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庶女多福 > 80-90

80-9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痴情替身,全书首富 七年之痒 论怎样用神奇马甲“震惊”柯学世界 黑子的排球 大小姐又在封神[快穿] 每晚都被小可怜雄夫偷偷标记 触手,十八厘米,是笨蛋 米花刁民团 玄巫秦耳 不良人之开局皇宫签到气经

敬国公夫妇便称老太太病着不好叨扰,带着柳镇锦心,午饭前便回去了。

他们前脚出门,后脚许夫人便变了脸,冷得跟冰坨子一般,可也没生事,只是恨恨地转身带着一堆婆子离开了花厅。

锦鱼便要拉着江凌回期颐堂跟老太太回话。

景阳侯便也一同去了。

到了老太太处,老太太早得了消息,知道这事算是暂时解决了,病也好了一半,吩咐人摆了一桌子的好菜,留他们吃了饭。

席间老太太便问道:“洛阳庄可是一切都好?”

锦鱼其实也想知道,怕真有什么事,她爹才会赶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提。

就听景阳侯道:“今年雪下得太大,庄上怕伤了花根,这几日都忙着用稻草包花,忙得很,倒没别的事。”

锦鱼也不知道她娘怀孕的事,老太太知不知道,便含混问:“我娘身子可还好?”

景阳侯道:“都好。就是嘴里没味儿,想吃些特别的东西。前日说要吃奶白葡萄,我好容易在衡山公主府找到了一碗,昨日送去了。”

老太太便道:“怕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锦鱼这才知道,这件事,老太太是知道的。

大概为了这个,任由许夫人跟家中各种闹腾,并没怎么拦着她爹往洛阳庄去。

她唯一奇怪的,倒是老太太竟没坚持让她娘回府养胎。

难道是也清楚许夫人的为人?

她心中不由好生感激,忙亲手给老太太盛了一小碗热腾腾的山药羊肉片汤。

想着老太太烦心的事也够多了,便没提许夫人换了绿柳庄的事。

吃过饭,老太太也乏了。

景阳侯便带着江凌去了外书房,锦鱼想了想,便带着豆绿去了锦柔的垂碧馆。

锦柔听得她来,直迎到门外,亲热地拉了她进屋。

这垂碧馆也算是一处好所在,她娘出府前就住在这里,也是锦鱼出生的地方。

后来她娘离开侯府,这处地方就给了楼姨娘。

馆外馆内都有一株高大的金丝柳。

如今全挂着雪,像须发冉冉的老仙翁。

楼姨娘与锦柔都住在正屋。只是一个住在左耳房,一个住在右手的耳房。

进了锦柔的房间,就见地上辅着厚厚的红毡子,上面放着一个红木架铜炭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庶女多福》80-90

盆,里面银霜炭红着一半,黑着一半。

盆边放着两把花梨玫瑰椅,并一个小巧的梅花几,上面放着各种茶具。

锦柔便邀她坐下,叫丫头上了茶点,又亲自将黑铁茶釜放在炭火上,慢慢烧水。

锦鱼见她的作派倒有几分像王青云,也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学的。

寒暄一阵,锦柔方道:“姐姐,我听说王家姐姐每年都要在宏福寺施粥的,去年姐姐还接了帖子,只是夫人没让姐姐去。不知道今年都邀了什么人?姐姐能不能让我也跟着见识一番。”

锦鱼便知她的心思,还惦记着王青山。只是虽然王青山跟钟微的事有了一撇,她也不打算提前跟任何人说。

想了想,道:“我帮你问问罢。只是你若想多出门逛去,也该问问其他几个姐姐,尤其是四姐姐,她们敬国公府,往来无白丁。”

锦柔便捂着嘴格格笑了起来,道:“她如今自身难保,哪里像姐姐呢?我不管,我以后的前程,都全靠姐姐了。”

锦鱼无奈笑了笑。问她是会问的,但成不成全看王青云:“不管成不成,咱们都要约法三章,你若跟我出门,就得听我的话,别闹出什么事来,不好收场。”

锦柔眉开眼笑一口答应。

正说着,楼姨娘走了来,手里提着一个蓝布大包袱,露出一块雪白的皮子。

她忙起身招呼,楼姨娘一脸受宠若惊,道:“不敢当不敢当。五姑奶奶,这块皮子是我早年间偶然得的赏,一直没舍得用。今年雪大,送给五姑奶奶挡挡寒。”

