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3吴带当风二(1 / 2)
“肯定是真迹啊”杨凡点头道,“我的药水可以把壁画的矿物颜料粘下来一层,这就是原来的壁画,怎么不是真迹呢。不过不能复制太多,因为壁画会逐渐变淡,最后就没灭不清了。
后世好多唐画,经常碰到完全一样的两幅。就是这么弄得。都是用化学药品喷涂后,用宣纸贴上去,复制下来的。这种真迹拍卖会是认可的。因为画的颜料,技法都是原来石壁上的。这就是真的。
装裱师傅们等画干了,立刻就开始在旁边的帐篷里装裱。裱画怕风,所以必须在帐篷里弄。有一点风就会鼓起来,导致装裱失败。
一个时辰后,高地下面已经堆积了好多多的壁画石板,唐代建筑构件,好多的犍陀罗风格的佛像造像。还要很多的各种雕塑。
甚至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上面用小篆写着“大汉天子万年”、“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永受嘉福”、“与华无极”字样。可见汉代这里就有驻军和官署。
铁器和青铜器也挖出来很多,各种竹简牍也堆成了小山。杨凡简单看了几支,都是审判文书、屯田、军务、借贷、婚契、家书、过所......和居延汉简内容差不多。
这些东西杨凡虽然没兴趣,但他也知道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汉唐时期的原始资料。记录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信息,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还有好多杨凡看不懂的吐火罗文、波斯文等文字残片。
其中卢文(用于书写犍陀罗语,起源于西北印度)较多。回鹘文(在粟特文基础上发展,用于佛教经卷和日常契约)也有很多。
杨凡下令吹去灰尘,简单清洁后装箱。杨凡打算都运回现代去。这些可都是中亚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故土的证据。
杨凡打算,先运回国内,让国图、故宫、国博的专家先挑,一级文物捐献给国家。剩下的允许拍卖的交给宝丽,让管总去拍卖。这些东西尽管出土在国外,但很多属于国宝级文物,还是需要国内专家甄别一下的。
直接都给卖了不合适。就当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了吧。
这些建筑构件和石雕、木雕在杨凡看来都是些破烂。可是国内专家们看来都是好东西啊。
城外还有墓葬区,杨凡不打算挖了。他始终认为,挖人家坟墓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即使打着考古的名头也一样。
灰坑(垃圾堆)倒是可以挖一挖。那里边好东西不少。里耶秦简不就是灰坑里挖出来的吗。
这时候,书院的副教授贾旭慌慌张张的跑了出来,一脸惊喜的说道:“老爷,刚才那副拓印下来的画裱好了,那个印章我们认出来了。是吴道子的。吴大师来过西域,还在这里给佛寺画了壁画。”
杨凡一愣,他知道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受到西域艺术影响,例如尉迟乙僧(唐代画家,来自西域于阗国)的绘画技法可能对其产生过间接影响。
但这幅壁画有浓郁的犍陀罗艺术风格。但同时也有唐画风格。
他本来以为是大唐来的画师长期在本地,风格受到了本地的影响才画的,没想到居然是吴大师的作品,这下子赚到了。
吴道子早年贫困潦倒,为了养家糊口**找活计,给寺庙,家庙,公共场所作壁画谋生。早年他就是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画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