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30-40(第1/19页)
第31章
御前侍卫是皇帝近侍, 多从宗室和皇帝亲信中选拔,表面只是个七品武臣,但一朝有了官缺, 补上的便是这些近侍。官场有言“朝为殿前扶剑郎,暮登天子宣政堂”, 说得便是这些青云直上的御前侍卫。
御医便差得远了。
太医院的一众学究们明争暗斗了半辈子, 到顶了也只能混个正四品院判的职衔,两鬓斑白也依旧被皇亲贵胄呼来喝去。
“你的志气这般小?”秦玅观重新确认了遍。
唐笙摇头:“奴婢只是觉得适合。奴婢这点三脚猫功夫,自保都难,何谈保卫陛下呢。”
说话这片刻,秦玅观也回出点味来。
说来也奇怪, 从王女到皇女,再到皇太女,她沉沉浮浮十余年,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唐笙这样式的她还是头次碰到。多数时像个怯懦草包,但偶尔又能揣度圣心, 做出令她赏识事来。
这样的人要么是真愚笨,但福运多, 要么就是颇会揣摩人心, 善藏锋芒了。
秦玅观不信福运,更信她会藏锋。
“朕有一事不明。”秦玅观神色玩味,“想听你如何解释。”
唐笙顿感大事不妙。
“腊七你值夜同朕说得那些,朕翻来覆去地想, 总觉怪异。”秦玅观注意到唐笙企图用垂头的动作躲避和她眼神交汇。
帐外传来声响,是军士来送早膳了。秦玅观朗声道:“进来。”
意识到帐内氛围不对, 军士忙不迭地退出。
军中肉食皆用匕首割食,秦玅观用拇指将匕首推出鞘, 锃亮的刃面映出了唐笙大半张脸和她的一双寒泉眼。
唐笙打了个寒噤,低低道:“奴婢就是多嘴一言,没想到……”
秦玅观屈掌,示意唐笙近前来。
唐笙照做,紧张得痛觉都淡去了。
她刚矮下身来,下巴便被抵住了。唐笙视线下移,看清半出鞘的匕首后,冷汗直流。
秦玅观用的力道并不大,可唐笙却不敢躲。她只得被迫凝望秦玅观的眉眼,鼻息微滞。
“陛下——”唐笙喉头发涩,话都说不利索了。
脖颈间的伤口似乎又裂开了,唐笙能觉察到痂痕撕裂的轻微痛感。
“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秦玅观放低了匕首,嘴角含笑,“朕怀疑,你是细作。”
唐笙张了张嘴巴,眼眶因惊恐而泛着湿意:“我若真是细作,又为何要提醒您这些。”
“那你告诉朕,你从何而知,朕会遇刺。”秦玅观倾身,同唐笙隔了约莫一拳的距离,好让自己看清唐笙每个微妙的表情。
唐笙觉得自己惨透了,明明只想给秦玅观续命,却被她怀疑上了。明明啥也没做,却被人抓去无缘故地拷打了一顿。
她眨了下眼睛,眼泪无意识地落下,滴落在匕首上。
“我的确不是细作,我也不图权力和名望。”唐笙鼻尖和眼眶都泛起了红,嘴唇发颤,“我只想要好好活着。”
被匕首抵住的这片刻,昨晚的记忆全都复苏了,连带着伤口都增添了几分痛楚。
唐笙的眼泪掉得更凶了。
“可你的反应,前后矛盾。”秦玅观并未心软,她道,“你若是能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朕定会饶你一命。”
唐笙道:“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我那时就是觉得危机四伏,您就是会遇刺。”
秦玅观轻笑:“你是会算卦么。”
“您就当我会吧。”唐笙声音发颤。
收鞘声响起,秦玅观靠上太师椅,轻叹息。
手脚冰凉的唐笙跪伏在地,心跳久久不能平复。
“你会算卦,那你便算算,朕能御极多少年。”秦玅观擦拭起匕首,慢条斯理地割起肉来。
唐笙抬眸,眼底还有泪光,虽然不情不愿,但为了保命还是道:“陛下万岁。”
秦玅观冷笑了声:“彭祖不过活了八百余岁。人人都说皇帝万岁,何人能万岁呢。”
“那陛下一定能长命百岁。”唐笙平复完心绪,敛眸道,“保大齐江山永固。”
“上一个这般讲话的,查出进贡的丹药□□,被朕凌迟了。”秦玅观将割好的羊肉放到空碟中,推到临近唐笙的那端。
唐笙注视着她指尖的动作,觉得那匕首不是落在羊肉上,而是落在她身上。
“起来。”秦玅观擦拭着匕首,睨着地上的唐笙。
“奴婢腿软,起不来了。”唐笙如实道。
秦玅观用干净帕子拭去手上的盐水,淡淡道:“那你便跪着吃吧。”
唐笙:“……”
不过一会功夫,秦玅观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刚刚那个用匕首抵她脖颈的仿佛是另一个人。
秦玅观早晨并不爱用肉食,她起身,方才割肉的匕首顺着氅衣袖袍落下,躺在唐笙面前的氍毹上。
秦玅观玄色的袍角掠过唐笙。唐笙回神时,她已打帘出帐了。
*
“细作抓完了?”