说着把那包袱放在红毡地上,打开了蓝布,只见那皮子如一堆雪般流了出来。

虽不是狐皮貂裘,但却是一等一的银鼠皮子,一块块拼出来的,虽不够做披风,倒也能做一件坎肩。

确实是好东西。她忙推辞不要。

楼姨娘指着她胸前项圈道:“如今五姑奶奶身上都是这样的好东西,我听得说,这是老太太当年的嫁妆。我也知道自己这份礼太简薄了,但是还请五姑奶奶可怜可怜我的一片心。”

说着竟要下跪。

锦鱼:……

真是怕了这些人了。

可是她若收了,锦柔去不成宏福寺施粥,岂不是好像她成心骗人一样。

可她又不能拿王青云的事做人情,忙道:“我若收了这东西,倒像是收了你们贿赂,反不好跟王家姐姐张口。再说,锦柔总是我妹妹,你们求到我跟前,我也不会不管的。”

千推万辞总算没收脱了身。

上了马车,她就累得半句话都不想说。

江凌便把扶着她的头,枕到自己膝上,轻轻地给她按着太阳穴。

一路无话。

第二日她给王青云写了封信,问了锦柔的事。

王青云竟是答应了。只是说要想参加一人最少需要捐二百两银子。

锦鱼便让人给锦柔送了信。

锦柔便把那银鼠皮子送了来。不过说她没钱,这次便不参加了,说以后若有别的聚会,别忘了她。

锦鱼想想,仍把那银鼠皮子送了回去。

锦鱼因惦记着她娘,过了两日,便又抽空去了一趟洛阳庄。

特意带了些吃的去。

好在果然如她爹说的,一切都好。

转眼到了腊八。

雪还是断断续续在下。

锦鱼跟江凌起了大早。

王青云特意交待一大早过去,施完粥也不多做逗留,好各自散了回家过节。

她吩咐茯苓管好家中诸事,与江凌吃过早饭,便急着出了门。

江凌仍是没骑马,与她同坐马车。

一路上走得极慢,赶着头一波人出了城,路上积雪倒有半尺深,黑沉沉的天上又不断地还在飘雪,赶车的把式便来回道:“今日这样的天气,赶到宏福寺,怕也要中午了。三爷跟三奶奶仍是要去么?”

锦鱼便觉得有些为难。

她这人惯不喜欢失信于人。

既答应了王青云,这点雪,她仍是想去的。

可是若她去了,怕是天黑前都未必赶得回永胜侯府。

她可是执掌江家中馈的当家媳妇,家中过腊八节,她不在场,实在是失礼江家长辈。

江凌似看出她的为难,道:“咱们还是去罢。”

锦鱼心中感激,便道:“不如你回府去?有大嫂子还有茯苓,腊八宴想来不会出什么差错。”

江凌摇头:“这样的大雪,这样难走的路,你一个人,我如何放心?没事,顶多到时候,我跟你一起挨骂罢了。”

锦鱼想了片刻,终是同意了。

倒也不全是因为不想失信于王青云。

也是因为江家过节,多他们两个不多。

可是这施粥却是救人一命的大事。

第84章 齐心救灾

虽说是在宏福寺施粥, 但为了方便求粥之人,其实粥棚设在山脚下的聚福镇。

聚福镇原只是一个三四户人家的小村落。原是去香客们去宏福寺烧香,上山前歇歇脚喝口水的地方。

后因宏福寺香火日盛, 初一十五都有庙会, 沿着山脚便渐渐地形成了一条商业街。

两侧店铺林立, 卖饼卖糕, 卖衣卖鞋的都有。

现在又入了腊月,已经开了腊月集,若不是遇到大雪,平素做买卖的小生意人和香客也挤满了整条街。

锦鱼与江凌一行赶到聚福镇时,已经过了巳时。

雪却仍是下得纷纷扬扬, 隔着几丈便看不清人影。

马车还没进镇就几乎动弹不得。

锦鱼在车里,还以为已经到了,谁知却听外头赶车的把式吆喝着:“散开散开, 别堵在这里,我们家三爷跟三奶奶进不去,谁给你们施粥?”

