能发现端倪,然后汇集那些年被小树村拐走的、符合条件的名单,就很有可能发现他。
而现在,魏云舒跟董振中提出不让他们的身份信息跟小树村有关,如果真让董振中办成了,那他的安全系数就会大大增加。
他再小心一点儿,就基本没有被发现的可能。
想到此,应望心里盛满了各种情绪,满满涨涨的装进了眼前人。
第035章 第 35 章
董振中办事效率很高, 不过几天时间就把事情办好了。
从此,两人正式更名为“应望”“魏云舒”,籍贯为白云市, 而档案信息里也没记录更改过程。
可以说,现在去查他们两个人的信息,只能看到表面的, 且从出生到现在都是这个信息。
应望心底百转千回, 送走了董振中后, 憋着憋着竟然哭了。
魏云舒猝不及防被吓一跳, 反应过来后赶紧手忙脚乱的安慰,“别哭, 从今天开始就都好了。”
他低声劝着,声音温柔的不像话。
应望哭的眼眶通红,从重生开始就一直压在他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被挪开,终于让他以后能够放心喘气, 那种轻松又自在的滋味憋的他失声痛哭。
他真的,逃开了!
那个恶魔一样的村子不再是威胁,那个定时炸/弹一样的家基本跟他没了关系, 他以后就只是应望!
他只属于他自己!
趴着魏云舒肩膀哭了许久, 应望心里所有的情绪终于得以释放,理智上线后, 他看着已经被自己哭湿的肩膀后知后觉的不好意思起来。
刚刚怎么就哭的那么惨?
这不像他啊!
听见应望不哭了,魏云舒稍稍侧眸就看到他满脸窘迫,心下了然,却没嘲笑, 只问:“发泄出来了?”
应望有些羞窘的把自己身体挪开,“我……”
呃, 这声音是不是不对啊?
他噎住,又清了清嗓子,才尴尬的摸了摸鼻尖说:“刚刚是有点激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卖美食》 30-40(第7/15页)
魏云舒笑了一声,“没事,你多窘迫丢人的事情我没见过,这又不算什么。”
应望:“……”
他气的瞪人。
魏云舒转身出去端了盆水进来,转首带笑地问:“洗洗脸?”
水都端来了,刚哭了一场,眼睛和脸确实不舒服,应望只能……
“洗。”
怕真的把人惹毛了,魏云舒也没再逗他,而是问:“晚饭想吃什么?我去做。”
应望说:“还有块豆腐,一会儿煎了煮汤吧。”
魏云舒应声,“好,我现在去做。”
说完,他转身出去了。
应望将毛巾打湿,然后洗了一把脸,最后把毛巾拧起来挂着。
挂完之后,他又想起了刚刚的事情,不由得捂了捂脸。
怎么每次都在云舒面前丢人啊……
晚饭的时候,应望的情绪已经恢复到正常,如果不是知道内情,任凭谁也看不出他曾痛哭懊恼过。
喝了一碗豆腐汤,应望突然问:“现在事情都结束了,那我们什么时候离开?”
“随时都可以。”魏云舒直视他的双眼,“不过你舍得吗?”
这半年多的时间,他们已经跟周围的邻居、买东西的顾客熟悉了,当然,最熟悉的还是张奶奶一家。尤其是应望,他跟他们的关系格外好,经常会给张奶奶他们送一些吃的,对方也知情识趣,所以双方相处的格外愉快。魏云舒自己倒还好,只是他觉得应望可能会不舍。
而显然,魏云舒是了解应望的,此时应望听到魏云舒这么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我确实舍不得。”
魏云舒点头。
应望继续,“可舍不得又怎么样,我不可能在这个省待一辈子,为了这点不舍而冒那么大的风险,我不愿意。”
魏云舒放下筷子,认真问:“考虑好了?”