“回陛下话,捉得差不多了,全都押在步军衙门看管,等待审理。”
正行进着,秦玅观的脚步忽然顿住。
今日天晴,天上挂着连日不见的朝阳。驻扎寨营外的将士正于山脚下放马,山上的积雪也有要融的痕迹,远眺过去,分外耀眼。
秦玅观对方箬道:“昨夜死了太多人了,尸首一定要妥善处置。”
大灾和大战之后,尸首如若处理不好,必定会带来大疫。秦玅观有些庆幸,眼下还是冬日,这样的气候里尸首腐烂会慢上一些。
方箬道:“牢城营的,焚化后已拉到周边荒山掩埋了。”
秦玅观回首,朝身后的女卫们道:“活着的那部叛军,你们打算如何处置。”
女卫们眼神交汇,最终齐声道:“全凭陛下吩咐。”
“朕问的是,你们会如何处置。”
女卫们面面相觑。
方箬率先道:“凡从军者,不论官兵,理当对陛下赤胆忠心。如若反叛,应当立即斩杀。”
秦玅观的视线掠过方箬,环视其余十七卫,等待她人回答。
方十二道:“斩杀万余人未免太血腥了些,依臣之见,扣其粮饷,驱逐便可。”
“还有么?”
众人无声。
秦玅观缓缓道:“赶尽杀绝,未免矫枉过正了些。军营与外界隔绝,兵丁们只能听到将帅的一面之词,有诸多身不由己。”
“扣其粮饷,驱逐还乡,军户们没有田地,又能靠什么过活。时间一久,反而成了懂拳脚的流民,为谋一线生机揭竿而起,又该如何是好。”
话音落下,女卫们皆惭愧地垂下了头。
“治军和治国,归根结底皆是治人,都应当宽严相济。”秦玅观踩上马蹬,“朕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30-40(第2/19页)
意思是,让他们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秦玅观翻身上马,玄袍在光亮下泛出淡淡的赤色。
她的眸中带着温情:“你们今后皆是独当一面的女将,是我大齐来日将星。要记住朕的话。”
秦玅观策马奔驰,女卫紧随。
方箬追近了,想要问问秦玅观何时回宫。
秦玅观攥紧缰绳:“不急,静观其变。”
*
昨夜牢城营主营挨了好几发红夷炮,狱所血腥味冲天,扫撒了一夜还是一阵腥臭。
秦玅观传令说要亲自审问叛将后,人犯便被转移到了远一些的营房。
御驾将至,人犯便被军士押着跪倒在地。
杨澍奋力挣扎,颇有种宁挨铡刀,死不屈服的姿态。
秦玅观人未行至,便听到了嘶吼声:
“秦玅观要杀要剐随意,老夫但凡动一下眉头,便不是号令三军,沙场点兵过的杨澍!”
“当年,老夫为文宗皇帝镇守边疆时,秦载济不过是黄口小儿!更别提你秦玅观了!”
