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病弱女帝拯救中 > 180-190

180-19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漂亮npc是小可怜[快穿] 兵王崽崽三岁半 可爱还不够吗? 我靠给仙君渡情劫内卷飞升 我兄弟成了个轮椅大佬 被病娇室友盯上了 三句话,主角受为我抛弃孽徒 揍敌客也能当好海军吗 夫郎家的温润书生 今天也请好好装人

身后是巍峨厚重的城墙,身前是肃杀外溢的千军万马。

执一孤身立于阵前。

一个人,便成了一整道屏障。

沈长卿很想笑她愚蠢,被利用了都毫无觉察,也很想叫来军士将她押走,可嘴角还未上扬,到唇畔的话便停滞了。

道人的视线穿过层叠的人影,一眼便攫取了她。

第184章

执一鲜少露出这样的神情。多数时, 她的神色总带着疏离,静静地听,静静地思忖, 对上她视线的,总觉得在那一瞬为她洞察到了内心。

这回不同。

执一满眼悲悯与哀凄。这种神情不是源于同情, 而是来自痛惜。

坚冰似的面具出现了裂隙, 沈长卿的唇角怎么都扬不起来了。

雪幕苍茫,成了弥散的白雾,卷起了她们的衣角。

阵前好似只剩下了她们两人,落在肩头的雪花都放缓了。

“沈大人,再向前, 便要万劫不复了。”

执一的声音散在风中,落到沈长卿耳中,像是穿过了漫长渺远的时空。

“那又如何。”马蹄踢踏,停在了执一身侧,沈长卿扯着僵硬的面颊, 露出个不在乎的浅笑,“你一人怎抵三营兵马, 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

她压下扎于革带旁的长刀, 俯下身,小臂抵于膝头,盯着执一映着光点的眼睛:“你若识趣,早些让开。”

“一步错, 步步错。”执一眼中的光点越聚越亮,“我不能眼睁睁地看你跌入深渊。”

沈长卿轻蔑的笑了。

“外敌当前, 若是内乱,后果如何, 沈大人应当比我清楚。”执一迎着她的目光,眸色坚毅,“这千古骂名,您一定要背么。”

“向前一步,于我而言是唯一的生路,我一退再退,连死期都难延缓。”沈长卿探出指尖,抚平她凌乱的鬓角,动作温柔,眼中却不含温度,“此时此刻,你亦是如此,你同我瓜葛着,会退一步进不去禹州城池,向前一步必将死在乱刀之下,你明白么。”

家世的不清不白,押送官差刻意隐瞒的细节,为保官职沆瀣一气推卸责任的言辞,朝臣默契的排挤,秦玅观安抚为了人心的踟蹰……

一步步将她逼至崩溃的悬崖。

沈崇年的谋逆致使她下狱,虽有方清露不得动刑的照拂,但辽东大小官差仍不分昼夜地审讯,不准她阖上片刻眼睛。她忏悔,她低伏,她如实供述,所坚持的那点骨气被打成了稀泥,最后化作布满泪痕的陈情书递交京师。

她没能等来赦免诏旨,反倒等来了沈崇年抛出的诱饵,书信被烧毁的噩耗。

沈长卿本就微弱的希望破灭了,那时的她尚未动过谋逆的念头,枯坐一夜思索出了应对之策。谋杀啖人血肉的生父,与方清露合力剿灭蛰伏辽东的逆贼。

她惴惴不安地等待诏旨宣判,可京城了无音讯,她仍被囚于厢房中,一旬来,目之所及只有那被高墙割开的天空。后来,四四方方的天变得广阔了,她能走动的反而只剩下了两层窄小的楼阁。

直到一场大火,烧毁了她毕生书著的经卷,烧毁了她心爱的古琴,也烧毁了她的求生之心。

沈长卿本不想逃,楼阁下却有一人张开臂膀,不顾安危地等待她纵身一跃。

都说否极泰来,在那之后,她终于收到了召她回京之令,可双眼却盲了。

再之后的事,她不愿细想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180-190(第6/16页)

黑衣人死前的话日日在她脑中盘旋。

“朝中有人要我们拿你,至于是谁,我也不知,但我知晓他们同禁军有瓜葛。”

处处都有人要她死,她想活了,可人人都要她死。

当初为了保命徘徊于宫阙与官舍间的权宜之策全都成了过错。为了摆脱沈家桎梏向上爬成了错,为了避开风波的周旋也成了错。

是她的生本就是错的么?