锦鱼忙揭开猩红车帘朝外看了一眼, 却见白色帷幕一般的风雪中, 露出密密麻麻挨肩擦膀的人影子, 也不知道有几百几千。

她心里不由沉得好像坠了块石磨盘。

这个冬天, 不知道要冻死病死多少人。

江凌也挑帘看见了外头的情形, 便带着小厮守德先下了车, 在前头开道。

一边吆喝一边走, 马车足足晃了一刻多钟,才到达粥棚跟前。

江凌与豆绿一左一右, 扶着锦鱼下了车。

下车时她戴的雪兜帽滑掉了,江凌不等豆绿动手, 便立刻给她套住,牵着她急急往棚里去。

锦鱼一边小心留神脚下怕滑倒,一边看这粥棚。

就见此处在街口,离上山的大路隔了不到两丈远。

上下两层的木楼,挂着块木底黑漆的牌子,写着宏福客栈四个字。

客栈前面,用几根儿臂粗的竹杆支出一个三四丈宽的草席棚子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庶女多福》80-90

棚下一溜放了七八张方桌子拼成一条。

隔着桌子,地上又放着四五只热气腾腾的大铁锅,温暖的粥香在这大风雪中显得格外诱人。

四五个和尚穿得跟灰色的棉猴子一般,嘴里大声嚷着“不要挤,都有都有。”一边顶着桌沿,用大长木勺子往排在前头的人碗里盛粥,忙得满脸通红。

见他们来了,其中一个小和尚欢呼一声,扔下手里的大勺子朝她跑来。

锦鱼见他生得细眉秀眼,单薄清秀,倒真是认识的,正是插花会上跑前跑后,照顾她给她领路的小和尚行慈。

锦鱼也甚是高兴,先问候了老和尚。

行慈便道:“雪太大了,师傅不好下山。倒有不少灾民听得说我们寺里大开山门,远近的都赶了来,寺里如今挤得很。”

锦鱼不由暗暗叹息。又有些惭愧。当初开插花会,她还嫌老和尚会赚银子。如今看来,若是没银子,这些灾民进了寺,吃什么喝什么。

又问除了她谁来了,行慈道都还没到。

她见外面等施粥的人实在太多,便叫行慈继续去忙。

进了客栈,就见楼下是个饭馆子,横七竖八地放着十来张长条的板凳,只有靠后头灶房前放了两三张方桌子,上面堆着米粮,地下堆着柴炭。

她便又进厨房看了看,就见后厨也有四五个穿着灰色僧衣的和尚。

老少皆有。

有的在添柴,有的在淘米,有的在用长柄勺熬粥锅,以免米粒沉底。

因只有两个火眼,所以只熬着两锅粥。

锅上热气腾腾,粥香满屋。

她们来宏福寺施粥,其实主要是出钱,一人要捐二百两银子买米买豆。

毕竟是闺阁千金,出力的事,自然不用她们自己动手。不用在棚子里给人盛粥,便是后厨帮手,也大多由丫头婆子代劳了。

这粥棚要过了十五才收。

期间她们也不可能天天过来,大多只是腊八这一天过来看看。

剩下的时间,便从家中各派两个管事婆子来值守。

锦鱼看了一圈,见这些和尚明显都是做惯了的,她也插不上手,又见王青云与钟微都还没到,便问候了几句,便沿着厨房的楼梯上了楼。

上了楼,只见尽头一间大房,两侧各有两间客房。

离楼梯口最近的一一间房子,房门开着,中间放着一只大炭盆,盆前一张桌子,四把椅子,旁边还有一张木床。

江凌背着手站在打开的窗前。风正好吹进来,呼呼地。

她不由好奇,奔过去站在他身边。

却见外面人群汹涌,都在朝前挤。有人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似乎就要摔倒。

小和尚仍在声嘶力竭地喊:“莫挤莫挤,都有都有。”

又听得各种人声在呼叫不要挤。

也有人在怒吵。

其中一个妇人的声音极为凄厉:“莫挤了!都挤着去投胎么!”

