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江苏突破(2 / 2)
“我马上过去。”
半小时后,他站在医院走廊尽头,透过玻璃看着病床上插满管子的老人。 monitors 上跳动的数字微弱而艰难。项彬伯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声音哽咽:“他昨天还在整理新买的书,说是开学前一定要送到村小……结果夜里摔倒了,邻居发现时他已经说不出话。”
陈奇把手放在他肩上:“通知家属了吗?”
“只有一个侄女在外地打工,赶不过来。他说过,不想麻烦别人。”
陈奇沉默良久,掏出手机拨通孙玉胜:“立刻协调一台卫星转播车,明天上午八点,我要直播这场抢救过程。”
“什么?!”孙玉胜惊呼,“这太冒险了!万一失败……舆论压力您扛得住吗?”
“所以我才要直播。”陈奇声音平静,“如果一个人默默奉献了一辈子,最后连抢救都要靠众筹医药费,那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该反思?我不怕争议,只怕沉默。”
第二天,《东方时空》临时加播特别节目:《一位无名者的生死时刻》。
镜头真实记录了医生全力施救的过程,穿插着老人过往的生活影像:他在雪地里捡瓶子,在灯下一本本修补旧书,在村口笑着把书递给孩子们……
节目播出三小时后,全国各地捐款超过两百万。某基金会连夜成立“乡村图书援助计划”。当晚十点,医院宣布老人脱离危险。
一周后,老人苏醒的第一句话是:“我的书……送出去了吗?”
陈奇亲自带着摄像机去了病房。老人躺在病床上,虚弱却坚持坐起来接受采访。
“我不伟大。”他说,“我只是觉得,知识不该被当成奢侈品。我这辈子没当过老师,但我希望这些书,能替我说话。”
节目结尾,陈奇亲自出镜:
“我们常说要致敬英雄,可真正的英雄,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不求名利,不惧清贫,只因心中有一束光,便愿意照亮别人的一段路。这个时代需要掌声,更需要看见。”
这一期节目创下9.2%的收视奇迹,也成为中国电视史上首次全程直播非突发事件抢救过程的案例。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深圳影视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入驻团队。
开工仪式上,陈奇亲手种下一棵榕树。“它会长得慢,但根扎得深。”他对记者说,“就像我们做的事。”
当天晚上,他在工地宿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陈老师,我是李小雨的同学王海涛。我也给您写了信,可不敢寄……我想报考电影学院,可我爸说学艺术没出息,让我去工厂拧螺丝。”
陈奇听得出那是个少年压抑的声音。
“王海涛,”他轻声问,“你喜欢看电影吗?”
“喜欢!我用邻居家的电视看过《潜伏》,我还抄了台词……”
“那你告诉我,看完之后,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声带着哭腔的回答:“有。”
“那就够了。”陈奇说,“明天我会让公司人事发一份青少年创作扶持计划给你学校。只要你愿意写、愿意拍,我们就愿意看。别怕父母反对,真正的成长,是从敢于坚持自己开始的。”
放下电话,他走到窗前。海风穿过未完工的楼宇,发出低沉的呼啸。远处,一轮明月悬于天际,照着这片刚刚苏醒的土地。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会有更多的质疑,更多的阻力,更多的夜晚要在剪辑室熬过去。会有投资人撤资,会有审查卡脖子,会有同行嘲笑他们是“理想主义者”。
但他也知道,已经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
那些在出租屋里边啃馒头边写剧本的年轻人;那些在田间地头看完节目后立志要发声的乡村教师;那些因为一句台词而重新审视人生的退伍军人……
他们才是《东方时空》真正的观众,也是这个时代最沉默却最有力的回声。
几天后,央视正式宣布:《东方时空》升格为一级栏目组,直属总编室管理,享有独立制片权。孙玉胜出任制片人,白彦松任执行导演,项彬伯、崔勇元等人列入重点培养青年导演名单。
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新规:鼓励主流媒体增加民生类纪实节目比重,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原创纪录片创作。
消息传来那天,整个亚运村沸腾了。
许晴抱着一堆素材冲进会议室:“我在东四胡同跟拍了一个修鞋匠,他三十年修了超过十万双鞋,每双鞋主人都记在他的小本子上!我想做一期《修补人生》!”
王志闻举着手里的采访笔记:“公交司机老张被评为‘年度最美劳动者’,但他最想要的奖励是一张全家福!因为他老婆说他天天开车,从来没好好陪她们娘儿俩拍照!”
金曲榜组的编导更是激动:“护士小林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她说要把奖状贴在值班室,让每个夜班的人都能看到希望!”
陈奇坐在会议桌尽头,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嘴角微微扬起。
这时,巩丽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陈奇,这是那位肺癌群演的儿子寄来的。他爸走了,临终前说谢谢我们在节目里提到了他。他还附了一张照片??是他爸穿着戏服站在片场的样子,笑得很开心。”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
陈奇接过照片,凝视许久,缓缓说道:“从下周起,增设一个固定板块??《幕后人生》。专门讲述那些不在聚光灯下,却支撑着整个行业运转的人:化妆师、场务、灯光、录音、群众演员……让他们也被看见。”
掌声久久不息。
夜深人静时,陈奇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北京的春天还未完全到来,但风里已有了一丝暖意。路过一家音像店,橱窗里正循环播放《潜伏》的宣传片,一个小女孩趴在玻璃上看得入神。
他停下脚步,隔着玻璃与她对视。女孩忽然咧嘴一笑,举起手中的笔记本,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
**“长大后,我要拍让大人哭的片子。”**
陈奇鼻子一酸,默默点头。
他知道,有些火种,已经悄然点燃。
而这场属于普通人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