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00(2 / 2)
许杏拿起一小块柿子尝了一口,只?觉得十分香甜,连忙问:“欣姐儿?他们那里都送了吗?”
同喜道:“送了的?,不过都不多。今年秋天冷得太早了,有不少柿子在树上就冻了,这样熟透又没冻过的?很?少,要不说难得呢。”
“这里出产柿子?”许杏来到这里不到两个月,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还真没来得及好好了解一下本地的?物?产,“我怎么记得甘州并不盛产柿子呢。”
“奴婢问了,这东西凉州产得多,城外山上就有不少柿子树,咱们府上没有庄子,也没出过城,所?以不知道。”同喜回答,“不过这边好像没有柿饼,一般都是吃新鲜的?,要不就是放在外头冻住,冻柿子能吃一冬天呢。”
“这样啊……你去看看,还有几个,给我拿俩来,咱们试试烘柿饼。”许杏很?久没折腾果干了,之前在南龙晒的?橙枣干还没卖到北地,她再也没吃到过,没想到这里有柿子,真是太好了!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青杏》180-200
第185章 柿子枣子
天?色擦黑的时?候,同贵回府里来汇报食肆第一天的经营情况了。
只是她才刚见了礼,还?没来得及开口,许杏就道:“你出门方便,给我留意些干鲜果子,别忘了。”
饶是同贵跟随许杏多年,对她算是十?分了解,一时?之间?也没反应过?来。
同喜就笑着给她解惑:“夫人听说凉州产柿子,正想着烘柿饼呢,又懊恼知道得太晚了,恐怕错过了旁的好东西。”
这?么?说同贵就明白了,她笑着答应一声,这?才说起今天?开张的情况:“晚食还?在卖着,铺子没打烊,因着天?黑了,我就先回来了。方才我跟请来的刘掌柜粗略的核了一下账目,刨去成本人工,食肆那边能净挣六百多?文,晚上若是卖得好些,八百文当是有的,柜台那边今天?有两家?酒楼进货,走得多?些,净利就有三两多?。”
“这?倒是不错了,作坊那边呢?我之前说让你?们分开账目,各记各的账,分别核算,怎么?样了?”许杏问。
同贵连忙回答:“都分开了的,作坊是作坊的,按今天?的出货量,作坊的盈利也有四两。”
许杏点头:“这?样说来,今天?能有八两多?到九两的净利,倒还?不错。不过?酒楼进货这?样的事情不是天?天?都有的,所以正常营业的话一天?能有一两多?的净利,也不赔本。再看几日吧,若是能稳定下来就先这?样,收红薯的事儿得落实好,别断了原料。”
同贵答应了,又道:“现在红薯好收,秋天?收下来的红薯多?,家?家?都有剩的,咱们贴了告示,又让伙计们家?去知会亲戚乡邻,省城附近有不少人家?都知道这?事儿了,您放心吧。”
“那就好,你?赶紧家?去吧,明天?不用特特过?来,过?几日再来跟我对对帐就是。”许杏觉得没什么?要嘱咐的,看着天?色已晚,就叫同贵回去,等同贵一脚出了房门,她又叫住人,嘱咐了一句,“别忘了果子的事儿。”
同贵笑着回头:“放心吧夫人,明天?一早我就去踅摸。”
许杏终于觉得了一点儿不好意思。
长青进屋的时?候正瞧见同喜在笑她,便问:“你?家?夫人今天?怎么?了?新铺子开张如何??”
同喜连忙往外?走,嘴里回了一句:“好得很,夫人正高兴呢。”
“回来了?我这?儿正琢磨事儿呢,偏她们打趣我。”许杏叫他?去换衣裳吃饭,“我去看看宁哥儿洗手了没有,你?快些过?来,我的铺子还?不错,开门红。”
长青看着她风风火火的背影,露出个浅笑。
吃过?饭,许杏才说:“你?尝尝这?柿子,我觉得比咱们老家?的更甜。问了问,竟然说这?里都不做柿饼,只冬天?吃冻柿子,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长青拈起一小块柿子吃了,也点头:“是很甜。凉州这?里有很多?柿子,本地人并?不觉得如何?珍稀。其实这?里虽说坡地多?,土地也稍显贫瘠,可是有林子,果子也不少,我记得风物志上有记载,凉州肃州一带也有许多?枣树,红枣和枣花蜂蜜都是不错的。”
许杏双手相击,瞪大了眼睛看着长青,满脸佩服:“我可真是糊涂了,还?到处吩咐人打听,直接问你?就对了嘛!”
