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1 / 2)
林编辑一懵。
“呃,我是游戏资讯专栏的编辑......”
吴老头脸色一变,立刻回头转身离去,“去去去!滚,我不认识什么顾清诗!”
啪的一声,吴老头把门甩上,只留下林编辑空中凌乱。
第33章 【第三者】
反战的游戏?
与“反战”这个标签高度挂钩的游戏有很多,比如《勇敢的心》还有《这是我的战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只佬。
《战地》。
准确来说,是《战地1》的剧情模式。
《战地1》的剧情模式堪称神来之笔,用战场上一个个死去的士兵作为视角,阐释了战争的罪恶与恐怖。
除了其反战内核外,顾清诗看中《战地》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其FPS题材。
俗话说男性三大俗车枪球,枪这个题材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地球游戏公司。现在市面上的FPS游戏尚未成熟,大多停留在05年的水准,很多新玩法都没有开发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但战地是个大项目,开发《战地1》和开发《维多利亚》的工程量不可同日而语,需要用到的贴图和建模等美术资源,还有枪械数据和手感的微调.......
这些,都是繁星工作室所不具备的。
而且这游戏很花钱。
DICE声称《战地1》开发花了整整1.3亿美金,虽然这十有八九是口胡,但应该也不会相差太大。
虽然在本世界,AI优化了大量工作流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效率,但想要做一款3A级大战场FPS,依旧需要至少七八十人规模的团队进行为期至少12个月的开发。
单单算人力成本,这笔钱就要有千万以上。
这还不算美术资源和各种硬件设备、场地的投入费用,以及成本的大头:宣发。
总投入可能要高达三四千万。
就算《维多利亚》还能再榨出一两千万来,这对繁星来说投入成本也太高了。
这相当于赌国运,顾清诗不是隔壁岛上的,不太喜欢靠赌未来跟人玩零和博弈。
如果只是资金问题的话,那还能靠拉拢投资方来解决,更大的问题是:
没人,没技术。
像是《战地》、《使命召唤》这种FPS的在技术力上的要求可远大于大战略类型的游戏。
钱还好说,有技术的大佬从哪里弄来呢?
国内FPS不温不火这勾八样子,也没啥技术积累,可能全国有3A级FPS制作经验的大佬凑一起都不一定能凑出一个20人工作室......
国外的大佬.......emmm,人家看得上繁星吗?
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是从头培养。
所以,为什么不先试试做个简化版的《战地》?
比如《battlbit》,直接就是像素版本的战地。
这一款战地爱好者用来嘲讽DICE不思进取的作品,简直不要太适合繁星。
这样一款小制作,用来试水和给员工们练手也是个极好的选择。
而且这种小体量游戏本身不算起眼,还不容招人骂。
顾清诗思来想去,觉得先做个《battlbit》或者类似产品比较好。
这本身属于给员工练手的作品,因此这款游戏不需要有多么优异的画面,最主要的是打磨枪械的手感、战场氛围还有创新游戏的机制,积累制作经验。
同时,工作室接下来的业务方向也需要一点拓展。
顾清诗停下敲击键盘,伸了个懒腰,然后盯着屏幕上最后一行的几个字,露出月牙似的微笑。
DLC战略和创意孵化计划。
.......
.......
无论顾清诗想打什么算盘,现在对繁星工作室来说最要紧不是开发什么新游戏,而是:
租一个办公场地。
连个办公室都没有,还怎么招人呐!
以前是穷的没办法,大家网络办公也无所谓,现在可是要走上正轨了,哪里还能和以前一样用草台班子。
周日下午,顾清诗坐电车一路直奔市中心。
四点多,顾清诗和安妍在市中心高层写字楼“渤海大厦”下的一家茶餐厅碰面。
不过安妍身边还带着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姐姐,年纪看上去也就二十七八的样子,气质上很是典雅。
“您好您好,我是繁星工作室的主策安妍。”