“一介女流,安敢觊觎朝政,颠覆我大齐纲常,以至于国家败落,秦玅观实则大齐罪人——”
杨澍直呼秦玅观和先帝的名讳,听得押送官员心惊胆颤,生怕牵连到自个引得女帝不快。
“闭上你的臭嘴,陛下来了好好讨饶!”押送官照头给他来了一掌。
不想,杨澍却叫得更大声了:
“竖子安敢,捂着你的粪门到歪剌骨跟前讨饶,莫带我等大丈夫!”
脚步声渐杂,押送官知晓是御驾来了,忙叫人用破布塞进他的嘴巴。
一道清泠泠的女声传来:
“不必捂他嘴。”
霎时间,院中跪倒一片。
秦玅观信步而来,衣袂翩跹。
院中面南背北处已设下御座,秦玅观落座后才道:
“诸位平身。”
仪驾铺开,威风凛凛的卫士和僚臣分列左右,怒目而视,似乎要将杨澍生吞活剥了。
院中除了嘴巴塞了破布,只能用呜呜声响表示愤懑的杨澍,便再无声响了。
秦玅观挥手,示意摘下差役摘下他嘴里的破布。
“秦玅观!”杨澍挣扎着起身,老迈的身躯晃动了下,发指眦裂,“大丈夫顶天立地,欲为天下除矫诏夺位之君,正百姓视听,无错也!起事既败,老夫敢作敢当,任由你处置,但将士无辜,你——”
秦玅观面无表情地听着,觉得这人分外可笑,要紧关头还说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夸赞自己,不知是心大,还是毫无自知之明。
她抚了抚耳鬓碎发,云淡风清道:“朕若身死,能继位的只有弘安公主了。公主年幼,朝政兜转最后定然落到太后手中——”
秦玅观笑容里带着轻蔑:“这天下,还是在女人手里。”
与这倚老卖老的杨澍不同,秦玅观短短两句话,便戳了他痛脚。
杨澍叫骂起来,双眼赤红:“宗室诸多男丁,哪里能轮得到你们女人掌权,你们女人只配在后院给丈夫提靴暖床!像你这般的毒妇,连当小娘都不够格!”
如此粗鄙的言辞,听得女卫们暗咬牙槽,手已按上刀柄。
就在杨澍以为自己成功激怒了秦玅观时,檐下反而传来一声嗤笑。
“半句话都离不开床笫之事,原是羞辱女人,说来说去反而连自个一块骂了。”秦玅观道,“文皇帝以仁治天下,朕亦承之。”
“你既以胯.下那半两‘玲珑’物为傲,那朕也不愿杀你,赏你宫刑吧,今后圈禁私宅。”
差役围了上来,即将将杨澍带下去行刑。
杨澍头次有了惧色,抓着花白的头发,仰天痛哭。
“毒妇——杀人诛心啊——羞辱,羞辱!”
悲愤的嘶吼渐行渐远。
方箬凑近了些,低低道:“陛下,不杀他吗?”
“为何要顺他心意。”秦玅观瞥了眼新呈上来茶水,“朕要他生不如死。”
茶盏里泡的还是陈茶,秦玅观一嗅便知。此地腌臜,她虽被风吹得口干,倒也不想碰这水。
方箬又道:“那不用再审了吗?”