她说完就扭头叫秋风:“你?去跟袁管家?传个信儿,说让采买的人去买凉州特产的红枣和枣花蜜来,我要尝尝。”
秋风领命出去,长青才微笑着拍拍许杏的肩膀:“怎么?,你?要做这?些果子的生意?我却是要泼个冷水的,这?些东西虽说吃着好吃,可是终究不是什么?金贵之物,也不新奇,不见得能卖得出去。”
许杏并?不反驳,只是说:“我想试试看,如果能加工好,说不得就能放得更久,也能卖得更贵了,到时?候再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说不得能成为凉州特产呢?”
隔了一天?,袁管家?刚来复命,说买到了品相较好的枣子和蜂蜜,同贵也提着一大筐子枣子过?来了。
他?们倒没互相比拼一二,不过?都确认了,凉州这?里确实出产一种叫做“狗牙枣”的枣子,鲜吃脆爽甘甜,干吃香甜软糯,是本地人都爱吃的果品。
“还?是你?袁大管家?有法子,居然还?能买到鲜果,我在外?头街面上就只能买到干的了。”同贵看到袁管家?面前的一小份鲜枣,十?分赞许,“这?个时?节了,真真是难得得很。”
袁管家?抱了抱拳,看许杏没有别的事要吩咐,就告罪出去了。
同喜看了看,有点儿疑惑:“这?枣子无?论?干果鲜果,瞧着卖相都不错,怎的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许杏却不以为意:“这?有什么?,我倒觉得这?名儿起得别致,所有人听了都会如你?这?样想,便会格外?上心几分,这?名头不就打出去了?”黑红也是红啊。
“夫人,这?枣子也好,柿子也罢,只怕卖不上什么?价钱呢,除非卖到不产这?些东西的外?地去,可是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来贩卖这?些。”同贵并?不乐观。
许杏忽然问:“我仿佛记得,咱们在老家?的时?候,董三太太说过?,凉州有他?家?的铺子,入秋以后为了安排商队的事,他?们夫妻要来一趟,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同喜想了想,说:“是有那么?回事,奴婢当时?在夫人身边,也听见了。不过?奴婢记得她说的是凉州城,只怕不是咱们这?省城。”
“咱们在甘州的时?候找不着他?们,到了凉州再不联系联系就不合适了。”许杏想了想,还?是准备给董三太太送个帖子,当然,并?不知道他?们准确的到来日期,便立刻写了帖子,让人送到凉州城董记商行去。
七八日后,许杏正跟同贵盘点新铺子的盈余:“从?开张到现在也有十?日了,除了第一日和第六日有酒楼进货,量格外?大些,剩下的应该每天?都差不多?,平均一天?净赚三两银子,比我预期的要差些,不过?也还?算可以。”
秋风从?外?头进来,手里拿了封短信:“夫人,门房收到封给您的信,说是从?凉州城送过?来的。”
许杏接过?来一看就笑了:“这?可是巧了,董三太太现在就在凉州,说要过?几日路通了来见我呢。不过?这?怎么?还?没有路吗?”
“你?忘了,是我下的令,让各州府修路的。凉州知府孟裕安十?分积极,征了三百民夫,先修定北城到凉州城的路,已经修了快一个月,估计再有几日就要完工了。”长青只听了个尾巴,正好给许杏解惑,“我在城楼上看了,他?倒没偷工减料,官道修整得很不错。”
定北城虽是单独的省城,可是还?是包含在凉州府的地界内的,因此修这?段路确实是凉州府的职责,许杏听明白了,又觉得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孟知府这?么?听话的吗?”
“他?确实比较积极,我这?里吩咐下去的不少事情,他?都做得极好,甚至比潘昱还?要圆滑老练。”长青也了解了不少孟裕安的情况。
“听你?吩咐是好事。”许杏不了解这?些,也无?意瞎评论?,“这?不他?修好了路董三太太就能来见我了。”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青杏》180-200
“嗯,很好。”长青点头。
“你?有心事?”许杏很快就发现了长青的异常,“出什么?事了?是衙门里不顺心吗?郑大人为难你?了?”