锦鱼循声看去,就见是个三十上下的憔悴妇人,身上穿着一件看不出颜色的破烂棉袄,怀中还紧紧护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那小姑娘冻得一张小脸都成了青紫色。

锦鱼看得实在不忍。可这样多的人,她也不能叫谁单给这对母女送件厚衣裳。便是送了,这种情形下,怕也遭人抢。

江凌怕她吹着风,掩上了窗口,转身帮她摘下雪兜帽,道:“我刚才大约数了数,外头有七八百人。男女老少都有。这粥这样施下去,我看要出事。我倒有个想法。你听听。”

话音刚落,就听得楼梯响,片刻听人朗笑道:“路上实在难行,我倒来得比你晚了。”

却是王青云到了。

锦鱼忙打开房门,果然就见王青云与王青山姐弟,俱都穿着皮裘,一红一白,风神如玉,只是脚上靴子都泥泞不堪。原来是因外面人太多,王青云又着急,他们便早早下了马车,一步步挤进来的。刚才她跟江凌都去看那混乱拥挤去了,倒没有注意到他们也在人群里。

互相见了礼,王青山坐下,便问:“外头实在混乱得很。我刚才远远听到江兄在说有个法子,什么法子?”

江凌道:“今天风大雪大,这些人都极贫穷,身上衣裳也不挡寒,在寒风中排队,自然着急,就怕一会子冻急了,不管不顾索性冲上来抢。再则,就算他们不来抢,就这天气,等端到一碗热粥,怕已经先冻病了。”

锦鱼想起那对母女,深以为然。她们应该是争也争不过,抢也抢不过,也经不起这样的冻。

王青云王青山都点头赞同。

江凌便道:“我刚才算了算,以现在的施粥速度,大概一刻钟可施粥三十人。不如拿了纸笔,给他们发个号牌。上头标注大致的时辰,让他们到时来领,叫到谁的号牌,谁就上来领,也省得冻坏了。”

王青云反应极快,道:“法子是好,可这些人怕没几个识字的。”

江凌从容道:“王姑娘所言极是。号牌上不能写字,用彩纸。红色的什么时辰来领,绿色什么时辰来领……依次类推。”

王青云点头:“我这一路上就担心,今日就我们姐弟过来。若是场面混乱,如何处置。来了果见这许多的人,真是前所未有。多亏你们夫妇两个来了。这份情谊,青云记住了。”

锦鱼拉她坐下,摇了摇她的胳膊:“我倒要谢你,不然便是有心助人,也一时不知从何着手。我刚才听行慈说已经有了不少灾民。若这雪再不停,还不知会怎么样呢。”

王青山看了一眼江凌,道:“你在户部,想必早知道了。如今这雪已经下了十来日,早已成灾。光是京畿附近便出现了冻死饿死者,房屋倒塌无数,受灾人口上百万。”

江凌默默点头。一时说到灾情,大家的心情便都有些沉重。

江凌伸手拍了拍锦鱼的肩头:“听说皇上近日就要下旨,着太子殿下亲自主持赈灾。户部正在想法子筹集粮草。想来情况不会太糟。”

四人又商议了几句,江凌便拉着王青山两个下了楼,去办排队的事。

见两人的背影消失在房门口,王青云低声对锦鱼道:“我还当你主持中馈,今日脱不开身。要来也是明日才能来。不想你家相公不但准你来,还亲自赔你来。你可真真是有福气。竟嫁得这样的夫婿!”

锦鱼嘴角止不住上扬,却不好意思多言,只道:“我才看咱们只有两个火眼,只能熬两锅粥。按刚才我家三郎的算法,怕要施到半夜,才能把这些人都施完,还不用说,到了下午天气稍微暖和些,人自然会更多。”

王青云皱眉不语,神色凝重。

这时就听得楼下十分喧哗。

两人忙走到窗前,开窗看去,就见一架金碧辉煌的马车挤在人群中不能动弹。后头还跟了三辆黑蓬马车。

就见那金碧辉煌的马车门一开,一个华丽闪闪的身影先跳了下来,竟是钟哲。

随后穿着一身红貂裘的钟微也下了车。

锦鱼不由心上有些忐忑的瞟了一眼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庶女多福》80-90

王青云。

王青云转过头来,正遇上她的眼神,淡定地抬手抿了抿鬓角,眼中无光,道:“过些日子我便托个媒人,替我弟弟上钟家求亲。你也不用担心我。你也不用担心她。”

锦鱼心中一恸,只觉得再多的话也安慰不到她,便伸开双臂,拥抱了她一下。

王青云似乎并不习惯与人这般亲近,身体有些僵硬,却并没挣开。

锦鱼故意磨蹭了片刻才松开她,伸手把窗户关上了。吩咐豆绿去找人从别的屋子搬几张椅子过来。

一时钟家兄妹也上了楼。

钟哲还是一副天下第一华丽公子的做派,黑发梢上还缀着金珠子。

见到她们两个,钟微亲热开心得不成,挽着两人的手不放。好像有几年没见着似的。明明离上回国色天香园不过半个多月。

钟哲倒是极从容地给她们行了礼问了安,才笑道:“我看他们在下头给人发号牌,是不是江三郎的主意?”

