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 >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57章、“拉拢”

第657章、“拉拢”(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仙人消失之后 逆光破浪 重启神话 他们越反对,越是说明我做对了 让你替嫁,你让暴君送你去和亲? 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 云和山的彼端 春儿 我是南山一少僧 第三部 老网络,老爱情

易山对于小堂妹的跋扈口吻已经习惯了,虽然有些无奈,但也觉得她真是“傻人有傻福”。

她从国外回来后,先是刺激了躺在病床上的老爷子,让他有了一点微弱的意识,长辈们都把易保玉当成“小福星”。

如...

青海湖的夜风带着咸涩的气息,吹得江辰衣角猎猎作响。他站在湖边,脚下的碎石被月光照得发白,像撒了一地未融化的雪。手机屏幕还亮着,那条来自河北孩子的短信静静躺在对话框里,仿佛一颗终于落地的心跳。

他没有立刻回复第二句,只是把手机握在掌心,感受那点微弱的温热。三年前,那个在作文本上用蚂蚁般细小字迹写下“我想死”的男孩,如今竟说他的设计“有温度”。这四个字,比任何奖项都重。

回到营地时,篝火已烧得低了,但人群仍未散去。孩子们围坐在几位志愿者身边,听他们讲城市里的地铁怎么跑、大海是什么颜色。林晚晴正低头给一个小女孩扎辫子,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瓷器。她抬头看见江辰,笑了笑,没说话,只指了指身旁空出的位置。

江辰走过去坐下。小赵凑过来,手里捧着一包烤土豆,热气腾腾:“哥,刚才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问我,‘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我说因为宇宙有引力。结果他反问我:‘那要是引力累了呢?’”他笑着摇头,“我愣住了。你说,咱们教他们提问,可他们的问题,怎么反过来把我们问倒了?”

江辰望着天幕,轻声道:“因为我们习惯了答案,而他们还在相信奇迹。”

这句话飘进夜色里,没人接,却沉甸甸地落进了每个人心里。

第二天清晨,团队开始拆卸设备,准备返程。临行前,校长拉着江辰的手不肯放:“以后还能来吗?孩子们现在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问‘今天有没有新问题来了?’”

“会来的。”江辰说,“而且不止是我们来,你们也可以走出去。下个月,‘萤火-极光’要启动‘声音漂流瓶’计划??每个孩子可以录一段自己的问题或故事,随机发送给另一个省份的孩子。他们要回信,不能抄答案,必须用自己的话回答。”

老人听得眼眶泛红:“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啊……咱山里的娃,头一回能跟外头的人真正说话。”

回程飞机上,林晚晴翻看着最新一期的数据报告。她忽然念出声:“云南怒江试点班,有个女生连续三周提交同一个问题:‘如果我考上大学,是不是就必须忘记家乡?’系统推送了五位来自少数民族背景的大学生分享经历,她昨天终于回信:‘原来我可以带着寨子一起飞。’”

江辰靠在舷窗边,闭着眼,嘴角微微扬起:“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不是让人逃离出身,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带着根生长。”

落地后,城市依旧喧嚣如常。出租车穿过高架桥,广告牌上滚动播放着某补习机构的标语:“赢在起跑线!”江辰瞥了一眼,冷笑了一下。林晚晴察觉到他的情绪,低声说:“有人开始模仿我们了。上周出现一个叫‘标准答案营’的线上课程,打着‘高效提分+心理疏导’旗号,实际上把所有学生提问归类为‘干扰项’,建议家长及时纠正。”

“不出意料。”江辰睁开眼,“当一种光亮起来,总会有人忙着拉窗帘。但我们不怕,因为他们复制不了真实的声音。”

办公室恢复了日常节奏。老周带着技术组调试新模块??“共情反馈引擎”,能让AI助教根据学生的语气、停顿、呼吸频率判断其心理状态,并动态调整回应方式。小赵则忙着对接媒体,安排下周央视纪录片摄制组进校拍摄。

就在这时,一封匿名邮件悄然抵达江辰邮箱。标题只有两个字:**救救**。

附件是一段音频。背景嘈杂,夹杂着摔东西和女人哭泣的声音。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压低嗓音录音:“老师……我又听见爸妈吵架了。爸爸说妈妈没本事,妈妈说我不争气。他们都说这个家完了。可我不想它完……我能问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大人总是说着‘为了我’,却又让我觉得,我是他们的负担?”