长青摇头:“没有。修路的事和百姓避寒所的事郑大人都没反对,现在执行得七七八八,他?也没指摘于我。只是近日我在城内外?访查,听到了些议论?,有人怀疑今年天?时?异常,怕有天?灾。”
“天?灾?”许杏很惊讶,“之前是冷得早了些,不过?这?阵子不是不冷了吗?也没下雪什么?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发觉了不对劲的地方,顿时?脸色一僵:“好像打咱们来到省城,就没下过?雨啊,阴天?是有过?,可是都没有下。”
“如今是十?月底,要说冷热,和往年比,倒也不算十?分异常,只是这?无?雨无?雪,怕不是好兆头。”长青很有些担忧,“但是我也不敢贸然提出来,到时?候郑大人责怪我一个惑乱民心,可不是好玩的。”郑大人不针对他?是因为他?没有错处,若是有,他?可不敢保证郑大人能宽宏大量。
“我如今困在这?府里,等闲还?不好出去,也不知道外?头人们怎么?说的了。”许杏皱眉,她来到这?里这?么?多?年,虽然听说过?闹灾荒,可是她从?来没经历过?,这?会儿这?么?一想却觉得十?分恐惧。
看她变了脸色,长青觉得有几分懊悔,不该说出来吓到她,便柔声道:“你?也别怕,我再叫人去查探查探,也给潘昱去了信,先看看再说。”
许杏沉默片刻,有些迟疑的问:“要不,我还?囤粮食吧?”
长青笑起来:“还?不必如此,麦子还?是耐旱的。”
可是许杏看得出来,长青还?是有几分强颜欢笑的意味。有了这?个心事,在试着烘制的柿饼和自制的蜜枣都成功了的时?候,许杏的欢喜也打了几分折扣。
不过?,不管怎么?说,柿饼、干红枣和蜜枣都有了,她手里也算是又多?了一个产品系列,这?次得考虑外?销了。
第186章 北方干旱(上)
红薯作坊和小食肆的经营渐渐上了?正轨,许杏和同贵核算了?一下,刨除所有的?成本,一个月能有一百二十多两的?净利,去掉给同贵的?份子,许杏一个月能拿到一百两。甘州的?酒坊稳定?的一个月能给许杏二百多两,这么一来,她?对这个收益也算是满意。
收起了?银票,许杏郑重的?嘱咐同贵,这次去甘州除了盘查酒坊的账目外,也要去了?解一下那边的?降水情?况,看是不是会有干旱的可能。同贵见她神色严肃,便知道兹事体大?,十分上心。
董三太太在官道通车后的?第一时间就来拜访许杏了。
她跟许杏也算是十多年?的?老交情?,不过?当初是许杏势弱,想要搭上董家的?门?路卖货,而今时移世?易,她?再?有钱也不过?是区区商家妇,许杏却是朝廷御封的诰命夫人。得了?许杏的?传信,她?哪里敢怠慢,别说许杏有生意跟她?谈,便是没有,她?也得上赶着维持这份关系。
许杏在花厅见了?她?,彼此寒暄之后,董三太太就问:“夫人叫民妇来,可是有什么吩咐吗?”