沈长卿想不通。

大概不握实权者,注定要仰掌权者的鼻息。掌权者称是便是是,掌权者说非便是非。

一次轻得不能再轻地吐纳,便能将她拼命求来的彻底掀翻,谈笑间定下她的生死。

“我要权,我要活,俯仰由人的日子,我过够了。”沈长卿说。

“没有权柄,便活不下去了么。”执一凝泪,“沈大人,你已捆缚于庙宇,不得解脱了。”

“我不要听你不痛不痒的话。”沈长卿轻笑了声,“我没有你那样广阔的胸怀,也没有你心中的道义,我不过是个想活的乱臣贼子罢了。”

她推着执一的肩头起身,攥起缰绳,狠狠甩下。

绛袍衣袖拂过执一的面颊,像是抽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驾——”

马匹擦着执一奔走,随着她的动作,轻骑军阵开始运作,数不清的战马与她擦身而过,稍有不慎,便能将她踏碎于马蹄之下。

执一并不躲闪,她回眸追寻沈长卿的背影,唇瓣翕动。

“沈长卿——”

沈长卿背影微僵,却不愿回头。

执一颤声,不染尘埃的音调中抑着浓重的不甘。

“我知道你不甘心——”

“可成为逆贼,为百姓唾骂,遗臭万年真是你心中所愿吗?”

马蹄渐缓,执一望着那道清癯的背影,泪波在眼中流转。她没有哭,只是心头闷得她快要无法呼吸了。

“你所期盼的,明明是辅佐良主,入阁拜相,高坐明堂,画像奉入紫光阁,万古流芳!”

马蹄激起的雪花打湿了执一的袍摆,战马扬起的风浪卷起了她的袖摆,形单影只的人在骑兵阵中无比脆弱,行进间的长风似乎都能将她吹走,稍有不慎便能被碾锝血肉模糊。

指腹压过的鬓角余温已经散去,再为长风掀乱。

“长卿——”

执一尾音藏着无限情思,最后二字压于齿间,高亢且悲愤。

“回头——”

“再向前,便真是万劫不复了!”

铺开的军阵缓缓停下。

沈长卿泪流满面。

执一太了解她了,轻而易举地戳中了她心底的隐痛。

她毕生所求便是成为名扬天下的贤能,为良主所信赖,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士为知己者死。

良主给予足够的信赖,她便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秦玅观不信她。

因为她姓沈,她成了朝堂中畸形的存在。秦玅观敬她,却也忌惮她。

因为她姓沈,她成了逆贼之后,秦玅观捏住她的把柄,愿意留她一命,但绝无光明正大重用她的可能。

她身边从不缺能臣与忠臣。从前有唐简,如今有唐笙和方家十八姐妹,劣迹斑斑的沈长卿只能眺望。

沈长卿仰视苍穹,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哭。

“逆贼啊……”

“大人……”觉察到她有所崩塌的将军低声提醒,“此刻已无回头的余地。您切莫忘了沈老太傅的遗志。”

再向前,她又和沈崇年有何差别呢。

沈长卿覆上剑柄,倏地攥紧。

长剑出鞘,嗡鸣奏响了最后的哀乐。

“长卿——”

执一疯了般奔向她。

“住手!”