王青云淡淡地半垂了眼眸没理他。

锦鱼心里奇怪他为什么不猜王青山,但也没问,只是点点头。

钟哲却并没看王青云,朝锦鱼挑了挑眉眼,行了一礼,问:“你们准备的米粮够支持几日的?”

这话虽是问的锦鱼,可锦鱼便不知道,便推了推王青云的肩膀。

王青云这才硬声硬气地道:“我们是按往年的惯例准备的。想着今年天寒,又加了三成。可没想到今天来了,才发现来求粥的人数比往年多了三倍不止。”

锦鱼忙道:“那必是不够了。我回头看看我的铺子里能调出多少来。”

钟哲眉眼一动,目光淡淡,朝她射来,却又旋即转开,语气极是平和,道:“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早准备妥当了。只是不能一口气全运过来。怕有饥民知道这里有大批的粮食,全往这里,若是哄抢起来,会出大事。毕竟这里不比京城。”想了想又道:“你既有一间粮油铺子,也该早做打算。多准备些库存。这雪我听说一路沿着京畿路往南。大半个北方都在下。到时候南方的粮运送不急,怕连京中都有短缺。”

锦鱼吓了一跳,没想到这次的雪灾范围竟这样的广,忙点头受教。

钟微便说着要到厨房帮手。

锦鱼拉住她笑道:“我看现在也不缺人,就缺火眼和大锅。你不如去砌个老虎灶来。”

钟微笑道:“你可小瞧了我。”说着抛开她的胳膊,挽住了钟哲:“我家哥哥这个金算盘从来不曾失算过。他早准备了。”

“准备了什么?”

钟微便冲到窗口,推开了窗。

锦鱼与王青云也一起凑过去看,却见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正从黑蓬马车上往下搬笨重的大家伙。有圆腹三足的,也有方腹四足的。

锦鱼回头:“你……你从哪里找的大鼎啊?”

真是聪明。只要在鼎下直接生火就能煮粥了。倒不必再弄灶台。

钟哲微微一笑,似乎不值一提:“我们自己家的。”

锦鱼:……所谓钟鸣鼎食之家原来不是假的。

就见陆续一共搬了四五只大鼎下来。

王青云冷哼一声:“你若用鼎现煮粥,怕不要熬到明天去。”

钟哲却淡淡道:“鼎里已经有煮好的粥。只要加热一下,便可施放了。”

王青云顿时涨红了脸,怒瞪了他一眼。

钟哲无奈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

锦鱼:……

论庶务上的聪明能干,确实没人能比得上钟哲。

片刻后,就听得楼梯响,却是江凌与王青山上来了。

江凌上来便冲钟哲弯腰郑重行了一礼,道:“钟兄大才。如此一来,施粥的速度可大大加快了。”

王青山却一来就瞟了钟微一眼。

钟微本坐在锦鱼旁边,双颊红红,也不知道是刚才吹了风,还是因为王青山,低了头朝锦鱼身后躲了躲。

锦鱼不由觉得好笑又开心。她头一回作媒,看来是成了。

就听钟哲对江凌道:“派号也是需要的。可有妇孺优先?”

江凌摇头:“我怕开了这个例,来领粥的家中男子,反跑回去叫自家媳妇孩子来受这个罪。”

钟哲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稳妥。”

钟家马车来得多,带的下人也多。

他们一来,施粥速度便大大加快了。

江凌复又下去处置排队派号的事。

眼见着外头围着的人群越来越少。

来领粥的贫民,等不到一刻便能领到,拿几个碗,便能领几碗,也不必挤来挤去,都没口子地感恩戴德,说今年这粥施得比哪年都顺当。

这个粥棚是王青云牵的头,这条街上,同一天还有另外三家也在施粥。

街尽头是附近的一个大地主,姓李的。

李家对面的是大粮油商朱家。

还有一户是礼部尚书陈家,与他们隔了半条街。

本来整条街都堵得水泄不通。可眼见宏福寺的粥棚前人越来越少,就有脑子灵活的过来打听是怎么回事。

一听得这边可以领号,按时辰来取不用排队,又听说无论自己备的是碗还是锅,都能盛满,便都纷纷往这头跑。

先是陈家的粥棚少了一多半的人。街那头的人自然也跟着往这头移。

这几家都觉得甚是怪异,便派了人过来打听看看是怎么回事。

江凌听了,便对王青山与钟哲道:“不如我去拜会拜会他们。”