许杏见她?开门?见山,自己也不绕弯子,就道:“是这样,劳动你大?老远跑一趟,一来是想问问,你对甘陕一带的?商队都了?解多少,二来是想请你看看我这几样东西?,能不能卖得掉。”
听到这些问题,董三太太并不为难,痛快的?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回夫人的?话,因为肃州和凉州都有通往西?域的?商路,而且咱们朝廷现在跟西?域那些国家还算和气,所以从肃州和凉州往西?走的?商队很多,董家也有,不瞒夫人,这次来凉州,就是因为外子要领一队人西?行呢。至于甘州,原先是有路通着原州和北疆的?,这不打着仗嘛,又?有安王那档子事,一般如果不是去甘州进货销货的?话,商队就不从那儿走了?。再?有就是蓟州,它往东能通到关外辽东那边,不过?辽东也挺穷的?,卖货不行,去那边一般都是收他们的?山货皮子到中原来卖的?,那条路不大?太平,走得人少,董家也只能走一半,并不很往东去。”
许杏听了?就道:“原来是董三爷要亲自带队啊,看来这次的?规模极大?了?。”董三爷夫妻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早就在董氏一族站稳了?脚跟,虽还不是总当家,却?也有了?极大?的?话语权,这次出门?,说不得就是最后的?试金之路。
看她?明白了?,董三太太也露出几分笑意,嘴里却?谦虚道:“也说不上什么极大?,反正商户人家嘛,东边买了?西?边卖,为了?多赚几两银子,总是要多出几分力气才是的?。好?在范大?人命令各地整修道路,实在是咱们商户之福,现在多几匹骡马也不妨事的?。”
她?这里见缝插针给长青歌功颂德,许杏也只好?毫不脸红的?生受了?。
董三太太察言观色,见许杏神色愉悦,心知自己的?马屁拍到了?地方。这么多年?来这位大?人步步高升,却?始终不纳二色,可见他们夫妻关系极好?,他们家一介商人,即便每年?拿出大?笔的?孝敬银子,也很难直接跟朝中大?臣搭上关系,倒不如她?这里殷勤些,跟范夫人处好?了?,有多年?的?合作交情?,关系怎么也不会差了?。
因此她?便继续介绍:“各个商队带的?货物千差万别,单看他们家主是做什么行当的?,有的?专一卖布匹,有的?则卖茶叶酒水,还有的?卖笔墨纸砚,当然也有许多像民妇家里一样,做南北干货的?,其实不瞒您说,民妇家的?商队也会带些旁的?,比如瓷器之类,毕竟那么远走一遭嘛,能多带些肯定?是多带些,一来一往,都是银子哩。”
“那可好?,正好?你给看看这些可能卖吗。”许杏很高兴,让同喜亲自去端托盘上来。
董三太太刚才就想着,不知道范夫人要让她?看什么,反正她?是打定?主意了?,只要不超过?一万两,她?自己做主买下来也使?得,因此便停下了?话头,盯着同喜手中的?托盘看。
“这是……枣子?”董三太太没想到夫人身边的?掌事大?丫鬟同喜亲自端来的?托盘上摆了?三个小碟子,都是干果。
“董太太尝尝,柿饼和蜜枣都是我们夫人亲手做的?。”同喜笑眯眯的?让她?品尝。
“呀!是夫人亲手所做?民妇今天可真是好?运道!”董三太太连忙用帕子擦了?擦手,拈起一块柿饼尝了?尝,接着就露出惊喜的?神色,“夫人好?手艺!这柿饼香甜软糯,弹牙拉丝,好?味道!”
许杏知道她?要逢迎自己,不过?看她?的?表情?,应该也是真的?觉得东西?不错的?,便微微一笑,让她?接着尝尝蜜枣:“这是放了?不少糖做的?,恐有些甜腻。”
柿饼董三太太当然吃过?,许杏给的?并不算多新奇,不过?是卖相很好?,味道也很好?罢了?,她?虽然有些夸张,但心里也是真点头的?,而这个蜜枣,看着卖相就有点不大?行,略显干瘪,她?也不知道怎么夸,便放在嘴里嚼着。
然而很快她?就悟了?:“这个蜜枣也是极好?的?!要是民妇说得没错,这东西?蒸八宝饭、包粽子之类的?,只怕比普通的?红枣要好?得多!”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青杏》180-200
“我也是来了?省城才知道凉州出产柿子和‘狗牙枣’,这蜜枣是我试着做的?,因为放了?很多糖和蜂蜜,还要注意火候,所以要比干红枣贵上不少,不知道你对这几样干货可有兴趣?”许杏也不兜圈子,“若能卖,我打算开个小作坊,直接加工这些东西?。”
“能卖。”董三太太很肯定?,“民妇家就是卖南北货的?,民妇自问还有几分眼力,只是不知夫人这里能有多少货源?”竟是直接就把买卖敲定?了?。
许杏却?有些底气不足:“并不多,毕竟这些果子新下来的?时节已经过?了?,现收也收不到多少,不好?加工了?。”
董三太太却?道:“那也无妨,夫人,民妇回去就跟外子说说这事,来年?夫人这里有了?货,董记有多少收多少。”
碍于身份,许杏没好?意思说出一句“真有魄力”,而是客气了?一下,表示两人已经完成了?口头约定?,这才转而问起凉州城的?情?况:“董太太一路走来,可见到什么异常吗?农田可有干裂?”