应望也放下筷子,直视魏云舒的眼睛,“考虑好了,还是离开吧,就去你说的永安市。”
魏云舒定定的看了应望一会儿,才说:“好。”
说实话,下这个决定让应望心里有一瞬儿其实感觉空落落的,可再想想留在这里会被应家人发现的风险,他顿时又感觉那点不舍也不算什么了。
应望想,原来我也是个自私的冷漠人。
不过既然下定了决心,那离开的事宜也该提上日程了。家里的东西都好说,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送给张奶奶他们。难告别的是活人。
张奶奶一个老人带着两个孙子,家里穷的连孩子上学都送不起,据他了解,也就是他们租了张奶奶们的房子后他们的生活条件才稍微好了一些,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如何就是了。
如今他们要退租离开,就意味着张奶奶他们一个月少了十五块钱的收入,这个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当然,可能这房子很快又能租出去,但这是最好的情况了,不一定真的能。
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永远是缥缈的,别人有永远不如自己有来得牢靠踏实。
所以应望思来想去,反复考虑许久,最终决定把肉夹馍教给他们。
张奶奶身子骨还硬朗,而且也是个爱干净的人,她撑起一个肉夹馍生意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何况还有刘青刘芳,两人年纪虽然不大,但也能帮着干许多活了,祖孙三人每天轻松一点能出摊卖一次肉夹馍,辛苦一点儿出摊两次都没问题。到时候他们的生活就能改善许多了,说不准真的攒了些钱之后张奶奶还愿意送刘青刘芳去读书,即便考不上大学,可能识些字也好啊,未来文盲只能干苦力,识字的人却有机会找个轻松活。
这么思索着,应望也跟魏云舒商量。对此,魏云舒当然没有反对,不说这么做能帮助别人、改变别人命运之类的客套虚话,就单单肉夹馍是应望最先提议、也是他自己掌握的技术,想教给谁那是他的自由这一点,魏云舒都不会有任何的不赞同。
商量好了,应望当即就去跟张奶奶他们谈。可万万没想到,在魏云舒这里没被反对,却在张奶奶那儿遭遇滑铁卢。
“肉夹馍是你们自己的手艺,你们还要用来赚钱呢,教给我们不妥。”张奶奶这么说。
应望说:“张奶奶,你们在白云市做生意影响不到我们的。”
张奶奶纳闷,“怎么不会影响到?你们不也在白云市做生意吗?”
应望沉默片刻,到底是说出了那句话,“过几天我和云舒就要离开白云市了。”
张奶奶大惊,“你们要离开?”
应望心中的不舍再次被勾起来,感觉自己连说话都艰难了起来。
跟过来的魏云舒答了一句,“对,我们要离开了。”
张奶奶问:“怎么这么突然?”
魏云舒说:“不突然,早就想好的。”
张奶奶问:“你们要去哪儿?”
魏云舒笑着说:“还没确定呢,可能走到哪儿算哪儿吧,我们挺想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
张奶奶:“……”
张奶奶原本还想劝他们要安安心心过日子的,可话到喉咙口又突然想起来,应望和魏云舒一直都挺踏实的,是两个本分的孩子,所以对方这么说其实是不想透露。
想明白这一点,张奶奶又把话咽了下去,转而说:“既然是这样,那我只能祝你们一路平安了。”
魏云舒真心实意,“谢谢您。”
应望鼻尖发酸,“张奶奶,这段时间多亏您照顾,现在我们要走了,也没有什么能报答的,这肉夹馍的做法不算难,您也能施展地开,所以您别推辞了。”
这样一张方子,张奶奶自然是心动的,只是之前觉得她不能抢他们的生意,所以才拒绝了。可如今应望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再推辞就是作态了。
何况有了这张方子,她也能好好的把阿青和芳芳养大了,不必再扣扣搜搜的连块肉都舍不得买。
想到此,张奶奶感激的说不出话来,只能抓着应望和魏云舒的手不断说谢谢。
那双眼睛里,还含着泪花。
应望突然就觉得这样也好,他们都可以有光明的未来。
既然说定了事情,那第二天应望就开始教张奶奶做肉夹馍了,炖肉的时候里面要加什么香料,鸡蛋是怎么放在肉里面煮的也说的很明白。
炖肉的香料跟卤肉的香料有些区别,所以应望是不怕外传的。可即便如此,张奶奶还是一脸占了大便宜的样子。
第一天跟张奶奶说他们的肉夹馍是怎么做的,第二天就叫张奶奶自己上手、而应望外场辅导。
张奶奶也真不愧是做了一辈子饭的人,应望跟她讲通关窍后她就能做下来了,甚至饼子还做的比他们好!
因为今天的材料是张奶奶准备的,所以自然也该张奶奶出摊,应望陪同,随行的还有刘青。
到了地方,顾客们看到换了一个人和应望一块还有些好奇,纷纷询问魏云舒怎么没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卖美食》 30-40(第8/15页)
应望就解释说:“肉夹馍的手艺我教给张奶奶了,以后我就不卖肉夹馍了,如果大家想吃可以来张奶奶这里买,味道都差不多的。”
顾客们:“!!!”