城楼上传来厉呵,无镞的箭矢擦着沈长卿的面颊飞过,扎在了雪地上。

剑刃偏过,划在了她的肩膀上。受惊的马匹扬蹄嘶鸣,冲得阵后战马后退几步。

火光绵延,照亮了无数道雉堞,黑洞洞的炮口也显露出来。

龙纛升起,彰示者来者身份。

书写着“齐”字的军旗猎猎作响,划破了漆黑的夜。

秦玅观放下弓,隐在灯火中的眼眸无比幽暗。

三营将军望见她,面露惊惧。

身后的军阵更是一片哗然。嗡嗡声犹如潮水,涌入沈长卿的耳朵。

长剑落下,激起马蹄踏碎的雪污。

城门洞开,一队青蓝袍制的御林卫策马前来,为首的方十一高举手中的诏旨,高喝传令。

“陛下有令,沈长卿乃是平定沈逆篡位之功臣,勇毅果决,深明大义,周旋于逆贼之间,愤斩贼首。于大功之臣,秉持公心,不当以株连惩之,故恕其无罪,尽矢志报国之能。钦此。崇宁四年辛巳仲冬廿六。”

唇瓣干涩的方十一语调沙哑。

“沈长卿,接旨!”

沈长卿僵直了身,两行清泪划过。

十一月二十六日——秦玅观早在她率兵出发前就写好了这封她渴盼已久的诏旨。

她望向城楼上的人,视线模糊,她掩面,受了伤的肩头轻颤起来。

眼泪像血渍一样漫过指间罅隙,染湿了紫袍。

城楼上,秦玅观的睥睨和黑洞洞的炮口与禁军喷出怒火的眼睛那样,令北境三营的将军无处遁逃。

他们想要将罪责全部推卸至沈长卿身上,说出的求饶和托词却又无法上达天听,在旁人看来更像是喃喃自语。

越来越多的身着重甲的禁军从城门涌出,铺开专门对付步骑混合军阵的盾牌与长枪,火铳兵隐于之后,枪口对准前排军士,已作击发姿态。

再往高处望去,密密麻麻的弓弩兵已经做好准备,只待秦玅观一声令下。

“告诉官兵,不知者无罪。”秦玅观说。

“是。”传令兵官抱拳。

皇帝口谕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整个城楼驻军齐声高呼:

“陛下有令,不知者无罪。凡,再有作乱者,杀无赦——”

喊声震得战马后退,军士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银刃闪过,方十一拔刀长喝:“骑兵收刀下马,步军结成整队,向陛下行礼——”

将军看向兵丁,兵丁看向将军,僵持良久,队伍缓缓运作,依照方十一所说的执行了军令。

“跪!”

沈长卿下马时颤得厉害,血渍染满了整个肩头,就连外露的白衬领也不见本色。

蓦的,马缰为人牵住,腰间也多了一双有力的手。

她抬眸,看到了面色凝重的执一道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180-190(第7/16页)

“还同我立在一处,为我牵马,可是要死的……”沈长卿翻身踩蹬,语调极慢。

执一握紧她的臂弯,眼眸低垂:“长卿,你低估了陛下的圣明与肚量,也高估了自己的决心和狠戾。”

沈长卿眼中的光点烁动,映出了执一的身影。

执一圈着她的臂弯,看着她滑向地面,颤着身躯摘下官帽,身前身后都浸出了鲜血。

血液顺着她的袍服,划过手背聚于指尖,一滴一滴地砸在地上,汇成血水小凼。

执一收束视线,眼中那点光泽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眼角那一抹不易觉察的泪痕。

它太浅太淡了,风一吹便消失了。

第185章

唐笙坐于篝火旁, 烤着冻得僵硬的双手,火光在眸中跳跃。

“还是没有消息么。”方十八张手捏着碗沿送到唐笙面前。

唐笙摇头,接碗抿了一小口, 舌尖满是粗粝的颗粒。

“省粮,研了木屑混进去煮了。”方十八将碗里的东西一饮而尽, 捏碗的那只手甩下, “一人一碗,多了没有。”

