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谈判三(1 / 2)
所里的领导们中途离开开小会去了。
这件事太大,他们也不能立刻决断。他们也要请示。
而且他们也算是体制内的,这么多员工离职,也等于放弃了铁饭碗,尽管孙杏开出了待遇翻五倍的高新。同时签十五年的合同。
这等于十五年内他们会赚到五倍的工资,他们的年纪最多十三十年,很多人只能干十几年就退休了。
但是,很多人还是很纠结,毕竟大学一毕业就来这里了。这里很稳定。现在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不如前几年。大家都图个稳定。
孙杏等人在会议室喝茶,所里的人除了留下办公室主任以及作陪的,头头们都去开回去了。
孙杏则用手机和杨凡联系,在微信上汇报着进展情况。
“他们采取第三方案的可能性最大,同时可能会提价。”杨凡说道。“毕竟这项技术意义对国内的重要性太大。上面不会同意我们买断的。”
孙杏问道:“您提出三个方案只是掩护,其实真正看好的是第三方案是吗。”
“不错,他们其实缺的就是资金,如果能融到三四个亿,留下一半给项目团队,一半给所里,对他们来说是最合适的。”
孙杏道:“我们买来技术自己搞能行吗,搞得起来吗。”
杨凡道:“其实,最难的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产业化问题。靠钱砸也能落实下去。其实科研这东西开创是最难,一旦有了突破,有了思路,剩下的路就好走了。原创才是最难的。”
“也是,帝都这么多大学,清北理工都在这里,魔都那边复旦和交大也是人才济济。生物化学上也很强。咱们也不缺资金,自己在这个基础上接着搞也不是不行。”孙杏也认可道。
她其实不知道,杨凡后续有更好的技术,有没有这个团队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只不过这些技术杨凡不会拿出来的,只是在蓝堡那边建设工厂来应用而已。
这些技术不能凭空产生,这会让人怀疑。所以,把这些已有的专利和技术买下来是比较稳妥的。
“那我们出资多少购买,您给我个权限,我好接着谈判。”孙杏说道。
“最多四个亿,不能再多了,你看着谈吧,不超过这个价格,你就可以拍板。”杨凡回复道。
“我这边有事,先不聊了。有事你先留言,我有空再回复你。”
大军已经进入伊犁河谷平原。决战即将开始,马上就要开打了,杨凡没时间和她聊了。
此时,双方的军阵隔着一条清浅的小溪,距离一千米对峙着。
在伊犁河谷的东口,是天山和北边两个山脉夹起来的喇叭口,那边有很多回字形的山区。形成了西进的天然屏障。
可一旦突破了这些山区,进入富饶的河谷,完全就是一马平川了。
越往西走,喇叭口越大,再也无险可守了。
杨凡骑在马上,正在大军中军之中。
对面隔着小河,准噶尔人布置了大量的拒马和鹿角等障碍物。
最后的三百门骆驼炮,被架设在拒马等障碍物后面骆驼被蒙住眼睛。以免被开炮的火光惊吓。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前方。
巴图尔珲台吉准备了实心弹和霰弹。实心弹是这几个月打磨的石球。霰弹是碎石子。
一万火枪手布置在骆驼炮的后面。一万步兵作为火枪手和骆驼炮手的掩护。随时可以冲上去和靠近的敌人肉搏。
他们都背着步兵大弓可以抛射二百米,用于覆盖骆驼炮和火枪手之间的火力空白区。
可见,巴图尔珲台吉是做了细致的准备的。这一战是绰罗斯家族生死存亡的一战。
杜尔伯特人已经败亡,罗斯家族只剩下他们这一支了。
他手里还有一支骑兵,大概有一万人。布置在最后面。一万骑兵分成两个集团,分列在亲兵卫队的两侧,作为机动支援力量。
巴图尔珲台吉相信,这些火枪排成五列横队,轮流射击之下,将会给杨凡的军队带来大量伤亡。
巴图尔珲台吉和夫人尤姆哈噶斯带着卫队在最后面的山坡上,看着战场。这已经是他们能集结起来最大后的兵力了。
准噶尔人的火枪很厉害,都是性能不输鲁密铳的土耳其火枪。
杨凡的兵力比他们少,只有两万人。但杨凡并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儿。最烦的时候已经过去。杨凡耐心的扫除一个又一个山地上的堡垒。现在终于要在平原上硬碰硬了。
他把手机揣进怀里,对安三溪说道:“先发射火箭,把准噶尔人的骑兵和火铳手的阵列给我打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