秦玅观答:“他想从宗室扶个幼子登基,至于有无勾结藩王,除夕夜便知了。”
方箬听了个半懂,但也不敢再问了。
静坐了片刻,院中风大了些。
秦玅观背身咳嗽,嗓子痛得厉害,她展开帕子细瞧,并未看到新添的血渍,紧绷的心绪松动了些。
方箬端来茶盏,请秦玅观喝茶顺气。
秦玅观推开,又躬身咳嗽起来,过了一阵才彻底缓过来。
离了方汀,好像就没人能照顾好她了。
秦玅观阖眸,休息了半刻钟才道:“带拷打唐笙的差役。”
传令声下,一胖一瘦两个京兆府差役便被拖了上来。瘦的那个右手被斩了,一见秦玅观便汗流浃背,吓得快昏死过去。
秦玅观强打着精神问话,两个差役都老老实实答了。
他们本是临近州县的流民,因为没有黄册无法入城谋生,便在京畿做些亏心勾当混个温饱。前些日子忽然有人找上门,给他们一大笔钱,顶替两个挂职吃空饷的差役混入京城。
腊七夜晚,他们敲诈了几个软弱的酒家,吃饱喝足,大赌特赌了一通,便隐匿在暗处,照接头人说的,等起了车队,确认受绑者的容貌。
知道唐笙是宫里人的两人本有些发怵,但因欠下了大笔赌债,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我俩正是知道她是宫里人,才未曾下死手,起了色心也——”胖子是个没脑子的,为了求宽免,说漏了嘴。
秦玅观倏地睁眼,眼神又阴冷了几分。
十二娘瞥了眼,心道:这两人大概是活不了了。
这两人的供词里,只有描述接头人样貌的内容有点用处,讲话夹杂了许多市井粗语,分外难听。
秦玅观平素最厌恶这些好吃懒做、恋酒贪色的男人。
依照《大齐疏议》,这两人罪不至死,但秦玅观这回却直接下了诛杀令。
两个混子求饶不止,秦玅观头痛得厉害,遮住眼眸不想再看:
“把嘴堵上——”
“是!”差役应声。
……
日暮时分,秦玅观回到主营,帐中已不见唐笙的身影。
早晨的肉羹和蒸羊肉还在原处,没有动过的痕迹。
秦玅观脱下氅衣,坐在榻边休息。
帐帘忽然被人掀开,头痛欲裂的秦玅观正欲发作,却看见唐笙抱着茶窠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突然见着秦玅观,唐笙也是一愣。
早晨秦玅观并未许她自由行走,保险起见,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30-40(第3/19页)
笙没敢乱跑,一直留守在中帐。
身上的血味实在太浓了,唐笙在确认秦玅观一时半会回不来后,终于敢去烧水梳洗。没成想一回来便碰上了秦玅观。
“陛下——”
唐笙行完礼,默默将茶窠放到桌案上。
她回眸时注意到秦玅观唇角似乎有些干裂,于是给她换了盏茶,一瘸一拐地端了过去。
秦玅观接了,托着茶盏喝了起来。
唐笙探头探脑,小心翼翼地打量起她的神情。
这还是她头次见着秦玅观这样举着茶盏喝,以往她都是端着斯文的姿态一口没一口地啜茶。
唐笙眨巴着一双柳叶眼,用眼神问道:“要不要奴婢再给您倒一盏?”
秦玅观对上她的视线,没有说话。
唐笙明白了,又扶着短榻踉跄起身,去给秦玅观倒茶。
“以后不必自称奴婢了。”秦玅观接了茶盏,“朕诏令已下,你如今是正六品御前医女。”
唐笙小声道:“那奴婢自称微臣?”
秦玅观:“……”
唐笙照着自己脸颊轻打了一嘴巴,悔恨道:“奴……微臣,习惯了。”
换了个称谓,秦玅观听着顺耳多了。
“您要洗把脸吗,我瞧着您疲倦得很。”唐笙还是不太习惯新称谓,干脆改称了最顺口的“我”。
唐笙凑近时,秦玅观嗅到了淡淡的皂角香。
她微颔首,眉心在不觉间舒展开来。
唐笙虽然偶尔会犯蠢,但多数时做事还是很令她舒心的。
见她托着伤躯行走侍奉,秦玅观也有些过意不去。
她道:“伤成这样,也难为你御前值守了。朕想赏你些什么,你有什么想要的。”
正在挤巾帕的唐笙眼睛倏地一亮。
唐笙:“此话当真?”
秦玅观:“君无戏言”
听说又有赏了,唐笙的瘸腿拐得利落了许多。
她果断道:“陛下可否赏我些银钱。”
秦玅观揉着眉心:“你是掉钱眼儿了么?”