董三太太主动提出收购许杏的?这几样干果,并不全是为了?要拉关系,而是真的?确定?这几样东西?都能卖掉,又?是干货,放的?时间很长,不愁剩下。谈了?一笔生意,她?越发精神抖擞的?,然而听了?许杏的?问话,却?又?几分迟疑:“夫人的?意思,民妇不大?明白,说实话,民妇行商多年?,于农桑之事不大?精通。”
“是我没说清楚,定?北城里已经两个多月没下过?雨了?,所以我就想问问,凉州那边是不是也很干旱。”许杏摆摆手,解释了?一下,“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明年?的?果子。”
“哦,要依民妇看,应该也是干的?,城里的?道路上都总有灰尘,不过?都说北方天气不比南方,原就干燥些。”董三太太斟酌着说。
许杏点头,没再?多问。
她?这里没发现什么异常,可是去甘州的?同贵却?带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夫人,我还没问呢,程管事就先说了?,甘州今年?很干燥,担心影响了?粮食,这样老百姓们就只能以红薯充饥和防备不时之需,那咱们酒坊里很可能要缺原料。”
“缺原料就缺原料吧,酒这个东西?毕竟不比粮食要紧,你下回再?去的?时候跟他说,若是真的?采买不到,便停工十天半月也使?得。”许杏嘱咐了?一句。
长青这里的?情?况却?比许杏想得要艰难许多。
郑大?人第一次对长青黑了?脸:“范大?人,我知道你想要政绩,我也想要,只是你这一张嘴就是十万两银子,胃口也太大?了?!”
长青拱手:“大?人,并不是下官一味追求功劳政绩,实在是今年?天时不佳,省内干旱日久,怕要有旱灾,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啊!”
“旱灾?钦天监都没说有旱灾,你怎么能在此惑乱民心?”郑大?人一脸的?忧心忡忡,“你数日来频频外出走访,召见下属,联系州县,我念你是尽忠职守,从未阻拦,可是你也不能妄言啊!”
长青深吸口气道:“大?人教训得是,是下官妄言了?。只是若要保证今春粮食收成,各地都需要兴建储水湖,至少也要多打些深井。甘陕下辖五州六十县,每个县就算有一百个村子,每村打一口井,最少也得十五两银子,这样算来十万两并不多,更何况储水湖或水库之类工程颇大?,造价也高,这些银两恐怕都不够。”
郑大?人定?定?的?看了?他片刻,才道:“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若并不必要,你这样劳民伤财,将来怕是连我都要被弹劾的?啊!”
长青沉默。
“你叫人去查各地的?粮库、常平仓,这事儿有人来找我,我都给压下去了?,查查也好?,真要是有个什么事儿,出了?纰漏是要掉脑袋的?。可你这大?兴土木之举,我可不能太过?偏袒于你啊!”郑大?人一脸的?爱莫能助。
第187章 北方干旱(中)
长青虽然想到了郑大人不会痛快的给他批银子,但是这样?对方?说得这样?直白,还是超乎了他的意料。作为皇帝陛下的表兄兼舅兄,封疆大吏郑大人?的格局居然始终局限在功绩和弹劾上,实在是差了些。只是他一时也无法和上官相?抗,只好施礼告辞。
陈都事和王经历都在长青的值房里等着他。见他阴沉着脸进来,两人?对视一眼,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
“范大人?,那如今可如何是好?”王经历岁数大些,先开口问。
长青并不会迁怒于?手下,只是语气有些萧索:“我不过一参政,并无决断之权,对各府县也不过是建议罢了,如今郑大人?不同意,我没有权力调动大笔银两,各州府若是不愿听我的,或没有银子,我也无能为力。”
“郑大人?是不相?信有旱情,还是不肯批银子?十万两倒也确实不是小数目。”陈都事想了想,问道。
长青之前也不是没体验过被?上官为难的滋味,不过这一次不同,郑大人?字字句句都是为了他自己?的政绩功过,可是给出的借口却又偏偏让人?无法反驳。他摇头叹气:“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我若是不能证明今冬明春必有大旱,他是不可能应允的。”
“这天气之事,谁能打包票?不然何来未雨绸缪?”陈都事的脸色比刚才更不好看?了。
王经历用胳膊肘捅了捅陈都事:“你莫要多说。现如今也只好如范大人?所说,接着等下去了。”
长青只觉得一腔郁气无处纾解,到了下衙的时候便不坐马车,自己?沿着长街慢慢的走?。走?到分岔路口的时候,他脚下一转,往城东而去。
新平和后?来的小厮如松跟在后?面,正不知道要不要提醒他方?向错了,就听他问:“你们?夫人?新开的铺子在哪?”
