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诡三国 > 第3766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第3766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 四合院:情义十字路 斗罗:从俘获女神开始无敌 北朝帝业 大造化剑主 半岛:时间之外遇见你 全民三国:我能看见截胡提示语 物价贬值十亿倍,我成了神豪 开局等死?忽悠病友报考修仙大学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河内郡守府邸,庭宇深广。

秋阳透过高窗,落在铺地的青砖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界限。

斐潜一身常服,坐于主位,并无多少奢华装饰,唯几案之上堆积的文牍舆图,昭示着主人日夜的勤勉与权柄的重压。

...

第六百三十日,卯时三刻,邺城北门。

晨雾未散,霜气凝于瓦檐,如白露垂泪。陆抗藏身于一辆运酱坛的骡车之下,药箱紧缚胸前,呼吸轻若游丝。车轮碾过石板,发出沉闷声响。守门魏军持戟盘查,一名校尉掀开苫布,见满车陶瓮,便挥手放行。骡车缓缓出城,直至转过官道弯口,赶车老汉才低声道:“少主,已离城十里,可出来了。”

陆抗翻身滚下,浑身沾满尘土与草屑,却面露喜色。他回望邺城高墙,喃喃道:“鲁公,我带您的魂归故里了。”

老汉正是虞翻旧部,化名张翁,在城中经营酱坊多年。他从车内取出一只密封陶罐,交予陆抗:“这是虞公亲手封存的‘血诏’,内有司马懿矫诏篡权之证,更有北方七十二郡亲吴士族名录。虞公说,此物比虎符更重,务必亲手交至张昭手中。”

陆抗郑重接过,以油布层层包裹,藏入贴身夹袄。又问:“虞公可留后路?”

张翁摇头:“他说,棋子落定,便无退路。若事败,他愿与鲁公同葬北地;若成,则东风南渡,再迎主公还都。”

陆抗默然良久,终拱手一礼:“请代我转告虞公??江东不会忘了他。”

与此同时,洛阳宫中,司马懿端坐于偏殿,案前堆满急报。李严跪伏在侧,声音微颤:“大都督,许昌斥候来报,关羽残军已退至宛城,张?不敢追击。另,建业方面发布《讨逆檄文》,称我军杀害鲁肃、逼迫孙权劝降,天下震动。”

司马懿冷笑:“一群亡国余孽,也敢谈‘天下’?”他抽出一卷竹简,“河北三郡已有流民聚众数千,焚烧官仓;并州刺史上书,言匈奴右贤王蠢蠢欲动,疑受江东密使蛊惑。哼,虞翻这一把火,烧得不小。”

李严低首:“是否派兵围剿邺城余党?”

“不必。”司马懿抬手制止,“杀一个鲁肃,换来吴人自乱阵脚,值。如今更要示弱于敌,让他们以为有机可乘。”他提笔批阅军情,语气淡漠,“传令各州郡:厚葬鲁肃,谥曰‘忠烈’,赐其族田百顷,宅一所。另遣使赴建业,言愿归还灵柩,以示魏国宽仁。”

李严愕然:“这……岂非助长敌势?”

“正要他们接受。”司马懿眯眼,“一旦收棺,便是承认鲁肃为‘臣’而非‘俘’,等于是默认孙权仍具君主之名。而我借此彰显仁德,分化南北士心。民心如水,导之东则东,导之西则西。我要让天下人看见,是吴人在煽动战乱,而魏国,始终是秩序的守护者。”

他站起身,踱至窗前,望着东方天际渐明的曦光,轻声道:“虞翻啊虞翻,你以死局换势,我便以活局反制。真正的胜负,不在一时悲愤,而在十年国运。”

第六百三十一日,午时,濡须口水寨。

朱桓立于楼船甲板之上,遥望江北岸。江风猎猎,吹动他斑白的鬓发。身后,三千艨艟列阵待发,旌旗蔽日,鼓声隐隐。传令兵飞奔而来:“将军!建业急令:暂缓渡江,改作虚张声势!”

朱桓怒拍栏杆:“为何?此刻魏军主力南调,正是夺寿春良机!”

副将低声提醒:“鲁公殉节,举国哀恸。执政大臣议定,不以一城一地争胜,而以‘义’字动天下。我军只需屯兵江北,使魏人不敢轻离中原,便是大功。”

朱桓仰天长叹:“子敬一生仁厚,临终竟要用血来唤醒世人……可悲!可叹!”

他转身下令:“全军披素甲,挂白幡。每艘战船悬一幅鲁肃画像,舟头设香案祭奠。另派小舟沿江巡游,向北岸百姓宣讲鲁公事迹。”

不多时,江面白帆如雪,哭声随风南渡。江北村落中,有老农跪地焚香,孩童亦学大人叩首。一名魏国巡江校尉见状,竟弃械投江,游至南岸高呼:“愿为吴效死!”

消息传至许昌,张?勃然大怒,欲斩监军泄愤。幕僚劝道:“将军息怒。此乃心理之战,若滥杀降者,只会激起更多叛意。”

张?咬牙切齿:“区区一死臣,竟成精神之刃?”

“非止一刃。”幕僚低语,“昨夜,颍川豪族私放囚徒三百,皆言‘为鲁公报仇’。今晨,陈留县令被家仆刺杀,墙上血书‘不忠不义,何颜治民’八字。将军,这已非战场之争,而是人心之失。”

张?沉默良久,终下令:“封锁边境,严禁百姓渡江祭拜。凡提及鲁肃者,以妖言惑众论处。”

然而禁令愈严,民间传颂愈盛。有村妇编歌谣曰:“鲁公清廉不爱财,一碗粗茶待客来。司马刀下魂不灭,化作春风拂江淮。”童子街头传唱,禁之不绝。

第六百三十二日,子时,隆中旧寨。

诸葛均仍居断墙之上,手中握一封密信,面色凝重。蒙面人再度归来,禀报:“关羽已入蜀境,马超遣使相迎。诸葛亮先生闭关三月,今晨忽开山门,亲率百人迎于栈道。”

诸葛均微微颔首:“兄长终究出手了。”

他又问:“邺城方面如何?”

“虞翻已转移至幽州地界,联络鲜卑部落。陆抗顺利南归,三日前抵建业,面见孙权。据闻,孙权抚其背而泣,当场授‘太子宾客’之位,参议军国大事。”

诸葛均嘴角微扬:“十七岁少年,以琴藏符,冒死登台,救不下鲁肃,却带回了希望。陆抗,真将才也。”

他取出一枚铜钱,抛向空中,观其落地之势。正面朝上。他轻声道:“天意在吴。”

蒙面人犹豫片刻,问道:“公子真不回成都?丞相盼您已久。”

诸葛均望向西南星空,良久方答:“兄长执蜀之政,我守吴之志。卧龙凤雏,各司其职。况且……”他低头摩挲袖中一枚木牌,上刻“涛声至”三字,“这盘棋尚未终局,我怎能离席?”

第六百三十三日,巳时,建业宫宣政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