平地一声惊雷,给顾客们炸傻了。
良久,才有顾客急吼吼的问:“小老板,你这话什么意思啊,你们不卖肉夹馍了?”
应望说:“对,不卖了。”
顾客急问:“是暂时不卖了还是以后都不卖了?”
应望:“以后都不卖了。”
大家哀嚎,虽然张奶奶家的肉夹馍是小老板他们教的,可谁知道是不是真的一样啊!
有顾客想起什么,赶忙问:“中午的肉夹馍不卖了,那下午的卤味还卖吗?”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问的时候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希冀。
原本没想到这一茬的人闻言也纷纷注目。
应望看着他们的眼神,甚至都有点不敢说那个答案。
可终究是要说的。
“也不卖了。”
众人:“!!!”
有人小心翼翼的问:“你们自己不卖了,那会教给别人卖吗?”
既然肉夹馍都教给了别人,那卤味应该也会的吧?这样一来,虽然换了个人卖卤味,可他们好歹还能吃上。
应望却说:“不会。”
众人:“!!!!!”
这是什么惊天噩耗??!!!
第036章 第 36 章
应望和魏云舒小摊不摆的事很快就传了出去, 听到消息的顾客们那叫一个大惊失色。
好端端地,怎么突然就不卖了?!
到底出什么事了!!
就在顾客们争相询问、想探明究竟之际,应望和魏云舒正在院子里忙着做下午要卖的卤味, 这也是他们在白云市做的最后一次卤味。
应望想跟那些支持他们的顾客好好告个别,因此在以往的卤猪头肉、卤猪蹄、卤蛋和卤素菜的基础上,还搭了个锅来卤鸭。
这次的鸭子不是半只整只的卖, 而是打算直接剁开, 然后给买卤味的顾客都送上几块肉, 也算是感谢大家这半年以来的支持了。
对此, 魏云舒自无不应。
两人一忙活就是一整个下午,其间张奶奶还带着刘青刘芳帮忙。
刘芳对两人要离开的事格外不舍, 说了好几次,“应哥哥,你们能不能不离开啊?”
说的应望简直都快不想走了,可再想想上辈子在应家的生活, 他还是坚定了决心,“不行的,已经决定好了。”
刘芳哭丧着脸。
刘青脸色也不好看。
后来还是张奶奶看见应望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表现的有些难受才出声叫他们兄妹别乱说话, 这才叫刘青刘芳停止了问话。
不过, 他们心里依旧不太高兴就是了。
但也没办法。
到了出摊时间,应望和魏云舒推着板车到罐头厂门口, 一如之前的每一次出摊。如果不是顾客们早听到了消息,他们看着两人过来的景象都要以为今天跟之前的每一次出摊没有任何不同。
有人将信将疑的问:“小老板,听说你们把肉夹馍教给别人了?”
做好了心理建设的应望笑着说:“对,肉夹馍教给张奶奶了, 以后就是她在卖,大家如果想吃肉夹馍可以去张奶奶的摊子上买。”
那人脸色一变, “那这卤味摊子……”
应望回答说:“以后就不卖了。”
那人:“!!!”
亏他还以为是那些人乱说的!结果没想到竟是真的!
众人已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为什么啊,好端端地为什么不卖了?”
“是啊,我们每天这么多人来买卤味,也不至于生意不好干不下去了啊。”
“小老板,你们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我们帮你一块解决!”
“对对对,都说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我们这么多人聚一块,你们的困难肯定能解决。”
“小老板,你们这卤味好吃,你们要是不卖了,那以后我想吃都没地方买啊。”
“……”
听着这些话,应望嗓子堵着说不出话来。
魏云舒把话题接过来,他抬起手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才说:“各位,前段时间家里的亲戚来信催我们去一趟,只不过因为舍不得大家才一拖再拖,前两天亲戚那边等不及又送了一封信来,实在没办法,我们只能安排好这边抓紧时间启程。”
魏云舒这话说的有理有据,脸不红心不跳的,听的周围人都信了。
大家恍然,“原来是这么回事。”
“亲戚一而再的催,怕是有什么急事,那的确该赶紧去一趟。”
“是啊,万一有什么当紧的耽误了,那不是坏事么。”
“就是可惜了你们的卤味,以后我想吃也买不着喽。”
“……”
老李头遗憾之余又觉得庆幸,幸好小老板们把肉夹馍教给了别人做,今早对方也在卖肉块,不然以后浩浩都没得吃,又得变回那种什么肉蛋都吃不下的样子。幸好幸好啊!