这是她们昨日定下的规矩:非城上当值官兵,一日只贡两餐,城中善堂一日也只施一回粥了。

城中口粮满打满算只能供给二十日了而丹帐人未有退兵的迹象。临近的泷川未有讯息,更不必提京师了。

这不是个好迹象, 她们不得不做最差的打算。

说话间,远处传来马匹的嘶鸣。

两人一齐回头,看到了跪地的瘦马。

那马支撑了片刻,歪倒在泥地里,瘦得突出的肋骨随它大口大口的呼吸凸得更显眼了。骑兵跪于马前, 面露凄色,而步军却盯着地上一人一马, 眼里泛起了微弱的光亮。

唐笙想起了自己的河曲马, 不忍再看。

“没有马草了。”方十八回眸,“这样的情形会越来越多。”

篝火发出一声“哔啵”,两人都未作声,直到方箬的身影压了下来。

“不杀也会被饿死。”她道, “早些杀了,肉还能多供些人。”

“可是杀了, 突围时用什么?”方十八下意识反驳,“那些军械叫人背么, 车也叫人拉?”

“那你弄些马草来,将它们喂饱。”方箬立在篝火前,神色晦暗,“饿死也是死,被杀还能少些痛楚,你是马,你选哪条。”

“我……”方十八语塞。

“先杀伤马劣马。”方箬按刀背身,“方维宁、唐笙——”

十八同十九一起打了个寒噤,等着方箬的话。

“你们两个,少些心善。”方箬咬字有力,“不然,日后死的就是你们。”

甲胄碰撞声渐远,方十八和唐笙对视一眼,都不忍心去做督促这道将令执行的恶人。

在马背上坐久了的都知晓这种感觉——战马通人性,随军士出生入死,已然成了不会言语的同袍。

下了这道令,步军该开心了,却近似抽走了骑兵魂魄。这种感觉比打了败仗还要难受。

正犹豫着,方箬的属官便已开始行动,嘈杂的人声飘至耳畔,应是骑兵的争辩与属官的劝解。

方十八和唐笙忽感惭愧。

重甲久坐难行,方十八探出一只手,唐笙握住,借力起身。

不远处,随着属官的一声令下,马匹惨叫连连,随之而来的还有闷重的倒地声。

血水染红了雪污,衬的泥泞更肮脏了,利刃扎进血肉的声响格外清晰。

唐笙牵起河曲马,抵上它的面颊,遮住了它的耳朵。

掌心挨着马鬃,河曲马突出的脊骨令唐笙心头发涩。她阖眸,等军士们分割完马肉,才牵马回帐。

路上,她听到了与属官僵持的军士争吵。

“青骢随我征战多年,伤也是杀伤上丹帐人的弯刀划的,叫我送它进汤锅,我做不到!”

“哪里来的马草养活它,与其饿死,不如给它个痛快。”

“你怎么不给将军们的战马一个痛快呢!在这胡言乱语什么!”

“再不放手就是违逆军令了!”

“不放!”军士攥紧缰绳,将人属官顶了出去,“有种你上中帐牵了方总兵和唐参赞的马煨汤!”

“你——”属官扯着缰绳另一端,空着的那只手指着军士的鼻尖,用眼神示意他有人经过。

军士还是嚷嚷着叫属官去杀上官们的马,唐笙牵着马垂眸经过时,周遭霎时噤了声。

西南护城一战,唐笙打出了威名,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举措也凝聚了人心。军士方才说的不过是气话,真要见着她们几个主将,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众人垂首作揖,静待上官降罪。

唐笙没有侧目,她装作什么都没有瞧见的模样走过,心情低落。

方十八跟在她身后,经过时朝军士们挥了挥手,叫众人散去。

这种事,没人心里好受。

她追上唐笙的步伐,追问起彻底被围前陛下发来的最后一封书信。

“不知驰援之期。”唐笙低低道,“还能调多少兵,你也能猜出来罢。”