这个地方?新平知道,他便快步走?上前,伸手比着方?向:“大人?,还要往前走?三条街,再往南拐便能看?见了。”
长青便径自走?去,等到拐过弯来,不用问人?,他也看?到了“许记”的旗幡。在门口站了片刻,他才走?进门去。一坐下就有热情的小二前来询问他要吃什么,等听完一连串的名字,他微笑?起来:“那就要一碗酸辣粉,一份炸素肉吧,哦,再要五个白菜粉条的包子。”
小二一声“客官稍候”就大步去了后?厨。
长青便挥手叫新平和如松都坐下来:“你们?每人?吃两个包子垫垫,等下回?去,府里约莫也快要传饭了。”
如松今年十四?,是在甘州的时候买进府里的,对主子们?的过往并不清楚,只知道大人?很是和气,便也不十分害怕,而是先谢了赏,又问:“大人?,您也说咱们?府里都快要传饭了,怎么还要来这里用这些小吃呢?”
长青夹起一块刚送上来的炸素肉,道:“唔,就是来尝尝夫人?的方?子。”
“可是回?府去请夫人?给您做不是更好?”如松还是不理解。
“那不一样?。”把一块素肉咽下去,长青才给出了一个如松更加不能理解的解释。
如松能不能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长青坐在这里,听伙计小二们?说着似曾相?识的话,吃着很多年前尝过的味道,想着刚重生?时那些满腔悲愤委屈无处排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青杏》180-200
遣的日子,那时候,只要在许杏身侧,他就觉得轻松平和,有活着的力量,也只有有许杏在身旁,他才有这样?的感觉。
他知道,许杏就在他们?的家里等他,可是他不想把自己?恶劣的心情带回?家。
一碗酸辣粉很快就下了肚,他甚至喝光了碗里的汤汁。热辣之意从腹中升腾至全身,让他的额角都见了汗珠,而他心中的愤懑之气也仿佛随着汗水流了出来。
回?到家的时候,长青已经完全恢复了平日的状态。
可是晚饭他吃得就不多了。
“怎么不吃了?”许杏看?着两个孩子吃饭,一抬头,发现长青早就放了筷子,正安静的看?着自己?母子三个。
长青微笑?着抹去宁哥儿腮上的菜汤,道:“下午下衙早了些,想着还没去你铺子看?看?,就在那吃了碗酸辣粉和一个大包子,这会儿倒不饿。”
“哦,怎么样?,我铺子里的小吃,味道还行吧?”许杏笑?吟吟的问。
“很不错。”长青赞了一声。
等到两个孩子都回?房去睡了,许杏才坐在长青书案对面,问:“你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
“何出此言?”长青正在给宁哥儿写描红的字帖,也不抬头。
“吃饭的时候当着孩子我没问,可是你从来不会提前下衙,更不会下了衙自己?在外头转悠。”许杏盯着他,“你有心事。”
长青的手顿了顿,继续写下去:“并不是什么值得瞒着你的事,下午的时候心情有些烦躁,不想回?来让你担心,正好也没去过你的铺子,便去了。”他把白天的事说给许杏听,但是话语间已经没什么激烈的情绪了。
许杏听了,自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叹气:“我从前听人?说官场云波诡谲,阴谋算计数不胜数,这些年来自觉跟着你也见识了不少,现在看?来,咱们?经历得还是太少了。”
“是啊,我这些年走?得太顺了。”长青今天想了很多,“虽然经历过危险困难,可是大多都是我竭尽全力就能解决的,可是眼下这事,我偏就无能为力。”
“哪怕郑大人?说一句他就是不相?信会有大旱,我也不会如此郁闷。”长青放下笔,看?着许杏,“朋党,争斗,功过,越是高位之人?,越只顾这些,却不顾及百姓疾苦。”
许杏站起来,绕过书案走?到他身边,双手按住他的肩膀,轻声开解他:“我还记得,当初我因为担心粉条卖不出去而焦虑不已,是你说凡事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也就只能交给上天。如今,这话也是我要对你说的,你把自己?能做的能说的都做了都说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长青抬起手臂,扭身握住了她的手。
御书房里,皇帝正在翻看?着手中的奏折,嘴里问:“封印前只有这么多折子了吗?”
