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刘玄的战争(2 / 2)
女真骑兵如潮水般涌来,旌旗猎猎,杀声震天。李崇义站在城头,目光坚定,沉声道:“辽东,乃大齐之屏障。今日,唯有死战,方能保家卫国!”
他亲自擂鼓,激励士气。火枪队齐射,箭雨如蝗,火炮轰鸣,女真骑兵虽勇,却在坚城之下寸步难进。
努尔哈赤亲临前线,见沈阳城防坚固,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他下令派出精锐骑兵,绕道辽河,试图从侧翼突破防线。
然而,李崇义早已料到此计,提前在辽河以东设伏。当女真骑兵行至伏击圈时,火枪队与火炮齐发,敌军顿时阵型大乱,死伤惨重。
努尔哈赤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退回赫图阿拉。
此战虽未分胜负,但辽东防线稳如磐石,建州女真未能前进一步。皇帝得知战况后,龙颜大悦,亲自下旨嘉奖李崇义,并赐其“镇辽将军”称号,以示褒奖。
然而,努尔哈赤并未因此罢休。他深知,单凭骑兵强攻,难以突破辽东防线。他开始秘密联络朝鲜,意图借道南侵,绕开辽东,直取山海关。
密探营再次立下奇功,成功截获建州使者与朝鲜官员的密信,并将其呈报御书房。
皇帝阅后,神色冷峻,下令:“即刻派遣使者前往朝鲜,警告其不得与建州勾结,否则视为敌国。同时,命密探营高手潜入朝鲜,策反其内部势力,瓦解其与建州的联系。”
一场新的较量,已在暗中展开。
夜幕降临,皇帝独自登上观星台,遥望北方。他喃喃自语:“挽明从萨尔浒开始,如今,才真正步入正轨。”
远处,辽东战鼓未息,大齐帝国的命运,正迎来新的考验。
辽东前线,战事虽暂告一段落,但紧张气氛仍未散去。沈阳城头,李崇义亲自巡视城墙,查看各处防御工事。他深知,努尔哈赤虽一时受挫,但绝不会善罢甘休。果然,不出数日,斥候来报,建州女真已开始向赫图阿拉以北集结,似有绕道蒙古南下的意图。
李崇义当即召集诸将议事。他沉声道:“努尔哈赤狡诈,若其借道蒙古,绕过辽东防线,直扑山海关,我军将陷入被动。必须未雨绸缪,早作防备。”
副将赵铁鹰道:“大人所言极是。末将以为,应立即派遣密探营使者前往科尔沁,劝说奥巴可汗勿与建州联手。若能成功,可断其一臂。”
李崇义点头:“此计可行。但仅靠外交恐难奏效,还需在军事上做出应对。本帅决定,分兵一部,驻守开原,以防敌军绕道;另遣精锐骑兵,深入蒙古草原,袭扰其后勤补给,令其难以支援建州。”
他当即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急送往京城,请皇帝定夺。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皇帝已从密探营处获悉建州意图借道蒙古南侵的消息。他召见内阁重臣,语气凝重:“努尔哈赤果然志不在小,若其真与蒙古联手,绕过辽东,直扑山海关,我军防线将腹背受敌。”
兵部尚书王承恩道:“陛下,臣以为应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朝鲜,警告其不得与建州勾结。若朝鲜倒向建州,我军将陷入两面夹击之境。”
皇帝沉吟片刻,道:“此议可行。朕即刻命礼部派遣使者,携厚礼前往朝鲜,晓以利害,促其保持中立。同时,朕亦将派遣密探营高手潜入朝鲜,策反其内部势力,以防其倒向建州。”
陈继昌拱手道:“陛下圣明。此外,臣以为应加强山海关防务,调集精锐驻守,以防敌军突袭。”
皇帝点头:“准奏。朕即刻下旨,命山海关守将加强防御,火炮、火药、粮草皆需充足,不得有误。”
朝议已定,皇帝随即下令执行。密探营统领林敬之亲自挑选最精锐的细作,乔装成商人,分批潜入朝鲜与科尔沁,执行策反任务。
与此同时,辽东方面,李崇义已派遣骑兵小队深入蒙古草原,执行袭扰任务。这些骑兵皆为辽东精锐,熟悉草原作战,行动迅速,专挑建州与蒙古的粮草补给线下手,令敌军后勤大受影响。
努尔哈赤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加强护卫,并派遣女真骑兵追击。然而,辽东骑兵神出鬼没,屡次得手后迅速撤离,令建州女真防不胜防。
数日后,密探营传来消息:科尔沁可汗奥巴已动摇,其内部贵族分歧加剧,部分亲大齐派系开始施压,要求其拒绝建州借道请求。
皇帝闻讯后,心中稍安,但仍不敢掉以轻心。他亲自召见辽东使者,叮嘱道:“朕已下令加强山海关防务,并派遣使者前往朝鲜。辽东方面,仍需严防死守,不可有一丝松懈。”
辽东战云未散,新的危机已在暗中酝酿。而在这场关乎国运的较量中,每一步棋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