“新征发的兵丁呢?”方十八问。

“粮从何处来,军饷从何处来呢。”唐笙看向她。

方十八语塞,安静地随她走了一段路。

“若是泷川失守,孙镇岳故意将咱们丢在此处,咱们就连突围都难了。”

唐笙思忖了片刻才道:“除了突围,咱们应当还有别的法子。”

“什么法子?”方十八眼眸微动。

*

幽州府衙前,三两个蓝袍随军官员结伴走过,低低说着什么。

“依你所说,她还能活?”

“那一箭,你没瞧见么?镞都斩了,就一根木头戳子。陛下的意思,你还不懂么?”

“这是这样大的罪过,能保全尸首都算格外开恩了。即便陛下甘愿保全她,日后呢,还不是……”

“因势而动罢。”年长的那个探出一根指头点了点自己的脑袋,“谁天下人的主子,谁才能定你的生死?你动动脑袋!”

蓝袍年轻官员低下了脑袋。

身侧有人走过,两人加快了离衙的步伐。

方十一步伐匆匆,引着人行至檐下。

屋内传来压抑的咳嗽声,秦玅观略显沙哑的语调响起:“带进来。”

方十一闪身,撩起风当盯着沈长卿和执一入内。

简朴的公堂内燃着几处炭火,“明镜高悬”牌匾下,秦玅观躬身撑于公案,单手掩面,瞧不清神情。

她今日未曾着甲,一身明黄色的窄袖圆领袍,虽未直身,但天家气度未有丝毫削减。

保养得如同润玉的指节上滑至额间,秦玅观听着脚步声,缓缓睁开了眼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180-190(第8/16页)

“罪臣沈长卿,叩见陛下。”

“道人执一,见过陛下。”

热浪模糊了她的身形,沈长卿俯首顿拜,视线更模糊了。

在她的身侧,执一长身玉立,不卑不吭地将右手拇指收入左手掌心,合拳,行了道家之礼。

室内安静了许久,连细碎轻微地燃炭声都能听见。

沉默良久,秦玅观启唇:“细数你罪名的折子已经呈上了。”

“结党营私,擅权越职,调兵谋逆。”秦玅观的手臂落下,露出一张沾染病气的脸,“还有一条,串通胡虏。”

“每一条,都足以治你死罪了。”

沈长卿敛眸,眼中没有波澜:“请陛下降罪。”

秦玅观掩唇轻咳,心中涌上一股无名火。

辽东战局焦灼,稍有不慎,满盘皆输。沈长卿在这个关头闹出这么一出,若真叫她做成了,便是将大齐拉到风雨飘摇的边缘。

在她看来,经此一劫,沈长卿往日掩藏的棱角和逆骨全都显露了。她像一匹未被驯服的烈马,虽被擒获,心却向着槽枥之外。秦玅观舍不得杀这匹好马,但又为她挣扎时的蛮力所伤。

“辽东新报。”秦玅观道,“拜你所赐,方清露病重,孙匠重伤——”

“当初朝中唯一上奏为你求情的便是方清露了,你便是这般对待她的么。”

沈长卿被风吹得泛红的眼圈被轻颤的羽睫遮下,她低低道:“方大人仗义,为人厚道,是我鄙薄。”

“你知晓,唐笙于朕的紧要。如今因你,她被困蕃西,至今还等着朕的驰援。”秦玅观想起奏疏上描述的唐笙守城之战的惨烈,幽暗的眼睛化作寒潭,里边凝着旁人不易觉察的戾气。

“朕想不通,你到底为何一步步走到这般境地。”

若非执一在最后关头劝她收回即将踏进城池的铁蹄,秦玅观那一箭便直冲她命门来的。如今瞧着她这番冷静孤高的模样,秦玅观昨夜压下的情绪再次翻涌,并着今晨辽东传来的奏报——有几个瞬间,秦玅观是真想要了她的命。