……
眼下,魏云舒听了大家说的,笑了笑才说:“多谢大家理解,的确是亲戚那边催得急,不然我们也想多留些日子,只是不行……”
顿了顿,魏云舒又说:“这些日子多谢大家赏脸光顾我们的小摊,临行之前,我们做了些卤鸭肉,今天在小摊上凡是买了东西的都会送几块。小小心意,不成敬意,希望大家别嫌弃。”
这话说的格外漂亮,听的顾客们都不好意思了,连连说:
“小老板客气。”
“呀,今天还有卤鸭肉送呢,我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唉,如果可以,我宁愿用卤鸭肉换你们留在这里啊。”
“我也是嘞。”
“……”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虽然大家心里都很不舍,可今天有东西送也的确叫大家开心。唉,反正人家要走也是拦不住的,那倒不如赶紧多买点、多拿点回去吃!毕竟说不准这就是最后一顿了!
一时间,人群宛若打架,争先恐后的购买卤味。
刚还因魏云舒那些话而惊讶的应望这下也没有时间感叹魏云舒说的假话了,连忙帮着招呼。
不出半小时,东西卖光了。
不过这次顾客们买好了东西也没着急走,就拎着东西站一旁跟他们说话,有些年长的老人还叮嘱了许多路上小心、一路顺风的话语,听的应望心里暖洋洋的。
应望想,不提在白云市里赚的钱、认识董振中后改过的信息,就单论这些顾客,那都是他所获的财富。
一直到天麻麻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卖美食》 30-40(第9/15页)
,众人这才散去。
回到家,平时不怎么开的电灯此时已经拉亮了,应望正想着晚上煮个鸡蛋面应付过去,就听见张奶奶从屋里出来说:“回来了?快来吃饭。”
应望和魏云舒惊讶抬头。
刘芳跟着跑出来,“应哥哥,魏哥哥,你们快来,我奶奶今晚做了好吃的,就等你们啦。”
完全没想过这一出的应望和魏云舒迷迷糊糊的跟着进去。
堂屋里,八仙桌上摆了蒸腊肠、豆角炒肉丝、青椒炒鸡蛋、炒干豆腐丝、辣炒鸡胗,以及中间一大钵的蘑菇炖鸡。四条长凳摆着,桌子四方还摆上了碗筷,花卷也装了一小篮子。
这样的菜色以往是不可能出现在张奶奶家的饭桌上的,哪怕过年都没吃这么好。可现在,为了给应望和魏云舒践行,张奶奶张罗了这么一桌。
应望鼻尖酸涩的厉害,他想,他何德何能。
张奶奶见两人站着不动,又招呼了一声,“别站着啊,快坐下,等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
刘青刘芳已经在舔嘴巴了,纷纷催他们坐。
应望喉咙里堵着什么,“张奶奶,您……”
张奶奶感叹着说:“你们明天不是要走了嘛,我拿了你们那一张方子也没有什么能报答的,只能请你们吃顿饭,也愿你们一路顺利。”
胸中纵有千言万语,但看着张奶奶那双真诚的眼睛,终化成一句:“谢谢您。”
张奶奶的做菜手艺很不错,这几样家常菜愣是让没感受过“家”的滋味的应望吃出了一种“家的味道”,腊肠咸香、肉丝不够嫩却意外可口、炒蛋香嫩、干豆腐丝有些许油炸香、鸡胗爽辣、炖鸡香嫩丝滑……他觉得真是好吃极了。
最后一口花卷下肚,再来一碗鸡汤,那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吃过一顿,又坐着聊天,其中自然会提到刘青和刘芳,于是应望犹豫片刻还是说:“张奶奶,以后有可能的话,还是送阿青和芳芳去读书吧,就算考不上大学,但能认得字也好。”
张奶奶眉眼慈祥,“好,如果能认得些字,他们至少能过得比我好。”
像厂子里招人,那首先第一条就得认字有初中高中毕业证,如果阿青和芳芳能读书,怎么都能比她大字不识一个地强。
应望说的真心实意,“张奶奶,您是位有智慧的人,阿青和芳芳有您教导肯定能更好。”
好话谁都爱听,张奶奶也一样,脸上全是笑,“能比我强就行了。”
见张奶奶自知读书的好处,只是现在家庭条件限制了刘青和刘芳,那么以后有了机会,想必她一定会送孩子去读书的。
既然如此,那应望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对方都知道。
又坐着聊了会儿,大家才散。