唐笙瘪嘴,委屈道:“我上月被您罚了三月月例,老底儿都吃光了,眼下还欠了十八一笔债……”
“好了。”秦玅观打断她,“朕眼下没有现银。”
唐笙知道她这是允了,笑逐颜开:“您回宫支也行。”
秦玅观:“……”
唐笙拖着瘸腿朝秦玅观走去,掌心托着还冒热气的帕子。
她还未矮身,不知什么物件就从半空中飞了过来,直直砸向她脑门。
唐笙挨了一击,但也接住了东西。打眼一看,正是秦玅观戴在拇指的墨绿玉扳指。
秦玅观伸手拿走帕子擦拭面颊,唐笙扑通跪下,托着扳指道:“陛下,如此贵重,我不敢受赏!”
“你几时见朕收回过成命?”秦玅观语调凉飕飕的,透着即将发作的预兆。
唐笙苦哈哈道:“我配不上这扳指——”
秦玅观丢下帕子,冷冷道:
“扳指而已,能买你性命了?”
唐笙垂眸,不敢说话了。
第32章
秦玅观赏的这扳指, 唐笙就是跑遍全京城的当铺,也不会有掌柜的敢收的。她该穷还是穷,还得继续借钱过日子。
但她不敢讲实话, 她要讲了,大概就活不过今晚了。
唐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面上还得装作高兴的模样, 叩谢天恩。
磕完头,许久不见的血条系统忽然蹦出来了。唐笙顺势瞥了眼秦玅观的生卒年,心下一惊。
秦玅观的寿命增长了!
先前唐笙看到的字迹是秦玅观会病殁于崇宁七年的九月初六,眼下字迹变成了崇宁十年的九月初六。
秦玅观的寿命延长了整整三年。
唐笙联想起六娘的伤,推测起原本的剧情线来:
原本的时间线里, 秦玅观极有可能遇刺受伤,亏损了寿命。她误打误撞改变了剧情,秦玅观成功躲过此劫,寿命就增长了。
唐笙大喜过望,连带着演出的高兴都变真切了。
秦玅观就着热帕子擦手, 一回首,唐笙正扬着嘴角看她, 一双柳叶眼泛着温润的光, 看得人心下一软。
“不过赏个扳指,你便如此高兴了?”
唐笙回神:“陛下的大恩大德,唐笙没齿难忘!”
秦玅观的手不自觉地覆上了左手拇指,却没有摸到扳指, 只得摩挲了两下指腹:“行了,朕不吃溜须拍马这套。”
太阳落山后, 天冷得格外快。军士陆陆续续抬来三个炭盆,将整个帐子燃得暖洋洋的, 又送上了晚膳。
秦玅观这几日精神绷得紧,加之见过了形形色色的尸首,本就少有的食欲变得几近于无了。唐笙故意在她面前吃得特别香,秦玅观才勉强用了半碗汤羹。
晚间,唐笙请示秦玅观,询问自己能不能和方家姐妹们一道休息。
秦玅观一句话便将她顶了回去。
“朕没见过有榻不睡,硬要回去躺门板的。”
想想也是,她这伤胳膊伤腿,要回去躺门板,那还真跟死了一回没差了。
于是,她便硬着头皮在秦玅观这边住下了。
秦玅观觉轻,多数时候都是阖目想事。唐笙躺下后,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生怕惊扰了秦玅观思考。
军营里女眷颇少,秦玅观也没带专职侍奉的,晚间递送物件颇为不便。因而军士们就没将膳食撤下去,而是一直搁置在火盆边温着,以便秦玅观取食。
唐笙嗅着肉香,越来越饿,秦玅观却越来越恶心。
喉间发痒,秦玅观倚榻咳嗽,不想却躬身干吐起来。
唐笙吓得赶紧掀被起身,拖着瘸腿端盆送水,忙出了一脑门汗。
秦玅观胃里本来就没食儿,伏身吐了许久也没吐出什么。再次躺下时,整个人都因为痛苦泛起了红晕。
“你饿么。”秦玅观沙哑道。
困得直点头的唐笙脑子犯了糊涂,先是点头,后又摇头。
秦玅观并未看她,只道:“将温着的那些都用了,朕闻着犯恶心。”
唐笙听了,将东西都搬到了边角处,风卷残云般吃了个干净。
秦玅观眉头依旧紧促,她道:“将这些碗碟都丢出去,丢得越远越好。”
唐笙又端着锅碗瓢盆,一瘸一拐地丢了个干净。
回来后,唐笙又用衣袍扑起了余味,掀开帐帘透了一会气,秦玅观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彼时唐笙已经被折腾得睡意全无,再次坐回短榻,浑身的伤口都疼得钻心。
她躺得艰难,听觉格外灵敏的秦玅观听到了阵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30-40(第4/19页)
抽凉气的声音。
半响,秦玅观觉察到了唐笙的视线,一偏首,唐笙果真巴巴地盯着她。
“讲。”秦玅观言简意赅。
“陛下,您嗅不得油腻的味道吗?”唐笙问。
秦玅观静默良久才道:“不是嗅不得,是总会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来。”
她的语速很慢,带着痛楚的鼻息声,听得唐笙心也跟着揪了揪。
“与肉有关?”
