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停止追击(1 / 2)
莫斯科陷落、萨文科夫政府东逃的消息如同一场致命的瘟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仍在北方苦战以及散布在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之间广阔地域的弗兰德尔西北方面军残部。
这支曾经肩负着拯救彼得格勒而后又奉命回援莫斯科的庞大兵团,此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恐慌。
“莫斯科……没了?”
“总统先生……抛弃我们了?”
“我们该怎么办?去哪里?”
类似的疑问和绝望的低语,在每一个连队、每一个指挥所里蔓延。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失去目标和信念。
他们为之奋战的首都已经易主(尽管只是被包围),他们宣誓效忠的政府已经远遁,他们瞬间从“保卫祖国的战士”变成了无根无萍的孤军。
在沃尔霍夫河前线,仍在与隆美尔装甲军进行着零星但残酷接触的弗兰德尔主力部队,最先感受到了这种精神上的崩溃。
进攻的欲望彻底消失,士兵们蜷缩在战壕里,眼神空洞,军官们则聚集在电台旁,焦急地等待着来自上级任何形式的指令。
而在广袤的后方,那些正在泥泞道路上艰难地向东向南行军的部队,则陷入了更严重的混乱。
萨文科夫政府在逃离前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如同溺水者的最后挣扎传达到了弗兰德尔手中:“军团主力不惜一切代价,向东撤退,越过伏尔加河,向乌拉尔方向集结,保存实力,以待将来!”
这道命令是唯一的选择,却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绝路。
“执行命令吧。”
弗兰德尔将军对他的参谋们说,他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和无力感。
这位老将深知,继续留在原地,要么被北边的博克和南边的克鲁格彻底碾碎,要么就是向德军投降。
向东穿越数百公里无人保障的荒野,是唯一理论上可能生存下去的道路。
然而组织的崩溃一旦开始,就难以遏制。
大部分尚能保持建制的部队,开始调转方向,如同决堤的洪水漫向东方。
没有详细的路线图,没有可靠的后勤,只有“向东”这个模糊的方向。
队伍中弥漫着失败主义情绪,开小差者与日俱增。
许多士兵和低级军官认为穿越俄罗斯腹地的长途跋涉无异于自杀,他们选择留在原地,躲进森林或村庄,脱下军装,听天由命。
更有相当一部分成建制的单位,在营、团级军官的带领下,做出了最直接的选择——向德军投降。
他们打着白旗,秩序井然地走向他们曾经誓死抵抗的德军阵地,只为了换取一顿饱饭和活下去的机会。对他们而言,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股席卷而来的崩溃潮,最直接的感受者正是与之对峙的隆美尔装甲军。
隆美尔站在他的指挥车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对面俄军阵地的异动。
他看到的不再是严阵以待的敌人,而是如同蚁群般溃散的人流。
侦察部队回报:俄军正在大规模、无秩序地向东撤退,路上随处可见被他们丢弃的重型装备。
隆美尔通过无线电向博克汇报:“俄国人彻底垮了,弗兰德尔正在逃跑,他的部队已经失控,我请求让我部立即展开追击,这是歼灭这支俄军最后主力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像猎火鸡一样,在他们抵达伏尔加河之前就彻底打垮他们。”
隆美尔的请求合情合理,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放任一支数十万人的敌军集团(尽管已溃散)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是极大的失职。
他的装甲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可以轻松地切入、分割、包围,将这些失去斗志的俄军变成庞大的战俘群。
这份请示被迅速传达到了位于彼得格勒的北集团军群前线指挥部。
巧合的是,路易斯这时候还在彼得格勒,他在与日丹诺夫政权商讨战后经济整合与政治框架的细节。
当他从博克元帅那里得知隆美尔的请示和前线情况时,他罕见地要求介入这次纯粹的军事决策。
在指挥部里,路易斯面对着博克元帅及其主要参谋军官。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与周围身着野战灰制服的军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他从容的气度和手中所代表的柏林权威,让所有人都必须认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