今天应望和魏云舒已经去火车站买了明天中午十一点多的火车票,虽说明早还有些时间可供他们收拾,但该提前收拾的还得提前收拾好。明早得准备在火车上吃的东西,毕竟这年头的火车可跟后世的高铁不一样,就比如他们明天那趟车,就得坐五十多个小时,有得熬呢。
他们来到白云市之后添置了不少东西,衣服从里到外每人新增三四套,之前从小树村里带来的在路上都裹烂的差不多了,买了新衣服之后就给填了枕头。
衣服收拾好、鞋子也收拾妥当,然后就是钱。
摆小摊这半年多,除去花销的,他们还有三千多块钱,两人平分每人也有近两千块。因为早想着不会在白云市久留,所以他们也没有去银行开户,因此这些现金都得妥帖的带好。
应望把这些钱分成好几份,然后在自己和魏云舒明天要穿的衣服里缝上些,别的不穿的衣服里也要藏、包括鞋子、布包之类的,一点一点分别藏好。这样就算真的被偷,他们也不至于身无分文。
除开衣服、鞋子、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等这些个人用品,像新买的床单、被罩、枕套、枕巾之类的也要装好,至于类似被褥这种实在太大、但邮递又没有地址可供签收的东西就只能送给张奶奶他们。
还有厨房里那些添置的东西,小锅菜刀小盆香料辣椒干菜等等这种体积相对较小的他们也都收拾上,至于油酱醋这种用玻璃罐子装上易碎的东西就留下,包括案板、大盆、大罐子等等之类的也带不走。
还有客厅里的桌子、出摊用的板车等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一并留给张奶奶他们,他们要用就用,不用扔掉也行。当然,应望知道他们肯定会用的,这年头没有破烂可扔,东西都是用得着的。何况这些东西都是近半年才置办的,东西基本都是八成新,扔了也可惜。
零零碎碎、杂七杂八,最后收拾了两大包出来。
不过第二天跟张奶奶说这些东西送给她的时候她死活不要,坚持要用钱买,最后一阵推拒,应望收了五块钱。
张奶奶转头就给他们塞了四个肉夹馍、七八个煮熟的鸡蛋以及六个花卷。
得了,这下根本用不着应望自己准备火车上吃的东西了。
火车十一点多出发,应望和魏云舒肯定是要提前过去的,而且宜早不宜晚,两人差不多九点钟就带着东西离开了,在张奶奶祖孙三口不舍的目光里,慢慢消失在巷子尽头。
一路出去的时候,还碰到不少熟人,不管之前关系如何,大家此刻都纷纷出言祝福他们一路顺风,叮嘱得空了再回来看看。
第037章 第 37 章
火车哐当哐当的往前行驶, 和大片的农田擦身而过。正值割水稻的季节,金黄的稻田里有许多正弯腰劳作的人。
应望和魏云舒没能买到卧铺票,只买到了两张连号的坐票。不过幸运的是, 由于正逢秋收之际,原本可能会出门走亲戚的人此时都在忙碌着地里,因此车厢里的乘客不算特别多, 至少不是拥挤的无法行走、也基本没有站票的。
这样的场面让应望和魏云舒都微微松了口气。
有道是财不外露, 出门在外两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因此身上穿的是之前那已经用来填枕头的旧衣服, 颜色灰扑扑的,且因为破烂被应望又缝了几块补丁上去。虽然选择的是差不多颜色的布, 可眼神好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缝补过的衣服。如此一来,不说家庭差,但绝对不能说是好的那一类人。
至于他们带的两个大包袱,一个放在座位底下, 另一个连同装有食物、水杯、洗漱用品等东西的小包一块放在了架子上。
应望坐里边,魏云舒坐外面,坐他们对面的是一对母子, 至于孩子的爸爸则坐在隔了一条过道的位置上。
小孩儿看着五六岁大, 一上车就很兴奋,转着圆溜溜的眼睛左顾右盼, 兴奋的跟他妈妈指着这个那个地说。
应望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小孩只是有点激动、但并不闹人之后就将视线放在了窗外。
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坐火车其实很难熬,尤其是还是这么长时间的坐着。应望撑了一会儿就撑不住了,觉得无聊透顶。
对面的小孩兴致也消了, 靠在他妈妈怀里睡着了。
旁边的男人见状就轻声说:“清清,我来抱他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