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万无一失(1 / 2)
“我得为二汽九千名职工负责。”
古力同端起二两酒看向李学武坦诚地讲道:“这杯酒我敬你。”
李学武没说什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比古力同还要干净利落。
同桌的都是二汽各部门的主管干部,他们在看领导的表现行事。
没有古力同点头,他们是不敢贸然行事的,就算是冲锋也得听冲锋号嘛。
况且同古厂长坐在一起的不是别人,正是工业系统内出了名的酒中仙。
“本来我应该连敬你三杯的。”
古力同看着他顿了顿,这才继续讲道:“可惜我酒力一般,还得留着脑子陪你说话呢。”
“只要不是车轮战就好。”
李学武浑没在意地抬了抬下巴,道:“客随主便。
“咱们慢慢喝,说说话。”
古力同给手下们摆了摆手,示意了李学武对他们说道:“别听他这么说,就算是车轮战咱们也喝不过他。”
“呵呵呵??”众人一阵轻笑。
李学武也笑了,转了转酒杯道:“喝酒不就是图一乐嘛,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
“李秘书长,我敬您。”
办公室主任同其他几人一起,举起酒杯笑着说道:“欢迎您来二汽。”
李学武并没有矜持和拿大,同样干了杯中酒。
不全是他的名声所致,这些人能共同敬他,还是敬重他的能力。
否则呢?
这年月厂里招待来宾真往死了喝,客人要是自己走出去,那就砸招牌了。
古厂长真开口,明知道喝不过酒中仙他们也得全力以赴,舍命陪君子。
现在倒好了,领导明显没有赶火的意思,有的全是心意和情谊。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古力同是知道李学武不怕他们灌酒的,对方也不是用酒就能哄好的人。
“说真的,今年尤其难。”
等众人撂下酒杯,劝了李学武吃口菜,他这才感慨道:“比去年还难。”
“不会是我们的原因吧?”
李学武斜瞥了他一眼,好笑地讲道:“这话我可不是第一次听说了。”
“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我都得说。”古力同呵呵笑着拿起酒瓶给他倒了一杯酒说道:“当然了啊,我不能说要没你们钢汽厂这种话。”
“那多没出息啊,对吧。”
李学武知道他想要说什么,玩笑着看向了众人,端起酒杯主动敬了他们。
众人当然领他的心意,陪着喝了一杯。
酒过三巡,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想有出息,真的。”
古力同真诚地看着他讲道:“像钢汽那般有出息,做梦都想。”
“钢汽可不是做梦做出来的。”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放下筷子点点头,表情逐渐认真了起来,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这种急迫感也是我们集团现在的心态。
“你不信啊?”
他看了一眼错愕表情的古力同,挑眉讲道:“你觉得我们开始享受成绩,准备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是吧?”
“这个当然没有??”
古力同笑了笑,道:“你有多忙我还是能看得见的。”
“可不只是我一个人忙,我一个人干不出现在的成绩。”
李学武说话不谦虚,但也不骄傲,很直白地讲道:“是团结和务实,这是实话。”
“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李主任现在也带团队跑任务。”
他挑眉介绍道:“集团刚开完会,谁的工作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担着。”
“该是他干的活就得他自己负责,人人手里都有活,没谁闲着看热闹。
“第四季度了,是该忙起来了。”
古力同理解地点点头,说道:“更何况今年是你们集团关键的一年。”
“明年年初正式集团化,我们能不忙嘛。”李学武用手背碰了碰他的胳膊,皱眉轻声强调道:“重工业向东北搬迁,这可是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古力同当然理解他话里的意思,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工作正在开展,很多工业企业从东北往西南搬迁。
可红星钢铁集团倒好,颠颠地往东北搬迁,这是反其道而行之?
他非常佩服红星钢铁集团的这股子猛劲儿,谁不知道东北的工业底子更厚啊,要实现工业企业集群化发展辽东最合适。
“今年年初我们定好了不做大项目,全力以赴做好第三年收尾工作,结果呢?”
李学武一拍手,扫了众人一眼,对古力同说道:“9月份接连两个大项目。”
“同沈飞的合作不说了,这个没多少钱,国际饭店呢?”
他摊开双手强调道:“一千三百万啊,不是一百三十万。”
“这还得说集团的亮马河生态工业区、津门贸易管理中心和钢城红星工业区都还没有彻底完成建设工作呢。
“三大支柱区域。”古力同点点头,不无羡慕地说道:“你们的步子算是迈开了,剩下的只管跑了。”
“跑?我们得使劲啊。”
李学武手指轻轻点了桌子,道:“从去年开始集团布局经销渠道,在金陵建设中心片区,这算不算大项目?”
