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新的时代更不能丢掉信仰1(2 / 2)
回到房间,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份加密文件:《星链一期工程规划书》。
屏幕上的数据密密麻麻:
- 首发试验星:重量98kg,太阳能供电,L波段通信,设计寿命3年
- 轨道高度:500km太阳同步轨道
- 地面接收终端成本目标:低于800元/台
- 初期覆盖范围:中国全境及东南亚十国
- 商业模式:B2G(政府采购)、B2B(企业专线)、B2C(家庭用户套餐)
- 五年预期营收:127亿元人民币
- 投资回收周期:4.2年
他盯着“风险评估”一栏,上面写着:
> 政策不确定性:高
> 技术失败概率:中
> 国际竞争压力:高
> 资金链断裂风险:极高
陈奇合上电脑,走到窗前。山城的灯火依旧璀璨,仿佛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
他知道,从今晚起,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而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牟其中坐在自家别墅的书房里,手中捏着一张照片??那是1991年他在海南与几位省领导的合影。他盯着照片看了很久,忽然冷笑一声,将照片撕成两半,扔进垃圾桶。
“陈奇……你以为你是谁?”他喃喃道,“你以为凭一颗破卫星就能翻天?老子当年用罐头换飞机的时候,你还在大学念书!”
他站起身,走到书柜前,取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封面上写着:“南德集团未来十年战略规划”。
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
**项目一:国际合作卫星发射计划**
合作方: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预算:30亿美元
目标:建成全球首个民间运营的低轨通信星座
时间节点:1993年完成立项,1995年首发
第二页:
**项目二:满洲里国际自由贸易区**
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集物流、金融、旅游、能源于一体的东北亚枢纽港
配套建设:跨境铁路、国际机场、数字交易中心
第三页:
**项目三:月球资源开发前期研究**
合作机构:中科院空间中心、莫斯科航空学院
研究方向:氦-3采集可行性、月面基地选址、太空采矿机器人原型
牟其中的手指缓缓划过这些文字,眼神渐渐炽热。
“你们说我吹牛?”他低声笑着,“等我把这些做成,你们才知道什么叫梦想!”
他拿起电话,拨通秘书:“明天安排我去北京。我要见航天部的老李,还有外经贸部的王司长。就说……南德要启动‘星箭计划’,需要政策支持。”
第二天清晨,陈奇刚起床,便接到史宇柱的电话。
“陈总,好消息!广东台、湖南台、四川台三家省级卫视愿意联署建议书!另外,我找了几位人大代表,准备在两会期间提交提案!”
“很好。”陈奇精神一振,“但动作要稳,别让人抓住把柄。”
“放心,都是按规矩来的。”
挂了电话,陈奇正准备出门,手机又响了。来电显示:阎娜。
“发改委会议推迟了。”她说,“有人打了招呼,说民间资本涉足卫星通信‘事关重大’,需进一步论证。”
陈奇眯起眼:“谁打的招呼?”
“不清楚。但据内部消息,昨天晚上,牟其中去了北京。”
陈奇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有意思。看来他是真急了。”
“你打算怎么办?”
“兵来将挡。”陈奇望向东方初升的太阳,“他要去北京找关系,我就去成都找技术。他拉政策,我抢时间。这场仗,拼的不是嘴皮子,是执行力。”
阎娜轻叹:“你总是这样,越是压迫,越往前冲。”
“因为我没退路。”陈奇声音低沉,“七九年恢复高考我才考上大学,八四年辞职下海被人骂‘败家子’,九零年做VCD亏掉两百万差点跳楼……每一次,都是被人逼到墙角,才逼出一条活路。”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
然后,阎娜说:“我帮你。”
“怎么帮?”
“我父亲在政协有个老朋友,曾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退休后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当顾问。我可以安排你们见面。”
陈奇心头一震:“这太冒险了,万一……”
“没有万一。”阎娜打断他,“我说过,我不想看见理想主义者倒下。而且??”她顿了顿,“我也开始相信,你能做到。”
阳光洒进房间,照亮了陈奇脸上的坚毅。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