“回?陛下,是只有这么多了。”身侧侍立的内侍弯腰回?答。
皇帝“嗯”了一声,在折子上写了一个“准”字,便放到一边,又拿起了一份。
可是他只看?了几?行字就变了脸色,急声道:“传旨,让户部梅尚书和钦天监秦监正来见朕!再传内阁王大学士!”
两盏茶的时间之后?,御案前就站了三名大臣。
“秦爱卿,今年北方?干旱,钦天监推算如何?可有大旱之灾?”几?人?见礼完毕,皇帝就直接问起钦天监的监正。
还不等秦监正回?话,另外两人?就变了脸色,他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凝重的表情。
秦监正差点?跪下,连忙回?答:“回?陛下,今年冬天北方?大部分地区降雨降雪都比往年要少,但是目前还未形成大旱之势,钦天监也没有推算出有大旱灾。”
他的话并没有让在场的几?人?生?出什么轻松之感。户部尚书梅友就问:“敢问陛下,您是如何想到此事?可是北方?已有灾情折子送来?”他就知道是有事,不然也不会找他,毕竟找他就是要银子的。
皇帝把手中的折子递给内侍,示意他送给几?位大人?传阅,同时道:“是郑明复上了折子,说甘陕今年冬天几?无降水,他担心有旱灾,请钦天监帮助测算,又请示朝廷能否调拨银两,帮助地方?整修水利,蓄水防灾。”
王阁老先点?头:“郑大人?果然是心系百姓,又有防微杜渐之心,令人?好生?敬佩。”
皇帝露出个极淡的笑?容:“郑爱卿确实忠君体国,代朕牧民,为朕分忧。梅爱卿,你看?他所说的二十万两工程银子,何时可以拨付?”
“这……陛下恕罪,今年夏季洪水,湖广稻米歉收,又因北疆战事连绵至今,军饷粮草开支巨大,上年又刚平定了安王之乱,当时国库的亏空还是今年才补上,故此……”国库没钱。
“秦爱卿,即刻去着人?推算北方?天气情况,若有大旱之兆,立刻报来!”皇帝的脸色不好看?,区区二十万两银子,能保一省百姓不受干旱之苦,户部居然都不愿意拿出来!
不过他也知道,梅尚书说得虽有夸张,却也是事实。
“陛下,天灾不可等闲视之,不论钦天监测算结果如何,陛下还是要尽快回?复郑大人?,让当地官府百姓都早日做好准备比较稳妥。”王阁老说道,“且郑大人?奏折中所言兴修储水之处以及打井取水等工程,便是没有旱灾,也是有利百姓之事。”
“爱卿所言甚是。”皇帝颔首。
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红薯作坊里的水井中仍然能打出清水,甘州那边传出的消息,知府大人?已经尽出了府衙账上的银两,甘州各处都在打井挖蓄水池,反倒没人?觉得来年会有大旱了,酒坊的业务也十分平稳。许杏核对了账目,十分欣慰。
“凉州那边也在打井了,不过听说衙门账上没了银子,正在让城中富户捐银子呢,民妇这种?商户,每家都捐了二十两。”董三太太来给许杏送年礼,说起了凉州城的情况。
凉州知府的府中,知府孟裕安正在吩咐幕僚:“趁着年节,让商户们?再捐些,今年新收上来的商税也都拨下去,能修多少修多少。”
幕僚有些犹豫:“大人?,这是不是太过了?”
“有什么太过的?咱们?路修好了,确实来了几?个商队,今年多收了一笔商税呢,本官下定决心了,就跟着范长青走?,说不得我的前程都在这里了!”孟裕安道。
第188章 北方干旱(下)
经过了入秋时?的?异常寒冷之后,这个冬天,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反倒比往年来得暖和,没有风雪冻雨,多数时候都是晴天或多云天气。住在城里的?人们为省下取暖的?碳钱庆幸的?时?候,靠天吃饭的农人们却开始担忧起来了。
钦天监没有得?出准确的?大旱灾的?预报,只是根据现在的?情况给出了比往年降水略少的结论。“要到开春再看?全是废话!”皇帝十分不满。
“陛下息怒,天时?向来瞬息万变,难以预测也是正常的。”王大学士站在书案一侧,躬身劝解着。
皇帝深吸口气:“朕自然知道,可是若不早做打算,等到旱情真的?严重了,后果不堪设想!”
王大学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