声音到最后几乎哽咽,却始终没有哭出来。

江辰反复听了五遍。每一遍,胸口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他立即调取系统记录,发现这名学生来自江西赣州某乡镇中学,属于刚接入“提问者计划”的第二批学校。由于当地师资紧缺,课程由一名代课老师兼任,尚未完成心理干预培训。

他立刻拨通属地志愿者电话,对方却支吾道:“我们去了两次,家长都不开门……说是‘家务事轮不到外人管’。”

“那就报警。”江辰声音冷了下来,“这不是家务事,是未成年人长期暴露于家庭暴力环境,构成心理虐待。”

挂断电话后,他打开内部协作平台,发起紧急预案: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同步通知妇联、教育局、心理援助中心三方联动;同时将该案例纳入“反向课堂”特训班,定向推送课程《父亲的角色重建》《母亲的情绪自救》给其父母账号(尽管尚未激活)。

做完这一切,他起身走到窗前。夕阳正缓缓沉入楼宇之间,像一颗不愿熄灭的火种。

三天后,消息传来:警方介入调解,男方签署家庭暴力告诫书;母亲带着孩子搬至临时庇护所;学校为其开通专属辅导通道。男孩在新账户里留下一句话:“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星星。她说,以前总觉得黑夜里什么都看不见,现在才知道,星星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没抬头。”

江辰把这段话复制下来,贴在办公桌前的白板上,旁边写着一行字:**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改变所有人,而在于不让任何人彻底消失。**

与此同时,“声音漂流瓶”计划正式上线。首日便收到七千余条跨省问答。其中一条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牧童:

> “你见过海吗?我只在课本上看见过。它真的会唱歌吗?”

回信来自浙江宁波一个渔民的儿子:

> “会啊!涨潮的时候,浪拍石头就像打鼓,渔船摇晃像是跳舞。下次我录一段给你听。其实,你的风声也很好听,像自由在奔跑。”

另一组问答令全团队动容:

> (新疆喀什,女孩)“我戴头巾上学,同学说我奇怪。可这是我的信仰,难道不一样就是错吗?”

> (山东济南,男孩)“我去年转学,口音重,大家笑我。后来我主动在班会上讲了个方言笑话,结果全班都学我说话。所以你看,不一样也可以变成桥梁。”

这些对话被自动汇编成每日精选,推送给所有参与师生。越来越多的老师反映,班级氛围变了??不再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而是开始珍视那些“奇怪”的想法。

然而,风波再起。

六月中旬,一篇题为《警惕“情感操控式教育”》的评论文章出现在某权威教育期刊上。作者系某高校教授,文中尖锐指出:“所谓‘提问者计划’实则是利用儿童脆弱心理,诱导其对家庭与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并列举数例学生提问,称其“带有明显负面暗示”,如“爷爷重男轻女是不是愚昧”“爸爸喝酒打人能不能报警”等,认为此类问题“破坏亲子关系,动摇社会稳定根基”。

文章一经发布,舆论迅速分裂。支持者斥其“压制言论自由”“恐惧真相”;反对者则附和“孩子不该过早接触社会阴暗面”“教育应传递正能量而非制造矛盾”。

压力再次袭来。

教育部官网未表态,地方教育局纷纷暂停新增试点。更有甚者,个别学校私下通知教师:“不得鼓励学生提出涉及家庭的问题。”

江辰没有急于回应。他召集核心团队开了三天闭门会议,最终决定做一件事??公开所有已脱敏的学生提问原始数据,并邀请第三方学术机构进行语义分析。

“我们要让他们看到,”他在会上说,“不是我们在煽动对立,而是现实本身就充满了裂痕。如果我们连听都不敢听,谈何治愈?”

数据发布当日,共计上传十八万两千三百六十七条有效提问记录(均已去除身份信息),涵盖全国217个县市。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牵头成立研究小组,耗时两周完成报告《中国青少年认知困境图谱》。

结论震惊各界:

- 超43%的学生曾因性别、贫富、户籍等问题遭受隐性歧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圈钱主播!但大哥是真刷啊! 柯南:从警视厅到国会 一百五十岁封号斗罗,未来可期 华娱:我怎么成顶流了 重生08,邪修创业 我在诸神游戏里杀疯了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在线鉴宠,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 我不是天才刑警 还写什么歌,快进到不要笑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