“陛下,臣不甘心。”沈长卿直起身,头次直视她的双眼。

这是她从十六岁开始陪侍君侧吗,到如今的三十二岁沦为阶下囚的唯一一次。

秦玅观的视线与她交汇。

下位者那双满含愤懑与不甘的眼睛与她从前凝望秦载济时的重合了。

怀才不遇,心有不甘,便容易误入歧途。所谓的“歧途”,在她看来是该千刀万剐的,可对当局者而言,却有可能是救命稻草。

这种感觉,她明白。

秦玅观眉心稍稍舒展。

“沈长卿。”她唤她,“朕是昏君么。”

“您并非昏君。”沈长卿沙哑道,“可十六年了,您何曾放过我一丝一毫的权。人人都敬我,人人也都知晓,我只不过是个吉祥物罢了。”

“可我也能明白您的抉择。我姓沈,沈家人不得不防。”沈长卿拍着心口,后颈与肩头传来的疼痛,都抵不上她心头的痛楚,“我恨我姓沈,我好恨——”

“我活着是替他们赎罪,死了也要与他们同担骂名。”沈长卿肩头颤动,掌心撕扯着染血的交领,语调里夹杂着刻意压下的啜泣,“我受够了。”

鲜血再次渗出,执一蹙眉,出声提醒:“沈大人,你的伤。”

执一的话拉回了沈长卿的理智,她勉强跪直身,红着眼圈回视秦玅观的洞察。

秦玅观不想将她逼至崩溃,待她缓和后才问出心中所想。

“朕只问你最要紧的一条。”她凝望着沈长卿的眼睛,似乎要将她彻底看穿。

“你是否通敌。”

第186章

方清露睁开了眼睛。

三日过去了, 她没有死。若不是心口处的伤痕仍在,她会以为自己仅仅是做了一场梦。

方清露扶榻踩地,预想中的头晕目眩并未涌上。除了有些疲惫外, 她没有任何不适。

记忆还停留在孙匠闯府救她那日,方清露掀开帐帘寻找, 明媚的光照得她屈起眼睛。

帐外人来人往, 留守的军士定定的望着远处,听着方清露的呼唤声才回头。

“方大人,您醒啦!”年轻的军士笑盈盈地扶住她,“您在这歇会,我去给您叫郎中来!”

“孙匠呢?”方清露扯住她, “怎么没瞧见孙匠?”

“孙匠家去养伤了,她女儿陪着呢。”军士顺手将自个熬药坐的板凳放到她身旁,“参将们吩咐过了,您醒了就去禀报,我去去就回!”

军士一阵风似的跑走了, 方清露目送她的背影远去,叹了口气, 默默握了蒲扇, 坐在炉边熬药。

蒲扇扇了十来回,眼前压下一道身影。

方清露抬眸,瞧见了面露喜色的鹤鸣。

“怎了?”她有些困惑。

“方大人,您可真是料事如神!”鹤鸣展开军报摊到她面前。

蒲扇停了, 烟尘扑面,呛得方清露咳嗽了好几下, 扯着心口的伤口了。鹤鸣忙将炉子踢远,给她顺起背来。

“我未下过这两道令。”方清露语调发哑, “这军报从哪儿来的。”

“可是令章是您的,我已经瞧过了。”鹤鸣说,“瓦格果然在前日进犯,被道旁的伏兵击溃了。牧池率兵追击去了,到了门青关就回。”

