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四十二章 崭新的黎明(1 / 2)
吴浩示意可可调出测试数据,屏幕上跳出一组动态曲线:在-40c到60c的循环测试中,超导薄膜的零电阻状态持续了180天,性能衰减率仅0.3%。`优-品~晓_说/徃\ *首`发!“这是我们在漠河和吐鲁番的实地测试结果,”他指着曲线中的平稳段,“薄膜表面的石墨烯保护层能有效隔绝水汽和氧气,即使在沙尘暴天气,也不会影响超导性能。”
汉森突然冷笑一声,抬手打断对话:“这些数据都是贵公司单方面提供,没有第三方验证。而且据我所知,你们的氢化物薄膜在大气环境中仍会缓慢分解,这难道不是致命缺陷?”
吴浩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从公文包拿出一个透明的亚克力盒子——里面的超导薄膜已在室温下放置了30天,依然保持着淡紫色光泽。“这是送给各位的样品,”他将盒子推到桌中央,“各位可以带回本国实验室检测,另外,我们已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周进驻浩宇科技,全程监督量产过程,所有数据将实时公开。”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灯光突然暗了0.5个勒克斯。“先生,检测到外部强电磁干扰,”可可的声音在骨传导耳机里响起,“声呐显示,湖底有一艘‘海狼’级核潜艇,正在尝试截取我们的通信信号。-墈?书^君/ !庚~新.最*快?”
吴浩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与他大学时在实验室调试示波器的频率一致。“汉森先生,”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带着穿透力,“室温超导不是武器,不需要用核潜艇来‘保护’。当非洲的村庄能用上稳定的电力,当医院的核磁共振仪不再依赖液氮,当全球输电损耗降到0.1%——这些改变,比任何军事力量都更能让世界和平。”
水下会议室的通风系统突然传来轻微的嗡鸣,亚克力玻璃外的银鱼群再次转向,这次组成的图案,像极了超导材料的晶体结构。
浩宇科技的可靠性测试实验室里,高温箱的指针正缓慢攀升至60c,低温箱则已降至-40c,中间的恒温恒湿箱内,湿度计显示95%——这里模拟的是全球最极端的自然环境,而吴浩的团队,正要用这些环境来验证超导薄膜的极限性能。
“浩哥,欧洲电网公司的考察团明天就到,”老陈拿着测试方案,眉头紧锁,“他们要求现场演示薄膜在-30c、湿度80%的环境下,连续工作72小时且零电阻状态无波动,这比我们之前的测试标准高了3个等级。*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
吴浩站在高温箱前,透过观察窗看着里面的薄膜样品——淡紫色的表面已出现极细微的白雾,这是水汽在高温下凝结的迹象。“把恒温恒湿箱的湿度先降到85%,”他拿起红外测温仪,对准样品表面,“同时启动‘梯度升温’程序,每小时升高5c,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变化。”
测试工程师小李突然喊道:“吴总,低温箱里的样品电阻出现波动!当前温度-38c,电阻值从0Ω升至0.002Ω!”
吴浩立刻快步走到低温箱前,屏幕上的电阻曲线像被风吹动的弦,出现了微小的起伏。他想起大学时在低温实验室的经历:那时没有专业的低温设备,只能用干冰和酒精混合制造低温环境,每次测试都要盯着温度计,生怕温度波动影响结果。而现在,实验室的低温箱能精确控制到±0.01k,却依然会遇到意外。
“检查样品的固定装置,”吴浩的声音冷静,“可能是低温下夹具收缩,导致样品接触不良。另外,让可可调用五号超算节点,模拟-40c时样品的应力分布,看看是不是晶格结构出现了微小形变。”
半小时后,小李拿着新的测试数据跑来:“吴总,问题找到了!夹具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在低温下收缩率超过0.5%,我们换成了超导材料制成的夹具,现在电阻值已经恢复到0Ω,而且持续稳定了1小时。”
吴浩看着屏幕上平稳的曲线,指尖在操作台上轻轻敲击。他想起三年前,团队为了测试超导材料的抗辐射性能,曾把样品送到xj的核试验基地,那时的样品在强辐射下依然保持零电阻,让所有人都激动得彻夜未眠。而现在,面对欧洲客户的严苛要求,他们依然要像第一次做实验那样,保持敬畏和细致。
“通知采购部,明天之前再准备10套超导夹具,”吴浩对老陈说,“另外,把我们在漠河的实地测试视频整理出来,考察团来了先让他们看——与其说数据,不如让他们看零下30度的雪地里,我们的超导电缆如何正常工作。”
老陈点头时,注意到实验室墙角的展柜——里面陈列着吴浩从大学到现在的所有实验笔记,最新的一本翻开着,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超导不是终点,而是让更多技术走向应用的起点。”
滨海市超导配电网试点工程的现场,吴浩穿着蓝色工装,正俯身检查电缆接口。阳光透过安全帽的透明面罩,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阴影,远处的塔吊正将一卷卷淡紫色的超导电缆吊至高空,像在城市上空编织一张银色的网。
“先生,欧洲电网公司的考察团已抵达现场,”可可的声音在蓝牙耳
机里响起,“他们带来了第三方检测设备,要求现场测试电缆的超导性能。另外,联合国能源署刚刚发来贺电,决定将‘全球能源创新奖’授予浩宇科技。”
吴浩直起身,看着远处走来的考察团——米勒女士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上次会议时送的样品盒。“米勒女士,欢迎来到滨海,”他伸出手,“今天你们不仅能看到测试数据,还能亲眼见证超导电网的实际运行——我们身后的这组电缆,已经为附近的三个社区供电72小时,输电损耗率仅0.08%。”
米勒打开样品盒,里面的薄膜依然保持着淡紫色:“我们在德国实验室做了全面检测,你们的薄膜性能比宣传的还要好,特别是在-25c的低温环境下,零电阻状态非常稳定。”她指着远处的塔吊,“现在可以开始现场测试了吗?我们带来的设备能精确测量到0.0001Ω的电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