“金陵啊,确实是。”
古力同想着红星钢铁集团的发展布局,点头说道:“一南一北的格局。”
“你知道咱们集团的。”李学武看着他点了点头,道:“就现在这种组织架构模式,不做自己的渠道可行吗?”
“钢汽、钢飞、钢电全是三产工业。”李学武摆着手指头给他介绍道:“轧钢厂、冶金厂、机械制造厂技术革新,产能过剩,得解决外溢问题吧?”
“食品公司、能源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流公司都是联营企业。”
他双手一摊,道:“我们自己不卖产品,谁来帮我们解决销路问题?”
“这集团还有物业公司、劳服公司和出版社这样的服务型企业要养活。”
李学武给众人掰算完,坦诚地看着他们讲道:“别说难,谁难都难不过今年的我们,谁又不是咬着牙硬上啊。”
“可是从你们钢汽开始的技术革新啊,把我们的桌子全掀了。”
古力同苦笑道:“我承认进步是正确的,但你们也进步的太快了。”
“你这么说话就没道理了,是我们进步太快了吗?”李学武挑眉讲道:“是我们落后国际生产标准太远了。”
“三年前,你是知道全国汽车总生产量的,不到三万台。”
他给古力同讲道:“可以说运输工具拖了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后腿了。”
“我现在是坐在你们二汽吃饭,但我不说自欺欺人的话。”
李学武手按住了古力同要给他倒酒的手,问道:“冒犯地问你一句,你觉得B130足够优秀吗?二汽敢拿这台车去国际市场于它一下子吗?”
古力同的表情瞬间凝重了起来,这个问题问的也太特么冒犯了。
“钢汽敢,我们真敢。”
李学武松开了他的手,看向众人讲道:“汽车工业已经到了落后真的要挨打的局面,我们知道不赚钱也得拼。
“不拼?不拼以后国际汽车市场上就真的见不到一台国产车了。”
他目光回转,看向古力同讲道:“你知道营城港每个月上船不止一万台汽车,可你知道我们能赚多少吗?”
“不怕你笑话,去年和今年钢汽的营收刚刚与支出齐平了,不亏钱。”
李学武缓缓地点了点头,看着表情同样凝重起来的众人讲道:“不亏钱就是我们钢汽现在的处境啊,难啊。”
“没有技术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盈利,就拿不到技术。”
“可有了技术呢?”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产能是上去了,可质量距离国际行业标准却差了一大截,我们是愿意做廉价汽车吗?”
“就是说,现在六千块的羚羊,八千块的白羊座,国内能卖出去多少。”
李学武手指敲点着桌子,皱眉讲道:“就是彗星摩托车在国内市场卖爆了,一年也才几万台,是这样吧。”
“国内的汽车市场太狭窄了,咱们的老百姓太穷了,还用不起汽车。”
他无奈的语气让众人心情再一次沉重了几分,满桌的饭菜食之无味。
“话说回来,没有去年举旗要技术革新的钢汽,我们的汽车工业还得沉睡多少年?你们二汽呢?”
李学武把话题拉回到了二汽身上,直白地讲道:“年产3000台汽车都乐的找不到牙了吧,跟现在比一比。”
他端起酒杯长出了一口气讲道:“钢汽和二汽都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这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众人端起酒杯,钦佩地看着他。
“那就敬正确的道路?”
古力同端着酒杯又看了看其他同志,道:“敬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
***
古力同是想听真话的,但真话李学武不能当着太多人的面跟他说。
酒局过后,两人坐在了休息室。
张恩远站在外面同古力同的秘书小周问起了京城的风土人情,算是站岗。
李学武端着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道:“破烂了一箩筐,你们是想攒出一个二汽汽车集团吗?”
“你当我们愿意吗?”
古力同给自己点了一支烟,吐着烟雾讲道:“换你们来试试看。”
“这就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算了,步子迈的小一点,紧跑慢跟着吧。”
“我们也正面临着职工安置的问题,上次你也赶上了。”
李学武叠着右腿,手里捧着茶杯看向他讲道:“首汽的几百个指标我们都想要,你说现在的形势难不难。”
“至少你们已经甩开包袱了。”
古力同坐直了身子,道:“二汽呢,说是在变革,包袱越来越重。”
“这不能单纯地用甩包袱来形容,我们可没有抛弃自己的职工。
李学武着重强调了一句,而后继续讲道:“京城工业给我们留下的烂摊子比你们少吗?十六家企业啊,你想想。”
“那我们也学学你们?”