军报来时,辽东府卫正与北境兵对峙,双方各执一词,闻说瓦格进犯,商议过后当即调转刀锋直对外敌——被放出来的夏林担起了州府运作,鹤鸣坐镇中帐,牧池领兵北上御敌。

主心骨或调任,或离城,或昏迷,说不慌张是假的,下达每条军令前,三人心跳总是难以平复,夜里连阖眼小憩片刻都成了奢望。

牧池领兵驰援后,大营只剩鹤鸣一个,她每隔小半个时辰就要走到帐外远眺。

战况焦灼的军令传回好几次,鹤鸣不止一次祈祷方清露快些起来。

中军出现溃败迹象时,负责防备的守军忽然传来消息,有两路齐军从左翼出发,截击了瓦格援军,并迂回包抄,切断了瓦格人的退路。

战局有了转机,牧池抓着机会追击,斩断敌军中军大旗,杀得瓦格人丢盔弃甲,仓皇出逃。

结局是好的,但回想起那一夜,鹤鸣仍是心有余悸。

方清露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何时发出的军令?”

“廿六夜里。”鹤鸣也有些诧异,“竟不是您发的么?”

方清露思忖片刻,脑海里闪过了沈长卿的名字。

这不合理,沈长卿既然想反,为何又要安排这些?

“手令在哪,我要亲眼看一看。”方清露起身,动作匆忙。

这几日积雪冰冻,营寨道路湿滑,她刚扑出去,身形便显出不稳。

鹤鸣惊得双手护住她:“我派人去取,您好生歇着,好生歇着!”

方清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180-190(第9/16页)

当阳穴隐隐作痛。

“我以为……”她呢喃。

后半句话,她并未说出口。

方清露捏着军报的手垂下了。

*

“朕只问你一句——”

“你是否通敌。”

沈长卿仰首,迎着秦玅观锐利且极具压迫的目光,眼里带着几分洒脱,几分坚毅。

“我没有。”她万分笃定道,“沈长卿并非沈崇年。”

“我意图谋逆是真,未曾通敌也是真。”沈长卿语调发哑,“我坦坦荡荡,既然做了,议论由人,只待陛下降罪。”

室内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风挡忽然被人撩开,方十一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全然忘记了礼数。

她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满面笑意地行了礼,抬眸对上秦玅观幽暗的眼睛才意识到自己闯了祸,当即收敛神色,正了仪态,规规矩矩地叩了个头。

氛围不对。

冷静下来的方十一环顾四周,心中只有这句话。

“陛下……”她生怯怯地奏报,“辽东来了军报……”

“说。”

秦玅观的不悦一听声调便能知晓。

“陛下——”方十一垂下脑袋,“瓦格昨日分三路进犯,已为辽东守备军击退。方都督用兵如神,两路阻击,将防线推至了门青关一带。陛下,是大捷啊,大捷!”

她越报越激动,主位上的秦玅观却长久不语,仿佛游离于她起伏的声调之外。

三道视线齐聚一处,除了不知全局的方十一,余下的两人都在刹那间明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照着方清露彻底昏迷前递来的信,病重的她自然无法操盘全局,所以这些信令定然是由掌印者发出的,也就是,沈长卿率军起事前已经做好了抗击瓦格的准备,扎在方清露身上也不是什么不可医治的剧毒。

沈长卿的心悬到了极点,耳畔隐约响起了嗡鸣——她在等秦玅观的宣判。

在号为齐土的天地间生存的所有人,拥有的一切都属于她。

向往生,是人之本能。

沈长卿如今一无所有,虽不愿承认,但她始终希冀着,秦玅观能给她一句切实的承诺。

等待良久,主位上传来一声轻似发重鼻息的轻笑。

秦玅观眼底流露出一抹笑意。

方十一满脑疑惑,但紧张的情绪终于有了舒缓,敢抬起些脑袋了。

余光里,沈长卿虽跪着,但挺得笔直的腰杆好似在和陛下作对似的,惊得她打了个寒噤。

良久,秦玅观终于说话了。

“执一道长换了朕一诺。”她低低道,“如今,朕便兑现了。”