秦玅观嗯了声,鼻音很重。
唐笙很谨慎地保持着距离,不乱打听秦玅观的私事。秦玅观不说,她坚决不问。
她本以为秦玅观不会再说了,秦玅观却在静默了一阵后,讲起了早年的事情来。
“庆熙九年,豫州大旱,赤地千里。”秦玅观一阖眸,眼前便能浮现那样的场景。
到处都是裂开的土地,两拳并拢都能塞进裂开的地缝里。地方都府在放粥,百姓还是成片成片饿死在县衙前。活下来的孩童和富贵人家门前的野狗抢食,沿街都是饿得浮肿的乞儿。
“古书上说,‘人食人且尽’,朕是亲眼见着了。”秦玅观眸底的光点在昏暗的烛光中闪烁,“你读过《菜人哀》吗,从前朕不信,后来才发觉,诗上说的都是实话。”
秦玅观语调里藏着倦意,念起《菜人哀》来,更显悲凄。
“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秦玅观叹道,“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朕见过野狗刨食人尸,也见过易子而食。百姓有亡者埋尸于野,不日便被人掘食,所以家有亡故者,需得守着墓穴。”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带来的冲击力让唐笙久久不能忘怀。
她不敢想象,那是怎样的场景。
唐笙望着秦玅观,却见她阖着眼,好似已经睡去。
“所以,您用膳时总会想起那样的场景?”唐笙轻声道。
秦玅观喉头发出一声极轻的应和,听着近似轻浅的呜咽。
唐笙心颤了下。
“回京后便吃不进饭了。”秦玅观道,“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习惯。”
古代缺衣少食,唐笙是知道的,但她从来不知道粮食竟紧缺到了这种地步。
念书时,老师曾说过“无农不稳”这个词。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视农业生产,正是因为粮食对于人无比重要。衡量一个王朝是否处于盛世,就是要看老百姓能不能维持温饱。
历朝历代,即便是在极尽豪奢的禁宫,皇亲贵胄的残羹冷炙最后也都会被宫女太监们分食完。宫廷尚且如此,民间多数时就连维持温饱都很艰难,因而才有那么多百姓搭上一切也要将儿女送进宫去当牛做马。
“陛下您是明君。”唐笙温声唤她,“您知民间疾苦,这已经很好了。”
秦玅观未曾说话,只是静静望着帐顶。
唐笙记不清自己是何时睡去的了,只记得醒来时帐中已经无人了。
*
除夕将至,宫内和宫外氛围都很凝重。
秦玅观在除夕当天得了长郡来的奏报眉心才舒展了,宫内的裴太后和众宗亲却都还处于剑拔弩张的氛围中。
宫内张灯结彩,表面喜气洋洋,实则暗流涌动。
民间只知二十七夜有瓦格细作混入城中同京都守备军激战了一个晚上,眼下动乱已经平定,除了旧有宵禁外,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
而宫内却流言四起,有传秦玅观病重昏迷储位空悬的,有传秦玅观已经驾崩太后为了为弘安公主铺路秘不发丧的……
这些留言里有条最最离谱的,说秦玅观同自个养在宫中的情人私奔了,先前称病都是装的,为的就是能和情人终日厮混。
前几条秦玅观面不改色地听完了,最后一条,秦玅观闻言不自觉地蹙起了眉头,硬是语塞到轻笑了声。
唐笙和女卫们憋笑快憋出内伤了,硬生生被秦玅观一个眼神吓得收了嘴角。
秦玅观又问起了宫内的情况。