古力同挑眉说道:“你有没有想过,新京一厂一旦撑不起来,那时候几万名工人怎么安置?全靠市里解决?”
“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
李学武抬起手挠了挠眼眉,问道:“京城这样想的人一定不少吧。”
“我不代表大多数,我只讲事实。”古力同皱眉看着他强调道:“你们集团分流了两万多名职工给新京一厂这是事实吧?”
“可这两万多名职工本来就是京城工业的啊。”
李学武放下茶杯认真地解释道:“我们厂原来也才三万不到,是兼并了十六家企业以后人数才膨胀起来的。”
“现在的七万人都还有部分是京城工业甩给我们的包袱呢,这怎么算?"
他放下右腿,道:“帮助京城工业组建新京一厂不是我们提出的,是京城工业提出来的,这你得想清楚。”
“但道理是一样的。”古力同看着他说道:“如果二汽也成立一家工厂,实施人事变革,搞技术比武,再将成绩和年龄没有优势的职工划去新厂,最后积极推动新厂独立运营,交给市里。”
“前提是你们敢这么做。”
李学武抬起眉毛看着他强调道:“如果新厂能养活这些职工,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市里还希望更多的工业发展起来呢。”
“你就保证京一厂能站住脚?”
古力同看着他,问道:“拿什么保证?”
“6月份,我去谈的。”
李学武淡淡地说道:“红星钢铁集团同新京一厂达成了一份合作协议。”
“协议的具体内容我就不说给你了,但有一点,技术和生产包含在了里面,我们有的都会支持给新京一厂。”
“就为了安置那些工人?”
古力同诧异地看着他问道:“这算不算舍近求远了?”
“这叫技术性调整,懂吗?”
李学武身子微微前探,看着他讲道:“资源整合这个词听过没有,一手的烂牌还不赶紧想着打个顺子,难道全都憋在手里,大家一起饿死啊?”
“先将优良资产和资源划拨出来,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他手比划着讲道:“在完成原始积累以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遗留的问题。”
“怎么解决?”
古力同像是听进去了,有些犹豫地讲道:“一旦发展的速度追不上不良资产退步的速度,那后果不堪设想。”
“总有一线生机,你找我来不就是下不定决心,想要一个理由吗。”
李学武看着他说道:“这么给你讲,一旦钢汽涉足轻货领域,以现在的二汽能在市场上坚持多久?”
“不要跟我说市里不会看着你们落难不管,这几年工业调整的太多了。”
他直白地威胁他道:“钢汽新上马的海狮客车从研发到下线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二汽能做到这一点吗?”
“你们真的要做轻货?”
古力同皱起眉头,内心的震惊来不及掩饰,如果真是这样,二汽危矣。
以钢汽的工人素质和产能,真要刚轻货,一定压的二汽喘不过来气。
他不觉得李学武在假设,因为在内地客车永远没有货车好卖,这是一定的。
刚刚李学武也提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狭窄,到时候钢汽真的觊觎轻货这块市场,以钢汽的技术储备也许一年都用不了,到时候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别人不知道钢汽的技术储备有多强,同钢汽有合作项目的二汽可知道。
都说一七厂是国产汽车的开山鼻祖,也是龙兴之地,技术储备雄厚。
但现在讲,零部件供应链和流水线组合搭配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全包全揽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古力同认真地看着李学武,想要看看他刚刚的话是不是认真的。
李学武却抿着嘴唇长出了一口气,随后讲道:“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唰??
古力同脑门上的冷汗下来了。
艹!还真让他猜中了,钢汽果然有轻卡项目,很有可能在实验阶段了。
不,不是钢汽,是研究所,他想起来了,红星钢铁集团有个汽车工程研究所,那里才是钢铁集团技术发展核心。
“什么时候?”
他定定地看着李学武问了一句,可哪里能得到李学武准确的回答。
“好好考虑一下吧。”
李学武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如果你们还想跟上时代的浪潮。”
“记住,这很有可能是国产汽车在这个时代最后一次发展的机会了。”
“你的意思是…….……”
古力同犹豫了,他不敢想真把那些落伍的工人推出去会怎么样。
“这样吧,我说个主意你考虑。”
李学武喝了一口热茶,道:“在钢城跟你提过的,你们挑个厂子,我们出流水线设备,零部件供应链,在京城生产宏运客车,我们包渠道销售。”
“时局维艰,共渡难关吧。
“共渡难关?”
古力同不是新兵蛋子,无语地看着他说道:“工人指标呢?怎么分?”
“能分多少分多少。”李学武很直白地讲道:“我们集团没有多少人要安置了,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
“那这个厂怎么算?”古力同稍稍犹豫了一下,道:“算联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