沈长卿看向执一,用眼神询问。执一只是垂下眼眸,神色依旧淡漠。

秦玅观的视线在两人之间流转,好似看穿了什么。

她缓缓道:“朕恕你死罪。”

阶下的三人当即抬眸。

秦玅观说:“能者,亦或是无德者自然能夺取这至高无上的位置——”

“能者且有德者反倒难得此位。”

沈长卿确实未曾通敌,且猜出了追随她的将领心底最隐秘的心思,知晓他们举事前会通敌求稳,给出了虚假消息,暗中探出瓦格进攻之路,暂时化解了辽东兵力空虚前的危局。

这个位置,在旁人看来诱惑颇多,秦玅观从前同她们一样。

心无大义且有才能者大可倾其所有,将所有的宝都压在谋逆上,可顾念着大义的总是束手束脚。沈长卿败就败在还有良知,还顾念着天下生民。

仅因此条,便愿给她退路,给她东山再起的机会。

“女子当有野心。心有大义,志在四海万邦,不惧险阻,破浪前行。”

秦玅观叩响书案,吐字铿锵,字字砸在听者心头。

“朕巴不得天下女子都有觊觎帝位的野心。”

“朕动过杀心。”她顿了顿,声调有了起伏,像是在质问沈长卿,也像是在敲打她,“你知道为何么?”

沈长卿唇瓣翕动,明白了她的话外音。

她答:“因为,我伤了忠良,弃辽东百姓于不顾。”

“知道就好。”秦玅观唇畔上扬,“朕非圣君,但也绝不是什么不恤下臣,自私自利,不通人情的昏君。”

她一字一顿道:“朕志在良主。”

沈长卿的泪水在顷刻间决堤,喉头已发不出声音,即便能发出,她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你是贤能之士,应当为朕所用。”

秦玅观起身走下台阶,麂皮靴停在她面前。

沈长卿抬首,眼前落下秦玅观展平的双手。

秦玅观亲自扶她起身,等到她能同自己平视后,才重新负手,摆出君主的架子。

“你也起来。”她提起脚尖,抵了抵还在装鹌鹑的方十一的膝头。

方十一撇了撇嘴,十分不情愿地起来了——陛下可真是偏心,怎么用沈大人就亲自拉她起来,换成她就踹了两脚叫她自己起身。

她只敢腹诽,眼睛总忍不住在她们身上逗留。

“边上去,该上哪当值上哪当值。”秦玅观说,

方十一嘴角压得更低了,就差把“不情愿”三字写在脸上了。

目送她出了公堂,秦玅观看向执一。

“朕记得,道家有济世之心,乱世下山。”她缓缓道,“时值国家危难,道长有黑衣卿相之能,不若入仕,以全济世之心。”

执一微微躬身以表谦逊:“执一才疏学浅,不堪大用,且陛下已得良助,更经天纬地之能,执一更愿于圣泽庇佑下,远归隐山林。”

秦玅观轻叹息,思忖了片刻才道:“不入仕途,不愿为谋士,如此大才,实在可惜。”

“我志不在此。”执一淡淡道。

“那道长可食人间烟火?”秦玅观问。

执一微怔。

“应当是食的罢。”秦玅观微微一笑,“朕兑了承诺,道长可愿卖我些人情。”

陛下没拿皇帝的架子,谈笑间多了几分亲近,以退为进,劝得执一没有了拒绝的余地。

“吾妻尚陷重围,而我束手无策。”秦玅观眼底多了几分哀戚,“还望道长卖我这个人情。”

执一颔首:“自然。”

第187章

“自然。”执一答。

这是她第二回被“吾妻”打动了。

数月前, 唐笙雨天上山寻她,哀求她为秦玅观医病。她起初并不想与朝廷沾上干系,再者, 再高的医术也敌不过衰败的病躯,她并无绝对的把握。可听得唐笙那一句“我来求您, 是为了病重的妻子”, 她便有所动容,望着来者的泪眼心中就有了酸涩感。

现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