方箬道:“太后下令,所有宗亲和在京近臣,除夕赐宴都必须到场。”
秦玅观摩挲佩剑,视线低垂:“意料之中,太后要有大动作了。”
“您要回宫吗?”方箬试探道。
秦玅观倚上太师椅,难得露出一丝懒散:
“不急,弘安一年中也就这几日留宿宫中,太后的舐犊之情,也就这几日能抒发,朕何必去做那个搅了人家母女情深的恶人。”
唐笙嘴角耷拉了些,她是不信秦玅观的话的。
她觉着,陛下单纯是想看戏——稳坐钓鱼台,等着最后出场,一锤定音。
这滋味不要太爽了。
*
暮色宛若缓缓降落的囚笼笼罩住禁宫,明明是个喜庆的日子,可宫内每个人的面上都没有笑意。只有不谙世事的孩童偶尔露出笑颜,但很快就被家人呵斥一通,难过地抿紧起唇角。
千秋殿的钧天广乐飘扬得很远,往年酌金馔玉一派和乐的场景并未上演,身着燕居冠服的裴太后一驾临,整个大殿陷入了死寂。
裴音怜敛眸,一双丹凤眼二分开,八分闭,显出些慈悲来。跟在她身后的弘安公主妆容明艳,华贵非常,仪态虽然老成,但眼神却明澈烂漫。
“皇帝风寒未愈又添新疾。”裴太后道,“赐宴便由哀家来代理了。”
丹墀下一片哗然。
昨日裴太后要求所有朝臣和宗亲必须到场已是激了众怒。
零星几个辈分高的宗亲委婉表达了不满,禁军当日便于他们在京的宅邸安了家。朝臣那边,裴太后甚至将病重的沈老太傅抬进了宫,一下便堵住了悠悠之口。
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宗亲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至此,除秦玅观外的整个大齐核心领导阶层都到齐了。
裴音怜俯瞰众人,含笑道:“怎么未见晋阳王和海陵王。”
“回太后话,晋阳王突发腿疾,实在是难以前来。”使者托举着贺礼,谦卑道,“这是殿下献给太后娘娘和陛下的岁礼。”
海陵王使臣道:“雪天道滑,海陵王殿下御马时不慎摔伤,怕冲撞了太后和陛下,已回去更衣了。小臣代殿下向太后娘娘请罪,还请娘娘宽恕则个。”
裴音怜唇角的笑意淡去了些,那双丹凤眼展开了,流露出几分不悦。
“除夕赐宴,本是分施天家福泽,既然如此——”太后唤过身侧的大宫女,“哀家独辟一席,让容萍送去。”
“宫里的奴才驾车到底稳重些,海陵王那边,哀家派人接来便可。”
裴太后话说得漂亮,笑得也温柔,但人人都知晓,她派人去只为了看押缉拿,才不是什么体恤宗亲。
大殿上更静了,一众人里,只剩楚王敢于发声了。
大齐的王爵有亲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30-40(第5/19页)
和郡王之分,这单字封号的便是仅次于天子的亲王,双字的是比前者略小一级郡王。
宗室变革规制的情境下,单字封号的王爵宗亲,只剩楚王一个了。
“太后,我大齐从未有过太后代皇帝赐宴的先例。”楚王望向丹墀上的女人,虽是仰视,但眼中的傲意总是大于敬意的,“陛下病重,您亦不让我等侍疾,这也不合规矩。”
裴音怜道:“陛下需要静养,再说了,男女有别,陛下继位来一直是不召宗亲侍疾的。”
楚王话锋一转,语调尖锐了许多:“可本朝除非国丧,除夕赐宴,御驾是要亲临的。您这般遮掩,可是要——”
话音未落,裴音怜便“卡巴”一声放下戒盈杯,环视群臣。
殿中再次沉寂。
“前几日,京都瓦格细作作乱,众爱卿也是知道的。”裴音怜换了白瓷茶盏,轻拢茶沫,“陛下遇刺了。”
此话一出,众臣面色各异,哗然声瞬间放大。
“太后,兹事体大,您竟隐瞒至此,是何居心!”