钟哲便道:“这风大雪大的,何必亲自跑一趟,把法子抄一张给他们就是。”

江凌想了想,摇了摇头,并不解释,却仍是跟人去了。

不想他去了小半个时辰,回来时倒把这三家的当家人都带了来。请了几人进入客栈楼下坐定。

那李家的家主是个清瘦的中年男子,眼睛虽小得仿佛永远睁不开,但眼神极为精明。

朱家的却是辅子的掌柜在操持这事,身材五短,总弓着背,态度十分和气。

陈家来的人却是王青山和钟哲都认得的,是陈尚书家的嫡长子陈勋。

那陈勋虽比他们年长,却也不到三十,长得温和有礼,如今已经是个六品的侍御史。

见了他们自是极高兴,笑指江凌道:“我见他长得这个模样,还以为是哪家闲得无事跑来玩耍的贵公子!却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江家玉郎!”

虽然别人嘲讽江凌,都是叫他玉囊,可这陈勋自然不会当面如此无礼,便呼之玉郎。

江凌笑笑,介绍李朱二位给钟哲与王青山认识。

豆绿便送了茶水点心过来。

江凌这才道:“我请他们过来,是想商议一下如何互相支援。咱们都在一条街上施粥。我估算着接下来,来要粥的人怕会越聚越多。别的不怕,就怕饥民急了,哄抢起来。还是要早做打算。”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庶女多福》80-90

各家虽都有护院,但是若这上千人真有闹起来,几十个护院也是杯水车薪。

施粥本是一桩善举,可若因此造成混乱、踩踏、打斗,闹出人命乱子来,却是无法收场。

第85章 太可怕了

钟哲深深地看了一眼江凌, 随即垂下了眼眸。

心中却是震动不已。

这个人太可怕了。

刚认识江凌时,他真没把此人放在眼中。

除了一张脸,招小姑娘喜欢, 就像个呆头呆脑的玉雕像, 话也说不出几句整的来。

不想成亲出仕之后, 先是找他来求教做生意的法门。

每每举一反三, 进步之快,令他刮目相看。

如今竟是青出于蓝。

他料到了饥民必会越来越多,也准备了足够的粮食应对,可是他却没再多想一步。

如果出了乱子该如何应对,如何应对才不会出乱子, 全身而退。

江凌不但想到了,还想到了同一条街上其他施粥的人家。

就算他们这边准备万全,别的家乱起来, 他们这边也不可能不乱。

所以江凌刚才才会主动去拜会。

防患于未然。

一个人能走多远,根本上取决于他能看多远。

他一向自许草蛇灰线,能看到人之所不能见, 这才在商场上无往不胜。

不想今日却是落在江凌之后了。

就听王青山问:“那以你的看法, 当如何解决?”

就听江凌道:“我想咱们该找人去见一见这乐田县的父母官, 若是可以, 还得请他向州府求助, 从附近调一队兵马来维持秩序, 可保安全。”

聚福镇属乐田县管辖。县令姓龙。

那朱掌柜便连连称是, 道以前遇到大灾之年,流民四起, 铺子遭到哄抢是常有的事。若能有一队官兵驻扎在聚福镇,他们的粮仓也就安全了。

那侍御史陈勋便道:“我与陈县令倒是认识。一会儿咱们商议定了, 我便去寻他。”

江凌便拱手对那李地主道:“在官兵到来之前,怕是要劳动先生从附近庄上找上几十个身强力壮的来帮着维护秩序。”

那李地主平素哪里见过这许多的贵公子,自然一口答应,立刻便吩咐手下去叫人。

江凌这才又道:“你们两家都准备施几日的粥?”

