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云凡问道 禅师解惑(1 / 2)
朱云凡若有所悟:"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手段,而在于为何而用?"
"正是。"无相禅师颔首,目光如古井无波,"《维摩诘经》有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若心存善念,为救众生而行霹雳手段,这霹雳手段也是慈悲;若心存恶念,即便表面行善,也不过是伪善。就如那降魔韦陀,手持金刚杵,面露威严相,却仍是护法菩萨。"
禅师站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到书案前。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他取过一支狼毫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写下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菩萨心肠,金刚手段。"
他将字递给朱云凡,语重心长地说:"记住,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柔顺忍让,而是以智慧观照,以善巧方便利益众生。面对邪魔外道,当以金刚怒目降伏;对待善良百姓,当以菩萨低眉呵护。这其中的分寸,需要你用一生去体会。"
朱云凡双手接过字卷,只觉这八个字重若千钧。他仔细品味着其中蕴含的深意,不知不觉间,体内灵力自行运转,周身泛起淡淡的紫色电芒,隐隐有雷光在经脉间流转。
无相禅师目光微动,露出欣慰之色:"看来你已得雷灵珠之助,补全了天生短小的雷属性灵根,为师能感受到你体内雷霆之力已臻圆满,隐隐有九天雷动之势,想来如今已能修习所有雷系仙术了。"
朱云凡闻言,从怀中取出一座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宝塔。这宝塔共分七层,每一层都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塔身流转着七彩光华,塔顶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珠,正是他在仙缘大会历练中所得的冉光宝塔。
"师父慧眼如炬。"朱云凡恭敬地说道,"此塔乃弟子在北海秘境中偶然所得,据说与第三代天柱帝君有关。弟子得此塔时,曾见塔身绽放万道霞光,其上有佛文流转,想来必是佛门至宝。"
无相禅师接过宝塔,手指轻抚塔身,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不错,这正是第三代天柱帝君为克制邪魔所造的宝具。你或许不知,那位帝君本是修习佛法出身,未登帝位前曾在般若寺修行二十载,法号'明镜'。就连你们大明皇室代代相传的混元神光塔,也是出自他手。"
朱云凡闻言大惊,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什么?混元神光塔竟也是第三代天柱帝君所造?这...弟子自幼对着混元神光塔修行,却从未听闻此事!"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无相禅师将宝塔递还给朱云凡,语气深沉,"你天生雷灵根短小,本是修行大忌,无法修习雷系仙术,只能专修结界术。可正是凭借这结界术,你结识了挚友龙伯言,在凶险任务中得遇雷灵珠。这正应了第三代天柱帝君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助人者天助,助人者天柱。"
朱云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清楚地记得,正是因为擅长结界术,才在与伯言并肩作战时屡建奇功,也是凭借结界术护住众人,才得以在机缘巧合下获得雷灵珠,补全了天生的缺陷。
"而且,"无相禅师继续道,目光如电般扫过朱云凡周身,"你体内还融合了日出国至宝八尺镜,修为已达金丹巅峰,灵力充沛如海,只差一个机缘,便可突破至元婴境界。"
朱云凡闻言精神一振,急忙追问:"敢问师父,这机缘何在?弟子近来确实感到修为停滞不前,仿佛有一层无形屏障阻隔,每每运功至关键处便难以为继。"
无相禅师从袖中取出一个古朴的紫檀木盒,盒上雕刻着繁复的佛门符文。他缓缓打开盒盖,只见盒中静静躺着一块色泽深沉、造型古朴的玉圭,玉圭表面隐隐有血色纹路流动,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邪异气息。
"帝禹嗔目圭!"朱云凡失声惊呼,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这东西不是已经被九头蛇..."
他清楚地记得,这块玉圭曾被大越国商人柯西富赠予他,却因沾染了上古防风氏的精血而邪化,在他持有时潜移默化突然发难,差点夺去他的肉身。若不是京一及时使用璇玑时戒扭转时间,他恐怕早已魂飞魄散。后来他故意将此物送给九头蛇,本以为再也见不到它了。
"这是日出国的阴阳师阿北清明找到后送来的。"无相禅师解释道,"此物曾沾染你的精血,已将你与上古防风氏无形中捆绑在一起。玉圭中的邪气与你体内的灵力相互牵引,形成了一道无形枷锁。若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你永远无法突破境界。"
朱云凡凝视着盒中的玉圭,心中感慨万千。这件曾经险些害他丧命的邪物,如今却成了他突破境界的关键。他注意到玉圭上的血色纹路比记忆中更加鲜红,仿佛有生命般在缓缓流动。
"每个人的道都不一样。"无相禅师意味深长地说,"但为师相信,你是个有佛心佛性、大智若愚之人。先前为师还在犹豫是否打算将此物交给你,但今日一见,你比从前果断多了,眉宇间少了几分优柔,多了几分决断。"
朱云凡苦笑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沧桑:"或许是因为日出国一战,弟子不得不替伯言背负整个日出国的命运,亲眼目睹了太多生死,这才不得不快速成长。有时候弟子会在梦中惊醒,想起那些在战场上逝去的生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