楚王“噌”地起身,绕开坐席朝丹墀走去,两个太监立即上前阻拦。
嘈杂声越来越大。
楚王怒发冲冠,指着裴太后激愤道:“文宗一脉,各个身份尊贵,哪里轮得到秦妙姝御极——”
裴音怜猛摔茶盏,金吾卫和禁军便一齐涌上殿来,抽刀亮剑,开弓拉弦,将朝臣和宗亲围了个水泄不通。
惊叫声和叫骂声混杂在一起,病怏怏的沈老太傅脖子一梗,直接昏了过去。沈长卿扶着父亲心急如焚,高声呼唤太医。秦妙姝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到了,忙来牵住母亲的衣袖。
裴音怜安抚似的拂开她的掌心,将她拉至身侧。
有人想要冲破禁军钳制通风报信,被裴音怜呵住。
“出千秋门者,当即斩杀!”
年迈的楚王还在挣扎,食指上上下下晃个不停,直指裴音怜的鼻尖。
裴音怜疾言厉色:“先帝以女子之身御极,早就立下圣旨,百年后由姝儿登基,且姝儿与先帝同属一脉,为何不能登基!”
“女子继位已是倒反天罡!若不是当年秦玅观手握重兵,且有天子遗诏,这天下怎会到女人手中!荒唐,荒唐,实在是荒唐!”
“国将亡矣,女子治国,国将亡矣——”
兵部尚书挣脱钳制,悲恸中夹杂愤懑:“先帝继位前,功绩有目共睹,定边疆,治大灾,她是治世明君。而二公主呢——”
“二公主养在深宫,不见疾苦。太后啊,还是从长计议吧——”
……
殿中乱成一团时,一身甲胄的晋阳王阔步上殿,一声呼喝,禁军和金吾卫便被晋阳王亲兵团团围住。
一时间,两方僵持不下。
太后留有后手亦不慌忙。
她朝阶下的晋阳王道:“步军衙门和三千营的将士已在路上,就凭你这些个亲兵,就想困住哀家么。”
裴音怜毫无惧色,拂袖,稳立在丹墀之上。
而秦妙姝却早已藏到了她身后,只敢从母亲身侧眺望台下混乱的场景。
“你是储君。”裴音怜握住了女儿的手,温声道,“你不能有惧色。”
秦妙姝抽袖,缩得越来越后。
她小声道:“阿娘,姝儿怕。”
丹墀之下,晋阳王锋芒毕露,步步紧逼。他扶剑上前,一身甲胄,杀气逼人。
“本王顺民心,听天意,既见烽火,便带兵进京勤王。”晋阳王朝天作揖,扬声道,“不曾想却遇上您矫诏夺位。”
“您说先帝有遗诏,那遗诏在何处呢?若是有遗诏,您又何必秘不发丧!”
“步军衙门和三千营的兵士皆是吃皇粮听皇命的。只尊我大齐名正言顺继位之君。倘若名不正,言不顺,谁愿听从您的调令。”
“陛下突然崩逝,且未有子嗣,那便该由诸王公诸大臣推举新君!”晋阳王拔剑,片刻之后,又倒转剑锋,握柄作揖,“还请太后照着章程办事。”
嘴上咄咄逼人,行动上维持仪礼。晋阳王是有备而来。
混乱之中,无人注意的进口,一道玄色的身影慢悠悠地划过。
广袖下,念珠磕碰声细碎隐匿,飘散于风中。
一道清泠泠的声音穿透了嘈杂,音响不大,却足够镇下殿中的混沌。
“谁说朕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