那李地主道:“原打算就今日一日。”

那朱掌柜也是相同的打算。

只有陈家原打算施三日。

江凌便道:“宏福寺向来都是施粥七日。咱们大家施粥的时期长短不一。倒也不必改动。只是想请你们也如我们一般,不管来求粥的人拿了几只碗,几口锅,都给足了如何?”

向来施粥,都是僧多粥少,所以一向是一人只能施舍一碗。

那朱掌柜与李地主都道怕是自家备的粮食不足。

陈勋便笑道:“江老弟怕是头回来施粥吧?若按你这个施法,怕是备再多的粮也是不够的。”

这话多少有些不客气。

钟哲听了,也有些疑惑,却觉得江凌这样做必有道理,因而没说什么。

倒是王青山道:“我姐姐倒是施了五六年的粥了,若要这般改动,不如请她下来商议商议?”

不等江凌回答,一直在旁边跟着伺候的豆绿早一溜烟跑上了楼。

锦鱼等三人在楼上听到楼下的动静,倒也听得清清楚楚。

锦鱼第一回 做这种事,满头雾水,也没什么主意。

王青云跟钟微却是都恨不能也下去跟他们商议一番。

听到豆绿上来通知,忙脚不点地地起身下去了。

锦鱼只好也跟着下来。

一时见了诸人,她们几个便挨着厨房口坐了。

那陈勋虽没见过王青云,却因两家年年都在一条街上施粥,早耳闻其名。

见她姿容绝世,神态从容,心中敬服,便笑对她道:“江小弟一看就没经验。因而如此说。你快跟我一起说说他。”

不想王青云只淡淡一笑,反道:“江三郎你既这样说,必有道理,愿闻其详。”

江凌便道:“一则,若是一人只施一碗,那一家子若是有十口人,便十人都得亲自来求粥。这街上的人不免越挤越多,一越多,混乱则越易生。二则,如此便是那老弱妇孺也必得跟着一起出门。咱们施粥原是美意,何必为了一碗粥,逼得他们这样的天气也得出门?若是病了,岂不是反害了他们。刚才我便见着七八岁的小姑娘,早就冻得嘴唇乌青。”

锦鱼听了,不由暗暗点了点头。江凌还是心痛妇孺老病者。若是一人一碗,自然他们也得来才能有口粥喝。可这天气,他们本来就经不住,怕是回去就病了。饭都吃不起的人家,怎么有钱买药吃,这是要人命啊。

却听那陈公子道:“这又如何?若是大家都拿锅来装,你以为这十人便不会端来十口锅么?”

江凌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倒是钟哲解释道:“陈兄,这些人家,大多衣不蔽体,家徒四壁,能有一口整锅已经不易。哪里找得出十口来?江三郎顾虑极是。只是今日这粮食怕未必够。”

这倒跟锦鱼想的一样。穷人家碗都未见得有几只,何况是锅。她大概明白江凌的思路。反正这种天气,粥也放不坏,一次多领些回去,家里若是没空锅,想来领也没办法。不但保护了妇孺病弱,便是家中的壮汉也减少了出门的必要。能多救一个是一个。又能减少人群聚集争抢出事的风险。

王青云本来想说几句,见他说了话,便抿了抿嘴,没出声。

那陈公子被钟哲堵得哑口无言,江凌这才又道:“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安民之心。”

众人皆不解。

江凌因道:“饥民争抢,不过是因为害怕人多粥少,轮到他时,没了粥食。咱们如此,自然是安他们的心。好叫他们知道,咱们粮食足得很。不必着急。不过,陈兄说的也有些道理,领粥时,让他们凭户籍来取,每家每口都可领一勺,一日只能领取一回,咱们四家统一发放粥号,让他们不必四处乱跑排队方好。”

众人皆道这个法子极好,便又七嘴八舌地商议了些具体的章程。

陈勋便先离开去找龙县令。

朱家在这镇上还有不少的铺子,便拿出街西一间铺子来,做那粥号发放之处。

李家则派了人在西进口处引导着要粥的饥民去各处排队。

一时,整个聚福镇的施粥过程变得异常顺畅。

民众十分安静,完全没有任何争抢打闹之事。

王青云关上窗口,拉着锦鱼坐下,叹息道:“我看如今论这处理庶务的能力,你家夫君要超过那只金算盘了。”

钟微在一旁听到,凑过来笑道:“我哥哥在家也常夸卫家姐夫,说他日后必定能飞黄腾达。”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